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库大全 > 精品范文库 > 12号文库

2013年房价走势分析报告

2013年房价走势分析报告



第一篇:2013年房价走势分析报告

2013年房价走势分析报告

中国房地产从现在开始,将有明显的下跌趋势,而下跌的主要因素可以归纳如下。

一,2012年一二线城市的房子价格上涨幅度小,远不如前几年,表明这些城市房价上涨的空间正在迅速缩小。官方还报道,上海2012年的商品房价格出现了微小的下跌。

二,三四线城市的需求主要来自当地的居民,而当地居民和农村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使他们对城市房地产的需求远比不过一二线城市的居民。所以,三四线城市的房价到达6000元/平米的时候,就必定没有上冲的动力。例如,海口每平米的价格有可能就被盯住在6000-8000元之间。

三,中国宏观经济形势大不如前,如果统计局不要随便注水,GDP增长速度有可能就在6-7%之间。这样的速度,不可能支撑人们对高房价的长期期望,当人们意识到每平方米超过1.5万元就太贵的时候,就算一二线城市的价格也会撑不住了。

四,尽管廉租房建设远没有达到国务院的要求,各地积极开展廉租房的建设,将大大缓解高房价的压力。

五,习近平的反腐政策正在被大家所关注,我估计习近平不是那种说话不行动的人,那种抱有侥幸态度的官员必将受到惩罚。这样一来,不仅现在许多官员在大量的抛售房子,官员们再也不敢像以前一样大批大批的‘买进’房子了。打击腐败,有利于房价的下跌。

六,过去15年,房地产的投资占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20%以上,这是导致地产泡沫的罪魁祸首。当银行害怕有毒资产时,房地产贷款将受到管制,银根收紧,也会压低地产价价。

七,三四线城市量价齐跌,是一二线城市房价下跌的前提条件和信号,说明老百姓的购买能力和欲望已经受到严重的打击。许多小‘鬼城’的出现,照样可以在一二线城市重复。

附件:三四线城市地产开发过度陷僵局:房价大跌无人购

来源:中国青年报作者:李松涛(2013年1月24日)

岁末年初,一二线城市的楼市延续着交易量火爆的局面,而有的三四线城市却陷入交易冷清、价格下跌的泥沼中。

不过,一个值得关注的背景是,城镇化正成为近期影响房地产业的关键词。有观点认为,三四线城市将是房地产行业的下一个金矿。

“城镇化蕴含着最大的内需潜力”、“推进城镇化,关键是提高城镇化质量”等中央层面有关对城镇化的表态让一些市场分析人士认为,这将带来三四线房地产市场的春天。

也有不少业内专家认为,一些对城镇化的曲解正是房地产行业要警惕的。

“城镇化并不是房地产化。”中国房地产学会副会长、北京大学房地产研究所所长陈国强告诉记者,目前,相当一部分三四线城市的房地产市场已经供大于求,如果市场还有人曲解、炒作城镇化,借机大卖土地,推高房地产投资,将会对三四线城市的房地产发展带来巨大的危险。

部分房企受困三四线城市

国家统计局2012年12月公布的数据显示,在2012年11月,70个大中城市中有53个城市住宅销售价格环比上涨,而下跌的城市中,基本上是丹东、烟台、泉州、秦皇岛、扬州、桂林等三四线城市。

一二线城市与三四线城市的房地产市场已经在分化。

另一组数据也证明了这个事实。

从房地产企业的业绩增长来看,业务侧重于三四线城市的企业明显低于侧重一二线城市发展的企业。

根据公开统计资料,2012年前11月,保利地产[简介 最新动态]销售额同比增长36%,中海[简介 最新动态]也增长近30%,这两家企业在2012年都侧重在一二线城市发展。但是侧重在三四线城市圈地开发的恒大地产[简介 最新动态]销售额同比仅增6%,同样布局的碧桂园仅增长6.5%。

这样的对比让很多房地产企业感到意外。最近几年,到三四线城市圈地几乎是房地产企业的主流,但去年的数据却让这一信心满满的预期大打折扣。

“三四线城市现在已经空置了大量的土地和住宅,很多三四线城市的房地产供应已经超过了当地的需求。”中原地产市场研究部总监张大伟说。

实际上,三四线城市这种住宅供大于求的现象并不是今天才暴露,早在2012年年中,这种局面就已经初现端倪。唐山、烟台、营口、常州、贵阳等城市都在那个时期出现开发商扎堆儿,项目销售困难的局面。

在2012年年中之前,这些三四线城市都处在房地产开发建设的集中爆发期,众多国内知名开发商纷纷进入,到处都是房地产建设工地。

上海易居房地产研究院企业研究中心在当时就曾拿出一份研究报告,指明在三四线城市热闹的房地产开发背后,隐藏着严重过剩的巨大隐患。

这份研究报告以唐山为例,从2008年到2011年,唐山商品房用地年均成交量为2100万平方米,而北京为2268万平方米;唐山2011年商品房成交量为159万平方米,只有北京的18%。

如果用类似的方法去比较其他三四线城市,几乎可以得到类似的数据和结论:尽管城市不大、人口不多,但最近几年的房地产开发量却大幅猛增。

2012年年末,一些三四线城市相继爆出楼市危机的新闻。比如贵阳,住宅待消化库存高达3490万平方米,而这个城市的人口即使计入流动人口,也才500万人,这样的库存量要消化掉至少需要4年。

而在海南,房价大幅缩水在多个城市上演。

伟业我爱我家集团副总胡景晖在2012年年底参加的几次地产界的聚会上听到了数家房地产企业的抱怨,“他们都在说唐山、烟台、营口等三四线城市,房子卖不动。”

几年前一些开发商兴冲冲地到三四线城市跑马圈地,2012年大多进入销售期,却发现已经陷了进去。

正是这种状况,让那些知名开发商改变了拿地策略。伟业我爱我家集团统计了包括万科、保利、金地、龙湖等8家知名开发商在2012年的拿地状况,结果发现,这8家开发商在一二线城市拿地共205宗,在三四线城市拿地降为110宗。

张大伟告诉记者,这种拿地策略的变化出现在2012年8月之后,从标杆房企拿地数量来看,一线城市占比20%,二线城市占比63%,三四线城市占比仅为18%。开发商回归一二线城市已经成为既成事实。

不过,拿地策略的变化并不能改变三四线城市在建项目销售的尴尬,可以看到的是,这些前期房地产开发建设活跃的三四线城市,未来将有着极大的销售压力。

在近日召开的瑞银2013年大中华研讨会上,瑞银房地产行业研究主管李智颖表示,三线城市新房供应过大的问题,在今年仍可能延续,供过于求现象将会存在。

单靠房地产,地方经济难持续发展

如果说三四线城市的房地产市场供大于求已是基本事实,那么,是什么造成了如今的结果?

时光需要倒回5年前。2008年年底,全球金融危机爆发,为了防止此次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的拖累,2009年,我国出台了4万亿元的刺激经济政策,也正是在此之后,不少三四线城市的房地产市场开始吹起了泡沫。

“当年是基础设施建设的高潮,各地都在造新城,投资拉动是当时绝大多数城市的最重要的经济增长方式。”张大伟告诉记者,三四线城市开始大量出让土地,吸引开发商进入。

胡景晖告诉记者,当时不少地方政府想的只是让开发商进来,把土地卖出去,把钱赚回来,而没有想到要维持一个房地产市场,还需要产业、人口聚集、配套设施等等条件。在胡景晖看来,当时确实有一些开发商的投资过于草率。

而始于2011年1月的楼市限购政策则加剧了开发商进入三四线城市的步伐和决心。

“不少开发商当时的判断是,北京上海这些一线城市的销售量会萎缩得很厉害,那只能到不限购的三四线城市寻找机会。”胡景晖说。

众多三四线城市正是从2009年前后开始进入房地产开发的盛宴。

在扬州,2010年土地出让爆发式增长,当年该市市区住宅用地合计供应426.29万平方米,同比增加68.58%。当年完成房地产开发投资101.48亿元,同比增长80%。

惠州2011年商品房成交量相当于广州的31%,但土地成交量相当于广州的94%。

在贵阳,已经有十几个超过100万平方米的在售楼盘项目,其中一个项目预计入住人口30万。根据当地的统计,2012年上半年,贵阳商品房市场的整体供应量就已超过2007~2009年期间每年全年的供应量。

在南通,近4年土地累计成交量超过7500万平方米,消化时间需要近15年。

这些吓人的数字在过去几年的众多三四线城市轮番出现,引起众多学者的关注。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研究员汪利娜一直在关注三四线城市的房地产开发高潮,2012年上半年,她就告诉记者,这些城市已经出现了过度开发的问题,商品房供应已经大于需求。

尽管从2009年以来,我国基础设施建设已经让不少三四线城市获得了很大的发展机会,高铁的建设提速也串联起了不少三四线城市与一二线城市,但这些 三四线城市依旧没能得到足以支撑迅猛开发的房地产市场的人口聚集、产业配套,那些大力开发的房地产项目不可避免地陷入销售困境。

“当地人买不起,外地人不来买”已经成为这些三四线城市房地产市场的基本状态。

在中国房产信息集团公布的房地产市场风险排行榜中,风险排名前50名全部是三四线城市。

“之所以出现这样的局面,就是因为这些三四线城市把房地产业作为拉动经济的引擎,房地产业只是一个先导产业,并不能作为地方经济持续发展的根本,这 个产业的发展需要其他产业的发展作为支撑。”胡景晖说,但从这几年的发展来看,这些三四线城市基本是提前透支了房地产业的发展,却没有在经济增长上得到相 应的成果。

标杆房地产企业在拿地策略上回归一二线城市,也许并不是对三四线城市失去信心,而是暂时还看不到这些城市的发展潜力。

城镇化能否化解难题

“三四线城市如果没有产业的培育,将难以支撑房地产市场的发展。”中国房地产学会副会长、北京大学房地产研究所所长陈国强告诉记者,三四线城市对人口、资金的吸纳能力都没有想象中那么强。过去几年,不论是地方政府还是开发商,对三四线城市的发展都作了过于乐观的判断。

在陈国强看来,不同的城市面临的房地产风险不同,需要从各自城市的经济基础、产业基础进行研究,从而对房地产开发作出调整。对开发商来说,区域布局要均衡,要参与到三四线城市房地产市场的培育过程中,但不能把重心全放在三四线城市。

“城镇化是远水,不可能马上解决那些已经出现房地产市场问题的三四线城市的问题。”陈国强说,中央对城镇化的表态也说明,恰恰是要通过城镇化来调整前几年发展中遇到的问题。

对于目前已经出现供大于求的三四线城市,有人认为很危险,也有人有着不同的看法。

在张大伟看来,对这几年进入三四线城市发展的开发商来说,并没有太大的压力,因为他们拿地的成本并不高,有些城市土地价格一平方米只有几百元。如果这个城市有发展潜力,目前的供大于求就不是问题,很快就能消化掉库存。

“但如果没有发展潜力,就值得认真研究。”张大伟说,比如鄂尔多斯,最近一两年基本上没有新推什么土地,之所以会出现房价的大幅下跌,是因为煤价下跌了,而煤炭是当地经济发展的绝对支柱。如果当地除了煤炭之外还有别的经济发展支柱,那就不会出现房地产的问题。

在张大伟看来,中央近期对城镇化的表态,其实正是强调一二线城市和三四线城市之间的产业布局,培育三四线城市的产业发展,是对经济结构的优化。

其实,产业布局对房地产市场的影响不仅仅出现在三四线城市,在一二线城市同样存在,一二线城市建设的“新城”往往也因为没有产业的支撑从而成为“睡城”。

在胡景晖看来,未来中国还将有三亿到四亿的人口转移,这些人口不是转移到大城市,而是在百万人口左右的城市,要做到这一点,这些城市就必须有相当的产业支撑。“一二线城市也需要将现有的一些产业转移出去,分解到三四线城市。”

从国外的经验来看,当大城市发展到一定程度后往往会出现逆城市化,“中国未来恐怕也会如此,三四线城市的房地产会发展,但基础一定是产业的发展和配套设施的完善。

第二篇:2010南京房价走势预测分析

2010南京房价走势预测分析

工商联在北京、上海、广州、深圳、青岛、西安、成都、苏州和呼和浩特9个城市,选取62个不同规模、不同所有制的房地产开发企业的81个项目就“房地产企业的开发费用”进行了深入调查和分析研究,向全国政协十一届二次会议递交了《关于我国房地产企业开发费用的调研报告》的书面报告。

调研报告指出,房地产开发企业项目开发中,土地成本占直接成本的比例最高达到58.2%;而在开发项目的总费用支出中,大约一半(49.42%)流向政府;开发项目的总销售收入中,政府份额占37.36%;同时,房地产税费偏高并且呈逐渐增加趋势。

据此,工商联直指“土地财政是高房价首因”。一石激起千层浪。大家在惊叹的同时,不由得感叹两会的质量一年比一年高,很有些真知灼见;同时,大家所有的目光齐刷刷地盯上了当地政府。特别是在各地房价并没有大幅度下降的情况下,各地政府迫不及待地出台了大量的救房政策,俨然是房地产商的代言人,让广大老百姓迷惑不解。经济学家唐明灯更激烈地指出,“地方政府与房产商合演双簧戏!”言辞之大胆,令人咂舌。此言并非信口雌黄。君不见,广东近日推出稳定楼市15条,房价应声上涨5%,看得房地产大腕都心惊肉跳。开发商中稍有良心且明白点市道的王石先生认为,房价这样坚挺着,政府还去救市,是一件滑稽的事。其实他说的也就是普通经济学常识。可惜问题不在于常识而在于现实往往如此,原因就在于地方政府是地产利益链最大受益者。我这里辩解几句:

1、中国政府考核地方官员的政绩偏重于GDP的增长,就如同中学教育不管如何改变教学方式,如果不改变高考选拔机制,应试教育只会越演越烈一样,而素质教育永远是镜花水月。所以,在经费一定量的情况下,各地政府在考核的“尚方宝剑”下,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实际上很多政府高官中的有识之士,一般都在工业发展、可持续发展和环境保护方面努力寻求一个均衡点。用闻一多先生的话来讲,就是“戴着镣铐跳舞”。百姓有百姓的苦,政府也有政府的苦。

2、产业结构不合理的表现。自改革开放后,我国各行各业都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各项事业蒸蒸日上,但也不能掩盖发展过程中的产业结构不合理,原材料和基础性产业比重大,深加工和高新技术产业比重小、产品少,科技含量低。这制约了我国产业的进一步升空。电子、信息产业等只能仰欧美鼻息,根本无高附加值可言;制造业、钢铁业等,徒具规模,缺失核心技术。在国人的印象中,中国除了航天技术和卫生发射技术还可独领风骚外,其余都有待大幅度提高。这也是每年各地都大张旗鼓铺天盖地如临大敌地展开招商引资的任务的原因。

在这种情况下,来自工业的税收可想而知。而农业彻底成了被补助的对象。一方面要扩大城建,另一方面又要大规模推高产业发展,升级换代。各级政府也是忧心如焚,此情此景之下,房地产沦为“土地财政”似乎也是顺理成章。

(三)拆迁改造和新农村建设的推动

当年泰高路扩建的时候,拆迁户采取的是以地换地,再加上适当的补贴。而如今,在国家土地政策收缩确保十八亿的情况下,同时也为了进一步繁荣房地产市场,防止房价下跌,政府采取了以防换房,将大量的农村居民赶入了商品房,名为“拆迁安置房”。对此,无法褒贬。这是城市发展的必经之路,但它客观助长了摇摇欲坠的房地产价格。

一下为2008年年底网友“南门行客”提供的数据:

鹏欣上郡住宅709套销出85

同悦容园住宅404套销出39

凤城国际住宅738套销出581

宏基花园住宅692套销出675

金宇花园住宅295套销出151

东润第一城住宅820套销出441

翰林雅居住宅318套销出36

碧桂园翠林环玉苑住宅820套销出441

从中我们由此得出结论,空置率是相当高的。加上在金融危机背景下,观望的人越来越多。空置率随着其它楼盘的推出,只会越来越高,如果纯粹由市场解决,只会选择价格下行一条路可走。事实上,目前房价非常坚挺,这其中拆迁改造作出了绝大的贡献,而且周山河地区的拆迁规模还会继续扩大,填空房市的力度也会加强。况且新农村建设的步伐只会越来越快,又能节约土地,符合中央意图,又能扩大城市规模,增多城市人口,地方政府何乐而不为?

(四)地级大市的组建以及文化南京的辐射作用

地级南京市组建以来,城市面貌日新月异,这是个无法否认的现实。再加上文化南京的建设必将使南京成为一个非常适合居住的滨江宜居城市。尤其是作为一号首长的家乡,南京的“祥泰”瑞气定会让周边城市很多游客慕名而来。再加上南京构建“双环”的水文化,对于那些饱受城市工业化带来的环境骚扰的居民尤其具有吸引力。不久后,南京大桥开通,肯定有相当部分苏南居民北上购房,投资、居住。就相当于今日之香港、深圳一样。一下提供一组数据,从网上搜索而来,引自“王庄的流浪汉”。

“2006年前三季度,长三角16城市GDP总计2.8万亿元,从高到低依次是南通、苏州、无锡、湖州、常州、杭州、南京、扬州、南京、台州和镇江(南京倒数第三);产值增长较快的城市有南京、湖州和扬州,三市同比增幅均超过30%(南京第一)。投资增幅超过25%的城市有舟山、南京和南通(第二),从出口增长看,南京和舟山增速超过50%(第一)(来源:浙江省信息中心2006-11-10)。这就是说南京经济总体水平在长三角来说是最低的(但这从另一个方面可以说南京有更大的发展空间),但从各项发展指数来看,南京却是在整个长三角数一数二的。前几天长三角第七次市长论坛在南京招开,十一五期间的南京会更好的融入苏南,再加上沿江开发一铺开,相信增速会更高。相应的南京家庭年均也会以这个速度增长。相应的房价与年均收入比值也会大大降低。”二年过去,南京的经济增速越来越快,居于江苏十三地级市前列,而房价相比于南通、扬州并没有明显的缩小差距,是一个价值洼地,所以短期看,房价很难降下来。尽管作为

一个老百姓来讲,心理很难受,但我们必须正视这个可观事实。总之,房地产不仅仅是一个产业,一个产业链很长的产业,而且也涉及到政治,不仅是地方政府以及中央政府的重要财税来源,尤其是在全球金融危机背景之下,中国的经济也受到波及,有陷入紧缩的危险,那么房价下降就不是单纯的价格问题,而是全局性的问题了。房间一旦下行,就不仅是通缩了,简直是一场灾难。

但是如果你指望南京房价大幅度降价,那你大错特错,一厢情愿!如果南京房价在2009年能有百分之十的回调,就谢天谢地了!我的忠告是:

1、如果你确实想买房,现在任何时间买入都不会是个错误的时机,因为即使房地产下调幅度也不会太大,我认为百分之十就是极限了。如果你购买的是核心地段,更不要担心,那里很坚挺。

2、房价上涨对百姓不利,对长期发展不利;但如果降下来,产生的危险更大,因为房地产的影响太大了,在目前的中国,高科技的企业太少,目前这种传统资金和劳力密集型企业可以说支柱产业。我可以稍微形象概括一下,现在的房地产就是一辆陷入泥沼的战车,不仅绑架了百姓,也绑架了相关金融行业,如银行等,也绑架了政府。

3、我认为政府的态度是希望房价保持平稳,既不怎么上涨,也不怎么下降。采取以时间换空间的方式完成软调整,时间大概是三年,也就是说2010到2011年将是一个关键期。我觉得这个方法可能是最好的方法了。

4、这两三年间,可能出现一些变数,比如公务员和事业单位集

体加工资,就是阳光工资政策。实际上也是国家用的一招救房地产的暗棋,这样大量中产阶级的购买力加强,就会维持目前的房价甚至推高核心地段的房价。

5、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以及地方政府最喜欢用的一招,就是通过拆迁加强城市居民的数量,做大最强城市步伐的实施,包括我们南京也是这样,比如09年周山河地区的大量拆迁,会迅速补上目前销售停顿的市场。而且,也可以将之纳入新农村建设的计划,何乐而不为?

6、五年之后,我们再行讨论房地产与中国人口数量的关系。也许随着人口的大量减产,未来的中国房地产的真正危机才会来临。但目前不会。所以我估计今年暑假,中国的股市会慢慢转暖,甚至会进入一轮大牛市,但是你要注意随时撤退。否则的话,就像这一轮一样,赚的快也去的快。

最后,我认为南京房价并无“回暖”一说,在目前情况下,市区核心地段上升,周边只能说是“平稳”。

第三篇:赤峰2014房价走势

解析:2014年赤峰房价走势“赤峰房价”这个牵动着不少赤峰购房者,住房者,投资者的词语,关于赤峰房价走势也是众说纷纭,或涨,或跌,看得大家云里雾里,今天,我们就赤峰房价在2014年的价格走势采访了上海某楼盘销售代理公司驻赤峰部运营总监,刘总监。

上海某销售代理公司,驻赤峰运营总监,刘总监

刘总监本身也是土生土长的赤峰人,在房地产行业工作已经七年之久,毕业以后,因为对房地产行业的兴趣和悟性进入房地产销售行业,从基层做起,期间在赤峰市内及周边旗县均留下身影,在北京,上海也有过很成功的销售经验,可以说,他亲身见证了中国房地产行业2005年至2013年间的起起伏伏。

刘总监是个很谦虚的人,在我们采访期间的说,一直在说自己的工作没有什么特点,但是能在房地产行业这种高压力工作7年,从一个售楼员,到一家大公司的运营总监。他肯定付出了异于常人的努力和艰辛,他背后的汗水,我们无法看到。据刘总监讲:楼房置业顾问是一种对抗压能力,表达力能等综合能力要求特别强的职位,在这个行业里,有个不成文的规定“末位淘汰制”,更多的是销售人员的离职,是因为他们无法释放工作压力,而自己能工作到现在,也是因为能从工作中寻找乐趣,结识各行各业的人,经历各种各样的故事,拓展人脉,对自己的发展也是一种帮助。

在我们问及大家很关心的赤峰房价时,刘总监说:今年的房价不错,没有大幅度上涨,我个人认为,以后赤峰房价不会有大起大落式的增长或衰退,赤峰房价在明年,或者说,在未来五年之内是一个“稳重有升”的状态,赤峰每年的房价上浮应该在5%到10%左右,很多人都在说,赤峰房价泡沫,赤峰房产有没有泡沫,这个,我不好说,但是,赤峰作为一个三线城市,赤峰现在大部分的房价还是正常的价格。我为什么会说赤峰房价在未来五年内是一个“稳中有升”的状态,除了我自己本身在行业内的工作积累下来的经验,主要是因为第一,赤峰是一个地大物博,人口众多的城市,人口基数大,市场需求大。第二,在旗县生活的人,通过自己的努力,通过整体搬迁,或者其他方式,他们的资金富裕,他想要追求更舒适的生活,享受更方便的资源,旗县的资源,管网配套,肯定是不如赤峰市内好,那么,他会进入赤峰。第三,还是我刚才说的,因为赤峰人口基数大,赤峰房产刚需缺口也很大,现在很多年轻人买房子,就是为了结婚做婚房,这个是我们都能看到的,不可否认的,第四,随着赤峰的经济发展,赤峰人,自己能掌握的资金越来越多,在赤峰投资的项目,或者说,在中国投资的项目,这几年,只有房地产是发展最好的,但是这种投资房产的个人,也是国家政策在未来限制的人。我个人认为,赤峰现在的房价,8000多元每平米,有些虚高,这个价位,是高端商务人士所选择的,赤峰房价6000左右应该是,正常价格。

当我们问及,他认为十八大三中全会对房地产行业影响是,刘总监说:我本身也很关注今年的十八大三中全会,因为在三中全会召开之前,网上啊,朋友啊,很多人都在说,甚至,我们很多的客户,都因为十八大三中全会的召开,对我们公司代理的楼盘观望中。我相信,大家也注意到了,今年的三中全会,关于房地产只字未提,我个人认为,中央对房地产行业的想法,应该是求稳的态度,主要会从供需关系上着手调整,地方频繁的批地,卖地皮,可能国家的意思认为供需关系不平衡,首先进一步扩大供给力量,解决需求关系。把市场,交给

市场来调整。不需要任何调控。

关于恒大集团,万达集团在房地产行业的调整,包括恒大做矿泉水,万达投资500亿建造影视基地,是否是地产巨头规避行业风险的动作,刘总监笑了笑说道:万达,恒大,撤离一二线城市,并不是脱离楼市,或者说是规避行业风险,而是转而进入三四线城市。恒大集团明年很有可能也会进入赤峰。他们(万达集团,恒大集团等)看重是三四线城市房产供需关系不平衡。恒大,万达进入赤峰,它们对赤峰本土的房产商也好,消费者也好,是一个积极的,向上的,带动关系,在未来,赤峰本土房地产商,那些相对来说不专业,综合能力不好的,将不能适应市场的。我举个例子,在赤峰2005-2010年,赤峰房产的户型,都是老户型,从2011年开始赤峰楼房的户型,设计更加新颖,灵活,这就一种进步,这说明赤峰房地产商开始适应赤峰的消费市场,赤峰的消费者,也从最开始的,只要有一个家,转变到,我的家,要格局,要采光,户型要新颖,住着要舒适,楼房产品质量好。或者,再有个书房,电脑房,而这时,大规模的房地产公司的进入,提供了这样的楼盘,满足了消费者的需求。拉动了整个赤峰房产的档次。带动了本土房地产商的综合能力。这就代表了整个赤峰房产的进步。当我们问及互联网媒体在房地产营销推广中起到的作用以及互联网未来在地产方面的发展是,刘总监说:可以说互联网的诞生和崛起更加加速了房地产进入网络营销时代,促进了房产信息的快速传播,房产的广告因为受众不同,效应也要高于其他媒体,网络也创造了更真实的环境,更真实的口碑,加快了房产行业的成熟,信息交流的更快。甚至在未来网络销售达到店面销售相同的效果,这一点,潘石屹在四五年前就在网络上已经证实了。如果,房产网站,在未来发展好,很有可能会取代普通的楼盘店面,在网上了解到详细信息,进入店内成交,我也看到,你们现在推出的赤峰楼盘网“微信”订阅号,这个也特别好,粘合度更高,我也关注了你们的微信.......就这样在近两个小时的谈话中,我和我的同事都受益匪浅,对赤峰房地产行业有了更深的了解。也跟刘总监目前代理的几个项目达成了合作意向。在本月,大家将看到我们赤峰楼盘网推出相关的的第一次楼盘专题,敬请期待.

第四篇:房价的走势

房价过高严重透支需求 房企降价回笼资金

今年一季度的楼市,因为有些是去年年底的转签,成交数据还不算特别难看。但到4-5月,多数房企恐怕是更加失望,很多城市是量价齐跌,新房和二手房都一样。上半年只剩下6月份,就别指望会有奇迹发生了。

我曾经跟有些朋友说过,二季度尤其是4-5月的成交情况,基本决定了2014年的市场大势。如果限购和限贷政策不发生逆转,就应放弃幻想。

现在越来越清楚了,今年的调整是市场因素在主导。但有些城市的地产商不愿意相信,仍期望政府干预,取消或放松限购。显然,这还是一种“政策市”的思维。鼓吹市场化的地产商及其专家们,关键时刻想到的还是政策。

私下跟地产界同仁探讨时,曾听到地产商诧异地说:今年楼市政策几乎与去年完全相同,为何一跨进2014年就朝着量价齐跌的方向不回头?应该不是单一因素。宏观经济筑底仍不稳定,中小企业经营困难,房价过高已严重透支需求,信贷持续偏紧等,都在起作用。

我已经多次表达过类似观点:深化经济体制改革需要抑制房地产增速,民众也应有经济转入中低速增长的心理承受力。经过10年几乎是疯狂增长的房地产,理应来一次像样的调整。这对宏观经济、行业自身以及购房者,长远看都是有益的。

我的建议就是,在建项目较多、存货数量大、去化慢的地产商,别再犹豫了,应立即启动大范围降价。其他企业视资金压力而定。早降早主动,一定要抢在第一批。等所有地产商都回过味来,不得不加入降价战团,边际效应已经迅速衰减。

而且降幅不能太低,降5%等于没降。据说,有的城市很变态,居然设置降价上限,超过20%就不给网签。想多降也有办法,房价降20%之外,再送精装修送家电送物业费。再说,普遍降价20%,购房者还不买账,那神仙也没招。今年楼市应该不会比2008年更差。

如果三季度能回笼大量现金,明年遇到绝佳的买地机会,你就不会后悔了

第五篇:兰州房价近日走势

经历半年时间的持续观望,兰州楼市今年来首次出现下降信号。8月1日,来自权威数据,在新出炉的全国百城房地产价格指数中,兰州7月商品房价格指数环比下跌1.29%,今年来首次出现降幅,但6142元/平的样本均价仍然居高,连续7月高于6000元/m2的记录,引人担忧。

7月,一年正好过半,兰州房价也出现了拐点?8月1日,数据显示,在全国27个房屋价格指数下跌的城市中,兰州排名倒数第五,跌幅达到1.29%,这个数字虽然不大,但要知道6月兰州房屋价格环比涨幅是2.05%,前后一个月,相差3个百分点,就并不算小。而整个7月,全国百城房屋价格指数环比微涨0.21%,有66个城市价格环比上涨,33个城市环比下跌,1个城市价格与上月持平。相比于全国概况,兰州7月房地产市场确实呈现出冷清局面。

“但这个数字表现出的涨幅放缓,不能就此说明兰州房价开始下降。”一位房地产知情人士告诉,这其中情况相对复杂,仅是考虑到目前兰州楼市中最突出的“供需矛盾”,就不能轻易凭借这个“下跌”的涨幅认定房价下降的事实。与此同时,当月兰州房屋监测样本均价为6142元/m2。今年前6个月,兰州房屋监测样本均价分别是:6045元/m2、6051元/m2、6083元/m2、6070元/m2、6097元/m2和6222元/m2。

可见,上半年持续而来的6000元/m2以上高价位态势,到7月并没有明显改观。业内认为,当前要理清这种高价位下的“涨幅下跌”,就必须先解决“供需矛盾”。自今年以来,本报就不止一次请专业人士分析指出,一方面当前兰州住房需求急剧增长,但另一方面却是政府为强制执行“一房一价”,出现部分开发商消极对待,引发观望情绪,渐而导致市场供应被迫减少。

相关内容

热门阅读

最新更新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