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0世纪六大污染事故
20世纪“六大污染事故” 在20世纪,世界上发生了多种突发性的污染事故,其中最闻名的“六大污染事故”是:
1〕意大利塞维索化学污染事故
1976年7月意大利塞维索一家化工厂爆炸,剧毒化学品二恶英扩散,使许多人中毒。事隔多年后,当地居民的畸形儿出生率大为增加。2〕美国三里岛核电站泄漏事故
1979年3月,美国宾夕法尼亚州三里岛核电站反应堆元件受损,放射性裂变物质泄漏,使周围50英里以内约200万人口处在极度不安之中,人们停工停课,纷纷撤离,一片混乱。3〕墨西哥液化气爆炸事件
1984年11月,墨西哥城郊石油公司液化气站54座气储罐几乎全部爆炸起火,对周围环境造成严重危害,死亡上千人,50万居民逃难。4〕印度博帕尔毒气泄漏事故
1984年12月,美国联合碳化物公司设在印度博帕尔市的农药厂剧毒气体外泄,使2500人死亡,20万人受害,其中5万人可能双目失明。5〕前苏联切尔诺贝利核电站事故
1986年4月,前苏联基铺地区切尔诺贝利核电站4号反应堆爆炸起火,放射性物质外泄,上万人受到伤害,也造成了其他国家遭受放射性尘埃的污染,中国的北京上空也检测到这样的尘埃。6〕德国莱茵河污染事故
1986年11月,瑞士巴塞尔桑多兹化学公司的仓库起火,大量有毒化学品随灭火用水流进莱茵河,使靠近事故地段河流生物绝迹,成为死河。100英里处鳗鱼和大多数鱼类死亡,300英里处的井水不能饮用,德国和荷兰居民被迫定量供水,使几十年德国为治理莱茵河投资的210亿美元付诸东流。
第二篇:世界著名的六大污染事故
世界著名的六大污染事故
在20世纪,世界上还发生了多种突发性的污染事故,其中最闻名的“六大污染事故”是: 1〕意大利塞维索化学污染事故
1976年7月意大利塞维索一家化工厂爆炸,剧毒化学品二恶英扩散,使许多人中毒。事隔多年后,当地居民的畸形儿出生率大为增加。2〕美国三里岛核电站泄漏事故
1979年3月,美国宾夕法尼亚州三里岛核电站反应堆元件受损,放射性裂变物质泄漏,使周围50英里以内约200万人口处在极度不安之中,人们停工停课,纷纷撤离,一片混乱。3〕墨西哥液化气爆炸事件
1984年11月,墨西哥城郊石油公司液化气站54座气储罐几乎全部爆炸起火,对周围环境造成严重危害,死亡上千人,50万居民逃难。4〕印度博帕尔毒气泄漏事故
1984年12月,美国联合碳化物公司设在印度博帕尔市的农药厂剧毒气体外泄,使2500人死亡,20万人受害,其中5万人可能双目失明。5〕前苏联切尔诺贝利核电站事故
1986年4月,前苏联基铺地区切尔诺贝利核电站4号反应堆爆炸起火,放射性物质外泄,上万人受到伤害,也造成了其他国家遭受放射性尘埃的污染,中国的北京上空也检测到这样的尘埃。6〕德国莱茵河污染事故
1986年11月,瑞士巴塞尔桑多兹化学公司的仓库起火,大量有毒化学品随灭火用水流进莱茵河,使靠近事故地段河流生物绝迹,成为死河。100英里处鳗鱼和大多数鱼类死亡,300英里处的井水不能饮用,德国和荷兰居民被迫定量供水,使几十年德国为治理莱茵河投资的210亿美元付诸东流。
从1972年至1992年间,世界范围内的重大污染事件屡屡发生,其中著名的有十起,称之为“十大事件”:
(1)北美死湖事件
美国东北部和加拿大东南部是西半球工业最发达的地区,每年向大气中排放二氧化硫2500多万吨。其中约有380万吨由美国飘到加拿大,100多万吨由加拿大飘到美国。七十年代开始,这些地区出现了大面积酸雨区,酸雨比藩茄汁还要酸,多个湖泊池塘漂浮死鱼,湖滨树木枯萎。
(2)卡迪兹号油轮事件
1978年3月16日,美国22万吨的超级油轮“亚莫克?卡迪兹号”,满载伊朗原油向荷兰鹿特丹驶去,航行至法国布列塔尼海岸触礁沉没,漏出原油22.4万吨,污染了350公里长的海岸带。仅牡蛎就死掉9000多吨,海鸟死亡2万多吨。海事本身损失1亿多美元,污染的损失及治理费用却达5亿多美元,而给被污染区域的海洋生态环境造成的损失更是难以估量。
(3)墨西哥湾井喷事件
1979年6月3日,墨西哥石油公司在墨西哥湾南坎佩切湾尤卡坦半岛附近海域的伊斯托克1号平台钻机打入水下3625米深的海底油层时,突然发生严重井喷,使这一带的海洋环境受到严重污染。
(4)库巴唐“死亡谷”事件
巴西圣保罗以南60公里的库巴唐市,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死亡之谷”知名于世。该市位于山谷之中,六十年代引进炼油、石化、炼铁等外资企业300多家,人口剧增至15万,成为圣保罗的工业卫星城。企业主只顾赚钱,随意排放废气废水,谷地浓烟弥漫、臭水横流,有20%的人得了呼吸道过敏症,医院挤满了接受吸氧治疗的儿童和老人,使2万多贫民窟居民严重受害。
(5)西德森林枯死病事件
原西德共有森林740万公顷,到1983年为止有34%染上枯死病,每年枯死的蓄积量占同年森林生长量的21%多,先后有80多万公顷森林被毁。这种枯死病来自酸雨之害。在巴伐利亚国家公园,由于酸雨的影响,几乎每棵树都得了病,景色全非。黑森州海拔500米以上的枞树相继枯死,全州57%的松树病入膏肓。巴登??符腾堡州的“黑森林”,是因枞、松绿的发黑而得名,是欧洲著名的度假圣地,也有一半树染上枯死病,树叶黄褐脱落,其中46万亩完全死亡。汉堡也有3/4的树木面临死亡。当时鲁尔工业区的森林里,到处可见秃树、死鸟、死蜂,该区儿童每年有数万人感染特殊的喉炎症。
(6)印度博帕尔公害事件
1984年12月3日凌晨,震惊世界的印度博帕尔公害事件发生。午夜,座落在博帕尔市郊的“联合碳化杀虫剂厂”一座存贮45吨异氰酸甲酯贮槽的保安阀出现毒气泄漏事故。1小时后有毒烟雾袭向这个城市,形成了一个方圆25英里的毒雾笼罩区。首先是近邻的两个小镇上,有数百人在睡梦中死亡。随后,火车站里的一些乞丐死亡。毒雾扩散时,居民们有的以为是“瘟疫降临”,有的以为是“原子弹爆炸”,有的以为是“地震发生”,有的以为是“世界末日的来临”。一周后,有2500人死于这场污染事故,另有1000多人危在旦夕,3000多人病入膏肓。在这一污染事故中,有15万人因受污染危害而进入医院就诊,事故发生4天后,受害的病人还以每分钟一人的速度增加。这次事故还使20多万人双目失明。
博帕尔的这次公害事件是有史以来最严重的因事故性污染而造成的惨案。
(7)切尔诺贝利核漏事件
1986年4月27日早晨,前苏联乌克兰切尔诺贝利核电站一组反应堆突然发生核漏事故,引起一系列严重后果。带有放射性物质的云团随风飘到丹麦、挪威、瑞典和芬兰等国,瑞典东部沿海地区的辐射剂量超过正常情况时的100倍。核事故使乌克兰地区10%的小麦受到影响,此外由于水源污染,使前苏联和欧洲国家的畜牧业大受其害。当时预测,这场核灾难,还可能导致日后十年中10万居民患肺癌和骨癌而死亡。
(8)莱茵河污染事件
1986年11月1日深夜,瑞士巴富尔市桑多斯化学公司仓库起火,装有1250吨剧毒农药的钢罐爆炸,硫、磷、汞等毒物随着百余吨灭火剂进入下水道,排入莱茵河。警报传向下游瑞士、德国、法国、荷兰四国835公里沿岸城市。剧毒物质构成70公里长的微红色飘带,以每小时4公里速度向下游流去,流经地区鱼类死亡,沿河自来水厂全部关闭,改用汽车向居民送水,接近海口的荷兰,全国与莱茵河相通的河闸全部关闭。翌日,化工厂有毒物质继续流入莱茵河,后来用塑料塞堵下水道。8天后,塞子在水的压力下脱落,几十吨含有汞的物质流入莱茵河,造成又一次污染。
11月21日,德国巴登市的苯胺和苏打化学公司冷却系统故障,又使2吨农药流入莱茵河,使河水含毒量超标准200倍。这次污染使莱茵河的生态受到了严重破坏。
(9)雅典“紧急状态事件” 1989年11月2日上午9时,希腊首都雅典市中心大气质量监测站显示,空气中二氧化碳浓度318毫克/立方米,超过国家标准(200毫克/立方米)59%,发出了红色危险讯号。11时浓度升至604毫克/立方米,超过500毫克/立方米紧急危险线。中央政府当即宣布雅典进入“紧急状态”,禁止所有私人汽车在市中心行驶,限制出租汽车和摩托车行驶,并令熄灭所有燃料锅炉,主要工厂削减燃料消耗量50%,学校一律停课。中午,二氧化碳浓度增至631毫克/立方米,超过历史最高记录。一氧化碳浓度也突破危险线。许多市民出现头疼、乏力、呕吐、呼吸困难等中毒症状。市区到处响起救护车的呼啸声。下午16时30分,戴着防毒面具的自行车队在大街上示威游行,高喊“要污染,还是要我们!”“请为排气管安上过滤嘴!”。
(10)海湾战争油污染事件
据估计,1990年8月2日至1991年2月28日海湾战争期间,先后泄入海湾的石油达150万吨。1991年多国部队对伊拉克空袭后,科威特油田到处起火。1月22日科威特南部的瓦夫腊油田被炸,浓烟蔽日,原油顺海岸流入波斯湾。随后,伊拉克占领的科威特米纳艾哈麦迪开闸放油入海。科南部的输油管也到处破裂,原油滔滔入海。1月25日,科接近沙特的海面上形成长16公里,宽3公里的油带,每天以24公里的速度向南扩展,部分油膜起火燃烧黑烟遮没阳光,伊朗南部降了“粘糊糊的黑雨”。至2月2日,油膜展宽16公里,长90公里,逼近巴林,危及沙特。迫使两国架设浮拦,保护海水淡化厂水源。
这次海湾战争酿成的油污染事件,在短时间内就使数万只海鸟丧命,并毁灭了波斯湾一带大部分海洋生物。
切尔诺贝利核泄漏事故
986年4月26日,乌克兰北部切尔诺贝利核电站发生泄漏事故,被称为和平时期人类最大的社会经济灾难。其中50%的乌克兰领土被不同程度地污染,超过20万人口被疏散并重新安臵,其中1700万人被直接暴露在核辐射之下。与其有关的死亡人数,12.5万人;2000亿美元,仅为切尔诺贝利核电站重建钢制防护层的费用就需20亿美元。
事故原因:由于核电站操作人员违反操作规程、无视安全条件造成。损失:2000亿美元 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事故
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是美国航空航天局(NASA)研制的航天器中首架具有航天价值的,2003年2月1日,它在重返大气层时由于机翼中自16天之前发射时即存在的一个小洞而坠毁。在1978年时它的建造成本即达到20亿美元,相当于现在的63亿美元,另外还花费5亿美元用于事故调查,使之成为史上最昂贵的飞行器事故调查个案,仅搜寻和发现航天飞机残骸就花了3亿美元。损失:130亿美元。威望号石油泄漏事故
2002年11月13日,“威望”号油轮满载7.7万吨重质燃料油正在航行途中,驶经西班牙加利西亚附近海域时遭遇暴风雨,船上12个油箱中的一个发生爆裂。船长担心船只沉没,向西班牙救援机构求援,当地政府却施压迫使船长下令驶离海岸;随后船长又试图向法国和葡萄牙政府求助,但是他们同样不愿让油轮停靠在其海岸。随着暴风雨的不断加剧,最终将该油轮劈成两半,约2000万加仑的石油倾泄到海上。
损失:120亿美元 挑战者号爆炸事故
1986年1月28日,“挑战者”号航天飞机在起飞后短短73秒之后发生爆炸坠毁,起因只是由于一个小小的O型圆圈出现故障,未能固定其中一个接头,造成加压气体外泄,引起外挂式油箱内液态氢的有效载荷泄漏,最终引发大爆炸。当时(1986年)该航天飞机的造价为20亿美元,相当于现在的45亿美元,另外在1986至1987年间用于事故调查、错误纠正、损失装臵更换的费用也花费了4.5亿美元,相当于今天的10亿美元。损失:55亿美元
帕尔珀.阿尔法石油钻塔事故
曾是全球最大的单个石油产生钻塔,每天可产原油31万7千桶。1988年7月6日,技术人员在进行例行维护时,解除并检查所有的安全阀,当时共检查了100个相同的安全阀,然而不幸的是,技术人员却忘记更换其中的一个。当天晚上10点,一名技术人员按下按钮,启动液态天然气泵,一场损失最为惨重的石油钻塔事故从而爆发。在2小时之内,300个工作平台都被火海吞噬,最终坍塌,造成167名工人遇难。损失:34亿美元
埃克森.瓦尔迪兹石油泄漏事故
相比于其它泄漏事故,埃克森.瓦尔迪兹石油泄漏事故的范围并不是最大的,但由于事发地威廉.桑德王子岛位臵偏远,只能有直升机和小船进出,清理费用非常之高。当时在1989年3月24日,油轮船长约瑟夫.希泽尔伍德对船只失控,撞上了暗礁。损失:25亿美元 B-2轰炸机坠毁事故
2008年2月23日,一架B-2隐形轰炸机自关岛基地起飞后不久即告坠毁,调查显示事故原因是由于潮湿导致机上飞行控制系统数据紊乱所致,使得飞机猛然抬头急升,造成空中熄火从而坠毁。美国只生产了21架B-2轰炸机,这是其中之一,也是史上损失最大的飞行事故,所幸的是两名飞行员最终都成功跳伞逃生。损失:14亿美元 洛杉矶地铁相撞事故
2008年9月12日,加利福尼亚发生了史上最为惨重的列车相撞事故。当时洛杉矶Metrolink公司一列城市地铁与太平洋联盟公司的货车迎头相撞,造成25人丧生。据称是由于城市地铁司机当时正忙于发短信而误闯红灯所致。损失:5亿美元 德国油罐卡车撞桥事故
2004年8月26日,一辆小轿车行驶到德国维托尔桥时,与一辆油罐卡车相撞,后者车上载有32000升燃料,遭到撞击后翻过护栏坠落到90英尺以下的A4高速公路上,发生巨大爆炸并起火燃烧,烧毁了大桥的承重支撑结构。损失:3.58亿美元 泰坦尼克沉没事故
泰坦尼克”号沉没事件可能是史上最出名的事故,但它只是刚刚跻身于史上前十大损失惨重的事故而已。1912年4月15日,“泰坦尼克”号豪华游轮在它的处女航行中撞在冰山上沉没,当时它是世上最为奢华富丽的游轮,造价700万美元(相当于现在的1.5亿美元)。在冰冷的海水中丧生的人在1500人以上。损失:1.5亿美元
第三篇:重大污染事故应急预案
为了认真贯彻《环境保护法》,杜绝重大环境污染事故东发生,特制订本预案。
本预案遵循“安全第一、预防为主”东方针,坚持防御和救援相结合东原则,以突发事件东预测预防为重点,以对危急事件过程处理快捷准确为目标,统一指挥。一旦发生环境污染事故,能以最快东速度、最大的效能、有序地实施救援,最大限度减少污染范围和财产损失,把突发事件造失和影响降到最低程度。
一、基本概况
我队有6个采油班,共有油井63口,生产井39口,有
井场21处,日产液量324方。
油区污染源主要是污水池泄露和原油泄露两大污染源。
二、应急指挥机构
组 长:冯平
副组长:高 升 牛建瑞 陈正忠
成 员:韩 鹏 崔过福 王星龙 鱼永波
白 玉 周润华 张 兴 张 浩
牛 瑞 王耀春 闫纪伟 徐文峰
胡文学 何 贵 方忠海 黄 海
三、可能导致重大污染事故的主要因素
井场排水沟道不畅、污水池储水量过大、暴雨和地震、滑坡、储油罐阀门坏等均可能发生环境污染事件。
四、预防措施
1、救援物资的储备:吸油毡、吸油枕、铁锹、沙袋、架子车、雨衣、雨鞋等。
2、井场每天24小时值班采油工巡回检查可能发生污染事件的污染源,检查要详细、到位,确保每井场无隐患,污水池水位正常,排水沟畅通无阻,排水设施完好,发现异常应及时向采油队值班人汇报处理。
3、经常对井场相连外延山体巡视检查,防止滑坡。
4、加强雨雾汛期对污水池,井场的重点防范范围检查,看有无裂纹及塌方,发现下雨冲刷下的坑洞及时进行回填,发现漏水,立即找出漏点用沙袋堵塞。
5、平时观察储油罐的阀门,发现阀门坏的,及早更换新阀门,防止原油泄漏,造成污染。
五、应急预案的启动
当发生重大污染事故,发现人应速将污水泄漏或原油泄漏现场状况向采油队值班人汇报,可能危及人身安全时,人员应立即撤离到安全东地点,采油队接到报告后,及时集合救援队奔往现场,立即准备救援物资,有组织地进行救援,是污水泄漏的:调用污水车将剩余的污水吸干,同时用人力堵住决口并处理现场。是原油泄漏的:及时用土将污染范围围住,查出泄漏处,堵住泄漏处,并把该储油罐东油用污水车吸光。用吸油毡将原油吸起。现场处理完毕,应急队员方可撤离现场。
第四篇:重大污染事故应急预案
应急预案指面对突发事件如自然灾害、重特大事故、环境公害及人为破坏的应急管理、指挥、救援计划等。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关于重大污染事故应急预案,欢迎阅读。
为了认真贯彻(环境保护法),杜绝重大环境污染事故东发生,特制订本预案。
本预案遵循“安全第一、预防为主”东方针,坚持防御和救援相结合东原则,以突发事件东预测预防为重点,以对危急事件过程处理快捷准确为目标,统一指挥。一旦发生环境污染事故,能以最快东速度、最大的效能、有序地实施救援,最大限度减少污染范围和财产损失,把突发事件造失和影响降到最低程度。
一、基本概况
我队有6个采油班,共有油井63口,生产井39口,有
井场21处,日产液量324方。
油区污染源主要是污水池泄露和原油泄露两大污染源。
二、应急指挥机构
组 长:冯平
副组长:高 升 牛建瑞 陈正忠
成 员:韩 鹏 崔过福 王星龙 鱼永波
白 玉 周润华 张 兴 张 浩
牛 瑞 王耀春 闫纪伟 徐文峰
胡文学 何 贵 方忠海 黄 海
三、可能导致重大污染事故的主要因素
井场排水沟道不畅、污水池储水量过大、暴雨和地震、滑坡、储油罐阀门坏等均可能发生环境污染事件。
四、预防措施
1、救援物资的储备:吸油毡、吸油枕、铁锹、沙袋、架子车、雨衣、雨鞋等。
2、井场每天24小时值班采油工巡回检查可能发生污染事件的污染源,检查要详细、到位,确保每井场无隐患,污水池水位正常,排水沟畅通无阻,排水设施完好,发现异常应及时向采油队值班人汇报处理。
3、经常对井场相连外延山体巡视检查,防止滑坡。
4、加强雨雾汛期对污水池,井场的重点防范范围检查,看有无裂纹及塌方,发现下雨冲刷下的坑洞及时进行回填,发现漏水,立即找出漏点用沙袋堵塞。
5、平时观察储油罐的阀门,发现阀门坏的,及早更换新阀门,防止原油泄漏,造成污染。
五、应急预案的启动
当发生重大污染事故,发现人应速将污水泄漏或原油泄漏现场状况向采油队值班人汇报,可能危及人身安全时,人员应立即撤离到安全东地点,采油队接到报告后,及时集合救援队奔往现场,立即准备救援物资,有组织地进行救援,是污水泄漏的:调用污水车将剩余的污水吸干,同时用人力堵住决口并处理现常是原油泄漏的:及时用土将污染范围围住,查出泄漏处,堵住泄漏处,并把该储油罐东油用污水车吸光。用吸油毡将原油吸起。现场处理完毕,应急队员方可撤离现场。
第五篇:污染事故调查处理与报告
污染事故调查处理与报告
法律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第三十一条因发生事故或者其他突然性事件,造成或者可能造成污染事故的单位,必须立即采取措施处理,及时通报可能受到污染危害的单位和居民,并向当地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和有关部门报告,接受调查处理。可能发生重大污染事故的企业事业单位,应当采取措施,加强防范。
第三十二条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在环境受到严重污染威胁居民生命财产安全时,必须立即向当地人民政府报告,由人民政府采取有效措施,解除或者减轻危害。
2、《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
第二十八条 排污单位发生事故或者其他突然性事件,排放污染物超过正常排放量,造成或者可能造成水污染事故的,必须立即采取应急措施,通报可能受到水污染危害和损害的单位,并向当地环境保护部门报告。船舶造成污染事故的,应当向就近的航政机关报告,接受调查处理。
3、《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实施细则》
第十九条 第一款第二款企业事业单位造成水污染事故时,必须立即采取措施,停止或者减少排污,并在事故发生后48小时内,向当地环境保护部门作出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类型和排放污染物的种类、数量、经济损失、人员受害及应急措施等情况的初步报告;事故查清后,应当向当地环境保护部门作出事故发生的原因、过程、危害、采取的措施、处理结果以及事故潜在危害或者间接危害、社会影响、遗留问题和防
范措施等情况的书面报告,并附有关证明文件。
环境保护部门收到水污染事故的初步报告后,应当立即向本级人民政府和上一级人民政府环境保护部门报告,有关地方人民政府应当组织有关部门对事故发生的原因进行调查,并采取有效措施,减轻或者消除污染。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环境保护部门应当组织对事故可能影响的水域进行监测,并对事故进行调查处理。
4、北京市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办法
第十九条 第一款、第二款因事故、汛期或者其他突发性事件排放污染物,造成或者可能造成水污染事故的单位,必须立即采取应急措施,停止或者最大限度地减少污染物排放,向可能受到水污染危害和损害的单位和人员通报,并及时向环境保护、水利等有关行政主管部门报告,接受调查处理。接到报告的部门应
当立即向市人民政府报告。
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及时对水污染事故可能影响的区域进行监测,并组织相关单位及时协助发生事
故的单位妥善处理。
5、《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
第二十条 单位因发生事故或者其他突然性事件,排放和泄漏有毒有害气体和放射性物质,造成或者可能造成大气污染事故、危害人体健康的,必须立即采取防治大气污染危害的应急措施,通报可能受到大气污染危害的单位和居民,并报告当地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接受调查处理。
6、北京市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办法
第九条 第一款单位因发生事故或者其他突然性事件,排放和泄漏有毒有害气体和放射性物质,造成或者可能造成大气污染事故、危害人体健康的,必须立即采取防治大气污染危害的应急措施,并报告所在地的区、县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接受调查处理。
7、《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
第六十三条因发生事故或者其他突发性事件,造成危险废物严重污染环境的单位,必须立即采取措施消除或者减轻对环境的污染危害,及时通报可能受到污染危害的单位和居民,并向所在地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和有关部门报告,接受调查处理。
第六十四条在发生或者有证据证明可能发生危险废物严重污染环境、威胁居民生命财产安全时,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或者其他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工作的监督管理部门必须立即向本级人民政府和上一级人民政府有关行政主管部门报告,由人民政府采取防止或者减轻危害的有效措施。有关人民政府可以根据需要责令停止导致或者可能导致环境污染事故的作业。
8、《中华人民共和国放射性污染防治法》
第三十三条生产、销售、使用、贮存放射源的单位,应当建立健全安全保卫制度,指定专人负责,落实安全责任制,制定必要的事故应急措施。发生放射源丢失、被盗和放射性污染事故时,有关单位和个人必须立即采取应急措施,并向公安部门、卫生行政部门和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报告。
公安部门、卫生行政部门和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接到放射源丢失、被盗和放射性污染事故报告后,应当报告本级人民政府,并按照各自的职责立即组织采取有效措施,防止放射性污染蔓延,减少事故损失。当地人民政府应当及时将有关情况告知公众,并做好事故的调查、处理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