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库大全 > 精品范文库 > 12号文库

中医骨伤科病历

中医骨伤科病历



第一篇:中医骨伤科病历

【中医骨伤科病历示例】

××××××中医医院

住院病历记录首页

姓名:刘××

出生地:四川××

性别:男

常住地址:××市××区××镇××社××号

年龄:40岁

单位:无 民族:汉族 婚况:已婚 00分

职业:驾驶员

病史叙述者:患者本人 身份证号:510523****** 电话:186830***** 发病节气:立秋 可靠程度:可靠

入院记录

主 诉:车祸致右髋、膝、踝肿痛,活动受限12小时

现病史:患者自诉入院前12小时,因自己所驾驶的汽车与另一辆汽车追尾相撞,伤及右下肢,伤后即感右髋部疼痛、活动受限,右膝、右踝外伤出血,无恶心呕吐、大小便异常等。在当地120的帮助下急送当地医院救治,经右膝清创缝合及补液等治疗后(具体治疗不详),为求进一步诊治,转入我院。入院见:神清,痛苦貌,纳眠可,小便可。

既往史:平素体健,否认“高血压”、“糖尿病”病史,否认“肝炎”、“结核”传染史,入院前3年因“右跟骨骨折”曾在北京空军总医院行手术治疗,否认输血及输血制品史,否认食物及药物过敏史。系统回顾无其他病史。

个人史:出身于原籍。近来未到过疫区居住旅行,吸烟(每天约1包)。婚育史:(女性患者的月经史):适龄结婚,育有1儿1女,爱人及子女均体健。

家族史:否认家族中有特殊病史及重大遗传病史。

望闻切诊

发育正常,营养中等,神志清楚,痛苦病容,面色苍白无华,目光明亮,双目乏神,精神不振。舌质淡,苔薄白。言语有力,语言清晰,呼吸稍浅数,无异常气味。左侧腋前线平第8、9肋处压痛(+),全腹无压痛、肌紧张,无反跳痛,肝脾肋下未扪及,右髋、右膝、右踝疼痛而拒绝接受功能检查。脉滑数。

体格检查

T:37.0℃ P:82次/分 R:21次/分 BP:130/80mmHg 入院日期:2010年08月14日03时57分

病史采集时间:2010年08月14日05时发育正常,营养中等,正力体型,急性痛苦貌,神志清楚,查体欠合作,平车推入病房。全身皮肤粘膜未见黄染,全身浅表淋巴结未扪及肿大。头颅五官无畸,双瞳等大等圆,约0.3cm,对光反射灵敏。耳鼻口未及异常分泌物,扁桃体无充血肿大。颈软,气管居中,甲状腺未扪及肿大。胸廓对称,左侧腋前线平第8、9肋处压痛,无畸形。双肺呼吸音清晰,未闻及干湿罗音,心界不大,心律齐整,心率82次/分,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病理性杂音。腹平软,未见肠型及异常蠕动波,全腹无压痛、肌紧张及反跳痛,肝脾肋下未扪及。腹部叩诊呈鼓音,双肾区无叩击痛。肛门直肠外生殖器未查,脊柱四肢情况见专科情况。神经系统查体生理反射存在,病理征未引出。

专科情况:胸廓对称,左侧腋前线平第8、9肋处压痛,无畸形。脊柱外观无畸形,生理弧度存在,各节段无叩压痛,叩压时无双下肢及臀部放射痛。骨盆挤压分离试验(+),右下肢内收内旋畸形,短缩约3CM,右髋肿胀、臀后压痛、弹性固定,右下肢较对侧肿胀,未见皮下瘀斑及青紫,右膝前下方可见三条长约4-5cm的皮肤裂伤,伤口已行缝合,右踝后方见一长约7cm的皮肤裂伤,伤口深至跟腱,伤口边缘欠整齐,污染中度。患者因右髋、右膝、右踝疼痛而拒绝接受功能检查。右下肢骨传导音减弱,足背动脉搏动可扪及,远端血循、感觉尚可。

辅助检查:我院DR提示:

1、右侧股骨头骨折,伴股骨头向外上方半脱位。

2、左侧第8、10前肋骨折。

3、双肺及心影未见异常X线征象。

初步诊断:

中医诊断:

1、骨折

骨断筋伤,气滞血瘀

2、筋伤

骨断筋伤,气滞血瘀

西医诊断:

1、右股骨头粉碎性骨折伴脱

2、右髋臼骨折

3、左第8、10肋骨骨折

4、右膝关节损伤

5、全身多处软组织挫裂伤

住院医师:×××

主治医师:×××

首次病程记录

2010年08月14日08时07分

患者刘××,男,39岁,因车祸致右髋、膝、踝肿痛,活动受限12小时于2010年08月14日03时57分因“右股骨头骨折伴脱位”由急诊收入我科。

病例特点:

1、患者为中年男性,有明确外伤史。

2、以车祸致右髋、右膝、右踝伤痛12小时为主要表现

3、体格检查:P:82次/分,R:21次/分,BP:130/80mmHg舌质红,苔薄白,脉弦。胸廓对称,左侧腋前线平第8、9肋处压痛,无畸形。脊柱外观无明显畸形,生理弧度存在,各节段无明显叩压痛,叩压时无双下肢及臀部放射痛。骨盆挤压分离试验(+),右下肢内收内旋畸形,短缩约3CM,右髋肿胀、臀后压痛、弹性固定,右下肢较对侧肿胀,未见皮下瘀斑及青紫,右膝前下方可见三条长约4-5cm的皮肤裂伤,伤口已行缝合,右踝后方见一长约7cm的皮肤裂伤,伤口深至跟腱,伤口边缘欠整齐,污染不重。患者因右髋、右膝、右踝疼痛而拒绝接受功能检查。右下肢骨传导音减弱,足背动脉搏动可扪及,远端血循、感觉尚可。

4、辅助检查:我院DR提示:1)、右侧股骨头骨折,伴股骨头向外上方半脱位。2)、左侧第8、10前肋骨折。3)、双肺及心影未见明显异常X线征象。

诊断依据: 中医辨病辨证依据:患者中年男性,有明确外伤史,所谓肢体损于外,则气血伤于内,脏腑由之不和,气血运行失常,气机阻滞,不通则痛,故而现局部疼痛,血循失常,血溢脉外,故而现局部肿胀。舌质红,苔腻、脉弦紧为骨断筋伤、气滞血瘀之侯,故本病辨病为骨折,辨证为骨断筋伤、气滞血瘀,病位在右髋部,病性属实。

西医诊断依据:

1、患者为中年男性,有明确外伤史。

2、以“车祸致右髋、右膝、右踝伤痛12+小时”为主要表现。

3、查体:胸廓对称,左侧腋前线平第8、9肋处压痛,无畸形。脊柱外观无明显畸形,生理弧度存在,各节段无明显叩压痛,叩压时无双下肢及臀部放射痛。骨盆挤压分离试验(+),右下肢内收内旋畸形,短缩约3CM,右髋肿胀、臀后压痛、弹性固定,右下肢较对侧肿胀,未见皮下瘀斑及青紫,右膝前下方可见三条长约4-5cm的皮肤裂伤,伤口已行缝合,右踝后方见一长约7cm的皮肤裂伤,伤口深至跟腱,伤口边缘欠整齐,污染不重。患者因右髋、右膝、右踝疼痛而拒绝接受功能检查。右下肢骨传导音减弱,足背动脉搏动可扪及,远端血循、感觉尚可。

4、辅助检查:我院DR提示:

1、右侧股骨头骨折,伴股骨头向外上方半脱位。

2、左侧第8、10前肋骨折。

3、双肺及心影未见明显异常X线征象。

鉴别诊断: 中医鉴别诊断:本病为祖国医学“骨折、脱位”范畴,应与“转子间骨折”鉴别,二者都有疼痛、功能障碍、都有明确的外伤史,起病急,症状较重,局部可有畸形、肿胀等。本病多腹股沟多有压痛,股骨粗隆部叩击痛不明显,骨盆分离试验(+)。后者股骨粗隆部叩击痛明显,畸形较重,通过影像学检查相可鉴别。

西医鉴别诊断:本病西医诊断为“右股骨头粉碎性骨折伴脱位”,应与“股骨粗隆间骨折”鉴别,二者都有疼痛、功能障碍、都有明确的外伤史,起病急,症状较重,局部可有畸形、肿胀等。本病多腹股沟多有压痛,股骨粗隆部叩击痛不明显,骨盆分离试验(+)。后者股骨粗隆部叩击痛明显,畸形较重,通过影像学检查相可鉴别。

初步诊断:

中医诊断:

1、骨折

2、筋伤

骨断筋伤、气滞血瘀

西医诊断:

1、右股骨头粉碎性骨折伴

脱位

2、右髋臼骨折

3、左第8、10肋骨骨折

4、右膝关节损伤

5、全身多处软组织挫裂伤 诊疗计划:

1、骨科护理常规 一级护理。

2、完善血常规、凝血项目、输血前检查等相关检查,清创缝合。

3、右下肢持续股骨髁上牵引,择期手术治疗。

4、西医给予对症支持治疗。

5、中药给予行气活血,通络止痛治疗,以四物汤加减,处方如下:

当归12g 川芎10g 牛膝15g 白芍30g 白术12g 茯苓10g 木香12g 熟地15g 甘草3g 枳壳9g 5剂,一日一剂,水煎300ml,分三次温服

住院医师:××× 主治医师:×××

第二篇:中医骨伤科

中医伤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实施大纲

一、概述

中医骨伤科学中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运用中医学理论研究骨伤科所定病证的病因病机及其诊治规律的一门临床学科。研究的范围广泛包括骨折、脱位、伤筋、内伤、骨关节感染性疾病、骨肿瘤等。

中医骨伤科学的发展现状以中医学的基础理论为基本点,也涉及现代科学的最新进展。在临床工作中既要熟练掌握中医传统的望、闻、问、切和正骨理筋技术,也要十分熟悉严重复杂创伤的现代抢救技术、现代检测诊断知识和现代康复理论。因此,中医骨伤科住院医师的培训,既要求掌握学科范围内疾病的诊断、治疗和预防知识,基本理论和操作技能并重,亦要求了解相关学科如急诊科、放射科、康复科等的有关知识。

二、培训目标

凡高等院校中医本科的应届毕业生为当然的培养对象,必须按细则予以培养考核。经过规范化培训,使培训对象达到中医专业技术人员任职条件所规定的中医骨伤科主治医师水平。

三、培养要求

1、政治思想与医德医风:要教育其献身于社会主义祖国的中医学事业,刻苦钻研业务,对技术精益求精;发扬救死扶伤的精神,把病人的利益放在第一位,对病人生命、安全、健康负责;对工作认真负责;严格遵守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文明行医,礼貌待人,决不借职务之便,谋取私利。

2、专业技能:对中医骨伤科住院医师的培养教育分为前三年后二年两个阶段。前三年的要求是:写好中医骨伤科病历;掌握中医骨伤科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予以正确处理;对疑难病例的诊断和处理,提出初步见解,了解骨伤科外用药的配制方法;在上级医师的指导下,了解会诊要求,具备急诊抢救处理能力和带教下级医师能力,成为一名能独立工作的中医谷伤科医师。后二年的要求是:熟练、准确地诊断、治疗中医伤科常见病和一些疑难病症;掌握中医骨伤科的诊疗技术,包括有关的手术;较好地完成院内各科的会诊任务;完成有一定水平的文献综述和病例报告及分析各一篇。

5、医学理论:

要求掌握:中医骨伤科基础理论,常见病证的病因病机、诊断和鉴别诊断。

精读《中医伤科学》岑泽波主编(上海科技出版社),《临床骨科学》天津医院骨科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骨科手册》杨克勤主编(上海科技出版社)、《临床骨科解剖学》郭世跋主编(天津科技出版社)等有关章节。

选读:《中医骨伤科学》(上海市住院医师培养指导丛书),《仙授理伤续断秘方》、《正体类要》、《医宗金鉴—正骨心法要旨》、《影像诊断学》王快雄主编(上海科技出版社)。

要求了解:中医骨伤科学发展的学术流派,著名医家的学术观点,骨伤科的国内外新进展和新技术,与本学科相关疑难病证的诊断治疗进展。

6、医古文及专业外语按有关住院医师要求实施。

四、培养内容和方法

第一阶段(第一年~第三年)

第一阶段为中医骨伤科基础培养阶段。培养目的是使住院医师掌握中医骨伤科基础知识,基本技术;对中医骨伤科所涉及内容有基本的了解;对中医伤科常见病、多发病的病因病理、临床症状、诊断和鉴别诊断等有较详细的了解和一定的处理能力;打好中医骨伤科临床基础。培养方法为在骨伤科病房门诊轮转,参加急诊工作,兼顾相关科室轮转,实行科室主任负责与上级医师机体指导相结合的方法。

轮转科室:中医骨伤科24个月(病房12~16个月),内科4个月,急诊科2个月,外科(含病理科2个月),麻醉科1个月,放射科1个月,针灸科1个月,推拿科1个月。西医骨科4个月(根据医院情况选择12个月的有关科室轮转)

[中医伤科]24个月

(一)病种和病证

要求掌握四肢闭合性骨折、脱位、锁骨骨折、肱骨外科颈骨折、肱骨骨折、肱骨髁上骨折、肱骨外髁骨折、肱骨内上髁骨折、桡骨颈骨折、前臂骨双骨折、桡骨远端骨折、腕舟状骨骨折、掌指骨骨折、股骨颈骨折、股骨粗隆间骨折、股骨干骨折、胫骨平台骨折、胫腓骨干双骨折、踝部骨折、跟骨骨折、肩关节前脱位、肘关节后脱位、小儿桡骨头半脱位)、肋骨骨折、胸腰椎骨折(含伴有截瘫)、骨盆骨折(单处)、落枕、颈椎病、急性腰扭伤、腰部慢性劳损、腰椎间盘突出症、腰椎椎管狭窄症、肩周炎、肱二头肌肌腱炎、旋转轴损伤、肱骨髁上炎、肘后血肿、腕三角软骨损伤、桡骨茎突腱鞘炎、屈指肌腱腱鞘炎、杵状指、髋关节滑膜炎、股骨头缺血性坏死、膝关节创伤性滑膜炎、膝半月板损伤、膝侧韧带损伤、膝交叉韧带损伤、踝部扭伤、跟痛症、头部内伤(脑震荡、脑挫裂伤、脑外伤后综合症)、骨关节病、骨质酥松症、骨关节感染、良性骨肿瘤等。

要求了解:四肢开放性骨折、多发性骨折、颈椎骨折(含伴有高位截瘫)、创伤性休克、骨关节非感染性炎症、恶性骨肿瘤。

(二)理论知识

要求掌握:中医骨伤科发展概况和近代进展、中医骨伤科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中医骨伤科病因病理学,中医骨伤科诊断学(含各部位检查法、骨科X线片、CT、MRI的阅读),中医骨伤科治疗学(含治疗原则、内治法则、外治方法、骨折复位与固定、理筋手法、练功方法,包括50首中药方剂,100味中药的性味、归经、功用、主治,100个常用腧穴的名称、功效、取穴方法)。

要求了解:中医骨伤科的主要学术流派,关节病的诊断与鉴别诊断,骨肿瘤的分类和特点。

(四)基本技能

要求掌握:外用药物制作、固定器材(夹板、石膏)的制作和使用、各部位检查、皮肤牵引、骨牵引、关节穿刺、腱鞘内注药,要求掌握病种的整复或理筋手法(主要是肱骨踝骨骨折的复位、股骨头骨折的牵引复位、踝部骨折的复位、肩关节脱位的复位、肘关节脱位的复位、小儿桡骨头半脱位的复位、落枕手法治疗、颈椎病手法治疗、急性腰扭伤手法治疗、肩部伤筋的手法治疗、肘后血肿的手法治疗、腰腿病的手法治疗、骨伤科危重症的初步处理。

要求了解:骨伤科危重症的处理原则、骨折切开复位的原则、概要、手术后处理、腰部手术原则、概要和术后处理。

(四)阶段考核

骨伤科常用方药;体格检查及专科检查;牵引、夹板选择与应用、石膏固定操作中选一项;骨折、脱位复位手法1—2例,理筋手法1~2例,住院病例病历书写及诊断分析。

[内科]4个月

要求掌握:心电图的常规阅读、心脑血管病的诊断与治疗原则;高脂血症的诊断与治疗原则、胃肠病的诊断与治疗原则、肝病的诊断与治疗原则、糖尿病的诊断与治疗原则。

要求了解:超声波检查概要,内窥镜基本知识、呼吸系统病症的诊断和治疗原则,肾病的诊断和治疗原则,血液病的诊断和治疗原则,神经系统检查方法。

[急诊科]2个月

要求掌握:危重急症的处理原则,常见急症的处理

要求了解:危重急症的处理方法。

[外科]2个月

要求掌握:手术前准备和手术后处理。水电解质代谢的酸碱平衡失调的综合防治原则,外科小手术的处理和操作;病理操作规范与要求。

要求了解:外科急腹症的的诊断和处理原则,胆石症胆囊炎的诊断和处理原则(如有条件了解脑外伤及胸部外伤的诊断和处理原则),血管有关病症(静脉炎、静脉栓塞、血管瘤、动静脉瘘等)的诊断和处理原则。

[麻醉科]1个月

要求掌握:麻醉原则及选择,神经阻滞麻醉。

要求了解:硬膜外麻醉、静脉复合麻醉、全麻、麻醉后复苏。

[放射科]1个月

要求掌握:骨骼系统X线片、CT、MRI的正常与异常片阅读。

要求了解:骨骼系统X线片摄制体位与条件,除骨骼系统外各系统的放射诊断纲要。

[西医骨科]4个月

要求掌握:四肢长骨骨折治疗原则和方法,要椎间盘突出症的诊断手术指征和方法。

[针灸科]1个月

要求掌握:经络循行路线及常用穴位,骨伤科疾病的针灸治疗

要求了解:常见疾病的针灸治疗

[推拿科]1个月

要求掌握:推拿基本手法及应用原则,骨伤科疾病的推拿治疗。

要求了解:推拿治疗在各系统疾病的应用。

以上除中医伤科外为轮转科室,在各科轮转结束时应写出业务小结。

第二阶段:(第四至~第五年)

第二阶段为中医骨伤科提高阶培训段,培训方法为在副主任医师或主治医师指导下侧重中医骨伤科专业培训。目的是使住院医师在三年基础培训基础上,在理论与实践两方面都有进一步的提高,能独立完成诊断和鉴别诊断,并能独立处理单纯的骨折、脱位、伤筋和内伤、手法、固定、药物、练功及手术—(包括在指导下完成人工股骨头置换及椎间盘髓核剔除术),能对危重复合伤作出准确判断和初步处理,并能治疗骨关节疾病、炎症和肿瘤,能较好完成院内的会诊任务,完成交高水平的文献综述和一定水平的论文,能指导实习医师和进修医师,开设小讲课,能胜任病区高年资住院医师工作。

五、考核方法

1、政治思想医德医风:由科主任具体负责考核,医院党委审核。根据对病人的服务态度,业务技术的钻研精神,工作的责任心,以及按对一般国家工作人员在政治思想、职业道德方面的要求,予以评定,通常由科主任、护士长等组成考核小组评定,要求每年平均在良好以上。

2、临床实践:每年满分为30学分,5年内要求达到120学分,除国定假日及脱产学习外,凡病、事假或其他非专业脱产学习,脱离临床工作时间累计超过10天以上时,按每10天为1学分计算,予以扣除,由科主任负责考核,并授予学分。

3、专业技能:要求达到160学分。

①病史质量,每年考核评定一次,病史完整、质量符合要求者,每年授予5个学分,评定4年,共20学分。

②带教质量,每年考核评定一次,能较好地完成带教任务者,每年授予2.5个学分,评定4年,共10学分。

③论文质量:经科主任评阅,良好以上者授予5个学分。

④综述质量:经科主任评阅,良好以上者授予5个学分。

⑤临床能力:共120学分,每年满分为24学分,考核5年,由科主任负责考核,授予学分。考核时按其对病人的观察分析能力、诊断及鉴别能力,治疗处理疾病的能力、实际操作能力(附)等内容进行。对优秀者,可加授学分1-2分,对及格以下者,可减少学分或不予学分,对有责任或技术事故者,应酌减或不授予全年学分。

4、医学伦理:共120分,其中公共课15学分,临床必修课75学分,临床选修课10学分,医院业务讲座20学分。

①公共课:方剂学(5分)、文献检索学、中医基础(5分)(包括诊断基础),中医外文(5分)

(英、日)。由上海市成人教育委员会授权中华全国中医学会上海分会有关医学院校统一命题。②临床必修课:指中医骨伤科专业课,其内容覆盖中医骨伤科学全国教材,上海市住院医师培养指导丛书(骨伤科)、《医古籍选读下篇伤骨科章》及近二年专业杂志。

③临床选修课:指市医学会组织的中、西医讲座,其中中医讲座5讲,每参加听课一次,得1个学分,共5学分;西医基础讲座(临床免疫学、生化学、医学检验学、影像学、统计学、遗传学等)选听5讲,计5个学分。

④医院业务讲座指参加医院、医学院校的专业讲座,以及科内举行的学术讲座、疑难病例讨论等。

5、医古文:医古文参加市人事局考试。

凡经考核积满400学分,专业外文和医古文通过水平考试,政治思想、医德医风逐年考核均为良好以上者,本人可写出全面总结,附上:“临床医师培养记录卡”,经科主任签署同意,医院成人教育委员会或院领导审核,市卫生主管部门或同级成人教育委员会认可,授予毕业后教育证书,作为优先聘任主治医师技术职务的重要依据。

第三篇:骨伤科住院病历

骨伤科住院病历

住院病历

姓名:籍贯:性别:民族:

年龄:入院时间:

婚况:病史记录时间:职业:病史陈述者:家庭住址:可靠程度:身份证号码:

邮政编码:

主诉:

现病史:

既往史:

过敏史:

个人史:

婚育史:

家族史:

体格检查:

TPR

专科情况:

腰部功能检查:

实验室检查

X线片:

CT示:

辩证分析:

西医诊断依据:

1.2.3.入院诊断

中医诊断:

西医诊断:

治法治则:

1.2.3.4.内服方药:

煎服方法:

辩证调护:

实习医师:(签名)发病节气: BP 住院医师:(签名)主治医师:(签名)

第四篇:中医骨伤科简介

中医骨伤科简介

中医骨伤科是我院的特色专科,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治疗和调理多种急慢性疾病。尤以颈、肩、腰腿痛,中风后遗症,面神经麻痹等有显著疗效。能开展针灸、拔罐、刮痧、热疗、电疗、专业手法推拿、颈腰椎牵引等中医康复特色疗法,配有颈椎电动牵引椅、腰椎全自动牵引床、中频电磁波治疗仪、远红外线治疗仪、多功能电疗仪等治疗设备。

我科主要治疗范围:

1、颈肩腰腿痛疾病:颈椎病、落枕、肩周炎、肱骨外上髁炎、肘关节损伤、网球肘、腕关节扭伤、腱鞘炎、腰肌劳损、急性腰扭伤、腰三横突综合征、腰椎间盘突出症、坐骨神经痛、退行性膝关节炎、髋关节扭挫伤,风湿性骨关节炎等。

2、神经系统疾病:中风后遗症、面瘫、面肌痉挛、周围神经麻痹、三叉神经痛、失眠、头痛、偏头痛、眩晕、肌肉萎缩、耳鸣等。

3、其它相关疾病:便秘、呕吐及呃逆、月经不调、痛经、中暑等内科杂症。

医生简介:

主治医师,有近十年的中医骨伤临床诊疗经验,擅于运用多种康复疗法如针灸、拔罐、穴位注射、关节腔注射、中药熏蒸浸泡等治疗

颈肩腰腿痛,关节炎,中风后遗症等多种专科疾病,疗效显著,受到病人的一致肯定。

翁端意,主治医师,从是中医临床工作40余年,擅于运用中医中药治疗中医内科杂症,妇科不孕症,陈旧性、急性软组织损伤等疾病,并能有效地运用手法推拿治疗多种专科疾病。

孙培,初级医师,从事康复理疗临床工作四年,擅于运用针灸,刮痧等疗法治疗多种专科疾病及中医内科杂症。

第五篇:中医病历

中医(中西医)内科病历书写范例

姓名:胡×× 性别:男 病案号:29321 年龄:45岁 婚况:已婚 职业:工人 出生地:北京民族:汉 国籍:中国

家庭住址:××区××街2号 邮政编码:100700 入院时间:1989年3月21日15时30分

病史采集时间:1989年3月21日16时

病史陈述者:患者本人

可靠程度:可靠

发病节气:春分后1天 问诊: 主诉:发热、恶寒、咳嗽2天,右胸掣痛半天。

现病史:1989年3月17日,因外出衣着不慎而始感头痛,连及巅顶,鼻塞声重,时流清涕,微有咳嗽,恶寒发热,无汗。自以为是“感冒”而服“去痛片”未效,但仍坚持工作。次日病情加重,头痛连及项背,周身酸楚无力,下午3时,突然发热、寒战,咳嗽顿作,痰粘而黄,涕浊,不欲饮食,便秘溲黄,遂到×院急诊。

急查:T38•℃,••WBC:28900/mm3(2.8×1010/L),N:97%,L:3%,胸片示右中肺大片阴影,考虑为右中肺大叶性肺炎征象。急诊收入我病区。

既往史:平素身体尚可,未患过肺结核及肺炎,未患过肝炎,去年查肝功无异常;1987年患过“急性胃肠炎”,经治而愈;无心脏、肾脏、血液、内分泌及神经系统疾病,亦无外伤史。

个人史:出生于北京,曾去过广东、东北、苏杭等地,住地无潮湿之弊,条件尚可。喜食辛辣,吸烟十余年,10支/日,少量饮酒。

婚育史:25岁结婚,配偶有咳喘咯血史多年,有一男一女,身体尚健。

过敏史:否认过敏史。

家族史:母亲年过七旬,尚健。父因“脑出血”于1980年去世。望、闻、切诊:

神色形态:神识清,精神不振,表情痛苦,面色略红,双目有神,形体消瘦,倦卧于床。声息气味:语声重浊,气粗而不喘,时有咳嗽,咳声较响,无异常气味闻及。

皮肤毛发:毛发稀疏,间有苍白,尚有光泽;皮肤润泽,肤色无异常,无斑疹。

舌象:舌苔黄微腻略滑,舌质红而无瘀点,舌体大小适中无齿痕,活动自如,舌底脉络色红,未见迂曲。

脉象:六脉弦滑略数,右寸浮,左尺细。

头面五官颈项:头颅大小形态正常,目窠微陷,白睛不黄,红丝隐隐,鼻翼微有煽动,耳轮红润不枯,无耳瘘及生疮,牙齿黄垢,排列不齐,左右下磨牙各有一枚缺如,无龋齿及齿衄,亦无齿瓣。咽部色泽红润,未见乳蛾。项部对称,活动灵活,无青筋暴露,无瘿瘤瘰疬。

胸腹:胸部扁平,虚里搏动应手,腹软无癥瘕痞块,无青筋暴露。

腰背四肢爪甲:脊柱四肢无畸形、不肿,爪甲润泽。

前后二阴及排泄物:无***肿大,无脱肛及痔瘘。大便黄而干,小便黄少,涕黄浊量不多,痰黄稠与暗红色交混,量多无腥臭,无脓样痰。体格检查:

T:38℃ P:92次/分 R:26次/分 BP:17.3/12kPa 神志清楚,营养中等,发育尚可,查体合格,全身浅表淋巴结不肿大,无皮下结节,巩膜无黄染,瞳孔等大等圆,对光反射存在,心界正常,心率92次/分、律齐,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病理性杂音。右肺呼吸音低,中部语音传导增强,可闻及中小水泡音,左肺呼吸音略粗,腹部平坦,柔软无压痛,肝脾未触及,肾区无叩击痛,神经系统检查生理反射存在,病理反射未引出。实验室检查:

血常规:RBC:450万/mm3(4.5×1012/L)Hb:14g% •WBC:29800/mm(2.98×1010/L)N:97% L3% 尿常规:正常

大便常规:正常

胸部正位片:右中部大片阴影,考虑为右中肺大叶性肺炎征象。四诊摘要:

患者陈××,中年男性,素体虽健但较消瘦,嗜烟酒辛辣,此次急性起病,有外感史,刻下发热恶寒并见,发热重于恶寒,咳嗽时作,右胸掣痛,咳嗽加剧,咯暗红色痰,质粘稠而量多。咽干口渴喜冷饮,不欲饮食,小便黄少,大便干结。舌红苔黄微腻,脉右寸浮滑数,左弦滑数。辨证分析:

从四诊来看,急性起病,寒热并见,脉浮符合外感发热而不符合内伤发热特点。从治疗过程来看,不符合感冒,更非喉核肿大所致发热。发生于春季,则非冬温。可考虑为风温或春温。后者为伏气温病之一,初起即有里热壅盛,津伤较重,口渴尿赤,舌红甚。咳嗽并非必然见症,而本例患者,以热、咳、痰、口渴为主,故诊断为风温为宜。患者形体瘦消,喜食辛辣,肺胃素有蕴热,又时值春季,风气当令,患者不慎衣着,外感风热病邪,肌表被束,卫气不达则见头痛,恶寒发热,周身酸楚。肺主宣发肃降,开窍于鼻,肺卫受邪,肺气闭郁不宣,痰热蕴结,清肃之令失常,则见咳嗽鼻塞,咳痰粘稠。痰热阻肺,脉络失和而不通,不通则痛,故见右胸掣痛。肺与大肠相表里,肺气不降,腑气不通,且肺胃内有蕴热,津液受灼,则见大便秘结,小便黄少。舌红苔黄微腻,脉弦滑略数为内有痰热之象。右寸浮为表邪未尽之征。综观脉症,病位在肺、胃、大肠,以实热为主,但与阳明腑实证仍有区别,后者一般有身大汗、大渴、脉洪大等特点,本证则热、咳、痰、胸痛为主,兼有腑气不通,故属卫气同病、痰热蕴肺,兼有腑气不通、脉络失和之证。西医诊断依据:

1.急性起病,主要表现为寒战发热,咳嗽胸痛,痰黄转暗红色。2.右肺呼吸音低,中部闻及中小水泡音。

3.WBC29800/mm3(2.98×1010),N97%,L3%,胸片示:右中肺大片阴影。入院诊断: 中医诊断:风温 卫气同病,痰热蕴肺

西医诊断:大叶性肺炎,右中肺 治则治法:

急则治其标,先以祛邪为主。疏风宣解,清泄化痰,佐以通腑和络。方药:

1.5%GS500mL加入清开灵40mL静脉点滴,每日1次。2.汤药:以银翘散合麻杏石甘汤加减。

麻黄9g 生石膏(先煎)50g 连翘10g 薄荷(后下)5g 银花12g 鲜芦根50g 杏仁10g 炒牛蒡子10g 黄芩10g 全栝蒌50g 丝瓜络10g 酒军9g 煎服方法:上方水500ml,煎30分钟,取汁300ml,分2次口服,日1剂。辨证调护: 宜保暖、避风寒、忌生冷。密切注意呼吸、汗出、脉象、面色之变化。实习医师签全名:x x x 住院医师签全名:x x x

中医(中西医)病历书写范例

住 院 病 历

姓名:詹羊镇 性别:男

年龄:5岁 民族:汉

出生地:广州新市

婚况:未婚

职业:/

单位:/ 邮政编码:510407 常住地址:广州市新市鹤边村鹤北南街七巷13号

入院时间:2002年4月13日10时 病史采集时间:2002年4月13日10时 病史陈述者:患儿母亲

可靠程度:基本可靠

发病节气:清明后 主诉:反复发热、咳嗽5天

现病史:缘患儿5天前无明显诱因下开始出现发热,咳嗽,有痰,鼻塞,呕吐胃内容物一次,曾多次到我院门诊求治,予中药及静滴先锋VI、鱼腥草治疗,症状未见改善。于今天再次来我院门诊求治,为求进一步系统治疗,遂由门诊收入院。入院时症见:患儿精神疲倦,发热,咳嗽,有痰,无气促,呕吐胃内容物一次,耳痛,无耳鸣,纳呆,睡眠差,大便烂,日三次,小便调。

既往史:既往健康,否认水痘,麻疹,结核,肝炎病史。

个人史:母孕期健康,足月顺产,第一胎,出生时体重、身高不详。出生时无窒息、缺氧史,无病理性黄疸,混合喂养,按时添加辅食,生长发育正常,智力正常,按时预防接种。过敏史:自诉清开灵过敏史,否认其他食物及药物过敏史。月经婚育史:

家族史:父母健康。否认家族遗传病史。体 格 检 查

T 37℃ P 92次/分 R 20次/分 bp 整体状况:

望神:神志清楚,精神疲倦,表情正常。望色:正常面容,色泽偏白。

望形:发育正常,营养一般,体型偏瘦。

望态:体位正常,姿势自然,步态正常。

声音:语言清晰,语言强弱适中,咳嗽,无呃逆、嗳气、哮鸣、呻吟等异常声音。

气味:无特殊气味。

舌象:舌红,苔白。

脉象:脉浮数。

皮肤、粘膜及淋巴结:

皮肤粘膜:皮肤粘膜无黄染,纹理、弹性等均正常,皮肤稍热,无汗,无斑疹、疮疡、疤痕、肿物,无腧穴异常征、血管征、蜘蛛痣、色素沉着等,无皮肤划痕征。

淋巴结:双颌下各可扪及花生米大小淋巴结,表面光滑,无压痛,活动度好,无粘连。头面部:

头颅:头颅正常无畸形、肿物、压痛,头发疏密、色泽、分布均正常,无疖、癣、疤痕。

眼:眉毛、睫毛、眼睑、眼球正常,眼结膜轻微充血,巩膜无黄染,角膜清晰,双瞳孔等大等圆,直径2.5mm,对光反应灵敏。

耳:耳廓正常无畸形,外耳道通畅,无异常分泌物,乳突无压痛,听力正常。

鼻:无畸形、鼻中隔居中,无穿孔,无鼻甲肥大或阻塞,无鼻腔异常分泌物,副鼻窦无压痛,嗅觉正常。

口腔:口唇红,无疱疹、皲裂、溃疡,牙齿正常,齿龈无出血或肿胀,口腔粘膜无疱疹、出血、溃疡,咽充血(+++),双侧扁桃体II0肿大,腭垂居中。

颈部:

形:对称,无异常肿块。

态:无抵抗强直、压痛,活动无受限。

气管:位置居中。

甲状腺:无肿大或结节。

颈脉:无异常搏动及杂音,颈静脉无怒张,无肝颈回流征。

胸部:

胸廓:外观对称,无畸形,肋间隙正常,无局部隆起、凹陷、压痛及叩击痛,无水肿、皮下气肿、肿块,静脉无怒张及回流异常。

乳房:大小正常,无红肿压痛。

肺:呼吸正常,双侧呼吸活动度正常,语颤正常,双肺叩诊清音,肺肝浊音界、肺下界、呼吸时肺下缘移动度均正常。双肺呼吸音清,双肺未闻及干湿性啰音,语音传导无异常。无胸膜摩擦音、哮鸣音。

心:心尖搏动位于第4、5肋间左锁骨中线内0.5cm,无负性心尖搏动及心前区弥散性搏动,无震颤或摩擦感,心脏左右浊音界如右图。心脏搏动节律整,心率92次/分,心音正常,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病理性杂音。血管:

动脉:桡动脉的频率、节律均规则正常,无奇脉。股动脉及肱动脉无抢击音。

周围血管:无毛细血管搏动征,无射枪音,无水冲脉,无动脉异常搏动,Duroziez氏征(-)。腹部:

视诊:腹部对称,大小正常,呼吸运动正常,无膨隆、凹陷,无皮疹、色素沉着、条纹、疤痕、脐疝、静脉曲张、胃肠蠕动波。

触诊:腹部柔软,无压痛、反跳痛,不拒按。

叩诊:鼓音,无移动性浊音和包块。

听诊:肠鸣音正常,无气过水声,无血管杂音。

肝脏:肋下未触及,肝区无压痛。

胆囊:未触及,胆囊区无压痛。

脾脏:未触及,脾区无压痛。

肾脏:双肾无叩击痛,无腰酸痛。膀胱:未触及,输尿管无压痛点。

二阴及排泄物:

二阴:前后二阴正常。

排泄物:未查。

脊柱四肢:

脊柱:生理曲度存在,无畸形、强直、叩压痛,运动度不受限、两侧肌肉无紧张、压痛。

四肢:肌力、肌张力均正常,无外伤、骨折、肌萎缩。关节无红肿、疼痛、压痛、积液、脱臼,活动度正常,无畸形,下肢无水肿、静脉曲张。指趾甲:指趾甲红润,光泽,形状正常。神经系统:

感觉:痛觉、温度觉、触觉、音叉振动觉及关节位置觉都正常。

运动:肌肉无紧张及萎缩,无瘫痪,无不正常的动作,共剂运动及步态正常。浅反射:腹壁反射、跖反射正常,提睾反射和肛门反射未查。

深反射:

二、三头肌反射,桡骨膜反射,膝腱反射及跟腱反射正常。

病理反射:Hoffmann(-),Babinski(-),Gordon(-),Chaddock(-),Kernig(-)。实验室检查:血分析:WBC 12.6x10e9/L,GRAN%76.2%。胸片示:双肺支气管感染。辨病辨证依据:

四诊合参,本病当属祖国医学之“咳嗽”范畴,证属“风热型”。缘患儿年幼,肺气虚弱,为风热之邪所袭,邪闭肺络,肺气失于宣肃,腠理开合失度,可致发热,咳嗽。鼻咽为肺胃之门,感受风热之邪故见咽红。肺与脾密切相关,肺气受损则脾气亦虚,故见纳呆,胃失和降则呕吐,运化失常则大便烂。舌红,苔白,脉浮数均为外感风热之征。西医诊断依据: 1.病史:反复发热、咳嗽5天。

2.症状、体征:发热,咳嗽,有痰,呕吐胃内容物一次,耳痛,纳呆,睡眠差,大便烂。咽充血(+++),双扁桃体II°大。双肺呼吸音粗,双下肺可闻及少量干湿性罗音。

3、辅助检查:血分析:WBC 12.6x10e9/L,GRAN%76.2%,胸片示:双肺支气管感染。入院诊断 中医诊断:咳嗽 风热型

西医诊断:急性支气管炎 实习医师: 住院医师:

妇产科标准病历示教

子宫肌瘤住院病历 姓名:xxx 性别:女 年龄:45岁 婚姻:已婚 民族:汉族 职业:职员

籍贯:北京 住址:北京市西城区 胡同 入院日期:2002,1,10 病历采集日期:2002,1,10 病史陈述者:本人 可靠程度:可靠 主诉:月经量增多3年,尿频1年.现病史;患者平素月经规律,4/30天,量中等,无痛经.3年前开始月经量增多,经期延长,周期缩短,6-7/26天,每次月经多用一包卫生巾.当时无头晕乏力,无腹痛,无尿频,尿急,尿痛,无肛门坠胀及里急后重感,同年单位体检发现子宫肌瘤5*6厘米,之后定期复查,1年前自觉尿频,每日小便10多次,夜间小便1次,有尿不净感,无尿急,尿痛,偶感腰酸.当时在我院查子宫增大如孕12周大小,建议手术,患者拒绝.1年来自己可于下腹部触及包块,自觉逐渐增大,尿频加重,经量较前无明显增多,无其他不适,近日于外院查子宫如孕14周大小,B超示:子宫多发肌瘤, 最大者9.2x9.0x8.0cm ,为进一步诊治收入院.患者自发病以来精神,食欲,睡眠可,小便如前所述,大便如常,体重无明显变化.既往史:糖尿病Ⅱ型5年,间断口服降糖灵,优降糖等药物,2个月前查空腹血糖7.0mmol/L.23年前妊娠时患妊娠高血压综合征,10多年来血压增高,自述最高达150/100mmHg,未正规诊治.否认肝炎,结核,心脏病,肾病史,无手术外伤史,无输血史.系统回顾: 头颅五官:无视力障碍,耳聋,耳鸣,眩晕,鼻出血,牙痛,牙龈出血或声音嘶哑.循环系统:无咽痛,咳嗽,咳痰,咯血,呼吸困难,发热,胸痛,盗汗.循环系统:无心悸,活动后气促,心前区痛,下肢水肿,腹水,头晕,头痛,晕厥,血压增高,无皮肤苍白,粘膜出血,黄疸,淋巴结肿大,骨骼疼痛.消化系统:无嗳气,反酸,吞咽困难,腹痛,腹泻,呕吐,黄疸或黑便.泌尿系统:无尿频,尿急,尿痛,腰痛,血尿,尿量异常,排尿困难,血压增高,颜面水肿.内分泌系统:无怕热,多汗,乏力,头痛,视力障碍,烦渴,多尿,水肿,显著肥胖或明显消瘦,无毛发增多或脱落,无色素沉着,性功能改变.肌肉关节系统:无疼痛,关节红肿,关节畸形,肢体活动障碍,肌无力或肌萎缩.神经系统:无头痛,头晕,记忆力减退,语言障碍,失眠,意识障碍,皮肤感觉异常,瘫痪,抽搐.精神状态:无幻觉,妄想,定向力障碍,情绪异常.个人史:原籍北京,从事后勤工作,否认烟酒嗜好及疫区居留史.否认药物过敏史.月经婚育史:13岁初潮,4/30天,量中,无痛经,末次月经2002年1月2日.28岁结婚,爱人现53岁,患糖尿病.G2P1,79年顺娩一活婴,现健存,83年人流,91年带环.家族史:其父患高血压病,家族中其他人无遗传性疾病及传染病史.体格检查

一般状况:T 36 C,P 80次/分,R 16次/分,BP 150/90mmHg 发育正常,营养良好,体型匀称,神志清楚,表情自然,自主体位,查体合作.皮肤粘膜淋巴结:颜色正常,富有光泽,弹性良好,无黄染,苍白,皮疹或出血.全身浅表淋巴结未触及肿大.头部器官: 头颅:发育正常,未见畸形,头发色光泽正常,分布均匀.无疤痕,压痛.眼:眼眉无脱落,眼睑无水肿,下垂,结膜无苍白,充血,巩膜无黄染,角膜透明,双侧瞳孔等大正圆,对光反射灵敏,聚合反射存在.耳:听力正常,耳廓无畸形,外耳道无异常分泌物,乳突无压痛.鼻:外形正常,鼻道通畅,中隔无弯曲,副鼻窦无压痛.口腔:口唇无苍白,紫绀,双侧鼻唇沟对称,牙齿排列整齐,无龋齿,牙龈无红肿,溢脓或萎缩,伸舌居中无震颤,口腔粘膜颜色正常,双侧扁桃体未见肿大,咽部平滑,无充血,红肿,脓性分泌物.颈部:颈无抵抗,未见颈静脉怒张或颈动脉异常搏动,气管居中,甲状腺未触及肿大.胸部: 胸廓:两侧胸廓对称,无局部隆起或凹陷,无胸壁静脉曲张,胸式呼吸为主,乳房丰满,无包块.肺脏: 视诊:两侧呼吸运动对称.触诊:胸廓扩张度对称,未触及胸膜摩擦感,两侧语音震颤对称.叩诊:双肺叩诊清音,肺下界位于右锁骨中线第6肋间,右腋中线第8肋间,右肩胛线第10肋间,左腋中线第8肋间,左肩胛线第11肋间,双侧肺底移动度分别为7cm(左),8cm(右).听诊:双肺呼吸音清,未闻及干,湿性啰音,双侧语音共振对称.心脏: 视诊:心前区无隆起或凹陷.触诊:,心尖搏动于第V肋间左锁骨中线内0.5cm处,搏动范围约2cm,无抬举样搏动,无震颤,心包摩擦感.叩诊: 心浊音界如下 右(cm)肋间 左(cm)2 II 2 3 III 3.5 3 IV 5

视诊:腹部平坦,无腹壁静脉曲张,腹纹,未见胃肠型,蠕动波.触诊:腹软,无压痛,反跳痛,耻上3指可触及质硬包块,边界清楚,宽9cm,活动可,无压痛,下界未及.肝脾肋下未触及,无液波震颤,振水音.叩诊:腹部叩诊音正常,移动性浊音(-).听诊:肠鸣音存在,7次/分,未闻及血管杂音.脊柱四肢:弯度正常,未见畸形,活动度正常,无压痛或叩痛.无畸形,杵状指,趾,无静脉曲张,肌肉萎缩,运动正常,关节无红肿,无关节活动受限.神经系统:腹壁反射存在,膝腱反射对称引出,Babinski征(-).妇科检查:外阴已婚已产型,阴道畅,分泌物不多,白色稍稠,无味,宫颈光,子宫前位,如孕14周大小,表面不平,质硬,活动可,无压痛,双附件区无增厚,压痛及包块.化验及辅助检查:血常规:WBC7.0*109/L, HGB122g/L,PLT251.0*109/L,血型:B型;尿常规正常抗感染疾病筛查阴性;凝血功能:APTT比值:1.20(↑),其他各项均在正常范围;肝肾功能正常;空腹血糖:7.34mmol/L(↑);宫颈防癌涂片正常.心电图示:T:V1-V3倒置V4-V6,II,III,avF低平,诊断:窦性心率,T波改变;胸片:双肺及纵隔未见异常;2002年1月14日超声:子宫前位,明显增大,外形不规则宫壁有数个低回声团,最大位于左前壁直径9.2x9.0x8.0cm,宫内可见节育器,位置正常,双侧附件(-).提示:宫内节育器,子宫多发肌瘤.病历摘要:患者XXX,女,45岁,主因月经量增多3年,尿频1年于2002年1月10日入院.既往有高血压,糖尿病史.体检:BP 150/90mmHg,腹部耻上3指可触及质硬包块,边界清楚,宽9cm,活动可,无压痛,下界未及.妇科检查:宫颈光,子宫前位,如孕14周大小,表面不平,质硬,活动可,无压痛,双附件区(-).超声:子宫前位,明显增大,外形不规则宫壁有数个低回声团,最大位于左前壁直径9.2x9.0x8.0cm,宫内可见节育器,位置正常,双侧附件(-).初步诊断: 子宫多发肌瘤 宫内节育器 高血压 糖尿病 签名------首次病程记录 一,病例特点: 中年女性,慢性发病.主因月经量增多3年,尿频1年入院.既往有高血压,糖尿病史.体检:BP 150/90mmHg,腹部耻上3指可触及质硬包块,边界清楚,宽9cm,活动可,无压痛,下界未及.妇科检查:宫颈光,子宫前位,如孕14周大小,表面不平,质硬,活动可,无压痛,双附件区(-).超声:子宫前位,明显增大,外形不规则宫壁有数个低回声团,最大位于左前壁直径9.2Χ9.0Χ8.0cm,宫内可见节育器,位置正常,双侧附件(-).二.诊断与鉴别诊断: 宫多发肌瘤:患者为中年女性,月经量增多3年,经期延长,周期缩短,尿频1年,定期检查子宫逐渐增大,查体及超声检查均提示有肌瘤,故考虑该诊断可能性大,确诊需待术中所见及病理结果.宫腺肌瘤或腺肌症:患者为中年女性,子宫逐渐增大,超声检查提示有低回声区,应考虑该诊断.但患者无继发性渐进性痛经,查体子宫为前位,无压痛,超声未提示子宫后壁较厚,故该诊断可能不大,但仍有子宫腺肌瘤或腺肌瘤并发子宫肌瘤的可能,确诊需待病理.妊娠子宫:患者育龄妇女,子宫增大,不除外妊娠可能.但无停经史,妇科检

查子宫不软反而以硬为主,B超未见宫内孕囊,故不支持该诊断.可进一步查尿HCG明确诊断.卵巢肿瘤:卵巢肿瘤大多无月经改变,盆腔检查在子宫旁边可触及包块,质地或囊性或囊实性.该患者主诉位月经过多,检查子宫本身增大,且B超提示子宫外形不规则,宫壁有数个低回声团,最大位于左前壁直径9.2x9.0x8.0cm,双侧附件(-).故卵巢肿瘤可除外.宫内节育器:患者91年带环后未取出,超声示宫内节育器位置正常,故该诊断成立.高血压病:患者十多年来血压高于140/90mmHg,入院时查BP 150/90mmHg,故该诊断成立.糖尿病:患者糖尿病史5年,入院查空腹血糖7.34mmol/L,诊断明确.三,检查计划: 1,完善术前化验,复查血色素,血糖.2,监测血压变化.3,彩超.4,治疗计划: 1,予以降糖药及降压药,控制血糖与血压.2,择期行全子宫切除术.3,计划住院日期:10天.请上级医师查病人,根据患者病史,查体及B超的结果,考虑子宫多发肌瘤诊断基本明确,目前子宫大小如孕14周,并有压迫症状,因此有手术指征.患者45岁,近绝经,无生育要求,手术范围可考虑行全子宫切除术.先控制高血压,糖尿病等内科疾病,待血压,血糖稳定后择期行手术治疗.签名:上级医师/ 主管住院医师

二.异位妊娠住院志

姓名:XXX 性别:女 年龄:25岁 职业:职员 入院日期:2001-11-12 主诉:停经50天,阴道流血半个月,腹痛一周.现病史:患者平素月经规律,7天/23-28天,量多,无痛经,有血块.LMP2001.9.23,停经后无恶心,呕吐等早孕反应,停经35天出现阴道流血,量少,暗红色,不伴有腹痛,自以为来月经,未去医院诊治,11月2日晚出现腹痛,以左侧为重,隐痛,持续性,能忍受,无肛门坠胀感及里急后重感,未向其它处放射.次日到护国寺中医院检查尿妊娠试验(+).B超报告:内膜线增粗,盆腔少量积液,宫颈内囊状回声,未给予治疗.腹痛无明显加重.11月5日因阴道出血多来我院门诊检查,查尿妊娠试验(+),B超报告:宫内未见胎囊,内膜增厚.血HCG1678mIu/ml.考虑宫外孕不除外,嘱严密监测自觉症状及血HCG.11月7日再次来我院,自诉阴道流血减少,无腹痛,血HCG 2205mIu/ml,今日复查B超报告:宫内未见明显胎囊,内膜增厚,左附件可见Φ3cm包块,门诊以“宫外孕”收入院.患者发病以来无发热,食欲好,二便正常,精神睡眠好.既往史:96年患肺结核,98年治愈.否认肝炎,高血压,心脏病,糖尿病,肾病,血液病史,无手术外伤史,无输血史.个人史:原籍北京,从事文秘工作,否认烟酒嗜好及疫区居留史.对止痛片过敏.月经婚育史:12岁,7天/23-28天,无痛经,有血块,量多,LMP2001.9.23.23岁结婚,爱人体健,否认性病史.G2P0,半年前人流一次.未避孕.家族史:家族中无遗传性疾病及传染病史.体检:T36.5℃ P88次/分 R20次/分 BP110/80mmHg 一般情况良好,发育正常,营养中等,表情自然,神清语利,自主体位,步态自如,查体合作.全身皮肤黏膜无苍白,黄染,充血,紫绀,出血点及皮疹,全身浅表淋巴结无肿大.头颅五官无畸形,眼睑无水肿,结膜无苍白,双瞳孔等大正圆,对光反应灵敏.颈无抵抗,气管居中,甲状腺不大,无压痛及震颤.胸廓对称无畸形,双乳房对称,丰满,无肿物触及.双肺呼吸运动一致,双侧语音震颤对称,双肺叩清音,双肺呼吸音清,未闻及干湿罗音及胸膜摩擦音.心前区无隆起,无震颤,心界叩诊不大,各瓣膜区未闻及杂音及心包摩擦音.腹平坦,未见胃肠型及蠕动波,腹软,无压痛及反跳痛,肝脾肋下未及,移动性浊音阴性.肠鸣音5次/分.脊柱四肢无畸形,活动自如.膝腱反射(+),Babinski征(-).妇科检查:外阴正常,阴道通畅,有少量血性分泌物,宫颈光滑,外口松,无举痛及摆动痛,穹窿不饱满,后穹窿有触痛,子宫后位,质软,饱满,活动可,无压痛,右附正常,左附件区增厚,似触及ф3cm囊性包块,压痛(+),活动不明显.化验及辅助检查:2001.11.5 尿妊娠试验(+);血色素120g/L;WBC8.5*109/L;2001.11.5 血HCG1687mIU/ml,2001.11.7 血HCG2205mIU/ml;2001.11.12 B超示子宫后位,增大,形状尚可,宫内未见孕囊,可见内膜厚约2+cm,右卵巢约3+cm,左卵巢约3+cm,其左旁可及约ф3cm不均质回声团,内反射杂乱,后陷凹有少量液区.初步诊断:左输卵管妊娠 签名 首次病程记录 一.病例特点: 1.青年女性,急性起病.2.主因停经50天,阴道出血半月,腹痛一周入院.3.体检无异常,妇科检查:外阴正常,阴道通畅,有少量血性分泌物,宫颈光滑,外口松,无举痛及摆动痛,穹窿不饱满,后穹窿有触痛,子宫后位,质软,饱满,活动可,无压痛,右附件正常,左附件区增厚,似触及ф3cm囊性包块,压痛(+),活动不明显.4.化验及辅助检查: 尿妊娠试验(+);血色素120g/L;WBC8.5*109/L;2001.11.5 血HCG1687mIU/ml,2001.11.7 血HCG2205mIU/ml;B超示子宫后位,增大,形状尚可,宫内未见孕囊,可见内膜厚约2+cm,右卵巢约3+cm,左卵巢约3+cm,其左旁可及约ф3cm不均质回声团,内反射杂乱,后陷凹有少量液区.二,诊断及鉴别诊断: 1.异位妊娠:患者育龄妇女,月经规律,有停经史,阴道少量出血半月,腹痛一周,尿妊娠试验(+),血HCG2天内由1687 mIU/ml升至2205mIU/ml, B超示子宫增大,宫内未见孕囊,内膜厚,左卵巢旁可及约ф3cm不均质回声团,内反射杂乱,后陷凹有少量液区.因此异位妊娠诊断可能性大,可继续监测血HCG及B超以明确诊断。

2.先兆流产:患者妊娠诊断明确,出现阴道出血及腹痛,应首先考虑流产可能.但患者B超宫内未见孕囊,而在左附件区见一小包块,血HCG不高,2天内未成倍增长,不支持宫内孕,因此先兆流产可能性不大.3.慢性盆腔炎:患者半年前有人流术,现有阴道出血,腹痛,查体左附件区有压痛之包块,应考虑有无炎症.但患者无发热,血象不高,查体子宫体及右附件均无异常,故不支持此诊断.4.黄体破裂:患者育龄妇女,阴道出血伴下腹痛,应考虑此诊断.但患者有明显妊娠 依据,且出血在先,腹痛在后,故此诊断可排除.5.巢囊肿蒂扭转:患者查体及B超提示左附件有肿物,出现腹痛,应考虑.卵巢囊肿蒂转.但蒂扭转不伴有阴道出血,且直径3cm肿物扭转可能性不大,因此基本可除外此诊断.三,检查计划: 1.监测血HCG.2.监测B超.3.血尿常规,血型,抗感染筛查,生化全项,凝血功能,心电图.四,治疗计划: 1.予以清宫术,除外宫内孕.2.如确诊为宫外孕,根据目前血HCG可予以MTX肌注保守治疗.3.如保守治疗失败,则可行开腹探查术.五,计划住院日期:10天.请上级医师查病人,根据患者病史,查体,血HCG及B超的结果,考虑左输卵管妊娠诊断基本明确,目前患者阴道出血不多,无明显腹痛,血HCG不高,因此目前无急诊开腹手术指征.患者25岁,未生育,可先行清宫术以尽快明确诊断.确诊为异位妊娠后可保守治疗.但应密切监测血HCG和B超,如保守失败,应及时开腹探查.签名:上级医师 / 主管医师 〖产科标准病历示教〗

一,重度子痫前期住院病历 住 院 病 历 姓名 XXX 性别 女 年龄 21 婚姻 已婚 民族 汉族 职业 干部 籍贯 宁夏 现住址 宁夏

入院日期 2004.12.19 记录日期 2004.12.19 病史叙述者 患者家属 可靠程度 可靠

主诉:停经33周,视物不清4天,抽搐2次,急诊入院.现病史:患者平素月经规律,月经周期4-5天/35-40天,末次月经2004年5月1日,预产期2005年2月8日.停径40余天查尿妊反阳性,孕期无明显早孕反应,停经3个月始感胎动,活跃至今.定期在当地银川市妇幼保健院产前检查,最后一次就诊时间为12月1日,诉无异常发现,1个月前出现双下肢水肿,休息后有时能有所缓解,4天前无明显诱因出现视物不清,左眼较重,当地医院诊断为“左视网膜剥脱”,建议到北京来我院眼科就诊,我院眼科支持该诊断,给予血沉检查(结果23mm/h),头颅MRI检查(结果尚未出),12月18日早晨又出现右眼视物不清,下午出现头痛,恶心,呕吐,情绪不佳,于23时40分左右突然出现抽搐,家属诉当时四肢强直,眼上吊,大约持续4分钟,然后昏睡,急请888急救,当时血压170/110mmHg,给予压宁定(具体量不详)降压同时,送我院急诊科.在我院急诊科测量血压的过程中(19日1时15分左右),先出现双上肢细微颤动,很快发展为四肢强直,两眼上翻,牙关紧闭,面部紫绀,约持续30秒后进入昏睡状态,立即给予压舌板,上开口器预防自伤,静脉推注安定20mg,25%硫酸镁16ml,20%甘露醇250ml快速静脉点滴,25%硫酸镁60ml静脉点滴,同时心电监测,吸氧,当时血压185/125mmHg,血压逐渐降至125/82mmHg,于2时转入产科病房进一步治疗.孕早期无发热,腹痛,阴道流血,无毒物及放射线接触史.发病以来无上腹部不适,无明显尿量减少,无大小便失禁,偏瘫等.基础血压不详,诉110/80mmHg,孕期增重15余公斤.既往史:否认平时有高血压,否认肝炎,结核等传染病史,否认心脏病,糖尿病等慢性病史,否认药敏史,否认类似抽搐发作史.否认食物药物过敏史.系统回顾: 呼吸系统:无慢性咳嗽,咯痰,咯血,胸痛,发热,胸闷,气喘,憋气,盗汗,结核病史等.循环系统:无心悸,气短,紫绀,心前区痛,晕厥,下肢水肿,高血压史及心脏病史.消化系统:无食欲减退,返酸,嗳气,腹痛,腹胀,腹泻,呕血,黑便,黄疸皮肤搔痒史.泌尿生殖系统:无尿急,尿频,尿痛,血尿,脓尿,尿路不畅,孕晚期夜尿较多,无颜面浮肿史.血液系统:无苍白,乏力,皮下瘀血,紫斑,紫癜及出血点,无牙龈出血,鼻出血等出血倾向.内分泌与代谢系统:无多食,多饮,多尿,多汗,畏寒,双手震颤,消瘦,毛发增多,色素沉着史.肌肉骨骼系统:无游走性关节痛,关节红肿,变形,肌肉痛,肌肉萎缩史.神经系统:无头痛,眩晕,昏厥,记忆力减退,意识障碍,抽搐,瘫痪,感觉异常史.免疫系统:无皮疹,发热,关节痛,肌无力,怕光,口干,眼干,粘膜多发溃疡等.月经婚育史:14岁初潮,4-5天/35-40天,末次月经2004年5月1日,经量中等,轻微痛经.妊3产0,02年人工流产2次,顺利.2003年结婚,男方体健.未避孕.个人史:生于原籍,无外地久居史,大专毕业,从事信贷业务员,无烟酒等特殊不良嗜好,无放射线及毒物接触史.无疫区及流行病区居住史,无疫水接触史,无烟酒嗜好.家族史:母亲孕期曾合并妊高征,现患高血压多年.无家族遗传病史记载.否认家族中肾病,心脏病等病史.否认恶性肿瘤病史.否认家族中相似疾病及其他遗传病史.体 格 检 查

体温:36.5℃ 脉搏:64次/分 呼吸:19次/分血压150/100mmHg 一般状况发育正常,营养中等,昏睡状态,呼之能应,推入病房.皮肤粘膜色泽正常,无潮红,苍白,发绀,黄染和色素沉着.无皮疹.无皮下出血.毛发分布正常.温度和湿度正常.无水肿.无蜘蛛痣.淋巴结 全身浅表淋巴结未触及.头部 头形正常,头发色黑,有光泽,分布均匀.眼眼睑无水肿.结膜无出血点.巩膜无黄染.角膜透明.双侧瞳孔等大等圆,直径3mm.双侧对光反射和集合反射灵敏.耳耳廓外形正常,外耳道无异常分泌物.双侧乳突无压痛.双侧听力正常.鼻 外形正常,无鼻翼煽动.各鼻旁窦无压痛.口腔下唇粘膜有表浅损伤,嘴边有血迹.因昏睡中,口腔检查未能实施.颈部无抵抗.颈动脉无异常搏动.颈静脉无充盈怒张.气管居中.双侧甲状腺Ι度,未闻及血管杂音.胸部 胸廓对称,胸式呼吸为主,节律规整.肺脏

视诊:双侧呼吸运动一致.触诊:双侧语颤因昏睡未能配合检查.无胸膜摩擦感.叩诊:双侧叩诊清音.右肺下界位于锁骨中线第6 肋间,腋中线第8 肋间,肩胛线第10 肋间.双肺移动度因不能配合未行检查.心脏: 视诊:心前区无隆起.心尖搏动位于第五肋间左锁骨中线内 0.5cm.触诊:心前区无异常搏动.无震颤.无心包摩擦感.叩诊:心界不大 右(cm)肋间 左(cm)2 Ⅱ 2 2 Ⅲ 4 3 Ⅳ 5 Ⅴ 8

左锁骨中线距正中线8cm 听诊:心率112次/分 ,律齐.未闻及额外心音,各瓣膜区未闻及病理性杂音.未闻及心包摩擦音.周围血管征:无毛细血管波动征和Duroziez征.腹部

视诊:腹部膨隆.腹式呼吸存在.无腹壁静脉曲张.无胃肠型和蠕动波.触诊:无肌紧张,无压痛和反跳痛.无振水音和液波震颤.肝肋下和剑下未及.胆囊和脾未触及.Murphy征不满意.产科情况详见专科检查.叩诊:胃泡鼓音区存在.移动性浊音阴性.肝区和脾区无叩痛.听诊:肠鸣音4/分,未闻及血管杂音.脊柱:无畸形,无压痛和叩击痛.活动度正常.四肢:无畸形,无杵状指.无下肢静脉曲张.双膝关节肿胀压痛明显,浮髌试验(+).双手近侧掌指关节压痛,双手近端及远端关节肿胀,双下肢浮肿(+).神经反射:腹壁反射,肱二头肌反射,肱三头肌反射,跟腱反射双侧对称正常引出.Hoffman征,Babinski征,Oppenheim征,Kernig征,Brudzinski征阴性.专 科 检 查

腹部:宫高/腹围:27/90cm,先露头,浮,胎心156次/分,无宫缩.肛查:未查 骨盆测量:未查 外阴:已婚未产型.阴道:未查 辅 助 检 查

尿常规(04.12-19):比重1.025,潜血大量,蛋白≥3.0g/L.血常规(04.12-19):WBC 12.8,RBC 4.72, HGB 146g/L,PLT 107*109/L,HCT 0.426 血型(04.12-19):B型

凝血全项(04.12-19):FDP>5ug/ml,D2 500ng/ml,PT9.60s,FIB517mg/dl,APTT34.8s 急诊八项(04.12-19);尿素氮7.1mmol/L,肌酐88umol/L,二氧化碳结合力11.7mmol/L 葡萄糖6.35mmol/L(输液中),血钙,钠,钾正常 病 历 摘 要

患者XXX,女,21岁,汉族,已婚,宁夏籍,患者平素月经规律,月经周期4-5天/35-40天,末次月经2004年5月1日,预产期2005年2月8日.停径40余天查尿妊反阳性,孕期无明显早孕反应,停经3个月始感胎动,活跃至今.定期在当地银川市妇幼保健院产前检查,最后一次就诊时间为12月1日,诉无异常发现.1个月前出现双下肢水肿,休息后有时能有所缓解,4天前无明显诱因出现视物不清,左眼较重,当地医院诊断为“左视网膜剥脱”,建议来我院眼科就诊,我院眼科支持该诊断,给予血沉检查(结果23mm/h),头颅MRI检查(结果尚未出),12月18日早晨又出现右眼视物不清,下午出现头痛,恶心,呕吐,情绪不佳,于23时40分左右突然出现抽搐,家属描述当时四肢强直,眼上吊,大约持续4分钟,然后昏睡,急请888急救,当时血压170/110mmHg,给予压宁定(具体量不详)降压同时,送我院急诊科.在我院急诊科测量血压的过程中(19日1时15分左右),先出现双上肢细微颤动,很快发展为四肢强直,两眼上翻,牙关紧闭,伴面部紫绀,约持续30秒后进入昏睡状态,立即给予压舌板,上开口期预防自伤,静脉推注安定20mg,25%硫酸镁16ml,20%甘露醇250ml快速静脉点滴,25%硫酸镁60ml静脉点滴,同时心电监测,吸氧,当时血压185/125mmHg,血压逐渐降至125/82mmHg,于2时准入产科病房进一步治疗.孕早期无发热,腹痛,阴道流血,无毒物及放射线接触史.发病以来无上腹部不适,无明显尿量减少,无大小便失禁,偏瘫等.基础血压不详,诉110/80mmHg,孕期增重15公斤余.外阴:已婚未产型.阴道:未查.肛查未查.尿常规:比重1.025,潜血大量,蛋白≥3.0g/L.血常规:WBC 12.8,RBC 4.72, HGB 146g/L,PLT 107*109/L,HCT, 0.426,血型:B型.凝血全项:FDP>5ug/ml,D2 500ng/ml,PT9.60s,FIB517mg/dl,APTT34.8s 初步诊断:1.宫内妊娠32周,妊3产0,头位 2.妊娠高血压疾病,产前子癎 3.慢性高血压合并产前子癎 4.双测视网膜脱落 医生签名 病 程 日 志 2004.12.19 3Am

患者xxx,女性,21岁,汉族,已婚.主因“停经33周,水肿1个月,视物不清4天,头痛,恶心呕吐半天,抽搐2次”于2004年12月19日2时急诊入院.一,病例特点: 1,已婚育龄女性,妊3产0,孕33周.2,定期在当地银川市妇幼保健院产前检查,双下肢水肿1个月,4天前无明显诱因出现视物不清,左眼较重,当地医院及我院眼科诊断为“左视网膜剥脱”,1天前又出现右眼视物不清,头痛,恶心,呕吐,继而出现抽搐,血压170/110mmHg,送我院急诊科.在我院急诊科再次出现抽搐.当时血压185/125mmHg,孕期增重15公斤余.3,否认高血压史及抽搐史.4,查体:体温36.6℃,脉搏112次/分,呼吸19次/分,血压150/100mmHg,发育正常,营养中等,昏睡状态,尚能呼之能应,推入病房.全身皮肤无黄染及出血点,双侧瞳孔等大,等圆,双侧对光反射存在.下唇粘膜有表浅损伤,嘴边有血迹.双侧呼吸音清.双乳对称,乳头无凹陷.心肺(-),肝脾肋下未及,肝肾区叩痛(-),移动性浊音(-),双下肢浮肿(+).专科检查:宫高/腹围:27/90cm,先露头浮,胎心156次/分,宫底脐上2指,无宫缩.肛查:未测.骨盆测量:未测 6,辅助检查:尿常规:比重1.025,潜血大量,蛋白≥3.0g/L.血常规:WBC 12.8,RBC 4.72, HGB 146g/L,PLT 107*109/L,HCT 0.426,血型:B型 二,诊断与鉴别诊断: 1,宫内妊娠33周,妊3产0,头位:患者平素月经规律,月经周期4-5天/35-40天,末次月经2004年5月1日,因月经周期35-40天,因此预产期推算为2005年2月15日.根据孕期经过,腹部检查,胎心听诊152次/分,既往人工流产2次,故该诊断基本成立.2,重度妊娠高血压疾病,产前子癎:停经33周,水肿,视物不清,头痛,恶心呕吐,血压高达185/125mmHG,尿蛋白≥3.0g/L,抽搐2次,否认既往抽搐史.本次抽搐表现为子癎样抽搐.患者否认平素有高血压史,基础血压诉110/80mmHg,根据国际标准可诊断为子癎,因发生在临产前,故诊为产前子癎.3,慢性高血压合并产前子癎:患者既往血压不十分清楚,其母亲患高血压(具体不详).患者年龄不大,否认平素有高血压史,基础血压诉110/80mmHg,孕期一直在银川系统保健至12.1,未发现血压增高.下肢水肿一个月,休息后可恢复.4天前无明显诱因出现视物不清,左眼较重,当地医院诊断为“左视网膜剥脱”,并来我院眼科确诊,同时相继出现右眼网膜脱落的症状.但缺乏血压升高的变化记录过程,也无血压升高相应的不适主诉.而以抽搐发作作为第二个主要症状表现出来.故该诊断不能完全排除,进一步确诊有待于完善各项检查及眼底检查是否有慢性高血压动脉硬化改变以及产后12周血压复查情况确定.4,妊娠合并癫痫:患者既往无类似抽搐发作史,不支持此诊断.但是是否并发脑部病变,表现为抽搐,尚不能完全排除,有待于CT或核磁进一步检查,排除脑部病变引发的抽搐;并可请神经内科共同会诊协助诊治.三,诊疗计划: 特级护理,避免声,光刺激,安置尿管,记出入量,记录每小时尿量,间断吸氧,心电监测,胎心监护.宫底划线监测宫高变化,警惕胎盘早剥.第二天B超检查,了解胎儿发育情况.全面了解孕妇各脏器功能状态:急查血常规,血型,凝血全项,急诊八项,24小时尿蛋白定量,甲已丙病毒性肝炎检测,梅毒抗体,抗HIV,抗HCV检测及生化20等.硫酸镁解痉应用足量25-30g/日,监测中毒体征;柳胺苄心定降压治疗;4-6小时交替镇静;降颅压,预防子癎再次发作;同时监测神经反射,警惕脑血管意外的发生;监测心功能,予以地塞米松10mgIV,QDx2,促进胎肺成熟.积极治疗控制子癎4-6小时后可考虑终止妊娠.向患者及家属交待病情,说明母儿均较危险,母亲随时可出现心脑血管意外,肝肾功能衰竭,胎盘早剥,DIC等,胎儿宫内死亡,治疗性早产新生儿存活率低,转儿科可能性大,远期预后不良结局等.并下书面病危通知.与二线值班XXX主治医师同查病人,并指导上述诊治意见.签字 上级医师/住院医师 二,前置胎盘标准住院志 住 院 志

患者XX,女,24岁,吉林人,满族,已婚,主因“宫内妊娠33+5周,反复无痛性阴道出血2个月”于2004年11月2日10Am入院.现病史:患者平素月经规律,7/30天,末次月经2004年3月9日,预产期2004年12月16日.妊1产0,停经40天自查尿妊反(+),停经40+天出现严重早孕反应,滴水不入,因尿酮体阳性,在社区医院输液7天,好转,稍能进食,每日3两粮食.自孕三个月后逐渐好转.可以进普通饮食,不再呕吐.早孕无感冒,发热,无毒物,放射线接触史.孕10+周曾出血1次,休息后缓解.孕5月感胎动至今;定期产检在海淀妇幼保健院,行唐氏风险筛查为低风险.停经24周50g葡萄糖筛查试验7.6mmol/l,后复查OGTT正常.孕5月至今有不规律宫缩,孕25周开始口服多力玛5mgTid至今,孕期经过顺利,无头晕,眼花,水肿.孕26周出现无诱因突发下腹痛及阴道少量出血,色暗红.B超提示胎盘低置,收入海淀妇幼保健院保胎抑制宫缩治疗后好转.后于孕27周,31周再次出现无诱因阴道出血,孕31周行B超示胎盘下缘达宫颈内口,予舒喘灵保胎抑制宫缩治疗后好转.1个半小时前出现无诱因无痛性阴道出血,量多于月经,为进一步诊疗收入我院.基础血压120/80mmHg,孕期体重增长13kg.既往史:体健.否认心脏病,高血压,糖尿病,肾病,否认结核病史;否认外伤史,药物过敏史.月经婚育史:患者平素月经规律,13岁7/30天,痛经(-),月经量中等.23岁结婚,未避孕.爱人体健.末次月经2004年3月9日,预产期2004年12月16日.妊1产0.个人史:生于原籍,无外地长期居住史,无烟酒嗜好.家族史:无肿瘤病史,传染病史,无糖尿病家族史.体 格 检 查

体温36.5℃ 脉搏80次/分 呼吸18次/分 血压120/70mmHg 体重68Kg 身高159cm 发育正常,营养中等,自主体位,步态自如,神志清楚,语言流利,查体合作.全身粘膜皮肤无苍白,无黄染,无肝掌,蜘蛛痣;全身浅表淋巴结无肿大.头颅无畸形,眼睑水肿,球结膜无出血,睑结膜无苍白,巩膜无黄染,双侧瞳孔等大,等圆,双侧对光反射灵敏.外耳无畸形,乳突无压痛.鼻无畸形,鼻腔无异常分泌物,副鼻窦无压痛.口腔粘膜无糜烂,无溃疡,牙龈无红肿,牙列齐,伸舌居中,无细颤,咽无充血,双侧扁桃体不大.颈静脉无充盈,未见颈动脉异常搏动,颈无抵抗,气管居中,双侧甲状腺未及.胸廓无畸形,双侧呼吸动度一致,双侧触及语颤对称,无胸膜摩擦感.双乳对称,乳头无凹陷.双肺叩诊清音,双肺呼吸音清,未闻及干湿罗音,未闻及胸膜摩擦音.心前区无隆起,心尖搏动位于第5肋间左锁骨中线内0.5cm处,心前区未及震颤及心包摩擦感.心界叩诊不大,心率60次/分,律齐,心音有力,各瓣膜听诊区未闻病理性杂音.肝脾触及不满意.腹部情况详见产科检查.脊椎四肢无畸形,水肿(-).四肢肌力,肌张力正常,生理反射正常对称引出,病理反射未引出.产 科 检 查

腹部:膨隆,宫高36cm,腹围98cm,先露头,浮,胎心152次/分,有弱宫缩,约2-3次/20分钟,压力弱.阴道检查:未查 骨盆测量,肛查:未查 辅 助 检 查

B超(2004-10-14):单活胎头位,双顶径8.0cm,腹围8.3×8.6cm,股骨长5.6cm,胎盘I度,羊水5.2cm,胎盘下缘达宫颈内口.子宫前壁平脐处可见实性低回声结节1.7cm.胎儿脐带绕颈1周.初步诊断:1宫内妊娠33+5周,妊1产0,头位

2.边缘性前置胎盘 3妊娠合并子宫肌瘤 4胎儿脐带绕颈1周 上级医师签字/住院医师签字 病 程 日 志

2004.11.2 10AM 患者XX,女,24岁,吉林人,满族,已婚,主因“宫内妊娠33+5周,反复无痛性阴道出血2个月”于2004年11月2日10Am入院.一,病例特点: 1,已婚未产育龄女性,反复无痛性阴道出血.2,患者平素月经规律,7/30天,末次月经2004年3月9日,预产期2004年12月16日.妊1产0,停经40+天出现严重早孕反应,因尿酮体阳性,在社区医院输液7天,好转;孕10+周曾出血1次,休息后缓解.孕5月感胎动至今;定期产检,唐氏风险筛查低风险,孕24周50g葡萄糖筛查7.6mmol/l,后复查OGTT正常.孕5月至今有不规律宫缩,口服多力玛5mgTid至今.孕26周出现无诱因突发下腹痛及阴道少量出血,色暗红.查B超示胎盘低置,收入海淀妇幼保健院保胎抑制宫缩治疗后好转.于孕27周,31周再次出现无诱因阴道出血,B超示胎盘下缘达宫颈内口,予舒喘灵保胎抑制宫缩治疗后好转.1个半小时前无诱因无痛性阴道出血,量多于月经,为进一步诊疗收入我院.对青霉素过敏.3,查体:T36.5℃,P80次/分,R18次/分,Bp120/70mmHg.一般情况好,心肺(-),肝脾触及不满意.产科查体:腹部:膨隆,宫高36cm,腹围98cm,先露头,浮,胎心152次/分,有弱宫缩,约2-3次/20分钟,压力弱.骨盆测量,肛查:未查.4,辅助检查:B超:单活胎头位,双顶径8.0cm,腹围8.3×8.6cm,股骨长5.6cm,胎盘I度,羊水5.2cm,胎盘下缘达宫颈内口.子宫前壁平脐处可见实性低回声结节1.7cm.胎儿脐带绕颈1周.二,诊断与鉴别诊断: 1.宫内妊娠33+5周,妊1产0,头位:患者平素月经规律,7/30天,末次月经2004年3月9日,预产期2004年12月16日.停经40天自查尿妊反(+),停经40+天出现重度早孕反应.孕5月感胎动至今;查先露头,浮,胎心152次/分,考虑此诊断较明确.2,边缘性前置胎盘:患者现宫内妊娠33+5周,孕期反复无痛性阴道出血,孕10+周曾出血1次,休息后缓解.孕26周出现无诱因突发下腹痛及阴道少量出血,色暗红.B超示胎盘低置,收入海淀妇幼保健院保胎抑制宫缩治疗后好转.后于孕27周,31周再次出现无诱因阴道出血,孕31周行B超示胎盘下缘达宫颈内口,予舒喘灵保胎抑制宫缩治疗后好转.1个半小时前出现无诱因无痛性阴道出血,量多于月经.故考虑此诊断较明确.B超提示胎盘下缘达宫颈内口,故考虑为边缘性前置胎盘.3,胎盘早剥:患者1个半小时前出现阴道出血,量多于月经,故应与本诊断鉴别.但患者无妊高病,无外伤史,出血呈现反复无痛性的阴道出血,查体未见明显活动性阴道出血;腹部子宫放松好,未见宫底升高.经B超提示胎盘下缘达宫颈内口.胎盘后未见异常影像.故考虑本诊断目前可除外.必要时可复查B超或待手术后进一步证实.4妊娠合并子宫肌瘤:孕妇B超发现子宫前壁平脐处可见实性低回声结节1.7cm.支持本诊断的成立.5,胎儿脐带绕颈1周:患者B超提示胎儿脐带绕颈1周.故考虑本诊断可能.待产后明确本诊断.三,诊疗计划: 完善各项入院常规检查,急查血尿常规,凝血全套,心电图检查.膀胱充盈下复查 B超注意胎盘位置.目前患者一般情况尚可,胎儿尚未足月,拟期待治疗.配浓缩红细胞200mL.卧床

休息,密切监测患者宫缩,阴道出血情况,保留24小时会阴垫,监测胎儿宫内安危(自数胎动,胎心监护1次/周),每日吸氧3次,每次半小时.予25%硫酸镁60mL静滴抑制宫缩,舒喘灵4.8mgTid(自备),多力玛5mgTid(自备)口服保胎,抑制宫缩,予氟美松5mgBidx2天肌注促进胎肺成熟.可配合应用止血药妥塞敏1g iv,bid.向患者及家属交待病情.目前期待治疗,但前置胎盘易反复出血,期待治疗失败,可能早产甚至胎死宫内.一旦出现活动性出血增多,胎肺已促成熟,可以考虑剖宫产结束分娩.患者及家属表示理解.与上级XXX副主任医师,XXX主治医师同查病人,指导以上诊疗.上级医师签字/住院医师签字

病历书写范例 ●住院志

患者×××,女性,60岁,已婚,汉族,农民,现住河北省××县××村。主因×××于2000-5-10,9:00入院。

患者缘于……

1.呼吸系统:发热、寒战、咳嗽、咯血、潮热、盗汗、呼吸困难、有无浓臭痰(色、量)等; 2.消化系统:反酸、烧心、嗳气、恶心、呕吐(性质、色、量)、腹痛、腹泻、里急后重等; 3.心血管系统:头痛、头晕、胸闷、胸痛(发作持续时间)、喘憋、心悸、气短、大汗等; 4.神经系统:言语、肢体、黑朦、意识、晕厥、精神障碍等。

……曾于当地诊所诊断为“×××”,给予××等药物治疗(具体药量不详),无明显好转,为进一步诊治而来我院。

自发病以来,一般情况可,精神、食欲、睡眠、大小便

即往患者,否认肝炎、结核等传染病史,无手术、外伤及药物过敏史。

生于原籍,久居本地,未到过疫区及牧区,无烟酒嗜好,月经14(3-5/28)55,孕3产3,子女健康,家族中无传染病及遗传性疾病记载,无同类疾病记载。

体格检查

T P R BP

发育正常,营养中等,(自动、端坐、强迫、平卧)体位,神志(清楚、不清),查体合作。全身皮肤黏膜无黄染、出血点、瘀斑、蜘蛛痣、皮下结节,周身浅表淋巴结未触及肿大,头颅五官无畸形,眼睑无水肿,巩膜无黄染,结膜无(充血、苍白),两侧瞳孔等大正圆,对光反射(灵敏、迟钝、消失),耳鼻未见异常,口唇无发绀,咽无充血,两侧扁桃体不大,颈两侧对称,无颈静脉怒张及颈动脉异常搏动,颈无抵抗,气管居中,甲状腺不大。胸廓无畸形,两侧呼吸动度一致,语颤无增强及减弱,双肺叩清音,肺肝浊音界位于右锁骨中线第5肋间,双肺呼吸音(清或粗),(可或未)闻及干湿性罗音。心前区无隆起,心尖搏动不明显,未触及震颤,心界不大,心率80次/分,律整,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杂音,腹平坦,未见肠型及蠕动波,腹软,无压痛及反跳痛,肝脾未触及,叩鼓音,肝区无扣击痛,移动性浊音阴性,肠鸣音正常存在,肛门、外生殖器未见异常,脊柱、四肢无畸形,双肾无扣击痛,关节无红肿,肌张力正常,活动自如,双侧肱二、三头肌、膝腱反射存在,双侧巴氏征、克氏征、布氏征均阴性。

初步诊断:

×××

医师签名

2000-5-10

●病程记录

2000-5-10,9:00

患者×××,女性,60岁,主因×××于2000-5-10,9:00收入院。根据1.患者为老年女性2.既往……3.患者缘于……4.查体……5.血常规、X线、CT提示……,初步诊断……给于……治疗,进一步完善各项辅助检查。

●出院记录单

入院时情况:包括主因……入院、查体情况、辅助检查结果、考虑……而收入院。

住院诊治经过:根据患者症状、体征、辅助检查结果,初步诊断为……给予……治疗,第×天(病情变化情况、辅助检查结果、药物变动等)

出院时情况:自觉症状、体征、一般情况好转,食欲转佳,体温、肺、心、腹,辅助检查结果

●会诊意见

敬阅病史如上,既往及现病史 查体情况……余同前 诊断:

建议:1.注意休息,防止劳累;2.注意饮食3.口服药物4.病情变化,及时随诊。

●出院病历排列顺序

1.病历首页2.出院记录3.住院志4.病程记录5.会诊记录6.放射报告单7心电图单8.胃镜、超声波单9甲种化验单、乙种化验单10.治疗记录(长期医嘱、临时医嘱)11.体温单

●门诊病历要求 1.时间 2.主诉[空2格] 3.现病史[空2格] 4.既往史及个人史(简要)[空2格] 5.T P R BP(必要时)[空2格] 6.体格检查及辅助检查(扼要)[空2格] 7.初步诊断(右侧)8.处理(左侧)[空2格] 9签名(右侧)

    版权声明:此文自动收集于网络,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

    本文地址:https://www.feisuxs.com/wenku/jingpin/12/1128750.html

相关内容

热门阅读

最新更新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