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库大全 > 精品范文库 > 12号文库

叶挺纪念馆

叶挺纪念馆



第一篇:叶挺纪念馆

叶挺纪念馆

叶挺纪念馆坐落在惠阳区淡水镇叶挺东路,卢屋山脚下,1986年经中共中央办公厅,中共中央宣传部批准建立,1987年动工兴建,并于1991年9月10日在叶挺将军诞辰95周年之际开馆。纪念馆占地面积8.2万平方米,建筑面积1500平方米。叶挺纪念馆的建筑风格融民族性和现代风格于一体,正面是三个灰色大理石方形相叠成的梯形状,宛若磐石矗立在绿色的山麓之间;由叶剑英元帅亲手题写的“叶挺纪念馆”五个金色大字嵌于灰色墙面;馆内展厅作回形布局,中间为园林小品,具有庄重、典雅、宁静的氛围。

整个纪念馆共分为8个展厅,第一个展厅是瞻仰大厅,竖立着一座高达2米的叶挺将军的汉白玉雕像。叶挺将军原名为叶询,字希夷,号西平,是惠阳秋长镇周田乡人,1896年9月10日出生于一个贫苦的农民家庭。全家兄弟姐妹十一人,其排行第八。其他7个展厅按叶挺将军的生平事迹分为:

第二展厅:出身农家、从戎救国。这里说的是叶挺8岁至28岁时,从一个对封建主义充满着反叛精神的农家子弟,在革命党人的引导下,于1912年从惠州府中学堂毕业以后,考进了广东陆军小学堂第七期学习,翌年初,进入了在武昌南湖的湖北陆军第二期预备学校。1917年春天,他继续北上,升入了中国最高军事学府保定陆军军官学校。在读书期间,积极参加革命活动,追求进步、探索真理,最后追随孙中山先生参加北伐,抗击叛军,受到了孙中山的表彰。

第三展厅:赴苏留学,编练新军。说的是1924年叶挺进入苏联莫斯科东方大学学习并加入了中国共产党,由一个民主革命斗士变成一个共产主义战士。回国后,前往广东区委报到。这时,广东区委周恩来等领导人决定在广东筹建一支由中国共产党直接掌握的、以共产党为骨干的革命武装。叶挺在参加了第二次东征战役后受党的派遣随即转赴肇庆,组建“国民革命军第四军第十二师第三十四团”,团部设在广东肇庆市北门外景福围局。1926年1月,该团正式改名为国民革命军第四独立团。叶挺任团长。叶挺独立团是第一支由我党直接掌握的新型军队。

第四展厅:北伐先锋、保卫武汉。从1925年下半年至1926年冬,在中国共产党的推动和支持下,广州国民政府决定北伐。叶挺独立团奉命为北伐先锋挥师入湘,取得安仁、渌田之役胜利,连克长沙、株洲直指平江,后又取得汀泗桥、贺胜桥大捷,攻克武昌,每战皆捷,其作战之勇,军纪之佳,牺牲之巨,为北伐之冠,起到了先锋和骨干作用,人们衷心称誉叶挺团为“铁军”,叶挺被群众誉为“北伐名将”。

第五展厅:举旗南昌,再战广州;反映的是在1927年蒋介石发动反革命事变后,为了挽救革命挽救党,中共中央决定在九江南昌一带举行武装起义,周恩来主持成立了“前敌委员会”,由贺龙任总指挥,叶挺为前敌总指挥,刘伯承当参谋长,于8月1日凌晨,打响了反对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叶挺的名字,作为南昌起义的重要领导人之一,永远记载在中国革命的光辉史册上。之后,叶挺担任了广州起义军事总指挥,广州起义成功后,广州苏维埃政府宣告成立,叶挺当先为工农红军总司令。

第六、七、八展厅:主要是反映了叶挺领导抗日的卓著功勋以及皖南浴血、铁窗烈火和不幸遇难的历史情景。抗日战争爆发后,国共第二次合作,叶挺被任命为“国民革命军陆军新编第四军”(简称新四军)军长。他率领新四军健儿,驰骋大江南北,打得日寇闻风丧胆。毛主席高度评价新四军“抗战有动,驰名中外”。然而国民党顽固派蒋介石却蓄意制造了震惊中外的千古奇冤——“皖南事变”。叶挺将军被国民党扣起,从此度过了五年的铁窗生涯。他在重庆渣滓洞写下了气壮山河的诗篇《“囚歌”》:“为人进出的门紧锁着,为狗爬出的洞敞开着,一个声音高叫着:——爬出来呵,给尔自由!我渴望着自由,但也深知道人的身躯那能由狗的洞子爬出!我只能期待着,那一天地下的火冲腾,把这活棺材和我一齐烧掉,我应该在烈火与热血中得到永生!”。

抗战胜利后的1946年3月4日,叶挺光荣出狱,但他在飞往延安途中时恰遇云浓雾大,飞机撞到了黑茶山而坠毁,叶挺将军与同机人员不幸遇难。

叶挺那光辉而短暂的一生,永远是我们学习的榜样。正如江泽民同志在叶挺纪念馆开馆时的题词“北伐名将抗日英雄,铁骨铮铮浩气长存”一样,纪念馆用500多件珍贵的文物、文献、照片和图表,再现了一代名将叶挺短暂而光辉的一生和他的高风亮节。

自1991年9月10日开馆以来,叶挺纪念馆已经接待了海内外观众、游客近30万人次,成为我市主要的旅游景点之一和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基地,同时,它也是全国“红色旅游景区”。

第二篇:参观叶挺纪念馆心得体会

参观叶挺纪念馆心得体会

――李贵良

2014年4月20日,响应开展党的群众路线实践教育活动,在严旭谱院长的带领下,我们来到惠州市惠阳区叶挺纪念馆参观。

叶挺纪念馆坐落在惠阳区一个偏僻而幽静的小山村——秋长镇周田村,是一间6房2厅2天井的客家围屋,在院子中,竖立着叶挺将军手持“铁军”的特质。故居内陈设着叶挺将军一家当年所用的家具,墙上挂着将军一家的照片,别以为将军的家是富丽堂皇,叶挺将军一家所用的都上普普通通的,如房间里床上罩的是麻布帐以及铺盖的是蓝印花粗被,劳作用的是普通客家农家田间劳作时的用物,可见当时将军一家过的是艰辛劳作的农家生活,从而也使将军养成节俭简朴的生活作风。

叶挺纪念馆还纪录了叶挺一生的革命事迹,将生平分为:出身农家,从戎救国;赴法深造,编练新兵;北伐先锋,保卫武汉;举旗南昌,再战广州;领导抗敌,卓著勋劳;皖南浴血,铁窗铮骨等七个部分。从叶挺将军的一生革命事迹来看,叶挺将军,完全可以抛弃共产党的信仰与追求,接受蒋介石的高官厚禄。但他没有,他毅然决然地抛却了温暖的家庭,他毫不犹豫地唾弃优厚条件,为民族解放,舍生忘死,披肝沥胆,其崇高的人格与气节,惊天动地,为后人敬仰!

通过这次参观,使我更深刻地了解了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中国人民解放军创建人之一叶挺将军一生,他忠诚地为人民利益而奋斗的崇高品德,执政为民,为群众办实事,将军在革命事业中顾及大局,光明磊落、坚持团结,自觉服从党和国家工作的大局,增强党的战斗力,艰苦奋斗,廉洁奉公。也正是通过这次参观,使我觉得学习叶挺将军的革命精神,优良作风对我们党员十分有利。得的参观实践学习活动的形式深刻了解,学习他们的革命精神。学习叶挺将军的革命精神,使我懂得共产党人要时刻记着党的宗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要坚定理性信念,通过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及技能来服务社会,服务人民,学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做到与时俱进。另外,我们也应当学习叶挺将军节俭简朴的生活作风,现代社会经济较以前有了很大的发展,从而社会上出现了不少铺张浪费现象,我们应反对铺张浪费,提倡勤俭节约的生活习惯,这有利于社会全面的可持续发展。

第三篇:有关叶挺的资料

有关叶挺的资料

材料一:叶挺(1896年9月10日-1946年4月8日),原名叶洵,字希夷,广东省惠阳人。北伐名将,八一南昌起义总指挥,中国人民解放军创始人,新四军军长。早期生涯 ·1914年12月,叶挺到湖北陆军第二预备学校攻读军事知识。·1918年,毕业于保定陆军军官学校。·1919年,追随孙中山革命,在福建漳州加入粤军,并加入中国国民党。·1920年,孙中山命令粤军攻打桂系军阀莫荣新,黄皮径一役,叶挺一举击溃了四倍于己的敌人,声名大振。同年十月就任工兵营副营长。·1921年,调任孙中山之建国陆海军大元帅府警卫团第二营营长。·1922年6月,粤军总司令陈炯明的部队炮轰总统府,叶挺奉命守卫总统府前院,掩护孙夫人宋庆龄脱险。·1924年,在苏联东方劳动者共产主义大学和红军学校学习。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同年1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北伐期间 ·1925年9月,回国任国民革命军第四军参谋处处长

材料二:叶挺是在抗日战争爆发后,出任新四军军长。同时指挥部队挺进华中敌后,开展游击战争。1939年5月,在皖中(安徽中部)主持成立新四军江北指挥部,指挥部队挺进皖东敌后,建立抗日根据地。1940年10月初,日军进犯皖南泾县云岭新四军军部,他指挥军直属队顽强苦战,将敌击退。1941年1月“皖南事变”中被国民党扣押入狱,在狱中写下有名的“叶挺囚歌”。直到抗日战争胜利后,经中共中央营救,1946年3月4日获释。有两种解释,你自己选一种。作者希望有一天,革命的烈火燃烧起来,把国民党反动派设置的牢狱边同自己一起烧毁。我虽然在革命斗争中牺牲了,但我经受了血与火的考验,为之奋斗的共产主义事业是万古长青,永世长存的。革命者所走的路被敌人紧紧地锁着,出卖革命,充当可耻叛徒的投降之路却敞开着.反动派声嘶力竭地叫喊着:投降吧!给你自由!我渴望得到自由,但是我深深地懂得---一个真正的革命者怎么能出卖革命获得自由!我希望有一天,革命的烈火,把我和反动派的监狱一齐烧掉,我应该再血与热火的斗争中得到永生.。

材料三:

就在同一天,李秀文乘飞机从广州赶来。叶挺亲自到机场迎接。叶挺理了发,刮了须。穿上了整齐的军装。在李秀文眼里。叶挺根本不像50岁的人,看模样只有30来岁。在叶挺眼里,李秀文也不像9个孩子的妈妈,好像是一个20来岁的少妇。叶挺抱着阿九,领着夫人和小扬眉,来到院子里的梅花树下,让邓发给一家四口拍下了一张纪念照。客人走后,两个人面对面。互相打量着:叶挺的鬓边已染上了白发,李秀文的眼角也刻下了皱纹。叶挺挽着秀文的手,千言万语涌上心头,他激动地紧挽着李秀文的手说:“秀文,我们两个,好像又结婚了!”李秀文微微点了点头,千言万语尽在不言中。叶挺怎么能不高兴呢!日本侵略者投降了,双方吃尽了苦头终于团聚在一起了,他们共同策划着前程,准备一起到延安去。

临行前,为了祝贺叶挺出狱、入党,郭沫若和阳翰笙在重庆一家饭庄设宴招待叶挺一家。董必武、王若飞、邓颖超和南方局的几位同志陪席,周恩来因事未能来。叶挺心情激动,生活的风雨已经把他锻炼得炉火纯青。他恳切地说:“马列主义给了我理想和信念,党组织不断给我教育和帮助,使我认识到一个真理,只有马列主义才能救中国。党走的路,就是我走的路。我个人是渺小的,除了为人民,为最广大的劳动人民,还能有什么?我迫切想到延安去;到人民中间去,贡献自己的一切!”生死与共

叶挺与李秀文这些年来,一直情深似海。任何动荡的环境都难以影响彼此的感情。9个孩子是他们爱情最好的证明。可是,在好日子到来时,一场更大的灾难等待着他们。1946年4月8日早上,飞往延安的飞机从重庆起飞,叶挺的夫人李秀文、女儿、小儿子及保姆等,兴冲冲坐在一起。同行的还有王若飞、秦邦宪、邓发等参加国共谈判和政协会议后返回延安的中共代表。

飞机起飞后,一切都很正常。此时,延安方面已组织了盛大的欢迎场面,毛泽东、朱德、任弼时等中共中央领导人及机关、部队、群众团体的代表们,早已等候在延安机场。中午时分,天空飘起毛毛细雨,飞机已到延安上空,听到飞机的声音由远而近!整个机场翘首张望。但很快,飞机的声音又慢慢消失了。

一直到傍晚,仍不见飞机的踪影,一种不详的预感笼罩在延安机场每一个人的心头。当时,在延安读书的叶挺两个儿子叶正明、叶华明,也被朱老总派专车接到机场迎候父亲的到来。暮色渐渐降临,兄弟俩的心情更如同这夜幕越来越暗,似乎有什么大祸即将降临一般。

两天之后,噩耗才得到证实,飞机在山西省兴县东南80里处撞上海拔2000多米的黑茶山,飞机顿时爆炸起火,坠毁山崖。机上我方13人和美方4名机组人员全部蒙难。当延安派来的代表及救援人员赶到出事现场时,眼前的一切,令在场的许多人失声大恸。17具遇难尸体,血已凝结成块„„

延安清凉山之西,距王家坪不远,背倚黑龙山,面临延河水,是著名的“四八”烈士陵园。叶挺与李秀文这对患难夫妻安葬在这里。叶挺终年50岁,李秀文终年39岁。1946年4月15日,延安各界2000余人,参加中共中央为坠机而牺牲的叶挺等烈士举行的追悼大会。追悼会由陕甘宁边区政府主席林伯渠主持,朱德致悼词,刘少奇讲话。叶正明、叶华明兄弟肃立于悼念人群中,悲戚的泪水止不住地流淌。前一天夜里,叶正明几次哭醒,伏案写了一篇《给死了的父亲母亲》的悼念文章。文中有一段专门给妈妈的话:“母亲,你和父亲结婚以来,从来就很少好好过过。刚结婚,父亲因为参加几次的革命战争,就很少和你在一起„„在结婚的二十多年当中,你不辞劳苦地抚养了九个孩子,第三个幼年时病死了,第五个和第九个与父母一同蒙难,你从没发过怨言,没有说过一句丧气的话。母亲啊,你养育着我们,教育着我们,使我们能够很快地成长起来。母亲,你放心吧,你的儿子们会好好地遵照你的教导走向光明道路的。”

9个孩子加上20多年的时间,诠释了叶挺与李秀文的幸福婚姻。他们一直在路上,颠沛流离,可是直到最后,他们依然那样甜蜜。彼此精神上的给予与支撑,让她相信无论在怎样艰难的条件下,他都会给她带来幸福。正是这样的信念,让他们一辈子不离不弃,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分钟

第四篇:惠州叶挺故居导游词

惠州叶挺故居导游词

各位游客:

你们好,欢迎你们来到惠州旅游,我是你们的导游DAVID。叶挺故居坐落在广东惠阳秋长镇东北面6公里处的一个小山村。惠州市爱国主义和党史教育基地。叶挺故居是叶挺的祖父叶沛林所建,到上世纪90年代时,房子已有一百多年历史了,故居里摆设了150多件珍贵的照片、实物、文物,大致概括了叶挺的一生。于1978年被列为惠阳县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0年7月正式开馆。于2001年9月开始对叶挺故居进行修缮,并于2003年5月完工,同年9月重新开放。叶挺故居是惠阳区及周边市、县(区)的学校、机关、厂矿、部队、党组织等单位的爱国主义、革命传统、党史和军事教育基地。叶挺故居位于惠州市惠阳区秋长镇周田会水楼村。是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惠州市爱国主义教育、党史教育基地。故居为叶挺祖屋,是其祖父叶沛林所建。百多年来,虽战火频繁,都没有破坏,解放后,一直得到人民政府的保护。1978年被列为惠阳县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0年7月1日经维修,叶挺故居正式开馆。叶挺故居建筑面积240平方米,面宽15米、进深16米、高5米,有四房两厅带厨房和天井。门前有一禾坪,长36米、宽20米,有围墙。邻近故居有一方亭,边长5米、高4.8米,亭柱间有0.8米高的护栏,北、西、南面各有一入口。叶挺少时常在此读书,故后人称读书亭叶挺故居是叶挺祖父叶沛林1884年所建,是一幢规模较小的客家围屋。1980年7月1日经维修后,正式对外开放。江泽民为故居题匾:“叶挺将军故居”。2003年5月故居门前建2000平方米叶挺故居广场。广场中央竖立一座叶挺铜像,铜像高度和叶挺的出生日期一致--1.8910米,所持“手杖”富有传奇色彩。不是一根手杖,而是一把“倚剑”,是叶挺10年流亡期间一位德国军事家赠给他的,平时,它是一支手杖,累了也可当凳子坐,只要将椭圆形抓柄扳开,往地上一插,便成了坐凳;紧急时,拉开铜环上子弹,会自动跳出一个栓,拧掉钢塞便是一支枪。叶挺十分珍爱他这支特殊的手杖。故居中除了叶挺和家人的生活陈设外,还展示了有关叶挺革命历程的资料。如叶挺夫妇卧室的墙上,挂有一张叶挺1936年在澳门拍摄的照片,这是接受新四军军长职务后应毛泽东邀请赴延安前拍下的。展室中还陈列着毛泽东在叶挺逝世后的题词:“为人民而死,虽死犹荣。”叶挺所作的《囚歌》。故居内很多陈设都是普通农家田间劳作时的用物,如各种大小箩筐、锄头、锹铣等,墙上还挂着已破损的斗笠、收割用的镰刀等。故居还有叶挺革命思想萌芽的地方--腾云私塾,及叶挺当年常读岳飞,文天祥的诗的书亭。叶挺故居坐落在广东惠阳秋长镇东北面6公里处的一个小山村,整个故居展示了叶挺身平的一些事迹及家人生活的贫苦;整个馆共分8个展厅,展出400多件珍贵的文物、文献、照片和图片,整个展馆展现了一代名将叶挺短暂而光辉的一生和他的高风亮节。故居坐北面南,前面是一片开阔的场地,一片火一般燃烧的美丽红桑,把将军故居点缀得分外妖娆。在门前的墙下,还有一丛丛珍贵的红背树,叶片宽厚而美丽,那叶片一面是绿色另一面却是鲜红色,甚是奇异。故居粉墙黛瓦,房屋矮小,内中陈设朴实无华,基本按照当年的样子,保持着岭南农家小院简朴的生活情景。叶挺兄妹11人,其中有5个男孩,叶挺排行老八,早年家境贫寒,其父叶锡山和母亲吴氏,全靠租来的11亩地种庄稼和栽培果木维持生活,因此,叶挺从小就饱尝生活的艰辛,立志投身革命,改变贫穷的命运。叶挺16岁时考入免费的黄埔陆军小学,后以优异成绩进入湖北陆军第二预备学校就读,1918年冬结束保定军校学习曾返家乡住两个月,每天除帮家中做些农活外,几乎天天上山锻炼身体。故居大门的左边的过道房为兄叶辅平的卧室,右厢为叶秋平居室,中间的天井小院如今摆着碧绿的万年青。正面的厅堂放两把木椅,墙上挂着叶挺父母像及叶挺全家合影照片,东面一间为其父母卧室,室内整

洁干净。厅堂西边为仅有几个平方米的小卧室,这是叶挺夫妇居住的地方,室内光线幽暗,仅北墙有一小小的透窗,窗由几根木柱支撑。靠西墙的小桌子上方,挂着一张叶挺1936年在澳门摄的照片,是接受毛泽东邀请赴延安前所拍的照片,当时拒绝蒋介石邀其出任中央军第一军长的职务,而欣然接受担任新四军军长的职务,这是军事生涯中一张里程碑式的照片。居室的东墙边,南北方向放着木床,那床上罩着由于岁月流逝已经发黄的麻布帐以及铺盖的蓝印花粗布棉被,还有床头那只小小的棕毛箱,都向世人陈述着叶挺家居生活的简朴。卧室大门对面,有个小小的储物室,里面放着田间劳作时的用物,有大小筐箩、锄头、锹铣等,墙上挂着已破损的斗篷,收割用的镰刀,还有磨稻谷用的小小石磨,让人联想起少年叶挺跟随家人所过的艰辛劳作的农家生活。叶挺居室西边,还有间陈列室,由于不经常开放,地面十分潮湿,所陈列的叶挺革命活动的五组资料及实物,广东是个富庶之地,希望有关方面对这位威震国内外的北伐名将、新四军军长叶挺的故居献些爱心,让那些珍贵的资料得以长期保存以教育后人。在展室中,有周恩来总理为叶挺将军女儿扬眉题词:“闻鸡起舞,做一个革命将军的好儿女”。叶挺和王若飞于1946年春由重庆飞延安途中、不幸飞机在山西黑茶山失事,毛泽东同志为叶挺题词是:“为人民而死,虽死犹荣”。陈列有著名的《囚歌》:“为人进出的门紧锁着,为狗爬出的洞敞开着,一个声音高叫着:爬出来啊,给你自由!我渴望着自由,但也深知道,人的躯体哪能由狗的洞子爬出……”广东惠州市惠阳区多次对叶挺将军的故居进行了修缮。2001年9月,惠阳区筹资200多万元对叶挺故居及腾云学堂、读书亭、育英楼等纪念性建筑物进行了全面的修缮,规划建设了故居广场,在广场竖立了叶挺将军铜像,并对周边环境进行了整治美化。叶挺故居是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惠州市爱国主义教育、党史教育基地。故居为叶挺祖屋,是其祖父叶沛林所建。百多年来,虽战火频繁,都没有破坏,解放后,一直得到人民政府的保护。1978年被列为惠阳县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0年7月1日经维修,叶挺故居正式开馆。1989年6月26日,广东省人民政府发布粤府1989(92)号文,批准叶挺故居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001年 9月,惠阳市成立《修缮叶挺故居》领导小组,并启动修缮扩大绿化叶挺故居工程。2003年5月在政府部门和社会各界的支持下,叶挺故居修缮工程顺利完工。直通周田会水楼村的将军路开通,故居门前建2000平方米叶挺故居广场。广场中央竖立一座叶挺铜像。故居、读书亭--惠宝抗日游击总队部旧址按“修旧如旧”换掉被白蚁蛀坏的木椅等,重新修复破败的土墙。并按故居保护范围修筑了围墙。绿化面积达3000平方米。在2003年9月10日叶挺诞辰107周年,叶挺故居举行隆重的重新开放剪彩仪式。江泽民为故居题匾:《叶挺将军故居》。叶挺纪念馆和叶挺故居,得到上级领导的重视,中共中央、广东省等各级领导同志有宋平、杨成武、张震、刘华清、沈其震、谢非、梁灵光、宋维拭、钱冠林、李鸿忠、广州新四军研讨会215位老同志等都到过叶挺纪念馆、叶挺故居视察参观并题词。叶挺纪念馆和叶挺故居,每年都免费接待现役军人、伤残军人、军烈属、武装警察数千人次,并积极配合政府、武装部门搞好接待工作和组织部队参观学习。1996年11月惠州市人民警察学校200人在该馆举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挂匾授衔仪式”,2002年8月1日至4日中国人民解放军某海训部队1000多人分批到该馆参观学习。叶挺纪念馆和叶挺故居,已接待海内外观众、青少年学生等120多万人次,成为学校、机关、厂矿、部队、党组织等单位的爱国主义教育、革命传统教育、党史教育和军事教育基地。现推出:“红色旅游线路”,己取得良好的效益。为更好地发挥“基地”作用,充分利用节假日、纪念日举行各种有意义的入团、入党仪式、演讲会、文艺表演等活动,大大加强了基地的活力。叶挺纪念馆一九九八年被广东省委宣传部命名为“广东省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二OO一年被中宣部授予第二批“中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称号。叶挺故居被惠州市命名为“惠州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党史教育基地”。叶挺(1896~1946年),原名为询,字希夷,广东惠阳人,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创建者之一。毛泽东曾当面称他是“共产党第一任总司令,人民军队的战史要从你写起”。他开创人民军队之路的功绩以及崇高的气节,将永世流芳。1924年赴苏联东方劳动大学与军事学校学习。1925年回国。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曾任国民革命军独立团团长、二十四师师长、十一军军长。1927年先后参加南昌起义和广州起义。抗战时任新四军军长。1941年皖南事变时被国民党非法逮捕,先后被囚于江西上饶,湖北恩施,广西桂林等地,最后移禁于重庆“中美特种技术合作所”集中营。1946年3月4日,由于中共中央的坚决要求,始获自由。出狱后即电中共中央请求加入中国共产党,于3月7日经中共中央批准。4月8日自重庆飞返延安,途中于山西省兴县黑茶山因飞机失事遇难。同机的遇难者还包括王若飞、博古(秦邦宪)、邓发。

第五篇:叶挺桥小学文明礼仪标语

文明礼仪标语

叶挺桥小学

1、微笑是我们的语言,文明是我们的信念。

2、礼貌是最容易做到的事情,也是最容易忽视的事情,但她却是最珍贵的事情。

3、礼貌和文明是我们共处的金钥匙。

4、鸟儿因翅膀而自由翱翔,鲜花因芬芳而美丽,校园因文明而将更加进步。

5、学校是学习之所,文明是成功之本。

6、手边留情花似锦,脚下留情草如茵!

7、花儿用美丽装扮世界,我们用行动美化校园!

8、顺手捡起是的一片纸,纯洁的是自己的精神;有意擦去的一块污渍,净化的是自己的灵魂。

    版权声明:此文自动收集于网络,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

    本文地址:https://www.feisuxs.com/wenku/jingpin/12/1213172.html

相关内容

热门阅读

最新更新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