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临县新五个全覆盖汇报材料
wy0000004714 234494595临县新“五个全覆盖”工程及扶
贫开发工作 汇 报 材 料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代表:
首先,我谨代表中共临县县委、临县人民政府对各位领导、各位代表莅临我县视察指导表示热烈的欢迎和衷心的感谢!根据这次视察安排,下面,我从四个方面将2011年经济指标、农村新“五个全覆盖”工程和扶贫开发工作汇报如下:
一、2011年主要经济指标完成情况
据初步统计,全县地区生产总值可完成35.18亿元,同比增长18.8%,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17.02亿元,同比增长28%;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29.25亿元,同比增长50%;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23.72亿元,同比增长17.5%;财政收入完成13.3亿元,同比增长102.7%;一般预算收入完成4.46亿元,同比增长90.74%;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完成10293.5元,同比增长19%;农民人均纯收入完成2658元,同比增长30%。
目前,我县农村街巷硬化全覆盖任务已完成总里程数达2898公里,占2011年任务总里程数的117.77%,完成456个村,占到2011年目标村数的120.32%。2012年计划完成175个村1203.5
第二篇:实施“五个全覆盖”工程汇报材料
实施“五个全覆盖”工程汇报材料
我们xx镇位于x县城西12公里处,镇域面积113.6平方公里,辖25个行政村76个自然村,人口3万,是山西省首批旅游特色镇、山西省生态乡镇。耕地面积5.9万亩,22.6公里二级旅游公路铺就xx人民致富之路。
我们xx镇按照省、市、县的总体部署,把“五个全覆盖”工程作为事关人民群众切身利益,事关经济社会发展大局的重要民生工程,严格责任分解,积极落实资金,科学配置资源,全面加快进度,有力推进了“五个全覆盖”工程的顺利实施和快速推进。
一、主要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提高认识。
镇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召开党委会议对“五个全覆盖”工程建设工作进行专题研究,成立了由党委书记为组长的领导小组,并成立了办公室,抽调工作人员,负责组织协调和督查指导。建立和落实领导责任制,明确责任单位和责任人,真正做到认识到位、责任到位、措施到位、工作到位。
(二)加大宣传力度,发动群众积极参与。
群众参与是做好“五个全覆盖”工程的关键,为了最大限度的发动群众,我们召开了由党员、干部、群众参与的动员大会,利用宣传栏、广播等多种宣传手段进行宣传,大力宣传 “五个全覆盖”工程的目的、内容、要求,增强群众参与的自觉性,为顺利开展 “五个全覆盖”工程奠定了坚实的群众基础。
(三)加快建设进度,保证工程质量。
我镇认真结合本地实际,创优服务环境,全力推进项目建设,确保资金投向符合要求,做到少花钱、多办事。为了加快工程进度,确保工程质量,严把工程质量关,做到科学施工,文明施工,使每一项工程都成为精品工程。工程启动实施之后,领导小组建立了定期督查制度和工程建设进度报告制度。及时有效的督促检查,推进了工程建设进度。
二、进展情况
(一)大力发展和改善农村交通环境,稳步推进农村街巷硬化全覆盖工程。
我镇25个行政村确定的街巷硬化任务已完成72.49公里,占总任务138.6公里的53%,还有24.77千米正在施工,硬化面积达24.9万平米。彻底解决20个行政村43个自然村2.5万人出行难题,极大地调动了广大农民群众建设新家园的积极性,提振了全镇人民建设生态xx的信心与决心。
街巷硬化标准严格按照县交通局制定的建设标准,由镇道路站监督实施,路面宽度不低于3.5米,厚度不下于16厘米。路面结构为水泥碎石混凝土结构。所有街巷硬化工程按照公开便捷的原则实施招投标。
(二)大力发展和改善农村购物环境,扎实推进农村便民连锁店覆盖工程。
我镇农村便民店已经挂牌营业的有xx、xx、xx、xx资等7个村8个店;基本达到待挂牌的有xx、xx、xx等6个村6个店;需刷白、吊顶、购置货架的有小池、前坪、斜坡等3个村3个店;观后村需翻建,总占地面积960平方米,占任务的64%,日用消费品、食品等品种达到了300—500种。
我们充分利用原各村供销社的基本基础设施,按照“统筹推进、规模办店、资源整合、改善条件、提高质量、方便群众”的原则,确保基本满足本村及附近村民就近购买日用消费品、食品、副食品、生产和生活的需求。
(三)大力发展和改善农村文化环境,强势推进农村文化体育场所全覆盖工程。
我们xx镇北有道教中兴策源地九峰山、黄河中游养生胜地百梯山、东有大阳关王庙、西有新石器时期金盛庄遗址、南有早于永乐宫的磨涧玉泉观。自然景观魅力无穷,人文文化底蕴深厚。以农家书屋、健身设施、文化器材为主要内容的农村文化体育场所全覆盖工程建设,成为xx镇和谐文化的有效状态。
1、建设精神粮库,农家书屋全覆盖。
到目前为止,古仁、樊庄、张村等5个村农家书屋已投入使用,存书均在10000余册,其余20个书屋阅览室和书架已配套到位,书籍将于近期配套到屋。
农家书屋建设面积在40平米左右,配有阅读桌椅,古仁等村都配有电视、点歌台等现代化文娱用品。是农民闲暇之余汲取精神食粮的宝地。
2、强筋固体,农民体育健身设施全覆盖
农民体育健身以篮球场为主的健身设施和漫步机、腹肌板等各种健身器材,已经安装到位的有古仁、大阳、小阳、樊庄等20个村,还有5个村正在硬化篮球场,准备安装健身器材。
3、依托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建设村级文化活动广场。已有古仁等11个村硬化、美化、绿化、亮化到位。村级文化活动广场已成为村民茶余饭后休闲的第一选择场所。特别是樊庄、xx等文化村,每到夜幕降临时,唱歌、跳健身舞的老少人们绘就一副彩色动画。
每个文化活动场所面积不低于2000平米,甚至利用旧学校改造的不低于6000平米。广场上翠柏绿荫、冬青碧翠。漫步广场,闲情逸致。
(四)不断改善和提高农民生活条件,启动实施农村新型社会养老工程。
我镇由于立地条件之差,山、涧、沟、梁多,农民除种粮外,基本无其它致富门路,生产水平还远没有达到自养时代,加之提前进入老龄化社会,农村养老压力越来越大。国家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工程的全面启动,无疑为和谐社会建设注入了强大的助推剂。
我镇2010年启动此项惠民工程,全镇有3200人加入新农保,筹集新农保资金52万余元。目前已完成占全镇人口15%2000余60岁以上老人投保工作,已有100余人享受新农保待遇。今年新农保工作在我镇全面启动,入户调查核实阶段基本结束,正在生成电子档案,到今年年底,60周岁以上符合参保条件的农民都将享受到政府基本养老金待遇。
三、下一步计划
实施“五个全覆盖”,尽管困难较大,任务繁重,但我镇从保发展、惠民生、促和谐的高度,加以重视,积极配合有关部门,在省市县的正确领导下,协调联动,加强领导,落实责任,坚持标准,严格程序,落实资金,严格监管,努力做好以下工作:
(一)认真贯彻省市县的决策部署,努力克服困难,加大工作力度,加快“五个全覆盖”进程。
(二)深入开展调查研究和专项检查,推进科学化精细化管理,及时按照工程项目所需,筹措和拨付各项财政资金,确实保障资金落实到位。把“五个全覆盖”工程做成民心工程、精品工程。
(三)加大项目资金的监督力度,加强日常资金审核监管,实行追踪问效,确保各项目标顺利实施。把“五个全覆盖”工程做成廉洁工程、勤政工程。
总之,“五个全覆盖”工程在我镇的有效实施,切实改善了我镇的生产生活条件,进一步加快了我镇创建国家级生态文明镇的步伐。
第三篇:新“五个全覆盖”惠及百姓
新“五个全覆盖”惠及百姓
晋城
2011年,按照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市政府实施农村新的“五个全覆盖”工程的安排部署,我市各级政府、各职能部门齐心协力,真抓实干,取得了较好成绩,提前一年实现了“农村文化体育场所、中等职业教育免费和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三个全覆盖,其余两个全覆盖均超额完成了目标任务。新“五个全覆盖”工程的实施改善了农村的村容村貌,方便了农民的生活生产,提高了农民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指数,取得了明显成效。在全省农村新的“五个全覆盖”工程完成情况综合排名中,我市名列第三。
2011年,我市将实施农村新的“五个全覆盖”工程作为改善民生、推进转型跨越发展的重大举措,精心研究部署,明确提出要求,强化责任,保障资金,狠抓落实,力争在两年内使全市农村面貌再有一个新变化,再上一个新台阶。目前,各项工作都取得了阶段性成果。
(一)农村街巷硬化全覆盖工程情况
2011年,全市实际开工村1434个(其中非重点村1250个,重点村184个),完工村1409个(非重点村1250个,重点村159个),完成街巷硬化里程5597.6公里,其中,街道3211.7公里,巷道1795.6公里,户道590.4公里,完成投资10.4亿元。街巷硬化村数和里程分别占省下达全市当年任务的121.4%和134.8%,覆盖率达63.8%。六县(市、区)完成了既定目标,高平市两年任务一年完,率先实现了街巷硬化全覆盖。
(二)农村便民连锁商店全覆盖工程情况
2011年,全市应建设农村便民连锁商店349个,年底前已全部建成,并通过检查验收,达到省定标准,圆满完成了省下达我市的目标任务。
(三)农村文化体育场所全覆盖工程情况 1.农家书屋全覆盖工程
该工程自2007年启动以来,全市已建成农家书屋1522个(含2011年上半年完成的420个),覆盖率达66.5%,其中城区在2009年已实现全覆盖。在此基础上,2011年下半年完成768个农家书屋的建设任务。年底最后一批农家书屋的图书配送工作已完成,实现了农家书屋全覆盖。
2.村级文化活动场所全覆盖工程
全市已建成农村文化场所1226个,覆盖率达55.6%,2011年新(改、扩)建农村文化活动场所981个。现已全部完成文化设备的配送任务,提前一年完成全覆盖工作。
3.农村体育健身设施全覆盖工程
截止2010年底,全市2334个行政村(含社区)中,有1219个行政村(含社区)已建有体育场所并配有健身器材,还剩1115个行政村(含社区)无体育场所。截止2011年底,六县(市、区)共计1115个任务村,已全部完成场地硬化和器材安装,并对器材质量、场地面积进行了抽查验收。实现了农村体育场所全覆盖。
(四)中等职业教育免费全覆盖工程
根据省政府规定,中职免学费分两年实施。2011年秋季先对职业高中实行免学费;2012年秋季扩大到普通中专和技工学校。为了支持职业教育的发展,推动地方经济建设,解决中职学生的实际困难,我市提前一年率先完成全市中职教育全免费,对所有中等职业教育学校在校生实施学费全免,免除范围涵盖了省政府2012年秋季才要扩大到的“普通中专学校和技工学校”。2011年全市财政共支付中职免学费补助2158万元,受益学生达26309人。
(五)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全覆盖工程
全市目前已实现新农保全覆盖,比国家和省政府制定的到2012年全覆盖提前一年实现。高平市、沁水县和陵川县为新农保国家试点县,泽州县和阳城县为新农保省级试点县,城区为新农保市级试点县,覆盖率100%。2011年,我市农村新“五个全覆盖”工作,领导重视,措施得力,各级政府、各职能部门齐心协力,真抓实干,取得了较好成绩,实现了农村文化体育场所、中等职业教育免费和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三个全覆盖,其余两个全覆盖均超额完成目标任务。2011我市在全省农村新的“五个全覆盖”工程完成情况综合排名中名列第三。
2012年,我市将继续把民生工程作为重要抓手,更加关注民生、重视民生,加大对民生工程的投入,全面完成新“五个全覆盖”的目标任务,不断探索研究农村发展的新途径、新方法,筹划更多的民生工程,巩固、拓展、延伸新“五个全覆盖”的成效,充实丰富农村民生工程的内涵,确保我市的民生工程、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社会公共事业发展工作走在全省前列,推进新农村建设,使广大农民群众共享改革开放成果,努力实现广大农民对美好生活的新期待。切实保障农民,惠及农民,发展农民,实现强农、惠农、富农的目标。
(一)加强领导,严格组织,确保把新的“五个全覆盖”建设成为民心工程、德政工程和精品工程
继续强化工作措施,拓宽投入渠道,在2011年实现农村文化体育场所、中等职业教育免费和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三个全覆盖的基础上,其余两个全覆盖工程今年内要高标准、高质量圆满完成,切实有效解决老百姓交通、教育、文化、社保等方面的实际困难,真正通过“五个全覆盖”温暖一片人心,造福一个地方,促进一方发展,让老百姓充分享受改革发展的成果,享受更好的公共资源、公共管理和公共服务。
(二)超前谋划,创新载体,坚持不懈抓好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社会公共事业
把新“五个全覆盖”工程纳入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大盘子,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同时,要超前谋划,创新载体,按照中央提出的“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新农村建设“二十字方针”,深入农村调研,访民情,听民意,纳民智,解民忧。真正了解农民最想什么,最盼什么,最希望解决什么问题。掌握农村工作的热点、焦点、重点和难点问题。探讨新农村建设抓什么、怎么抓的问题。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结合农村实际,顺应广大农民过上美好生活的新期待,找准统筹城乡发展的突破口,抓住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社会公共事业发展的关键点,提出新农村建设下一步急需开展的工作。
(三)提高认识,加强宣传,让发展为了人民和让人民共享改革开放成果成为共识
要把改善农民生活、确保农村稳定作为各项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站在保持社会稳定和构建和谐社会的全局和战略高度,充分认识实施新“五个全覆盖”工程的重要性、必要性和紧迫性,运用各种形式,多种渠道,大力宣传农村新的“五个全覆盖”工程为广大人民群众带来的切身利益,歌颂党和政府的惠民政策,富民措施,使广大人民群众更多地感受到改革开放带来的实惠。宣传新“五个全覆盖”工程在密切基层组织的干群关系,架起干部与群众的连心桥,提高基层组织在群众中的威信,提升基层组织战斗力,增强党的凝聚力,提高党的执政能力等方面的作用。要善于挖掘、宣传和推广在推进农村新“五个全覆盖”工作中的典型经验,先进集体,模范人物,感人事迹,为全市农村新的“五个全覆盖”工程等民生工程的推进工作营造更加良好的氛围。(
第四篇:五个全覆盖完成情况
五个全覆盖任务完成情况
广电中心
我县地处山西南部,总面积1163平方公里,辖10个乡镇、212个行政村,7万余户,31万人口。为了提高广播电视覆盖率,进一步加快事业建设步伐,广电中心制定了广播电视事业建设长远发展规划,科学决策,分步实施,扎实推进,促进了广播电视事业建设的健康、快速、有序发展,根据市政府的要求,目前,已圆满完成了29个自然村通光缆电视的任务,进一步丰富了群众的文化生活。
2007年初,根据市委市政府的统一安排,应广大群众的要求,我们启动了20户以上自然村“村村通”工程,要求08年底彻底消灭20户以上的电视空白村,经过层层动员、广泛发动,提高了广大群众的积极性,并通过减免初装费的办法,多方筹集资金,加快工程进度,到2008年底,使全县29个20户以上的自然村通上了光缆信号,彻底解决了广大群众收看不好电视的问题。
到目前,全县10各乡镇、212个行政村,乡乡村村都通上了光缆信号,有线电视入户率达到了82%以上,拥有传输机房13个,传送电视节目42套,内容丰富的电视节目使全县人民享受到质量更高的精神文化产品。
第五篇:山西五个全覆盖(最终版)
山西实现“五个全覆盖”见证民生改善
12月30日,省政府办公厅、省委宣传部、省政府新闻办联合举办回眸“十一五” 展望“十二五”系列新闻发布会第六场,主题是“五个全覆盖”。山西省委、省政府2009年提出建设“五个全覆盖”,工程涉及交通、教育、卫生、广电、水利,是山西近年来受益人数最多的民生工程之一。
山西省交通运输厅新闻发言人、副厅长张志川,水利厅副巡视员贾竑骥,卫生厅新闻发言人、副厅长刘星,教育厅新闻发言人、副厅长王李金,广播电视局新闻发言人、副局长董晓林分别介绍了相关情况。
村通水泥(油)路全覆盖
2009—2010年村通水泥(油)路建设任务是:完成村通水泥(油)路“全覆盖”工程19574公里,新增通水泥(油)路的建制村3172个,安排投资计划63.2亿元。
两年来,全省共完成村通水泥(油)路“全覆盖”工程19754公里,为计划的100.9%;新增通水泥(油)路的建制村3172个,为计划的100%;累计完成投资69亿元,为计划的109.1%,全省28108个建制村中,除185个不具备条件外,其余27923个具备条件的建制村全部通水泥(油)路,全面完成了具备条件的建制村通水泥(油)路“全覆盖”建设任务。
另外,为实现高质量的“全覆盖”,还安排了村通水泥(油)路“通返不通”工程5101公里,并已全部完成。
农村安全饮水全覆盖
2009年初,山西省委、省政府提出用两年时间实现全省农村饮水安全全覆盖的目标,经过全省上下的不懈努力,截止2010年11月3日,山西省农村饮水安全全覆盖任务提前全面完成,所有竣工项目均已达到水质、水量、方便程度、水源保证率等四项农村饮水安全评价标准。
全省共完成投资29.6亿元,建成各类饮水工程1.27万余处,15286个村、568万农村人口和677所学校、20万农村学生喝上“安全水”、“放心水”。
据了解,山西十年九旱,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仅381立方米,为全国平均水平的17%,大部分地区水资源匮乏,饮水困难长期困扰着农村群众生产生活,水质苦咸、高氟高砷严重危害着百姓身体健康。为使全覆盖不留死角,不漏一村,2009年省、市、县三级政府组织人员对全省4.8万多个自然村逐个进行普查。普查表明,到2008年底,1995年以来未安排过国家投资且存在饮水安全问题的农村人口共有568万人。
村级卫生室全覆盖
通过深入调查研究,摸清了全省28310个行政村中,卫生室空白村6971个,占到总数的1/4。截至目前,根据农村实际,采取新建一批、改建一批、联村并建一批等多种形式,共建设村卫生室6637个,覆盖了6971个卫生室空白村(334个常住人口不足100人的行政村,由邻村卫生室覆盖)。
争取到中央1.4亿元的专项经费,按照每村不低于5000元的标准,将专项经费划拨到县,由县政府组织集中招标采购。
采取“从院校招录一批、从现有村医中选拔一批、从退休医师中聘用一批”等方式,为新建村卫生室选聘了7609名村医,其中大学生村医223名,保证了每个卫生室都有一名村医。在财政的大力支持下,将村医补助由每月60元提高到不低于400元,新聘大学生村医不低于800元。先后对2.2万名村医进行了基本医疗和公共卫生知识培训。
中小学校舍安全改造全覆盖
2009年4月,国务院决定在全国实施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决定从2009年开始,用三年时间“在全国中小学校开展抗震加固、提高综合防灾能力建设,使学校校舍达到重点设防类抗震设防标准”的目标,这与山西2008年制定的危房改造标准相比,要求更高。
为此,山西省政府立即作出部署,依据国家新的抗震设防标准,要求各市县委托有资质的房屋鉴定机构在2008年排查的基础上对全省所有中小学校舍再次进行了全面排查鉴定,排查鉴定结果显示,全省共有中小学16988所,建筑面积4256.15万平方米。达到安全标准的校舍面积1777.04万平方米。
在全面排查鉴定的基础上,山西省教育厅指导各市、县结合当地城镇化进程和学校布局结构调整,制定了校舍改造总体规划。根据规划,全省共规划改造学校9483所,改造面积2068.2万平方米。经过两年的集中建设,截至2010年11月底,已全面完成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建设任务,比国家规划的时间提前一年完成。
村通广播电视全覆盖
山西省村通广播电视全覆盖工程建设经过1998年至2000年、2004年至2006 年两轮建设,已基本实现了行政村和50户以上自然村的广播电视全覆盖。
此次村村通广播电视全覆盖工程期限是从2009年至2010年年底,目标是解决50户以下、20户以上自然村农民群众收听收看广播电视难的问题,共涉及86个县(区)、9193个村、约120万农民群众。工程建设方式主要以直播卫星为主,有线光缆联网和其它方式为辅。
经过全省广电部门的精心组织、艰苦努力,于今年5月底,提前7个月实现了村村通广播电视全覆盖的既定目标。原定村村通目标9193个自然村,但实际完成了9638个自然村的村村通广播电视任务,比原定计划增加了445个自然村。实际传送的广播电视节目套数从标准规定传送的12套提高到51套,增加了39套节目。另外由于采用了直播卫星标清数字传送技术,传送的电视画面质量达到了电视传送技术5级,高于城市有线数字电视4.5级的质量标准,受到了农民群众的欢迎。
目前全省还有20户以下8000多个自然村、近100万人口的偏远山区没有实现广播电视村村通。计划在“十二五”期间完成20户以下自然村的村村通广播电视任务。
今年山西省提出,再用两年时间,投入300多亿元,实施农村街巷硬化、农村便民连锁商店、农村文化体育场所、中等职业教育免费、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等农村新“五个全覆盖”,加快发展全省农村各项社会事业,提高全省农村基本公共服务水平,进一步提升全省广大农民群众的幸福指数。根据省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快推进全省农村公共事业新 “五个全覆盖”工程的意见》,今明两年时间,山西省将对13.68万公里农村街巷进行硬化;建设10354个行政村便民连锁店;为21239个行政村配备农家书屋,为5354个行政村建设体育健身场所,为4383个行政村配送价值5000元的文化活动器材;
对职业高中(含职业中专)、“送教下乡”、普通中专学校和技工学校全部在校生免学费;将115个农业县全部纳入
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确保全省每一位60周岁以上的农村老人都能享受到这项政策。
听到这一振奋人心的消息,全省农民群众欢欣雀跃、激动无比。临猗县庙上乡农民贺跟养说:“新修了油路,又给咱硬化村巷;娃娃刚进了新学校,又想着解决老人的难题。百姓想啥,'五个全覆盖'就给啥,真是美到心窝里啦!”今年4月,温家宝总理在山西省吕梁市调研时,当地农民拉着总理的手说:“'五个全覆盖'就是'幸福全覆盖'!”
在过去两年中,全省共投入300多亿元,实施完成了建制村通水泥(油)路、中小学校舍安全改造、村级卫生室、村通广播电视、农村安全饮水等农村“五个全覆盖”工程建设,使全省农村基础设施和环境面貌焕然一新,农村的生产生活条件明显改善,广大农民群众得到了实实在在的好处,喜悦之情溢于言表。洪洞县明姜镇北社村过去吃水主要靠几眼浅井,党支部书记兼村委主任晋红告诉记者,这种水不仅水质不好,而且有异味,村里不少人因此“闹病”。农村“五个全覆盖”工程建设后,为村里打深井、建蓄水池和管理房,铺设管道30公里,把自来水送进家家户户,村民高兴得直蹦高,都说党和政府想着咱老百姓!祁县城赵镇丰谷村在村通水泥(油)路后,全村600户人家家家发展蔬菜种植,收入比过去实现翻番,一提起“五个全覆盖”工程,村民们连声说“好!”
连续实施农村“五个全覆盖”工程,充分体现了省委、省政府以人为本、民生至上的“民本”理念和推进转型跨越发展,改善山西面貌的决心和信心,各级各部门对此积极响应,认真落实。朔州市市长冯改朵说:“我深深地感到'全覆盖'工程得民心、顺民意,抓得准、办得好。新的'五个全覆盖'工程的实施,对农民的基本需求关注进一步深入,影响更加深远,意义更加重大。”承担农村街巷硬化工程建设任务的省交通运输厅目前正按照工程建设与 “新农村建设规划相结合,与村通水泥(油)路相结合,与农村净化、美化、绿化、文化建设相结合”的“三结合”原则,高标准推进工程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