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广西结构设计大赛资料
广西大学生结构设计竞赛
广西大学生结构设计竞赛是一项极富创造性、挑战性的科技竞赛,比赛由本科学生、高职学生同台竞赛和评比,是由广西建设教育协会主办,目的是为了加快我区建设教育事业的发展和人才的培养,多途径培养我区土建类大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际动手能力,增强大学生的工程结构设计与实践能力,培育团队协作精神,丰富校园学术氛围,促进区内土建类专业大学生相互交流与学习。同时据悉,全国大学生结构设计竞赛是教育部九大学科竞赛之一,目前只在本科院校举办此类竞赛,广西仅有广西大学有参加全国大赛的资格。
一、首届广西大学生结构设计竞赛情况:
1、本次竞赛主题和赛题情况:
2010年11月25日—28日,由广西建设教育协会主办,广西工学校承办,U13(University13)成员共同协办的广西首届(U13)大学生结构设计竞赛在广西工学院举行。来自广西12所高校的28个参赛队伍参加了此次竞赛。竞赛的主题是“安全•创新•协作”,大赛围绕竞赛主题进行模型制作、模型加载竞赛,并经专家评审后确定最后的名次和获奖名单。旨在丰富大学生的课外生活,培养动手实践能力,激发土木专业学生的创新热情,增强创新意识,有效地推动广西乃至全国创新工程的进一步发展。
本次竞赛竞赛要求同学们自行设计、制作一个能承载重物的模型,通过结构设计和计算,以绘图纸为材料制作长、宽、高最大尺寸均不超过1.2m的模型,最后在比赛现场进行模型加载试验,以荷重比高者胜出。比赛总评分包括提交的设计说明书、方案图、计算书和设计方案答辩,以及模型所承载重量和模型自身重量所得比值(荷重比F=P/G)计算出各模型加载试验的相对分。
2、赛场情况:在4天时间里,来自全区12所高校的学生将在模型制作、模型加载等环节进行角逐。
在比赛现场,记者看到来自区内不同高校的学生们正紧张地操作着,摆在他们面前的,除了纸张、胶水,就是一些简单的辅助工具,如尺子、画笔等。“大家要用纸和胶水制成桁架结构的模型。”一名学生说。
据了解,此次竞赛的评判标准包括设计书是否合理、外形的美观及荷重比等。其中,荷重比是最重要的。“加载的重量比上模型自身的重量就是荷重比。荷重比越大,占的优势就越大。”土建系的学生小高介绍说。换言之,竞赛比的就是谁用的纸最少,却能制作出承载量最大的模型,考验的是学生结构设计的能力。
纸制的模型能承受多大的重量?工学院土建系的一位老师介绍说:“学生们曾做过实验,200克的模型可以承受60公斤重量,相当于一个成年人的体重。”听起来颇令人惊讶。此次竞赛中,学生们最终将取得怎样的好成绩,在比赛最后一天的加载环节,答案即可揭晓。
本届竞赛最轻模型自重为0.17千克,最重模型自重为3.75千克,模型承重与自重比值最高为261.18。
3、获奖情况:
广西工学院二队和三队包揽竞赛特等奖,广西大学一队、二队和广西工学院一队一起夺得了竞赛一等奖。同时,竞赛开设的2名特等奖、3名一等奖、6名二等奖、8名三等奖、8名优秀奖、36名优秀指导教师奖和12个优秀组织奖
二、第二届广西大学生结构设计竞赛情况
1、本次竞赛的题目:
广西第二届大学生结构设计大赛总决赛2011年12月1日至4日在桂林理工大学举办,来自广西大学、桂林理工大学、广西工学院等14所本科及大专院校的37支队伍参加本次大赛。
本次大赛的竞赛题目是:承受竖向荷载的自立式塔式起重机结构模型设计与制作。比赛包括结构造型、结构方案、理论分析、模型制作、叙述答辩和加载试验等六个方面的内容。
2、赛场情况:
为期四天,仍采用绘图纸,胶水等裁量制作模型。
3、本次竞赛获奖情况:
(一)特等奖(2项)广西工学院二队 广西工学院三队
(二)一等奖(5项)
广西理工职业技术学院一队 广西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二队 广西工学院鹿山学院二队 柳州铁道职业技术学院一队 广西工学院一队
(三)二等奖(6项)
广西理工职业技术学院二队 广西工学院鹿山学院一队 桂林理工大学一队
广西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一队 柳州铁道职业技术学院三队 广西理工职业技术学院三队
(四)三等奖(8项)广西工学院鹿山学院三队 柳州铁道职业技术学院二队 广西机电职业技术学院一队 桂林理工大学三队 广西大学二队 广西大学三队
南宁职业技术学院一队 南宁职业技术学院二队
(四)优秀奖(16项)广西大学一队
广西机电职业技术学院二队 广西交通职业技术学院一队 广西交通职业技术学院二队 广西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三队 桂林理工大学博文管理学院一队 桂林理工大学博文管理学院二队 桂林理工大学博文管理学院三队 邕江大学一队 邕江大学二队
广西城市职业学院一队 广西城市职业学院二队 广西城市职业学院三队 广西建设职业技术学院一队 广西建设职业技术学院二队 桂林理工大学二队
(五)最佳创意奖(2项)桂林理工大学一队 广西大学一队
(六)最佳制作奖(2项)广西工学院一队 广西工学院三队
第二篇:结构设计大赛总结2014
“中兴通”杯辽宁省普通高等学校本科大学生结构设计竞赛
结构设计竞赛作为我省传统的大学生创新创业竞赛项目之一,很好地将课堂理论知识与实际工程紧密结合起来,既是对大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展示,也是引导和带动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创新教育教学方法的有效途径,对于培养学生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和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6月7日,我校石油天然气工程学院土木工程专业首次参加了由辽宁省教育厅、辽宁省财政厅共同主办,大连交通大学承办的2014年“中兴通”杯辽宁省普通高等学校本科大学生结构设计竞赛。由于是首次参赛结构类设计竞赛,我校师生主要以向其它院校学习的心态进行参赛,虽然我们没有取得满意的成绩,但确取得了很多宝贵的经验。在参加正式比赛之前我校进行了认真的准备,提前在网站在进行宣传(见图1),参赛作品选拔赛及最终参赛作品(见图2),此次共2个队伍参加全省比赛,具体见表1。
表1 获奖队伍基本情况
序号 1
该项赛事由前期宣传、选拔赛组织、网上申报等工作均有石油天然气工程学院
总体负责,执行负责完成,涉及花销情况见表2。
表2 经费使用情况
序号 1 2 3 4 合计
名称 住宿费
火车票 材料、制作费 图书资料费
出租车费(含沈抚快客)
数量 5(折合日)10(5人往返)2 22(张)
单价 —— —— —— —— ——
总价 1758 1013 693 42.5 412 3918.5 作品名称 挑战者
指导教师
参赛学生
获奖级别 优秀奖
图1 竞赛快讯
图2 结构设计竞赛模型制作现场及最终参赛模型
第三篇:结构设计大赛总结
土木工程系结构设计大赛活动总结
一、活动情况介绍
土木工程系结构设计大赛自2010年起,已经成功举办了两届。首届结构设计大赛以桥梁设计为主要内容,第二届结构设计大赛以框架设计为主要内容。该项活动旨在提高土木工程系学生的专业应用能力和实践竞赛水平,活动有序开展,均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二、活动实施情况
1、首届结构设计大赛暨桥梁设计大赛
2010年 4月下旬,我系以青岛理工大学第七届结构设计大赛为契机,依托青岛理工大学竞赛内容,针对我系学生实际情况,开展首届结构设计大赛暨桥梁设计大赛。比赛要求参赛者按照规定使用的硬纸、胶水、棉线自我制作桥梁模型,以自重轻、承重大、结构科学美观为评分标准。活动赢得了广大同学的呼吁与支持,大家踊跃报名,经过初赛、复赛、决赛的激烈角逐,最终在我系选拔出两支队伍参加青岛理工大学第七届结构设计大赛总决赛。在参赛队员和指导老师的共同努力下,我院两支队伍分别获得大赛三等奖和优秀奖。通过此次大赛,我院师生积累了比赛经验,交流了学习心得,增长了专业知识,大赛收获了预期的效果。
2、第二届结构设计大赛暨框架设计大赛
2011年5月,我系第二届结构设计大赛拉开落幕。本次比赛结合首届结构设计大赛的活动经验,开展框架设计大赛。活动积极响应
国家节能减排、利废环保的号召,进行节能建筑设计,以推动轻质节能建筑的可持续发展。活动再次赢得了院系领导的高度重视和广大同学的踊跃参与。在评选方面,从众多参赛队伍中选拔出40个优秀的作品参加初赛,经过层层筛选,有34支队伍通过动静载加载实验,其中有10支队伍脱颖而出,最终产生一等奖两名、二等奖三名,三等奖五名,优胜奖若干。其中,一等奖获得者同时代表我院参加青岛理工大学结构设计大赛总决赛,均取得优异成绩。
三、活动汇报总结
两届结构设计大赛不仅赢得了学院领导老师的一致肯定,而且赢得了广大学生的踊跃参与,活动效果十分显著。活动结构设计大赛的举办,成功的检验了广大学生的知识领会效果,更有效的培养了大家的实践操作能力。在当前日趋紧迫的就业形势下,社会更需要一批能够将知识活学活用的专业人才。“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精”的教育模式愈发重要。因此,在学院领导的正确指示下,该类活动应该继续开展。
两届大赛的活动过程中也暴露了诸多不利因素,今后的活动进行更应该以此为借鉴,进一步改进加强,力争使活动传统化与创新化并进,越办越出色。
第四篇:结构设计大赛心得
结构设计大赛心得
依稀记得第一次接触结构设计大赛在我们的力学课上,当时的任课老师一再地强调这个比赛对我们自身以及学院的重要性,还特别地说此次比赛是首次允许新生参加,鼓励我们积极参与其中。对于我们2010级新生来说,理论上的知识当然比不上那些学长学姐了,更别提实际操作经验了,然而参加这个比赛必定是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的,有很大的可能到最后换来的不会是奖牌。但是我们2010级新生骨子里有着初生牛犊不怕虎的精神,就算再累再苦,我想我们也会坚持下去的。为培养大学生的创新思维﹑实际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增强大学生的实践与工程结构设计能力,丰富校园活动、学术氛围,促进大学生互相交流与学习,同时,为提高工科类学生对力学学习的兴趣,开拓学生的视野,激发学生对结构力学问题的探讨,提高力学知识水平以及创新能力。
一开始我们组队的时候就出现许多问题,到底是同专业的人一起组队呢,还是选择外班的人。随着我们模型制作工作的推进,类似这样琐碎的小问题不断地出现,真的,有那么一瞬间有想过要放弃,但是看着团队的成员们在苦苦思索解决问题的办法时,再想想当时我们决定要参加比赛时的雄心壮志,只要我们相信自己,我们一定能行。在制作过程中让我印象最深刻的一次是我们在做加载盒的底部时,没有考虑全面,导致加载盒的质量过重了。那个时候这真的像是一盆冷水浇到了我们头上,当时因为还有多的材料,我们有打算重新做一个加载盒的意向,因为大家意见不一致,最后小组成员开会后决定,只能靠砂纸把底部木片交接的地方磨薄。考虑到时间这个因素,这真的是个浩大的工程呢,我觉得在那次以后大家更加团结了,我们似乎看到了希望的曙光。
虽然大赛已经过去了有些日子了,但是我仍然记得我们在制作模型时的酸甜苦辣,记得模型刚制作完成时的欢呼雀跃,记得那次加载时它的坚强挺立,记得拆卸它是眼眶里浓浓的不舍……
一路坚持下来,我们取得了一点成绩,是信念在支撑着我们做事,这点在队长的身上体现地淋漓尽致,一旦被激发起斗志,我也是个不服输的人,现在仍然很清楚地记得省赛选拨时我们三个是怎样凭着一股韧劲儿在一个星期的时间里让模型有了质的飞跃,那种为了目标竭尽全力的干劲儿只有亲身体会的人才懂得其中的乐趣。我的秘籍——坚持!就模型比赛本身而言,可以简单概括为:多想,多做,多问,遇到困难措手不及也绝不放弃最初的目标。努力的过程是自己的,结果是别人给的。
人越自信就越宽容,眼界越开阔就越能客观理智地看待问题解决问题。我非常喜欢一句话:这个世界上没有任何人任何事是事先为你准备好的。它告诫我世间万物瞬息万变,纵然发现自己拥有很多,也必须时刻抱有危机意识,激励自己保持一颗上进的心,不断进取,对人对物皆如此,好在其中不变的是你能够掌控自己。
逆水行舟,不进则退。知足常乐,但决不安于现状!
英语邮箱jianzhu10_english@163.com 密码jianzhu10
第五篇:结构设计大赛策划书2016
结构设计大赛策划书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