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碘缺乏防治知识
碘缺乏病防治知识
什么是碘缺乏病?
碘缺乏病是由于自然环境碘缺乏造成机体碘营养不良所表现的一组有关联疾病的总称。它包括地方性甲状腺肿、克汀病和亚克汀病,单纯性聋哑,胎儿流产、早产、死产及先天性畸形等。
碘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
碘在体内的含量虽然极微,但它却是维系生命活动必不可少的,它是组成甲状腺激素的重要原料。
为什么说妇女和儿童最易遭受缺碘危害
妇女主要是指育龄妇女、孕妇和哺乳妇女,儿童是指0-2岁婴幼儿、学龄前及学龄儿童。胎儿的碘供应只来自母亲,因此孕妇的需碘量远远高于其它妇女,不仅要满足本身的需要,还要满足胎儿的需求。此时孕妇极易缺碘,一旦缺碘,孕妇的甲状腺与胎儿竞争碘的能力增强,使胎儿缺碘更加严重,造成脑发育障碍,出生后重者成为克汀病,轻者成为亚克汀。
婴幼儿的碘供应主要来自母乳,乳腺具有浓集碘的功能。此外哺乳妇女也是缺碘的敏感人群,一旦缺碘会影响婴幼儿脑发育。此外学龄前及学龄儿童均处在生长发育十分迅速的时期,对碘的需要量明显增加,极易遭受碘缺乏危害。所以妇女和儿童是受碘缺乏危害的最主要人群。
碘缺乏对人体的危害
生活在缺碘环境中的人,长期得不到足够的碘,导致甲状腺激素的合成减少为什么引起一系列损伤。不同时期和不同程度的缺碘,会造成种种不同的危害。
胎儿期,会导致胎儿发育不良,流产、早产、死胎、畸型;脑和神经系统发育障碍,出生后表现为新生儿甲状腺功能低下,围产期和婴儿期死亡率增高,不同程度的智力伤残、直至白痴,单纯性聋哑症等,如果得不到及时治疗,这种智力残疾会伴随终生。
儿童期和青春期,会出现甲状腺肿、青春期甲状腺功能低下、体格发育落后等。
成人期,甲状腺肿甲状腺功能低下等,甲肿俗称“大脖子”是机体缺碘的征象。在缺碘地区没有甲状腺肿的居民也同样需要补碘以保证健康。这就是我国和许多国家为什么要施行全民吃碘盐原因。
不同人群碘的生理需要量和适宜供给量
人群
生理需要量(ug)适宜供给量(ug)
成人
婴幼儿
40-50
40-50 1-3岁
4-6岁
7-10岁
120
孕妇、哺乳期妇女200
200
碘盐的存放
棕色瓶子(带盖),放置在阴凉、避光、防潮、避高温的地方。碘盐不宜放时间过长,应随用随买。不宜过早放入食物中,更不宜放在锅里炸、炒。
含碘较高的食品
菠菜
1.64mg/kg 芹菜
1.60mg/kg 海带
10.0mg/kg 海鱼、紫菜也是补碘的好食品
为什么说食用碘盐是防治碘缺乏病的最好方法
防治碘缺乏病的最根本措施是食盐加碘。这是许多国家近一个世纪的防治所证实的,是各种补碘办法中最好的办法,它不仅安全、有效、经济和容易推广,又符合微量、长期及生活化的要求。
食用加碘盐有如下几个优点:
(1)安全、有效。
(2)生活化、长期化。(3)经济、易推广。以上优点决定了碘盐是各种补碘办法中最好的办法。国家为什么实行“食用盐全部加碘”
“食用盐全部加碘”指全体公民所需的“食盐”都要加碘,它包括三个基本含义:第一,人们的食用盐必须是碘盐(包括食用的粗盐或精盐);第二,用于食品加工的盐也必须用盐(如加工酱油、面包、饼干、肉制品等);第三,畜牧用盐也必须用碘盐。我国政府制定和推荐食盐全部加碘是基于以下的考虑:
关于全民食盐加碘,国际控制碘缺乏病理事会在它的声明中说:“碘盐中的碘量对于碘摄入量已经充足的人群来说,不会带来任何医学上的危险,我们坚决推荐:所有缺碘国家都要实施全民食盐加碘”。
第二篇:防治碘缺乏
防治碘缺乏
碘是影响智力发育的重要微量元素,人体缺碘会造成不同程度的损害,导致发生碘缺乏病,乃至残疾。现实生活中,人们缺少碘缺乏危害及预防知识,因此普及防病知识,提高自我保健意识,加强宣传教育是当前消除碘缺乏病工作中十分紧迫的任务。5月15日为全国碘缺乏病防治日,以此加大宣传,提高人们对碘缺乏病的认识。
二、碘缺乏的危害
碘缺乏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碘缺乏病的主要表现是:
1、损害儿童大脑神经发育,表现为不同程度的智力缺陷、学习能力低下,这是碘缺乏最大的危害。
2、地方性甲状腺肿,俗称粗脖根或大脖子病;严重碘缺乏会引发地方性克汀病。表现为聋、哑、呆、傻。
3、导致胎儿死亡、畸形、聋哑或流产、早产。
4、成人体力和劳动能力下降,儿童生长、发育受到影响。
食用加碘盐是预防碘缺乏病最经济有效的方法为了避免碘的丢失,炒菜、煮
应在出锅时再加碘盐,碘盐储存容器放于避光处,并加盖。
第三篇:碘缺乏和碘缺乏病防治知识
碘缺乏和碘缺乏病防治知识
一、碘缺乏病及其原因
我们知道,食物是身体内碘的主要来源。身体的碘营养状况是同环境密切相关。如果我们长期以含碘低的粮食和肉类为食品,就会出现碘营养不足,健康就会或多或少受到影响,特别是儿童和妇女。虽然大多数人看上去似乎很“正常”,只有部分人会表现出明显病态---地方性甲状腺肿和地方性克汀病。科学家把碘缺乏对人身体和智力发育造成的全部不良影响(病态)叫做碘缺乏病。
二、碘缺乏的危害
碘缺乏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碘缺乏病的主要表现是:
损害儿童大脑神经发育,表现为不同程度的智力缺陷、学习能力低下。
地方性甲状腺肿,俗称粗脖根或大脖子病;严重碘缺乏会引发地方性克汀病。表现为聋、哑、呆、傻。地方性甲状腺肿和地方性克汀病---碘缺乏病最明显的表现,最容易被人们认出的是颈部的甲状腺肿大,俗称“粗脖根、大脖子病”,即地方性甲状腺肿;另一种是“傻子”或“呆小病”,即地方性克汀病,病人表现出较明显的智力缺陷,具有典型的痴呆表情,他们身材矮小,甚至聋哑等。
导致正在母亲肚子里生长的胎儿死亡、畸形、聋哑或流产、早产。
成人体力和劳动能力下降,儿童生长、发育受到影响。
三、如何预防碘缺乏病
只要正确地食用碘盐,就可以预防碘缺乏病。
补碘最基本的方法是食盐加碘。碘油等其它手段只能起到补充作用。只要我们能够吃到合格碘盐,就能够保证我们的碘营养,不需要再吃任何含碘保健品和碘强化食品。
四、碘盐使用中应注意的问题
因为碘元素及其同族的其它元素在高温、潮湿环境,或遇到食醋等酸性物质,就很容易挥发掉,所以家庭在购买、保存和使用碘盐时应该注意下面一些问题:
1)务必购买小塑料袋包装的、印有指定商标、贴有碘盐标志的碘盐,千万不要随意购买私盐或无(低)碘盐。
2)不要存放时间太长,随吃随买。
3)装入有盖的棕色玻璃瓶或瓷缸内,存放在阴凉、干燥、远离炉火的地方。
4)炒莱、做汤待快熟出锅时放盐效果好。
5)不要用油炒碘盐。
6)俺制咸菜一定要用碘盐俺制,也不要淘洗碘盐。这样,即使到了冬季,我们吃咸菜时,全家人也能吃到足够的碘。
不老屯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2012.5
第四篇:碘缺乏知识
碘缺乏病防治知识
1.什么是碘缺乏病?
碘是人体不可缺少的一种营养素。碘缺乏病是指自然环境缺碘而对人体所造成的损害。可表现出各种疾病形式,地方性甲状腺;地方性克汀病,地方性亚克汀病及影响生育而出现的不育、早产儿、死产,先天畸形儿等这些病统称为“碘缺乏病”。2.碘缺乏对人体的危害?
生活在缺碘环境中的人,长期得不到足够的碘,导致甲状腺激素的合成分泌减少、引起一系列的损伤。不同时期和不同程度的缺碘,会造成种种不同的危害。
胎儿期,会导致胎儿发育不良,流产、早产、死胎畸形,严重碘缺乏可造成大脑发育不可逆的损害,其严重后果就是克汀病(傻子、呆小病);
儿童期和青春期,会出现甲状腺肿(粗脖子)青春期甲状腺功能低下,体格发育落后(朱儒)。
成人期,出现甲状腺肿,甲状腺功能低下,甲肿俗称“大脖子”严重可压迫气管和食管,影响呼吸和吞咽。
3.为什么说确保孕妇、哺乳期妇女、0-2岁婴幼儿的碘营养最重要? 孕妇缺碘将影响胎儿发育,可导致死胎、流产、先天畸形。胎儿及出生后0-2岁是大脑发育的重要时期,此时碘营养不良,脑发育将受到不可逆的损伤,严重的可导致智力低下,呆傻、聋哑、瘫痪。轻的也可能使智力发育达不到最佳状态。缺碘最大危害是对下一代智力的损伤。因此,保障孕妇、哺乳期妇女、0-2岁婴幼儿的碘营养充足最为重要。
4.居民食用加碘盐后碘性甲亢病人是否会增多?
近年来,有些临床医生发现医院看病的病人中,患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简称甲亢)的多了。卫生部碘缺乏病专家咨询组认为,这些甲亢患者并非都是碘性甲亢,碘性甲亢只占很少部分。全民食盐加碘实施后1-5年内碘性甲亢的发病率增高只是暂时的,一过性的,它最终会下降到食盐加碘以前的水平。在补碘防治碘缺乏病的各国中,也曾出现类似情况。而缺碘是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它影响下一代的脑发育而事关民族素质和社会进步,因此,碘缺乏病防治仍是当前的重点,全民食盐加碘仍是防治的主要策略。对碘性甲亢的特别关注,不应延误,放弃或停止碘盐防治计划。少数一过性碘性甲亢不能与食盐加碘带来的巨大公共卫生效益相比。
5.哪些人不宜吃碘盐?哪里能买到非碘盐?
甲亢患者?甲状腺炎症患者等极少数人不宜食用碘盐。各县(市、区)都有无碘盐销售点。
6.怎样才能预防碘缺乏病?
由于外环境缺碘,人类需要长期适量补碘,而食用碘盐是补碘的最好载体,安全、有效、经济、方便、持久是我国预防碘缺乏病的最好措施。7.碘盐的购买、食用、保存的注意事项 1.要购买有碘盐标志的小袋包装的精制盐。
2.妥善存放,装盐的容器,应避免阳光晒,吸潮和高温,不宜长期存放。
3.炒菜、烧肉和煮汤菜等,不宜过早放盐,宜在食物快熟时放入。
孩子碘缺乏的表现
碘是婴幼儿大脑发育过程中不可缺少的微量元素,婴幼儿大脑发育期间。碘缺乏使平均智力损伤达到15%~20%,而且终身不能弥补。
婴幼儿正处于脑发育的第二个关键时期,对碘缺乏极为敏感。胎儿严重的碘缺乏延续到孩子期势必发展成为典型的克汀病。如果孩子碘缺乏程度较轻,可能出现克汀病征候谱的轻度组合或成为亚临床克汀病或仅有轻度智力低下。缺碘的孩子在孩子期仅表现为对周围的人和事物反应及自身运动能力、智能和生长发育落后。
什么原因会造成碘缺乏呢?
碘缺乏多由于膳食中的碘含量不足或长期摄入含有致甲状腺肿因子的食物。缺碘地区的儿童和青少年因碘的摄入不足可发生甲状腺肿大,称为地方性甲状腺肿大或“地甲病”。肿大的甲状腺除了影响美观外还可能压迫气管和食道,甚至增加甲状腺癌的患病率。甲状腺肿大的病人多有甲状腺功能低下,影响智力发育。对当地的社会经济发展有极大影响。
如何防治碘缺乏
婴幼儿是特殊群体,在快速成长阶段各器官尚未完全发育成熟,不可以直接使用成人食物,除了母乳之外,生理发育所需的碘必须来自辅助食品,为此在婴幼儿食品中添加强化碘营养素是非常关键的。选择婴幼儿食品时必须注意产品是否含有各种营养素,特别是素有“聪明元素”之称的碘。
我们有一些简单的方法可以防止碘缺乏。
让孩子经常进食含碘较多的食物。海产食物的碘含量较高,如海带、海藻、海产鱼或虾类。目前我国已采取措施:在内陆地区的食盐普遍加碘,加上副食品的种类不断丰富,碘缺乏问题得到了很好的解决。
防治碘缺乏病日
教育工作在防治碘缺乏病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根据我国碘缺乏病消除的进程以及群众对碘缺乏的认识程度,开展多种形式的宣传教育活动,可以提高群众对碘缺乏病危害的认识,让群众掌握防治知识,使防治碘缺乏病活动成为群众的主动要求和自觉行为,自觉购买和食用合格碘盐,保护和增进人民健康,提高人口健康素质。自1993年国务院召开“中国2000年实现消除碘缺乏病目标动员会”以后,卫生部就酝酿设立一个固定的专门的防治碘缺乏病宣传日,以便于定期地进行碘缺乏病防治知识的宣传、教育活动。
后来,经过卫生部与碘缺乏病防治相关部委、局(中国轻工总会、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国家贸易部、国家技术监督局)的协调,确定从1994年起,每年的5月5日为防治碘缺乏病日。
国家设立五一长假后,防治碘缺乏病日(5月5日)包含在了五一长假里,不便于宣传、教育工作的开展。经过卫生部与碘缺乏病防治相关部委的协调,防治碘缺乏病日自2002年起改为5月15日。防治碘缺乏病日活动每年确定一个主题,结合防治工作的需要突出重点,有的放矢。同时,充分调动各种传媒,通过各种形式开展丰富多彩的宣传活动,使之达到最佳效果。
随着宣传深度和广度的逐渐增大,参与的部门愈来愈广泛。现在,除了最初发起的5部委、局外,还包括国家发改委、教育部、国家计生委、广电总局、国务院妇儿工委、中国关心下一代工委、中国残联等部、委及有关机构。目前,“防治碘缺乏病日”活动已普及全国各省(区、市)、地(市)、县,有的地区还普及到镇、乡、村。活动中心不仅在北京等大城市,还安排在边远少数民族地区,2000年和2001年先后安排在西部的西藏拉萨市和青海省会西宁市,2004、2005年分别安排在四川省的自贡和甘肃省的临夏地区。这些活动有力地推动了当地消除碘缺乏病进程。
第五篇:碘缺乏的防治
碘缺乏病防治知识
贾栋材
一.什么是碘缺乏病?
碘是人体不可缺少的一种营养素。碘缺乏病是指自然环境缺碘而对人体所造成的损害。可表现出各种疾病形式,地方性甲状腺;地方性克汀病,地方性亚克汀病及影响生育而出现的不育、早产儿、死产,先天畸形儿等这些病统称为“碘缺乏病”。
二.碘缺乏对人体的危害?
生活在缺碘环境中的人,长期得不到足够的碘,导致甲状腺激素的合成分泌减少、引起一系列的损伤。不同时期和不同程度的缺碘,会造成种种不同的危害。
胎儿期,会导致胎儿发育不良,流产、早产、死胎畸形,严重碘缺乏可造成大脑发育不可逆的损害,其严重后果就是克汀病(傻子、呆小病);
儿童期和青春期,会出现甲状腺肿(粗脖子)青春期甲状腺功能低下,体格发育落后(朱儒)。
成人期,出现甲状腺肿,甲状腺功能低下,甲肿俗称“大脖子”严重可压迫气管和食管,影响呼吸和吞咽。
三.为什么说确保孕妇、哺乳期妇女、0-2岁婴幼儿的碘营养最重要?
孕妇缺碘将影响胎儿发育,可导致死胎、流产、先天畸形。胎儿及出生后0-2岁是大脑发育的重要时期,此时碘营养不良,脑发育将受到不可逆的损伤,严重的可导致智力低下,呆傻、聋哑、瘫痪。轻的也可能使智力发育达不到最佳状态。缺碘最大危害是对下一代智力的损伤。因此,保障孕妇、哺乳期妇女、0-2岁婴幼儿的碘营养充足最为重要。
四.居民食用加碘盐后碘性甲亢病人是否会增多?
近年来,有些临床医生发现医院看病的病人中,患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简称甲亢)的多了。卫生部碘缺乏病专家咨询组认为,这些甲亢患者并非都是碘性甲亢,碘性甲亢只占很少部分。全民食盐加碘实施后1-5年内碘性甲亢的发病率增高只是暂时的,一过性的,它最终会下降到食盐加碘以前的水平。在补碘防治
碘缺乏病的各国中,也曾出现类似情况。而缺碘是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它影响下一代的脑发育而事关民族素质和社会进步,因此,碘缺乏病防治仍是当前的重点,全民食盐加碘仍是防治的主要策略。对碘性甲亢的特别关注,不应延误,放弃或停止碘盐防治计划。少数一过性碘性甲亢不能与食盐加碘带来的巨大公共卫生效益相比。
五.哪些人不宜吃碘盐?哪里能买到非碘盐?
甲亢患者,甲状腺炎症患者等极少数人不宜食用碘盐。各县(市、区)都有无碘盐销售点。
六.怎样才能预防碘缺乏病?
由于外环境缺碘,人类需要长期适量补碘,而食用碘盐是补碘的最好载体,安全、有效、经济、方便、持久是我国预防碘缺乏病的最好措施。七.碘盐的购买、食用、保存的注意事项 1.要购买有碘盐标志的小袋包装的精制盐。
2.妥善存放,装盐的容器,应避免阳光晒,吸潮和高温,不宜长期存放。3.炒菜、烧肉和煮汤菜等,不宜过早放盐,宜在食物快熟时放入。
八.碘缺乏病的三级预防措施
(一)第一级预防
1.食盐加碘是防治碘缺乏病的简单易行、行之有效的重要措施。食盐加碘比例1:50000可有效地预防地甲病;1:20000可预防地克病。加入盐中的碘化钾易氧化、升华,1993年以来已改为稳定性较好的碘酸钾。在包装、贮存、运输及食用碘盐过程中,须注意保持碘盐干燥,包装严密不透气、防晒、存放暗处。据测定:不同存放方式半年后的碘盐中碘损失率为:缸内10%;麻袋内29.4%;抽屉内57.8%;煮沸2小时损失1.9%;烘烤2小时损失66.1%。
2.碘油注射或口服。碘化油是一种长效、经济、方便、副作用小的防治药物,特别适用于偏僻、交通不便、有土盐干扰地区,尤适用于育龄妇女。碘化油注射后,供碘效能可达3~5年。口服碘化油方法简便,群众易于接受,防治效果同样明显,供碘效能一般为1年半左右。
3.保证人体碘的需要量
(1)组别<4岁正常范围30--105ug/日;适宜量70ug/日
(2)≥4岁及成人正常范围75--225ug/日;适宜量150ug/日
(3)孕妇、乳母正常范围150--300ug/日;适宜量200ug/日
4.育龄妇女孕期妇女补碘可防止胚胎期碘缺乏病(克汀病、亚临床克汀病、新生儿甲低、新生儿甲肿以及早产、死产、先天畸形)的发生。
(二)第二级预防
1.碘防治监测
(1)碘盐含碘量的监测:包括碘盐加碘浓度、包装、出厂抽查、保管存放、销售点及居民家庭内的抽查,及时纠正问题,减少碘的损失。(2)碘化油注射及口服的监测:防止出现合并症。
(3)病情监测:监测点定期调查和比较食用碘盐前后人群甲状腺肿发病率动态变化。
(4)碘代谢和垂体甲状腺系统功能状态。尿碘测定:加碘后尿碘明显增加,群体尿碘测定有意义,当尿碘<25ug/g肌酐时,是地方性甲状腺肿并发克汀病的临界浓度;甲状腺吸131碘率测定(24小时)表现为低于加碘前;血清T3、T4测定:随补碘升高;血清TSH测定:低于补碘前。
(5)儿童智商的测定:不低于70。
2.地方性甲状腺肿诊断标准(1978年我国防治地方性甲状腺肿专业会议制订);
(1)居住在甲状腺肿病区;
(2)甲状腺肿大超过本人拇指末节或有小于拇指末节的结节;
(3)排除甲亢、甲状腺癌等其他甲状腺疾病;
(4)病区划分标准(以乡为单位)
轻病区:居民甲状腺肿患病率>3%;7~14岁中小学生甲状腺肿大率>20%;尿碘25~50ug/g肌酐;
重病区居民甲状腺肿患病率>10%;7~14岁中小学生甲状腺肿大率>50%;尿碘<25ug/g肌酐;
3.地方性克汀病诊断标准(1980年制订)
必备条件:
(1)出生、居住于低碘地方性甲状腺肿地区;
(2)有精神发育不全,主要表现为不同程度智力障碍。
辅助条件:
(1)有不同程度的听力、语言及运动神经障碍;
(2)甲状腺功能低下症,有不同程度的身体发育障碍,克汀病形象(傻相、面宽、眼距宽、塌鼻梁、腹部膨隆等);
(3)不同程度的甲状腺功能低下表现(粘液水肿、皮肤毛发干燥、X线骨龄落后和骨骺愈合延迟、血浆PBI降低、血清T4、TSH升高)。
具备必备条件和辅助条件中的任何一项或一项以上而又可排除分娩损伤、脑炎、脑膜炎及药物中毒病史者可诊断为地克病。
(三)第三级预防
干甲状腺制剂疗法:对治疗发生胶性甲状腺肿以前的患者有极其明显的效果。成人每日口服甲状腺片60~120mg,合并使用碘化钾10mg,3个月一疗程,一般2~4个疗程,疗程间隔半个月。对胶性甲状腺肿和囊性增生性的结节性甲状腺肿疗效较好
一、碘缺乏病的防治原则
1)全民补碘原则:病区的所有人,包括非甲肿的“正常人”,也是碘缺乏的受害者,表现为尿碘低,甲功异常,体能下降,因此无论是病人还是“正常人”都需 要补碘;
2)长期补碘原则:碘不是短期行为,即使碘缺乏病消灭了,一旦再缺碘,还会发生碘缺乏病;
3)每日微量补碘原则:体内储存碘的能力很有限,因此每天都需补微量碘,成人每天需100—150μg。如果补碘过多,多余的碘也都随尿排走。长期过高剂量的补碘(1000μg/天),有可能导致高碘性损害。
九.碘盐的使用原则
盐是任何人每天都必需的日用品。把碘加入食盐中能确保每人每天都能补充所必需的碘;由于盐业生产比较集中、加工过程简单、对人体安全,容易实现食盐加碘。许多国家经历近一个世纪的防治经验证明食盐加碘是最好的防治方法。《食盐加碘消除碘缺乏危害管理条例》规定,食盐加工工厂出厂盐碘浓度不得低于40mg/kg,销售部门不得低于30mg/kg,用户不得低于20 mg/kg。按每人每
日食用5—15g(平均10g)盐,现按GB5461-2000《食用盐》标准I-含量为35±15mg/kg;每天可获得100—300μg(平均200μg)的碘,足以满足人体的生理需要量。即使是不缺碘的人,按目前我国人群碘营养状况及摄碘量来看,每天摄入200μg碘也是安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