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库大全 > 精品范文库 > 12号文库

汽车新技术、安全驾驶一角(五篇)

汽车新技术、安全驾驶一角(五篇)



第一篇:汽车新技术、安全驾驶一角

中国汽车现实问题,必须从机械化普及到数字化转,才有智能化的基础。

从机械化普及到数字化转,首先要从汽车安全行驶做起。安全行驶包括紧急蔽让、紧急蔽撞、紧急蔽刹车、车速等安全提示。安全提示其中一部份是什么。

解读汽车配置含义:EBD、EBA、DSC、CBC、HDC、EDS、EBV、ABS

有时候会出现中文译名相同而英文缩写不同的情况,大致是出于在德文和英文之间的差别,如沿用AUDI公司的德文缩写ABS---Anti-Blockier System制动防抱死系统,EBV---Electronische BremsenkraftVerteiler,EDS---Elektronishe Differential-Sperrer

电子差速锁、ASR---Antiebs Schlupfregel System驱动防滑系统,而英文就不尽相同,建议自己要分清楚。

■EBD是ABS的辅助功能EBD的全称是“电子制动力分配系统”。它的作用有两个,一个是保证汽车的四个轮胎 在不同的路面上制动力均衡。另一个是保证汽车在高速行驶中紧急制动时,车后部不甩尾。即使ABS失效,EBD也能保证车辆不出现因甩尾而导致翻车等恶性事件的发生。EBD是ABS的升级软件EBD不是硬件,它是通过软件来实现制动力的合理分配,并不增加新的硬件。带有EBD的ABS,通常会用“ABS+”来表示,相当于ABS的软件升级版。对于汽车厂家来讲,选择哪种ABS如同普通人用电脑选择Win95还是Win98一样。

■紧急制动辅助装置(EBA)

在正常情况下,大多数驾驶员开始制动时只施加很小的力,然后根据情况增加或调整对制动踏板施加的制动力。如果必须突然施加大得多的制动力,或驾驶员反应过慢,这种方法会阻碍他们及时施加最大的制动力。

许多驾驶员也对需要施加比较大的制动力没有准备,或者他们反应得太晚。EBA通过驾驶员踩踏制动踏板的速率来理解它的制动行为,如果它察觉到制动踏板的制动压力恐慌性增加,EBA会在几毫秒内启动全部制动力,其速度要比大多数驾驶员移动脚的速度快得多。EBA可显著缩短紧急制动距离并有助于防止在停走走的交通中发生追尾事故。

EBA系统靠时基监控制动踏板的运动。它一旦监测到踩踏制动踏板的速度陡增,而且驾驶员继续大力踩踏制动踏板,它就会释放出储存的180巴的液压施加最大的制动力。驾驶员一旦释放制动踏板,EBA系统就转入待机模式。由于更早地施加了最大的制动力,紧急制动辅助装置可显著缩短制动距离。■动力稳定性控制(DSC)

BMW(宝马)公司开发的第三代DSC系统采用了防抱死制动器(ABS)、四轮牵引控制以及“转弯制动控制”(CBC)机制,即使在最恶劣的驾驶条件下,亦能确保汽车 的稳定性。

如果检测到汽车可能正在滑行,DSC系统降低发动机功率,必要时对特定的车轮施加额外的制动力,从而对汽车采取必要的纠正措施。

因此,DSC能在1秒钟的时间内使汽车在所选道路上稳定下来。

然而,即使如此先进的系统也不能违背自然规律,因此驾驶员应始终保持最佳的状态,了解路况,用心驾驶。

DSC蕴涵复杂的计算机控制技术,即“稳定性算法”,它能识别挂车负重,并对增加的汽车负重进行自动补偿。

■转弯制动控制(CBC)

虽然在急刹车时,防抱死制动器能防止车轮抱死并帮助维持转向控制,但根据环境的不同,如果在转弯时紧急制动,汽车仍会有滑行的危险。

在转弯制动时,CBC与防抱死系统配合工作,分别控制每个车轮制动缸的压力,从而减少过度转向和不足转向的危险。通过这种方式,实现了最优的制动力分配,从而确保了汽车在转弯制动时的稳定性。转弯制动控制利用来自ABS的信号控制各个制动器的压力,即使驾驶员在转到一半时才施加制动力,也能获得最佳的制动效果。非CBC汽车在半弯制动时通常会继续向前直行。动态稳定性控制系统会不断监控转向角和油门位置,确定转弯动作是否引发不足转向或过度转向。然后,汽车会降低发动机功率,并选择性地制动各车轮,致使汽车重新回到正确的轨道上。

当车子以大约100km的时速在山区连绵的弯道上高速疾行,我们可以仔细观察车子在过弯和出弯时的车身动态。当车子转弯时,由于重心的转移令外侧车身下沉,悬挂受压压缩,车子表现出侧倾的迹象。由于采用了主动式的气动悬挂,电子控制元件会主动给即将下沉的外侧悬挂加压令它不再下降。得出的结果显而易见且十分有效,就是车身侧倾大幅减少,行车稳定性增加,令乘客坐得放心且舒服。实际上,主动悬挂在高速行驶时的功能就是稳定车身,防止重心过度快转移。它与主动式车身沉降(下降23mm)一同作用。主动车身沉降后令车子重心降低,再加上悬挂在动态行车中的合作,整体表现更加出色。■下坡控制(HDC)系统

“下坡控制”系统由LANDROVER发明,新款RANGEROVER安装有“下坡控制”(HDC)系统,它为下陡坡时增加稳定性和安全驾驶提供了最佳的解决方案。

HDC系统利用防抱死制动电路,分别向四个车 轮施加制动力,从而在下坡时控制汽车,并将车速限制在预定的目标速度范围内。其新的最小目标速度为2mph(4km/h)。踩踏油门可提高目标速度,而施加制动力则可降低目标速度(利用前一系统中的制动器代替HDC)。HDC由驾驶员利用变速杆旁的开关打开,但是只有当车速低于22mph(35kph)时,它才起作用。HDC在高挡和低挡、前进挡和倒车挡都能工作。

■EDS电子差速锁

当汽车驱动轴的两个车轮分别在不同附着系数的路面起步时,EDS电子差速锁则通过ABS 系统的传感器会自动探测到左右车轮的的转动速度,当由于车轮打滑而产生两侧车轮的转速不同时,EDS系统就会通过ABS系统对打滑一侧的车轮进行制动,从而使驱动力有效地作用到非打滑侧的车轮,保证汽车平稳起步。

EDS电子差速锁是AUDI A6所有车型的标准装备。

■EBV电子制动力分配装置:

EBV电子制动力分配装置能够根据汽车轴荷由于汽车制动时产生轴荷转移的不同,而自动调节前、后轴的制动力分配比例,提高制动效能,并配合ABS系统提高制动稳定性;AUDI A6 的EBV电子制动力分配装置是所有车型的标准装备。

■ABS制动防抱死系统

AUDI A6的ABS系统,是BOSCH公司最新一代带有电子制动力分配装置(EBV)的ABS系统,它则可使汽车在任何工况下,对汽车的4个车轮通过4个独立的传感器进行检测,并对各个车轮独立控制,使4个车轮均处于最佳的制动状态,能够保障汽车在任何的路面上,特别是在雨水路面和冰雪路面制动时,保证汽车的任何一个车轮都不抱死,避免汽车发生侧滑、甩尾及无法转向等,从而使汽车具有良好的制动效能、稳定性和转向性,提高汽车的制动安全性。

AUDI A6 的ABS制动防抱死系统是所有车型的标准装备。

EBV应该就是EBD,EBV是德文的缩写!中文也一样:电子制动力分配装置狐狸。

中国汽车现实问题,必须从机械化普及到数字化转,才有智能化的基础。

从机械化普及到数字化转,首先要从汽车安全行驶做起。安全行驶包括紧急蔽让、紧急蔽撞、紧急蔽刹车、车速等安全提示。安全提示其中一部份是什么。

安全提示其中一部份是:

ABS+EBD+TCS+EBA+ESP。ABS是刹车防抱死系统是刹车防抱死系统是刹车防抱死系统是刹车防抱死系统.ABS工作时就相当于以很高的频率进行点刹,于是在紧急情况下踩制动踏板,肯定会感到制动踏板在颤动,同时也会听到制动总泵发出的“哒哒”声,这便是ABS在正常工作。由于制动总泵在不断调整制动压力,从而对制动踏板有连续的反馈力。因此,在这种情况下,一定要“坚定不移”地踩住制动踏板,同时采取积极措施避险。EBD是电子制动力分配系统是电子制动力分配系统是电子制动力分配系统是电子制动力分配系统.EBD用高速计算机在汽车制动的瞬间,分别对四只轮胎附着的不同地面进行感应、计算,得出不同的摩擦力数值,使四只轮胎的制动装置根据不同的情况用不同的方式和力量制动,并在运动中不断高速调整,从而保证车辆的平稳、安全。TCS是牵引力控制系统又叫循迹控制系统是牵引力控制系统又叫循迹控制系统是牵引力控制系统又叫循迹控制系统是牵引力控制系统又叫循迹控制系统.TCS依靠电子传感器探测到从动轮速度低于驱动轮时(这是打滑的特征),就会发出一个信号,调节点火时间、减小气门开度、减小油门、降挡或制动车轮,从而使车轮不再打滑。EBA是电子控制煞车辅助是电子控制煞车辅助是电子控制煞车辅助是电子控制煞车辅助, 这个系统可以感应驾驶人对煞车踏板的作动需求程度, 当电脑 从煞车踏板所侦测到的煞车动作, 来判断驾驶人此次煞车的意图, 如果是属於非常紧急、急迫的煞车, EBA此时将会指示煞车系统产生更高的油压使 ABS发挥作用, 而使煞车力更快速的产生减少煞车距离, 电子控制煞车辅助系统尤其是对於脚力较差的妇女及高龄驾驶者, 在规避紧急危险的煞车时甚有帮助 ESP是一种牵引力控制系统是一种牵引力控制系统是一种牵引力控制系统是一种牵引力控制系统,与其他牵引力控制系统比较,ESP不但控制驱动轮,而且可控制从动轮。如后轮驱动汽车常出现的转向过多情况,此时后轮失控而甩尾,ESP便会刹慢外侧的前轮来稳定车子;在转向过少时,为了校正循迹方向,ESP则会刹慢内后轮,从而校正行驶方向。ASR也就是驱动防滑系统也就是驱动防滑系统也就是驱动防滑系统也就是驱动防滑系统,又称牵引力控制系统。ASR的作用是当汽车加速时将车轮滑动率控制在一定的范围内,从而防止驱动轮快速滑动。它能提高车轮的牵引力,同时保持汽车的行驶稳定,使行驶在湿滑的路面上的汽车不会在加速时驱动轮打滑,导致甩尾和方向失控。DSC动态稳定控制系统动态稳定控制系统动态稳定控制系统动态稳定控制系统 它对车身姿态的修正方式.(就是防止漂移的)EDS用于鉴别汽车的轮子是不是失去着地摩擦力,从而对汽车的加速打滑进行控制

编辑:万年青

第二篇:汽车安全新技术

论文题目:

汽车安全新技术

汽车安全新技术

通过上我们的选修课以及课后查找相关的资料,对汽车安全技术有了更深层次的了解。在汽车设计上,汽车新技术的研究是非常重要的。汽车安全技术概述主动安全系统是指通过事先防范,避免事故发生的安全系统。提高汽车的主动安全性的措施:视认特性;车辆底盘电子综合控制技术;信息传递技术。

汽车安全新技术之欧洲新车安全评价体系NCAP(European New Car Assessment Program)包括两个方面,正面和侧面碰撞。正面碰撞速度为64公里/小时,侧面碰撞速度为50公里/小时。碰撞测试成绩则由星级(★)表示,共有五个星级,星级越高表示该车的碰撞安全性能越好。近年来,增加了车辆对被撞行人的安全保护程度的测试,并将结果划分为4个等级级:★★★★分数为28-36分,★★★分数为19-27分,★★分数为10-18分,★分数为1-9分。安全测试分为以下四点:1.正面40%重叠可变形壁障撞击测试。2.可变形壁障侧面撞击。3.行人安全测试。4.驾驶人头部保护安全测试。

汽车安全新技术之中国新车安全评价体系C-NCAP要求对一种车型进行车辆速度50km/h与刚性固定壁障100%重叠率的正面碰撞、车辆速度56km/h对可变形壁障40%重叠率的正面偏置碰撞、可变形移动壁障速度50km/h与车辆的侧面碰撞等三种碰撞试验,根据试验数据计算各项试验得分和总分,由总分多少确定星级。评分规则非常细致严格,最高得分为51分,星级最低为1星级,最高为5星。C-NCAP的评分项目包括三项测试:正面100%重叠刚性壁障碰撞试验(50km/h);正面40%重叠可变形壁障碰撞试验(56km/h);可变形壁障侧面碰撞试验(50km/h)。另外包括两个加分项:安全带提醒装置及侧面安全气囊和气帘。C-NCAP的总分是51分,其中正面100%重叠刚性壁障碰撞试验16分;正面40%重叠可变形壁障碰撞试验16分;可变形壁障侧面碰撞试验16分;安全带提醒装置2分;侧面安全气囊和气帘1分。

汽车安全新技术之汽车行驶稳定性控制系统电子稳定程序ESP的作用。ESP 最主要的作用是在紧急情况下,可以帮助驾驶员保持对车辆的控制,从而避免重大意外事故。具体主要是通过防止车辆侧滑,在车辆和地面间还有附着力的前提下,保证车辆的方向操控性。通过对驾驶员的动作和路面情况的判断,对车辆的行驶状态进行及时的干预。ESP在车上的整体结构。ESP系统可大致分为4个部分:用于检测汽车状态和司机操作的传感器部分;用于估算汽车侧滑状态和计算恢复到安全状态所留的旋转动量的ECU部分;用于根据计算结果来控制每个车轮制动力和发动机输出功率的执行器部分以及用于告知驾驶员汽车失稳的信息部分。4.ESP工作情况。ESP以每秒25次的频率对车辆当前的行驶状态及驾驶员的转向操作进行检测和比较。即将失去稳定的情况、转向过度和转向不足状态都能立即得到记录。一旦针对预定的情况有出现问题的危险,ESP会作出干预以使车辆恢复稳定安装ESP与未安装ESP装置的车辆对比1)在多变的路面上行驶时对于安装ESP的车辆:1)车辆表现出转向不足的趋势,即将跑偏。ESP系统立即进行干预,在增加右后轮制动力的同时降低发动机输出扭矩。2)车辆保持稳定。

汽车安全新技术之防撞安全新技术防撞控制系统防碰撞控制系统装有测距传感器,它们利用光线、激光或超声波,测得汽车与障碍物间的距离,这个距离信号,加上车速传感器和车轮转角传感器的信号送入电控单元(ECU),通过计算求出行驶汽车与前方物体的实际距离以及相互接近的相对速度,并向驾驶员发出预告信号或显示前方物体的距离。当将要碰撞时,ECU向制动装置和节气门控制电路发出控制指令,使汽车发动机降速并及时制动,从而有效

地避免碰撞。

汽车安全新技术之行人安全保护发动机罩机械系统。发动机罩机械系统能够在汽车发生碰撞时迅速鼓起,使得撞击而来的人体不是硬碰硬,而是碰撞在柔性与圆滑的表面上,减少了被撞人受伤的可能或程度。行人安全气囊系统。行人保护安全气囊进一步避免人体撞击汽车的前挡风玻璃,以免在猛烈碰撞下行人与车内乘客受到更大的伤害。3.车辆智能安全保障系统。车辆智能安全保障系统是先进的车辆控制系统的一部分,它包括安全系统、危险预警系统、防撞系统等,涉及传感器技术、通信技术、决策控制技术、信息显示技术、驾驶状态监控技术等。这些车载设备包括安装在车身各个部位的传感器、激光雷达、红外线、超声波传感器、盲点探测器等,具有事故监测功能,由计算机控制,在超车、倒车、变换车道、雨天、大雾等容易发生事故的情况下,随时通过声音、图像等方式向驾驶员提供车辆周围及车辆本身的必要信息,并可以自动或半自动地进行车辆控制,从而有效地防止事故的发生。同时,利用车身四周的传感器分别探测车辆前后左右的路况,为驾驶员提供及时的回避操作指令,并提醒驾驶员保持安全车距,防止车辆与车辆、车辆与其他物体或车辆与行人间的正面、追尾和侧向碰撞。主动头部保护系统乘员头颈保护系统简称WHIPS(Whiplash Protection System),属于汽车被动安全装置,一般设置于前排座椅。当轿车受到后部的撞击时,头颈保护系统会迅速充气膨胀起来,其整个靠背都会随乘坐者一起后倾,乘坐者的整个背部和靠背安稳地贴近在一起,靠背则会后倾以最大限度地降低头部向前甩的力量,座椅的椅背和头枕会向后水平移动,使身体的上部和头部得到轻柔、均衡地支撑与保护,以减轻脊椎以及颈部所承受的冲击力,并防止头部向后甩所带来的伤害。

汽车安全新技术之安全气囊新技术高强度车身大众公司高强度车身HSB(High Strength Body)充分考虑了车辆安全性、轻量化以及人性化保护等方面的要求。在车辆发生侧面碰撞时,三层结构的侧围对整个车身结构起到了强大的支撑作用,为车内生存空间提供了保障。正面碰撞时,撞击力通过热成型钢板材质的保险杠支架向碰撞影响区结构分散,被纵梁吸收削弱后的碰撞能量继而被传递给同样由超高强度热成型钢板制成的脚部横梁、中央通道及门槛,这样就可以避免前排脚部区域在碰撞过程中的凸入危险。在行人保护方面,大众汽车HSB高强度车身也采用了周全的设计。车身前部众多零部件结构及空间布置充分考虑到了彼此间的相互影响及协同作用。翼子板的连接、前盖及铰链也得到优化。此外,保险杠区内还特为行人保护增加了吸能泡沫件,将行人腿部在碰撞过程中所受伤害程度降到最低。激光焊接运用于汽车可以降低车身重量、提高车身的装配精度、增加车身的刚度。目前的汽车工业中,激光技术主要用于车身焊接和零件焊接。激光焊接主要用于车身框架结构的焊接,例如顶盖与侧面车身的焊接。用激光焊接技术,工件连接之间的接合面宽度可以减少,既降低了板材使用量也提高了车体的刚度,极大提高了安全性。激光焊接零部件,零件焊接部位几乎没有变形,焊接速度快,而且不需要焊后热处理,常用于变速器齿轮、气门挺杆、车门铰链等。

汽车安全新技术在汽车的制造设计当中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而目前为止汽车的安全性能的提高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对于人身安全来说,汽车的安全技术是不容忽视的。

第三篇:汽车新技术

新技术—汽车防碰撞系统

摘要:汽车防碰撞系统可以减少因碰撞而引发的事故,对提高交通道路安全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从1971年开始,相继出现过超声波、激光、红外、微波等多种方式的主动汽车防碰撞系统。汽车碰撞报警系统,系统由信息采集单元、中央控制单元、报警电路和显示输出单元四部分构成。信息采集单元由四种传感器对车辆运行状态信号采集,中央控制单元对输入信息进行分析、处理,完成防碰撞预测与判断功能,报警电路产生警报,系统还具备显示功能,提醒驾驶员采取措施避免碰撞事故发生。

关键词:防碰撞;信息处理

汽车防碰撞系统的工作原理:

汽车防碰撞系统是一种安装在汽车上的主动安全系统,是一种可以向驾驶员预先发出视听报警信号的探测装置。其工作原理是:在汽车正常行驶时,该系统处于非工作状态;当行人、车辆、障碍物非常接近于本车时,该系统将发出警告;在发出警告后,如果驾驶员没有采取减速制动措施,该系统便自动启动紧急制动装置,以避免发生碰撞事故。汽车防碰撞控制系统包括3个主要功能:环境监测、防碰撞判断和车辆控制。其中的关键问题是通过监测,快速、准确计算出汽车行驶的安全距离,并据此实现车辆控制。

1、系统总体方案设计

如图1所示,系统是由信息采集单元、中央控制单元、报警电路和显示输出单元构成。

1.1信息采集单元

传感器是信息采集系统单元重要部分,传感器是指能够感受规定的被测量并按照一定的规律转换成可用输出信号的器件或装置,从而完成检测任务。它可将对象特性或状态参数转换成可测量,然后将此信号送入传感器系统处理。最后将引起控制系统发生变化的原因转换为电信号后传输给控制单元进行分析与处理。

信息采集单元由测距传感器、速度传感器、制动踏板位置传感器及路面情况选择开关组成,用来采集路况和车辆的运行状态等信息。

一、测距传感器

系统采用脉冲式光电传感器测定距离。本文利用光电传感器的时差测距原理进行工作,即:利用测量往返脉冲间隔时间来获知距离,测量脉冲间隔方法是在确定时间起止点之间用时钟脉冲填充计数,如图2所示:恒定光源D发出的光投射于目的物O,然后反射至光电元件B,根据发射和接收之间的时间差距测出距离,这种方法可以得到较高的测试精度。

二、速度传感器

车速传感器是利用霍尔效应的原理制成的。即在半导体霍尔器件中,当磁力线穿过通电的霍尔元件时,会引起霍尔元件电荷的偏移,在元件中引起霍尔电压UH值发生相应变化,形成脉冲,霍尔传感器便会输出转速信号,经放大整形电路输出整齐的脉冲信号,利用单片机的外部计数接口,检测脉冲数,就可以计算出车辆的运动速度。因此,对汽车车速的测量实质上是对转速信号的频率的测量。

三、制动踏板位置传感器

该传感器用来判断驾驶员在接收到报警或已认识到危险时,是否采取了制动措施降低车速。如已制动,则对报警进行抑制。制动传感器直接从车辆制动指示灯回路中提取电位信号,处理后,作为车辆制动信息的标志信号送入控制单元。

四、路面情况选择开关

本系统采用手动式三触点路面选择开关,用来选定路面摩擦系数,路面摩擦系数随路面情况的不同而变化。驾驶员应根据当时的路况来选择,从而选择相应的开关位置。

五、传感器的测量误差和补偿方法

在实际应用中,存在多种因素影响起测量精度,造成测量误差的主要因素主要有两类:一类是半导体固有特性,另外一类是半导体的制造工艺的缺陷,表现为零位误差和温度误差。

零位误差主要是由半导体制造工艺问题引起的不等位电势造成的,为了消除或减小不等位电势,可采用图7所示电桥平衡原理进行补偿。而温度误差是由于半导体材料的电阻率、迁移率和载流子浓度等随温度变化引起,这种变化程度随不同半导体材料有所不同,针对温度变化对传感器输出或输入内阻的影响,可采用输出回路并联电阻或输入回路串联电阻进行补偿。

1.2 中央控制单元、警报输出单元及显示装置

中央控制单元是控制系统的中枢,是系统中的信息处理部分,传感器输入信息在这里进行处理、分析,完成防碰撞预测与判断功能,危险时发出信息给报警输出装置,实现报警,提醒驾驶员采取减速、制动等措施,,避免追尾碰撞事故发生。

报警输出单元电路由三极管外加扬声器等外围电路构成,当中央控制单元通过分析确定前方存在追尾碰撞隐患时,便产生一定的信号驱动扬声器发出警报,提醒驾驶员注意以采取必要的措施。同时,系统中的显示装置,可由芯片MCS14495驱动数码显示屏显示。

当系统根据计算发现通过紧急制动已经难以避免与前方车辆的碰撞,系统一方面给驾驶员紧急报警,另一方面,如果驾驶员已经采取了通过转向躲避的措施,系统就会辅助驾驶员进行转向助力控制。如果驾驶员还没有采取措施,系统就会实行对方向盘的主动控制,使汽车进入临近的安全行车道。该项技术发展趋势:

随着现代社会工业化的发展,汽车这一交通工具正为越来越多的人所用,但是随之而来的问题也显而易见,那就是随着车辆的增多,交通事故的频繁发生,由此导致的人员伤亡和财产的损失数目惊人。

对于公路交通事故的分析表明,80%以上的车祸是由于驾驶员反应不及所引发的,超过65%的车辆相撞属于追尾相撞,其余则属于侧面相撞。奔驰汽车公司对各类交通事故的研究表明:若驾驶员能够提早1s意识到有事故危险并采取相应的正确措施,则绝大多数的交通事故都可以避免。

因此,大力研究开发如汽车防撞装置等主动式汽车辅助安全装置,减少驾驶员的负担和判断错误,对于提高交通安全将起到重要的作用。显然,此类产品的研究开发具有极大的实现意义和广阔的应用前景。

21世纪的汽车将走向智能汽车之路,集先进的信息处理技术、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电控技术、全球卫星定位技术、传感器技术及多传感器信息融合技术等高新技术于一身的智能防碰撞系统将是未来的发展方向。并通过优化设计,提高系统的测量精度和可靠性,使驾驶员能够轻松、安全、有效地驾驶车辆,在紧急情况下甚至在极限条件下,仍能实现对车辆进行自动、有效地控制,自动发现前方障碍物后主动避让,从而减少碰撞事故的发生。心得体会:

在汽车发展已经较成熟的现在,要想是汽车的性能有进一步的提高,往往要借助电子工业、材料化学等其它工业的发展,在其他工业发展时,和成果合理的嫁接到汽车工业中或许是较好的一个方向。电子防碰撞就是充分的利用电子技术的发展才成为可能,随着电子技术的进一步发展,相信电子防碰撞技术越来越成熟,越来越普及。另外,在很多方面,国内的科研要落后一些,所以我们应尽快走出抄袭的误区,走自己的科研之路才能真正在技术上做到世界一流。参考文献:

《机械工程与自动化》-2010年4期

《现代职业安全》-2009年2期

《上海汽车》-2004年3期

姓名:吴军

班级:车辆工程

学号:11021450141

第四篇:浅谈汽车安全驾驶心得体会(范文)

浅谈汽车安全驾驶心得体会

信阳校区淡红军老师

通过对《汽车安全驾驶》书本的调研及教学使我进一步意识到汽车安全不仅关系到每个人,更是社会必须重视的问题。当我刚看到这课题时我一下子还真不知道给学生讲什么,因为可说的东西太多,包括的东西太多,有种无处下手的感觉。但最后我决定给学生讲讲关于道路交通事故的影响因素这一块。发生人为责任事故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有是因驾驶员思想麻痹、违章驾驶、操作失误等造成的;有的是行人、非机动车驾驶员不遵守“道路交通管理条例”所造成的。

当然驾驶员是导致道路交通事故的主要原因,从机动车驾驶员方面分析,驾驶员的操作特性和驾驶员的心理特性对于驾驶员责任事故的发生有这样影响。

通过查阅资料我们不难发现机动车驾驶人交通违法是造成交通事故的主要原因,打开交通事故案例分析一下,许多事故的发生,都是因为驾驶人酒后驾车、疲劳驾驶,同时也有部分司机存在不良习惯而造成的,假如驾驶人全神贯注,保持身体素质良好,克服一些不良习惯,就会减少交通事故的发生。通过整理总结了影响驾车安全的几大因素。

一、饮酒是引发不安全事故的罪魁祸首

据交通部事故调查统计,大约50%-60%的车祸与饮酒有关。因为酒的主要成分是酒精,酒精是一种能够刺激和麻痹神经系统、有镇静作用的物质,饮酒之后,约20%的酒精在胃内被直接吸收,其余80%进入小肠后被很快吸收。被吸收入血的酒精可以到达全身各部位,受影响最大的是大脑,由于酒精对人的大脑起麻痹作用,从而影响全身各系统的功能,导致驾驶人员酒后思想不集中,对外界事故的感知力、判断力及综合分析能力均下降,眼睛观看的视野范围缩小,动作笨拙,操纵动作的准确性差,因而在遇到紧急情况时,刹车制动及操纵回避动作均欠准确与灵活,以致发生车祸。其次,部分服药也对大脑起麻痹作用,因此驾驶员工作时,服药前应仔细阅读药品说明书,特别注意用量、禁忌症和副作用,不可超剂量用药。尽量避免药物在血液浓度峰值的时间内驾驶。去医院看病时,应主动告诉医生你是开车的,请他在开处方时尽量避开对驾驶员可能产生不良反应的药物。

二、感觉身体疲劳不要开车

美国一项交通安全研究显示:每晚睡眠时间为6-7小时的驾车员发生车祸的概率是每晚睡8个小时的人的两倍,睡眠时间少于5小时者,这一概率就变成4-5倍了。因此,开车前应保持充足的休息和睡眠,一旦发现疲劳,切不可勉强开车。

为防止疲劳驾驶,要保持充足的睡眠,尤其是驾驶车辆长途行驶的驾驶员,在前一天晚上,不要玩得太晚。开车时间不宜太长,掌握好持续开车的时间节奏。自驾车旅游时更应该注意这一点。开车人在行车过程中,最好听一些舒缓、优美的音乐,以缓解疲劳。长途行车,一般应在行车两小时左右停下来,离开驾驶室,到车外活动几分钟,呼吸一下新鲜空气,变换体位姿势。行车中如感到疲劳犯困,应立即停车休息,活动一下身体,同时做一些眼部的保健活动。

三、患有某些慢性病的患者慎驾车

患有高血压和冠心病的人在驾车时最容易出现的症状是眩晕,如果遇路面突发情况引起情绪激动或紧张,还极易出现脑部出血而导致肢体瘫痪,或诱发心肌梗死,导致猝死。患有糖尿病的司机大多都有眼病,如角膜病变、眼肌麻痹、青光眼、视网膜病变等,常常导致视力减退,司机可因视物不清而引发车祸。糖尿病神经病变可累及感觉神经、运动神经,表现为肢体疼痛或肢体麻木,这都会影响司机的正常操作和判断能力。

早在1958年,世界卫生组织就对汽车驾驶员的健康检查提出了18项要求,其中包括视力、视野、辨色能力、听力、肢体、关节、心脏疾病、高血压病、内分泌疾病、神经系统疾病、精神障碍、胃肠病等。高血压病人服降压药以及糖尿病病人在胰岛素治疗期间均不可以驾驶汽车。

四、心理因素也同样影响驾车安全

以往我们一提及安全驾车,就会和驾车人的驾驶技巧或驾车人的交通行为联系起来,但却往往忽略了驾车人的心理,这在一定程度上直接影响着驾车人的安全驾车意识。

一般来说,每个人都会有好胜心、都会受情绪的影响、都会遇到挫折„„但如果开车时产生这些不良的心理情绪,那就会对驾车构成严重的威胁。

据专家分析,对驾车人行车带来严重威胁的交通心理主要有超越心理、挫折心理、情绪化心理和好胜心理。

超越心理:驾车人为了抢时间,争先恐后,超越心理表现非常明显,见空就钻、见缝就挤、见慢就超,经常会引来旁边的驾车人急刹车,从而诱发事故的发生。

挫折心理:每一位驾车人在日常生活中都会遇到各种各样不顺心的事,而每一位驾车人对挫折的心理承受能力又不相同,一旦驾车人所承受的这种心理压力超越了他所能承受的范围,就会出现思绪紊乱的心理状态,导致驾车人注意力不集中,只会是机械地、无意识地驾车,此时若遇到危险情况就很难避让了。

情绪化心理:在驾车过程中,难免会遇上强行抢道、强行超车或强行并线等现象,从而引起驾车人的情绪动,在盛怒之下不顾一切地急速追赶„„此时极易引起事故。

好胜心理:持这种心理的驾车人多为年轻的男士,他们爱在众人面前显示自己高超的驾车技术,不管不顾其他人的感受,甚至生命安全!

研究证明:反应灵敏、判断准确、操作得当和性格理智、道德观念强、自觉性强且具有果断意志品质的驾驶员具有较强的驾驶适宜性,发生交通责任事故的可能性较小。

总之在提高汽车安全性能的同时,我们更需要提高的是公民自身对汽车安全的认识,加强宣传,加强交通管理,提高事故处理的效率。

第五篇:汽车安全驾驶经验交流材料

文章标题:汽车安全驾驶经验交流材料

携手创建文明和谐幸福安康的美好家园

(汽车安全驾驶经验交流)作者:清风靓影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汽车拥有量在快速增长,成活节奏步伐加快的同时,您是否还记得:“十次事故九次快、一次不快是意外”这一通俗的安全行车警示语?职业驾驶员以及拥有私家车的非职业机动车驾驶人员恐怕

都耳听能详、听烦了,但是,由于超速行驶而造成巨大损失、付出血的代价的交通事故依然不断发生。仅2007年的5月1日至7日,全国共发生道路交通事故4449起,造成1280人死亡。“五一”期间发生一次死亡5人以上道路交通事故7起,造成57人死亡。与去年同期相比,事故起数下降12.5%;死亡人数上升9.6%。其中,发生一次死亡10人以上特大交通事故2起,造成33人死亡,事故起数与去年同期持平,死亡人数增加13人。这还不包括责任明确未立案简易协商处理的轻微事故。面对这触目惊心的数字,作为驾驶员的您以及汽车驾驶人员的挚友亲朋,此时会是怎样的心情呢?

我们辽河油田厂区分布广泛,生产区域大多是城乡接合部、地理环境和气候环境有着很大的差异,道路交通环境复杂多变。

在这里,我就如何保证安全行车谈谈自己的一点体会。向朋友们推荐一条安全行车公式:安全=中速+忍让+维护

第一点:我来谈谈“中速行驶”在安全行车中的重要性

首先,我们先来看看汽车高速行驶所带来的有关安全性的重大影响以及弊端

一、超速行驶对安全的影响

超速行驶是发生事故的重要原因,这种不顾情况盲目开快车的现象是非常危险的。

汽车超速行驶对行车安全的影响有以下几点:

(1)超速行驶形成冲突点和交织点的机会增多

超速行驶的汽车要经常超越正常中速行驶的车辆,如果在公路上车辆流量较多,势必经常处于跟车和加速超车的状态。每超越一辆同方向行驶的汽车,在公路上就要增加一个交织点,每次超车按15-20秒计算,若干分钟内就可连续超越几十辆次,这样就可出现数十个交织点。超车时超越的汽车一般都占据在中线行驶,有些窄路还可能会到道路的左边,超越的车辆越多,占据中线的机会也越多。与交会车辆形成的冲突点也越多。再从行驶间距上考虑,车速越快,车距应该加大,而超车时车距反而在不断减小,常常处于20米内的距离。从以上几种情况分析,汽车超速行驶很容易发生事故。

(2)超速行驶会破坏操纵性和稳定性

车速过快,汽车转向时的离心力增加,使汽车所受的横向力加大。影响汽车离心力的因素虽很多,但车速的影响是主要的,离心力是随着车速的平方关系而增加的。同一辆汽车,转弯半径相同,而车速不同时的离心力变化就不一样。

如:汽车沿固定半径等速转弯时,从时速40公里增加到60公里,离心力就会增加到原来的2.25倍;若由时速40公里增加到时速80公里时,离心力就会增加到原来的4倍。汽车转弯时出现的横向翻车和侧滑,主要是较大的横向力作用的结果。在较大的横向力作用下,有时使车轮离开正常行驶线路,跑到沟里,有时使汽车发生侧滑,遇到障碍物或直接滑到沟里而造成翻车事故,因此,超速行往往使汽车的操纵性和稳定性遭到破坏。

(3)超速行驶扩大了制动非安全区

汽车的制动过程是人为地增加行驶阻力,强制克服惯性力,从而迫使汽车停止行驶的过程,在这个过程时间内,汽车所行驶过的距离,称为汽车制动非安全区。

汽车制动非安全区,受许多因素的影响,如驾驶员的反应时间,制动器起作用的时间、附着力,最大制动摩擦力等。汽车制动时的初始速度,对制动非安全区的影响很大。因为,超速行驶,必然大大地延长制动距离,使制动非安全区扩大,降低汽车的安全性能。

(4)超速行驶会增加冲击力

汽车肇事的瞬时间要表现出较大的冲击力,这种冲击力的大小与汽车行驶的速度成正比。车速增加一倍,冲击力加大一倍。冲击力越大,破坏就越严重。如果冲击力较小,破坏性也就会小。因此从汽车冲击力来分析,超速行车的事故,造成的破坏程度是非常严重的。

(5)超速行驶会影响驾驶员的视觉

视觉是收集车辆交通状况,道路状况以及外界干涉的情报机关。驾驶员通过视觉从外界获得80%以上的情报,以此支配驾驶员进行正确、迅速地驾驶操作。因此视觉对安全驾驶极为重要。

与交通密切相关的视觉特性,有视力和视野两种。

所谓视力,是指视觉的灵敏程度。

视野,是指眼球固定一点时,所能看到的空间范围。

驾驶员集中精力超速行驶时,因车速升高视力下降,视野变窄。容易发生事故。

据研究表明:引起驾驶员视力下降的原因是由于汽车在行驶时,驾驶员与道路环境中

相关内容

热门阅读

最新更新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