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学院思想政治理论课主题学习实践活动方案
学院思想政治理论课主题学习实践活动
方案
为深入贯彻落实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响应教育部办公厅号召,进一步推动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和思政课建设深度融合,根据《XX年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质量年专项工作总体方案》,结合共青团哈尔滨工业大学委员会《关于组织开展哈尔滨工业大学XX年暑期社会实践活动的通知》,现开展思想政治理论课主题学习实践活动,具体事项通知如下。
一、活动宗旨
全面推动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着力推动高校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和思政课建设深度融合,紧密结合思政课教学重点难点问题,紧密围绕学生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理论困惑和实践难题,引导广大学生正确认识世界和中国发展大势,正确认识中国特色和国际比较,正确认识时代责任和历史使命,正确认识远大抱负和脚踏实地,不断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切实增强学生对思政课的获得感。
二、活动对象
全日制在校学生
三、参考选题
1、调研报告:十八大以来老百姓民生方面幸福感提升调研报告
2、调研报告:十八大以来我眼中的变化(某一方面)
3、中国近现代史纲要重大修订:白山黑水十四年-----寻访东北抗联
4、调研黑龙江省兴十四村,《暴风骤雨》小说原型:尚志市元宝村
5、东北老工业基地调研
6、龙江红色文化资源寻根之路,龙江丝路带实践行
7、从生产关系看黑龙江林权体制改革的意义
8、从辩证法的角度理解“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银山”
9、关于社会安全感现状和原因调查
10、关于老年人家庭赡养问题调查
11、关于中国梦实现进程中中国人幸福指数调查
12、平凡中的辉煌——身边的优秀老党员调查
13、关于所居住社区服务问题调查
14、现阶段用人单位对大学生的需求状况调查
15、关于大学生考证情况及成本效益调查
16、关于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实施与满意度调查
17、关于农村留守人员的调查研究
18、关于大学生网络阅读习惯调查
四、时间安排
申报阶段:7月20日至7月25日。
审批阶段:7月26日至7月30日。
实践阶段:7月31日至8月20日
总结阶段:8月20日至9月1日。
评比表彰:9月2日至9月10日。
五、活动要求与活动内容
1.积极参与。各社会实践小组结合思政课教学内容设计社会实践题目,邀请带队教师、辅导员参与组织实施,积极参与实践活动。
2.创新形式。围绕思政课教学重点难点问题认真确定实践主题和形式,力求通过主题社会实践活动拓宽视野、了解国情、深化认识、增长才干,并推动理论与实践结合,强化思政课学习收获。
3.注重总结。请认真组织、注重安全、运用所学理论分析问题、研究问题,形成活动总结、调研报告、小论文等不同方式的学习成果。
六、活动总结
各社会实践团队应在8月20日22:00前将实践材料整理完毕并发送至。活动总结中文字部分不少于XX字,可配以图片、视频等补充资料。活动总结文字部分应包括:调研目的、调研内容、调研过程介绍、总结与收获等部分,如涉及调查问卷或访谈,可在总结中提供问卷和访谈记录。
第二篇: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方案
马鞍山师专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方案(征求意见稿)
(2011—2012学)
一、指导思想
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发[2004]16号)精神,按照《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教社政[2005]5号)的要求,马鞍山师专思政理论课教学团队围绕着把思政理论课建设成大学生“真心喜爱、终身受益、毕生难忘”的优秀课程这一宗旨,针对我校学生的具体实际,结合学校周边的教学资源,以及教材的内容和要求,在所有的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中加强实践教学环节,积极探索实践育人的长效机制。
目的是要通过形式多样的社会实践活动,使理论和实际得到较好的结合,从而提升学生思想政治素质和观察分析社会现象的能力,增强学生对思政理论课的兴趣,提高思政理论课的实效性。为加强组织和管理,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二、课程安排的原则
(一)针对性原则
针对当代大学生成长规律、高职学校的教育规律、高校思政课的建设规律、当前国际国内社会热点切实提高思政课教学实效性。
(二)实践性原则
进一步压缩理论教学时间,增加实践教学时间,让大学生亲身 参与、切身感受到祖国社会主义发展的成就,增强自豪感、责任感,理论和实际紧密结合,提高思政课的实效性和感染力。
(三)灵活性
结合高职院校实习、实训多,经常深入工厂、学校、社区的特点,思政课教学在时间和方式上灵活机动安排,正常教学时间和课外时间相结合、校内与校外相结合、学期内与寒暑假相结合,校内专职教师和校外相关人士相结合,理论和实践考核相结合,实现“生活即教育”理念
三、课时安排
我校的“两课”实践教学采取的是“6+2”模式。6是指两门主干课程在一学期中各开展3次大的统一组织的实践活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3次、《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3次);2是指学生的寒暑假开展2次实践活动(寒暑假开展的实践活动由校学工部和思政教学部共同承担)。除此之外,思政理论课的实践教学还包括各任课教师自行组织的实践活动和学生的自主实践活动。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每学期课时总计:72(理论课时:36课时/实践课时:36课时)。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时总计:课程每学期课时总计48(理论课时:24课时/实践课时:24课时)。
四、具体课程方案
(一)《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以时间为 节点开展实践活动,每月设计三个菜单,任选一个菜单实施:
1.10月(第一学期);3月(第二学期)
⑴ 播放革命题材影视作品:《建国大业》《建党伟业》《复兴之路》,(8课时,可以根据课程内容选择影片并展开讨论交流感想)。⑵ 利用一天时间,感受时空穿梭,从历史到现代再到未来,设计参观市博物馆、朱然墓(历史)——蒙牛、达利园或星马公司(现代)——市规划馆(未来)(8课时)。
⑶ 参观采石公园,了解马鞍山地域文化(8课时)。
2.11月(第一学期);4月(第二学期)
⑴ 设计从菜园子——菜篮子——菜盘子线路参观考察,从学校周边蔬菜大棚——安民蔬菜批发市场——安民菜市场——学校食堂亲身感受市场经济规律和市场商品价格情况(结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专题,8课时)。
⑵ 参观半山花园社区,开展社区志愿活动(8课时)。
⑶ 邀请道德模范或劳动模范等先进人物开设讲座及座谈会(8课时)。
3.12月(第一学期);5月(第二学期)
⑴ 结合“一二九”、“五四”运动等纪念活动,组织校园红歌会(8课时)。
⑵ 结合元旦佳节,父亲节、母亲节等节日开展道德实践活动,如给父母打电话、发短信、做家务等,要求写体会(8课时)。
⑶ 要求每位学生读一篇经典著作,课堂交流(8课时)。
(二)《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以模块方式分三个实践主题: 实践主题一:认清历史机遇,明确人生责任,坚定成功信念 1.人生专题讲座 2.爱国基地参访; 3.核心价值对话
实践主题二:锤炼道德品质,强化公民意识,践行职业道德 1.校园文明调研; 2.德育小品汇演; 3.职业生涯规划。
实践主题三:增强法律意识,弘扬法治精神,遵守职业法规 1.旁听案件审理; 2.参访改造人员 3.开设模拟法庭。
(三)寒暑假社会实践活动: 寒假
1.实践春节前困难群体帮扶等志愿活动。2.实践中华传统孝文化。
3.调研农民工、留守子女或空壳家庭情况。暑假
1.“三农”问题研究实践活动。2.公益支教服务实践活动。
3.高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探索实践活动。4.低碳环保社会实践活动。5.“三下乡”和“四进社区”活动。6.专业实习实践活动。7.时政热点社会调研实践活动。
四、工作要求
1.《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和《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的实践活动是以菜单形式设计的,具体开展哪项实践活动由两门课程的备课小组讨论决定。
2.寒暑假社会实践活动,由学工部和团委负责组织,思政理论课教师参与指导。
3.在实施每一次社会实践活动前,备课组集体讨论决定具体方案,设计好线路图,做好安全教育,任课教师亲自带队,发挥班团干部的作用,并将调课时间安排报基础部和教务处备案。
五、考察和考核
我校思政课程考核采取3+3+4方式,即分为平时思想表现、理论考核和实践考核三个部分,平时思想表现包括考勤、好人好事、兴趣小组或课堂讨论、作业完成情况等;理论考核采取期末开卷考核;实践考核要求给每位学生发一个思想政治实践手册,由课代表和任课老师共同管理,做到每次实践活动有记录、有体会、有验收,作为实践考核成绩评分标准。本课程考核由学生平时表现占30%,社会实践考核占30%,期末理论考核占40%,共同组成学生课程总成绩。
对于思政课教师的考核由学生网评+教师互评+领导打分三部分组成,作为学期奖惩依据。
第三篇:合肥学院思想政治理论课
合肥学院思想政治理论课
实
践
教
学
报
告
课程名称 运用唯物辩证法原理调研合肥市和谐社会中居 民的幸福指数指导教师系别 电子系班级 11级电子2班姓名(学号)xxxx1105012041xxx11050120299xxx1105012043xxxx1105012014 xxxx 1105012016
运用唯物辩证法原理调研合肥市和谐社会中居民的幸福指数
摘要: 幸福是指人们对生活满意程度的一种主观感受。为了全面了解城乡居民幸福指数和实践课的要求,我们5人组成一个小组利用闲暇时间组织开展了对合肥部分村民,进行《和谐社会中居民的幸福指数》的调查。本次调查采用走访调查、问卷、采访、参考资料调查方式进行,分别对合肥市居民随机30个家庭进行调查,另外通过发放问卷对街上行人展开调查。调查内容分为,居民幸福指数;居民认为最幸福的事项;居民对幸福指数各因素的感受,涉及收入、住房、生活、工作、健康、家庭、物价等各方面。关键词:合肥市 居民幸福指数调查
调查时间:2012-04-12至2012-04-13
调查目的:幸福指数,就是衡量幸福感受具体程度的主观指标数值。幸福感是一种心理体验,它既是对生活的客观条件和所处状态的一种事实判断,又是对于生活的主观意义和满足程度的一种价值判断。它表现为在生活满意度基础上产生的一种积极心理体验。幸福是一个城市的和谐的重要因数,调查居民生活的幸福指数是调查居民幸福感的可行方法。从而了解一个城市的和谐度。
调查的过程和结果:
一调查概况
调查结果显示居民感觉自己生活幸福的占70.1%,其中非常幸福占12.4%,比较幸福占53.7%;感觉不幸福的占23.9%,其中不太幸福占17.3%,非常不幸福占
1.7%;其他未说明的占4%。调查数据说明随着合肥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得到了明显改善,许多城乡居民都感到生活幸福。从调查对象的分类看,有以下特点。
月收入高的居民幸福指数高于收入低的居民。个人月收入在3000元以上的居民认为自己生活幸福的占92%;月收入在1000-3000元占85%;月收入在1000元以下占76%。表明在当前生活条件下,居民收入直接影响着对幸福的感受。挣到“钱”才能挣到“幸福”。但是也应当看到,也不是越有钱,人们的生活就越幸福。
男性居民幸福指数略高于女性。男性居民认为自己生活幸福的占72.6%,不幸福的占27.4%;女性居民认为自己生活幸福的占69%,不幸福的占31%。
年轻居民幸福指数高于中、高年龄居民。17-30岁居民生活幸福指数最高为83%,不幸福的为17%;30-50岁居民认为自己生活幸福的占83%,不幸福的占17%。高学历居民幸福指数高于其他学历居民。学历越高幸福指数越高。大专、本科及以上居民认为自己生活幸福的占88%;高中以下学历为76%。
二分析影响居民幸福指数的因素
(一)居民觉得幸福的主要因素
1、生活水平提高。居民对目前生活水平满意的占57%,觉得一般的占20%,不满意的占23%。居民的消费水平不断提高。衣、食、住、行都有了不同层次的追求,许多家庭买了汽车,购买汽车的梦想对许多家庭已经不是遥不可及的梦想了。
2、居民收入增长。居民对家庭月收入满意率为54%,不满意占46%。居民
收入是生存的前提,幸福的源泉,和谐的基础。他们认为,家庭收入稳步增加,日子一天比一天好,这些都是多年来的期盼。
3、住房条件改善。居民对目前住房满意率为61%,不满意的为39%。他们的住房环境、房屋质量、都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改善,生活压力和负担也相对少了许多。
4、家庭和睦幸福。居民对自己的家庭满意的占78%,不满意的占11%,其他未说明的占9%。家庭和睦也是影响幸福指数的重要因素,家庭和睦也受很多方面的影响,经济的发展,生活水平的提高,很大程度上也影响了家庭的和睦幸福。
5、健康水平提高。随着收入水平增加,生活改善,麻城的医疗卫生事业发展,居民的健康水平显著提高。城乡居民对自己的健康水平满意的占73%,不满意的占26%。其中城镇居民对自己的健康水平满意的占76%,农村居民对自己的健康水平满意的占71%。表明城乡各项医疗普惠政策的有效实施,为广大群众病有所医提供了保障,使他们感受到身体健康、生活幸福。
6、居住环境优化。居民对社区环境满意率占60%,不满意的占40%。他们认为居住地的治安、绿化、卫生等方面与过去相比有了很大改观,但是也仍需要进一步加强。
(二)居民觉得不幸福的主要因素
1、物价增长过快。居民对目前的物价水平不满意率为64%,满意率为28%,其他未说明的占8%。物价水平与我们生活息息相关,与幸福指数紧密相连。物价增长过快导致物价不稳定,也直接影响着居民的幸福指数。
2、城市房价居高不下。居民对城市房价最不满意,满意率占13%,比重占70%,其他未说明的占7%。麻城虽然是小城市,但房价也高,房价未公开透明,有些地方价格和价值严重背离。住房问题也是影响居民幸福指数的因素之一。
3、工作职业满意率低。居民对工作职业现状满意率为46%,不满意率27%,其他未说明的占27%。其中城镇居民对工作职业现状满意率为56%,不满意率为44%;农村居民满意率为46%,不满意率为54%。城乡行业、职业工作人员的收入的差距,对居民工作环境和从事职业的满意度和幸福感有着很大影响调查总结
通过本次调查,我总结了以下几点,可以提高居民的幸福感。
1、增加居民收入。这主要要靠政府,加快推进经济的发展,促进城乡居民充分就业。结合麻城现时的产业基础和土地资源状况,在推动现有一些企业增资扩产、提升水平的同时,扩大就业机会和空间。加快社区商业布局发展,扩大城乡居民就业渠道。也可以激励群众自主创业,提高城乡居民收入。
2、正确引导经济发展。目前在经济方面居民变现最不满的是物价和房价,政府要发挥宏观调控作用,正确引导经济发展,政府还要充分了解居民生活的现状,并采取相应的措施,每个地方的经济发展水平不同,所以应对的措施也不同。
3、提高居民健康水平。都说健康是福,很多因素影响居民健康,比如生活条件,医疗条件,工作压力等。居民生活条件好了,生活水平提高了,工作压力小了,居民区的医疗条件好了,也会影响到居民的幸福指数,居民的幸福指数也会有所提高。
4、提高居民文化水平。根据这次调查可以发现,居民的文化水平也会影响
居民的幸福指数,居民文化水平高低会直接影响到居民的就业问题和精神文化素质,也会影响到他们自身的收入、生活、工作、健康等方面的问题。
第四篇: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报告
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报告
课程: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实践内容:海尔工业园实践报告
学院:
专业班级:
学生姓名:
指导教师:
2011年11月10日 海尔工业园实践报告
————海尔企业文化的创新 这一次的海尔工业园之行对我的感触很大,也让我开阔了眼界,增长了不少见识。使我对海尔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回到学校之后,我又上网查了一下海尔。
16年前,海尔集团是一个亏空147万的集体小厂,到现在发展成为享有国际盛誉的世界百强企业。同时,“海尔”这两个字的价值也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目前已发展成为一个涵盖所以家电产品,市场占有率第一的中国家电第一品牌。其显赫成功背后离不开不断创新的营销理念。美国管理大师德鲁克有一句名言:“创新就是创造一种资源”,为了实现这种创新,海尔首先制定了文化战略的大系统和实施这个大系统的三个子系统:第一个子系统是:企业内部系统。用海尔的核心文化最大限度地调动全体员工的积极性,不断提高产品的质量。第二个子系统是:企业外部系统。用海尔的营销文化最大限度地满足用户的需要,不断扩大市场份额。第三个子系统是:企业快速反应系统。用海尔的战略理念,紧紧关注并跟上国家宏观调控政策,及时抓住机遇发展企业规模。
在参观的过程中,海尔就无时无刻散发着它的智慧。
我印象最深的就是那台能洗地瓜的洗衣机。后来我查了一下,他们还为公共食堂开发了削土豆皮的“洗衣机”、为青海和西藏地区人民打酥油茶的“洗衣机”,这些都适应了用户的需求,受到用户的普遍欢迎,市场份额迅速扩大。海尔认为,真正为用户着想,开发生产出满足用户需求的产品,才能真正赢得市场,走在竞争对手的前面。
面对市场的供大于求,海尔提出,只有疲软的产品,没有疲软的市场,用户很多潜在需求并没有得到满足,市场疲软是因为产品疲软所致。所以,不能坐等市场复苏,而应该不断开发出满足用户多种需求的产品来保持市场的供销两旺。就拿海尔为山东农民朋友设计的洗衣机来说吧。海尔经过调查发现,现在老鼠体型发生了变异,比上世纪老鼠的体型减少了不少,更容易通过小孔进入洗衣机底层咬破电线,导致冰箱出现事故。于是海尔对冰箱进行了创造性地革新,采用新型坚固材料制造底座,把底座加高加固,同时将栅格加密,这样老鼠就进不去了。成功的解决了老鼠咬断电线这个问题。这种洗衣机投放市场大受欢迎,销量一直很好。
当然,海尔的成功也离不开它的创新营销策略。海尔创新营销策略包括三个方面:定价定位、品牌战略、销售特色。“要么不干,要干就要争第一”,海尔名牌战略的核心思想就是要干最好的,争最优、创最佳、追求卓越。品牌是一个企业的文化和一个民族精神的体现。著名的品牌不是靠多投资、多建厂、多生产而实现的,当在产品中能够凝聚企业员工的精神和灵魂时,名牌就会产生。海尔集团已经宣布了21世纪向世界市场进军的目标。海尔的战略是“先难后易”:首先突破最困难的发达国家的市场,然后再占领发展中国家的市场。世界都在盯着低工资而拥向中国,而海尔却正在以高工资著称的美国建设厂房。这一战略实施的结果,已经取得了令人欣慰的战功。迄今,海尔冰箱成为中国出口到工业发达的七国产品数量最多的冰箱。海尔冰箱得到了国际经销商的认可,拥有了自己的国际销售网络。海尔也是中国向日本出口洗衣机最多的厂家,出口量居全国第一位。
经历了16年风风雨雨,海尔由小到大,由弱到强,海尔对我们有什么启示呢?创新是企业永恒的主题,体制、管理、技术创新三位一体,其灵魂是创新思维。一个企业尚且要不断进行创新,更何况是我们呢。所以我们要不断进行创新!
第五篇: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报告
云南财经大学本科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报告
题目:《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读后感 课程: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班级:新闻14—1 学生姓名:杨鹂 任课教师:宁乐锋 日期:2015年12月5日
摘要:卡尔.马克斯,马克思主义的创始人之一,第一国际的组织者和领导者,全世界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的伟大导师,无产阶级的精神领袖,当代共产主义运动的先驱。是人类社会历史上的巨人。1883年3月14日下午两点三刻,马克思在伦敦寓所辞世,享年65岁。恩格斯作为马克思的亲密战友在马克思墓仪上发表的讲话,代表全世界无产阶级对于马克思的逝世表示了深切的哀悼,对于马克思一生为无产阶级事业所作的伟大贡献作了崇高的评价和热情的赞颂。马克思和恩格斯的友谊始于1844年,两人在巴黎相识。之后他们共同战斗,共同创造革命理论,共拟《共产党宣言》,合作《资本论》。恩格斯总结了马克思一生的伟大贡献,表达了全世界无产阶级对马克思的无比崇敬和哀悼之情。马克思虽然与世长辞了,但是他留给人类的精神文明遗产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他的英名和事业将永垂不朽!
关键词:马克思 恩格斯 革命 思想 共产主义
正文: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读后感
今年的5月5日,是卡尔·马克思诞辰191周年纪念日,而他离开这个世界也已经128年了。人们常说,时间可以冲淡一切。但是一百多年过去,世界人民对于马克思的怀念仍然没有退去。
臧克家曾经说过:“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马克思就是这样的人。我不止一次地读过这本书,每读一次都是不一样的心情,都有不一样的感受,唯独不变的是对马克思之死的惋惜,对马克思和恩格斯真挚友情的慨叹,还有对马克思深深的悼念。
“3月14日下午两点三刻,当代最伟大的思想家停止思想了。让他一个人留在房里还不到两分钟,当我们进去的时候,便发现他在安乐椅上安静地睡着了——但已经永远地睡着了。”这是文章第一句话,平淡朴实却可以看出恩格斯对挚 友之死的悲痛的情感。“生命不息,思考不止。”这也许是对马克思一生最好的总结吧。马克思一生兢兢业业,为了伟大的共产主义事业而奋斗着。恩格斯是他的好友,“他们两人始终过着充满紧张工作的共同的精神生活”,他们对于人类的贡献实在太大。挚友的离去,也是巨星的陨落,令恩格斯悲痛欲绝。
“他们的友谊超过了古人关于人类友谊的一切最动人的传说。”这是列宁对马克思和恩格斯的评价。马克思和恩格斯的友谊始于1844 年。当时马克思在巴黎,恩格斯拜访了他。两人在一起生活了 10 天,倾心交谈,对一切重大问题的看法完全一致。这次会见为他们终生的战斗友谊和伟大合作奠定了基础。他们在政治风浪中团结战斗,在科学研究中相互切磋,在人生坎坷的道路上彼此激励,共同奋战了 40 个春秋。他们共同战斗,共同创造革命理论,共拟《共产党宣言》,合作《资本论》。他们各自都为自己有志同道合的战友而自豪。
恩格斯说:“马克思是和我相交 40 年的最好的、最亲密的朋友,他给我的教益是无法用语言表达的。”
马克思说:“我们之间存在的友谊是何等的珍贵!”
欧洲 1848 年革命失败后,马克思住在伦敦,恩格斯住在曼彻斯特,他们两人虽然不能“一起生活,一起工作,一起欢笑”,但却保持着密切的书信联系。他们几乎天天都要通信,只要一方回信稍慢一点,另一方就会感到不安。有一次,恩格斯隔了几天没有写信,马克思就写信风趣地问他:“亲爱的恩格斯!你在哭泣还是在欢笑?你睡着了还是醒着?”既是问候,又是关切。他们这种友谊是前无古人的。
这是对于马克思与恩格斯的伟大友谊的一些记载。我想他们之所以能够成就这一段“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传奇友谊,主要是因为他们的志同道合。志同道合是友谊的坚实基础。恩格斯毋庸置疑就是这个世界上最了解马克思的人,他就是这个世上的另一个马克思。他们有着共同的信仰,并且为了这个信仰赴汤蹈火,在所不辞。他们彼此了解,彼此鼓励,彼此信任,并彼此支撑着。就是这样伟大的友谊,让他们度过了一次又一次的难关,让他们成为了众人所敬仰的伟大领袖。我深深地被他们的友谊所感动着。
“在马克思之后,恩格斯是整个文明世界中最卓越的学者和现代无产阶级的导师。”列宁如是说。作为马克思伟大事业的终身战友的恩格斯,在马克思逝世 以后,出色地完成了《资本论》第二、三卷的整理出版工作,卓越地领导了国际工人运动,直至1895年8月5日因病逝世。
“这个人的逝世,对于欧美战斗的无产阶级,对于历史科学,都是不可估量的损失。这位巨人逝世以后所形成的空白,不久就会使人感觉到。”恩格斯的话语并不夸张,马克思就是天空中一颗最耀眼的明星,明星陨落了,留下一片空白。这空白如此空洞,如此恐怖。曾经在这空白里的是一种指引,一种对全人类的指引。我不禁感慨,为了巨星的陨落;不禁惋惜,也为巨星的陨落。可是,全世界记住了他,记住了他的奉献,记住了他的名字,他从此永垂不朽。
马克思的伟大在我们现代人看来是轻松的,但不为大多数人所知的是,在当时马克思所承受的压力和阻力。正如恩格斯所说,马克思首先是一个革命者,他创立国际工人协会,将其理论付诸实践,寻求人类解放的道路。在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两大阵营对立的资产阶级社会里,马克思在揭秘资本主义社会的劣根性,震惊资产阶级的同时,也为日后更多次地被驱逐出境埋下伏笔,成为“当代最遭忌恨和最受污蔑的人”。“他可能有过许多敌人,但未必有一个私敌。”这是毋庸置疑的。面对诽谤和诅咒,马克思用他豁达的胸怀“把它们当蛛丝一样轻轻拂去”,因为他心里装的是全人类,他拥有的只是使所有人幸福的信仰。他知道,默默努力地用笔杆为全人类而战才是他毕生的奋斗追求。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伟人的情怀必定是这样的。在马克思逝世后,恩格斯在给一位朋友的信中说:“人类短缺了一个头脑,一个我们这一代最杰出的头脑”。一代思想和革命领袖悄然陨落,大地上静默出的伤口,历史也为之扼腕叹息。或许我们只是一个平凡的人,一生不会有马克思这样的成就,但这样的情怀是每个人都值得学习的。
“他的英名和事业将永垂不朽!”这是恩格斯最后有力的呼喊。是的,马克思与世长辞了,但他留给人类的精神文明是无尽的。他的理论学说带给无产阶级和整个人类社会黎明的曙光,照亮了黑暗的无知领域。
参考文献:《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
《共产党宣言》
《资本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