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库大全 > 精品范文库 > 12号文库

浅析我国动物保护现状(五篇材料)

浅析我国动物保护现状(五篇材料)



第一篇:浅析我国动物保护现状

岭南师范学院

动物行为社会学中期论文

题 目 浅析我国动物保护现状

二 级 学 院 数学与计算科学学院 专 业 ______金融数学_______ 年 级 ________13级_________ 学 号 _____2013224609______ 姓 名 ______黄豪聪_________ 课 程 序 号 _________62 _________ 成 绩 _____________________

国内动物保护现状

黄豪聪

岭南师范学院 数计学院,湛江 524048

摘要:近年来有关动物的热门活动频频见诸报端,引起了我国全社会的关注,动物保护也已经成为一个世界性的话题。基于对环境保护、经济、可持续发展等各个因素的考虑,许多国家对保护动物给予了高度的重视。然而,在我国,动物保护现状却不容乐观,一系列虐待动物的事件让人堪忧,立法方面也相对滞后。本文主要通过对国内动物保护现状的介绍,提出了保护动物的对策,以让更多的人来关注动物保护。关键词:动物保护 动物福利 虐待动物

近年来,我国连续出现“给活猪注水”、“虐猫事件”、“硫酸泼熊”、“活熊取胆”等等虐待动物的事件,频频引起社会各界和媒体的广泛关注。

如今世界已濒临灭绝的十二大动物如下:刚果瓜兰巴国家公园的北部白犀牛,产于长江中下游湖北、安徽、江苏段的干流之中的白鳍豚,苏门答腊虎,南美洲体形最大的食肉动物,奥里诺科鳄鱼,地中海的僧海豹,小嘴狐猴,世界最小的猴类,生活在马达加斯加,兰.坎皮海龟,泰国猪鼻蝙蝠,夏威夷蜗牛,斯比克斯鹦鹉,生活在巴西东北,印度东北部的微型猪,中国的熊猫。

中国是濒危动物分布大国。据不完全统计,仅列入《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附录的原产于中国的濒危动物有120多种(指原产地在中国的物种),列入《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的有257种,列入《中国濒危动物红皮书》的鸟类、两栖爬行类和鱼类有400种,列入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的还有成百上千种。随着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和生态环境的日益恶化,中国的濒危动物种类还会增加。

在中国,想要在野外看到这些濒危动物,大多数原有的分布区已很准见到它们的踪迹了,只能在个别原分市区或是在自然保护区内才能见到。目前自然保护区已是这些濒危动物的最后存留地,同时也是中国濒危动物的良好庇护所,濒危动物的野外数量濒危动物的种群数量稀少,而且继续呈下降趋势。不同种类的濒危动物的临危程度不同,因而种群数量有异。大型动物种群个体数少,濒危程度高,数量减少较快;小型动物种群个体数较多,濒危程度尚低,野外数量减少稍慢。动物分布区域或活动区域窄的,数量下降较快,分布区域或活动区域宽的,数量下低较慢。

濒危动物的保护野生动物在受到人类经济活动干扰以前,都是以它们各自特有的生存方式来适应自然界的,由于自然灾害和人类经济活动诸多影响,使得许多野生动物变为濒危动物,如何保护它们和它们赖以生存的栖息环境是拯救濒危动物的关键。

为了对我国的动物提供保护,国家制定了一些列的法律、行政法规及地方性法规,其中表现最突出的是对野生动物的法律保护。早在1950年我国就颁发了《关于稀有生物保护办法》,开启了新中国野生动物保护的先河。1979年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试行)》,首次以法律条文的形式规定了禁止猎杀珍稀野生动物。国务院于1985年发布了《森林和野生动物类型自然保护区管理办法》。1988年,全国人大常委会又颁布了《野生动物保护法》,为野生动物提供了相对完善的法律保护。除《野生动物保护法》外,《环境保护法》《水产资源繁殖保护条例》、《森林法》、《草原法》、《渔业法》等法律也规定有动物保护的内容,甚至在我国《刑法》中还规定了有关伤害野生动物的犯罪。

众所周知,我国的动物保护观念还处于萌芽与发展阶段,而部分发达国家的动物保护模式已经趋向于成熟,因此必然有很多值得我们借鉴的地方,其中最重要的就是立法方面。首先,发达国家在制定与动物保护有关的法律时,必然结合本国国情。他们会综合考虑自身经济发展程度及本国民众的动物保护意识水平;其次,大部分发达国家的动物保护立法是极其完备的,他们几乎为所有受保护的动物都作出了专门性规定,可操作性极强;最后,他们不仅使用了政府的力量,还支持和鼓励各个社会团体与组织积极开展动物保护活动。政府赋予一些非官方组织动物保护的部分监督权与执法权。实践证明,非官方组织的成功参与,提高了动物保护的效率。

所以,在实行我国保护法的同时,我们国家还需借鉴外国的保护措施和方法。然而,在保护濒临动物的同时,还需保护野生动物。首先,要保护野生动物生存环境。保护野生动物最重要的是保护它们的栖息地,不要乱砍乱伐,破坏草坪,不要随意堆放垃圾,不要滥用农药和杀虫剂,保护水源和空气也是保护宝栖息地的一部分。其次,不滥捕滥杀野生动物,不参与非法买卖野生动物,见到违法者立即向野生动物协会反映,拿出我们的爱心和勇气,劝阻亲人和周围和人拒食野味,不去野味餐馆用餐,对于用珍稀野生动物做的制品,如皮衣、药品、补品等,也应坚决抵制。团结起来积极宣传保护野生动物的重要意义,从家庭做起,培养尊重一切生命的道德观,加强法制教育,树立公民意识,对违背国家《野生动物保护法》的现象要抵制,举报,监督。

我们应从小养成保护动物爱护动物的意识。既然我们都活在同一片蓝天下,就应该相亲相爱,不能说人类是世界的主宰,否则,人类将会成为孤单的个体,孤零零的活在地球上,也许有一天人类会成为濒临灭绝的最后一个物种。

参考文献:

[1]孙江.动物福利立法研究[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8.[2]马纲,张敏.试论加快我国动物福利立法的必要性[J].天水师范学院学报,2006,(5).

第二篇:浅析我国耕地保护现状

浅析我国土地保护现状

摘要:土地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面对我国土地严重不足的严峻形势,采取各种措施,预防和消除危害土地及环境的因素,稳定和扩大土地面积,维持和提高土地的物质生产能力,预防和治理土地的环境污染,是保证土地得以永续和合理使用,稳定农业基础地位和促进国民经济发展的重大问题

关键词:土地保护含义土地现状及存在问题土地保护措施土地保护目标责任制

正文:

引言

近年来,由于建设用地的增加、环境污染等原因,我国的土地数量急剧减少,非农业建设占用而减少的土地大约占土地减少面积的40%左右(其他的减少原因主要有:农业结构调整、灾毁等)。土地面积大量减少直接威胁农业发展。为此,我们必须确保一定数量和质量的土地。

1、土地保护的含义

土地保护是指运用法律、行政、经济、技术等手段和措施,对土地的数量和质量进行的保护,对已批准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所确定各类土地资源用途、范围(面积)、布局,依据国家有关规定、法律、法规、办法、规章实行行政的、经济的、法律的管理与保护,确保各类土地资源得到合理的永续利用。

2、我国土地现状

我国土地资源的现状,从自然因素讲也就是土地的基本国情,可概括为“一多三少”,即土地总量多,人均土地少、高质量的土地少、土地后备资源少。2.1人均土地少,分布不均衡。我国国土面积960万平方公里,居世界第三位,可以说是幅员辽阔。但由于可利用土地少,加上人口众多,我国土地资源相对贫乏,特别是作为农业生产基础的土地更为紧缺。根据全国土地详查汇总的数据,我国土地面积18.27亿亩,人均土地只有1.4亩,不及世界平均水平的一半,仅相当世界人均土地3.75亩的37%。

2.2 土地质量差,退化严重。全国66%的土地分布在山地、丘陵和高原地区,只有34%的土地分布在平原、盆地。土地总体质量不高,与发达国家或农业发

达国家相比,粮食单产相差150~200公斤。全国还有9100万亩土地坡度在25度以上,长期耕作不利于水土保持,需逐步退耕。

2.3土地后备资源严重不足,土地利用率低。我国拥有宜耕荒地资源2.04亿亩,按照60%的垦殖率计,可开垦土地1.22亿亩。但由于生态保护的要求,土地后备资源开发受到严格限制,今后通过后备资源开发补充土地已十分有限。

3、我国土地保护存在的问题 3.1 土地产权制度不完善

1998年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第八条规定:农村和城市郊区的土地,除由法律规定属于国家所有的以外,属于农民集体所有。但《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及有关法律法规只明确了集体土地所有权主体可由乡(镇)农民集体经济组织所有、村民集体经济组织所有或村民小组所有,三级集体间的界限划分不清,同时没有明确界定各权利主体的责、权、利,导致事实上集体土地所有权虚置,农民集体土地产权主体不明确。同时,法律规定国家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可以依照法律对农村集体所有土地实行征收,但对公益性征地和商业性 征地没有严格区分,这就可能会造成征地规模和标准的随意与混乱。3.2土地资源利用呈粗放式模式

随着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发展,农业用地的减少和非农用地的大量增加成为必然趋势,那么最大限度提高非农用地的利用效率,延缓农地非农化的步伐就成为土地保护的必要措施。目前我国的土地资源投入仍是粗放型发展模式,土地、劳动、资本这三个基本生产要素之间要达到某种合理的比例才有最大化的经济收益。我国目前土地成本较低,因而较低的劳动和资本投入即可获利,致使土地利用粗放。土地收益相对低下,驱动着向其它用途转移。根据1990年的数据,我国每公顷土地的年产值:土地是3115.05元,林地为260.4元,牧草地为174.3元,淡水养殖水面为6682.35元。而城镇、工矿用地是116236.05元,交通用地是18214.35元。地方政府往往用廉价折抵的方式把土地资源卖出或者作为股份投入,这种投入模式虽然见效快,但土地资源是有限的,因此,这是一种粗放型的增长方式,从长远的眼光看不利于现代化的发展。3.3 土地保护的法制不健全

我国违法占地现象之所以屡禁不止,很大的原因就在于法律后果疏漏或过于简单,法律责任不明确,我国又有法不责众的传统,所以在各种利益集团的推动下,法律失去了其强制执行性,往往是令行不止。例如:现行的《土地管理法》对土地转为建设用地进行了限制,但是土地监察司法机构执法力度不大,在体制、机制、手段、效用上还不完善,违法现象还时有发生。因此要完善土地保护的法律建设,同时规范地方政府行为,防止行政违法。3.4土地保护政策不得力

土地保护的主体是中央政府、地方政府和农民。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功利化趋向渗透进国民经济的每一个方面,每个地区都想获得土地产出的最大收益,享受他人保护土地的好处,而不愿承担土地保护的责任,地区之间形成一种博弈关系。他们分别从自己的利益出发而把土地投入其他用途。土地保护措施的不得力使得侵占土地的事情时有发生。

4、土地问题具体解决措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明确提出了土地保护的目标,即实现土地的总量动态平衡。所谓土地总量动态平衡,是指在满足人口及国民经济发展对土地产品数量和质量不断增长的条件下,土地数量和质量供给与需求的动态平衡。实现这一目标必须加强土地的数量、质量保护并注重土地环境质量的提高。

4.1数量保护

土地的数量保护具体措施包括以下几方面:

1、推进土地开发、复垦、整理;

2、国家实行基本农田保护制度;

4.2质量保护

土地的质量保护包括以下几方面:

1、国家制定土地质量保护措施,如:防止水土流失、土地沙化、盐碱化、贫瘠化等;

2、实现土地环境保护。

5、土地保护目标责任制

土地保护目标责任制,是指确定一定区域的土地保护目标任务,措施到位,责任到人,运用目标化、定量化、制度化管理方法,规范各级人民政府、部门以及各级领导的土地保护工作行为,确保土地保护基本国策贯彻落实的制度。自1990年以来,土地保护目标责任制建设在全国范围由点到面、由部门到政府得到逐步推进。除土地保护目标责任制外,还有基本农田保护目标责任制、土地管理目标责任制、国土资源管理目标责任制等形式。

目前,全国近2/3的省份建立了地方政府土地目标责任制,在根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省级政府土地保护目标和任务后,根据各地区情况,分解土地保护指标,由上级政府与下级政府、上级国土部门与下级国土部门分两条线逐级签订土地保护责任书,明确责任制的具体内容和指标。由上级政府及国土部门定期考核目标责任制完成情况,并在考核的基础上建立土地保护奖惩制度,调动各地保护土地的积极性。

今后要进一步强化地方政府领导保护土地的责任意识,部将在完善土地调查统计制度和土地利用动态监测体系的基础上,建立反映各地工作实际效果的考核指标体系,对各省(区、市)土地保有量和土地占补情况进行考核并公布考核考核结果,使目标责任制切实对土地保护起到促进和保证作用。

结论:针对我国土地目前的基本情况,结合我国人口众多的特点,我们应该加大对于土地保护的力度及措施,以保证我国农田土地的数量及质量。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 2.《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实施条例》

3.毕宝德.《土地经济学》(第五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年

第三篇:我国野生动物保护研究现状

我国野生动物保护研究现状

作为重要的战略资源,野生动物的保护工作不容忽视,本文就来分析一下我国野生动物保护研究的情况,并阐述目前情况下我国野生动物面临的威胁,对其发展趋势进行分析。野生动物是生物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地域辽阔,横跨寒温带、温带及暖温带与亚热带,可以为不同的野生动物提供生存空间,是野生动物种类最多的国家之一,因此,强化野生动物的保护工作对国计民生都有不可取代的重要意义。

1.当前形势下我国野生动物资源面临的威胁

我国生物性资源丰富,但在经济快速发展的要求下,破坏了生物稳定性,在《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中列出的640个世界性濒危物种中,中国就占据了25%。目前,我国野生动物资源面临严重威胁。

1.1栖息地的环境受到破坏

这是导致全球野生动物数量锐减的主要原因,很多物种被隔离在环境外,迁徙受到影响,导致近亲繁殖数量增加,加快了物种濒临灭绝的速度。受到经济发展的影响,大面积森林被砍伐,土地开垦数量剧增,草场迅速退化,沙漠化速度加快,野生动物栖息面积锐减,导致大量野生物种濒危。

1.2过度使用导致资源枯竭

现代人过于重视经济的发展,大量使用生物资源,导致野外物种的数量锐减,同时资源面临枯竭。以爬行类物种为例,其面对的最主要威胁就是被人类作为食物进行捕猎。这种过度利用导致大量资源面临枯竭的境地,威胁到物种的生存。

1.3遗传多样性的丢失

遗传多样性的丢失严重威胁物种的生存,一般情况下,遗传多样性是对物种的进化能力及未来的适应力的一种体现,但受到诸多因素的制约,野生动物的生存空间在不断缩小,导致近亲繁殖的数量在增加,使得野生动物的抵抗力下降,数量减少,生存受到威胁。

1.4环境污染

野生动物的生存环境受到破坏必然会影响到物种的生存,导致食物毒性增加,引发野生动物的肾脏、肝脏或生殖系统中毒,严重的话甚至会引起动物死亡,而且一些化学物质的使用会增加动物幼体畸形的概率,导致物种数量下降。

1.5外来物种侵入

受到环境质量的影响,大量物种被逼离原来的生存环境,这必然会使得一个地区的物种数量发生变化,导致生态系统紊乱。据相关报道,人类为了获取大量裘皮,采取措施将狐引入到阿留申群岛,为了生存狐开始捕食当地的海鸟,鸟粪数量减少,土壤肥力下降,导致植物群落发生变化,引发物种的生存危机。我国是遭受生物入侵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必须要引起重视,进而保护野生动物的生存环境。

1.6动物疾病种类增多

随着污染加剧,人为的破坏导致各类疾病的数量在增加,影响物种的正常生存,尤其是群发性的恶性疾病会对动物群体产生严重影响,导致种群数量减少。在2005年青海湖爆发的野生鸟禽流感,导致6000多只鸟死亡,造成巨大损失。

2.当前我国野生动物保护研究现状及获得的成就

近年来,我国对野生动物保护研究不断深入,中科院在研究上也取得了一定的成就。我国著名野生动物研究专家秉志与其他研究人员就向相关部门提议建造自然保护区,强化野生动物保护。在1956年的时候,国务院批准中科院建立了我国第一个保护区,随后,我国野生动物保护事业飞速发展,相关政策不断出台。具体来说,在多年的保护历史中,取得以下几点成就。

2.1中国动物编目与资源调

中科院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一直十分重视《中国动物志》的编纂工作,到2009年的时候已经相继出版127卷,该书对我国动物种类、生存情况进行了细致的描述。同时中科院还建立了动物数字化标本馆,先后编辑出版了多本生物多样性保护系统丛书。

同时,我国开展了全国性陆生野生动物资源调查,针对生物多样性的情况进行调查,增加我国野生动物情况的掌握,便于有针对性的采取对策。

2.2建立物种濒危机制的必要性

近年来,物种濒危引起了人们的高度重视,诸多学者从遗传学与生态学的角度分析了濒危物种的情况,揭示了当前物种受到威胁的情况,除了环境的恶化外,栖息地被破坏也十分严重,对此必须要建立濒危物种管理机制,引入到物种的保护模式,强化野生物种的保护水平。

2.3恢复濒危野生动物的栖息地与复壮种群

野生动物生存栖息地的保护工作不容忽视,要想使野生动物保持良好的生存状态,关键就要恢复其栖息地,多年来,我国实施了多种珍稀濒危动物的生存环境恢复与种群复壮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因此,在未来的发展中仍然要坚持这一发展模式,恢复物种生存环境,壮大种族,增强物种的抵抗力。

第四篇:我国的动物资源及保护讲稿

同学们,在开始上课之前老师想请大家欣赏一段MV的视频片断。(播放MV)

看过了这段视频之后,有谁能说说视频中所说的女孩儿为什么要保护丹顶鹤吗?(学生回答:因为丹顶鹤是国家保护动物/因为丹顶鹤是频临灭绝的动物)非常好!丹顶鹤是我们国家一级保护动物,那除了丹顶鹤以外,你们还知道哪些濒临灭绝的动物呢?(学生回答:大熊猫~~~~)在我们国家动物资源十分丰富,据统计我国的脊椎动物占世界脊椎动物总数的13.7%,其中哺乳类450多种,鸟类1300多种,爬行类300多种,两栖类200多种,鱼类3000多种。那一级保护动物一共97种,其中尤为常见和重点保护的有:金丝猴、白尾海雕、白鳍豚、中华鲟、鹦鹉螺、黑颈鹤、东北虎、亚洲象以及藏羚羊。我们应该如何去保护他们呢?那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下,第十六章第二节《我国的动物资源及保护》

用一小段视频来回忆一下我们七年级所学习的《生物多样性的内容》并且一起来思考一个问题:我们要保护动物资源也就是说要保护什么呢?(学生回答:生物的多样性;若学生答不上来了教师直接说)我们之前就学习过生物多样性分为: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那既然生物多样性可以从基因、物种、生态系统三个方面来考虑,那我们保护动物资源我们也可以从基因、物种、生态系统三个方面来考虑措施。

那老师想给同学们一张图片,这是一幅什么图片呢?(学生回答:大熊猫)很好!有没有同学能与我们分享一下你所了解关于大熊猫的内容呢?(学生回答:)大熊猫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主要生长在云贵川这几个地方)现在请大家四人为一小组来讨论一下:你认为应该如何来保护我们可爱的大熊猫?好了,我想请三名同学用一句话概括你们讨论出来的保护措施,有谁想要自告奋勇跟大家分享一下?(若没有人的话,抽点人名)(可以补充的问题:

1、大熊猫可以自己在家养吗?

2、大熊猫基地建立的目的是什么呢?

3、如果当大熊猫数量极少并且生活环境遭到破坏时,我们还可以怎么做呢?)

请大家阅读教材第46页就地保护的内容,找出就地保护的概念、意义以及具体措施有哪些?(学生在书上勾出重点内容)在咱们四川呢,有一种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它的名字叫做川金丝猴。看到这张图片谁能用自己的语言来描述一下,你眼中的川金丝猴有什么特点呢?(学生回答)金丝猴的共同特征为鼻孔大,上翘,唇厚,无颊囊,这是为了适应高原缺氧进化而来,而川金丝猴毛色为金黄色,肩背具长毛,尾与体等长或更长,成年雄体长平均为680毫米,尾长685毫米。我们想利用就地保护的措施来保护川金丝猴,我们应该怎么做呢?(学生回答:在四川建立金丝猴自然保护区)好的!有同学想建立自然保护区,那必须满足的条件是什么呢?换句话说,如果川内的有利于金丝猴生长、繁育的环境遭到破坏了,那还能通过建立自然保护区的方法来保护川金丝猴吗?因此,除了就地保护以外,我们还可以采取异地保护的方法来保护我们的川金丝猴。下面就请大家阅读教材第46页易地保护的内容,找出就地保护的概念、意义以及具体措施有哪些?(学生在书上勾出重点内容)刚刚我们分别说了就地保护和异地保护,那大家有没有思考过究竟什么时候用就地保护,什么时候用易地保护?(学生回答:就地保护必须要动物生存的环境没有被破坏,它们还可以在这个地方继续生存、繁衍。而易地保护是当生态环境遭到破坏时才会采取的紧急措施,有助于提高濒临灭绝动物的存活率。)我国现在已经主要采取了就地保护的措施来保护川金丝猴,不过还是有一些狠心的猎人或是商人为了利益而捕杀金丝猴,因此国家为了严令禁止黑心商人这样做出台了一系列的法律法规,请同学们认真阅读书本第47页法制教育和管理,待会儿老师会有三个问

题来考察一下同学们的阅读情况。问题1:国家都颁布了哪些法律法规?问题2:法律法规是让我们远离动物的吗?问题3:游客参观能给保护区带来什么样的好处呢? 最后一个问题稍微有一定的难度,请同学们下课之后继续思考这个问题,你们可以通过找资料等方式来帮助自己思考这个问题。其实,老师也准备了一个小的话剧,话剧的名字叫做《吃饭那点儿事儿》。

看过了话剧之后,我想问了:动物与人类到底有着什么样的关系呢?老师给点儿小提示:导盲犬和盲人、蝙蝠与回声定位、龟壳与薄层建筑、变色龙与迷彩服。这些都能说明人类和动物其实是有着密切的联系的。今天我们学习了动物保护的具体措施,同时也明白了动物是人类的朋友,是地球大家庭的一员,是大自然生态圈的重要组成部分。保护发展和合理利用野生动物资源,对于维护生态平衡,改善自然环境,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保持生物多样性,和经济社会全面持续可协调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从现在起,坚决反对落后、野蛮、残酷的消费陋习,提倡健康、环保、文明的生活消费方式!坚决不捕杀野生保护动物!坚决不吃野生保护动物!坚决不参与非法买卖野生保护动物!同学们,你们能做到吗?

第五篇:高中生物 保护动物资源现状素材

动物资源现状

动物是生物圈中最大的界,估计地球上可能超过三千万种。其中无脊椎动物占百分之九十五以上,但脊椎动物是最高等的类群。动物最大的特点是主动移动来获得食物,因此它们必须有感觉器官来帮助它们。

自人类进入工业化时代以后,自然界物种灭绝速率为自然条件下的1000倍,是新物种形成速度的100万倍。一个物种一旦灭绝对人类将是无可挽回的重大损失。物种的消亡恶化了人类的生存环境,反过来环境的恶化也加速了物种的灭绝。

保护生态环境已经刻不容缓:垃圾分类回收、废电池妥善处理、不捕杀或食用野生动物、不生产使用一次性木筷、减少氟等有害气体的排放、严格控制工业和生活污水的排放、不乱砍滥伐、不破坏植被……保护环境匹夫有责!

据统计,目前中国有近200个特有物种消失,近两成动植物濒危。《濒危野生动植物物种国际贸易公约》列出的640个世界性濒危物种中,中国约占其总数的24%。而在全球,每一小时就有一个物种被贴上死亡标签。

目前全球大约有11%的鸟类,25%的哺乳动物,34%的鱼类正濒临灭绝。

我国珍稀物种———普氏原羚的数量正在急剧减少,目前种群数量不超过200只。

据科学家估计,由于人类活动的强烈干扰,近代物种的丧失速度比自然灭绝速度快1000倍,比形成速度快100万倍。

一种生物灭绝将导致10至30种其他生物消失。当多米诺骨牌开始一个倒向一个时,我们想知道的是:万物之尊的人类是否就可以在这场灾难中独善其身?究竟谁是这些物种灭亡的罪魁祸首?这一系列问题值得我们思考。

用心

爱心

专心 1

相关内容

热门阅读

最新更新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