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库大全 > 精品范文库 > 12号文库

跟孩子沟通 要1停2看3听

跟孩子沟通 要1停2看3听



第一篇:跟孩子沟通 要1停2看3听

跟孩子沟通 要1停2看3听

行为是木,心理是林

在抚养子女的问题上,有不少家长会这样想:孩子还小,他不懂什么,就知道吃、喝、玩,把孩子抚养得白白胖胖,想玩什么就让他们玩什么,就可以了。孩子上学了,家长更多地去了解孩子的学习、成绩,在很多家长看来,随着孩子一天天长大,仿佛他们的问题就越来越多。

其实,并不是孩子越大,给家长带来的问题就越多,而是家长往往在孩子童年时期忽视了孩子的心理辅导,我们过多地去关注孩子的行为,紧紧盯着孩子一个事情的对错,一个方面的优劣,过分关注专长。孩子的行为是木,他(她)的心理特征是林,家长要去发现孩子内心世界的那片“树林”,孩子即使再小,也有自己的人格特征,把握好孩子的性格特征、心理取向,才能给孩子塑造

出良好的心理素质。

孩子抗拒学习的心理之谜

有个六岁的女孩,在幼儿园上大班,可是她偏偏喜欢去小班上课,她不愿意学习,就愿意和小

班朋友一起玩。

还有很多孩子不喜欢课程学习,抗拒学习?家长给孩子买很多礼物,给很多物质刺激,或者用语言训斥,这些能制止孩子抗拒学习情况的发生吗?不能,因为你不了解孩子的心理,孩子“懂”得很多,我们需要发现孩子这个现象背后的心理秘密。

孩子对学习的身心需求

孩子对学习的身心要求包括:生理及活动的需求;被爱、被关怀;归属感;自尊心;好奇心:成就感。形成一个金字塔的结构,从下到上,表示的是先后顺序。

缺乏爱,学习难出色

(1)按照这个表,首先是被爱与被关怀,孩子的学习和思考就像一扇门,当孩子觉得自己缺乏安全感、缺少关怀的时候,这扇门就会关闭。

棍棒之下不出好成绩

(2)孩子总会在学习中犯错,比如做错了数学题,有的家长很恼火,教给孩子正确方法,对孩子讲:“你懂不懂?”孩子答:“懂了。”家长很负责任地说:“你会不会了?”孩子答:“会了。”家长终于长舒一口气,可是发现孩子依然会做错了题。这是怎么回事呢?

在家长训斥时,孩子的回答并非出于内心,而是应急的机械性反应。孩子并非明白了家长的指导,而是在自尊心受到伤害时,应付家长,进行自我保护。所以,棍棒下面出不了好成绩,训斥对

提高孩子成绩没有任何积极帮助。

对孩子不要赞美,要鼓励

(3)成就感对于学习非常重要。孩子的成就感是外在对他的支持和认同。但是要注意赞美和鼓

励的区别。

赞美孩子是消极的,因为1.着重外在评价,会让孩子过分依赖他人评价;2.教孩子和别人比较,只为个人的目标而努力;3.孩子为得到称赞而努力表现,会错误地认为自己的价值是取悦别人。4.若得不到称赞,容易因放弃而失去信心。

所以我们要鼓励孩子,1.着重内在评价,肯定孩子自我能力的发挥;2.帮助孩子肯定自己的价值,知道自己的贡献;3.借外在的肯定与鼓励,形成孩子内在的动力,进而培养主动负责的习惯;4.引导孩子从自我肯定中,提升自尊与自信,建构正向价值观。

【亲子沟通三步骤】

(1)两个心理学公式

孩子为什么会在学习中感到焦虑呢?心理学公式如下:

想象+孤独+无能感=焦虑

孤独是没有安全感,长期被人误解就会产生无能感,被打骂就会自贱自卑,这些导致了孩子对

学习的焦虑。

如何提高孩子的创造力?心理学公式如下:

想象+沟通+精熟=创造力

以下我通过2个心理测试,来帮助大家掌握培养孩子的心理学方法。

【潜意识测试】

1.有一个问题:“世界是……”你分别写出三个答案。2.然后把题目中的“世界”换成“我”,“我是……”后面的答案不变,你就会发现自己此时此刻的心理状态。这个测试可以帮助家长了解孩子

当前的心理特征。

【沟通心理游戏】

把一张纸对折,再对折,然后撕掉一个圆的部分。虽然大家听到的是同样的一个指令,但是,做出来的结果却都不一样,这说明“沟通”是非常必要的,我们对孩子不要认为我对孩子说一遍,孩子就能够明白,我们要非常重视和孩子的沟通。

(2)对宝宝要“立刻回应”

当孩子提出一个要求,我们不要立刻满足他的要求,而是要立刻回应,分为三个步骤:

1.“停”,家长暂时放下正在做的事情,注视对方,给孩子表达的时间和空间。

2.“看”,仔细观察孩子的脸部表情、说话的声调和语气、手势和其他肢体动作等非语言的行

为。

3.“听”,专心倾听孩子说什么,并以简短的语气,将孩子的想法和感受引导出来。

(3)损害自信心的4个方式

父母伤害孩子的自信心有4个方式:

1.权威式的教育,会导致孩子畏首畏尾;

2.保护过度,会剥夺孩子学习的机会;

3.期望过高,会导致孩子压力过大;

4.完全否定,会让孩子无法活出真正的自我。

家长培养孩子的自信心要注意:

1.了解并完全接纳孩子,帮助他建立自信与成就感;

2.不要保护过度,让孩子在尝试中学习,在学习中获得成长;

3.给孩子正确的价值观。

4.维系良好的家庭气氛,家庭是孩子社会化的第一站。

第二篇:教师跟孩子沟通的技巧

教师跟孩子沟通的技巧

教师想要与学生进行沟通,首先必须改变师生关系,必须革除拒绝性的谈话,学习使用一种接纳性的新语言。也就是说,要了解学生,必须俘获他的心,一切为学生着想。我们知道大部分学生所谓的不听话,无非是学生有时出格的事多了点没有按一定的规矩办事而已,这就是我们老师眼中学生的犯错误吗?因此,作为老师我们可以从以下方面去努力:

第一,学生做错了事,针对情况就事论事,不涉及品格,是师生间沟通的基本原则。老师起了提醒、关爱、帮忙的作用,而老师不要借题发挥,伤害了孩子的自尊,显然只会使学生对老师产生反感厌恶,从而进一步挫伤孩子的学习积极性。

第二,要邀请合作,避免命令。面对现在的学生,如果我们用传统的家长制和封建礼教式的教育方法是绝对不行的。老师应该把学生看作是自然界的朋友,他们也会爱、也会恨,是具有矛盾感的复杂的人。他们和大人一样,讨厌到处被命令、指使和控制,被剥夺掉自治权。当老师说话表示尊重时,比较不会引起他们的反抗。

第三,不要冷嘲热讽。具有尖酸口才的老师是学生的克星,那些冷酷刻薄的话语会摧毁学生的自尊心,受创伤的孩子会在满脑子的报复思想中成长。

第四,要多表扬,少惩罚。多数老师其实不是不知道惩罚收效甚微。然而,他们每天照用不误。他们一生气就对学生责难、羞辱、怪罪、惩罚,不但没有纠正学生的行为,还成为下次犯错的好借口。它使犯过错误的人下次更小心地犯错,更狡猾地掩饰现象,更技巧地避过侦察,而不是更诚实或更明理负责.学生是带着不完整的自我形象来到学校,他们的自尊心脆弱容易受损乃理所当然之事。老师处理应极为慎重,你的评语会影响他们内心的情感。老师的感化力是最大的,破坏力也可能最大。良好纪律的形成和维持有赖于老师一系列谨言慎行,以打动孩子的心灵。教师应避免挑剔,免除惩罚。

从事教育工作不但需要具备良好的品格,而且需要具有特殊的技巧。引用柯宁的话:“技巧本身不是目的,而是一种必备工具。有了技巧,做事效率就高,少了它如同是遇到障碍,寸步难行”。教育上,着重技巧的应用能让老师更能够因材施教

《友谊天长地久英文版歌词》

Should auld acquaintance be forgot,And never brought to mind?

Should auld acquaintance be forgot

And days of auld lang syne?

For auld lang syne, my dear,For auld lang syne,We'll take a cup of kindness yet

For auld lang syne.

第三篇:育儿心得:多跟孩子沟通

育儿心得:多跟孩子沟通

光阴荏苒,日月如梭,一转眼女儿8岁了,今年已经上小学三年级了,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我也是在不断地学习、摸索,关于“育儿”,我的这点经验谈不上什么“心得”,就跟大家分享一下我的育儿体会: 培根说过“思想决定行为,行为决定习惯,习惯决定性格,性格决定命运”为了培养女儿较好的性格、习惯.从她出生至今,我都特别注重跟她的沟通与交流.要想改变孩子,首先要改变孩子的成长环境,女儿从一年级入学起,我就把家里的电视关了,我个人认为经常看电视会剥夺孩子学习的时间.很多家长认为孩子作业写完就可以看电视、上网,对看什么电视,玩多久电脑都没有约束.我看过一篇文章说,每周看十几个小时电视的孩子与不看电视的同龄人相比学习成绩较差.一个孩子要想取得优异的成绩,那么背后必须有不断的鼓励和表扬.孩子和成人一样,都喜欢受到肯定、受到鼓励.在肯定和鼓励的环境中,她们才更容易自信,更容易进步.我对女儿以鼓励为主,培养孩子独立自主,孩子能做的事绝不代劳,所以,女儿很独立,自己整理房间,自己叠衣服,在家我給女儿留了一个柜子专门放她的课外书,每天写完作业自己会拿书看,阅读对人是至关重要的,如果连一本书都看不进去,你接受知识的能力就非常有限了,所以要养成阅读的习惯.从小爱阅读的人会思考,有判断力、语言丰富、思维缜密,不爱阅读的人,头脑简单、语言非常贫乏.在家中,我跟女儿商量列了个时间表,每天写作业多长时间,每天看几本课外书,玩不能超过多久,每天睡觉时间是几点.家长与孩子沟通时也要特别注意方式和语气,不能对孩子采用强硬的命令式,孩子做作业不认真就一顿臭骂,这种做法反而让孩子更厌恶学习.家长可以给孩子创造一个较安静的学习氛围,能让她有条件静下心来学习.我现在会给孩子更多的自由,很少限制孩子做她想做的事情,其实限制得越多,孩子会更判逆.教育好孩子是我们作父母的责任,而在这个过程中能与孩子共成长更是一件很快乐的事.

第四篇:家长要善于和孩子心灵沟通

家长要善于和孩子心灵沟通

孩子想什么你清楚吗?

教育中有个普遍现象,叫做相近的思想相吸,相反的思想相斥。家长的观点如果离孩子很远,就不容易被孩子接受。只有当孩子感觉到你理解他,能为他保密,使他有安全感和放心感时,他才能对你讲出心里话,与你沟通。那么,家长怎样才能做到与子女心灵的沟通呢?

1、不揭孩子的疮疤。如果家长老是提起从前,孩子就会感到和家长越来越无话可说,也不敢说,不知什么时候家长又会抖搂出来,用自己的话打击自己。

2、不要把孩子的秘密随意泄露出去。当孩子向你敞开心扉,说出自己的一些隐私时,你若把孩子的事当做笑料在朋友中散布出去,很可能使你的威信在孩子心目中彻底丧失。

3、遇事多和孩子商量。比如,在给孩子买衣服时,和孩子商量,让孩子意识到自己是家庭一员,他才会容易接受孩子的决定,对父母更加孝顺,更加亲近和尊敬父母。另外,在事未成之前,要告诉孩子为自己保密,如果让别人知道了,就有可能让他人抢先一步占据这个好位子。这也是培养孩子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的自我保护意识。

第五篇:好家长要多和孩子沟通

好家长要多和孩子沟通

或许家长在平时都有自己的工作要忙,但是孩子的成长不能缺少家长的陪伴,家长应该在闲暇时间多与孩子进行沟通,了解孩子的学习生活有什么不顺心的地方,然后在帮助孩子解决一下问题,最好可以每周都有那么几天可以和孩子有一次沟通交流的机会。

相关内容

热门阅读

最新更新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