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转化后进生成功案例
静 待 花 开
——成功教育案例
白濑中心学校 蔡铭建
【案例背景】
三月的杜鹃花,开在山谷。它开得那么艳丽,散发着迷人的芬芳。它这么美,美得令人陶醉,得益于阳光照射、雨露滋润和我们耐心的等待。
这只能是一个案例。要改变一个人的某些不良习惯,或者说要让让学生养成某种好的品质,我想有时不是一年半载的事。教育没那么快,更不应该太功利。
面对我们的教育,爱应该是教育力量的源泉,是教育成功的基础。夏丐尊先生在翻译《爱的教育》时说过这样一段话:“教育之没有情感,没有爱,如同池塘没有水一样。没有水,就不成其池塘,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爱是恒久的忍耐”;还有人说: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教育大家们这些发自肺腑的语言,告诉我们,离开了爱,一切教育都无从谈起。因此,热爱每一个学生、公正公平的对待每一个学生、不抛弃、不放弃任何一个后进生是教师的天职。“人非圣贤熟能无过”,我们都知道学生的世界观(甚至是是非观还没形成)、很多好的习惯还没有养成,时不时会犯一点小错误也是情理之中。
对待学生这样或那样的的问题,我们应该:多点关注、多些耐心、多点方法,静待花开。【教育案例】
朱志军,我班级里的一个孩子。姐弟三人,他是重组家庭中的一个孩子。他的妈妈是外省的,嫁到当地后,理发维生。她的前夫发生了一点变故,后来重嫁生下了他。由于他的父亲长期疏于管教,他的母亲又忙于理发的生意,对于孩子了问题没有及时去过问去处理,所以,朱志军身上有不少的的问题。
有时,他会在自己的指甲上涂满红色的指甲油,让全班的男生说他“娘娘腔”;开学交待要买的书皮,一个月过去了也没到影子;写字胡里胡涂的,显得杂乱无章;上课时,不时会站起来挡住后面的同学看黑板,影响上课…… 【案例剖析】
一、关注点滴,学会包容
为了把这个班级建设成为优秀的集体,作为与学生日常学习生活接触最亲密的班主任,我用我的真心、真情去关爱每一位学生主动亲近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多与学生交谈,了解学生的思想状况,关心他们,架起与学生沟通的桥梁,使学生愿意跟我交流的同时尊重他们的思想和观点,平等地分享他们的喜怒哀乐,耐心地引导他们迈好成长的步履,严格要求学生的同时也严格要求自己,用爱、行动、沟通使这几个小孩得以好转。朱志军同学知识基础差、上课不专心听讲、做小动作、常在上课时间里去上厕所、课后作业常无法完成,屡劝不改。针对他的每一个小毛病我设计了不同的方案来纠正。如在学期开始就得反复地让他学习《小学生一日行为规范》,找出他做得不好的几点,在日常学习生活中加以引导、纠正;通过班里他最要好的同学来帮助他成长,及时给予他微小进步的鼓励;抓住他喜欢说话的特点,在上课时常留机会给他来表现,当场表扬他;作业问题上,给他布置适量的轻松的作业,和他的家长沟通要求家长要配合看管。经过我一个多学年的反复教育,朱志军的变化是很大的:上课能安分守纪,甚至能主动回答问题;能完成老师布置的一些作业;遇到老师能主动打招呼;学习成绩也上去了,由原来的六七十分到现在的八九十分。
二、多管齐下,促进成长
利用校讯通、班级QQ群、家访等及时反馈学生在校的点滴进步,肯定家长在家对孩子成长所做的努力。在他涂指甲油的事上,我与他的妈妈沟通,要求她在生活要注意孩子的一些行为并及时教育,让她的孩子知道“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结合《品德与生活》的课程,要求学生放学回去后常帮助父母做点家务活,多与父母交流沟通,理解父母之“爱”;说服家长多与自己的孩子沟通,关心他的喜怒哀乐;多讲名人故事来激励他,比如:约翰﹒库提斯的故事、张海迪的故事、贝多芬的故事……让他觉得自己有希望,让他为着自己目标奋进。只有选择正确的教育方法,才能更好地引导和磨炼孩子,使孩子德、智,体全面发展。培养出意志坚定,才华出众、关爱他人、勇于承担的孩子,是父母一生最大的成就。
三、深入探因,药到病除
“每种病都有它的成因”、“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个性”。每一个后进生的实际情况是不同的,必然要求我们老师深入了解弄清学生的行为,习惯,爱好及其后进的原因,从而确定行之有效的对策,因材施教,正确引导。朱志军是家中父母的宝贝,他的父母平时忙于赚钱无暇顾及到他,孩子一犯点错又不知如何教育要么暴力对待、要么放任自流。父母教育孩子缺少方法、缺乏耐心。对待他在学校犯的错,我常和颜悦色地跟他多讲道理,有时也让别的同学来评一评,有时要求他观察其他人优秀品质并及时反思自己的不足,利用“比一比”,来养成好的行为习惯。
四、发现长处,加以放大
人都自己的优缺点,对待后进生我们更应该关注他的优点。哪怕这个优点非常小,我们应该用欣赏的眼光来看待,而不应该“一棍子打死”,认为他一无是处。魏书生老师说过:“要珍惜学生心灵中闪光的东西,以他们自己的光芒,照亮自己的黑暗。”于是,我对他就格外留心,经过仔细观察了解,我发现其实他身上的优点可真不少:他嗓门特别粗,声音洪亮,喜欢表达式自己的想法;他喜欢劳动,值日时特别积极,爱帮助同学扫地;他爱做一些手工、喜欢交朋友等。由于太关注他平时的陋习,以至于没人发现他的优点。于是,我抓住一切机会为他提供展示自我的平台,让他看清自己,感受同学对他的支持、敬佩以及发自内心的友善,使他感受到班集体给自己带来的快乐,让他在快乐中学习、生活;在学习、生活中又感受到无穷的快乐。同时,我还抓住学习上的进步,哪怕极其微小,也不忽视,尽量对他表扬。就这样,渐渐的,他发生了转变:他与我走近了,变得会与人交流、上课时他能较专心听讲,他能完成大部分作业、变得热爱学习、热爱生活。【教育启示】
从朱志军这个案例中我懂得了:教育需要教育者用爱心去不断浇灌的过程;教育不是“一招鲜吃遍天”的事,我们要学会灵活处理。教育不是一蹴的事,是一个很漫长的过程,我们要学会耐心的等待;多一些关注、多一点耐心、多一些方法、多一点互动、多一些坚持、多一点反思与总结。我想——很多事情多会因为我们的执着而发生根本性的变化(黄佳欣学生的原话:奇迹发生了!)。做一个智慧型的老师,静待花开。
成功教育案例:
静 待 花 开
单位:白濑中心学校 姓名:蔡铭建
联系方式:***
第二篇:转化后进生成功案例
转化后进生成功案例
——爱心教育,真情感化
玉田开小 谷俊玲
有位名人说过“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在工作中,我深切体会到:爱是打开学生之门的金钥匙,是转化后进生的灵丹妙药。
“爱的信心,爱是力量”。热爱学生是教师的出发点。只有热爱后进生,关心后进生,才能和后进生接近,实现情感交融。同时,也才有赢得这部分学生对自己的热爱和信赖,才能够使他们将教师的要求转化为自己行动的目标。关心学生呵护学生,以诚相待,以爱感化,这样师生间的距离会逐渐缩小,转化的希望也就会变大。在生活中,从一个细节入手关心他们;在学习中,从一点进步入手鼓励他们;在他们犯错误时,不是过多的指责和批评,而是耐心的说服和教育。如果老师对他们一味地批评和数落,不懂用爱去感受,就只能助长其满不在乎、破罐子破摔的心理,认为老师和同学轻视他们,厌恶他们。处于这种心态下,教育是很难奏效的。在课堂上一个信任的眼神,一个亲切的动作都能给他们鼓励,使他们在课堂中勇于表现自我。
冯华清,女,十一周岁,在班里是个乖孩子,就是学习成不好,我善于捕捉其闪光点,找她的可贵之,处不过许多闪光点常被“差”这个心理定势掩盖了,于是造成后进生自身的一种有害心理——自卑。我帮她分析落后的原因,虽然很多,但最关键的一点就是在求学的道路上,极少获得成功的喜悦、是一次又一次的挫折使她的心理产生障碍而失去进取的决心和能力。所以,在后进生的转化过程中,为她架起一座成功的桥梁,显得十分必要。这就要求老师必须端正对后进生的认识,认真分析其个性差异,发掘出她身上的闪光点。然而,寻找后进生的闪光点的确不容易,但是我们一定要透过缺点看优点。闪光点的出现,正是转化后进生的良好契机,应及时表扬她取得的点滴成绩,激化她转化的内部动因,满足她渴求关爱、重视和尊重的心理需要。学习成绩较差,平日沉默寡言,对集体和同学漠不关心,但乒乓球打得很好。一次,学校组织乒乓球赛,我给她报了名并动员参加,结果取得了很好的成绩。我表扬她为班集体争了光和为集体荣誉顽强拼搏的精神,全班同学也向她祝贺。从此,思想发生了很大变化,积极参加学校和班级组织的各项活动,学习成绩也在老师和同学的帮助下有了明显的提高。教师要善于去发现、去捕捉其“闪光点”,及时的给予真诚的表扬,让他们体验到尊重、信任和支持的快感,从而迸发出奋发向上的决心和力量。能不能看到后进生的闪光点,这是班
转化后进生成功案例
玉田开小 谷俊玲
实践告诉我们,任何一个学困生,他们都有成功的愿望,只要我们潜心发掘他们的成功潜能,采取恰当的方法,他们都能逐步走向成功!作为教师要相信学困生也能成功,并给予他们无私的爱。把师爱,转化成影响学困生迈向成功的切实行动。
一、基本情况:
班上有个学生刘紫阳,在课堂上有时很活跃,反应敏捷,有时上课走神,常跟文具用品“交朋友”,而且作业较马虎,字迹也比较潦草,偶尔会不做作业。课后预复习工作也不认真,从考试、测验的情况看,该学生知识的掌握情况一般偏下。
通过家访,我了解到这位学生的父母工作太忙了,这对其影响比较大。再加上本身学习基础不是很扎实,使其对学习失去兴趣,对自己更加失去信心,还产生了自卑感,致使学习上和班级水平拉开了很大的距离。
二、教育过程: 第一、有句话说得好:亲其师,信其道。首先我从关心他的生活开始作为突破口。利用课余时间和他聊聊天,问问他的生活情况。同时,经常谈谈他的学习情况,作业中的疑难地方,利用课余时间给他辅导。使他感到我们之间的融洽关系,没有隔阂。
其次,也是非常重要的一点,在上课时,让他体会到我对他的期望和关心。上课的时侯,我鼓励学生自己站起来,大胆地说,说错了没关系,敢说就是胜利,在课后,我有时还单独给他布置一些课外作业,我发现,他每次都欣喜地接受。
此后,我发现他上课发言更积极,思维更集中了,而且,有时还拿了课外书籍上的习题向我求教,虽然每次的考试成绩不太理想,但从对学习失去兴趣,对自己更加失去信心,转人主动积极的学习,能够拿习题向我求教,积极完成我每天布置的家作,说明前面我的教育还是成功的。
第三篇:后进生转化案例-后进生转化
后进生转化案例
我们班有个小男生叫强宏,他今年10岁了。刚入校分班的时候,他的母亲找到我。因为本身我和他的母亲就认识,所以他的母亲很放心儿子在我们班,临走时对孩子是千叮咛万嘱咐,就怕有个闪失,但她却给我留下了一句耐人寻味的话:“刘老师,俺家强宏学习不好,您多担待。”当时我一点也没在意。
第一天上课,我提问时发现他确实学习很费劲,他的基础很不好,而且连续好几天他都没有写作业。每天早晨跟他要作业他都是眼睁得大大的,可怜巴巴的看着你,唉!真不知道该怎么样!没有办法只能联系家长:一次次的与家长联系成了家常便饭,每次他的妈妈态度都是很诚恳的,希望得到老师的帮助,希望老师严格对待孩子。但是每次谈完以后却收效甚微,他依然是没有什么自制力,作业虽然写了几次,但是质量非常差。甚至又有一次一点都没写,我真被他气疯了,当时就打电话给他妈妈,把他妈妈叫来了。
面对老师和家长,他眼里闪过一丝紧张。他的妈妈还是非常配合的,她向我说了孩子在家的表现:因为三代单传,强宏从小在爷爷奶奶的手底下长大,爷爷特别溺爱他,到现在了,早晨没人给他穿衣服,他还不起床。(班主任工作/)妈妈忙于挣钱,爸爸一听到他犯错就只会暴力相向,爷爷奶奶就会教训爸爸……全家人都护着强宏,家里现在在强宏的教育上很头疼,不知道该怎么办,经常晚上想到这个连觉都睡不好。
面对这样的家庭,我无语了,现在的孩子都是家长手心里的宝,呵护备至。看着他妈妈眼里着急的泪水,我只能给她一些建议:
1、以后的作业都会记单,家长根据作业单上的记录,检查孩子作业的数量,检查完后要签字。
2、回去以后和家人沟通能统一战线,不要袒护和溺爱孩子,这样才能更好的教育孩子。
3、多看孩子身上的优点,及时肯定他的进步,让他建立自信。
4、做家长的调整好自己的心态,不能过于着急。
5、暴力不能解决问题,只会让孩子离家长越来越远。
半年过去了,强宏的作业质量提上来了,家长多次表扬他生活能够自理了,并且能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最主要的事现在他已经不是一个学困生,他的进步非常大,上次测试他的英语还考了个A呢!
教育不仅仅是学校和老师的事,也是社会和家庭的责任。教育需要全社会的支持,更需要老师和家长的通力合作。
第四篇:后进生转化案例-后进生转化
后进生转化案例
悠悠芦花
案例:郭志豪是个体育爱好者,对政治学习畏惧如虎;上课常常做小动作,讲小话;作业不认真,应付了事;但他乐于帮助别人,尊敬老师,爱护同学。
对策:
一、师爱。教育技巧的全部奥秘就在于如何爱护学生,教师应把真诚的爱给予后进生,尊重他们,关心他,理解、宽容他:对他热情关怀,循循善诱,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导之以行,持之以恒,力戒嫌弃或讽刺挖苦;主动接近他,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肯定鼓励他一点一滴的进步,分阶段向他提出恰当的期望。实践表明,只要教师把爱的情感倾注到后进生身上,就会引起他们心理上的共振,行动上的回报。
二、调查。这是转化生进生的基础。通过调查要摸清形成后进的主要原因,特别是摸清他政治知识方面的缺漏,以便有的放矢地帮助他,对症下药,切实解决他学习中的困难。指导他逐步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提高他们获取知识的能力。
三、环境。这是转化后进生的外因。教师要为后进生创造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同家长和其他任课教师密切合作,同时做好后进生周围同学的工作。人人帮助他们,人人关心他们.优等生与他们结对子,让后进生体会到一种集体的温暖。这样就使他处在一个团结向上,勤奋好学的集体中,使他在比、学、赶、帮的良好环境中共同进步。
四、兴趣。这是转化后进生的动力。政治知识充满着趣味性和规律性,我们在教学中充分利用政治知识的趣味性和规律性,不断培养后进生学习思想政治课的兴趣,增强其学习好政治的欲望和责任感。
五、方法。这是转化后进生的钥匙,教师的教学应在使学生增长知识、发展智力的同时,注重培养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在教学中,我们根据后进生缺少正确学习方法的特点,精心设计他能够接受的方法和教学形式。(班主任)另外根据政治新课标的特点,对他特别抓好三个环节:课前抓好补缺和铺垫;课上抓好训练和反馈;课后加强辅导。并注意运用教具学具让他多动手操作,多动脑筋思考,多动笔记录,给他发言、板演、批改、辅导等方面的优先照顾。
六、能力。这是转化后进生的重点。根据他原有的基础,在转化过程中我着重培养他们的能力,发展他们的智力。特别是培养他的观察力、分析推理能力和自学能力。我要他在学知识中长智慧,在转化中发展思维。
七、习惯。这是转化后进生的要素。在教学中,教师应注重不断纠正后进生的不习数学的不良习惯,逐步培养他们努力认真,刻苦钻研的学习态度,独立思考克服困难的精神,书写工整,自觉验算,自觉预习,自觉复习等良好的学习习惯。
八、反馈。反馈,这是转化后进生的必要环节。在转化后进生过程中,教师既要发现他们的每一点微小进步,又要善于通过观察他们课堂的情绪、发言、作业等情况,了解他们的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及知识等方面的问题,即时反馈,及时矫正。
九、课堂。这是转化后进生的主阵地。转化后进生要以课堂为主要阵地,要变课外加班加点为课内为主,课外为铺,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内鼓励后进生发言、板演,启发他们质疑、答疑,加强课间巡视,个别辅导,将问题消灭于萌芽之中。
十、防治。这是转化后进生的原则。在转化后进生过程中,我们不仅要防止,也要允许后进生反复,做后进生工作必须坚持反复抓,抓反复的原则,做到找期坚持不懈。对此,我对郭志豪同学注意抓反复、反复抓。
体会:俗话说:“数子十过,不如将子一长。”后进生往往缺点多于优点。有缺点,挨批评,学生学习的信心就不足了,谈何进步?所以,转化后进生就要端正对后进生的态度,并且要帮助他们树立自信心,因为自信是成功的基础,人有自信才会去行动,才会积极的要求上进,就能朝着教师期待的目标前进。转化学习后进生就成为一项重要的工作。怎样才能做好后进生的转化工作呢?我在教学实践中采取了十种策略,取得了明显效果。
教育家陶行知说过:“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讥笑中有爱迪生。”这就告诉我们,作为教师,一定要摒弃传统的偏见,努力帮助后进生发现其自身的“闪光点”,用期待的心情去等待学生的每一点进步。后进生转化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教师首先从自身对他们的态度做起,用爱心感化他们,悉心帮助他们,相信后进生会越来越少。
第五篇:后进生转化案例
后进生转化案例一
韶关市东岗小学 徐朝晖
甘宇,男,十一岁 我接手他们班时,他还是个五年级学生。经过一个月的观察与接触,我发现这个孩子学习目的不明确,缺乏兴趣和求知欲,经常听课精力不集中,书写速度慢,错别字极多,作业也不能按时完成,学习成绩也较差。思维怪异,自卑而又自闭,很少与同学一块玩耍,缺乏进取心,上课自己玩自己的,叛逆性较强。有一天我在批改甘宇的周记时,看到了一段这样的文字:“我很怕回家,很怕天黑,更怕看见我家的那个阳台。因为我做作业不认真时,经常被爸爸赶出去罚站在阳台上不许回房间„„”
当我看完这段文字,我感到有些奇怪,于是第二天下班后去这个学生家进行了家访。经过家访,我了解到这个孩子的父亲对孩子要求很严格,只要孩子考试成绩不好,或作业完成太慢,都有可能被体罚,严重的还会被关在柴房里,不给孩子穿鞋上学„„这位父亲还给我讲了一件很让他心痛的事。有一次,父亲把孩子关在阳台上,家里就出现了怪事:先是阳台上的衣架一个一个地逐渐少了,更奇怪的是阳台上当时还有十斤马蹄,可一个星期以后,这十斤马蹄竟消失得无影无踪,父亲还以为是他妻子吃掉了,可后来才知道原来是孩子被罚站在阳台时,全把它们扔下阳台了„„
听了这位父亲的述说,我的心情特别沉重,当时也在心里责怪这孩子。回到家里,我反复琢磨这件事,真是百思不得其解。第二天,我找到了这个小孩,经过一番细心的长谈,才恍然大悟:原来父亲特
别严格的要求,再加上对孩子粗暴的态度,使母亲于心不忍,便一味溺爱孩子,致使孩子经常把对父亲的不满全部发泄到母亲身上,对母亲拳打脚踢,毫无尊重可言,而对父亲又十分惧怕那严厉的惩罚。久而久之,孩子就对父母产生了敌视情绪。当父亲把孩子关在阳台上时,孩子就把阳台上的衣架、马蹄等扔下阳台。
了解了事情的真相后,我多次利用课余时间和体育课时间和他攀谈,知道他喜欢画漫画,我还把儿子的漫画书给他看,看到他作业中的错别字也不再批评他,只是教他下次怎么牢记这个字。渐渐的,他和我的话多了起来,自习课也不再全玩了,会做一些作业。后来我知道他很想拥有一对波鞋,我再次找到他父亲,把孩子的内心想法转达给父亲,又建议他给孩子买双波鞋,对孩子不提太高要求,比如操写生字时只要不错一个字就给予表扬,即使错了也不要体罚等„„过了一段时间,孩子作业本上的错别字果然少了。我还告诉家长,孩子的学习不理想,不仅仅是由于他不认真,还可能是孩子有某些生理上的缺陷,比如左右脑失调等,家长不应该一味地责备孩子,而应该耐心地帮助孩子克服这种缺陷。经过一个学期的尝试,孩子的学习进步了,家长也不再体罚他了,渐渐的,甘宇的性格也开朗起来,还主动要求参加拔河比赛等活动。在期末考试时,他的成绩位居中等生之例,这使孩子和家长都非常高兴。六年级毕业时,他仅因4分之差没进重点中学,被田家炳中学录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