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分级护理制度,危重病人护理制度[小编推荐]
分级护理
一、特级护理(—)病情依据
1.病情危重,随时可能发生病情变化需要进行抢救的患者。2.重症监护的患者。
3.各种复杂或大手术后的患者。4.严重外伤或大面积烧伤的患者。
5.使用呼吸机辅助呼吸,并需要严密监护生命体征的患者。6.实施连续性肾脏替代疗法,并需要严密监护生命体征的患者。7.其他有生命危险,需要严密监护生命体征的患者。
(二)护理要求.严密观察病情变化,随时测量T,P,R,BP,保持呼吸道和各种管道的通畅,并依据病情变化和护理过程随时记录,间隔时间最长不超过2小时,准确测量,记录24小时出入量。2.根据医嘱,正确实施治疗,给药及护理措施。.根据患者病情,正确实施基础护理和专科护理,如:口腔护理、压疮护理、气道护理及管路护理等,实施安全措施。4.保持患者的舒适和功能体位。5.实施床旁交接班。二、一级护理
(一)病情依据
1.病情趋向稳定的重症患者。
2.手术后或治疗期间需要严格卧床的患者。3.生活完全不能自理且病情不稳定的患者。
4.生活部分自理,病情随时可能发生变化的患者。
(二)护理要求
1.每一小时巡视患者一次,观察患者病情变化。2.根据患者病情,定期测量T,P,R(每日至少四次),血压(每日至少一次或根据医嘱)。3.根据医嘱正确实施治疗,给药措施。
4.根据患者病情,正确实施基础护理和专科护理,如:口腔护理,压床护理,气道护理及管路护理等,实施安全措施。5.提供护理相关的健康指导。
6.观察患者情绪上的变化。做好心理护理。三、二级护理
(一)病情依据
1.病情趋于稳定仍需卧床的患者。2.生活部分自理的患者。
(二)护理要求
1.每2小时巡视患者一次,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2.根据患者病情测量生命体征。
3.根据医嘱正确实施治疗,给药措施。
4.根据患者病情,正确实施护理措施和安全措施。5.提供护理相关的健康指导。四.三级护理
(一)病情依据
1.生活完全自理且病情稳定的患者。2.生活完全自理且处于康复期的患者。
(二)护理要求
1.每3小时巡视患者一次,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2.根据患者病情,测量生命体征。
3.根据医嘱,正确实施治疗,给药措施。4.提供相关的健康指导。
危重病人抢救制度
1.医护人员发现患者病情危重,需要抢救时,应立即通知上级医师或科主任,护士长,准备好抢救物品。
2.接受成批危重患者抢救时,应在抢救同时报告医务科,护理部,总值班,必要时上报主管院长。
3.凡需抢救的危重患者尽量安置在抢救室,抢救室备有抢救物品,抢救设备,药品,做好记录,抢救室内的各种物品非经护士长同意不准外借或挪用。4.危重病人抢救均由科主任或正、副主任医师负责组织,护士长和责任护士积极配合,设专人护理,根据情况设抢救小组。
5.需请院内其他课时协助抢救时,可用电话或去人邀请,应邀者应及时前往,并积极配合抢救,不得以各种理由拒绝或拖延,需邀请院外人员来抢救时,及时和医务处联系。
6.负责抢救的医护人员要密切观察病情,及时准确做好各种记录,并向上级医师,护士长汇报病情和抢救执行情况,交接班时,要床旁详细交接病情,用药,医嘱执行情况,基础护理和监护参数等。
7.抢救结束时,护士长组织护理人员进行病例讨论,总结经验教训。
第二篇:危重病人护理质量检查制度
危重病人护理质量检查制度
(1)科室护士长及监控人员对每位危重病人均要进行质量控制,有检查、反馈、改进措施、动态评价,责任到人。
(2)各科室建立危重病人专项检查记录本,主要填写科室检查内容、存在问题及反馈、改进措施、动态评价、病危停止时间、病情转归、得分情况、护理部检查情况。
(3)护理部有危重病人专项检查记录,对检查存在的问题及时提出整改意见和评价。
(4)危重病人护理合格标准为≥90分,危重病人护理合格率≥90%,每月汇总合格率。
(5)危重病人质量检查按危重病人护理质量考核标准执行,其检查结果与责任护士个人行为评价挂钩。
第三篇:分级护理制度
患者在住院期间,医护人员根据患者病情和生活自理能力,确定并实施不同级别的护理。护理分为四个级别:特级护理、一级护理、二级护理和三级护理。
一、特级护理:
(一)指征 :具备以下情况之一的患者,可以确定为特级护理
1.病情危重,随时可能发生病情变化需要进行抢救的患者 2.重症监护患者
3.各种复杂或者大手术后的患者 4.严重创伤或大面积烧伤的患者
5.使用呼吸机辅助呼吸,并需要严密监护病情的患者 6.实施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CRRT),并需要严密监护生命体征的患者
7.其他有生命危险,需要严密监护生命体征的患者
(二)护理要求:
1.将患者安置在监护室,抢救患者安置于抢救室,备好急救药品和物品。
2.做好护理评估,按护理常规落实护理措施,做好护理记录。
3.定时监测生命体征,严密观察患者病情变化,及时准确记录。
4.正确执行医嘱,认真落实各项治疗措施。
5.按医嘱准确测量出入量,做好各种管道的护理,详细记录各种导管的出入液量。
6.认真做好基础护理及专科护理。
(1)卧位合理,舒适安全,符合治疗需要。(2)保持床单位整洁,有污染及时更换。
(3)保持口腔清洁,做好口腔护理,每日给予口腔护理2次,预防感染;保持胡须、头发整齐,洗脸。
(4)保持皮肤清洁、干燥,做好皮肤护理,预防压疮发生。每天床上擦浴,包括洗脚及会阴护理;协助病人翻身,至少2小时一次,病情危重限制翻动者例外,仔细观察、评估皮肤情况,并记录,做好床旁交接班。
(5)做好患者气道管理,气管切开患者按照专科护理常规执行,及时有效吸痰,保持呼吸道通畅。
(6)按医嘱给予饮食,保证进食安全,防止误吸、呛咳等。
(7)做好大小便护理。留置尿管的病人保持尿道口清洁,每日会阴护理1~2次。
7.对患者的重点治疗、护理内容实施班班床头交接。二、一级护理:
(一)指征 :具备以下情况之一的患者,可以确定为一级护理:
1.病情趋向稳定的重症患者
2.手术后或者治疗期间需要严格卧床的患者 3.生活完全不能自理且病情不稳定的患者 4.生活部分自理,病情随时可能发生变化的患者
(二)护理要求:
1.每小时巡视患者,观察患者病情变化。2.根据医嘱正确实施治疗、给药措施。
3.按病情需要,配备急救用物以备必要时应用。4.按照护理常规落实护理措施,加强基础护理和专科护理,防止并发症:
(1)保持床单位整洁,有污染及时更换。
(2)保持口腔清洁,需要时做好口腔护理,每日2次。(3)保持皮肤清洁、干燥,做好皮肤护理,协助患者翻身,2小时一次,观察、评估皮肤情况,并记录,做好交接班,预防发生压疮。
(4)做好大小便护理,留置尿管的病人保持尿道口清洁,每日会阴护理1~2次。
(5)做好生活护理,协助自理缺陷患者喂水、喂饭,送药到口。
6.认真做好心理护理,提供护理相关的健康指导。三、二级护理:
(一)指征 :具备以下情况之一的患者,可以确定为二级护理:
1.病情稳定,仍需卧床的患者 2.生活部分自理的患者
(二)护理要求:
1.每2小时巡视患者,观察患者病情变化。2.根据患者病情,测量生命体征。3.根据医嘱,正确实施治疗、给药措施。
4.根据患者病情,正确实施护理措施和安全措施。5.提供护理相关的健康指导。四、三级护理:
(一)指征 :具备以下情况之一的患者,可以确定为三级护理:
1.生活完全自理且病情稳定的患者 2.生活完全自理且处于康复期的患者
(二)护理要求:
1.每3小时巡视患者,观察患者病情变化。2.根据患者病情,测量生命体征。3.根据医嘱,正确实施治疗、给药措施。4.提供护理相关的健康指导。记录要求参照护理文件书写规范。
第四篇:《分级护理制度》
分级护理制度
患者在住院期间,医护人员根据患者病情和生活自理能力,确定并实施不同级别的护理。护理分为四个级别:特级护理、一级护理、二级护理和三级护理。
一、特级护理:
(一)指征
:具备以下情况之一的患者,可以确定为特级护理
1.病情危重,随时可能发生病情变化需要进行抢救的患者
2.重症监护患者
3.各种复杂或者大手术后的患者
4.严重创伤或大面积烧伤的患者
5.使用呼吸机辅助呼吸,并需要严密监护病情的患者
6.实施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CRRT),并需要严密监护生命体征的患者
7.其他有生命危险,需要严密监护生命体征的患者
(二)护理要求:
1.将患者安置在监护室,抢救患者安置于抢救室,备好急救药品和物品。
2.做好护理评估,按护理常规落实护理措施,做好护理记录。
3.定时监测生命体征,严密观察患者病情变化,及时准确记录。
4.正确执行医嘱,认真落实各项治疗措施。
5.按医嘱准确测量出入量,做好各种管道的护理,详细记录各种导管的出入液量。
6.认真做好基础护理及专科护理。
(1)卧位合理,舒适安全,符合治疗需要。
(2)保持床单位整洁,有污染及时更换。
(3)保持口腔清洁,做好口腔护理,每日给予口腔护理2次,预防感染;保持胡须、头发整齐,洗脸。
(4)保持皮肤清洁、干燥,做好皮肤护理,预防压疮发生。每天床上擦浴,包括洗脚及会阴护理;协助病人翻身,至少2小时一次,病情危重限制翻动者例外,仔细观察、评估皮肤情况,并记录,做好床旁交接班。
(5)做好患者气道管理,气管切开患者按照专科护理常规执行,及时有效吸痰,保持呼吸道通畅。
(6)按医嘱给予饮食,保证进食安全,防止误吸、呛咳等。
(7)做好大小便护理。留置尿管的病人保持尿道口清洁,每日会阴护理1~2次。
7.对患者的重点治疗、护理内容实施班班床头交接。
二、一级护理:
(一)指征
:具备以下情况之一的患者,可以确定为一级护理:
1.病情趋向稳定的重症患者
2.手术后或者治疗期间需要严格卧床的患者
3.生活完全不能自理且病情不稳定的患者
4.生活部分自理,病情随时可能发生变化的患者
(二)护理要求:
1.每小时巡视患者,观察患者病情变化。
2.根据医嘱正确实施治疗、给药措施。
3.按病情需要,配备急救用物以备必要时应用。
4.按照护理常规落实护理措施,加强基础护理和专科护理,防止并发症:
(1)保持床单位整洁,有污染及时更换。
(2)保持口腔清洁,需要时做好口腔护理,每日2次。
(3)保持皮肤清洁、干燥,做好皮肤护理,协助患者翻身,2小时一次,观察、评估皮肤情况,并记录,做好交接班,预防发生压疮。
(4)做好大小便护理,留置尿管的病人保持尿道口清洁,每日会阴护理1~2次。
(5)做好生活护理,协助自理缺陷患者喂水、喂饭,送药到口。
6.认真做好心理护理,提供护理相关的健康指导。
三、二级护理:
(一)指征
:具备以下情况之一的患者,可以确定为二级护理:
1.病情稳定,仍需卧床的患者
2.生活部分自理的患者
(二)护理要求:
1.每2小时巡视患者,观察患者病情变化。
2.根据患者病情,测量生命体征。
3.根据医嘱,正确实施治疗、给药措施。
4.根据患者病情,正确实施护理措施和安全措施。
5.提供护理相关的健康指导。
四、三级护理:
(一)指征
:具备以下情况之一的患者,可以确定为三级护理:
1.生活完全自理且病情稳定的患者
2.生活完全自理且处于康复期的患者
(二)护理要求:
1.每3小时巡视患者,观察患者病情变化。
2.根据患者病情,测量生命体征。
3.根据医嘱,正确实施治疗、给药措施。
4.提供护理相关的健康指导。
记录要求参照护理文件书写规范。
—
END
—
第五篇:分级护理制度
分级护理制度
时间:2012年12月27日 地点:内四科护士办公室 主持人:左玉丹
参加人员:内四科全体护士
1、分级护理是指患者在住院期间,医护人员根据患者病情、身体状况和生活自理能力,确定并实施不同级别的护理。分级护理分为四个级别:特级护理、一级护理、二级护理和三级护理。
2、确定患者的护理级别,应当以患者病情、身体状况和生活自理能力为依据,并根据患者的情况变化进行动态调整。
3、临床护士根据患者的护理级别和医师制订的诊疗计划,为患者提供基础护理服务和护理专业技术服务。
4、护士实施的护理工作,包括:
(1)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和病情变化;
(2)正确实施治疗、用药和护理措施,并观察、了解患者的反应;
(3)根据患者病情和生活自理能力提供照顾和帮助;(4)提供康复和健康指导。
5、分级护理原则(1)特级护理
①具备以下情况的患者,可以确定为特级护理: A、病情危重,可随时发生病情变化需要进行抢救的患者; B、重症监护患者;
C、各种复杂或大手术后的患者; D、严重外伤和大面积烧伤的患者;
E、使用呼吸机辅助呼吸,需要严密监护病情的患者; F、实施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需要严密监测生命体征的患者;
G、其他有生命危险,需要严密监测生命体征的患者。②护理包括以下要点:
A、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和生命体征,监测患者的体温、脉搏、呼吸、血压;
B、根据医嘱,正确实施治疗、用药; C、准确记录24小时出入量;
D、正确实施口腔护理、压疮预防和护理、管路护理等护理措施,实施安全措施;
E、保持患者的舒适和功能体位; F、实施床旁交接班。(2)一级护理
①具备以下情况的患者,可以确定为一级护理: A、病情趋向稳定的重症患者;
B、手术后或者治疗期间需要严格卧床的患者; C、生活完全不能自理患者; D、生活部分自理,病情随时可能发生变化的患者。②护理包括以下要点:
A、每小时巡视患者,观察患者病情变化;
B、根据患者病情,每日定时测量患者体温、脉搏、呼吸等生命体征;
C、根据医嘱,正确实施治疗、用药;
D、正确实施口腔护理、压疮预防和护理、管路护理等护理措施,实施安全措施;
E、对患者提供适宜的照顾和康复、健康指导。(3)二级护理
①具备以下情况的患者,可以确定为二级护理: A、病情稳定,仍需卧床的患者; B、生活部分自理的患者; C、行动不便的老年患者。②护理包括以下要点:
A、每2~3小时巡视患者,观察患者病情变化;
B、根据患者病情,测量患者体温、脉搏、呼吸等生命体征; C、根据医嘱,正确实施治疗、用药;
D、根据患者身体状况,实施护理措施和安全措施; E、对患者提供适宜的照顾和康复、健康指导。(4)三级护理
①具备以下情况的患者,可以确定为三级护理: A、生活完全自理,病情稳定的患者; B、生活完全自理,处于康复期的患者。②护理包括以下要点:
A、每3~4小时巡视患者,观察病情变化;
B、根据患者病情,测量患者体温、脉搏、呼吸等生命体征; C、根据医嘱,正确实施治疗、用药;
D、对患者提供适宜的照顾和康复、健康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