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忠诚与背叛电影观后感
电影《忠诚与背叛》观后感
——我们的事业并不显赫一时,但将永远存在
在这次的纪律教育月里,我们党支部安排我们观看了电影《忠诚与背叛》。在没有观看这部电影之前,我以为这部电影只是泛泛而谈当前我们该如何忠诚。但是,随着情节的深入,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
该片通过真实感人的故事、丰富生动的人物形象,谱写了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中共五大召开的历史背景下,中国共产党1927年在武汉召开第五次全国代表大会期间创立中央监察委员会这一重大历史事件,忠实再现了中央监察委员会成立的复杂历史背景及艰辛历程,充分阐释了始终保持和维护党的纯洁性的重大意义,热情讴歌了老一辈纪监干部为党的事业威武不屈、刚正不阿、忠于革命、视死如归的大无畏革命精神。
在此同时,我的心灵得到了震撼、思想受到了洗礼,我感触良多,被那个时代革命志士的激情和热血所震撼,被他们为了实现理想不牺牲一切的精神所触动。通过影片,我亦对我党内部的某些不坚定份子的背叛行为,深感痛心疾首,如范阿根、林广顺等一批人,经受不住敌人的摧残折磨,最终屈服在敌人的威逼利诱之下,背叛了人民,背叛了党,给组织造成了重大的损失。这些不管是“两头倒”的叛徒,还是“半截子”的叛徒,背叛了就是背叛了,无论有千万种理由,也无论是否改邪归正,只要是成了背叛者,就会永远被钉在历史的耻辱柱上。忠诚,源自于革命必胜的信念,对共产主义的崇高信仰。忠诚,源自共产党人高尚的情怀,坚毅的品格。王荷波傲然宣告:我们的事业并不显赫一时,但将永远存在,面对我们的骨灰,高尚的人会洒下同情的热泪。
这句话也给我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象。这句话是卡尔·马克思在中学毕业时一篇作文中的话。因为这是为全人类所作的牺牲,那时,我们感到的将不是一点点自私而可怜的欢乐,我们的幸福将属于千万人,我们的事业并不会显赫一时,但将永远存在。
忠诚,永不背叛!
另外我十分认同杨匏安同志在影片中说的一句话:“要有铁一般的纪律,不然我们的队伍会成为一盘散沙。”再严格的队伍当中或多或少也会有败类的存在,即使是纪律严明的中国共产党也不例外。在追求幸福生活的过程中,总是会有意志不坚定的堕落份子的存在。除了依靠党性教育之外,严格的纪律和完整的管理办法是不可缺少的。无论是革命时期还是像现在的和平年代,敌人依旧无处不在。因此无论是谁,只要触犯了党的纪律,都要受到纪律监察委员会的严惩,只有这样才能纯净党的队伍,使得我们的党得到健康的发展。
在电影里,无论是贪污好赌的范阿根还是处心积虑背叛革命的林广顺或者意志不够坚定走向反面的徐云天,都受到了党的纪律的严惩。不管是我们一起工作的同志,还是我们的亲人,我们都绝不手软,坚决正确对待。
作为一名大学生共产党员,在日常工作中更加需要注重纪律性,看了这部电影之后,我感觉到肩上的担子更加沉重,但是从心底却升出一股豪气来:我要做一名志向崇高的共产党员!为了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奉献我的终身,永远保持纯洁性。
第二篇:电影《忠诚与背叛》观后感
电影《忠诚与背叛》观后感
重大革命历史题材故事片《忠诚与背叛》,以1927年4·12反革命政变后,中国共产党第五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召开,并首次选举产生中央监察委(中央纪委的前身)等重大历史事件为背景,生动展现了党内建立纪检监察机构和制度的极端重要性,忠实再现了中央监察委员会成立的复杂历史背景及艰辛历程,充分阐释了始终保持和维护党的纯洁性的重大意义,热情讴歌了王荷波、杨匏安等党的第一批纪检干部不畏艰险、忠实履职,以生命和热血维护党的纯洁性的光辉事迹和忠诚品格,充分展示了我党对保持党的纯洁性一以贯之的坚决态度和坚定信念。该片既是一部思想性、艺术性俱佳的精品力作,又是一部保持党的纯洁性的生动教材。
目前,我矿正在部署开展保持党的纯洁性学习教育活动,观看电影《忠诚与背叛》是学习教育活动的一项重要内容。把开展保持党的纯洁性学习教育活动作为当前一项重要政治任务,与当前工作紧密结合起来,对党员干部开展纯洁性教育,引导党员干部始终保持党性纯洁、政治纯洁、思想纯洁、组织纯洁、道德纯洁、境界纯洁、世界观价值观纯洁、作风纯洁,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的重大部署上来。
观看了重大革命历史题材故事片《忠诚与背叛》,震撼心灵、受到洗礼。影片真实再现了中央监察委员会成立的复杂历史背景及艰辛历程,充分阐释了始终保持和维护党的纯洁性的重大意义。
影片中有一句话被反复引用,即:“我们的事业并不会显赫一时,但将永远存在”。这句话是卡尔·马克思在中学毕业时一篇作文中的话,这篇文章的题目是:“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文中这样写道:“如果人只是为了自己而劳动,他也许能成为有名的学者、绝顶聪明的人、出色的诗人,但他决不能成为真正的完人和伟人。”
“如果我们选择了最能为人类福利而劳动的职业,我们就不会为他的重负所压倒,因为这是为全人类所作的牺牲,那时,我们感到的将不是一点点自私而可怜的欢乐,我们的幸福将属于千万人,我们的事业并不会显赫一时,但将永远存在。”文章中深刻的思想内容为教师们所惊叹,给老师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有时候我想,一些人从来到这个世界或许就带有与生俱来使命感,他们注定是要成为抛弃个人利益,成就大我的导师圣哲。一个中学毕业生,能够在十几岁的年纪就想得到写得出这样振聋发聩,千古流传的名言,能够指引着无数后来人沿着他开创的道路前进,能够揭示解放全人类的事业注定永远存在的真理,这难道不是预示一个伟人的诞生吗?
是什么精神力量支撑着一个人,如王荷波、杨匏安那样,在当年清党的白色恐怖下甘愿放弃个人利益,家庭幸福,敢冒抛头颅撒热血的风险,无怨无悔的为一个党派的生存和发展殚精竭虑,死而后已?当年这些中国共产党人个个都是才学俱佳,文武双全的社会精英,想要一份体面的职业和有尊严有品质的生活环境,不是很难的事情。
恰恰就是这样的社会精英,在权力名望地位财富等等一些凡夫俗子不能抗拒的诱惑下,选择了一条凶险万分,环境恶劣的人生道路,从事了一个注定不会显赫一时的事业--为中国的富强民主独立而奋斗,甚至献身。
现在我们很多党员干部都是在和平年代长大的,没有经历过腥风血雨的战争年代。观看电影《忠诚与背叛》将会很好地教育我们认真思考入党是为了什么?作为一名党员必须做到什么?这样的教育,我们要经常开展。我们的事业并不会显赫一时,但将永远存在。为了中国的独立富强民主,我们需要这样的人。为了中国社会的发展和进步,这个事业必将永远存在。这个事业不以政权的更迭为改变,不为金钱权势地位所动摇。谁为了广大民众的利益牺牲小我,谁就能够赢得民众的支持。谁以这个事业为最高追求,谁将永远存在于世界和民众之心中。领导干部在新形势下要做保持党的纯洁性的模范和表率。领导干部要坚定信念,加强理论武装,树立价值目标,锤炼坚强意志;要忠诚事业,带头践行党章,带头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带头干事创业;要服务人民,牢记党的宗旨,坚持群众观点,坚持走群众路线;要求真务实,坚持思想路线,坚持科学发展,坚持真抓实干;要清正廉洁,政治上清醒坚定,作风上公道正派,经济上清廉干净,道德上纯洁高尚。
第三篇:电影忠诚与背叛观后感
《忠诚与背叛》观后感 柏杨坝镇党委副书记刘天成7月9日下午,在镇五楼会议室观看了电影《忠诚与背叛》,观看完这部影片后,我感慨颇多。
1927年4月,中华大地腥风血雨,背叛革命的蒋介石勾结帝国主义势力,大肆屠杀共产党人和无辜民众。面对困境,登报脱党者有之,投敌变节者有之,腐化堕落者有之,已经发展到五万九千多人的中国共产党的组织面临严峻考验,建立一个中央一级的监察机构监督党员、纯洁组织已成当务之急。时任全国铁路总工会书记的王荷波和中共广东区监察委员会委员杨匏安以五大代表的名义向党的第五次代表大会提出议案,排除各种困难和干扰,终于成立了中国共产党第一届中央监察委员会(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的前身)。
《忠诚与背叛》这部电影通过真实可感的故事、丰满生动的人物形象谱写了第一届中央监察委员会成立、十名监察委员忠于职守、为党履职的光辉篇章,着力塑造了中央监察委员会第一任主席王荷波、副主席杨匏安的英雄形象,热情讴歌了老一辈党的纪监干部威武不屈、刚正不阿、忠于革命、视死如归的大无畏革命精神。
令我印象最深的是两个故事。第一个故事是王荷波亲自带人除掉他的干弟弟,而且是在他干娘的帮助下,想想一个母亲为了保持党的纯洁性,把已经叛党的儿子亲自交给领导处置,就在她自己的家中,她的心中有多痛啊!还有一个故事是王荷波的女下属亲自击毙她未婚夫的故事:他们约定第二次北伐革命成功之后就结婚,但是当他被派往北平之后一切都变了,她陪着王荷波去北平工作,主要是为了保护王荷波,当他们再次见面之后终于忍不住发生了关系,但却在第二天她发现他背叛了革命,背叛了党,她阻止王荷波去见他,但是王荷波还是去了,目的就是为了查清他是否叛党,而她在对面的窗口架起了枪,最终王荷波被国民党军队包围了,就在王荷波说出“代表党判他死刑”,枪响了,叛徒倒下了。
看完《忠诚与背叛》,我思绪颇多,被那个时代所震撼,被那个时代的青年的热血和激情所动容,同时也在思考,是什么精神力量支撑一个人,如王荷波、杨匏安那样,在当年清党的白色恐怖下,甘愿放弃个人利益,家庭幸福,敢冒抛头颅洒热血的风险,无怨无悔的为一个党派的生存和发展弹精竭虑,死而后已?
正如影片中王荷波所说:“我们的事业并不会显赫一时,但将永远存在。”也正是这群人放弃了权利名望地位财富,选择了一条凶险万分,环境恶劣的人生道路,从事了一个注定不会显赫一时的事业——为中国富强民主独立而奋斗,甚至献出生命。
回望历史,革命先烈为信仰而战的真实场景历历在目,他们的伟大丰碑永远矗立在我们心中。当前,作为新时期的共产党员,我们要时刻保持对党和人民的绝对忠诚,坚定共产主义理想信念,始终保持共产党员的高尚情操。在工作上,克难奋进,勇往直前;在权利和利益面前摆正位置,以强烈的使命感、责任感和荣誉感为党的事业奋斗终身,争做一名合格的共产党员。
第四篇:电影忠诚与背叛观后感
电影《忠诚与背叛》观后感
很久都没有到过电影院了,昨天和同事一起观看了电影《忠诚与背叛》。作为一名共产党员、纪检监察干部,总的感觉这是接受党性修养和党性锻炼的一次深刻洗礼,同时被王荷波、杨匏安等党的纪检监察干部的先驱们在面临选择时,放弃个人利益和家庭幸福,威武不屈、不畏艰险、刚直不阿、视死如归、忠于革命、忠实履职,以生命和热血捍卫党的纯洁性的崇高气节和忠诚品格而深深地感染着。影片中多次引用的“我们的事业不会显赫一时,但将永远存在”这句话,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也激起了我对“选择”的进一步思考。
选择是必须的。每个人不论生活在什么时代,也不论处于社会何阶层;不论信奉何种信仰,也不论参与了何党何派;不论对人生持何种态度,也不论其生命过程的长短,都必须在需要的时刻做出选择。面对选择而不做出“选择”的情况是不存在的,只是就其选择的具体内容以及由此产生的结果而言,有积极的和消极的、正确的和错误的、明智的和盲目的区分罢了。
选择是经常的。人们或许只会记住类似高考后选择什么样的学校和专业;在茫茫人海中选择与谁结为百年之好;是报考国家公职人员还是自主创业等人生重大的决定,其实,在工作、学习和生活中选择无处不在。不论是事关前途命运的重大选择,还是生活中鸡毛蒜皮的琐事都面临着选择,不同的人会做出不同的选择,不一样的选择会有不一样的结果。
选择是不易的。正如面对琳琅满目的商品该买什么?面对五花八门的广告和巧舌如簧的营销该相信谁?面对标准化考试中的多项选择该选哪些备选答案?每个人都为选择所累,每个人都在为选择或喜或忧。虽然许多选择只是个人围绕生活做出的决定,但在很大程度上,这些选择深受所处社会文化和社会环境的影响。所以,要做出正确的选择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选择是多元的。当历史的长河进入二十一世纪,当改革开放将我们带入今天这样一个价值取向发生深刻变革的时代,客观上可选择的机会增加了,正如我们可以选择看电影还是看电视、录像,选择到普通医院还是专科医院就诊就医。主观上做出选择的心理动因更加趋于功利化,比如有的人选择放弃社会公德和诚信,不顾他人的利益制假售假、坑蒙拐骗、损人利己。
无数革命先烈虽然远离今天这个时代,但他们在面临选择时,义无反顾地忠诚于党和人民,忠诚于共产主义理想和信念,不惜抛头颅洒热血的壮举永远写入了中共党史,他们的精神将激励一代又一代中国人投身于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之中。今天,同样有许许多多的英雄模范为我们如何做出正确的选择给出了答案、做出了榜样。浙江省杭州市“最美妈妈”吴菊萍、黑龙江省佳木斯市“最美教师”张丽莉、浙江省杭州市“最美司机”吴斌„„当他们面对突如其来的危急时刻,没有选择做一个旁观者,更没有选择放弃和逃避,而是果敢地选择了挺身而出、勇于担当、舍己救人。我想,他们就是当年无数革命先烈那种对党和人民无限忠诚,在生死抉择的紧要关头镇定自若、视死如归、正气凛然、顶天立地的英雄化身。也正是因为有了他们所做出的选择,才使我们进一步明确了做出选择的价值方向,才使我们在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时候不再那么抽象。
第五篇:电影《忠诚与背叛》观后感
电影《忠诚与背叛》观后感
县文广新局 谭小燕
电影《忠诚与背叛》真实而艺术地展示了1927年中国共产党在武汉召开第五次全国代表大会期间创立中央监察委员会这一重大历史事件。通过真实可信的历史故事,丰富生动的画面,展现了第一届中央监察委员会主席王荷波、副主席杨鲍安等纪检战线革命先驱,为忠于党的事业,维护党的纯洁性,大义凛然、视死如归、英勇果敢的光辉形象。该片既是一部思想性、艺术性俱佳的精品力作,又是一部保持党的纯洁性的生动教材,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解放前,无数革命先烈,为了推翻三座大山、民族解放、建立新中国而不惧牺牲、前赴后继,因为他们都具有坚定的共产主义信念,有着高尚纯洁的党性。和平建设时期,社会中各种糖衣炮弹不断袭击,党内出现了腐败蜕变者,李大伦、唐吉凯、吴振汉、雷渊利、胡长清……他们为什么走上了不归路?在我们的干部队伍中,究竟发生了什么?用电影中的一句话回答就是:“要有铁一样的纪律,不然我们的队伍会成为一盘散沙”。影片告诫世人:党组织的纯洁性事关党和国家事业的兴衰成败,党员的忠诚可靠是党和国家各项事业发展的根本保障,而党员的理想信念与价值取向是党员忠诚或背叛的直接原因。腐败蜕变者其蜕变亦始之于理想信念的
动摇,因而,加强广大党员干部思想政治建设,树立共产党人坚定的理想信仰是十分重要的。胡锦涛同志曾强调指出:“党的先进性和党的执政地位都不是一劳永安逸的、一成不变的。过去先进不等于现在先进,现在先进不等于永远先进;过去拥有不等于现在拥有,现在拥有不等于永远拥有。”我党之所以能带领人民取得中国革命的伟大胜利,除了正确的政治路线外,靠的就是铁的纪律。值得庆幸的是,绝大多数党员干部坚定共产主义理想信念,坚守共产党人的高尚节操,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干好每一项工作,自觉接受党和人民群众的监督,自觉接受新闻舆论的监督。焦裕禄、孔繁森、宋鱼水、郑培民……就为我们做出很好的表率。他们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认同,深受广大人民群众的爱戴。
所以,在新的历史时期,我们广大党员干部必须密切关注社会的发展变化,了解人民群众的新期待,不断解放思想、改革创新,切实提高党的建设工作水平,用适应时代发展的新理论与成果武装全党和广大党员干部,使每一个党员争做共产主义革命事业的忠诚卫士,保持党组织的纯洁性和党员的先进性,使党的理想信念成为党员铁一般的纪律操守,从而使共产主义事业立于不败之地,永远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