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学姐寄语
刚刚进入高中的状态调整是非常重要的,对曾经只是听说过的高中生活一定充满了迷茫,每个人再次站在了同一起跑线上
高中需要学习很多新的知识,很多科目的知识和初中所学习的东西关联性不算很大,再加上经常进行各种各样的考试,学习压力自然是要繁重的多。但是,高一进校,是大家又一次站在同一道起跑线上的时候,根据我个人的学习经验,我认为三个本是非常重要的。
首先,是笔记本。我们不可能一下子记住老师上课讲的每一个重点,因此做一本脉络清晰的笔记本是很重要的。比如在英语笔记本上,记下每一个单词的引申义和短语,还有一些很适合用在作文里的句型等。日积月累,你在课堂里记下的知识点会越来越多,最终会成为考前复习的宝典。当然,笔记本并不是考试之前突击用的,每天利用一些时间看自己的课堂笔记来复习老师讲过的知识点,才能在考试时如鱼得水,对各种知识点信手拈来。而且,还可以将一些需要识记的知识点记在一些小本子上,利用在食堂排队或者晚上睡觉之前的几分钟进行识记,对学习也是非常有帮助的。
其次,是错题本。我在高二的时候才明白错题本的重要性,于是一次性买了好几本活页本,给我当时学习的六门科目(语文、数学、英语、政治、历史、地理)进行了错题归纳。如果在做完作业考完试,校对完答案之后直接把他扔到抽屉里,那么该会的题目还是不会,做作业和考试也就失去了原本的意义。因此,我们要把这些题目用剪刀剪下来归纳到错题集上(作业本和试卷发下来就是让你剪了之后扔掉的!),并且定时重做一遍,一旦对这种题型滚瓜烂熟了,就可以把这一页纸取下来扔掉了。我高三的时候最花心思整理的是数学错题,将我做错的题目分成不同的题型整理到一起,包括原题,变式等。每天花点时间做一做上面的题目,感悟一下类似题的解题方法,对我数学成绩的提高起了非常显著的作用。当我每次翻我的错题集的时候,都会有一种题型在手,天下我有的自豪感。
最后,是计划本。计划本其实就是促使你合理分配时间的一种道具,我们每天都有早自习,晚自习,还有很多自修课,因此,懂得如何利用这些宝贵的自修时间是非常重要的。把每天自己需要复习和预习的内容记在一张小纸条或者一本小纸条上(或者在内心规划好自己的一切),保持自己的节奏,就能避免手忙脚乱的境地。我每次在考试之前,一定会翻翻自己的计划本,一来是给自己确立自己复习节奏很平稳考试绝对没问题的信心,二来是找出自己这段时间的遗漏点进而进行针对性的复习。
随后,再来给大家谈谈我经历过的高三吧。虽然我的高三没有青春电影中那样的波澜壮阔的精彩,也没有衡水二中那样不上一本誓不为人的豪迈,但是至少是踏踏实实的。我可以很自豪的说,我把我过去十八年来所有的努力都奉献给了高三。其实我努力的起因很简单,只是在二零一四年十二月八日的那一天,我听了一场讲座,从此开始了用极端的努力去追求梦想的生活。暗推和早起对我来说已经不是很稀罕的事情,我虽然没有见过二外凌晨四点的太阳,却见过早晨五点,寝室门前站着的一排努力背书的人,在夜晚十二点,万籁俱静的时候,战战兢兢地收拾书本努力不发出任何声响的人。
现在认真想想,当时自己的努力,也许只是为了一个执念:“不要让未来的你,后悔现在的自己。”
高中的学习必然是辛苦的,但回报也一定是巨大的。诗人汪国真写过:“既然选择了远方,便只顾风雨兼程。”如今,我已从风雨中走来,迎来了属于自己的晴天。我也懂得了,时间永运不会辜负努力的人。高中三年,只要肯努力,肯坚持,最终结下的果实一定是最甜的。正如毕业一个月的我回顾自己的高中生涯时,内心没有懊悔,没有痛恨,只有满足与幸福。
最后的最后,预祝所有高一新生都能拥有充实的高中生活。1
在高中,数学是一门十分重要的,花费精力很大的科目。除了某些天赋异禀的同学,对学生来说,数学无疑是难的。因此,尤其是在高一高二阶段,如果好好巩固数学的基础,那么在高三的时候就会轻松很多。不过,只要认认真真巩固老师讲的各种题型,妥善利用自己平时积累的错题,学好数学也不是那么难,高一打基础
我们政治老师经常把一句话挂在嘴边:“我允许你高一高二忽视文综学数学英语。”在高一的时候一定要重视数学,这是我作为学姐最诚恳的忠告!因为一个奇妙的误会我高一的时候对数学并不是很在意,导致我高三学数学学的非常的辛苦。课下及时巩固,到了高三的时候对这两门就相对轻松了。
二外每个月都要迎来一次大考如果课后不注意好好巩固,往往会手忙脚乱。高一的时候,学习的科目比较多,但只要课后好好巩固,还是比较轻松的。作为一个文科生,我认为平时一定要好好巩固文综,因为这三门需要背的知识点比较多,好好整理笔记和错题集,高三是黑马涌现的时候,很多高一高二斌成绩不是很突出的同学在这个时候都会脱颖而出
我在距高考大约还有一百八十天的时候,听了一场讲座,从此深受鼓舞。开始了每天推到死的生活--。
高三的学习一定是乏味又辛苦的。
首先我要讲的就是薄弱科目的问题,如果这个问题处理得好,成绩自然会大幅度的提高。但如果处理的不好,就会成为阻碍你进步的绊脚石,甚至成为你学习生活的一个心结。我认为,要对薄弱科目进行提高,只需解决两个问题,一个是动力,一个是学习方法。
我从高一开始数学就很差,平时上课写作业还好,但是一到了考试,大脑里就一片空白。对于我来说考试及格已非易事。因此,我对数学一直提不起学习的动力。直到数学老师在我们全班面前讲了这样一句话:“你现在努力学数学就是为了以后上大学的时候不用学数学。”我把这句话写在我的计划本上,每次写数学写到不耐烦的时候看一眼,立马就感觉咬碎牙都要撑下去。托福,现在我学的专业正好就不用学高数(哈哈)
除去动力,对一门科目感到棘手,大多是学习方法的问题。实际上,只要每天多抽出一点时间学习,扎扎实实地巩固老师讲的每一种题型,考试之后善于归纳总结,就没有一门学科的基础分是再努力也拿不到的。就像我高三的时候把不会的题型都归纳在错题集上,每天至少花一个小时的时间去研究。一旦有一种题型烂熟于心,对数学就多了一份把握。
另外,在紧张的高三生活中,心态是十分重要的。保持适度的紧张,拥有自己的节奏,每天在计划本上写下自己一天的计划,有条不紊地慢慢做完,既能够保证你每天学习的效率,也能够给你一种满足感,让你有投入到第二天的学习的动力!
有无数的高考状元在接受记者采访时,都强调平和的心态是考场的制胜法宝。这点我非常认同。我记得在一模之前我突然发烧,挂了十多瓶盐水都不见好,就连考试期间我都要跑到医院去打针(高三病了真的很难痊愈,大家一定要注意休息不要逃避锻炼(paocao)!)。那个时候我心想反正自己一模肯定考不好了,还不如勇敢地上吧!于是我就这样十分平和的迎来了自己的第一次适应性测试。并且就像很多励志故事的结局一样,我考出了有史以来最好的成绩。
最后,我还要谈谈学习和班务的问题,其实任何与学习冲突的问题归根结底都是时间分配的问题。也就是说,只要时间分配合理,在应该的时间做应该做的事情,自然不会出现浪费时间的现象。我在高三的时候有幸当了班长,有些人可能觉得当班委会影响学习。然而我并不认为这样,如果懂得合理分配时间,当班委对学习的影响是很小的,对于境界很高的人来说,它甚至会起到促进学习的作用。
在班务和学习之间,最重要的是分清主次,比如在上英语课的时候就不能在笔记本上画运动会的队形,在开会的时候就不能写自己的作业。在恰当的时候全神贯注,就能高效的完成任何事。在当班长的过程中,有一点非常使我自豪,就是哪怕段长开会时间再长,我也能保证完成我的计划。
高中的学习必然是辛苦的,但回报也一定是巨大的。正如毕业一个月的我回顾自己的高中生涯时,内心没有懊悔,没有痛恨,只有满足与幸福。诗人汪国真写过:“既然选择了远方,便只顾风雨兼程。”如今,我已从风雨中走来,迎来了属于自己的晴天。我也懂得了,
第二篇:学姐寄语
学姐寄语
轻轻地,我们坐上了大三的班车;正如轻轻地,你们来到美丽的矿大。九月的矿大因为桂花而芳香四溢,因为你们的到来又一次充满更多的活力、阳光、青春、朝气、希望。亲爱的大一的学弟学妹们,你们是否还沉浸在刚进矿大的兴奋与喜悦中;是否在令人难忘的军训生活和严格的整理内务中坚强又略感无奈;是否因为种种不适应加剧了对家的思念;是否对以后精彩的大学生活充满好奇和展望?!
大学是个广阔的舞台,只要用心你就是舞台的主角。不要只看到别人的优秀而后忽略了自身的闪光点,拥有着自信阳光、积极向上的心态,做最好的自己!
首先谈谈我自己吧。刚进大学的我有太多的不适应,不适应更加强了我回家的渴望。我甚至在遇到不会处理的事情时常常哭泣。看到那么多优秀的学姐学长和身边优秀的同学,我感到羡慕并认为优秀离我很遥远。但慢慢的,我适应了,把这里当成了另一个家。我相信有付出就有收获,用心的去做,收获自己的成功。与其羡慕别人,不如自己争取。
我高数考过一百分,大一学年成绩专业第四,综合发展专业第一,曾获2009—2010学年国家奖学金,2009—2010学年学院优秀团员。这在开始时,是我没有想过的事,但是我慢慢的努力才发现它并不遥远。当然,大学里可以做的事情很多,亲爱的学弟学妹们,一定要用心的去做。以下是我的一些建议和想法,仅供参考。
首先谈谈学习的事。“学习是大学里最重要的事情,其他的做得再好只是锦上添花”,这是当时辅导员经常说的话。学习是我们最基本的事,当然大学里的学习包括很多方面有课内知识、课外知识、专业技能、与人交际等等。但是最基本的是把课本知识学好。其实大学里的课程大部分都不是太难,只要用心会学得很好并能取得很好的成绩。那么成绩重要吗?当然重要。成绩与各种评优相关联,是你获取奖学金的基础,是我们顺利拿到毕业证、学位证的前题条件,对大一想转专业的同学也是前提。成绩的重要性我不必多说,大家首先应该把学习抓好,千万不要轻易挂科。只要努力,在大学里挂科并不容易;一旦挂科,不但会有心理负担还要有补考的压力。挂科还会影响我们学位证、毕业证的获得。
那么怎样学习呢。每个同学的学习方法不同,关键是适合自己。我们要有好的学习态度,尽量坚持“课前预习,课上认真听讲,课后独立完成作业并及时复习”的三步走方针,考前一段时间要加强复习。学院还有“作业、笔记评比大赛”活动,鼓励大家做好笔记。最后还是一句话,一份付出,一分收获。
接着谈谈活动方面。学院社团招新即将开始,建议大家最好都能加入一到两个社团。大家要结合着自己的兴趣并有着好的心态加入社团,在社团里好好工作,积极向上,着重锻炼自己的能力。同时尽量的多认识一些人,学习别人优秀的方面,扩大自己的交际范围。学校也有一些社团,有兴趣的可以参加。学校里还有勤工助学工作,如果需要的同学在部门招新时要留意和争取。
建议同学多参加活动,用心的去做并在其中得到锻炼。这不仅让我们收获快乐还会积累我们的素质发展分。素质发展分是我们评优和拿奖学金的另一个重要因素。新学期开始学院,学校会有很多活动,在各宣传栏上有通知,大家要做个有心人。当然,我们要本着好的心态参加活动,用心、尽力,最后回首时看到自己当时的成果也很骄傲。科技文化节,宿舍文化节,新生篮球赛等等,期待你的到来。
最后谈谈其他的吧。大学里可以做很多的事,但一天天的时间也过的飞快。但大学的我们是自由的,少了爸妈和老师的很多管束。所以我们一定要规划好自己的生活。1:建议一定充分利用我们的图书馆资源,多看一些书。俞敏洪说,在大学里至少要看500本书,问问我们自己,能在四年里看多少书。2:学校里有各种讲座,有时间可以参加一些并打些笔记学些新知识。3:好好学习英语,争取英语四六级的一次性突破。爱好英语的同学更要学好,这可能是我们的一笔财富。同时计算机二级证书要尽量一次性获取。4:和宿舍的八个人建立好关系,把大家看作兄弟姐妹,真诚相待。因为宿舍是我们的另一个家,而舍友和我们在一起时间最长。5:扩大自己的交际范围,班级同学、学院同学、社团同学等。认识更多的人,学习更多的东西,同时也是一笔财富。6:不要太犹豫,怯懦。善于抓住机会锻炼自己。有些事只想不会有结果,关键在于行动。7:在大学里,学好学习的同时做好你擅长或喜欢的事。无论在哪个方面都要有一个自己擅长的,会让我们收获很多。8:有规划的生活,可以把计划、规划写下来。有时间写写日记,听听自己内心的声音。有计划的度过每天,每周,每月,每学年。
······
亲爱的大一同学们,真的很羡慕你们的年轻!你们拥有的是崭新的世界,美好的大学四年生活,锻炼自己的舞台。不要羡慕别人的优秀,你同样优秀。一定要自信,阳光,快乐,向上。做最好的自己,收获属于自己的优秀。
为自己加油!!同学们,准备好了吗?!
(化工09-2班 袁翠翠)
第三篇:学姐 学长寄语
时间是如此的宝贵,我不敢那么奢侈,去浪费任何一分一秒。
在青春飞扬的日子里,坚守住最初的梦想,完成对自己曾经的承诺。要坚信一分耕耘一分收获,有时候会暂时看不到收获,并不代表没有收获,只是量变没有达到质变的程度。好的计划加认真的执行就会收获一份惊喜!每一天都为了更好的明天,每一天做最好的自己!把握今天,憧憬未来!
梦想来源于对这个世界的好奇心,对生活的思考和对自己的认识。喜欢不完全等于梦想,因为喜欢不需要付出,梦想却可能带给你无穷的痛苦,如果你能清楚地预见到这种苦痛,也希望用你的热情去孤注一掷,并坚持到最后,这就是梦想。
提高英语口语和听力水平是口译学习的关键。每天抽出1个小时与搭档讨论或自言自语式地叙述、评论当今时事热点,注意表达中词汇与句型结构的多样性。另外,根据自己的语音语调,每天坚持下载BBC或VOA新闻,采取泛听和精听相结合的方式,全面提升听力水平。其次,扩大知识面是口译学习的强大后盾。应该“Knowing something of everything and everything of something”。平时一定要浏览各个领域的新闻及其评论,既了解最新资讯,又培养个人思辨性及审时度势的独特视角,做一个有思想、有深度的“百科”译员。最后,丰富大学生活有三个“积极”:积极参与学校及全国的英文辩论及演讲比赛,积极争取大型国企及外企的实习生工作机会,积极投身各项志愿者活动,因为它们会在将来某一天带给你巨大的财富。希望我们这些英语世界里的追梦人都能梦想成真。
专一去做你所追求的事,不懈地努力、自省、自勉,为了那个自己设定的目的地,一直坚持下去,不达终点,绝不放弃。
每个人都可以到达理想的彼岸,只是需要一个坚持不懈的过程。If life cheats you, don't be disappointed and worried.Calmness is needed in melancholy days.Believe that pleasantness is coming.Long for the bright future though you are unhappy.All will pass by and everything will be over.Past things will be pleasant memories.自己做自己的导师,指导出世界上独一无二优秀的自己。要把你自己当成一项事业来苦心经营,别指望救世主,这世上只有自救这一说。Dream what you want to dream, go where you want to go, because you have only one life and one chance to do whatever you want to do.
第四篇:大四学姐访谈录
大四学姐访谈录
姓名:郭艺洋 性别:女 年龄:21 1.学姐,请问您对大学有什么认识啊,那些时间怎么安排如何度过的呢
我想,我永远都会记得自己收到大学录取通知书时的心情,完全不同于高考结束后丢掉书包身心自在的放纵,可能因为对纸质证明的偏执,那张通知书才让我觉得安心,看着它内心五味杂陈,有对新环境的向往,对新同学的好奇,对新生活的欣喜,对新课程的担心,对新压力的畏惧„在网上查找了很多关于学校的资料,校园环境,基础设施,宿舍环境等等,甚至还找到了大学舍友和她聊了天。这股兴奋持续到开学报到,爸妈给我安顿好床铺离开后,四个原本陌生的姑娘坐在各自椅子上聊天,我意识到,大学生活的序幕真正拉开。嗯,还是一个不错的开始!
同大多数新生一样,我的大一生活很有序,也还算有趣,加了社团,当了班委,学着烧脑的高数,准备着四六级,三餐基本食堂,上着下雨天无比厌恶的晚自习,还要穿越一个曲水桥。还记得每周二晚自习后的社团例会,尝试写着各种活动策划,参加各种活动,享受着新生才会有的各种新鲜感。
大二大三两年可以说是过渡期,逐渐习惯了“学姐”的称呼,习惯了低年级的孩子来请教高数题以及其他的考试攻略,开始逐渐对自己的目标从混沌到明确,开始喜欢和朋友待在一起恋旧然后感慨万千,有时候,甚至怀念大家坐在一起学习的晚自习。大三的时光过得非常快,专业课程多了,有了自己感兴趣的方向,忙着考证,发表大创论文,着手准备各种保研的材料,弄得自己疲惫不堪却又觉得非常充实。
2.那您如今大四了有哪些感悟呢
现如今,成为一名大四学生,回首,我对大学有以下几点总结: 大学能锻炼人学习的自主性和独立性。到了大学可以鲜明地感受到相对的自由,没有人会催着你学习,逼着你做作业,也没有人担心你的成绩下滑,只有你自己为成绩负责。纵然,学习成绩不能够代表什么,但是在其他方面你至少要有一项技能,就拿我们金融系来说,如果你觉得老师上课讲的理论没有意义,那你可以私下钻研金融软件,熟练操作软件也是一技之长。
大学是一个能够提高学生社交能力的阶段。都说大学是小社会,确实,大学四年,能够接触到很多人,来自不同的省份,有着不同的生活习惯,不一样的性格,来自不同的专业。还有很多的机会能让你认识一些人,比如一次志愿者活动你们被分在了同一个组,一次辩论赛你们互相欣赏彼此的才华,一次科创竞赛你们通过共同的好友而组成了团队„„久而久之,性格内向的人也可以和身边的朋友打成一片。
大学能够帮助学生找到未来的方向。大学时期的课程综合性比较强,有素质创新课程,通识课程,专业选修课程,专业核心课程,实践课程。就专业选修课来说,我们金融学科体系下包括金融工程,保险学,计量经济学,证券投资学,理财规划,财务报告分析等。在老师的教授和作业的完成中可能会找到自己感兴趣的方向,比如“证券投资”,有目标的同学就可以利用在学校的时间让自己掌握更多的证券投资方面知识,为工作做准备。
初进大学,每个人都是一张白纸,摒弃从前,才能重新开始。四年,是一次从“普通”变成“特殊”的磨炼,是一段不断成长的旅途,好在沿途的风景是美好而难忘的,且行且珍惜!
3那您对学弟学妹能提出哪些建议呢
一是学好英语。英语现在已经成为一个门槛,不管你是出国,保研还是找工作,在面试的时候都会对英语能力,尤其是口语能力进行测试,英语不好真的是硬伤。
二是学好自己感兴趣的一门专业课。大学的课程有很多,全都掌握是不太可能的,这种时候就选择一门或者几门感兴趣的,要相信,如果你以后从事相关工作,你的专业知识会起到很大作用。
三是加一个自己喜欢的社团,认识一群和自己志同道合的朋友。他们会成为你大学里最美好的记忆。
四是多做一些有意义,有挑战的事儿,趁年轻 4.您对实习,就业有哪些个人看法呢
从大一到现在,我有三段实习经历,都是在金融机构,实习并没有想象地那么轻松,虽然说不会让实习生做实质性的操作,但是重要的是身置那样的工作环境,体验以后的工作内容,感受未来的工作状态,给自己一个就业的心理准备。我的总结就是实习生要“吃得了苦,耐得了闲,察言观色,谨言慎行”。
第五篇:北大学姐演讲
在怀疑的时代依然需要信仰(7月1日,北大中文系毕业典礼上,一位学姐的致辞)
来源: 殷世浩的日志
敬爱的老师和亲爱的同学们,上午好!
谢谢你们叫我回家。让我有幸再次聆听老师的教诲,分享我亲爱的学弟学妹们的特殊喜悦。
一进家门,光阴倒转,刚才那些美好的视频,同学的发言,老师的讲话,都让我觉得所有年轻的故事都不曾走远。可是,站在你们面前,亲爱的同学们,我才发现,自己真的老了。1988年,我本科毕业的时候,你们中的绝大多数人还没有出生。那个时候你们的朗朗部长还是众女生仰慕的帅师兄,你们的渭毅老师正与我的同屋女孩爱得地老天荒。而现在他们的孩子都该考大学了。
就像刚才那首歌唱的,“记忆中最美的春天,难以再回首的昨天”。如果把生活比作一段将理想“变现”的历程,我们只是一叠面额有限的现钞,而你们是即将上市的股票。从一张白纸起步的书写,前程无远弗届,一切皆有可能。面对你们,我甚至缺少一分抒发“过来人”心得的勇气。
但我先生力劝我来,我的朋友也劝我来,他们都是84级的中文系学长。今天,他们有的仍然是一介文人,清贫淡泊;有的已经主政一方,功成名就;有的发了财做了“富二代”的爹,也有的离了婚、生活并不如意,但在网上交流时,听说有今天这样一个机会,他们都无一例外地让我一定要来,代表他们,代表那一代人,向自己的弟弟妹妹说点什么。
是的,跟你们一样,我们曾在中文系就读,甚至读过同一门课程,青涩的背影都曾被燕园的阳光,定格在五院青藤缠满的绿墙上。但那是上个世纪的事了,我们之间横亘着20多年的时光。那个时候我们称为理想的,今天或许你们笑称其为空想;那时的我们流行书生论政,今天的你们要面对诫勉谈话;那时的我们熟悉的热词是民主自由,今天的你们记住的是“拼爹”、“躲猫猫”、“打酱油”;那个时候的我们喜欢在三角地游荡,而今天的你们习惯隐形于伟大的互联网。我们那时的中国依然贫穷却豪情万丈,而今天这个世界第二大经济体,还在苦苦寻找迷失的幸福,无数和你们一样的青年喜欢用“囧”形容自己的处境。
20多年时光,中国到底走了多远?存放我们青春记忆的“三角地”早已荡然无存,见证你们少年心绪的“一塔湖图”正在创造新的历史。你们这一代人,有着远比我们当年更优越的条件,更广博的见识,更成熟的内心,站在更高的起点。
我们想说的是,站在这样高的起点,由北大中文系出发,你们不缺前辈大师的庇荫,更不少历史文化的熏染。诗经楚辞的世界,老庄孔孟的思想,李白杜甫的词章,构成了你们生命中最为激荡的青春时光。我不需要提醒你们,未来将如何以具体琐碎,消磨这份浪漫与绚烂;也不需要提醒你们,人生将以怎样的平庸世故,消解你们的万丈雄心;更不需要提醒你们,走入社会,要如何变得务实与现实,因为你们终将以一生浸淫其中。我唯一的害怕,是你们已经不相信了——不相信规则能战胜潜规则,不相信学场有别于官场,不相信学术不等于权术,不相信风骨远胜于媚骨。你们或许不相信了,因为追求级别的越来越多,追求真理的越来越少;讲待遇的越来越多,讲理想的越来越少;大官越来越多,大师越来越少。因此,在你们走向社会之际,我想说的只是,请看护好你曾经的激情和理想。在这个怀疑的时代,我们依然需要信仰。
也许有同学会笑话,大师姐写报社论写多了吧,这么高的调子。可如果我告诉各位,这是我的那些中文系同学,那些不管今天处于怎样的职位,遭遇过怎样的人生的同学共同的想法,你们是否会稍微有些重视?是否会多想一下为什么二十多年过去他们依然如此?
我知道,与我们这一代相比,你们这一代人的社会化远在你们踏上社会之前就已经开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