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库大全 > 精品范文库 > 12号文库

九年级上册化学公式

九年级上册化学公式



第一篇:九年级上册化学公式

一. 物质与氧气的反应:(1)单质与氧气的反应:

1.镁在空气中燃烧:2Mg + O2 点燃 2MgO 2.铁在氧气中燃烧:3Fe + 2O2 点燃 Fe3O4 3.铜在空气中受热:2Cu + O2 加热 2CuO 4.铝在空气中燃烧:4Al + 3O2 点燃 2Al2O3 5.氢气中空气中燃烧:2H2 + O2 点燃 2H2O 6.红磷在空气中燃烧:4P + 5O2 点燃 2P2O5 7.硫粉在空气中燃烧: S + O2 点燃 SO2 8.碳在氧气中充分燃烧:C + O2 点燃 CO2 9.碳在氧气中不充分燃烧: 2C + O2 点燃 2CO(2)化合物与氧气的反应:

10.一氧化碳在氧气中燃烧:2CO + O2 点燃 2CO2 11.甲烷在空气中燃烧:CH4 + 2O2 点燃 CO2 + 2H2O 12.酒精在空气中燃烧:C2H4OH + 3O2 点燃 2CO2 + 3H2O 二.几个分解反应:

13.水在直流电的作用下分解:2H2O 通电 2H2↑+ O2 ↑

14.加热碱式碳酸铜:Cu2(OH)2CO3 加热 2CuO + H2O + CO2↑ 15.加热氯酸钾(有少量的二氧化锰):2KClO3 ==== 2KCl + 3O2 ↑ 16.加热高锰酸钾:2KMnO4 加热 K2MnO4 + MnO2 + O2↑ 17.碳酸不稳定而分解:H2CO3 === H2O + CO2↑ 18.高温煅烧石灰石:CaCO3 高温 CaO + CO2↑ 三.几个氧化还原反应:

19.氢气还原氧化铜:H2 + CuO 加热 Cu + H2O 20.木炭还原氧化铜:C+ 2CuO 高温 2Cu + CO2↑ 21.焦炭还原氧化铁:3C+ 2Fe2O3 高温 4Fe + 3CO2↑ 22.焦炭还原四氧化三铁:2C+ Fe3O4 高温 3Fe + 2CO2↑ 23.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CO+ CuO 加热 Cu + CO2 24.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3CO+ Fe2O3 高温 2Fe + 3CO2 25.一氧化碳还原四氧化三铁:4CO+ Fe3O4 高温 3Fe + 4CO2 四.单质、氧化物、酸、碱、盐的相互关系

(1)金属单质 + 酸--------盐 + 氢气(置换反应)26.锌和稀硫酸Zn + H2SO4 = ZnSO4 + H2↑ 27.铁和稀硫酸Fe + H2SO4 = FeSO4 + H2↑ 28.镁和稀硫酸Mg + H2SO4 = MgSO4 + H2↑

29.铝和稀硫酸2Al +3H2SO4 = Al2(SO4)3 +3H2↑ 30.锌和稀盐酸Zn + 2HCl === ZnCl2 + H2↑ 31.铁和稀盐酸Fe + 2HCl === FeCl2 + H2↑ 32.镁和稀盐酸Mg+ 2HCl === MgCl2 + H2↑ 33.铝和稀盐酸2Al + 6HCl == 2AlCl3 + 3H2↑

(2)金属单质 + 盐(溶液)-------另一种金属 + 另一种盐 34.铁和硫酸铜溶液反应:Fe + CuSO4 === FeSO4 + Cu 35.锌和硫酸铜溶液反应:Zn + CuSO4 === ZnSO4 + Cu(3)碱性氧化物 +酸--------盐 + 水

37.氧化铁和稀盐酸反应:Fe2O3 + 6HCl === 2FeCl3 + 3H2O 38.氧化铁和稀硫酸反应:Fe2O3 + 3H2SO4 === Fe2(SO4)3 + 3H2O 39.氧化铜和稀盐酸反应:CuO + 2HCl ==== CuCl2 + H2O 40.氧化铜和稀硫酸反应:CuO + H2SO4 ==== CuSO4 + H2O 41.氧化镁和稀硫酸反应:MgO + H2SO4 ==== MgSO4 + H2O 42.氧化钙和稀盐酸反应:CaO + 2HCl ==== CaCl2 + H2O(4)酸性氧化物 +碱--------盐 + 水

43.苛性钠暴露在空气中变质:2NaOH + CO2 ==== Na2CO3 + H2O 44.苛性钠吸收二氧化硫气体:2NaOH + SO2 ==== Na2SO3 + H2O 45.苛性钠吸收三氧化硫气体:2NaOH + SO3 ==== Na2SO4 + H2O 46.消石灰放在空气中变质:Ca(OH)2 + CO2 ==== CaCO3 ↓+ H2O 47.消石灰吸收二氧化硫:Ca(OH)2 + SO2 ==== CaSO3 ↓+ H2O(5)酸 + 碱--------盐 + 水

48.盐酸和烧碱起反应:HCl + NaOH ==== NaCl +H2O 49.盐酸和氢氧化钾反应:HCl + KOH ==== KCl +H2O 50.盐酸和氢氧化铜反应:2HCl + Cu(OH)2 ==== CuCl2 + 2H2O 51.盐酸和氢氧化钙反应:2HCl + Ca(OH)2 ==== CaCl2 + 2H2O 52.盐酸和氢氧化铁反应:3HCl + Fe(OH)3 ==== FeCl3 + 3H2O 53.氢氧化铝药物治疗胃酸过多:3HCl + Al(OH)3 ==== AlCl3 + 3H2O 54.硫酸和烧碱反应:H2SO4 + 2NaOH ==== Na2SO4 + 2H2O 55.硫酸和氢氧化钾反应:H2SO4 + 2KOH ==== K2SO4 + 2H2O 56.硫酸和氢氧化铜反应:H2SO4 + Cu(OH)2 ==== CuSO4 + 2H2O 57.硫酸和氢氧化铁反应:3H2SO4 + 2Fe(OH)3==== Fe2(SO4)3 + 6H2O 58.硝酸和烧碱反应:HNO3+ NaOH ==== NaNO3 +H2O(6)酸 + 盐--------另一种酸 + 另一种盐

59.大理石与稀盐酸反应:CaCO3 + 2HCl === CaCl2 + H2O + CO2↑ 60.碳酸钠与稀盐酸反应: Na2CO3 + 2HCl === 2NaCl + H2O + CO2↑ 61.碳酸镁与稀盐酸反应: MgCO3 + 2HCl === MgCl2 + H2O + CO2↑ 62.盐酸和硝酸银溶液反应:HCl + AgNO3 === AgCl↓ + HNO3 63.硫酸和碳酸钠反应:Na2CO3 + H2SO4 === Na2SO4 + H2O + CO2↑ 64.硫酸和氯化钡溶液反应:H2SO4 + BaCl2 ==== BaSO4 ↓+ 2HCl(7)碱 + 盐--------另一种碱 + 另一种盐

65.氢氧化钠与硫酸铜:2NaOH + CuSO4 ==== Cu(OH)2↓ + Na2SO4 66.氢氧化钠与氯化铁:3NaOH + FeCl3 ==== Fe(OH)3↓ + 3NaCl 67.氢氧化钠与氯化镁:2NaOH + MgCl2 ==== Mg(OH)2↓ + 2NaCl 68.氢氧化钠与氯化铜:2NaOH + CuCl2 ==== Cu(OH)2↓ + 2NaCl 69.氢氧化钙与碳酸钠:Ca(OH)2 + Na2CO4 === CaCO3↓+ 2NaOH(8)盐 + 盐-----两种新盐

70.氯化钠溶液和硝酸银溶液:NaCl + AgNO3 ==== AgCl↓ + NaNO3 71.硫酸钠和氯化钡:Na2SO4 + BaCl2 ==== BaSO4↓ + 2NaCl 概念

1、化学变化:生成了其它物质的变化

2、物理变化:没有生成其它物质的变化

3、物理性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

(如:颜色、状态、密度、气味、熔点、沸点、硬度、水溶性等)

4、化学性质: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

(如:可燃性、助燃性、氧化性、还原性、酸碱性、稳定性等)

5、纯净物:由一种物质组成

6、混合物: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纯净物组成,各物质都保持原来的性质

7、元素: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8、原子:是在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在化学变化中不可再分

9、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在化学变化中可以再分

10、单质: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11、化合物: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12、氧化物: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中,其中有一种元素是氧元素

13、化学式:用元素符号来表示物质组成的式子

14、相对原子质量:以一种碳原子的质量的1/12作为标准,其它原子的质量跟它比较所得的值

某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 相对原子质量 ≈ 质子数 + 中子数(因为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

15、相对分子质量:化学式中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的总和

16、离子:带有电荷的原子或原子团

第二篇:九年级物理上册 公式总结

九年级物理上册 公式总结

热学

电学

一、欧姆定律公式:I=UU 推导公式:U=IR R= RI

二、电功公式:W=UIt(使用适用任何电路)

国际单位是:J 还有: kW·h(度)

因为U=IR 所以:W=I2Rt

U2Ut

因为I = 所以:W=RR 因为P=W 所以:W=Pt t

2U2t = Pt 所以W = UIt = IRt = R

三、电功率公式:P =W=UI(使用适用任何电路)t 国际单位是:W 还有:kW MW 因为U=IR 所以:P=I2R

U2U 因为I = 所以:P=

RRU2W2 所以P= = UI = IR =

Rt

四、电热公式:Q=I2Rt(使用适用任何电路)国际单位:J

U2若是纯电阻电路(各种电热器如:电饭锅、电热水器):Q= IRt = UIt = t= Pt

R

2U2若是非纯电阻电路(以电风扇为例):电能:W = UIt;电热:Q= IRt = t

R2

五、串、并联电路中电流、电压、电阻、电功、电功率、电热的特点:

一)、串联电路中

常用公式:U =IR W =I2Rt P = I2R Q = I2Rt

1、电流:I=I1=I2

2、电压:U=U1+U2 分压公式:U1:U2 = R1:R2

3、电阻:R=R1+R2

4、电功:因为:W1=I2R1t W2=I2R2t 所以:W1 :W2 = R1:R2 W=W1+W2

5、电功率:因为P1=I2R1 P2=I2R2 所以:P1 :P2 = R1:R2 P=P1+P2

6、电热:因为:Q1=I2R1t Q2=I2R2t 所以:Q1 :Q2 = R1:R

2Q = Q1 + Q2

二)、并联电路中

U2U2U2Ut 常用公式:I= W= Q=t P=

R1RR1R1、电流:I=I1+I2 分流公式:I1 :I2 = R2 :R1

2、电压:U=U1=U2

3、电阻:R= R1R2

R1R2U2U2t W2= t 所以:W1 :W2 =R2 :R1

4、电功:因为:W1= R1R2 W=W1+W2

U2U25、电功率:因为P1= P2= 所以:P1 :P2 = R2 :R1 R1R2 P=P1+P2

U2U2t Q2= t 所以:Q1 : Q2 = R2 : R1

6、电热:因为:Q1= R1R2 Q = Q1 + Q2

六、有关用电器(灯泡)额定电压、额定功率、额定电流与实际电压、实际功率、实际电流间的关系的判定。

例:灯L1(220v 100w)和灯L2(220v 40w)

(灯泡的亮度取决于灯泡实际功率的大小,功率越大,灯泡越亮)

1、求额定电流:I额=P额U额

I1额 = I2额=

2、求电阻:R=2U额P额

R1 = =484Ω

R2 = =1210Ω(R1﹤R2)

3、正常发光时:L1比L2亮(因为P1额>P2额)

4、串联在电路中时,L2较亮:

因为:P1实=I2R1 = P2实=I2R2 = 且R1﹤R2;所以:P1实﹤ P2实 即L2亮

5、并联在电路中时,L1较亮:

U2 因为:P1实= = R1U2 P2实= = 且R1﹤R2;所以:P1实> P2 ;即L1亮

R26、P实 :P额 = U实2: U额2

即,实际电压是额定电压的1∕n时,实际功率为额定功率的1∕n2。

七、对电动机:

U22

t; 得到的机械能E=UIt-IRt(U为电 消耗的电能W=UIt; 产生的热能Q= IRt= R2动机两端的电压,I为通过电动机线圈的电流,R为电动机线圈的电阻)

第三篇:九年级化学上册工作总结

2010---2011学年九年级化学(上)工作总结

一、上学期工作回顾

初中化学是启蒙教育,化学的专用语言,枯燥乏味;化学实验,绚丽又精彩;身边的化学现象,趣味无穷。在这种矛盾中学习化学,并学好化学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作为初三新增的中考学科,我们没有很长的复习时间,在起步阶段要求学生在听课、笔记、作业、改错等方面必须树立必要的学习规范,以后学习起来就比较顺利。同时梳理化学知识,应用化学知识解释社会实际的情况,如:战事、医疗、经济、环保等方面的信息。选择典型例题进行讲解、一题多变或多题一解,使学生善于从不同的角度与方向去分析思考问题,以提高自己分析思维和解答问题的能力,同时传授给学生一些应试技巧。

二、几点反思和教学过程(本文来自优秀教育资源网斐.斐.课.件.园)中存在的问题:

1、初三化学特点始于初三,经过不到一年的时间就要迎接中考,教学的任务非常紧,在这几年中我们的新课结束时间都是最后一门,且基本在三月底,复习时间较短。因此存在赶课现象,都想及早结束新课进入复习。为了留更多的复习时间而在平时教学中拼命赶进度的做法,必然造成学生对知识的“消化不良”,甚至使部分学习跟不上的学生对化学失去兴趣。

2、元素化合物教学中,由于时间短、内容多、综合性强,部分学生不能适应,没有形成知识的网络,教学手段上和教学效率上还有待提高。

3、往年的中考中发现学生们对科学研究的一般方法的运用,以及书面表达能力上还有一定的欠缺,为此教学中要不断加强科学思维方法的渗透,并从规范学生的口头表达训练开始,逐步形成严谨正确的书面表达。

4、存在的问题:就化学科来说,上学期的化学实验开展得较少,学生动手操作实验的能力没有充分得到训练;再加上由于赶着要把新课上完,没有更好的组织学生复习,一些基础知识学生掌握得不牢固,缺乏必要的训练,考试下来的成绩并不理想。学生各科学习的任务较重,多数时候忙于应付完成教师布置的作业,很少有时间复习、预习,也没有时间思考学习的内容,因而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相对较差。

三、下学期教学工作打算

1、扎扎实实打好基础。学生答题中存在的问题,与他们平时没有准确地理解和掌握初中化学的基础知识和技能有很大的关系,因而重视和加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学习仍然是首要的。抓基础知识,就是要抓化学课本知识,教学中力求每章节过关。由于各学生之间的智力差异和学习基础不同,学生对化学的知识的掌握能力不同,教师应针对学生实际情况因材施教,尽量降低落后面。抓基本技能,要抓好化学用语的使用技能和实验基本技能。平时的实验教学中,要让学生真正了解每个实验涉及的化学反应原理、装置原理和操作原理,多给机会让学生动手做实验,体验通过实验进行观察和研究的过程和乐趣,切实提高学生的实验能力。

2、重视获取知识的过程和科学探究能力的培养。要提高学生的能力,就要在教学中加强学生科学素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平时教学与复习,都不能“重结论,轻过程,重简单应用的机械操练、[内容来于斐-斐_课-件_园 FFKJ.Net]轻问题情景和解答思路分析”。而应该重视获取知识的过程,让学生掌握学习化学的“基本学科思维方法”。化学试题中出现科学探究内容,对初中化学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应该准确把握课程改革方向,以课本知识为基本探究内容,以周围环境为参照对象,让学生亲身经历和体验科学探究活动,主动学习,逐步形成科学探究能力。

3、密切联系社会生活实际,抓好知识的应用。中考试题涉及环保等社会热点内容,从多角度对学生的知识与能力进行考查。这类试题的考查力度近年来逐步加强。这就要求化学教学要突破单纯灌输课本知识的限制,减少机械操练耗费的时间和精力,让学生有时间阅读课外科技知识,尽可能多地接触和认识社会,用化学视角去观察问题和分析问题,学以致用。

第四篇:九年级上册化学教学计划

九年级上册化学教学计划范文5篇

人生天地之间,若白驹过隙,忽然而已,我们的工作同时也在不断更新迭代中,该为接下来的学习制定一个计划了。我们该怎么拟定计划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九年级上册化学教学计划5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九年级上册化学教学计划 篇1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通过化学实验,可以使学生掌握大量的化学事实,加深对化学概念与化学理论的认识,培养学生的观察现象、分析、综合、归纳、解决问题的能力,获得比较熟练的实验技能,培养学生实事求是,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因此,加强实验教学是提高化学质量的重要环节。

一、学校的实验教学的资源现状

我校是乡镇初级中学,九年级一共有131名学生,编成3个班,每班人数45人左右。实验室建设的比较完善的,有贮藏室、准备室、学生实验室可容纳48名学生;但是没有专职实验员,一直由两位化学教师兼任实验教师。实验仪器设备和药品基本齐全,教材上的实验基本上能够开展。

二、实验目的1、能进行药品的取用、简单仪器的使用和连接、加热等基本的实验操作。

2、能在教师指导下根据实验需要选择实验药品和仪器,并能安全操作。

3、初步学会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散的溶液。

4、初步学会用酸碱指示剂、PH试纸检验溶液的酸碱性。

5、初步学会根据某些性质检验和区分一些常见的物质。

6、初步学习使用过滤、蒸发的方法对混合物进行分离。

7、初步学习运用简单的装置和方法制取某些气体。

8、认识学习化学的一个重要途径是实验,学会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和描述的方法。

9、能有意识地从日常生活中发现一些有价值的问题,能在教师的指导下根据实验方案进行实验,并通过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和分析得出有价值的结论。

10、初步学习书写探究活动或实验报告的方法。

11、能知道化学实验是都进行科学探究的重要手段,严谨的科学态度、正确的实验原理和操作方法是实验成功的关键。

12、能用化学语言描述常见物质的组成、性质等。

13、逐步培养学生观察问题、分析问题综合问题的能力和实验能力。

14、初步学习科学实验的方法,进行观察、记录,并初步学习分析实验现象。

15、学会实验室中制取气体的思路和方法。

三、教学进度安排

上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

单元

序号

实验名称

演示或

分组

指导完成时间

开启化学之门

碳酸氢铵加热分解

演示

第2周2

铁丝的锈蚀

演示

第2周3

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

分组

第2周4

化学变化的现象

演示

第2周5

空气中氧气体积含量的测定

演示

第3周6

有机化合物的燃烧反应

演示

第3周7

苯的性质探究

分组

第4周8

镁的性质探究

分组

第4周身边的化学物质

氧气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

演示

第5周10

学生基础实验1:氧气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实验

分组

第5周11

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实验

演示

第7周12

学生实验2: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实验

分组

第7周13

电解水、氢气燃烧、演示

第8周14

水性质探究及硬水软水的鉴别、过滤

演示

第8周物质构成的奥秘

探究微粒运动

演示

第8周16

探究微粒间有空隙

分组

第9周认识化学变化

烧不坏的手绢

演示

第14周18

燃烧条件的探究

分组

第14周19

粉尘爆炸

演示

第14周20

灭火的原理

演示

第14周21

探究质量守恒定律

分组

第14周金属的冶炼与利用

探究金属的一些物理性质

分组

第17周23

探究常见金属的化学性质

分组

第17周24

探究铁钉锈蚀的条件

分组

第18周希望同学们能够认真阅读最新学九年级上册化学实验教学计划,努力提高自己的学习成绩。

九年级上册化学教学计划 篇2

一、指导思想

继续贯彻执行党的教育方针,继续进行新课改的探讨工作。在《新课程标准》的指导下,以学生发展为本,更新教学观念,提高教学质量,规范教学过程。在帮助学生发展各方面素质的同时,使自身的业务水平得到提高,再上一个新的台阶。

二、学生情况分析:

本学期我担任九年级两个班化学教学工作,两个班学生基础参差不齐,其中九二班学生基础较好些,一部分学生学习积极性较高,但这样的学生人数较少。九一班学生纪律较涣散,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学生基础薄弱。两个班的学习成绩差不多,是平行班。成绩一般的学生也有在学,而那些成绩差的学生基本上都不怎么学习,并且人数还不少。可以说,班风不错,学风不是很好,教学有一定的难度。

三、教材分析

本教材的其中一个特点是难度较低,知识点较多,难点分散,梯度合理,又突出重点,学生比较容易自学。以生活中常见的物质引入,学生易于理解,并且学习兴趣也比较容易提高。教材广泛收集了大家熟悉的生活素材、精美的图片,使教材情景交融,有趣生动,还设计了许多化学实验,突出了以实验为基础的,以动手操作能力的要求,使教材内容的理论与实际很好地结合,有利于培养学生运用化学基本理论和基本概念解决生活和生产中常见的化学问题的能力,注意了学生能力的培养。为了有利于教师安排教学和便于学生学习和掌握,每章教材的篇幅力求短小,重点较突出。

四、教学目标

1、掌握教学内容的各章节知识点。

2、培养学生掌握化学实验和化学计算基本技能,并了解化学在生产中的实际应用。

3、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使学生会初步运用化学知识解释或解决一些简单的化学问题和生活中遇到的问题。

4、重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注意启发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的能力。

5、培养学生的科技意识、资源意识、环保意识等现代意识,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

6、把握中考改革的方向,培养学生适应中考及答题的各种技巧。

五、方法措施

1、利用生活素材,设计问题,指导学生展开讨论,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2、利用精美的图片,科学的资料帮助学生领悟更多的化学道理。

3、利用化学实验提高学生操作、观察、和记录的技能,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指导注重学习方法,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方法。

六、教学进度安排表

xxxxxxxxxx

九年级上册化学教学计划 篇3

一、学生情况分析

通过了解我校上学期八年级期末考试数学和物理成绩,可以看出每个班级的优秀人数欠少,学困生较多,只有少数学生的成绩处于及格线左右,由此可以得出学生对数学、物理的基础知识没有很好的掌握,这将对化学的学习有一定的影响。作为农村地区,学生缺乏了解信息,了解科技的渠道,学生拿到化学教材,看到一些有趣的化学知识,他们感到很新奇,有较强的学习化学的兴趣。

二、教材总体分析

本教材以化学基本概念和理论,元素和化合物等知识,化学基本实验操作和实验操作技能和逻辑结构等为骨架。在理论和舒述中结合初中学生身心发展和学生的认识能力和发展顺序及他们对化学知识的认识顺序拟定的。同时从生产和生活的实际出发,适当拓宽知识面,以开阔学生的眼界,培养学生面向未来的适应能力,体现义务教育的性质和任务。本教材体系的第一个特点是分散难点,梯度合理,又突出重点。以学生生活中须臾离不开的水、空气、等引入,学习元素和化合物知识,同时有计划地穿插安排部分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定律。这样使教材内容的理论与实际很好地结合,有利于培养学生运用化学基本理论和基本概念解决生活和生产中常见的化学问题的能力,还可以分散学习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以减轻学习时的困难。为了有利于教师安排教学和便于学生学习和掌握,每章教材的篇幅力求短小,重点较突出。第二个特点,突出了以实验为基础的,以动手操作能力要求,每一块中都有有许多学生实验和实验探究,同时又注意了学生能力的培养。

三、教学目的要求

1、认识身边一些常见物质的组成、性质及其在社会生产和生活中的初步应用,能用简单的化学语言予以描述。

2、形成一些最基本的化学概念,初步认识物质的微观构成,了解化学变化的基本特征,初步认识物质的性质与用途之间的关系。

3、了解化学、技术、社会、环境的相互联系,并能以此分析有关的简单问题。

4、初步形成基本的化学实验技能,初步学会设计实验方案并能完成一些简单的化学实验。

5、初步学习运用观察、实验等方法获取信息,能用文字、图表和化学语言表述有关的信息;初步学习运用比较、分类、归纳和概括等方法对获取的信息进行加工。

6、初步建立科学的物质观,增进对等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认识,逐步树立崇尚科学、反对迷信的观念。

7、感受并赞赏化学对改善人类生活和促进社会发展的积极作用,关注与化学有关的社会热点问题,初步形成主动参与社会决策的意识。

8、增强安全意识,逐步树立珍惜资源、爱护环境、合理使用化学物质的可持续发展观念。

四、方法与措施

1、根据我校学生的现状,本学期教师应该重点强化基础知识,同时要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科学态度和指导他们初步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

2、坚持进行启发式教学,寓思想教育与教学之中,以达到化学教学的目的。在教学中,要处理好知识,技能和能力的关系,知识和技能是学生形成能力的基础,而能力是学生掌握知识和技能的必要条件,是促使他们提高学习水平的重要因素。学生掌握知识,技能和形成能力,是一个循序渐进,由低级向高级发展的过程,教师要根据本学科的特点,结合学生的实际,有目的,有计划的组织和指导学生的学习活动。采取多种方法激励他们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3、加强化学实验教学。认真完成课程标准中要求完成的必做实验,重视基本的化学技能的学习。

4、优化课堂教学过程,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具体体现在努力创造真实而又意义的学习情景,采取多样化教学手段,有效地开展复习和习题教学。

5、多元化评价方式。不光利用纸笔测验,还要重视活动表现评价,建立学生学习档案。

五、教学进度安排:

第一周(9.1—9.4)绪言

第二周(9.5--9.11)物质的变化和性质,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

第三周(9.12--9.18):走进化学实验室(参观化学实验室,怎样进行化学实验)、单元测试。

第四周(9.19--9.25):空气、氧气、制取氧气、单元测试

第五周(9.26--10.2):国庆放假

第六周(10.3--10.9):分子和原子、原子的结构

第七周(10.10--10.16):元素、爱护水资源、第八周(10.17--10.23)水的净化、水的组成第九周(10.24--10.30):化学式与化合价、单元测试。

第十周(10.31--11.6):期中复习

第十一周(11.7--11.13):期中考试、试卷分析

第十二周(11.14--11.20):质量守恒定律、如何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

第十三周(11.21--11.27):利用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单元测试。

第十四周(11.28--12.4):金刚石、石墨和C60、二氧化碳制取的研究。

第十五周(12.5--12.11):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单元测试。

第十六周(12.12--12.18):燃烧和灭火。

第十七周(12.19--12.25):燃料的合理利用与开发

第十八周(12.26--20xx.1.1):实验活动:燃烧的条件

第十九周(1.1--1.8):期末复习

第二十周(1.9--1.15):期末复习。

九年级上册化学教学计划 篇4

一、学生基本情况分析

化学是一门九年级刚开设的新课程,与生活的联系较多,学生学习的热情较高,教师应正确引导,以期取得好的成绩。本期我担任20xx级1、2班的化学教学任务,这些学生基础高低参差不齐,从八年级其它学科反映,相对而言1班学生,成绩较好,学习习惯较好;而2班学生大部分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行为习惯。要让学生在化学上取得长足进步,还得靠化学教师循循善诱。

二、教学总体目标

义务教育阶段的化学课程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为主旨,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帮助学生了解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和方法,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使学生获得进一步学习和发展所需要的化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引导学生认识化学在促进社会发展和提高人类生活质量方面的重要作用,通过化学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社会责任感,提高未来公民适应现代社会生活的能力。

三、教学具体目标

通过义务教育阶段化学课程的学习,学生主要在以下三个方面得到发展。

知识与技能:

1、认识身边一些常见物质的组成、性质及其在社会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能用简单的化学语言予以描述。

2、形成一些最基本的化学概念,初步认识物质的微观构成,了解化学变化的基本特征,初步认识物质的性质与用途之间的关系。

3、了解化学与社会和技术的相互联系,并能以此分析有关的简单问题。

4、初步形成基本的化学实验技能,能设计和完成一些简单的化学实验。

过程与方法:

1、认识科学探究的意义和基本过程,能提出问题,进行初步的探究活动。

2、初步学会运用观察、实验等方法获取信息,能用文字、图表和化学语言表述有关的信息,初步学会运用比较、分类、归纳、概括等方法对获取的信息进行加工。

3、能用变化与联系的观点分析化学现象,解决一些简单的化学问题。

4、能主动与他人进行交流和讨论,清楚地表达自己的观点,逐步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保持和增强对生活和自然界中化学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发展学习化学的兴趣。

2、初步建立科学的物质观,增进对“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变化的”等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认识,逐步树立崇尚科学、反对迷信的观念。

3、感受并赞赏化学对改善个人生活和促进社会发展的积极作用,关注与化学有关的社会问题,初步形成主动参与社会决策的意识。

4、逐步树立珍惜资源、爱护环境、合理使用化学物质的观念。

5、发展善于合作、勤于思考、严谨求实、勇于创新和实践的科学精神。

6、增强热爱祖国的情感,树立为民族振兴、为社会的进步学习化学的志向。

四、具体措施

(1)加强实验教学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验教学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帮助学生形成概念,获得知识和技能,培养观察和实验能力,还有助于培养实事求是、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的学习方法。因此,加强实验教学是提高化学教学质量此文来自优秀斐斐,课件园的重要一环。在教学中,要坚决防止只重讲授、轻视实验的偏向。在实验教学中,要注意安全教育,要教育学生爱护仪器,节约药品。

(2)积极开展化学课外活动。

组织和指导学生开展化学课外活动,对于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开阔知识视野,培养和发展能力,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等都是很有益的。课外活动的内容和方式应,灵活多样。在活动内容方面可包括联系社会,联系生活、结合科技发展和化学史,以及扩展课内学过的知识等;活动方式可采取做趣味小实验、举行知识讲座,化学竞赛和专题讨论,或组织学生制作教具,进行参观访问等。在组织课外活动时,应注意充分发挥学生的特长,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

(3)加强化学用语的教学

元素符号、化学式和化学方程式等是用来表示物质的组成及变化的化学用语,是学习化学的重要工具。在教学中,要让学生结合实物和化学反应,学习相应的化学用语,结合化学用语联想相应的实物和化学反应。这样,既有利于学生记忆,又有利于加深他们对化学用语涵义的理解。还应注意对化学用语进行分散教学,通过生动有趣的学习活动和有计划的练习,使学生逐步掌握这些学习化学的重要工具。

(4)重视元素化合物知识的教学

元素化合物知识对于学生打好化学学习的基础十分重要。为了使学生学好元素化合物知识,在教学中要注意紧密联系实际,加强直观教学,实验教学和电化教学,让学生多接触实物,多做些实验,以增加感性知识。要采取各种方式,帮助他们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重要的元素化合物知识。在学生逐步掌握了一定的元素化合物知识以后,教师要重视引导学生理解元素化合物知识间的内在联系,让学生理解元素化合物的性质,制法和用途间的联系,并注意加强化学基本概念和原理对元素化合物知识学习的指导作用。

九年级上册化学教学计划 篇5

一、指导思想

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继续进行新课改的探讨工作。在《新课程标准》的指导下,要面向全体学生,关注每个学生的情感,激发他们学习化学的兴趣,帮助他们建立学习的成就感和自信心,培养创新精神,让他们在学习化学的过程中,体味到轻松和成功的快乐,以学生发展为本,更新教学观念,提高教学质量,规范教学过程。在帮助学生发展各方面素质的同时,使自身的业务水平得到提高,再上一个新的台阶。

二、学生情况分析:

我教九年级三个班(6)、(7)。经过了解,这些学生多数是黎族学生,汉族占的比例也不少。九(6)班的学生成绩好些,学习兴趣也浓。学生的特点是学习成绩好的学生学习干劲都比较大,这样的学生人数也不少。成绩一般的学生也有在学的,而那些成绩差的学生基本上都不怎么学习,并且人数还不少。(7)学习兴趣不怎么样,上课讲话的同学不少。肯学习的学生也不少。可以说,教学有一定的难度。

三、教材分析

本教材的其中一个特点是难度较低,知识点较多,难点分散,梯度合理,又突出重点,学生比较容易自学。以生活中常见的物质引入,学生易于理解,并且学习兴趣也比较容易提高。教材广泛收集了大家熟悉的生活素材、精美的图片,使教材情景交融,有趣生动,还设计了许多化学实验,突出了以实验为基础的,以动手操作能力的要求,使教材内容的理论与实际很好地结合,有利于培养学生运用化学基本理论和基本概念解决生活和生产中常见的化学问题的能力,注意了学生能力的培养。为了有利于教师安排教学和便于学生学习和掌握,每章教材的篇幅力求短小,重点较突出。

四、教学目标

1、识记教学内容的各知识点。

2、培养学生掌握化学实验和化学计算基本技能,并了解化学在生产中的实际应用。

3、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使学生会初步运用化学知识解释或解决一些简单的化学问题和生活中遇到的问题。

4、重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注意启发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的能力。

5、培养学生的科技意识、资源意识、环保意识等现代意识,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

6、把握中考改革的方向,培养学生适应中考及答题的各种技巧。

五、方法措施

1、化学用语分散识记,利用生活素材,设计问题,指导学生展开讨论,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2、利用精美的图片,科学的资料帮助学生领悟更多的化学道理。

3、利用化学实验提高学生操作、观察、和记录的技能,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指导注重学习方法,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方法。

第五篇:九年级化学上册教学计划

2013~2014学第一学期 九年级化学上册教学计划

清平初级中学 邹炎

一、学生情况分析

通过了解我校上学期八年级期末考试数学和物理成绩,可以看出每个班级的优秀人数欠少,学困生较多,大多数学生的成绩处于及格线左右,由此可以得出学生对数学、物理的基础知识没有很好的掌握,这将对化学的学习有一定的影响。作为农村地区,学生缺乏了解信息,了解科技的渠道,学生拿到化学教材,看到一些有趣的化学知识,他们感到很新奇,有较强的学习化学的兴趣。

二、教材总体分析

本学期使用2012年教育部审定的人教版化学教科书。教科书重视以多角度,多层次,多形式呈现基础化学知识和技能,是在落实2011版新课程标准的背景下修订的新教材。教材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有利于因材施教,有利于构建学生的科学物质观。新教材不仅重视呈现化学学习所必须的基础知识;而且通过大量的科学探究素材,来培养初中学生的基科学素养;还有大量的图片,直观的展现一些化学知识;通过资料卡片,培养学生的崇尚科学、关注社会热点,树立安全意识、增强爱国主义情感。

三、教学目的要求

1、认识身边一些常见物质的组成、性质及其在社会生产和生活中的初步应用,能用简单的化学语言予以描述。

2、形成一些最基本的化学概念,初步认识物质的微观构成,了解化学变化的基本特征,初步认识物质的性质与用途之间的关系。

3、了解化学、技术、社会、环境的相互联系,并能以此分析有关的简单问题。

4、初步形成基本的化学实验技能,初步学会设计实验方案并能完成一些简单的化学实验。

5、初步学习运用观察、实验等方法获取信息,能用文字、图表和化学语言表述有关的信息;初步学习运用比较、分类、归纳和概括等方法对获取的信息进行加工。

6、初步建立科学的物质观,增进对“世界是物质的” “物质是变化的”等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认识,逐步树立崇尚科学、反对迷信的观念。

7、感受并赞赏化学对改善人类生活和促进社会发展的积极作用,关注与化学有关的社 1 会热点问题,初步形成主动参与社会决策的意识。

8、增强安全意识,逐步树立珍惜资源、爱护环境、合理使用化学物质的可持续发展观念。

四、教学、教法设想

1、根据我校学生的现状,本学期教师应该重点强化基础知识,同时要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科学态度和指导他们初步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

2、坚持进行启发式教学,寓思想教育与教学之中,以达到化学教学的目的。在教学中,要处理好知识,技能和能力的关系,知识和技能是学生形成能力的基础,而能力是学生掌握知识和技能的必要条件,是促使他们提高学习水平的重要因素。学生掌握知识,技能和形成能力,是一个循序渐进,由低级向高级发展的过程,教师要根据本学科的特点,结合学生的实际,有目的,有计划的组织和指导学生的学习活动。采取多种方法激励他们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3、加强化学实验教学。认真完成课程标准中要求完成的必做实验,重视基本的化学技能的学习。

4、优化课堂教学过程,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具体体现在努力创造真实而又意义的学习情景,采取多样化教学手段,有效地开展复习和习题教学。

5、多元化评价方式。不光利用纸笔测验,还要重视活动表现评价,建立学生学习档案。

五、教学进度安排:

时间 教学内容

9月2日——9月15日 绪言、第一单元 走进化学世界 9月16日——9月30日 第二单元 我们周围的空气 10月1日——10月20日 第三单元 物质构成的奥秘 10月21日——11月3日 第四单元 自然界的水 11月4日——11月17日 第五单元 化学方程式 11月18日——12月1日 第六单元 碳和碳的化合物

12月2日——12月15日 第七单元 燃料及其利用、上册复习测试 12月16日——元月5日 第八单元 金属和金属材料 元月6日——元月19日 期末全面复习

2013年9月1日

相关内容

热门阅读

最新更新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