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库大全 > 精品范文库 > 12号文库

拯救切尔诺贝利

拯救切尔诺贝利



第一篇:拯救切尔诺贝利

哭泣的切尔诺贝利

——《拯救切尔诺贝利》观后感

26年前的今天,是核事业发展史上一个不容忽视的日子更是全世界所有人民必须牢记于心的日子。这一天切尔诺贝利核事故的发生,带给我们无法言说的疼痛,就在本世纪,福岛核事故的发生,又让我们深切体会到类似的疼痛。于是,在今天,切尔诺贝利事故26周年纪念日里,我们深深缅怀,却又不断思考,在这个高速发展的时代里,面对一系列核事业与核事故,我们应该“核”去“核”从。

随着电影《拯救切尔诺贝利》的放映,那痛苦的场景历历在目。且让时间的脚步暂缓,带我们穿越时空,回到切尔诺贝利事故发生的现场,再次感受那惨不忍睹的情景。

1986年4 月26日,当地时间1点24分,前苏联乌克兰地区切尔诺贝利核电站的一声爆炸,带来了人类和平使用核能历史上的一次最大的惨剧。事故导致31人当场死亡,上万人由于放射性物质远期影响而致命或重病,至今仍有被放射线影响而导致畸形胎儿的出生。这是有史以来最严重的核事故。外泄的辐射尘随着大气飘散到前苏联的西部地区、东欧地区、北欧的斯堪地维亚半岛。乌克兰、白俄罗斯、俄罗斯受污染最为严重,由于风向的关系,据估计约有60%的放射性物质落在白俄罗斯的土地。此事故引起大众对于前苏联的核电厂安全性的关注,事故也间接导致了苏联的瓦解。苏联瓦解后独立的国家包括俄罗斯、白俄罗斯及乌克兰等每年仍然投入经费与人力致力于灾难的善后以及居民健康保健。因事故而直接或间接死亡的人数难以估算,且事故后的长期影响到目前为止仍是个未知数。

此后,离核电站30公里以内的地区被辟为隔离区,很多人称这一区域为“死亡区”,20年了,这里仍被严格限制进入。隔离区外有一个检查站,持有自动武器的军人在这里值勤,欲进入隔离区的人必须具备合法手续和有效证件,18岁以下的未成年人则绝对禁止进入。所有从隔离区出来的人,还必须在专门仪器上接受检查,如果身体遭受辐射超标,必须采取相关措施。

于是,这个曾经被人类居住的地方,又变成了野生自然的天地。所有的窗户都没有玻璃、墙上前看去,路的两旁树木疯长得很高很茂盛。穿过白桦树、白杨树和松树构成的树林,可以看到一栋栋单门独户的楼房密布,其上长满爬山虎。大部分楼房已经破败不堪,许多院落杂草丛生。这些家,曾经代表着骄傲,这是前苏联政府对为国家核事业做出贡献的工作人员的奖励,而现在,破败不堪空空洞洞。灰尘、碎片、玻璃渣随处可见;曾经鲜艳的墙纸支离破碎,墙体更是坑坑洼洼;蒙尘的防毒面具和布娃娃散落在地上,让人触目惊心。

特别是到了夜晚,所有的房屋都黑漆漆的,夜风吹过无窗无门空洞洞的房屋,发出呜呜的哀号,街道上多年没有出现过人影,只是偶尔会有野狼或者野狗嗖地穿过。

这里早已成为一座“死亡之城”,只有每晚仍会忠实站岗的街灯带来一点温暖,昏黄的灯光静谧的街道,诉说着幽幽的故事。

然而,这些荒无人烟的景象,只是切尔诺贝利事故深远影响的一个小小缩影,切尔诺贝利带给人类的灾难,实在是难以说清。并且将永远是很横亘在人类文明发展与进步史上无法摆脱的噩梦。

切尔诺贝利核电站泄漏事故发生后,当时的前苏联政府先后组织了约60万人进入隔离区进行清理抢救工作。据当时的报道记载,在核电站废墟上,由于机械设备大量损坏,现场的清理许多工作是依靠人工完成。救援人员身穿防护服,以每组40秒的工作时间轮流进入现场,清理可能引发再次爆炸的危险品。

但是事故初期,前苏联政府只是公布核电站发生了火灾,并没有说明发生了核泄漏事故。当地居民通过国外新闻媒体才得知发生了核泄漏事故。

为了掩盖事件的真相,前苏联政府仍于5月1日在离切尔诺贝利140公里的基辅市举行了传统的“五一国际劳动节”大游行,5月9日按计划举行了国际自行车比赛活动,5月还派歌唱团到核电站进行慰问演出。前苏联中央政治局也下发了秘密文件,禁止医生作出事故清理者患病原因与核辐射有联系的结论。

直到5月6日,《真理报》才刊登了第一份有关这一事故的详细报道。但是这份报道没有说出大火所产生的放射量以及伤亡人数。5月14日,前苏联领导人戈尔巴乔夫第一次公开谈到了切尔诺贝利核灾难。

前苏联政府在处理切尔诺贝利核事故上不透明的做法受到了国际社会、特别是欧洲国家的严厉批评。东欧国家和邻国因前苏联未及时通报灾情,使得原本紧张的关系加剧。世界对前苏联核技术的信任大大降低,加之西方媒体大量夸大的报道,使前苏联的声誉受到空前打击。

但是,不管苏联将受到何种批评,都无法挽会这一悲剧,切尔诺贝事故带来的隐患与危害早已造成。

首先,这次事故造成的放射性污染遍及前苏联15万平方公里的地区,那里居住着694.5万人,由于这次事故,核电站周围30公里范围被划为隔离区,附近的居民被疏散,庄稼被全部掩埋,周围7000米内的树木都逐渐死亡。在日后长达半个世纪的时间里,10公里范围以内将不能耕作、放牧;10年内100公里范围内被禁止生产牛奶。

其次,切尔诺贝利的核辐射通过风力、雨水等传播途径,污染了乌克兰、白俄罗斯、俄罗斯等一些堪称世界上最富饶的土壤。从而造成欧洲某些地区农业发展落后,粮食作物稀缺的状况。

第三,到现在,参加救援工作的83.4万人中,已有5.5万人丧生,7万人成为残疾人,30多万人受放射伤害死去。乌克兰共有250万人因切尔诺贝利核事故而身患各种疾病,其中包括47.3万儿童。在乌克兰的核受害者中最常见的是甲状腺疾病、造血系统障碍疾病、神经系统疾病以及恶性肿瘤等。今日在切尔诺贝利的河里仍有鱼儿漫游,但它们体内积满铯、钚等核物质。松树则长出褐色的怪枝,显示树木生态因核辐射而出现巨变。

据推断,事故释放的辐射量是广岛原子弹爆炸的200多倍,污染程度和规模则是广岛核爆的600倍。2005年9月国际原子能机构组织的专家委员会提交的报告认为,核泄漏事故直接导致死亡的共有56人,因为放射性物质污染而患癌死亡的有大约4000人,其中绝大多数是儿童。预计还将有4000人因为同样的原因死亡。这一数字远远低于世界卫生组织的统计。世卫组织认为,当年的核污染涉及

在切尔诺贝利周围生活的15万平方公里的将近700万人。在参加救援工作的83.4万人中,已有5.5万人丧生,7万人残疾。在事故发生地的邻近地区有30多万人受放射伤害死去。绿色和平组织也认为,这场历史上最严重的核泄漏事故的危害程度要比当时的评估高出10倍,泄漏物已经造成10多万人死亡,在未来还将造成约10万人死亡。

然而,这些数字与危害仅仅是公布于世的部分。那些被隐藏于地下的数字我们永远不得而知。俄罗斯分部负责人丘普罗夫曾说:“我们怎么能相信官方得出的调查结果?”“1957年乌拉尔‘灯塔’核燃料工厂爆炸;1975年列宁格勒核电站爆炸;1986年切尔诺贝利;1997年季米特罗福格勒核中心核原料外泄。所有这些事件我们都是在事发好久才得知消息,而且永远无法得到具体情况。”丘普罗夫称:“肯定还存在着其他的事故而我们不知道,这些教训让我们再也无法相信官方的数字。”

但是,不管核事业的危害有多大,作为新兴能源而言,他它必利于经济的发展,为了摆脱核阴影,各国也纷纷鼓励核能的发展。各种促进核能发展的政策与措施是纷至沓来,核电站也如雨后春笋般涌现。

可是,就在本世纪,福岛核事故又让我们对核事业踟蹰不前。一方面,切尔诺贝利事故虽然已经过去了26年,但是惨痛的记忆像是隐隐作痛的伤疤,没有被人们忘记;另一方面,福岛核事故的发生在此浇灭我们前进的热情,更在那隐隐作痛的伤疤上撒了一把盐,让我们痛上加痛。

不容置否,在这个竟争激烈、环境恶化、资源短缺的时代,发展核事业无疑能实现经济发展与保护环境的双赢,从而构建“环境友好型,资源节约型”的社会,这不仅与可持续发展道路遥相呼应,也符合和谐社会乃至和谐世界的主题。

然而,切尔诺贝利事故,带给全世界人民的惨痛记忆太大了,带给每一个想走核事业的国家的教训也是深远无比。在核事业这一有争议的发展道路面前,我们必须慎重细微的考虑每一个隐藏的不确定因素,把所有潜在性危险扼杀在萌芽状态;但同时,又必须大胆革新,让核能、核电成为我们经济发展的重要依靠点与落脚点。也许,一个环境良好、经济发展的社会就在于核能的利用。

总之,如何利用核能任重而道远。在今天这个纪念性日子里,认真思考一下:如何利用核能、怎样发展核事业,是实现经济发展与环境友好双赢的重要决策;同时也是关系全世界人民身体健康的有力措施。

第二篇:拯救切尔诺贝利

哭泣的切尔诺贝利

——《拯救切尔诺贝利》观后感

26年前的今天,是核事业发展史上一个不容忽视的日子更是全世界所有人民必须牢记于心的日子。这一天切尔诺贝利核事故的发生,带给我们无法言说的疼痛,就在本世纪,福岛核事故的发生,又让我们深切体会到类似的疼痛。于是,在今天,切尔诺贝利事故26周年纪念日里,我们深深缅怀,却又不断思考,在这个高速发展的时代里,面对一系列核事业与核事故,我们应该“核”去“核”从。随着电影《拯救切尔诺贝利》的放映,那痛苦的场景历历在目。且让时间的脚步暂缓,带我们穿越时空,回到切尔诺贝利事故发生的现场,再次感受那惨不忍睹的情景。

1986年4 月26日,当地时间1点24分,前苏联乌克兰地区切尔诺贝利核电站的一声爆炸,带来了人类和平使用核能历史上的一次最大的惨剧。事故导致31人当场死亡,上万人由于放射性物质远期影响而致命或重病,至今仍有被放射线影响而导致畸形胎儿的出生。这是有史以来最严重的核事故。外泄的辐射尘随着大气飘散到前苏联的西部地区、东欧地区、北欧的斯堪地维亚半岛。乌克兰、白俄罗斯、俄罗斯受污染最为严重,由于风向的关系,据估计约有60%的放射性物质落在白俄罗斯的土地。此事故引起大众对于前苏联的核电厂安全性的关注,事故也间接导致了苏联的瓦解。苏联瓦解后独立的国家包括俄罗斯、白俄罗斯及乌克兰等每年仍然投入经费与人力致力于灾难的善后以及居民健康保健。因事故而直接或间接死亡的人数难以估算,且事故后的长期影响到目前为止仍是个未知数。

此后,离核电站30公里以内的地区被辟为隔离区,很多人称这一区域为“死亡区”,20年了,这里仍被严格限制进入。隔离区外有一个检查站,持有自动武器的军人在这里值勤,欲进入隔离区的人必须具备合法手续和有效证件,18岁以下的未成年人则绝对禁止进入。所有从隔离区出来的人,还必须在专门仪器上接受检查,如果身体遭受辐射超标,必须采取相关措施。

于是,这个曾经被人类居住的地方,又变成了野生自然的天地。所有的窗户

都没有玻璃、墙上前看去,路的两旁树木疯长得很高很茂盛。穿过白桦树、白杨

树和松树构成的树林,可以看到一栋栋单门独户的楼房密布,其上长满爬山虎。

大部分楼房已经破败不堪,许多院落杂草丛生。这些家,曾经代表着骄傲,这是

前苏联政府对为国家核事业做出贡献的工作人员的奖励,而现在,破败不堪空空

洞洞。灰尘、碎片、玻璃渣随处可见;曾经鲜艳的墙纸支离破碎,墙体更是坑坑

洼洼;蒙尘的防毒面具和布娃娃散落在地上,让人触目惊心。

特别是到了夜晚,所有的房屋都黑漆漆的,夜风吹过无窗无门空洞洞的房屋,发出呜呜的哀号,街道上多年没有出现过人影,只是偶尔会有野狼或者野狗嗖地

穿过。

这里早已成为一座“死亡之城”,只有每晚仍会忠实站岗的街灯带来一点温

暖,昏黄的灯光静谧的街道,诉说着幽幽的故事。

然而,这些荒无人烟的景象,只是切尔诺贝利事故深远影响的一个小小缩影,切尔诺贝利带给人类的灾难,实在是难以说清。并且将永远是很横亘在人类文明

发展与进步史上无法摆脱的噩梦。

切尔诺贝利核电站泄漏事故发生后,当时的前苏联政府先后组织了约60万人

进入隔离区进行清理抢救工作。据当时的报道记载,在核电站废墟上,由于机械

设备大量损坏,现场的清理许多工作是依靠人工完成。救援人员身穿防护服,以

每组40秒的工作时间轮流进入现场,清理可能引发再次爆炸的危险品。

但是事故初期,前苏联政府只是公布核电站发生了火灾,并没有说明发生了

核泄漏事故。当地居民通过国外新闻媒体才得知发生了核泄漏事故。

为了掩盖事件的真相,前苏联政府仍于5月1日在离切尔诺贝利140公里的基辅市举行了传统的“五一国际劳动节”大游行,5月9日按计划举行了国际自

行车比赛活动,5月还派歌唱团到核电站进行慰问演出。前苏联中央政治局也下

发了秘密文件,禁止医生作出事故清理者患病原因与核辐射有联系的结论。

直到5月6日,《真理报》才刊登了第一份有关这一事故的详细报道。但是

这份报道没有说出大火所产生的放射量以及伤亡人数。5月14日,前苏联领导人

戈尔巴乔夫第一次公开谈到了切尔诺贝利核灾难。

前苏联政府在处理切尔诺贝利核事故上不透明的做法受到了国际社会、特别是

欧洲国家的严厉批评。东欧国家和邻国因前苏联未及时通报灾情,使得原本紧张的关系加剧。世界对前苏联核技术的信任大大降低,加之西方媒体大量夸大的报

道,使前苏联的声誉受到空前打击。

但是,不管苏联将受到何种批评,都无法挽会这一悲剧,切尔诺贝事故带来的隐患与危害早已造成。

首先,这次事故造成的放射性污染遍及前苏联15万平方公里的地区,那里居

住着694.5万人,由于这次事故,核电站周围30公里范围被划为隔离区,附近的居民被疏散,庄稼被全部掩埋,周围7000米内的树木都逐渐死亡。在日后长达半

个世纪的时间里,10公里范围以内将不能耕作、放牧;10年内100公里范围内被

禁止生产牛奶。

其次,切尔诺贝利的核辐射通过风力、雨水等传播途径,污染了乌克兰、白

俄罗斯、俄罗斯等一些堪称世界上最富饶的土壤。从而造成欧洲某些地区农业

发展落后,粮食作物稀缺的状况。

第三,到现在,参加救援工作的83.4万人中,已有5.5万人丧生,7万人成为残疾人,30多万人受放射伤害死去。乌克兰共有250万人因切尔诺贝利核事故

而身患各种疾病,其中包括47.3万儿童。在乌克兰的核受害者中最常见的是甲

状腺疾病、造血系统障碍疾病、神经系统疾病以及恶性肿瘤等。今日在切尔诺贝

利的河里仍有鱼儿漫游,但它们体内积满铯、钚等核物质。松树则长出褐色的怪

枝,显示树木生态因核辐射而出现巨变。

据推断,事故释放的辐射量是广岛原子弹爆炸的200多倍,污染程度和规模

则是广岛核爆的600倍。2005年9月国际原子能机构组织的专家委员会提交的报

告认为,核泄漏事故直接导致死亡的共有56人,因为放射性物质污染而患癌死亡的有大约4000人,其中绝大多数是儿童。预计还将有4000人因为同样的原因死

亡。这一数字远远低于世界卫生组织的统计。世卫组织认为,当年的核污染涉及

在切尔诺贝利周围生活的15万平方公里的将近700万人。在参加救援工作的83.4

万人中,已有5.5万人丧生,7万人残疾。在事故发生地的邻近地区有30多万人

受放射伤害死去。绿色和平组织也认为,这场历史上最严重的核泄漏事故的危害

程度要比当时的评估高出10倍,泄漏物已经造成10多万人死亡,在未来还将造

成约10万人死亡。

然而,这些数字与危害仅仅是公布于世的部分。那些被隐藏于地下的数字我们永远不得而知。俄罗斯分部负责人丘普罗夫曾说:“我们怎么能相信官方得出的调查结果?”“1957年乌拉尔‘灯塔’核燃料工厂爆炸;1975年列宁格勒核电站

爆炸;1986年切尔诺贝利;1997年季米特罗福格勒核中心核原料外泄。所有这些

事件我们都是在事发好久才得知消息,而且永远无法得到具体情况。”丘普罗夫称:

“肯定还存在着其他的事故而我们不知道,这些教训让我们再也无法相信官方的数字。”

但是,不管核事业的危害有多大,作为新兴能源而言,他它必利于经济的发

展,为了摆脱核阴影,各国也纷纷鼓励核能的发展。各种促进核能发展的政策与

措施是纷至沓来,核电站也如雨后春笋般涌现。

可是,就在本世纪,福岛核事故又让我们对核事业踟蹰不前。一方面,切尔

诺贝利事故虽然已经过去了26年,但是惨痛的记忆像是隐隐作痛的伤疤,没有被

人们忘记;另一方面,福岛核事故的发生在此浇灭我们前进的热情,更在那隐隐

作痛的伤疤上撒了一把盐,让我们痛上加痛。

不容置否,在这个竟争激烈、环境恶化、资源短缺的时代,发展核事业无疑

能实现经济发展与保护环境的双赢,从而构建“环境友好型,资源节约型”的社

会,这不仅与可持续发展道路遥相呼应,也符合和谐社会乃至和谐世界的主题。

然而,切尔诺贝利事故,带给全世界人民的惨痛记忆太大了,带给每一个想

走核事业的国家的教训也是深远无比。在核事业这一有争议的发展道路面前,我们必须慎重细微的考虑每一个隐藏的不确定因素,把所有潜在性危险扼杀在萌芽

状态;但同时,又必须大胆革新,让核能、核电成为我们经济发展的重要依靠点

与落脚点。也许,一个环境良好、经济发展的社会就在于核能的利用。

总之,如何利用核能任重而道远。在今天这个纪念性日子里,认真思考一下:

如何利用核能、怎样发展核事业,是实现经济发展与环境友好双赢的重要决策;

同时也是关系全世界人民身体健康的有力措施。,

第三篇:拯救切尔诺贝利

《拯救切尔诺贝利》观后感

看了《拯救切尔诺贝利》之后,我彻底震撼了。为那些无辜居民从过去延续到现在的灾难,也为人类的未来。。

切尔诺贝利核事故虽然已经过去了20多年,但是惨痛的记忆像是仍在隐隐作痛的伤疤,没有被人们遗忘。因为放射性的东西是看不见摸不着的,从表面上来看好像是生态基本上都恢复了,不管动物也好植物也好还是很繁茂的,那么它整个的消除的核放射,核的后果消没消除,这个估计可能不一样。有人说放射性好比说在这个反应堆当中会产生一些二系元素,长周期的放射性元素,所有的放射性无害化主要唯一的一个途径就是衰变,二级衰变周期非常长,虽然量很少,30公里范围之内到现在还没有恢复人类居住,那么对周边的影响和对30公里以外应该说到20年以后的今天没什么影响了,这国际原子能机构和国际卫生组织发表过很多文章,比说对人类疾病,对于癌症做过统计,究竟有多大影响,应该说对于当时切尔诺贝利周围儿童的白血病有明显上升的趋势,其他的癌症并没有做对照并没有明显的自增加,切尔诺贝利长期对人类和生物的后果应该说现在还没法得出一个非常严谨的细分。

这次事故所产生的放射性尘埃,比日本广岛原子弹爆炸造成的辐射强400倍。它迫使百万人口中的三分之一逃离家园,还在儿童中引发了甲状腺癌的大规模肆虐。这些年来,事故造成的经济损失已累计高达数千亿美元,包括医疗费、清理费、赔偿费和生产损失。

如今,4号反应堆那凶猛可怕的放射性残留物仍然在所谓的“石棺”下闷烧不熄,石棺是个日益颓废的钢筋混凝土地穴,在事故后草草修建,目前已经摇摇欲坠。它的替代品即将动工兴建:一个相当于体育馆规模的拱形建筑将被平移到石棺上,将它封死。工程完成后,被毁的反应堆将从视野中消失;然而对于这个地区的人们来说,它却永远无法从心灵中抹除,这场缓缓发作的灾难依然在不断地展露峥嵘。

核辐射对于人类的伤害一次又一次地上演,日本的核泄漏让人们再次进入恐慌期。一场突如其来的强震与海啸使全世界的目光都聚焦在日本,一家核电站也因在此次灾难中发生爆炸产生核泄漏变得家喻户晓--福岛第一核电站,它的每一点变动都牵动着人们,尤其是日本本国、邻国以及核电界人士的心。而经历了此次日本核泄漏事件,如何彻底解决核电站的安全隐患也成为各方关注的重点,美国西屋公司采用非能动安全系统设计的AP1000再次被推到台前,获得了更多人的肯定。据业内专家解释,该机组就像在反应堆上方顶着多个千吨级水箱,一旦遭遇紧急情况,不需要交流电源和应急发电机,在72小时内,仅利用地球引力、物质重力等自然现象就可驱动核电厂的安全系统,冷却反应堆堆芯,带走堆芯余热,并对安全壳外部实施喷淋,从而恢复核电站的安全状态。

科技是把宝剑,但聪明的我们用它刺伤自己在如今,在大部分人已经淡忘了25年的悲剧时,一场“意外”的事故又一次打击了人们对于核能利用的信心。但是我相信随着科技的发展和人们对待核能的严谨态度,核事故的阴云必将离世人越来越远!希望现在的科技能研制出稀释或者分解核污染的办法,早日将那座沉睡的切尔诺唤醒。

第四篇:观《拯救切尔诺贝利》有感

观《拯救切尔诺贝利》有感

1864年前苏联切尔诺贝利核电站发生核反应堆的爆炸,影响十分恶劣。它不仅在当时给人们带来了灾难,其实我们现在连想想都是心有余悸的。

在那一次的事件中,我们看到了当时政府的无能,看到了群众的无知,也看到了那些无名英雄的奉献与牺牲。但我们更要想到的是我们怎样才能避免下一次的核污染,或者是灾难来临时我们能些做什么。

众所周知,所谓核污染主要是指核物质泄露后的遗留物对环境的破坏,继而产生对我们人类的伤害。它的来源有二,一方面是像核电站等的核武器实验,而另一方面是核武器的爆炸。受到损伤的核电设施将会释放一些放射性的物质,这些物质将损害人们的器官,使我们的身体状况下降,增加患疾病的机率,其中半衰期长的物质危害更大。

我们既然生活在这个地球村中,也可能在将来的某一天面临这些危害。而我们中国人民应该怎么做呢?我想这才是我们每次在经历过不幸后能够最好避免下一次伤害的办法。首先我们可以通过学习来了解核污染方面的基础知识,并且通过好的宣传来让更多的人正确认识到核污染。在切尔诺贝利核爆炸事件中伤害人们最厉害的莫过于爆炸后引起的带有放射性的粉尘。它们通过呼吸系统来侵入人体,破坏我们的健康。或许我们可以通过戴上口罩来防止粉尘的入侵,穿上相应的防辐射衣也是一个必要的方法。如果当时的民众稍微有一点警惕,就不会在看到大街上许多穿着防辐射服、到处检测核污染数据的警官们而无动于衷了。其次政府可以做好相应的核污染相关数据的检测并且保持数据的准确与新鲜,定期定点的检测可能会起到关键的作用。另外国家也可针对核污染出台相应的政策,比如灾难后的重建与受灾人员的健康保护。在环境保护方面,我们当然有着不可厚非的重大责任。人人都要时刻怀揣着一颗爱护地球的心,减少对环境的破坏。庆幸的是现在核武器使用的限制,也对核污染起到了一定的减少作用。在对核污染防控的工作中国家政府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应该时刻保持警惕,而不能像当时前苏联的政府一样,不能得到正确的消息,危害得以扩散。

通过这个影片,我们了解到当时事件的严重性以及事件背后的故事,这也为我们敲了一个警钟,一个关于我们现在居住地的安全问题的警钟。

第五篇:切尔诺贝利

1986年4月26日凌晨,位于苏联乌克兰加盟共和国首府基辅以北130公里处的切尔诺贝利核电站发生猛烈爆炸,反应堆机房的建筑遭到毁坏,同时发生了火灾,反应堆内的放射物质大量外泄,周围环境受到严重污染,27万人因切尔诺贝利核泄漏事故患上癌症,其中致死9.3万人。这造成了核电史上迄今为止最严重的事故。

20年后的今天,我们重新进入切尔诺贝利,苍穹之下,袅袅炊烟从荒凉的村落升起。继续生活下去,是这片土地上的人们在大灾难之后的选择和勇气...切尔诺贝利核电站位于前苏联基辅市北130公里的地方,是前苏联1973年开始修建,1977年启动的最大的核电站。

1986年4月25日,切尔诺贝利核电站的4号动力站开始按计划进行定期维修。然而由于连续的操作失误,4号站反应堆状态十分不稳定。1986年4月26日对于切尔诺贝利核电站来说是悲剧开始的日子。凌晨1点23分,两声沉闷的爆炸声打破了周围的宁静。随着爆炸声,一条30多米高的火柱掀开了反应堆的外壳,冲向天空。反应堆的防护结构和各种设备整个被掀起,高达2000℃的烈焰吞噬着机房,熔化了粗大的钢架。携带着高放射性物质的水蒸气和尘埃随着浓烟升腾、弥漫,遮天蔽日。虽然事故发生6分钟后消防人员就赶到了现场,但强烈的热辐射使人难以靠近,只能靠直升飞机从空中向下投放含铅(Pb)和硼(B)的沙袋,以封住反应堆,阻止放射性物质的外泄。

切尔诺贝利核电站事故带来的损失是惨重的,爆炸时泄漏的核燃料浓度高达60%,且直至事故发生10昼夜后反应堆被封存,放射性元素一直超量释放。事故发生3天后,附近的居民才被匆匆撤走,但这3天的时间已使很多人饱受了放射性物质的污染。在这场事故中当场死亡2人,至1992年,已有700O多人死于这次事故的核污染。这次事故造成的放射性污染遍及前苏联15万平方公里的地区,那里居住着694.5万人。由于这次事故,核电站周围30公里范围被划为隔离区,附近的居民被疏散,庄稼被全部掩埋,周围7千米内的树木都逐渐死亡。在日后长达半个世纪的时间里,10公里范围以内将不能耕作、放牧;10年内100公里范围内被禁止生产牛奶。不仅如此,由于放射性烟尘的扩散,整个欧洲也都被笼罩在核污染的阴震中。临近国家检测到超常的放射性尘埃,致使粮食、蔬菜、奶制品的生产都遭受了巨大的损失。核污染给人们带来的精神上、心理上的不安和恐惧更是无法统计。事故后的7年中,有7000名清理人员死亡,其中1/3是自杀。参加医疗救援的工作人员中,有40%的人患了精神疾病或永久性记忆丧失。时至今日,参加救援工作的83.4万人中,已有5.5万人丧生,匕万人成为残疾,30多万人受放射伤害死去。

核电虽然是目前最新式、最“干净”,且单位成本最低的一种电力资源,但由于可能的核泄漏事故造成的核污染却也给人类带来了前所未有的灾难。迄今为止,除了切尔诺贝利核泄漏事故以外,英国北部的塞拉菲尔核电站、美国的布朗斯菲尔德核电站和三喱岛核电站都发生过核泄漏事故。除此之外,在世界海域还发生过多次核潜艇事故。这些散布在陆地、空中和沉睡在海底的核污染给人类和环境带来的危害远不是报道的数字能够划上句号的,因为核辐射的潜伏期长达几十年。

些遗产是很明显的:

-切尔诺贝利附近的普里皮亚季市成了死城,100年之内不能住人;-13万居民成了核难民,终生不能返回故乡;

0万抢险大军中,超过一半的人已经在过去20年里死去,剩下的人余生都将饱受病痛折磨;

-发生爆炸的4号反应堆,虽然被混凝土封闭了,但是这个“石棺”并不牢固,需要重建;

-事故的善后费用,每一年都非常庞大,成为了乌克兰政府沉重的财政包袱。上面这些只是看得见的遗产,还有看不见的遗产:那就是苏联政府的信用完全破产。

这个政府隐瞒事故、欺骗人民、组织抢险混乱低效,而且修改和销毁相关档案,使得有些真相可能永远无法大白于天下。它彻底失去了人民的信任。仅仅五年以后,列宁创立的苏联就解体了,一个希特勒都无法打败的政权就这样消失了。就像记录片中的一个研究者所说,“切尔诺贝利最大的灾难,并不是辐射,而是谎言。”

也许未来人类的科技发展,会使得核能不再危险,但是只要专制政权还在地球

十八

切尔诺贝利降下了第一场雪,这对当局证明了石棺的密闭性。石棺至少能密闭30年,他们如此预估。

清理人返回故乡了,1,2,3号反应炉又恢復了运作。抢救切尔诺贝利第一战宣告胜利,却预示了苏联的解体。

但对许多人来说,这代表一场战争的开始。过了20年,这场战役仍未结束。过了20年,普里皮亚季依然是一座鬼城。

在伊戈科斯汀陪同下,尤莉亚想去看看,当年和家人在疏散那天弃守的公寓。与他们被告知的相反,没有任何居民还能够回来这些废弃建筑居住。“我认不出我妈妈的画。……对了,就是那个,我想起来了。” “那个?” “对。”

“摸一下墙壁吧,这是你家。”

对伊戈科斯汀来说,这次探访也勾起了痛苦的回忆。在报导切尔诺贝利抢救行动的7个月中,他暴露在致命的辐射里。从此之后,他每年都得入院治疗两个月以上。“这件事影响了我一生。”

对成千上万的原子难民,以及成千上万的切尔诺贝利战士来说,对抗无形敌人的战役尚未结束。所有到过切尔诺贝利的人,依然遭受体内吸收到的放射线所折磨。

在事故发生后几个月,清理人涌入苏联各地的医院。20年后,存活下来的人仍不时前往6号医院求诊。他们所患的病症,被专家称为“切尔诺贝利症候群”。

“我们全都有一堆症状,心脏,胃部,肝,肾,神经系统都出了毛病。我们整个身体极端不适。”

苦于辐射,化学与暴露造成的新陈代谢变化,清理人精疲力竭地返乡,无力恢復正常的生活。20年后,许许多多还活下来的人,都残障且无法工作。当局显然无视他们的困境,而削减了他们的福利金。

“阿富汗战争的退役军人依然活著,我们却逐渐憔悴。我对此写了一首诗:我心充满悲怅/满满的乡愁与苦痛/有如太阳穴的子弹/怎样也无法止息/母亲偷偷对上帝祈祷/恳求饶恕他的命。”

多数奉命前往对抗原子的人,都还不到30岁。

如今幸存者不但已经50岁,还必须如老年人一般地奋力求生。根据军方说法,50万名清理人当中,有2万人已经死亡。而有20万人宣告残障。

“你不知道自已还能再活多久,或是自已会死于何种疾病。你不知道自已的孩子会受到何等影响,如果你能有孩子的话。我们都知道这些问题,也知道体内正被无形的敌人鲸吞蚕食。我们的战争仍在持续,而我们正逐渐从这个世界萎逝。”

然而20年后,只有59人的死亡,被官方归咎于切尔诺贝利灾变。

没有任何关于该区13万名难民的研究,没有任何关于50万名清理人状况的统计数字,也没有任何数字是关于继续住在切尔诺贝利附近与污染区的人口,这些人未曾被告知他们所暴露的真正辐射值。

最高苏维埃一名代表发现,当局有系统隐瞒切尔诺贝利事故真正的后果。就在苏联帝国于1991年瓦解时,趁着当时的无政府状态之便,她设法取得了最高机密文件影本。那是中央委员会的600页报告,撰述时间是在抢救切尔诺贝利一役仍在进行时。

“我读到这些文件时,发现一切都有很大的出入。这才知道,党领导人对我们说了漫天大谎。” 12号法令叙述:1986年5月12日,已经有10198人住院治疗,“345人显示放射性病变症状”。

“但是这同时,他们却告诉我们一切都很好,没有什么大碍。我这才发现他们说了多大的谎言。”

艾拉指出,她还透过其他管道发现,当局恣意更动标准,把正常人体能接受的辐射值提高了5倍。

“他们把标准提升后,人们就瞬间奇迹似的痊愈。医院也让他们回家,那是犯罪行为。” 这并非苏联唯一一次操弄数字。1986年8月底,秘密举行了第一场评估切尔诺贝利事故的国际会议,会议由布利克斯主持。没有任何记者或外界观察员获准进入会场。苏联代表团由勒加索夫院士所率领,他在抢救切尔诺贝利进行时,主掌政府的委员会。“我们任命他负责准备对国际原子能总署的报告,授权他提报一切事实。” 他提出了一份很详尽的报告,内容让与会人士震惊不已。

勒加索夫的发言长达3小时。他的报告断言,在接下来10年里,应该会有4万人死于切尔诺贝利事故引发的癌症。

西方世界拒绝直接接受这项预估。这引发了一场名符其实的东西协商,这是根据广岛模式所做出的理论推算。

“上头说在这么高的辐射之下,根据广岛经验,长期来说就会造成多少人死亡,辐射量增加十倍,死亡人数也会增加十倍。我认为这数字并非真正的经验谈。”

这数字同样具有惊人的弹性。会议结束时,讨论的可能死亡数字,已经不是4万而是4千。将近20年后的2005年9月,这个数字成为官方死亡人数。

法国坚决反对苏联的透明政策。该国尽可能否认,境内有放射性云层。

“法国上方有异状吗?没有,风并非往这边吹,而是吹向逆时钟方向。没什么好担心的,民众的健康绝对没有危险。”

20年后在法国,尤其是在科西嘉地区,出现的甲状腺癌病例,性质与严重性跟切尔诺贝利附近区域所提报的病例相同。

“切尔诺贝利反应炉释出的最危险元素并非铯或钸,而是谎言。”

“我称之为86年最大谎言。谎言有如辐射越滚越大,在全国跟全世界散播开来。” 1988年4月27日,灾变发生已届两年,努力揭开真相的勒加索夫院士决定结束自已的生命。

如今,反应炉爆炸后所喷发的放射性粒子,持续毒害著这片大地。事故发生20年后,切尔诺贝利地区依然不宜居住。

5年内,放射性核种在污染土壤里下沉了5公分,所以在20年后,它们已经深埋在地底下20公分,继续污染整个地球。要彻底清除它们,就得挖起20公分深的土壤,然后密封在掩埋区的地底。这个工程非常浩大,不可能完成的。

如今有8百万人住在乌克兰,俄罗斯,特别是白俄罗斯的污染区。20年来,他们接触着一点一滴毒害他们的放射性食物。

1986年维也纳会议中,苏联代表团提出了这个问题,但是却遭到刻意忽视。如今有1152名幼童因罹患甲状腺癌,于1986年至2002年期间在明斯克专科中心开刀。其他城市又还有多少病例,至今尚未出现公开的全球统计数字。

白俄罗斯,明斯科,一位名叫尤里班朵斯基的医生,在事故发生后,研究了污染地区人口的疾病。他在1996年发表研究结果,随即遭到谴责。他遭到逮捕,并获判腐败罪在牢里关了5年。2005年11月,他依然遭到软禁。

“看看怀孕妇女遭到铯污染后,会有什么影响?看看单一家庭中,出现多少畸形病例:兔唇,缺眼,骨骼变形。”

“这些胚胎来自喂食哥麦尔地区遭到污染青草的仓鼠,结果生下了一整窝的畸形后代。食用铯污染食物的动物胚胎,其畸形发育数量让我惊骇不已。我在2周内就得到惊人数量的畸形发育。”

没有任何的官方研究,是关於切尔诺贝利事故引发的基因突变,但是却出现了数百个病例。尽管在事故后几个月内,出现了数千件流产与堕胎,似乎还是有几百个孩子受到辐射影响。这些孩子身上出现的畸形症状,与班朵斯基的仓鼠非常类似。目前在白俄罗斯,有30万名幼童受到污染的荼毒。

国际绿十字机构(NGO),是戈尔巴乔夫在1991年下台后所成立。该机构提供切尔诺贝利受害者,开放治疗与支持中心。他们同时安排治疗营,目标是教导污染区的下一代如何与辐射共处。例如这样,测试食物是否遭到污染。这还要持续多少年?800年吗?直到耶稣复活?

“我们必须加强国际合作,并成立国际科学中心。寻找更安全的能源资源,这才是最重要的课题。”

“不管是友是敌,我都不会希望任何人经历此悲剧。没有人应该经历,我们在切尔诺贝利经历的一切。我们所有人类都不该经历这一切。”

1986年4月26日,世界上最严重的核事故在苏联切尔诺贝利核电站发生。乌克兰基辅市以北130公里的切尔诺贝利核电站的灾难性大火造成的放射性物质泄漏,污染了欧洲的大部分地区,国际社会广泛批评了苏联对核事故消息的封锁和应急反应的迟缓。在瑞典境内发现放射物质含量过高后,该事故才被曝光于天下。

切尔诺贝利核电站是前苏联最大的核电站,共有4台机组。4月,在按计划对第4机组进行停机检查时,由于电站人员多次违反操作规程,导致反应堆能量增加。26日凌晨,反应堆熔化燃烧,引起爆炸,冲破保护壳,厂房起火,放射性物质源源泄出。用水和化学剂灭火,瞬间即被蒸发,消防员的靴子陷没在熔化的沥青中。1、2、3号机组暂停运转,电站周围30公里宣布为危险区,撤走居民。事故发生时当场死2人,遭辐射受伤204人。5月8日,反应堆停止燃烧,温度仍达300℃;当地辐射强度最高为每小时15毫伦琴,基辅市为0.2毫伦琴,而正常值允许量是0.01毫伦琴。瑞典检测到放射性尘埃,超过正常数的100倍。西方各国赶忙从基辅地区撤出各自的侨民和游客,拒绝接受白俄罗斯和乌克兰的进口食品。原苏联官方4个月后公布,共死亡31人,主要是抢险人员,其中包括一名少将;得放射病的203人;从危险区撤出13.5万人。1992年乌克兰官方公布,已有7000多人死亡于本事故的核污染。5月9日,国际原子能机构总干事布利克斯应苏联政府邀请,乘直升飞机从800米高空察看核电站的情况,他认为这是迄今为止世界上最严重的一次核事故。

灾后两年之中,26万人参加了事故处理,为4号核反应堆浇了一层层混凝土,当成“棺材”埋葬起来。清洗了2100万平方米“脏土”,为核电站职工另建了斯拉乌捷奇新城,为撤离的居民另建2.1万幢住宅。这一切,包括发电减少的损失,共达80亿卢布(约合120亿美元)。乌克兰政府已作出永远关闭该电站的决定。白俄罗斯共和国损失了20%的农业用地,220万人居住的土地遭到污染,成百个村镇人去屋空。乌克兰被遗弃的禁区成了盗贼的乐园和野马的天堂,所有珍贵物品均被盗走,也因此将污染扩散到区外。靠近核电站7公里内的松树、云杉凋萎,1000公顷森林逐渐死亡。30公里以外的“安全区”也不安全,癌症患者、儿童甲状腺患者和畸型家畜急剧增加;即使80公里外的集体农庄,20%的小猪生下来也发现眼睛不正常。上述怪症都被称为“切尔诺贝利综合症”。

土地、水源被严重污染,成千上万的人被迫离开家园。切尔诺贝利成了荒凉的不毛之地。10年后,放射性仍在继续危胁着白俄罗斯、乌克兰和俄罗斯约800万人的生命和健康。专家们说,切尔诺贝利事故的后果将延续一百年。

相关内容

热门阅读

最新更新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