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高考考点
·东昌中学
·上海市长岛中学
·惠南中学
·金山区廊下小学
·新杨中学
·进才中学北校
·上海师大第三附中
·徐汇区长桥小学
·下沙中学
·上海市第二初级中学
·上海市北站中学
·上海市南汇区惠南镇小学
·向明世博中学
·上海市徐汇中学
·闵行中学
·上海市莘光中学
·闸北区中山北路小学
·闵行第三中学中学生昆曲社
·华东模范中学北门
·上海市宝山区同泰路小学
·崇明县崇东中学
·复旦大学附属中学
·南汇区康桥工友学校
·上海市公用事业学校
·上海市东沟中学 ·南汇逸夫小学
·兰生復旦中学
·交通大学第二附属中学
·向明中学
·大境中学
·西南模范中学
·鲁迅中学初中部
·嘉定南翔天宇小学
·周浦镇小学
·新场镇中学
·上海音乐学院附小
·建德学校南门
·长宁区安顺路小学
·上海市新中高级中学
·彭浦新村第一小学
·市西中学
·上海市新昌路小学
·九亭中心小学
·上海市光明中学南门
·上海市甘泉外国语中学
·上海市延安中学
·向明初级中学
·上海市长桥中学
·青云中学 ·上海市宝山区虎林路小学
·甘泉外国语中学分部
·上海市北蔡中学
·澄衷初级中学分校
·澄衷中学
·海南中学分部
·上海市国和中学
·上海五爱高级中学边门
·华东模范中学
·上海市大同初级中学
·民立中学
·上海市市西初级中学
·敬业中学
·南洋模范初级中学
·上海市钟山初级中学
·开元中学
·上海市延吉初级中学
·上海音乐学院附中
·杨浦小学
·建设中学
·大同中学
·嘉定区曹王中心小学
·上海市吴淞第二中学
·宝山区石洞口小学
·上海市育民中学 ·中芯学校
·虹口高级中学
·复兴实验中学
·风华中学
·丰镇中学
·闸北区第三中心小学
·同济大学实验学校
·尚文中学
·上海市香山中学
·上海市绿川学校
·上海市建平世纪中学
·启良中学
·上海市洛川学校
·彭浦新村第二小学
·虹口区柳营路小学
·虹口区广中路小学
·和田路小学
·建平中学
·张江高科实验小学
·宝山区通河新村第三小学
·上海平和学校
·浦东区金桥镇金辉小学
·杨浦高级中学
·同济中学 ·铁岭中学
·上音杨浦学校
·上海市中原中学
·上海市市东中学
·上海市少云中学
·上海市辽阳中学
·上海市昆明学校总校
·上海市昆明学校分部
·上海市控江中学
·上海市金川中学
·上海市国和中学分部
·上海市澄衷中学
·上海市长青学校
·上海市长岛中学分部
·建平实验学校小学部
·东光明中学
·鞍山初级中学
·徐汇区第一职工业余中学
·新古北中学
·同济大学第二附属中学分校
·桐柏高级中学
·上海市育才初级中学
·上海市姚连生中学
·上海市新会中学
·上海市向明中学西校 ·上海市仙霞高级中学
·上海市五四中学
·上海市田林第三中学
·上海市田林第二中学
·上海市天山中学
·上海市市西初级中学南部
·上海市南洋初级中学
·上海市民办新虹桥中学
·嘉定区真新小学
·上海市卢湾中学
·上海市零陵中学
·上海市李惠利中学
·上海市敬业初级中学
·上海市光明中学
·上海市第一中学
·上海市第五中学
·上海市第五十四中学
·上海市第十中学
·上海市第二中学
·上海市第八中学
·上海市大同中学
·上海市川沙中学南校
·上海市川沙中学华夏西校
·侨光中学 ·上海市长征中学
·上海市曹杨第二中学
·上海师大附中附属龙华中学
·上海兰田中学
·上海海南中学
·启秀实验中学
·七一中学分校
·七一中学
·南洋中学
·南洋模范中学
·民立中学西部
·黄浦学校
·虹桥中学
·格致中学
·复旦中学
·番禺中学
·东新中学
·比乐中学
·洵阳路小学
·四川南路小学
·闵行区华漕中心小学
·上海市长宁实验小学
·上海市曹杨中学
·丰庄中学 ·巨鹿路第一小学
·黄浦区北京东路小学分校
·长宁区玉屏南路小学
·长宁区安顺路小学分部
·真如中学
·宜川中学
·城中路小学
·行知实验中学
·新中高级中学南门
·市北中学
·上海市真光中学
·上海市闸北第八中学
·上海市田家炳中学
·上海市南湖高级中学
·上海市和田中学
·上海市共康中学
·上海市复兴高级中学
·上海市风华初级中学
·上海市第六十中学
·上海市大华中学
·上大附中
·曲阳第二中学
·彭浦中学
·培佳双语学校
·金山区亭林小学 ·金山区漕泾小学
·上海市第二体育运动学校
·上海南汇中学南门
·南汇区第一中学
·闵行三中
·南桥中学
·松江一中
·松江二中
·立达中学
·华东师范大学松江实验中学
·松江实验小学西林校区
·南汇区新场中学
·新场镇小学
·金山中学
·莘松中学
·位育中学
·闵行区碧江路小学
·南汇区祝桥中心小学
·奉贤区南桥小学
·上海市上海中学
·上海市梅园中学
·上海市龙苑中学
·上海师范大学附属中学
·朱家角小学 ·鞍山中学
·上海市第15中学
·阳光学校
·华东师范大学对外汉语学院
·中国中学南校区
·上海民办五爱中学
·上海市石化四中
·上海市浦东中学
·紫云路小学
·机场镇小学
·上海市宝山区水产路小学
·钟山中学
·上海长宁区哈密路第二小学
·徐汇区田林三中业余学校
·浦东新区上南路小学
·浦东新区民生路小学
·彭浦初级中学
·上南中学云台分部
·东湖路小学
·上海市徐汇区天钥桥路小学
·安福路小学
·海鹰小学
·逸夫职校华山分部
·南昌中学
·茶陵中学 ·向东中学
·第五十六中学
·新华小学
·师大二附中
第二篇:高考相关考点
高考相关考点:
⑴集合与简易逻辑:集合的概念与运算、简易逻辑、充要条件
⑵函数:映射与函数、函数解析式与定义域、值域与最值、反函数、三大性质、函数图象、指数与指数函数、对数与对数函数、函数的应用⑶数列:数列的有关概念、等差数列、等比数列、数列求和、数列的应用
⑷三角函数:有关概念、同角关系与诱导公式、和、差、倍、半公式、求值、化
简、证明、三角函数的图象与性质、三角函数的应用
⑸平面向量:有关概念与初等运算、坐标运算、数量积及其应用
⑹不等式:概念与性质、均值不等式、不等式的证明、不等式的解法、绝对值不
等式、不等式的应用
⑺直线和圆的方程:直线的方程、两直线的位置关系、线性规划、圆、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
⑻圆锥曲线方程:椭圆、双曲线、抛物线、直线与圆锥曲线的位置关系、轨迹问
题、圆锥曲线的应用
⑼直线、平面、简单几何体:空间直线、直线与平面、平面与平面、棱柱、棱锥、球、空间向量
⑽排列、组合和概率:排列、组合应用题、二项式定理及其应用
⑾概率与统计:概率、分布列、期望、方差、抽样、正态分布
⑿导数:导数的概念、求导、导数的应用
⒀复数:复数的概念与运算
第三篇:高考考点
2011年数学高考考点教师:任老师
第一章排列组合应用题的解法(10左右)出现在选择题,填空题。
第一节两个原理和两个优先第二节九种排列组合方法:
第二章概率(12分左右)
第一节随机事件的概率第二节摸球问题
第三节互斥事件有一个发生的概率第四节相互独立事件同时发生的概率
第三章数列(20分左右)出现在大题
第一节等差数列第二节等比数列:第三节数列通项的求法
第四节数列求和第五节综合大题
第四章函数(30分左右)出现在大题
第一节映射第二节函数概论第三节函数的定义域
第四节函数表达式的求法第五节函数值域的求法第六节函数单调性
第七节函数的奇偶性第八节函数图像第九节关于分段函数
第十节关于反函数第十一节指数函数与对数函数
第五章立体几何(17分左右)出现在大题,选择题
第一节空间平行的证明第二节立体几何选择题第三节空间垂直的证明
第四节二面角的求法第五节线线角的求法第六节线面角的求法
第七节点面距的求法第八节线线距的求法第九节空间向量在立体几何中的运用
第六章解析几何(30分左右)出现在大题
第一节直线和圆第二节轨迹方程的求法第三节圆锥曲线
第四节圆锥曲线焦点相关问题第五节中点弦第六节韦达定理
第七节导函数和向量在解析几何中的应用第八节解析几何平面几何的使用和“圆心”的考题
第七章三角函数(17分左右)选择题出现在大题
第一节角的概念的推广第二节三角函数线第三节三角函数化简求值
第四节三角函数求最值第五节正弦、余弦三角函数图像的平移 第六节三角函数的性质
第七节三角形内三角函数
第八章集合、简易逻辑和不等式(5分左右)选择题
第一节集合的概念和运算第二节子、交、并、补的概念及运用
第三节一元二次方程根的排布第四节集合复习题
第五节逻辑联结词与四种命题第六节充要条件与反证法第八节不等式的基本性质
第九节均值不等式的应用第十节有理不等式的解法第十一节一元二次不等式解法拓展第十二节含绝对值不等式解法归纳第十三节其它不等式的解法第十四节不等式的证明
第九章极限(12分左右)出现在大题
第一节数学归纳法第二节数列的极限第三节函数的极限
第七节向量的数量第八节向量平移 第四节函数的连续性及极限的应用第五节复数第六节向量的基础知识
I
第四篇:2014高考地理高频考点
一、前提:熟悉区域地理,掌握双基和主干知识。
二、基础:明确高考地理常见简答题的答题思路。
三、关键:熟悉近几年地理考题常见的答题模式
原因(自然、人为)
条件(有利、不利)
影响(正面、负面)
评价(积极、消极)
区位(自然、社会、经济)
效益(经济、社会、环境生态)
措施(生物、工程、技术)
要素(总量、结构)
具体答题模式总结如下
----☆如何描述地形特征:
1.地形类型(平原、山地、丘陵、高原、盆地等)
2.地势起伏状况
3(多种地形条件下)主要地形分布
4.(剖面图中)重要地形剖面特征
5.特殊地貌(如冰川地貌、喀斯特地貌、风积或风蚀地貌等)
【注】前3点是常答点
☆如何描述气候特征
1气温(热量):空间分布,季节变化,年、日较差,积温
2.降水:空间分布,季节变化
3水热组合状况(如“雨热同期”“夏季寒冷干燥”等)
4光照:强弱,多少
5.风:风力大小,空间分布
【注】前3点是常答点
☆影响气温的因素:
1.纬度(决定因素):影响太阳高度、昼长、太阳辐射量、气温日较差,年较差(低纬度地 区气温日、年较差小于高纬度地区)
2.地形(高度、地势):阴坡、阳坡,不同海拔高度的山地、平原、谷地、盆地(如:谷地 盆地地形热量不易散失,高大地形对冬季风阻挡,同纬度山地比平原日较差、年较差小等)
3.海陆位置:海洋性强弱引起气温年较差变化
4.洋流(暖流:增温增湿;寒流:降温减湿)
5.天气状况(云雨多的地方气温日、年较差小于云雨少的地方)
6.下垫面:地面反射率(冰雪反射率大,气温低);绿地气温日、年较差小于裸地
7.人类活动:热岛效应、温室效应等
【注】前4点是常答点
☆影响降水的因素:
1.气候:大气环流(气压带、风带、季风)
2.地形:迎风坡、背风坡
3.地势(海拔高度):降水在一定高度达最大值
4.海陆位置(距海远近)
☆港口建设的区位条件:「自然条件(决定港口位置)」
1.水域条件(含航行条件、停泊条件):港阔水深(等深线密集,有利于停泊靠岸避风)
2.筑港条件:陆地地质稳定、地形平坦、坡度适当(有利于安排建筑用地、港口设备)
「社会经济条件(影响港口兴衰)」
1.经济腹地条件:对外联系沟通是否密切通畅、经济腹地是否广阔、经济是否发达
2.城市依托(交通便利;为港口提供人力物力财力的支持)
3.政策条件:对外开放地区建成自由贸易港
☆评价河流的航运价值:
「自然条件」
1.地形:平坦,流经平原,水流平缓
2.气候:降水丰富均匀,河流流量大,季节变化小冰期短
3.河道:宽阔平直,水深
「社会经济条件」
流域内人口多,经济发达,联系密集,运输量大
☆工业区位因素分析:
1.地理位置
2.资源因素:原料、燃料
3.农业因素
4.交通因素(包括交通便捷程度和信息网络的通达度):便于物资、人员、信息交流
5.市场因素
6.科技因素
7.劳动力因素:劳动力价格、素质
8.历史因素
9.政策因素:国家、地区政策扶持
10*.军事因素:国防安全需要
11*.个人因素:个人偏好情感
eg归国华侨投资办厂
☆工业区经济综合整治措施:
1.调整工业布局,发展新兴工业及第三产业,改造传统产业,保证各业平衡发展,促进经济结构多样化
2.因地制宜,合理开发各类资源
3.消除污染,整治美化环境;搞好区域规划,加强生态建设
4.发展交通,完善交通网络
5.发展科技,提高生产水平,繁荣经济
☆农业区位因素分析:
「自然因素」
1.土地:地形、土壤
2.气候:光照、热量、降水、日温差
3.水源(灌溉)
「社会经济因素」
1.市场
2.交通:
3.国家政策
4.劳动力
5.科技:农产品保鲜、冷藏等技术的发展
6.工业基础
☆河流的治理原则、措施:
※治理原则
※治理措施
上游:调洪上游:修水库、植树造林中游:分洪、蓄洪中游:修水库,修建分洪、蓄洪工程下游:泄洪、束水(筑坝)下游:加固大堤,清淤疏浚河道,开挖河道☆河流洪涝灾害的成因:
「自然原因」
1.水系特征(a.流域广,支流多;
b.含沙量大;
c.平原河道弯曲,水流缓慢,水流不畅。)
2.水文特征
a.流经湿润地区,降水丰沛;
b.干流汛期长,水量大。
气候特征(降水集中,多暴雨;或异常增温导致大面积积雪融化等。)
「人为原因」
1.植被破坏(a.过度砍伐,植被破坏严重,水土流失加剧,造成流域涵养水源、调节径流、削峰补枯能力降低;
b.泥沙入江、淤积抬高河床,使河道的泄洪能力降低。)
2.围湖造田(泥沙淤积导致湖泊萎缩,湖泊调蓄洪峰能力下降。)
☆影响水库坝址选择因素:
1地形条件:坝址在河流、峡谷处或盆地、洼地的出口(口袋形区域有利于建坝:工程量小,造价低,库区容量大)
2.地质条件:稳定,避开喀斯特地貌、断层
3.气候水文水系条件:保证水量充足
4.库区情况:移民数量,占地搬迁情况,耕地数量,环境状况等
☆水库的作用:
1.调节气候,改善生态环境2.有利于发展水产养殖业3.有利于发展旅游业4.具有防洪作用5.具有发电价值
6.具有灌溉功能7.提高航运价值
☆某地区缺水原因的分析与解决措施:
※原因
「自然原因」
1.气候:降水较少或不充沛、蒸发量大、季节分配不均
2.河流:地表径流量较少
「人为原因」
1.用水量大:人口稠密、工农业发达
2.利用不合理:利用率低、污染浪费严重
※解决措施
1.开源:跨流域调水、修建水库、沿海地区的海水淡化,以提高供水能力
2.节流:减少水污染、减少浪费、提高工农业水资源利用率、限制高耗能水工业发展、发展节水农业(如:喷灌滴灌)、制定法律法规,提高人们节水意识、实行水价调节
☆盐场形成的区位条件:
1.气候:气温高、降水少、多风、日照强:有利于蒸发
2.地形:面积广阔的平坦海滩、淤泥质海岸
3.海域条件:海水盐度高,少污染。
☆渔场形成的区位条件:
1.地形:面积广阔的大陆架(阳光直射、光合作用强、饵料丰富)
2.温带海域:气温变化大、海水上泛
3.河口处:河流带来丰富的营养盐类
4.洋流:(交汇流或上升流)海水上泛,带来海底营养盐类,饵料丰富
☆卫星发射基地选址的区位条件:
「自然条件」
1.气象条件:需要天气晴朗
2.纬度:地球自转的线速度
3.地势:平坦开阔
「人文条件」
1.人口:单位面积人口密度低,地广人稀
2.交通:交通便利
3.军事:符合国防安全需要
☆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方向:
1.注重生态环境建设:加大绿化,有计划退耕还林还草,改善生态环境
2.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
3.调整农村产业结构,发展多种农村经济(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商品农业等),加大科技投入,提高农民入
四、提升:明确题中常见行为动词的答题要领
简述---
简单扼要地叙述,必须把握要点
简单分析,提出要点即可分析
对地理事物或现象予以剖析、分解,分析原因,分析局部事物在全局中的地位或作用等。
描述对事物的总体特征予以概括性叙述。
说明对地理原理、成因、规律进行说明。
评价对地理环境、措施、对策、布局等进行实施可行性的评价,优势与不足。
对比列表比较异、同、反、似的地理事物。可以先后对比或并列对比;分析相同事物的差别,不同事物的联系等
概括对文字材料或图像内容予以概括要点。
五、实践
主观性试题的答案要求
“简明扼要,条理分明,切中要点”是文综规范化答题的宗旨。
1.明确考查意图。
2.回归教材,规范用语,不写错别字。
3.答案要突出
区域性(要联系图、文材料或课文中所体现的区域实际来描述)
【这是文综地理答案中极为重要的一条】
4.有多少问分多少段答题,分点答题,每个要点尽量序号化。重要的和确定的要点写在前面。
5.应注意回答的逻辑性
同一题中要点不矛盾,不重复。但要尽量全面。
6.填图、作图规范。
7.在指定试卷区内作答,书写清晰,卷面整洁。(符合“网阅”要求)
以上第367三点是近年高考的新要求。
第五篇:高考历史基本考点
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复习提纲
一、基础知识过关
(一)原始社会:
1、农业:(1)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培植水稻 和粟的国家。
(2)原始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是刀耕火种。
2、手工业:(1)原始社会晚期,中国人已掌握冶铜技术;
(2)距今四五千年,我国已有了丝织品。
(二)奴隶社会(夏商周时期):
1、农业:(1)商周时期,出现了青铜农具;
(2)人民已懂得灌溉;
(3)后世的主要农作物多已具备;
(4)土地归国王所有,劳动者在田间集体耕作,被称为井田制。
2、手工:(1)夏商周时期的手工业由官府垄断。
(2)商周时代,青铜铸造进入繁荣时期;西周晚期,中国已有铁器;
(3)商朝时期已烧制出原始瓷器;
(4)商朝时已有了织机,可织出多种丝织品,西周时能生产斜纹提花织物。
3、商业:(1)商朝人以善经商著称,因此后世将从事商业活动的人称为“商人”;
(2)商周时期,国家曾采取鼓励政策,支持商业的发展。
(三)春秋战国时期:
1、农业:(1)春秋战国时期,人们开始使用铁农具和牛耕并将其逐渐推广;
(2)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耕作方法——垄作法已经使用;
(3)战国时期出现著名的水利工程都江堰。
(4)春秋时期井田制遭到破坏,公元前594年,鲁国首先承认了土地私有的合法性。
(5)战国时,秦国商鞅变法以法律形式确立封建土地私有制,并首倡重农抑商政策。
2、手工业:(略)
3、商业:春秋战国时期,官府控制商业的局面被打破。
(四)秦汉:
1、农业:(1)西汉赵过推广了耦 犁
(2)汉朝以后,精耕细作成为我国传统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
(3)西汉时期,赵过总结劳动人民的生产经验,推行代田法。(4)两汉的耕作制度是以一年一熟为主。
(5)汉朝的主要水利工程有漕渠、白渠和龙首渠。
2、手工:(1)两汉发明高炉炼铁技术,东汉杜诗发明水利鼓风冶铁工具。
(2)两汉发明炒钢技术。
(3)东汉烧出成熟的青瓷。
(4)汉朝丝织品的典型就是马王堆出土的素纱单衣。
3、商业:(1)秦汉以来,统治者多推行重农抑商政策,使商业的发展比较艰难。商人经商受到时间、地点的限制。
(2)西汉时,由于开通了陆上和海上两条丝绸之路,中外贸易逐渐发展起来。
(3)西汉初,汉武帝推行一系列经济政策,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富商大贾的势力
(五)魏晋南北朝时期:
1、农业:(1)魏晋南北朝时期,北方旱地的耕耙耱技术形成,一直为后人所沿用。
(2)曹魏时,经改造的翻车用于灌溉。
2、手工:(1)南北朝时期出现灌钢法。
(2)北朝烧制出成熟的白瓷。
3、商业:(略)
(六)隋唐时期
1、农业:(1)隋唐时期,江东地区出现曲辕犁,至此,我国的耕犁已相当完善,一直为后世所沿用。
(2)唐时创制了灌溉工具筒车。
2、手工:(1)唐时中国瓷器形成南青北白两大系统。
(2)唐朝丝织吸收了波斯风格。
(3)唐朝起,中国瓷器大量输出国外,远达非洲、欧洲。
3、商业:(1)隋唐时期,大运河的开通,有利于商品流通,农村集市贸易发展起来,为商业服务的柜坊和飞钱相继问世。
(2)唐朝时,广州成为重要的外贸港口,政府在这里设有市舶使,专管对外贸易。
(七)宋元时期:
1、农业:(1)宋朝以后,我国的经济重心逐渐转移到江浙地区,江南逐渐形成了一年两熟制和一年三熟制。
(2)宋朝出现利用水力的灌溉工具高转筒车。
2、手工:(1)宋朝时,中国瓷窑出现五大名窑。
(2)宋朝丝织品吸收了花鸟画中的写实风格。
(3)元朝时,民间的棉纺织能手黄道婆推广先进的棉纺织技术
3、商业:(1)两宋的商业经济空前繁荣,商业环境相对宽松,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商税 收入成为政府的主要财源。
(2)元朝时,大都成为国际性的商业大都市
(3)宋朝时,城市中坊和 市的界限被打破,城郊和乡村中的草市也更加普遍,汉口镇、佛山镇、景德镇和朱仙镇成为最著名的四大名镇;旧时日中为市的经营时间限制也被打破,早市夜市昼夜衔接。
(4)两宋时,海外贸易税收成为南宋国库重要财源。
(5)元朝时,泉州被誉为当时世界第一大港。
(八)明清时期:
1、农业:(1)明清时期出现灌溉工具风力水车。
2、手工:(1)明清瓷器种类丰富,彩瓷出现。江西景德镇是著名的瓷都。
(2)明清缎成为丝织品的代表。
(3)明中以后,民营手工业开始占据手工业生产主导地位。那时使用的花楼机专门织造精细丝织品。在江南的一些手工业部门开始出现“资本主义萌芽”
3、商业:(1)明清时期一些地方出现了区域性的商人群体,叫做“商帮”,其中人数最多,实力最强的是徽商和晋商。
(2)明清时期,由于统治者实行海禁和闭关锁国政策,中国外贸渐趋萎缩,只开广州一处对外通商。
(3)明清两代继续实行专卖制度,阻碍商业的发展,以致影响到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二、重要结论
第一课《发达的古代农业》:
1、精耕细作是我国传统农业经济的一个基本特征;
2、汉朝以后,铁犁牛耕成为我国传统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
3、自然经济是我国古代农业社会生产的基本模式;
4、隋唐时期曲辕犁的出现标志着我国犁耕的成熟;
5、魏晋南北朝时期耕耙耱技术的形成标志着我国耕作技术的成熟
第二课《古代手工业的进步》:
1、中国古代手工业的三种主要经营形态是官营手工业、民营手工业和家庭手工业
2、明中叶以后,民营手工业超过官营手工业,开始占据全社会手工业生产的主导地位,并诞生了“资本主义萌芽”。第三课《古代商业的发展》:
1、秦汉以来,中国的统治者多推行重农抑商政策
2、世界上最早的银行雏形是隋唐时期的柜坊,世界上最早的纸币是北宋时期的交子
3、宋朝以前,中国的市场受时间和地点的限制,宋朝以后,这种限制被打破
4、广州是唐朝时期中国最重要的外贸港口城市;泉州是元朝时期中国最重要的外贸港口城
市,被誉为世界第一大港
5、明清以前中国一直实行对外开放政策,明清以后中国开始实行海禁和闭关锁国政策。第四课《古代的经济政策》:
1、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土地制度的演变取决于当时生产力的发展
2、原始社会,土地属于氏族公社集体公有; 奴隶社会,土地属于国王私有;
封建社会,实行封建土地私有制,土地由政府、地主和自耕农所有,其中,地主土地私有制占据主导地位
3、战国时期商鞅变法首倡“重农抑商”,此后的封建统治者大多继承了这一政策,以巩固封建统治
4、闭关锁国政策,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滋长,使中国逐渐落后于世界潮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