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库大全 > 精品范文库 > 12号文库

大班数学《认识整点》

大班数学《认识整点》



第一篇:大班数学《认识整点》

大班数学《认识整点》

大班数学《认识整点》

活动目标

1、基本掌握时钟的主要结构,了解分针和时针的运转关系

2、通过操作和游戏,认识整点。

活动准备

1、课件。

2、纸质小时钟若干。

3、小组操作材料

活动过程

1、认识时钟构造,了解分针与时针的运转关系

出示一个挂钟图(PPT)

师:今天我请来了一位生活中的好朋友,看,他是谁?你们在什么地方看到时钟的?你知道时钟有什么用吗?(时钟不停的走动,为人们显示时间,人们按照时钟上的时间来工作、学习和休息)

师:他是什么样的?(有数字有针,圆形)

师:看看钟面上有几个数字?(1、2、3、4、5、6、7、8、9、10、11、12)他们是怎么排列的?哪个数字在最上面?

师:除了数字,钟面上还有什么?(两根指针)有几根?他们是怎么样的?

师:2根指针有什么特点呢?他们一样长吗?(一长一短)长的叫分针,短的叫时针。

小结:小朋友们观察得很仔细,原来时钟上有12个数字,还有2根指针,长的叫分针,短的叫时针。

师:告诉你们一个秘密,时针和分针天天在比谁走得快,仔细看,他们是怎么比的呢?(PPT展示)你发现了什么?分针走了多少?时针走了多少?引导幼儿观察,小结分针和时针是朝一个方向走的,分针走一圈,时针走一大格,这就是一小时。

2、看钟面,认识整点。

师:现在分针指在12,表示整点,时针指在1,是1点整,那这只钟是几点整了呢?告诉你们游戏时候一个口诀,分针指着12,时针指着几,就是几点整。

那你会拨3点整吗?请一位小朋友到上面来试一试。那你会拨7点整吗?请小朋友们自己试一试。

师:时钟不仅会走路,还会说话,他还会用声音来告诉我们几点了。你们听到了什么?几下?原来时钟用他的声音响几下来告诉我们是几点整了。下面我们来点挑战,听时钟的整点报时来拨几点钟,仔细听!你是怎么拨的?大家发现6点整有什么有趣的地方?

师:大家来比赛,我来做裁判,看谁拨得快,拨完就马上就举手。

师: 12点整,有没有跟他不一样的?大家觉得对不对呢?你们发现有什么有趣的地方?

师:接下来,我们用小手试一试画指针,看,这位小朋友在做什么?几点吃午饭?你会在这个钟面上面画11点整吗?他画的是11点整吗?为什么?长长的分针指在12,短短的时针指在11(起床7点整)我们再把他记录下来。

现在你们会拨整点了吗?有什么口诀?。

3、小组游戏

(1)看图片拨时间

(2)看图片画指针

(3)穿珠游戏

4、评价活动

请1~2位幼儿口述操作过程,师生共同评价,巩固幼儿对整点的认识。

活动思考:

《认识整点》这一个认识性的数学活动,为了吸引幼儿的注意力并能达到本节活动的目标,活动中进行了大量幼儿的操作活动,再加上新颖的白板课教学,整个活动的教学效果比较理想。

1、应用“遮罩”功能,将事先制作好的小组操作图片遮盖起来,一组一组逐一呈现,有助于集中幼儿的注意力,效果佳。

2、应用“时钟”功能,给大班幼儿操作一定的时间概念与时间限制,保证活动高效。

3、应用“批注”功能,将预先现成的PPT在白板软件中导入,大大增加了可应用的效果。

4、应用“图库”功能,将需要的照片预先导入,等活动需要时直接在白板上拖放,方便而具有当即选择性。

教学效果:

1、本活动在我设计的时候是使用PPT软件进行运用的,在教学活动中,屏幕上的课件只能给孩子图片的观看,而不能真正让孩子和我所提供的这些教学具充分互动起来。而使用白板以后,让幼儿直接上去操作就让他们很积极,并且自己所绘画的指针等能在白板上呈现出来,就给幼儿很大的触动。

2、在原来设计的PPT中,我无法根据孩子的回答随机呈现答案式的图片,而运用白板以后,幼儿回答什么,我立即能从图库中调出相应的图片,很方便。

3、就从白板上老师直接拖放图片这个动作来说,就能呼应幼儿用12分的主力来观察,从而导致幼儿上课过程中注意力更加集中。

活动建议:

1、活动中由于对白板的操作有些许停顿的地方,可能影响到了幼儿注意力的集中。

2、幼儿自主操作白板也不是很熟练,需要老师帮忙提醒,可能影响了幼儿的自主思考。

3、交互式电子白板软件还有很多未使用到的功能,在特定的环节中必定会有特定的功能来极大体现出白板的效果,需要我们教师多多发掘。

第二篇:幼儿园大班数学时钟认识整点

学前班数学教案:“认识时钟”

【活动目的】

1.通过观察及幼儿自身的尝试活动来认识时钟,初步了解时针、分针之间的关系,掌握整点并知道其规律,结合日常生活理解时钟的用途。

2.培养观察力、思维力、动手能力及大胆尝试精神。3.教育幼儿每天准时来园,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4.培养爱科学的意识和激发幼儿热爱劳动人民的情感。【活动准备】

1.创设“钟表展览馆”的教学环境。2.人手一只可以拨动的小时钟。

3.反映幼儿一日生活内容的图片(起床、上学、午饭、午睡等),时钟演变过程图片。4.可以用来自制钟面的有关材料(如长短针、1~12的数字、各种形状和造型的硬板纸或吹塑纸若干)。【活动过程】

一、创设尝试情境,激发幼儿尝试欲望

1、猜时钟谜语,激发幼儿关注时钟的兴趣。

师:小朋友,今天老师给大家请来了一位好朋友,猜猜它是谁?仔细听:滴嗒滴嗒,滴嗒滴嗒,会走没有腿,会说没有嘴,它会告诉我们什么时候睡,什么时候起。提问:你在哪些地方见过钟表?那里为什么要有钟表?

二、观察活动

通过观察活动比较钟表上时针、分针的不同,认识12个数字以及数字的排列位置。提问:

1.每只钟面上都有什么?(出示3只不同形状的时钟,幼儿找出钟面上都有两根针和1~12的数字)

2.比比看,两根针什么地方不一样?(长短、粗细之分)它们的名称叫什么?(了解时针、分针的名称)

3.钟面上的数字排列位置是怎样的?(认识典型的几个数字位置12、9、3、6)

三、幼儿第一次尝试活动

让幼儿理解并掌握分针、时针与数字的关系(幼儿人手一只时钟)

提问:1.请小朋友看一看钟面上时针和分针都指在哪一个数字上?(12上)

2.请小朋友把时针从12拨到1上,看一看分针有什么变化?(分针从12走一圈又回到12)3.小朋友自己拨钟试一试,然后把你的发现告诉大家。

4.得出结论:当时针走一个数字(一格),分针就要走12个数字(一圈),这就是一小时。

四、认识整点寻找和发现它们之间的规律。建立正确概念 1.教师操作演示:一只钟两根针都指在12上;一只钟时针拨到1上,分针拨到12上; 2.提问:①三只钟有什么地方不一样?它们分别代表几点钟?②整点时,分针总是指在哪里?③想一想,2点整时,时针应在哪个数字上,分针应在哪个数字上?

3.老师归纳:整点时,时针指在一个数字上,分针总是指在12上;

4.小朋友第二次尝试练习:

② 老师的要求拨整点

②结合日常生活图片拨出整点,小组中的幼儿互相检查准确与否,并说一说时针、分针指向的数字。

③游戏活动:“老狼老狼,几点钟”

游戏规则:教师扮演老狼,幼儿扮演小羊,老狼拨好时钟后,问:“小羊小羊几点钟?幼儿回答,如若错误就被老狼吃掉!

五、教师总结时钟的有关知识内容

六、帮助幼儿理解时钟的功能,重点说明时钟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1.提问:小朋友,你们家里有钟吗?你还在什么地方看见过钟?为什么那么多的地方都要用到钟呢?(启发幼儿结合生活经验或看图片来说出钟的用途)

2.教师归纳:时钟和手表都是计时工具,它可以告诉人们,现在是什么时间了,应该干什么事情了;它可以帮助人们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钟是人类的好朋友。

小朋友认识了钟,可以按时起床,按时上幼儿园。老师可以根据钟上的时间按时上课,按时做游戏,按时让小朋友吃午饭,钟的用处可大啦。

七、出示时钟演变过程的图片,让幼儿简单了解从古到今计时器的变化,激发幼儿尝试探索知识的兴趣及总结

师:古时候没有钟,人们用沙漏、日晷、滴水的方法来计时。日晷在常州的天宁寺就有,小朋友可去看看。随着科学的发展,聪明的叔叔阿姨设计、制造了各种各样的钟和表(闹钟、石英钟、音乐钟、工艺钟、手表、怀表),给人类生活带来方便,还可以美化人们的生活。小朋友,你们现在已经学会了认识整点,以后要更加好好学习,长大后也来发明创造出更多更美的钟和表,好吗?

八、活动结束

教师播放音乐《时间是小马》,幼儿听着音乐学骑小马动作回教师,课堂结束。

第三篇:大班数学活动:认识整点教案(时间)

数学活动:认识整点(时间)

一、活动目标:

1.认识时钟,感知时钟在生活中的用途。

2.了解时针和分针的运行方向和运转规律,学习辨认整点。

二、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开学初在活动室墙上挂一面钟,引导幼儿了解什么时间做什么事。

2.材料准备:教师演示使用的大钟面,不同的钟面图片,表示整点的时间卡,整点作息表,按扣若干(与幼儿人数相同)3.环境创设:把师幼收集的钟摆放在活动室的四周,供幼儿自由参观。4.材料配套:幼儿活动操作材料《科学·时钟》。

三、活动过程:

(一)以猜谜的形式引入活动,了解时钟的用途。

1.利用猜谜激发幼儿兴趣:嘀嗒嘀嗒,嘀嗒嘀嗒,会说没有嘴,会走没有腿,它能告诉我,什么时候起,什么时候睡

2.引导幼儿交流有关时钟的生活经验,了解时钟在生活中的用途。

(1)引导语:你们知道时钟有什么用吗?(可以看时间,知道几点了;会有铃声响,叫我们快起床;等等。)

(二)认识时钟的钟面结构,了解时针和分针的运行方向和运转规律 1.引导幼儿观察时钟的钟面。

(1)引导语:钟面上有哪些数字?数字是怎么排列的?钟面上还有什么?它们有什么不样?长针叫什么?短针叫什么?(2)小结:钟面上有1~12的数字。长针叫分针,短针叫时针,最细、最长的一根针叫秒针。

2.理解时针和分针的运行方向和运转规律。

(1)引导语:不同的针有不同的本领,时针和分针想进行跑步比赛,它们都在数字12的起跑线上,谁会赢呢?(2)边演示大钟面,边引导幼儿观察时针和分针的运转,并以儿歌“哥哥短,弟弟长,天天竞走大家看;弟弟走一圈,哥哥走一步”,帮助幼儿了解时针与分针的运转关系

(3)小结:时钟上的分针(长针)走得快,时针(短针)走得慢。分针跑一圈,时针走格或者一个数字,就表示1小时。

(三)学习辨认整点。

1.分别出示不同的钟面图片(3点、6点、9点的钟面),引导幼儿观察、辨认(1)引导语:我们一起来看这三个钟面的短针分别指在数字几?长针指在数字几?分别表示几点?(短针分别指在数字3、6、9,长针都指在数字12,这些钟面分别表示3点、6点、9点。)(2)小结:分针指在12,时针指向数字几,就是表示几点整。2.了解整点的数字表示法。

(1)提问:用数字可以怎么表示整点呢?(用数字表示整点时,在“:”的前面记录时针指向的数字,“:”的后面记录“00”,3点、6点、9点用数字表示为“3:00”“6:00”9:00”。)3.重点观察12点的时候分针和时针的位置。(1)引导语:这是几点?时针指在数字几?分针呢?(时针和分针都指向数字12,表示12点。)

(四)以游戏形式巩固对整点的认识

1.游戏一“报时拨钟”:出示操作材料《时钟》,引导幼儿用按扣将时针和分针固定在钟面上,做成一个简易时钟。根据教师或个别幼儿的报时,引导幼儿拨钟。如播报“嘀嘀嘀,现在是两点整,小朋友要起床了”,幼儿就将时针拨到2,将分针拨到12。

2.游戏二“整点的作息表”:给每个幼儿提供一张作息表(参见图4-1)。这张作息表有的有时间却没有相应的内容,有的既没有时间也没有内容,请幼儿在没完成的作息表上,根据自己的作息填写相应的时间和内容。

3.游戏三“老狼老狼几点钟”:教师扮演老狼,幼儿扮演小羊。老狼出示时钟时,请小羊说出时间,当出现12点或者6点时,小羊要跑回家,否则会被老狼抓住。

4.小结:小朋友们,你们马上就要上小学了,要按时作息。我们可以请时钟帮忙,提醒我们按时起床、准时睡觉,做好每天该做的事情。

第四篇:大班数学 认识时钟(整点与半点)

一、活动目标: 了解时钟的结构及分针、时针的运行规律,学会看整点。发展幼儿的逻辑思维能力。教育孩子珍惜时间,养成按时作息的好习惯。

二、活动准备:每人两颗针。幼儿人手一个钟。

3幼儿睡觉时间和图片。

三、活动过程:

(一)用谜语引出活动。

师:在上课前我给大家讲个谜语,可要听好哦:“会说没有嘴,会走没有腿,它能告诉我,什么时候起,什么时候睡”.幼:时钟。

(二)观察钟面师:今天老师也带来了一些钟,现在请小朋友仔细看。请你说说你看到这些钟的哪些地方是不同的?

幼:形状不同(圆形、方形),大小不同,颜色不同(红色,黄色)。

师:小朋友们都观察的仔细,它们大小不一样,形状不一样,颜色也不一样。

师:那,哪些地方是相同的的呢?

幼:都有两颗针,钟面上都有数字。

师:出示一个大的钟,都有那些数字呢,我们一起来认识它们。

师跟幼儿一起读出1、2、3、4、5、6、7、8、9、10、11、12.原来钟是由从1到12这些数字围成的。看看它们都是怎样排列的。

幼:按顺序排列的一个圆圈。

师:正上面的数字是多少?

幼:12师:这两颗针有什么不同?

幼:一根长、一根短。

师:其实啊他们都有一个好听的名字,长的针叫分针,短的针叫时针,今天我们先认识分针何时针。师指着长、短针分别教幼儿读出时针分针。重复几遍师:请你们看看这两根针都是朝着那个方向前进的。(师拨动钟)幼:1至12的方向。

师:对了,这样的方向就叫顺时针方向。针兄弟就是按顺时针方向一圈一圈的转动的。小朋友知不知道针兄弟跑起来有什么特点?

(三)由时针、分针赛跑,引导幼儿感知时针、分针的运动规律。

师:今天呀,时针和分针要进行依次跑步比赛,现在他们都在数字12的起跑线上。请你们猜猜谁会赢?好,比赛就要开始了,预备—开始!(教师操作钟表)师:谁跑得快啊?

幼:分针师:请小朋友好好看看分针和时针跑的时候,它们之间到底有什么秘密呢?教师反复操作师:原来!分针走一圈,时针走一格,这就表示一个小时。

(四)认识整点,开展游戏。

师:那么分针和时针指的数字又表示几点呢?别急,老师来告诉你们。看钟的时候,先看时针,再看分针。当时针正指着一个数字时,分针有正指着12时,就表示(几点了)师一边操作一边说,如:时针指到3,分针正指到12,就是3点整。请张老师帮我们记录下来,时针指到6,分针正指到12,就是6点整。那么时针指到12,分针也正指到12,这时是几点啊?

幼:12点整。

师:原来分针都是指向12,时针指向数字几,就代表是几点整。如果分针不指向12,时针也不指向数字,算不算整点?

幼:不算。

(五)快乐时钟师:刚才我们一起看了钟面,认识了时钟,下面我们来做一做快乐时钟游戏好不好?

幼:好师:说明要求,这是什么针?

幼:时针。

师:这是什么针?

幼:分针。

师:请小朋友每人拿两颗针。

师:我们一起玩,左手拿时针,右手拿分针,开始了,滴答、、、、、滴答、、、、、滴答几点呐?

幼:1点呐。

师:滴答、、、滴答、、、滴答几点呐?

幼:2点呐。

师:师幼一起玩到12点整。

师:请个别小朋友上来玩,让其他小朋友猜几点。

师:好请小朋友回到自己的座位上。

第五篇:大班数学《认识整点》案例分析

大班数学《认识整点》案例分析

大班数学《认识整点》案例分析

案例背景:

环节一

师:播放第一个白板课件音频并提问“这是什么声音?”

幼1:鸭子的声音

幼2:火车的声音

幼3:闹钟的声音(连续4、5个幼儿回答但只有一个人说对)

师:其实这是时钟的生意(这时猜对的幼儿显得很高兴)„„

环节三:

师:谁来把这个时钟添上数字?

幼:老师,我们轮流吧!

师:好啊!

幼:大家按照座位顺序轮流用白板笔将12个数字拖拉进时钟里。(时钟的钟面小,容纳不下12个数字,幼儿拖拉了3、4个数字后老师将钟面调整大一点。)

分析与评价:

在环节一中,老师播放的第一个音频文件,是一段时钟的指针走动的声音,但由于声音不明确,接连4、5个幼儿都没有猜到,课件准备工作不充分,影响了4、5个幼儿体验不到猜对的快乐感,也拖延了本环节的事件。在环节三中,幼儿对用笔拖拉数字进时钟的小游戏非常感兴趣,其中一个幼儿提出了大家轮流,这样幼儿人人都可以人都可以动手操作。这既表明他们对这游戏的期待,也说明他们懂得快乐需要和大家一起分享,同时也体现了幼儿间的互相合作意识。孩子们在这样的氛围中学会了互相理解和尊重,这点体现了《纲要》的精神——“以幼儿为主体”这也是班级良好常规的有效措施之一。可见,大班幼儿有着一定的自我管理和约束能力,在班级的常规管理中做到了让幼儿参与。但也同样出现了准备工作不充分的情况。不过,老师现场调整也算是对自己准备工作不充分的补充。因白板课件的可操作性较强,所以有现场调整的空间。可如果换做传统教学模式,用图片代替课件,现场调整图片大小就很麻烦。这也是白板教学区别与传统教学的有益之处。老师制作的引人注目的课件,将声音和图片一体化,这也是传统教学模式无法比拟的。幼儿对与这种活动的兴趣很大程度来自于课件的趣味性。环节一中幼儿对声音的敏感度极高,有的孩子觉得是火车的声音,有的孩子觉得是动物的声音,也有的孩子听出是时钟的声音,音频文件就不方便现场调整,所以,老师在准备课件时一定要细心和认真,以确保活动的有效性。

    版权声明:此文自动收集于网络,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

    本文地址:https://www.feisuxs.com/wenku/jingpin/12/1150437.html

相关内容

热门阅读

最新更新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