首页 > 文库大全 > 精品范文库 > 12号文库

浅谈成本管理的重要意义

浅谈成本管理的重要意义



第一篇:浅谈成本管理的重要意义

浅谈成本管理的重要意义

张东伟

10土木4班,1038210119

摘要:成本管理在建筑经济中是非常重要且起着决定性作用的因素。随着国内外经济科技的发展,建筑企业也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其整体素质提高了,经营模式和管理方式也更加地追求效益。同样的,国内的建筑行业也已经进入科学管理与发展的阶段。如何有效加强建筑经济成本管理,最大程度地提高建筑经济效益已经成为了业内人士研究探讨的热门话题。

关键词:建筑经济;成本管理;问题;措施;意义 概念

经济成本管理是指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各项成本核算、成本分析、成本决策和成本控制等一系列科学管理行为的总称。成本管理一般包括成本预测。成本决策、成本计划、成本核算、成本控制、成本分析、成本考核等职能。建筑企业在进行施工管理过程中所涉及的人、财、物很多,牵涉的面很广,各式各样的管理关系复杂。其中成本管理是每一个建筑企业的核心任务,建筑企业建立健全成本管理体制是非常必要、非常重要的。随着国家经济的不断发展,建筑企业作为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也开始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成本管理一方面影响着企业的正常运行和发展,同时还深入影响了企业的未来发展方向。面对激励的建筑市场竞争,企业要想实现可持续发展,就需要不断加强成本管理,有效管理成本费用支出,并进行成本预测、成本计划、成本核算、成本控制、成本分析等工作,最大限度的降低企业成本。成本管理的常见问题

建筑经济一路走来,虽然研究甚多,但是出于各方面因素的限制,很多建筑业内人士虽然认识这个问题的严重性,却没能真正认识其存在的问题及其将带来的经济损失。很多人仍然被一下老的观念影响着。其常见问题有如下几种。2.1 成本管理观念落后

眼前,建筑企业经济成本管理大多仅限于项目施工成本中资源消耗的控制,没有对企业的供应链进行全面的研究,不注重资源供应过程中成本支出的优化。还有很多管理人员在这方面的意识太弱,缺乏有效的责任意识,不能有效形成科学的经济意识。更没有从企业管理的全过程着眼对企业战略成本作出规划。成本管理部门应该有效地对事前、事中进行控制,重视并且在实践中形成有效的成本管理模式。

2.2 缺少科学的管理系统

很多建筑单位虽然有成本管理部门,但是没能有机地和其他部门联系,从而使其科学地在建筑经济中起到其重要的作用,也没能完全地发挥其作用。就如材料管理,在现实的工程中最常发生的就是材料失窃,材料受损等现象,都是未能安排好的管理造成的。这些在建筑经济成本管理中都是积少成多的一些容易被忽视的因素。

2.3 缺乏成本核算的实质管理

通常企业的项目均有专门的预算员与结算员,但这些人的工作更多的按照现场的指令算量,并作为结算的重要依据,在实际施工的过程中,并没有有效的将预算与成本联系起来,同时由于项目自身缺少阶段性的成本分析,因此没有实际的成本、预算成本及计划成本的比较,不能有效指导施工的开展。2.4 缺乏权责利相结合的科学的成本绩效考核制度体系

某些建筑企业经济责任成本管理流于形式,很少有人清楚自己真正负责的工作以及企业内部预算成本、计划成本和实际成本的状况,企业内部没有建立相应健全的奖惩机制并严格执行,因此也就无法有效预测项目的盈利与亏损状况,也无法达到成本控制的目的 成本管理在建筑业的重要意义

建筑企业要想实现自身的可持续发展,首先必须要重视项目的经济效益,一个建筑项目最终结果的好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成本管理的有效性。成本管理与成本控制是保证企业行为规范的重要依据。在具体的施工过程中,需要不断完善成本管理工作,在实践中慢慢形成科学地适合自己企业的成本管理系统。推动施工项目按照成本管理的步骤与目标进行,使实际的成本尽可能的控制在预定的计划范围内,以最小的投入获得最大的效益。成本是有效衡量一个企业经营状况的标准,是反映企业生产经营状况的重要指标。只有不断进行成本控制,才能有效推动成本的最小化投入,进而推动企业凭借成本优势扩大市场占有率,推动企业的持续发展与进步。有效加强成本管理的措施 4.1 提高项目人员的整体素质和责任感

企业内部人员的基本素质状况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整个项目的管理水平与层次,因此要不断提高建筑项目管理人员及其他成员的素质,尤其是项目管理经理人的综合素质。在实际管理过程中,还可以不断加强内部培训与学习交流,提高项目管理水平。同时企业还需要重视全体员工的经济意识,确立统一的思想,对企业内部管理人员与施工人员、技术人员等进行不同层次的经济意识教育与经济行为教育,将经济效益渗透到职工心中,对施工作业队伍进行规模教育,推动工程成本管理工作的深入开展。另外还可以在企业内部开展组织培训,提高人员素质,实现企业成本管理的目标。

职能部门应加强监督力度,对哪些未经过专业学习和培训,未按规定持证上岗,业务不熟悉,核算能力有限,无法保证成本核算的质量和工作的人员组织培训提高他们的素质同时应制定相应约束机制和激励机制,对成本核算员行使职权提供必要的保障。成本核算员要对施工生产中发生与施工成本相关的工程变更项及时收集整理并办理签证手续,定期向公司经营部门上报审核,以便及时准确地控制施工成本并掌握工程施工情况以防给工程竣工结算造成损失。项目经理作为企业法人在项目上的受权委托人,以项目经理为代表的项目管理班子的素质很重要,如果项目管理人员素质低,将直接反映整个项目的管理水平低下。因此,要想方设计法提高项目承包班子人员的素质,特别是项目经理的整体素质,组织进行内部交流学习,向同行吸取先进经验,不断提高项目经理的管理水平。4.2 完善成本管理系统 制定合理的奖惩机制

首先,必须建立科学合理的成本核算考核体系。明晰的运行程序和严格的管理制度是成本管理工作顺利进行的基础。在建筑企业旌工的过程中,要强化成本考核体系,加大对企业各个环节和员工的考核力度,提高成本意识。同时,积极建立完善的员工奖惩机制,不断提高员工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编制成本管理制度时,要做到以下几点:一是要选择结合实际的成木管理方法,采取的相关措施要具有可操作性;二是成本管理目标的制定要明确。成本管理范围的界定要清晰、简明,方便操作,否则将失去指导意义;三是各部门、岗位的职责要具体,人员分工要明确;四是要有明确严格的工作程序。

其次,完善建筑企业项目成本核算体系。建筑企业经营核算部门曼积极发挥自身职能,在紧抓质量和施工进度的同时,要严格控制成本核算管理;再次,积极优化和完善建筑企业成本核算员工管理体制。加强对工作人员的考核。,集中管理,不定期轮岗,定期或不定期学习、交流、考核、激励竞争上岗,使工程项目成本核算员切身利益与工程项目分离,才能建立健康有序的施工成本管理与核算。因此,包括原材料供应、劳务分包、机械租赁等要素的供应时间、供应力一式、组织方式等都要给予认真设计和准确描述。另外,施工企业还应对各部们相关管理制度进行规范。4.3 做好成本预测

从施工开始前到施工结束之后这一整个过程里面都需要完整地系统地进行成本控制,因为每一个环节都有可能对整个工程的成本产生巨大的影响。项目的各项成本测算出来后,公司与项目部签订承包合同,在项目工程签约后,同时开展编制施工预算、成本计划,另外编制工程施工任务单和所需机械台班。根据数据进行对比、校正,再结合现行、当地人工、材料、机械的市场价,测算出工程总实际成本。在承包合同中,对项目成本、成本降低率、质量、工期、安全、文明施工等详实约定。通过合同的签订,确保项目部和公司总部责、权、利分明,双方按合同中的责任,自觉地履行各自的职责,以保证项目施工顺利完成。

在施工过程中也要随时跟踪检测成本核算,防止任何一处的纰漏造成成本失控。并且地精心安排,干净利落地完成工程竣工扫尾工作。并且要重视竣工验收工作,顺利交付使用。及时办理工程结算。在工程保修期间,由项目经理指定保修工作的责任者,并责成保修责任者根据实际情况提出保修计划(包括费用计划),以此作为控制保修费用的依据。结论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发展,我国建筑企业的面貌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建筑企业的总体水平不断提高。但是我们也必须靖醒的认识到,建筑企业管理还面临着一些新的问题,尤其是企业成本管理。企业成本管理作为建筑企业管理中的核心环节,对提高企业经济效益有着不可估星的作用。因此。通过采取措施强化建筑企业成本管理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综上所述,对建筑项目的成本控制管理工作是一项繁琐的系统工程。针对不同的建筑企业、不同的项目工程、不同的现实情况,成本控制管理工作都不尽相同。但是成本控制管理工作的本质不变,都是为了节约成本,提高企业的利润。在具体的实施成本控制工作时,需要参考以上几点,做到灵活运用,在这竞争日益激烈的坏境中,做到利润的最大化。

参考文献

[1]郭向龙.对建筑经济成本管理的认识与分析[J].山西建筑,2012,38(19):256-258.[2]赵慧英,张小山.关于完善建筑成本管理的几点思考[J].时代报告,2012,(5):255.[3]刘伊生.工程造价管理基础理论与相关法规[M].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2009.150-153.[4]张磊.基于价值链的建筑企业成本管理研究[D].北京:北京工业大学,2009.[5]刘学海.建筑施工项目成本管理体系及效应[J].水力发电,2001,(5):12-14.[6]李呈坤.浅谈建筑施工企业成本管理的必要性[J].价值工程,2012,31(3):98.[7]马四海.浅谈施工项目成本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山西建筑2004(9):100-101.[8]徐静,叶美英,刘燕.浅谈建筑工程中的成本管理[J].价值工程,2012,31(7):67.[9]刘允延.建设工程项目成本管理[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3,6.[10]康砚奇.建筑经济的成本管理[J].现代商业,2012,(5):131.[11]孔宪刚.浅谈加强建筑经济成本管理的重要性[J].中国对外贸易(英文版),2011,(4).[12]郭琳.浅谈加强建筑经济成本管理的重要性[EB/OL].http://d.g.wanfangdata.com.cn/Periodical_csjsllyj2012092761.aspx,2012.[13]付世燕.优化建筑企业经济成本管理[EB/OL].http://d.g.wanfangdata.com.cn/Periodical_csjsllyj2012091157.aspx,2012.[14]全国二级建造师执业资格考试用书编写委员会.建设工程施工管理[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7.[15]王青娥,徐伟.建筑企业质量成本管理面临的问题及对策[J].建筑技术,2004,35(11):863-864.Discuss the important significance of cost management

Zhang Dongwei

Class 4 grade 10 of Civil engineering, 1038210119

Abstract: The cost management plays an important part in the economy of building.With the deepening of world's economy, great changes also take place in some construction enterprises.Its overall quality was improved, and its management modes also focus more on productivities.In common, construction industries inland also begin their phase with scientific management and development.It becomes a hot topic that how to strengthen building economic cost management, and how to improve the building economic benefits effectively.Keywords: the economy of building;cost management;problems;measures;significance

第二篇:1 成本的概念和降低成本的重要意义

成本的概念和降低成本的重要意义

1.1 成本的概念 成本分为广义成本和狭义成本。

广义成本是指企业为实现生产经营目的而取得特定资产(固定资产、流动资产、无形资产)、制造产品或劳务所发生的支出总和。狭义成本是指企业为生产产品、提供劳务而发生的各种耗费,包括为生产产品所耗费的直接材料、直接工资、其他直接支出及制造费用。1.2 降低成本的重要意义

企业经营的最终目标就是获得最大的利益,而在经营管理中,降低成本的目标就是实现利益最大化。首先,无论出于何种方面的考虑,降低企业的运营成本都是有益于企业发展的。降低成本就意味着利润增加,企业在收入增长的情况下,降低成本可以使利润额更加快速地增长;企业在收入下降的情况下,降低成本可以减少利润下降造成的损失。其次,降低成本可以缓解企业外部竞争和内部资金运作的压力,是企业求得生存的重要保障。在企业内部降低运营成本,等于为企业实施产品价格战略提供机会,同质量、价格低的产品在市场竞争中会赢得更多市场份额,从而提高企业的竞争能力,保证企业在经济萎缩的情况下继续生存下来。企业的成本降低了,可以通过降低价格而扩大销售,而销售市场的开拓为企业经营奠定稳定基础后,企业就可以在产品质量、创新设计方面寻找新的发展契机。很多企业就是在陷入困境、失去成本控制的情况下,依旧盲目发展,未采取解救的措施,从而导致失败。从企业运营和决策双重角度来分析,降低成本对一个企业盈利、生存、发展起着关键性作用。企业降低运营成本的根本途径

企业降低成本的根本途径就是从成本的组成入手,对每一部 分都进行成本的缩减,经过量的积累,成本控制的效果就会变得十分显著。企业的成本包括固定成本和变动成本,从缩减入手将实现总成本的降低。2.1 降低固定成本

按照财务核算标准费用分类,固定成本分为约束性固定成本和量性固定成本。约束型固定成本主要指短期内不影响管理者决策的部分成本,例如厂房、不动产税、保险费、人员费、机器设备折旧费等等。通常这些成本是用来形成和维持企业最基本生产经营能力的支出,也是企业运营业务的最低成本。由于这些成本是事前决策的,影响着短期内的生产能力和发展预期。如果在这期间对成本进行缩减,就会破坏企业的经营能力,影响到企业长远目标的实现,反而降低了企业的盈利能力。因此,针对这种有约束力限制的成本,企业最好充分利用,发挥其最大效能,以相同的费用,生产更高 质量的产品,相对地降低单位成本。量性固定成本指的是在短期内能够受到企业管理者决策影响而变动的成本,是可以随时改变份额支出的部分。例如用于产品宣传的广告费、职工的培训费、产品开发的营销费等。这类成本在短期内是固定不变的,但是在下一期的预算中,可能会从业务量等多个角度考虑,重新计划。可以通过实践结果和预算分析改变下一期的决策方针,精心细算,保证在不影响正常经营运行的情况下降低成本支出份额。2.2 降低变动成本

变动成本按照其发生的原因可以分为技术性变动成本和量性变动成本。技术性变动成本指的是受技术因素影响消耗量的那部分成本。在外购价格一定的情况下,某些技术成本的高低直接影响着企业的经营利润。如果想降低这方面的成本支出,就要从提高技术水平、提升技能等方面下手,提高材料的综合利用率、产品的产出率以及避免不必要的浪费。而量性变动成本指的是由客观因素决定,受管理层领导影响的那部分费用支出。在保证产品质量和单耗不变的情况下,企业采购到的原材料价格可能不同,这样的成本消耗就属于量性变动成本。企业应该扩宽采购渠道,实现以最低的价格购买同质量的原材料。

降低企业运营成本的方法 尽管降低企业运营成本的根本途径是降低固定成本和变量成本。但是,在企业的具体实践操作中,还是需要制定具体的执行方案。必须从管理角度入手,建立一套完善的成本控制管理体系。把管理制度落实到实际工作中,只有这样才能实现成本的真正降低。

3.1 建立企业成本管理监控中心

建立这个部门的主要目的就是实现成本管控和改良计划。成本管理中心制定实施计划和规范标准,并且把责任落实到各个部门,由成本控制中心集中管理。成本控制中心定期对每个部门成本控制情况进行总结,并与预期目标进行对比,找出落差点,分析原因,从而提出改良计划。对于违反或者没有严格执行成本控制计划的部门或员工加以惩罚。通过这样循环往复的分析、改进、落实、再分析的过程,达到不断降低企业成本的目的。3.2 降低实质性成本 企业要降低成本,简言之就是要开源节流。降低成本实际上要降低的是单位产出的成本,而绝非只是削减费用。例如,扩大生产规模后,由于规模经济的效益,单位产出成本将会降低。而单纯地削减费用并不见得会降低单位产出成本,所以降低成本是要降低每单位产品的产出成本,理解了这个概念才能够真正做到开源节流。把职能性费用降到最低水平;把所有权总成本降到最低水平;进一步降低企业销售增值成本;把供应链成本降到最低。3.3 从企业实际情况出发合理控制

从成本控制角度看,人的主观动因具有巨大的潜力。通过对成本主观动因的研究分析,可进一步启发管理者使其在企业成本管理中得出一些新思路、新观念。如将成本控制意识作为企业文化的一部分,消除人为成本无法再降低的错误思想,对企业全体员工进行培训教育,使企业各级管理人员及全体员工充分认识到企业成本降低的潜力是无穷尽的,在企业内部形成民主和自主管理意识。

在日常成本管理中,积极运用心理学、社会学、社会心理学、组织行为学的研究成果,努力在职工行为规范中引入一种内在约束与激励机制,改变企业常用的靠惩罚、奖励,实施外在约束与激励的机制。实现自主管理,既是一种代价最低的成本管理方式,也是降低成本最有效的管理方式。4 结语

企业的生存之本是利润,企业的大小和兴衰并不能只看成本的多少、规模的大小和员工人数的多少,也不能看拥有多少先进设备、有多少先进的管理人才、拥有多大的市场占有率、产品有多大的需求量等,唯一的衡量标准只有利润。有利润,企业才得以生存发展,没有利润,企业只有死路一条。有一个普遍的公式存在于企 业中:利润=收入-成本。这个公式蕴藏着企业生存和创造财富的秘密。企业之所以称为企业,关键在于极为明确的目标—— 赚取利润,并实现利润最大化,这也是企业家最大的使命。利润是所有企业真实的、可支配的最终结果。由此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的结论增加利润的方法只有两个:增加收入和降低成本。

第三篇:成本管理

一、判断正误(每小题1分,共10分。正确的在题前的括号中划√,错误的划X)

(X)1.人力资源不是再生性资源。

(√)2.目前,我国一些企业领导人仍把企业员工视为一种附属物,这种认识是不正确的。

(X)3.对女职工和未成年工实行特殊保护只是一项特殊规定,它不属于劳动保护的范畴。

(√)4.人是生产力中最重要的因素,而劳动关系是生产关系中的重要因素之一。(X)5.专业性职位的候选人由人力资源部决定就可以了,完全没有必要请部门经理和专家组成的甑选委员会来进行甄选。

(√)6.市场定位法是以市场平均工资为参照决定各职务价值的方法。

(√)7.如果企事业组织在当地有很好的口碑,则其招聘活动就会比其他企事业组织成功。

(X)8.目前网上招聘适合所有内资企业、外资或合资企业。

(X)9.一个人的忠诚感和献身精神是天生的,这是无法通过员工培训来得到的。(X)10.“人”的考评客体是这个人从事的职位或岗位。

二、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5分,共15分。在备选答案中,选择一个正确答案并将答案题号填入题后的括号内)

1.具有内耗性特征的资源是(B)。

A.自然资源 B.人力资源 C.矿产资源 D.物质资源

2.“社会人”人性理论假设的基础是什么?(D),A.泰勒的科学管理原理 B.梅奥的人际关系理论 C.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

D.霍桑试验

3.明确目标责任,使其竞争,是进行人本管理的哪种运行机制?(B)

A.动力机制 B.压力机制 C.约束机制 D.环境影响机制

4.某企业为招募新员工,派谴人力资源部的两名员工赴外地某高校进行招聘。其中,差旅费3000元应从人力资源成本的哪个项目中列支?(A)

A.获得成本 B.开发成本 C.使用成本 D.保障成本

5.通常人们在招聘中运用评价中心技术频率最高的是(B)。

A.管理游戏 B.公文处理 C.案例分析 D.角色扮演

6.企业对新录用的员工进行集中的培训,这种方式叫做(A)。

A.岗前培训 B.在岗培训 C.离岗培训 D.业余自学

7.下列方法中不属于考评指标量化的方法是(B)。

A.加权 B.标度划分 C.赋分 D.计分

8.为了使同一技能而实际劳动贡献不同的员工各得其所,可让技能工资与下列哪些类型 的工资结合起来使用(A)。

A.岗位工资 B.奖金 C.结构工资 D.浮动工资

9.我国的社会保险制度体系主要包括(A)、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生育保险 等内容。

A.养老保险 B.就业保险 C.生活保障 D.健康保险

lo.中国劳动安全卫生工作的基本原则是:(1)安全第一,预防为主;(2)保护员工在劳动 过程中的安全与健康;(3)(B)。

A.只管安全不管生产 B.管生产必须管安全 C.只管生产不管安全 D.安全必须靠员工自己管

三、多项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15分。在备选答案中选择二个或二个以上正确答案,并将正确的答案题号填入题后括号内)

1.人力资源(ABE)。

A.关注的是价值问题 B.反映的是存量问题 C.反映的是流量问题 D.把人当作成本 E,把人当作财富的源泉

2,人力资源的特征有(ABD)。

A.活动性 B.可控性 C.非再生性 D.可持续性 E.非资本性

3.影响企事业组织招聘的内部因素可以分为哪几个方面?(ABC)

A、空缺的职位的性质 B.企事业组织的性质 C.企事业组织的形象 D,人口和劳动力 E.劳动力市场条件

4.人们常发现榜样对个体的影响包括哪些方面?(ABCD)

A.注意过程 B.保持过程 C.动力复制过程 D.强化过程 E.决策过程

5.按考评标志可把员工考评的类型划分哪些种类?(ABC)

A.常模参照性考评 B.效标参照性考评 C.无标准的内容考评 D.绩效考评 E.非绩效考评

四、案例选择题(每个小问3分,共15分。根据每个案例所讲述的内容,对题后所列的每道选择题,按题中具体要求选出一个正确答案)

案例: 宏伟服装公司的激励 汪明明是宏伟服装公司的人事经理,最近她刚刚兼职学习完MBA的所有课程并且获得了某著名学府的MBA学位。在MBA学习的过程中,她对于管理中的激励理论,特别是马斯洛和赫茨伯格的理论相当注意。在她看来,马斯洛那清晰的需求层次和赫茨伯格的激励因素和保健因素理论的划分非常具有操作性。因此她认为可以立即在公司中实际运用它们。据汪明明了解的可靠信息,宏伟公司的工资和薪水水平在服装行业中间是最好的。因此,她认为公司在激励下属时应该集中在赫茨伯格的激励因素上。经过多次会谈,她说服公司高层管理者。公司总裁授权她去制定工作计划并且放手让她 去推行。在这种情况下,汪明明开始制定关于强调表彰、提升、更大的个人责任、成就以及使工作更有挑战性等各种计划,并且在组织里开始推行。但是计划运转了几个月后,她迷惑了,发现结果和她的期望相差甚远。首先是设计师们对于计划的反应很冷漠。他们认为他们的工作本身就是一个很具有挑战 性的工作。他们设计的服装在市场上很畅销就是对他们工作成绩的最大肯定,而且公司通过发放奖金的方式对他们的工作已经给予肯定。总之他们认为所有这些新计划都是浪费时间。有一个和汪明明比较熟悉的设计师甚至和她开玩笑地说:“明明,你这些玩艺儿太小儿科了,你是不是把我们当成小学生了,我看你理论学得太多了。” 裁剪工、缝纫工、熨衣工和包装工的感受是各式各样的。有些人在新计划的实行过程中受到了表扬,反映良好;但是另一些人则认为这是管理人员的诡计,要让他们更加拼命的工作,同时又不增加任何工资。而且很不幸的是,这些人占大多数。甚至偏激一些的工人开始叫嚷要联合罢工来争取自己的权益。汪明明万万没有想到事情会发展到这个地步。原来她很信任和支持的高层管理者也开始 怀疑她的计划,批评她考虑不周全。

请你在认真读完该案例后,对下列问题做出选择:

1.你认为新计划失败的主要原因是什么?(D)

A.高层管理者没有参与计划的制定和实施工作中来 B.企业中人员对于双因素理论缺乏了解 C.员工不配合 D.她忽视了各层次员工的需求不同的事实

2.根据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你认为设计人员的主导需求和一线工人的主导需求有何不同?(A)A.大多数一线工人更关注报酬,因此他们的主导需求是生理需求 B.设计人员不关心表扬、赏识等,说明他们的主导需求不是自我实现 C.设计人员和一线工人都不太关注社会需求 D.一线工人只关心物质需要,很少有精神追求

3.根据案例提供的信息,你认为汪明明对于需求层次理论的理解错误最可能是(B)。A.她认为保健因素不重要,激励因素重要 B.她认为激励因素和保健因素是独立发挥作用的 C.她认为保健因素达到行业最高水平就足够了 D.她认为只有激励因素可以发挥激励的作用

4.根据企业中不同的员工的不同反应,我们可以认为(B)。A.设计师和大多数一线员工都是经济人 B.设计师是社会人,大多数——线员工是经济人 C.设计师是自我实现人,大多数一线员工是经济人 D.设计师是复杂人,大多数一线员工是经济人

5.汪明明对与这种结果很苦恼,为此她请教了一位资深顾问,如果你是这位顾问,你认为下列做法哪个更可取?(C)A.进行培训,帮助员工了解双因素理论,增进对于新计划的认可 B.争取高层管理者的支持,继续推行新计划 C.停止该计划,采用调查表调查各层次人员的需求情况,以及他们对于新计划的评价

D.安抚一线员工,给予—定的物质补偿

五、简答题(每小题10分,共30分)1.岗位定位分析有哪些步骤? 2.组织通常获得人才的途径有哪些? 3.我国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的原则。

六、论述题(15分)试述薪酬制度设计的方法。试卷代号:2195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

2008—2009学第一学期“开放专科”期末考试 人力资源管理 试题答案及评分标准(供参考)2009年1月

一、判断正误(每小题判断正确给1分,共10分,漏判或错判均不得分)1.X 2.√ 3.X 4.√ 5.X 6.√ 7.√ 8.X 9。X 10.X

二、单项选择题(每选对一小题给1。5分,共15分,不选、错选或多选均不得分)1.B

2.D 3.B 4.A 5.B 6.A 7.B 8.A 9.A 10.B

三、多项选择题(每选对一小题给3分,共15分,不选、错选或少选均不得分)1.ABE 2.ABD 3.ABC

4.ABCD 5.ABC

四、案例选择题(每选对一小题给3分,共15分,不选、错选均不得分)1.D 2.A 3.B 4.B 5.C

五、简答题(每小题答全要点者得10分,共30分;未答或漏答要点者,由评卷人依每个要点在该题中的得分比例来扣分)1.岗位定位分析有哪些步骤? 答案要点:(1)分析岗位工作描述中的框架要求;(2)把这些要求与知识、技能、能力及其他个性特征因素加以对照与比较;

(3)在综合(1)、(2)工作的基础上,确定任职资格要求;(4)考虑工作中所运用的工具、信息采集量、数据分析方法等因素,对(3)获得的结果进行修正。2.组织通常获得人才的途径有哪些? 答案要点:组织通常获得人才的途径,即员工招聘的渠道大致有:人才交流中心,招聘洽谈会,传统媒体,网上招聘,校园招聘,员工推荐,人才猎取等。3.我国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的原则。答案要点: 我国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的原则主要有以下七个方面:(1)社会保险水平应与我国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相适应;(2)公平与效率相结合;(3)权利与义务相对应;(4)

社会保险制度要覆盖城镇所有从业人员;(5)政事分开;(6)管理服务社会化;(7)管理法制化。

六、论述题(15分,理论观点正确,论证充分,逻辑清晰,并在答出要点的基础上,联系实际进行适当解释和说明后,可得满分;评卷者可参考标准答案,酌情给分)试述薪酬制度设计的方法。答案要点:(1)工作评价的方法 工作评价是薪酬制度设计的关键步骤。工作评价的结果,将产生表明各项工作的劳动价值或重要性的顺序、等级、分数或象征性的货币值。常见的工作评价方法有五种。即经验排序法、因素综合分类法、因素比较法、因素评分法和市场定位法。(2)工资结构线的确定方法 经过工作评价后,我们为组织内部各项工作确定了一个表示其劳动价值或重要性大小的工作评价值。这个工作评价值可以是顺序、等级,也可以是分数或象征性的货币值。接下来的工作是,要为这些工作评价值确定一个对应的工资值。也就是说,要把这些工作评价值转换为实际的工资值。在理论上表现为,决定工资结构线的形状,包括斜率、截距等。(3)工资分级方法 工资分级的典型办法是,把那些通过工作评价而获得相近的劳动价值或重要性的工作,归并到同一等级,形成一个工资等级系列。尽管这些工作的劳动价值或重要性并不绝对相等,但因差别不大,因此对它们加以归并组合,可以大大简化操作,便于管理。等级划分的区间宽窄及等级数多少的确定,取决于工资结构线的斜率、工作总数的多少,以及企业的薪酬政策和晋升政策等因素。总的原则是,等级的数目不能少到相对价值相差甚大的工作都处于同一等级而无区别,也不能多到价值稍有不同便处于不同等级而需作区别的程度。这是因为级数太少,难以晋升,不利士气,而级数太多则晋升过多,刺激不强,不利于管理。现实中,企业的工资等级系列——般在10—15级之间

第四篇:如何加强成本管理

如何加强成本管理

成本管理存在的误区:

1、成本控制的广度与深度不够。从深度上看,往往只重视生产过程的节约,而没有向成本与技术、成本与安全、成本与质量的最佳配合上寻求控制。从广度上看,成本控制有名无实,成本控制措施事中核算多,事中控制协调和事前预测决策少,管理措施多,技术措施少,致使成本控制措施不力,成本与技术脱节,没有很好地发挥技术工作在成本控制中的作用。技术管理不受目标成本的控制,特别是在技术设计上,既不受目标成本的限制,也很少有技术成本的分析对比,形成了技术设计就是成本需要的局面,缺乏“优化设计就是减少投入降低成本提高效益”的思想意识。

2、成本降下来以后就放松甚至停止了对成本的管理和控制,就会保持不住或不保持已降低的成本水平,结果就会导致降低成本后的反弹,控制不持续,到头来成本水平又提高。成本管理的措施:

一、树立全员、全面、全过程的成本管理和控制。

树立全员、全面、全过程的成本管理和控制。不但要了解每一分钱是花到了什么地方,并且不能只依靠财务人员去管理成本,成本是在过程中发生的,是一个系统性的问题,生产、销售和服务等过程的运作都会发生成本。由于财务人员管理的涉及面小,只能对一部分过程进行管理和控制,不能深入到所有过程和整个系统中,导致出现管理盲区,如:采购过程中发生的成本是由采购人员去控制的,采掘生产过程中发生的成本是由生产人员控制的等等,这些过程是财务人员无法控制的,财务人员核算的数据往往是和生产作业联系不起来的,所以单纯地依靠财务人员去管理成本是有局限性的,是管不住的,管理的结果大打折扣,不能达到预期的目的。所以系统性的问题还要系统地去解决,各类人员都应具有成本管理的职责和意识,只有全员、全面和全过程地去管理和控制才能最终实现降低成本的目的。

二、加强成本管理,提升控制成本的能力。

第一,推行全面预算管理,强化各项预算定额和费用标准的约束力。忌把全面预算管理作为财务部门的工作。全面预算管理是一种上下结合、全员参与的管理方式,只有在全员参与的情况下,才能充分调动各部门、各岗位的工作积极性,提高执行力,发挥预算管理的效果。为了确保预算各项主要指标的全面完成,必须制定严格的预算考核办法。

第二,完善事前成本管理,开展科学的经营决策,推行目标成本管理。成本管理深化改革,必须研究各种方案的可行性,从中选取最优方案,以谋取企业最佳经济效益,从而使成本管理向预防性管理方向发展。采用倒推成本法,综合考虑,根据盈亏指标,倒求出成本目标。在此基础上,层层落实责任制,特别是落实成本管理的领导责任制,健全在矿长领导下的生产矿长、总工程师的成本领导责任制,抓好成本目标的落实,明确标准,与薪酬挂钩,严格奖惩兑现,以此增强领导抓好成本管理的自觉性、主动性。建立四级目标成本管理机制围绕“事先预算、事中控制、事后分析”的生产成本管理思路,逐步建立起了矿、队、班组、个人四级生产成本管理体系,各成本核算人员要懂经营,尤其要熟悉生产技术及成本最低化理论和方法,坚持技术与经济相结合,掌握成本核算理论方法,进行科学预测、决策、预算、控制、分析,实现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的成本控制,达到责、权、利的统一。第三,提高材料物资的综合利用率。严把材料投入关,从使用部门编报计划、职能部门审核、厂领导审批三个环节施以控制,努力提高材料计划水平,在使用过程中,每月根据生产任务安排下达月度材料专控指标,依据现场生产条件和工作任务量,由车间队长按总额或总量控制、审批。职能部门对材料按不同类型分类进行管理,对大型材料,如钢丝绳等,采用集中管理法,跟踪考核。生产队伍需要投入大型材料时由跟踪人员根据施工现场情况批签使用数量,跟踪人员定期清点检查材料使用情况,根据清点检查情况进行考核。由于无法对使用队伍考核大型材料费用,但必须对其使用管理进行考核,也就是说大型材料的丢失、人为损坏、报废以及不合理使用等情况对使用单位进行考核即跟踪考核。对大型材料要及时早回收,先易后难,既可减少占用,也可提高复用。对一般材料,采用费用承包管理、机制考核。一般材料与大型材料相比使用相对稳定、消耗均衡、但不易跟踪,因此对于一般材料的投入采用费用承包的形式进行管理,即根据各生产单位生产任务和工作性质,参照往年的消耗情况,下达指标进行费用承包管理。第四,建立技术与经济相结合的成本领导组,既要对生产技术负责,又要对生产技术的经济效果负责。通过新技术、新工艺的运用或通过小改小革来降低劳动强度,提高工效,第五,加强对非直接生产部门的业务监管,尽量减少非生产性支出。大力倡导节约意识,采取必要的激励手段。对非生产性支出可以引入零基预算理念,在制定预算时,不考虑去年或近年来的实际消耗,只考虑本年是否有需要为预算基础,控制发生在业务招待支出、差旅支出、办公支出等方面的不合理支出,努力降低管理费用。

三、成本的控制和管理应该是不间断的、持续的,讲求效益原则。

在成本管理过程中,不但要考虑如何降低成本,而且要保持已降低后的成本水平。要把成本管理活动当成一种降低成本的运动,如果在成本降下来以后就放松甚至停止了对成本的管理和控制,就会保持不住或不保持已降低的成本水平,结果就会导致降低成本后的反弹,控制不持续,到头来成本水平还会提高。成本无时不刻不在发生,对成本的控制和管理也应该是不间断的、持续的,不但要降低成本,还要保持住已降低的成本水平,只有保持住已降低的成本水平,降低成本的工作才有意义,成本管理的结果才能满足预期的目的。只有做到了降低、保持,再降低、再保持,才能把成本降到尽可能低的水平。成本管理除降低成本外,还应讲求成本效益原则。树立多花钱,多赚钱的观念,提高成本如能带来高于成本的利润就可行。脱离成本效益原则,一味的强调降低成本会带来负面效应。

第五篇:成本管理

成本管理

后装班3月

业性劳务等)、自制材料、自制工具、自制设备以及供应非工业性劳务要发生各种耗费,这些耗费称为生产费用。为生产一定种类和数量的产品所发生的全部生产费用,称为产品成本。

    版权声明:此文自动收集于网络,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

    本文地址:https://www.feisuxs.com/wenku/jingpin/12/1339162.html

相关内容

热门阅读

最新更新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