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感动在平凡的日子里
感动在平凡的日子里那个晚上,我与她为了一件小事引起了争执,我一赌气,抱着被子摔门而去。这个房间,似乎被人遗忘了很久,床单上已蒙上了一层灰,我抡起床单抖了抖,生气地坐在床沿。(我越来越搞不懂自己,为何变得如此叛逆;越长大,越会厌烦于母亲的喋喋不休;我更记不清这是我第N次对母亲发脾气了。)“咚咚咚”一阵轻轻的敲门声把我从思绪中拉了回来。我知道是她,故意把灯关了。她应该站在门外,期待着我能开开门„„窗帘已被拉得严严实实,外面根本吹不进一丝风。过了几分钟,我以为她走了,便想起身开灯。这时她的声音从门外传来,“孩子,我知道你还没睡。我知道你有在临睡前,捧着牛奶看书的习惯。我把牛奶放在你房间门口的那张桌子上,你出来拿吧。”„„脚步声渐渐远去,我悄悄地打开门,桌上放着一杯牛奶,杯底下压着一张显眼的粉红的便利贴:“宝贝女儿,对不起。是妈妈不好。想起来我们好久没在一起吃早饭了吧?每次,你都说要和你的同学们一块去外边吃。明天早上七点,我们能像以前那样一起吃早餐吗?好了,快睡吧,否则你这个小懒虫明天又起不来了!”我端起那杯牛奶,凝望着,凝望着,一时之间,两行热泪不知为何无声地滑落,落在那纯洁简单的白色中,融入„„那晚,我彻底失眠了。第二天醒来,身旁早已放好了第二天要穿的衣服。我不禁一颤:啊!原来母亲有房间的钥匙。我抬头看看挂钟,正好七点。“你起来了啊?”“嗯。”“我帮你梳头吧。”“哦。”我好吝啬,习惯性地敷衍着她。母亲踮起脚尖,伸长了胳臂,又对我说:“你坐在椅子上吧。”“啊?哦。”我这才发现自己已差不多和她一样高了,她早已够不着了。我坐在椅子上,任由她精心地抚弄着自己的头发。不知不觉间,我的眼眶又润湿了„„
第二篇:在什么的日子里和感动
在读书的日子里
书,是人类不可离弃的终身伴侣;书,是人类灵魂的智慧导师;书,是我生命中的一部分。
在读书的日子里,我清清楚楚的记得:在一个夏日炎炎的午后,我捧着一本心爱的书,懒洋洋地倚在靠椅上兴趣盎然地读着。黑溜溜的眼珠不住的左右移动,像台高智能扫描仪一样把粒粒方块字传送到大脑。随着书中动人的情节,我时而两条眉毛纠成一个疙瘩;时而两眼一眯,“咯咯”的笑,总要招的爸爸打趣的说:“这丫头又在傻笑!”;时而疑云不解地挠挠后脑勺,看到满意的结果有眉开眼笑。当我读书时,你就是站在我身旁我也浑然不觉!到时你可千万别责备我哟!听着手指与书本“沙沙”的犘挲声,多么惬意呀!书中的世界是多么令人着迷呀!
在读书的日子里,我忘却了所有的烦恼与忧愁,只为书中的人物哭、笑,也许你认为我傻傻的,可我不以为然,依然为之陶醉。即将进入初中的少女就如早晨八九点钟的太阳,朝气蓬勃,可同学之间碰擦出的火花、老师的忽视。犹如平坦大道上潜藏的碎玻璃渣,在我身上烙下殷红的血印。我喜欢在这时翻出几本厚厚的书,它就是我的一切、就是我的寄托!在书中的世界,我无拘无束地在知识的花园中转动着梦想之裙,令它绽放出万丈光芒。
在读书的日子里,我任顽皮的风娃娃拨弄我的发丝;任妈妈超常发挥她引以为豪的狮子吼;任爸爸像苍蝇一样的喋喋不休,我怀抱着书本蹑手蹑脚的钻进书房,锁上房门,一切都与我无关,只有一个默默的读书人。在读书的日子里……
书!你是我无比诚挚的伙伴!在读书的日子里我如浴春风!
在成长的日子里
回首望去,是十五年的花开花落,云卷云舒,不知不觉,我早已踏上成长的道路。
向前看去,是没有尽头的“路漫漫其修远兮”,那么在我身后,走过的这些成长岁月,留下啦什么?
成长的日子里,我渐渐变得有些“独断专行”。不再完全接受长辈们的话,我有自己的想法:书看得多了,以为自己已经成熟,我要自己做决定:经历的事多了,我对这个世界也有了不一样的看法,与父母的挣扎多了起来……难不成这就是所谓的“叛逆期”?疯狂的时候不顾一切,一口气看完一本小说:实在压抑不住心中的感情,半夜爬起来打开电脑写博客。
成长的日子里,我渐渐变得有些“多愁善感”。青春小说看了一本又一本,内心的想法越来越奇特,写出来的文字越来越古怪,容易感动,也特容易“伤春悲秋”。生活中的细节和回忆里的点滴——朋友的关心、亲人的爱、陌生人的帮助……一点一点在头脑里被无限放大,感动得心也温暖起来。以为自己看到了这个世界的黑暗一面,了解了人性的悲哀和现实,不得不放下心中美好得不现实的童话世界,渐渐对这个世界无奈、悲哀,最后变成漠然。
成长的日子里,我渐渐变得有些“疯狂”。我喜欢尝试新鲜事物,喜欢大笑,也喜欢沉默。有人说,越长大越孤单。或许真的是这样,一个人的时间越来越多,在那些自由而沉默的时间里,随手写下长长短短的话,散乱的,却也让我喜欢。面对突如其来的挫折与失败,我越来越平静地接受,可是说不定哪天想起来,就会抱着被子哭得稀里哗啦。成长的心思,有几个人想得明白呢?
成长的日子里,我们体会不一样的滋味,但我看得见,未来属于我们。
感动
成长中,一次一次的感动总会浮现在脑海当中。我记得那一次……
当时,我才读三年级。下午的最后一节课时,一声霹雳,便下起了倾盆大雨。一瞬间,天都黑了。而一声声的雷响不断轰鸣。这时,一道闪电在空中轻轻划过,那时画笔所花的线条,又似乎要把半个天空照亮。在不知不觉当中,下课铃响了。放学了,可雨却越下越大,如同筛子往下筛。雷雨交加,而我,站在校门口,等着来接我的爸爸。
在校门口,出现了一个湿淋淋的背影,那是爸爸。原来,他忘了带伞,结果被雨淋成了这般模样。他喘着气,说:“来!我们走吧!”他把他的外套拖了下来,盖在我身上,又遮住我的头。他带着我走在回家的路上……
大雨中,又出现了这一幕:一滴滴的雨打在爸爸的衬衫上,发出了微微的滴滴嗒嗒声,成了一章夜曲。雨,又落在爸爸的脸上,把他的眼镜弄得像沾满雨滴的小窗户,透过那窗户,我看到了一颗赤热的心。
走在滂沱大雨之中,我似乎是感觉到父爱暖暖的温度。如同老鹰爱护自己的孩子,张开强壮的双翅,保护着雏鹰;又似那春天里第一束明媚的阳光,不仅温暖着大地,还温暖着那颗小草…… 被爱的阳光照着,走在雨中……渐渐,雨停了,爸爸穿着的衬衫已经湿透了。天上又出现了太阳,把大地的一切照亮,一束阳光照进了那个雨后的窗户……爸爸的脸重现笑容。
如果说母爱是一缕春光,孩子是花朵,那么我要说父爱就是那捧着红花的绿叶,默默无闻地关爱着,保护着孩子。孩子在爱的沐浴下,茁壮成长。
我相信,每位父母默默的爱,会感动着更多的人。
这是一篇完整的叙事散文。开门见山引出下文,叙事条理,情节曲折起伏,人物形象突出。寓情于景,情景交融,起承转合,曲折有致,层次分明,先后有序。
感动
人生的行囊中满满的都是感动。——题记 起始的感动
在我生命起始的那天,母亲就把感动装进了我小小的心中,自此,我一刻也不曾将它丢弃,带着它蹒跚地走过了那些咿呀学语的日子,一直在前行,前行。
他还不会照顾婴儿,他还不善于唱儿歌,他也不适应熬通宵,可他在尽力地做,努力地适应。他被冲奶粉的开水烫伤,把感动的印记烙在了我的心中,他被日子染白的银丝,也把感动的色泽涂在了我的心上。他便是我的父亲,在我成长的第一步,便赋予了我感动的财富,陪我走在儿时的路上,我不曾孤单过,因为有那些感动。
人生的路很远,可那时我便已经背上了感动前行了。耳边是风在唱:带着感动出发。
成长的感动
我总会知道糖果搁在柜中,我总会知道桌上有热牛奶,我也总会知道学校门口有人等,锅里正煮着鸡蛋,因为有你,为我经营着成长。
那会儿也大了,世事也有了些浅浅的认识,知道父母在外奔波,留我让你照顾,慢慢地发现了你的辛苦。周到。细心,十几岁的心里溢出了深深的感动。记忆里有你干涩的手指抚过脸颊的声音,有你清洗衣服的皂荚香气,有你亲切的嘱咐声,还有你为我梳头是夹在发中的感动,虽然会时常在眼泪中模糊,可那些感动却装在了我的行囊中,在没有你陪的日子里,跟着我继续前行的路。不曾被困难打到,因为有那些感动。
祖母是我人生道路上,成长驿站的守侯者,默默地替我装进了感动,却悄然离去,我连认真体味都还没来得及,她便带着我的思念远去了。坟头上迎春话在叮咛:带着感动出发。
一次一次的停泊,一次一次地出发,连同那些感动,像一粒粒沙石,铺满了我来的路上,把我送向有梦的地方,我的身后已经是不可丈量的路程,不,那明明是感动的阶梯。
风儿要出发,因为有大树给的感动;小溪要出发,因为有泉水给的感动,若没有了感动,还会有出发的勇气和力量吗?
路一直都在,我也一直在路上,今日,我又有了新的起点,但我不会忘记,带着感动出发。
本文以“带着感动出发”为题,开篇“在我生命起始的那天,母亲就把感动装进了我小小的心中”就吸引住了读者的眼球。尤其是在行文中作者大量使用数字来说话,用语准确。
第三篇:平凡日子里的幸福
平凡日子里的幸福
26班 陈相玉 指导教师:方芳
十余年的时光,从我指尖匆匆溜过。转眼间,我已从一个懵懂无知的孩子转变为了一个略显成熟的少年。但,往日幸福的回忆,是不会忘却的„„
自行车 • 暴雨 • 冻疮
“家”到“学校”的路程,也就那么十几分钟。可从小学到中学,母亲每天坚持接送,且从不迟到。
每次想到那个大雨倾盆的夜晚,我都不禁瑟瑟发抖。半路上,母亲的那辆破旧的自行车坏了,她只好拖着她那整日疼痛的腰一边推着坏了的自行车,一边“蹒跚”的朝家走去。母亲将车篮里唯一的雨衣披在我身上。回到家后,我安然无恙,可母亲却淋的像“落汤鸡”一样。母亲湿漉漉的头发吸在脸上,显得格外悲催。看到这一幕,我的眼角微微湿润了。
隆冬时节,凛冽的寒风刮在脸上,犹如刀割一样疼。更何况母亲还是面对着那寒风,更加寒意入骨。母亲总是戴上口罩,再用一条大围巾“包”的严严实实的,可却疏忽了对手的照顾,在冬季,母亲的手冻得长了冻疮,又红肿又粗糙,严重的时候甚至会出血„„
时光飞逝,岁月无情,母亲对我倾注了心血,她的脸上出现了一些皱纹,再也没有年轻时的光洁。
数十年的时间,几千个平平凡凡的日子,母亲就这样风里来雨里去的照顾我,让我倍感幸福。
血汗钱 • 劳作 • 腰疼
母亲总嫌钱赚的太少,时间不够,于是便机械般不停的劳作,似乎很少停过。即使偶尔也觉得时间留不住人的功夫耗尽了。我真的不明白,母亲这半生中曾享受过什么,照顾我成为了她的全部。
每天,母亲起的特别早,为了抓住零散时间,有时早饭都是在路上解决的。忙于工作的她顾不上什么“养生之道”总是用最短的时间去做最简单的早餐。就这样母亲患上了难以痊愈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整天疼痛难忍。
每天早上起来的时候,家里已经就剩我一人。早餐在锅里热着。在花钱上,母亲总是尽量满足我,我也珍惜母亲所得到的劳动成果。
母亲为了我每天早出晚归,把我的衣食住行安排的妥妥当当,在这平凡的岁月里我倍感幸福。
温开水 • 温和 • 早起
冬日的清晨,显得格外寒冷。屋内的玻璃上附着着一层细细的水珠,时不时还向下滴着。
愉懒的人们还在“共同的集聚地”——被窝里躺着,可母亲却早已爬起,开始了新一天的忙忙碌碌„„
勤快的母亲早已洗漱好,走的到床前,叫醒我。催促我起床洗漱,我不耐烦的答应了,睁着我那双朦朦胧胧的睡眼走到镜子前,镜子和我一样着实看不清。我在怀疑是我“眼花”,还是镜子起雾了呢?伸手上前一摸,感觉双手湿漉漉的。揉揉眼睛,原来如此,母亲已经将热洗脸水准备好了。温热的毛巾扑在原本冰冷的脸上,瞬间如同一股暖流涌上心头,冬日的寒意瞬间消散了„„
在一个个平凡冬日的早晨,每天都有那驱使寒意的温开水“消和”在脸上,让我倍感幸福。
随着年龄的增长,我的学业愈加繁重,母亲的工作也越来越忙,减少了陪伴我的时间,早出晚归。尽管那段美好的时光早已逝去,但那段美好的记忆却永远留在了我的心中,一幅又一幅的画面在我脑海中挥之不去!
或许,时间带走的是曾经的稚嫩;或许,时间带走的是往昔的欢笑;但,带不走的是那段美好的回忆——那段平凡日子里的幸福„„
第四篇:在平凡中感动,在感动中平凡
在平凡中感动,在感动中平凡
星星点点,闪烁在昨夜的天空中;点点滴滴,溅落在记忆的长河里。十几年的班级管理工作一直是我在平凡的教师岗位上最乐于探讨的问题,班级管理作为学校教育和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关系着教育的成败,关系着学生的一生前途,总结下来,我认为方法很简单,班主任就是要学会放手,用智慧管理好班级,学会宽容,用真情感化学生,最后用情感升华――学会感动。
一、习惯放手,让学生自主管理班级――学会感动
作为班主任,如果班级的所有事情都要亲力亲为,这样的班主任会何等的累,我一直都坚信,一个好的班集体,不需要班主任每天坐班,而恰恰是班主任不在之时,班级学生学习、生活、秩序稳定,那才是一个好的班集体。班级管理中,班主任尤其要学会放手,这样才能调动学生参与班级管理的积极性。我想:我们教育孩子时,确实要学会适当的放手,孩子们有尝试,才会有体验,他们的面前有困难,他们才会想办法解决困难,要学会放手,不要给孩子们包办的太多了,这样是百害无一利的。
二、学会宽容,给学生自己改正错误的机会――学会感动
我,一个平凡的班主任,平凡到放入人群中再也找不出来的一个人,可是,我有我的幸福,我有我的快乐,属于我的骄傲,只因为我有一份执着热爱的工作,身边有几十个被我“掌控着”的孩子们,可是,幸运的天平不是总倾向于我,我也因此有过无数个心灵煎熬的日日夜夜,无数次的心力憔悴的时刻,但是,痛苦无奈总有过去的时候,而我也相信:乌云之上有晴天,风雨之后有彩虹.我也不想拒绝外界给与我的一切痛苦。
时光倒流在两年之前,清明三天假之后,我以最兴奋,最愉快的心情在六点十分到达学校,那份喜悦是发自内心深处的,可是一个小时之后,我所有的全部好心情都荡然无存了,我班一个男孩子突然的失踪了,当我确定她真的不在的那一刻,我的心一下子凉到谷底,担心,焦虑,自责,怨恨,紧张,种种的复杂情感一涌而上,那一刻的我,快崩溃了,接下来的时间就是调查,找寻孩子,用尽了各种办法,动用了学校的所有领导和家长共同找寻了多半天的时间,当我一个人走在大桥的坝上时,春风吹乱了我的头发,也吹乱了我的心绪,近一天的折磨,嘴角干裂,嗓子疼得厉害,心里却只有一个声音,“王岩,快回来啊”也许是老天爷的眷顾,可怜作为老师的一片苦心,下午三点多的时候,孩子终于找到了,安然无恙,是去了吉林,找她的姨,离开的原因,也很单纯,只是不想上学,并且想出去打工为父母分担家庭的重任,当我听到这一切的时候,焦急的心情全都没有了,有的只是生气,愤恨,生气这个孩子不顾老师,家人,学校的担心,带来如此多的麻烦和影响,也恨自己平时怎么就没有对这个孩子有更深的了解,连他想辍学都不知道,之后的几天里,我大病了一场,大病之后,我也深刻的反省了一下自己,而作为孩子的他,居然在第二天面对我,连一句话都不说,只是低着头,而且是一直低着头,后来,终于鼓起勇气抬起头,说了一句话“老师,我对不起你”,我却什么也没有听见,只是看口型分辩出来的。原来一夜之间,孩子的嗓子哑的发不出声音来,也许我所经历的折磨,孩子同样经历了,他知道自己错了,那一刻,我所有的对他的气,对他的怨,顿时消散的无影无踪,他毕竟是一个孩子,大人都会犯错,更何况是一个十几岁的孩子呢?宽恕了别人,也就是宽恕了自己。
三、付出真心,让学生感受到你的真情――学会感动
感人心者,莫先于情,作为班主任,要用心对待每个学生,当他们出现问题时要设身处地的为学生想一想。这样不但树立不起老师的威严,反而使威严扫地,事倍功半。记得我班有一个女生,虽说学习不好,但是我也很喜欢,不但在班级人际交往很好,对待我也很关心,而且能歌善舞,就因为如此,性格的外向与大胆全都暴漏出来,渐渐地我感觉她对学习的兴趣更加不浓,上课开始说话,张扬,于是从心里我开始有些不舒服,怕她一个人影响了一群人,我的情绪和言语让这个孩子感到老师有些不喜欢了,也花了不少的心思和她沟通,感觉效果不好,于是心里很着急,有时想想,班主任当了这么多年,性格还很暴躁,心态也没调理好,事情发生在一个早自习,早自习的铃声响过,我迈步走进教室,一进班级,靠墙坐着的就是这个学生,正在用小镜子照脸,我一把抢过小镜子,说了句:“站起来”。这个孩子低头站起来,这时我注意到,她的眼睛上居然还贴着双眼皮贴,我立刻火冒三丈,心里想:这个孩子越来越不像话,于是态度越来越不好,批评了她几句,我还对她说:老师对你还不够好吗?然后这个孩子也说了一句话;“老师,我对你也很好啊,我还去食堂给你打饭呢”。这句话让我又生气又无奈,意识到孩子毕竟是孩子,幼稚,可我呢?对我而言是一种悲哀,在全班同学面前,我的教育方法何等失败,逼迫孩子这样回应我,事后,这个孩子给我写了一封信,向我道歉,其实,该道歉的人应该是我,是我的批评方法不正确,教师高高在上,完全忽略了孩子也是有自尊心的,最重要的一点是:这个孩子如此的说法,也许是求得我的感动,感动于她为我的付出,求我因此原谅了她,可是,我居然无动于衷,丢失了人性中最可贵的情感,是因为人到中年了,情感也变得麻木了吗?孩子哭着,我也默默的流着泪,然后去安慰他,开导他,多次交谈之后,孩子渐渐的在改变,上课专心学习,小动作少了,和别人的打闹也减少了,成绩有了很大提高,特别的懂事和听话了,我看在眼里,感动在心里,我感动于他的变化,我感动于他的渐渐成熟,甚至感动于他最最微小的改变,现在,我们刚刚结束初三的第一次月考,他首次取得好的成绩,名列年段的第九名,我相信:在“爱”的感召下,没有什么困难不能够克服?只要我们用我们的真心和爱心,是会唤醒或改变一个学生的.多一份爱心,就多一份阳光,多一份阳光就会开启一个紧闭的心灵。
四、用“错误”开启学生的心智,孩子――学会感动
班主任要树立良好的威信还必须掌握批评学生的艺术性。更想通过我的举动,让孩子们学会感动,为我的坚持而感动,为我的执着而感动,更为他们的错误而掀起他们情感的波澜,让他们学会承认错误,学会感动。
因为每一个学生都是一个精彩的世界,只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学生,而不是他们的一次偶然的错误,在班级管理中,树立一种不仅是对学生现在负责,更要为学生一生负责的想法。感动,如沁人心脾的甘泉.畅饮甘泉,我们的内心变得澄清而又明亮.
第五篇:在平凡中感动
在平凡中感动
——《项脊轩志》备课心得
春晖中学章惠娟
现代社会生活节奏加快,人与人之间的情感交流减少,因而生活中我们失去了很多感动的机会,这一种变化尤其体现在学生的身上。在这样的社会环境之下,学习《项脊轩志》这样一篇抒发亲情的文章,无疑是唤醒学生沉睡着的情感的一个好途径。
《项脊轩志》是浅易文言文,所以教学时可以将对文章情感的品味作为一个重点。教学时可以以下面几个问题来打开学生的情感闸门,唤起学生的情感共鸣。
(一)课文第1段里,写了项脊轩修葺前后的不同景象,字里行间,透露出作者对小屋的眷恋之情。说说作者这种深挚的感情是怎样表现出来的。
分析:明人王锡爵在《归公墓志铭》中说,归有光的散文“无意于感人,而欢愉惨怛(“惨怛”,忧伤,痛苦。“怛”读dá)之思溢于言语之外”。究其原因,归有光善于将感情融注在叙事和描写之中,因此,读他的文章,往往能感受到一种浓重的抒情气氛。
课文第1段,写项脊轩修葺前后的不同景象,略前而详后。项脊轩原是陈年旧屋,又小,又破,又漏,又暗,简直不堪人居。但作者对它却很有感情。首先,修葺之时,不但“使不上漏”,而且“杂植兰佳竹木于庭,旧时栏媚,亦遂增胜”,着意对书斋周围的环境加以美化。其次,修葺之后,作者“借书满架,偃仰啸歌,冥然兀坐,万籁有声”。满架的书都是“借”来的,说明作者当时处境之清寒,但他寒窗苦读,似有无穷乐趣。正因为作者具有高洁的情操,所以他能够从朴素的环境中看到无穷诗意。白天,“庭阶寂寂,小鸟时来啄食,人至不去”。在他笔下的庭院显得多么幽静,多么迷人!如是“三五之夜”,则“明月半墙,桂影斑驳,风移影动,珊珊可爱”。正是诗一样的语言,画一样的意境。皓月当空,月色如水,桂枝的倩影投落在粉墙上,错落有致,别具情味。微风过处,顿见光影摇动,但闻幽香阵阵,更觉心旷神怡。这里作者写的是景,但景中含情。从作者笔下那“珊珊可爱”之景,读后可以感受到作者对项脊轩那种深挚的眷恋之情。
(二)课文第2段记叙了母亲哪几件往事?这些事情是怎样串连起来的?回忆起这些琐事,为什么会“语末毕,余泣。妪亦泣。”呢?
分析:这一段里一共记叙了母亲两件琐事:一是母亲当年曾经来过轩中,二是大姊在老姬怀中呱呱啼哭,母亲闻声赶来问饥问寒的情景。这两件往事是通过老姬的回忆串连起来的。作者八岁丧母,很早就失去了母亲的爱抚和关怀,但正因为如此,作者对于母亲也怀有更深的眷恋之情。现在,曾侍候过母亲的老妪来到轩中,常常指指点点,“某所,而母立于兹”;有时,还绘形绘声地描写母亲当年对儿女如何关怀。母亲早已逝去,然而母亲的遗踪如今仍处处可见,母亲亲切的话语还响在耳边,这一切怎能不引起作者对母亲深深的怀念呢?因此,话语未毕,作者不禁潸然泪下。至于老姬,一则因为“先姬抚之甚厚”,二则也有感于母亲一片慈爱之心,所以也随之哭泣。这一笔明写老姬,实际上进一步赞美了母亲的品德。
(三)第2段里还叙述了作者束发读书轩中,祖母前来探望的一件佚事。说说祖母的言语举止表露了她怎样的心情?
分析:这件事情是作者亲身经历的。一次,作者在轩中读书,祖母前来探望。一见面,祖母就说:“吾儿,久不见若影。何竟日默默在此,大类女郎也?”话语中既含疼宠之情,又有赞许之意。“比去,以手阔门,自语曰:‘吾家读书久不效,儿之成,则可待乎!’”这一段描写,细致入微地写出了老祖母复杂的内心活动。临走的时候,轻轻阖门,生怕屋外有什么动静会干扰孙儿读书。一个小小的动作,表露了祖母对孙儿的关切之情。同时,看到孙儿如此发愤,想见将来必有成就,喜悦之情不能自已,因此哺哺自语,又想到自己年岁大了,怕等不到孙儿获取功名那一天,激动之中,又稍带有几分伤感。“顷之,持一象笏至,曰:‘此吾祖太常公宣德间执此以朝,他日汝当用之!’”希望孙儿取得功名,荣宗耀祖,这无疑有其庸俗的一面,但通过一个细节,几句话语,就把祖母对孙儿的勉励、期待之情摹写得十分真切。
(四)课文第5段通过哪几个生活片断来抒写作者当年与其妻的亲密感情的?
分析:作者撰写(项脊轩志)一文之后,又有其妻来归一段情事。项脊轩中原是作者一
人独居,或“啸歌”,或“兀坐”,以诗书自娱。“后五年,吾妻来归”,这时的项脊轩中完全是另一番景象:其妻“时至轩中,从余问古事,或凭几学书”。有问即有答,有学即有教。从字里行间,我们似可以听得见项脊轩中传出来的欢声笑语。再说,作者安贫乐道,他的妻子问的是大事,学的是书法,志趣既然相近,伉俪间感情之融洽自可想见。这一层从正面写。接着,作者又指出一件琐事,“吾妻归宁,述诸小妹语曰:‘闻姊家有阁子,且何谓阁子也?’”表面看来,这一句话突然冒出,似与上文全不相关,然而细细体味,文脉似断而实连。“吾妻”转述的是诸小妹的话。诸小妹怎么会问起“阁子”的事呢?无疑是“吾妻”经常在她们面前提起的缘故。那么“吾妻”为什么会经常提起“阁子”呢?上面“时至轩中„„”那一句话就是答案。可以想见,“吾妻”经常在诸小妹面前提起的,不光是“阁子”,而且还有阁子中的人,他们在阁子中柔密无间的生活。这一层从侧面写,对前一层既是补充,又是深化。“其后六年„„其后二年„„”这一层,交待了妻子亡故之后的一些事情。句句记实,字字含情。第一句,说“其后六年,吾妻死,室坏不修”。项脊轩原先是既窄小,又破旧,作者“稍加修葺”,再作美化,独居陋室,自有无穷乐趣。现在呢?因为“吾妻死”,室坏也不想修了。作者没有说妻子亡故以后自己如何悲痛,如何怀念。但读者从前后的对比中自能体会到作者对妻子那种真挚的感情和深切的怀念。
二、三两句写两年以后重修项脊轩等事。妻子亡故,已有时日:但复葺旧室,全然不见当年的热情。这一段记叙,语言平实,而无限伤感溢于言外。
(五)这篇课文以记叙庭中那株枇杷树作结。这样的写法从情感表达上来看有什么好处?
分析:文章结尾,贵有余味。这篇课文的结尾,可说是“言有尽而意无穷”。“庭有批把树,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看到树,就似乎看到妻子的音容笑貌,就似乎听到妻子的欢声笑语。“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矣!”何况这一番是永别呢!枇杷树“今已亭亭如盖矣”。由“亭亭如盖”的树,自然就会联想到当年亭亭玉立之人,可现在物虽在而人已去,占据着心头的只是一片怅惘之情。这一句话,托物寓情,言简意丰情深,耐人寻味。
这些问题的探讨既加深了学生对作者情感的品味,又进而可以让学生联想到自己的生活,自己的父母或其他长辈在自己的成长道路上所付出的点点滴滴,激发学生对亲人的感激,唤醒学生的感恩意识,认识到我们可以因不平常而感动,也可以因平凡的点点滴滴而感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