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福建专升本指定教材----政治经济学---厦门大学出版-厦门大学
第二章 商品和货币
一、关键词
商品:用来交换的劳动产品,体现生产者在分工条件下相互交换劳动的社会生产关系。它由使用价值和价值两个因素构成。
使用价值:指物的有用性或效用,即物能够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它是商品的自然属性,构成社会财富的物质内容,体现人与自然的关系。商品的使用价值是交换价值的物质承担者。
价值: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它是商品的社会属性,体现着商品生产者在私有制和分工条件下互相交换劳动的社会关系。它是商品的本质属性。
具体劳动:在一定具体形式下进行的劳动,由劳动的目的、对象、工具、方法、结果决定。它创造商品的使用价值,反映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永恒条件,和自然物质共同构成物质财富的源泉。各种不同形态的具体劳动是形成人类劳动分工的基础。
抽象劳动:撇开具体形式的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它形成商品的价值,反映商品生产者之间的经济关系,是劳动的社会属性,是商品经济特有的范畴。
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在现有的社会正常生产条件下,在社会平均的劳动熟练程度和劳动强度下制造某种使用价值所需要的劳动时间。
劳动生产率:衡量劳动者生产某种产品的效率或能力的指标。一般用单位时间内生产的产品数量来表示,也可以用生产单位产品所耗费的劳动时间来表示。
简单劳动:指不需要经过专门培养和训练的一般劳动者能从事的劳动。
复杂劳动:指需要经过专门培养和训练,具有一定文化知识和技能的劳动者才能从事的劳动。
私人劳动:指生产商品的劳动具有私人性质,商品生产者为实现私人利益而自己进行的劳动。商品生产劳动的私人性质是由生产资料的私有制或局部独立经济利益决定的。
社会劳动:指商品生产者的劳动具有社会性质,在社会分工体系下作为社会总劳动的组成部分,为他人或社会需要生产使用价值的劳动。商品生产劳动的社会性质是社会分工所赋予的。
商品拜物教:指商品形式在人们面前表现出的支配商品生产者命运的神秘性质。它是商品形式所体现的社会生产关系在人们头脑中的歪曲反映。
货币: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体现着商品经济中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
相对价值形式:是指处于相对价值形式上商品的价值的质和量通过与处于等价形式上的商品的使用价值质上相同和量上相等表现出来。
等价形式:某种商品充当价值的代表,能够与另一种商品直接交换的形式。
价值尺度:指以货币为尺度衡量和表现商品价值量大小的职能。货币之所以能衡量商品的价值量,是因为货币本身也是商品,也具有价值。
价格:商品价值的货币表现。价值是价格的基础,价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商品价格表现为商品与货币的比率,商品价格的变化与商品本身价值的变化成正比,与货币价值的变化成反比。
价格标准:包含一定量贵金属的货币单位及其等份。它是为了使货币能更好地衡量和比较各种商品的价值量,而对货币自身所作的量上的技术规定。它是用某一固定的金属量作为货币单位,它只能计量货币的量,而不计量商品的价值量。
流通手段::指货币充当交换媒介的作用。执行流通手段职能的货币,必须是现实的货币,而不能是观念的货币。流通公式为:W—G-—W。
商品流通:以货币为媒介的一系列相互交错的商品交换的整体形成商品流通。它使商品的价值形态变化分为时间和空间上相互分离的两个阶段,第一形态变化W——G,卖,和第二形态变化G——W,买。货币流通规律:一定时期内商品流通中所需货币量的规律。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取决于三个因素:一是待售商品总量;二是商品的价格水平;三是货币流通速度(用一定时期内同一货币单位平均转手次数表示)。待售商品总量与商品价格水平的乘积,就是商品价格总额。贵金属货币执行流通手段职能时的货币流通规
律,用公式表示:
贵金属货币执行支付手段时的货币流通规律,用公式表示变为:
贮藏手段:指货币退出流通领域,作为独立的价值形式和社会财富的一般代表而保存起来。支付手段:指货币用来清偿债务或支付赋税、租金、工资等的职能。
世界货币:指货币越出国内流通领域,在世界市场上执行一般等价物的职能。
通货膨胀:由于纸币发行量超商品流通所需要的金属货币量所引起的纸币贬值、物价上涨现象,叫做通货膨胀。但在现代经济中人们已把由其它原因造成的一般物价水平持续上涨都称作通货膨胀。
价值规律: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必须以价值量为基础,按照价值量相等的原则进行交换,即实行等价交换。价值规律是商品经济中生产者之间相互关系的实现形式。市场机制:指商品经济内部的价格、供求、竞争等要素变动对经济活动的制约功能。它有两个特点:一是调节的自动性,二是利益的制约性。
供求关系:与竞争、价格波动相联系的部门商品供给总量和社会需求总量之间的变动关系。它是耗费于部门商品总量上的社会必要劳动总量与有支付能力的社会需求总量之间关系的表现形式。它反映使用价值与价值、商品与货币、买者与卖者、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的社会经济关系,反映部门内部生产者群与消费者群两个集合力量之间的竞争关系。
竞争机制:商品的买者和卖者之间、买者与买者之间、卖者与卖者之间为实现他们的行为目标而发生的相互排斥、相互冲突的利益关系。它反映竞争同供求关系、价格变动之间的有机联系。
二、单项选择题
⒈ 商品是()
① 用来交换的劳动产品 ② 任何社会的劳动产品 ③ 任何具有使用价值的物品 ④ 不要求等价补偿的物品 ⒉ 商品的二因素是()
① 价值与价值量 ② 使用价值与效用 ③ 价值与交换价值 ④ 使用价值与价值 ⒊ 商品的价值量是()
① 由商品的使用价值大小决定;② 由商品生产者在生产中实际付出的劳动决定的;③ 生产技术决定的;
④ 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
⒋ 单位商品的价值量与社会劳动生产率()
① 成正比 ② 成反比 ③ 反方向变动 ④ 同方向变动 ⒌ 形成商品二因素的原因是()① 生产商品的劳动需要人和工具
② 生产商品的劳动包括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 ③ 生产商品的劳动同时是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 ④ 生产商品的劳动包括复杂劳动和简单劳动 ⒍ 政治经济学中所说的劳动的二重性是指()① 简单劳动和复杂劳动; ② 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
③ 体力劳动与脑力劳动; ④ 私人劳动与社会劳动 ⒎ 劳动的二重性是()
① 两次劳动;② 两种劳动;③ 两种具体形式的劳动;④ 同一劳动的两个不同侧面 ⒏ 商品经济存在的两个基本条件是()
① 劳动者和生产资料 ② 生产资料私有制与社会分工 ③ 私人劳动与社会劳动 ④ 简单劳动与复杂劳动 ⒐ 私有制简单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是()① 价值与使用价值之间的矛盾
② 生产的社会化与生产资料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 ③ 劳动者与生产资料所有者之间的矛盾 ④ 商品生产中私人劳动与社会劳动之间的矛盾 ⒑ 货币的本质是()
① 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 ② 人们为方便交换而发明的一种工具; ③ 金银等贵金属 ④国家发行、并强制流通的价值符号 ⒒ 货币的五种职能中最基本的是()
① 世界货币和贮藏手段
② 贮藏手段和支付手段 ③ 价值尺度与流通手段 ④ 价值尺度与价格标准 ⒓ 决定商品流通中货币需要量的因素包括()
① 待实现的商品价值总额与货币流通速度 ② 流通中实际具有的货币量 ③ 纸币发行量 ④ 社会贮藏的金属货币量 ⒔ 通货膨胀是()
① 任何形式的货币流通情况下都可能发生的现象 ② 伴随商品生产一同出现的现象 ③ 金属货币流通条件下特有的现象
④ 纸币发行数量超过了流通所需要的货币量而产生的现象 ⒕ 简单商品经济条件下,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是()① 商品价格经常高于商品价值 ② 商品价格经常低于价值
③ 商品价格总是与商品价值不一致 ④ 商品价格始终围绕价值上下波动 ⒖ 在简单价值形式中,处于相对价值形式上的商品是()① 表现另一种商品价值的商品 ② 价值被表现的商品 ③ 充当特殊等价物的商品 ④ 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 三、多项选择题
⒈ 商品的使用价值是()()()()()
① 由商品的自然属性决定的 ② 由交换决定的 ③ 商品价值的物质承担者 ④ 价值的决定因素 ⑤ 商品的社会属性 ⒉ 商品的价值是()()()()()
① 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人类劳动
② 是商品使用价值大小的表现 ③ 体现在物上的商品生产者之间的生产关系 ④ 商品的自然属性
⑤ 商品的社会属性
⒊ 商品的使用价值是()()()()()① 抽象劳动的结果 ② 社会财富的物质内容
③ 具体劳动的结果 ④ 一定社会关系下社会财富的社会形式 ⑤ 交换价值的物质承担者
⒋ 商品的价值是()()()()()
① 抽象劳动的结果 ② 具体劳动的结果 ③ 社会财富的物质内容 ④一定社会关系下社会财富的社会形式 ⑤ 体现一定的生产关系 ⒌ 价值规律的内容包括()()()()()
① 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价值量 ② 价值的决定与价值的实现 ③ 商品按等价交换原则进行 ④ 价格与价值量的不一致 ⑤ 价值规律在不实现中实现
⒍ 货币在执行价值尺度职能时()()()()()① 使商品价值表现为价格 ② 是观念的货币表现商品的价值 ③ 总是准确地反映商品的价值 ④ 有时并不真正反映商品的价值 ⑤ 可以衡量一切商品的价值量
⒎ 货币的流通手段职能()()()()()
① 使商品生产从物物交换转变为商品流通 ② 可以用价值符号来代替; ③ 必须是具有十足价值的金币 ④ 使商品的买卖在时间和空间上相互分离 ⑤ 必须是现实的货币
⒏ 金属货币流通条件下货币作为贮藏手段的作用()()()()()
① 可以作为具有价值的金银饰品存在 ② 会使流通中的货币量减少,商品销售困难 ③ 自发调节货币流通量 ④ 使社会购买力增加
⑤ 是把货币作为社会财富贮藏起来 ⒐ 商品的价格是()()()()()
① 商品使用价值的表现形式 ② 商品价值的表现形式 ③ 由价值决定的 ④ 由使用价值决定的 ⑤ 受供求关系影响的
⒑ 决定劳动生产率高低的因素是()()()()()① 劳动者的劳动技能和熟练程度 ② 生产资料的规模和效能
③ 生产组织和劳动组织的形式 ④ 科技发展水平及其在工艺上的应用程度 ⑤ 自然条件等
⒒ 货币职能中包含危机可能性的是()()()()()① 价值尺度 ② 流通手段 ③ 贮藏手段 ④ 支付手段 ⑤世界货币 ⒓ 对商品价值量的分析表明()()()()()
① 商品价值量不是由个别劳动时间决定的,而是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 ② 复杂劳动只有还原为倍加的简单劳动,才能进行价值量的比较
③ 简单劳动只有换算为复杂劳动,才能进行价值量的比较 ④ 单位商品价值量与部门劳动生产率成反比
⑤ 单位商品价值量与个别企业劳动生产率成正比 ⒔ 影响商品价格变动的因素有()()()()()
① 商品价值的变动 ② 货币商品价值的变动 ③ 纸币发行量的变动 ④ 商品供求关系的变动 ⑤ 银行存款利息率的变动
⒕ 简单商品经济条件下,由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决定的其他矛盾有()()()()()① 使用价值与价值的矛盾 ② 具体劳动与抽象劳动的矛盾
③ 个别劳动时间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矛盾 ④ 个别价值与社会价值的矛盾 ⑤ 必要劳动时间与剩余劳动时间的矛盾 ⒖ 等价交换原则是()()()()()
① 自然经济通行的原则 ② 简单商品经济通行的原则
③ 资本主义商品经济通行的原则 ④ 社会主义商品经济通行的原则
⑤ 一切市场经济通行的原则
四、简答题
(一)商品的二因素和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是什么关系?
答:商品是劳动过程生产出来的。⒈具体劳动创造商品的使用价值,反映人自然之间的关系。⒉ 抽象劳动形成商品的价值,反映商品生产者之间的经济关系。⒊ 商品之所以具有二因素,就是因为生产商品的劳动具有这二重属性。
(二)商品价值量是如何决定的?价值量的变化与劳动生产率变化的关系?
答:⒈ ⑴商品的价值量决定于生产商品的劳动时间,但不是由生产商品的个别劳动时间决定,而是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⑵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在现有的社会正常生产条件下,在社会平均的劳动熟练程度和劳动强度下制造某种使用价值所需要的劳动时间。⑶ 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同类商品的生产者之间竞争自发形成的。2 ⑴ 劳动生产率的含义及其表示方法; ⑵ 劳动生产率的高低取决于多种因素; ⑶ 单位商品的价值量,同生产该商品的劳动生产率成反比,而与包含在商品中的社会必要劳动量成正比。这来源于劳动的二重性。
(三)为什么说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是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 答:1 先论述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含义及其矛盾:
① 私人劳动是指生产资料归不同利益主体所有。
② 社会劳动是指社会分工决定了劳动具有社会性质。
③ 二者的矛盾表现为直接的私人劳动和间接的社会劳动之间的矛盾。
④ 二者矛盾的解决要依靠商品交换的实现。再论述为什么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是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因为:
① 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是商品内在各种矛盾的根源,如使用价值和价值矛盾的根源。
② 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决定了商品经济发展的全过程。
③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决定了商品生产者的命运。即:若私人劳动成功转化为社会劳动,则再生产顺利进行;若私人劳动无法转化为社会劳动,商品生产者会破产。
(四)商品价值形式的发展过程是怎么的?货币的本质是什么?它有哪些职能?
答:价值形式经历了简单价值形式、扩大价值形式、一般价值形式和货币形式四个阶段。
⒈ 价值形式的演变过程。⑴ 简单的或偶然的价值形式:① 含义及等式;② 相对价值形式;③ 等价形式及其特点;④ 对简单价值形式总体的分析。⑵ 总和的或扩大的价值形式:①含义及等式;② 对扩大价值形式的价值表现的分析。⑶ 一般价值形式:① 含义及等式;② 价值表现的特点;③ 出现了一般等价物,在相当大程度上促进了商品交换的发展。但一般等价物还未固定在某一种商品上,还不能促使商品交换的稳定发展。⑷ 货币形式:① 含义及等式;② 贵金属能够从商品界中分离出来,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成为货币的原因。③ 货币是价值形式演变过程的最终结果,是商品交换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商品内在矛盾发展的必然结果。由此,商品使用价值与价值的内部矛对立,就发展为商品与货币的外部对立,这就是货币产生的逻辑过程。
⒉ 货币的本质:它是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体现商品生产者之间的社会经济关系。3.货币的基本职能是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还相继产生了贮藏手段、支付手段、世界货币等职能。
(五)货币的价格标准和价值尺度的区别与联系 答:P51,第一段
㈥ 什么是价格与价值在量上的背离,这种背离是如何产生的?
答:⒈价格与价值在量上的背离,即价格与价值量的不一致,是指商品交换不仅反映价值,以价值为基础,而且要通过商品和货币交换的量的比例相对表现商品的价值,表现为价格,从而反映供求关系,受供求关系的影响,商品价格的规定性,决定了价格与价值量有可能发生不一致,因而价格形式本身就包含着价格与价值量不一致的可能性。⒉ 实际上,价格与价值量经常不一致。供求关系使价格经常偏离价值,供过于求,价格低于价值,供小与求,价格高于价值。它使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⒊ 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价格与价值量的不一致,并不违背价值规律,并不是价格形式的缺点,反而是价值规律的正常实现形式。
(七)货币流通量是怎样决定的?纸币流通量又是怎样决定的?
答:1 货币流通量是由货币流通规律决定的。其基本规律是:流通中的货币量必须满足商品流通的需要。在不考虑支付手段职能的条件下,可以用公式表示为:
一定时期内流通中需要的货币量 = 流通中的商品价格总额 / 同一货币单位的平均流通速度(次数)
在进一步考虑支付手段职能的条件下,可以用公式表示为:
一定时期内流通中需要的货币量 =(流通中商品的价格总额 - 赊售商品价格总额 +到期支付总额 - 互相抵消的支付总额)/ 同一货币单位的平均流通速度(次数)纸币流通量也是由货币流通规律决定的,但其作用形式发生了变化。表现在:不管纸币发行了多少,流通纸币总量必须同它所代表的流通金量相等。即:单位纸币所能代表的货币金属量应该是:
单位纸币所代表的货币金属量 = 流通中所需的货币金属量 / 流通中的纸币总额
所以在纸币流通条件下,必须以货币流通规律为基础,发行并调节纸币的流通量,以保证宏观经济的顺利运转。
五、论述题
(一)思考货币产生的逻辑过程;
(二)货币有哪些职能?货币执行职能所产生的社会经济影响有哪些?
答:⒈ 货币的职能就是指货币在社会经济生活中的作用。⒉ 货币的基本职能是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还相继产生了贮藏手段、支付手段、世界货币等职能。⒊ 货币执行职能所产生的社会经济影响:⑴ 货币执行职能对社会经济产生了巨大的积极影响。① 货币的产生暂时缓和了商品使用价值与价值的矛盾,解决了交换过程的矛盾,极大地促进了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的发展;② 货币执行价值尺度职能,有利于商品价值得到表现,使商品价值表现为价格,便于各种商品价值的比较;③ 流通手段使物物交换发展为商品流通,从而使整个商品界联成一个整体,大大促进了商品经济的发展;④ 贮藏手段在金属货币流通条件下具有自发调节货币流通量的作用,不易发生通货膨胀;⑤ 支付手段使信用经济得到了迅速发展,大大促进了商品生产和商品流通的扩大和发展;⑥ 世界货币使货币越出国界,在世界市场上执行一般等价物的职能,有力地推动了国际贸易的发展,促进了国与国之间的经济联系,从而进一步促进整个世界商品经济和市场经济的发展。⑵ 货币执行职能也对社会经济发生了负面影响:① 从货币执行价值尺度的职能看,它把商品价值表现为价格。价格形式本身即包含着价格与价值量不一致的可能性,又包含着质的矛盾。所谓质的矛盾,是指在一定的社会经济关系下,没有凝结人类劳动从而没有价值的客体也具有了价格的外观,例如,土地、证券等。价格形式所包含的这一矛盾是虚拟资本以及泡沫经济产生的基础。② 从货币执行流通手段的职能看,以货币为媒介的一系列相互交错的商品交换的整体形成商品流通。这样,商品流通就把整个商品界的运动相互犬牙交错联成一体,产生了生产当事人无法控制一系列社会经济联系。卖和买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分离,就会发生只卖不买,或多卖少买的可能性,从而形成危机的第一种可能性,即商品实现危机的可能性。但是,在以最终为获取使用价值为目的的简单商品经济中,还不具有危机的现实性。③ 货币执行支付手段的职能,使生产当事人之间除了买卖关系以外,又出现了债权债务关系。货币支付手段职能的发展,使经济中有可能形成一系列的债务链,当债务链的某一环节出现破裂时,会产生一系列的支付困难,从而产生了危机的第二种可能性,即债务支付危机的可能性。
(三)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是什么?价值规律是如何实现自己的要求的?价值规律有哪些作用? 答:⒈ 价值规律的主要内容和基本要求:⑴ 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必须以价值量为基础,按照价值量相等的原则进行交换,即实行等价交换。价值规律是商品经济中生产者相互之间实现经济关系的形式。⒉ 价值规律表现形式和作用机制:⑴ 受供求等因素的影响,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是价值规律作用的表现形式。⑵ 商品价格围绕着价值上下波动,这并不违反价值规律。因为① 从较长时期来看,价格的上涨部分和下跌部分可以相互抵消,价格总额与价值总额是相等的。② 商品的价格无论怎样波动,都是以各自的价值为基础而变动的。⑶ 价值规律是通过供求机制、竞争机制等的作用实现价格与价值趋于一致的。⒊ 价值规律的作用:⑴ 自发地调节生产资料和劳动力在社会生产各部门之间按比例地分配。⑵ 刺激商品生产者改进生产技术,改善经营管理,提高劳动生产率,从而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⑶ 引起和促进商品生产者的两极分化。
第二篇:福建厦门大学简介
学校简介
厦门大学是由著名爱国华侨领袖陈嘉庚先生于1921年创办的,是中国近代教育史上第一所华侨创办的大学,也是我国唯一地处经济特区的国家“211工程”和“985工程”重点建设的高水平大学。
88年来,学校秉承“自强不息,止于至善”的校训,积累了丰富的办学经验,形成了鲜明的办学特色,成为一所学科门类齐全、师资力量雄厚、居国内一流、在国际上有广泛影响的综合性大学。建校迄今,已先后为国家培养了15万多名本科生和研究生,在厦大学习、工作过的两院院士达60多人。
学校设有研究生院和22个学院(含60个系)和10个研究院,拥有14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17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134个专业可招收培养博士研究生,219个专业可招收培养硕士研究生,82个专业可招收本科生;拥有5个一级学科和9个二级学科的国家级重点学科(涵盖38个二级国家重点学科),15个博士后流动站,9个国家人才培养基地。
学校拥有一支高水平的师资队伍,有专任教师2383人。专任教师中教授、副教授1322人,占全职教师总数的55%(下同);拥有博士学位的1349人,占56.6%;45岁以下青年教师为1797人,占75.4%。学校共有两院院士21人(其中双聘院士12人),国家“973”、国家重大研究计划项目首席科学家4人,经推荐入围中央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千人计划”6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委员1人,国务院学科评议组成员10人,列入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12人,列入教育部“新(跨)世纪优秀人才培养计划”66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27人,“长江学者”特聘教授12人、讲座教授9人;全国高校教学名师奖获得者5人;有3个国家创新研究群体、3个教育部创新团队。
现有在校生37000多人,其中本科生20466人,硕士生14227人(其中专业硕士5066人),博士生2352人,外国留学生及港、澳、台学生2000余人,本研比为1.2:1;获第四、五届国家级高等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5项、二等奖12项,名列全国高校前茅;23门课程入选全国“精品课程”。2005年年底,我校本科教学工作水平以“优秀”的成绩通过教育部评估。厦大毕业生是最受社会欢迎的群体之一,就业率保持在96%以上。
学校设有140多个研究机构,其中国家重点实验室2个,国家工程实验室1个,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个,科技部国际科技合作重点科研机构1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5个,教育部工程技术中心2个,教育部文科重点研究基地5个,福建省重点实验室、中心6个,福建省高校重点实验室、文科基地20个,厦门市工程技术研究中心4个。厦门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是福建省内唯一经科技部、教育部认定的国家级大学科技园。近五年有6篇论文发表在《自然》和《科学》上,2项科研成果获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厦门大学人文社会学科研究实力雄厚,南洋研究、台湾研究、高教研究、经济研究、会计研究等领域居国内高校前列。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立项数2007和2008年均居全国高校第八位,2007和2008年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分别居全国高校第二位和第三位,19项成果获第四届中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
学校已与英、美、日、法、俄等国家和港澳台地区的150多所高校建立了校际合作关系,与美国华盛顿大学等共建“全球十校联盟”的多边国际大学合作组织。在对台交流方面,学校具有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和难以替代的人文优势,已成为台湾研究的重镇和两岸学术交流的重要高校。
学校拥有完善的教学、科研设备和公共服务体系。目前学校占地近9000亩,其中校本部位于厦门岛南端,占地2500多亩,漳州校区占地2568亩,翔安校区规划建设用地3645亩,校舍建筑总面积140多万平方米,图书馆藏书460多万册,固定资产总值30亿元,仪器设备总值超过10亿元。校园高速信息网络建设的规模、水平居全国高校前列并成为CERNET2的核心节点之一。厦大校园依山傍海、风光秀丽,已成为公认的环境最优美的中国大学校园之一。
目前,厦门大学正昂首阔步朝着“世界知名高水平研究型大学”的奋斗目标迈进。
第三篇:厦门大学
厦门大学是由著名爱国华侨领袖陈嘉庚先生于1921年创办的,是中国近代教育史上第一所华侨创办的大学,也是我国唯一地处经济特区的国家“211工程”和“985工程”重点建设的高水平大学。
90年来,学校秉承“自强不息,止于至善”的校训,积累了丰富的办学经验,形成了鲜明的办学特色,成为一所学科门类齐全、师资力量雄厚、居国内一流、在国际上有广泛影响的综合性大学。建校迄今,已先后为国家培养了20多万名本科生和研究生,在厦大学习、工作过的两院院士达60多人。
学校设有研究生院和24个学院(含63个系)和11个研究院,拥有14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17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140个专业可招收培养博士研究生,225个专业可招收培养硕士研究生,83个专业可招收本科生;拥有5个一级学科和9个二级学科的国家级重点学科(涵盖38个二级国家重点学科),15个博士后流动站,9个国家人才培养基地。
学校拥有一支高水平的师资队伍,现有专任教师2475人,其中,教授、副教授1522人,占全职教师总数的61.5%(下同);拥有博士学位的1572人,占63.5%;45岁以下青年教师为1738人,占71.4%。学校共有两院院士22人(其中双聘院士13人),中央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千人计划”入选者16人,国家“973”、国家重大研究计划项目首席科学家6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委员1人,国务院学科评议组成员10人,列入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15人,列入教育部“新(跨)世纪优秀人才培养计划”94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32人,“长江学者”特聘教授16人、讲座教授13人;全国高校教学名师奖获得者6人;国家创新研究群体5个、教育部创新团队5个。
现有在校生38000多人,其中本科生20575人,硕士生15590人(其中专业硕士6014人),博士生2483人,外国留学生及港、澳、台学生2022人。学校获第四、五、六届国家级高等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6项、二等奖14项,名列全国高校前茅;31门课程入选全国“精品课程”。学校推行通识教育,注重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多次在中国大学生“挑战杯”创业计划大赛和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等各类比赛中获奖。2005年底,我校本科教学工作水平以“优秀”的成绩通过教育部评估。厦大毕业生是最受社会欢迎的群体之一,就业率保持在95%以上。
学校设有150多个研究机构,其中国家重点实验室2个,国家工程实验室1个,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个,科技部国际科技合作重点科研机构1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6个,教育部工程技术中心3个,教育部文科重点研究基地5个,福建省重点实验室、中心24个,厦门市重点实验室、中心10个。厦门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是福建省内唯一经科技部、教育部认定的国家级大学科技园。自然科学研究水平不断提升,2006年以来,共承担科技部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项目、课题700多项,在Science和Nature(含子刊)以及Cancer Cell、The Lancet等国际高水平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16篇,2项科研成果获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1项成果获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人文社会学科研究实力雄厚,南洋研究、台湾研究、高教研究、经济研究、会计研究等领域居国内领先地位。2006年以来,共承担国家社科基金项目131项(其中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11项),教育部人文社科规划研究项目157项,教育部重大课题攻关项目4项,立项数均位居全国高校前列。在教育部第四届和第五届高校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中,分别有19项和14项成果获奖。
学校已与英、美、日、法、俄等国家和港澳台地区的170多所高校建立了校际合作关系,学校积极参与汉语国际推广工作,已与北美洲、欧洲、亚洲、非洲等地区的大学合作建立了13所孔子学院。在对台交流方面,学校具有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和难以替代的人文优势,已成为台湾研究的重镇和两岸学术交流的重要高校。
学校拥有完善的教学、科研设备和公共服务体系。目前学校占地近9000亩,其中校本部位于厦门岛南端,占地2500多亩,漳州校区占地2568亩,翔安校区规划建设用地3645亩。校舍建筑总面积140多万平方米,图书馆馆藏图书总量377万册(另有电子图书7000GB),固定资产总值32.8亿元,仪器设备总值超过11亿元。校园高速信息网络建设的规模、水平居全国高校前列并成为CERNET2的核心节点之一。厦大校园依山傍海、风光秀丽,已成为公认的环境最优美的中国大学校园之一。
目前,厦门大学正昂首阔步朝着“世界知名高水平研究型大学”的奋斗目标迈进。
“自强不息”语出《周易·乾》:“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意指自觉地积极向上、奋发图强、永不懈怠。“止于至善”语出《礼记·大学》:“大学之道,在明明
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意指通过不懈的努力,达到尽善尽美。
徽标圆环上方为繁体字“厦门大学”,下方为拉丁语“厦门大学”;盾形上的三颗五角星图案代表中国传统哲学中的“三才”,即所谓天然中精神的、宇宙的、人类的三大元素;盾形中心的城及城门图案象征着广纳贤才、开放办学;绶带上的“止于至善”四字为建校初期校训。
厦门大学校歌(歌词)作曲 赵元任 作词 郑贞文
自强!自强!学海何洋洋!谁欤操钥发其藏? 鹭江深且长,致吾知于无央。
吁嗟乎!南方之强!吁嗟乎!南方之强!
自强!自强!人生何茫茫!谁欤普渡驾慈航? 鹭江深且长,充吾爱于无疆。吁嗟乎!南方之强!
研究生院简介
厦门大学研究生院于1986年9月成立,经过十年试办,1996年3月由原国家教委批准正式建院。研究生院是校长领导下具有相对独立职能的研究生教育管理机构,现任研究生院院长为孙世刚副校长。
厦门大学的研究生教育始于1926年。全国解放后,为了适应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和高等教育事业发展的需要,于1950年重新开始招收研究生,并于1952年成立研究部。从1950年至1965年全校有22个专业招收研究生110名,为国家培养出一批杰出人才。十年“文革”,研究生教育受阻。1978年全国恢复招收研究生,1981年实行学位制度,我校研究生教育出现新的局面,尤其是研究生院的成立,大大促进了研究生教育事业的发展。
目前全校有14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17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140个专业可以招收博士生,225个专业可以招收硕士生。学位授予专业分布在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 历史学、理学、工学、医学和管理学等10个学科门类。除培养学术型研究生外,我校拥有1个博士专业学位授权点,11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有权授予教育博士专业学位、工商管理、法律、公共管理、翻译、建筑、艺术、社会工作、教育、会计、汉语国际教育和工程专业硕士学位,大力培养应用型、复合型的高层次专门人才。
全校在学研究生18290多人,其中博士生2460多人。
厦门大学实行对外开放,积极开展国际学术合作和交流,先后与美、日、英、法、德、加拿大,澳大利亚等10多个国家的20多所高校建立校际合作关系,每年接受了亚、非、欧、北美的留学生数百名,其中包括研究生。目前在校的港澳台研究生人数正在不断增加。
厦门大学拥有较好的办学条件,荟萃着众多的学者名流,师资力量雄厚。我校现有全职专任教师 2330人,非全职教师689人。全职教师中,教授628人,副教授691人,具有高级职务的教师占全职教师总数的55%。具有硕士以上学位的有1852人,其中具有博士学位的有1101人;45岁以下的为1727人,全职教师的平均年龄为39岁;具有外校某一级学历、学位的教师1427人。
我校共有两院院士19人(其中双聘院士10人),国务院学科评议组成员7人,国家级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14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22人;列入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18人,列入福建省“百千万人才工程”的有23人;长江学者特聘教授18人、讲座教授13人,福建省闽江学者特聘教授34人、讲座教授20人,校级特聘教授36人、讲座教授17人(已聘任的各层次特聘教授、讲座教授共138人);有3个国家创新研究群体、3个教育部创新团队、6个福建省创新团队和22个校级创新团队;列入教育部“跨世纪优秀人才培养计划”和“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的有80人,列入福建省“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105人,列入校级“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的有64人。
经过遴选和聘任,现有583人担任博士生指导教师(含兼职博导),1553人担任硕士生指导教师。
学科建设是发展研究生教育的基础。我校的5个一级学科:理论经济学、应用经济学、化学、海洋科学、工商管理,被评为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9个二级学科:国际法学、高等教育学、专门史、基础数学、凝聚态物理、动物学、水生生物学、细胞生物学、环境科学,被评为二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此外,凝聚态物理和环境科学等65个学科被确定为省重点学科。
经过校内体制改革,研究生院下设综合办、培养与管理办和学位与学科建设办,负责学位和研究生教育的规划和管理,全校学科建设方面的管理工作。
厦门大学的奋斗目标是:把厦门大学建成为世界知名的高水平研究型大学。(以上统计数据截止2010年4月)
厦门大学由著名爱国华侨领袖陈嘉庚先生于1921年创办,素有“南方之强”之称,是国家“211工程”和“985工程”重点建设的高水平大学,也是目前中国经济特区中唯一的一所教育部直属的全国重点综合性大学。学校座落于“国际花园城市”——厦门的东南端,依山傍海,风光旖旎,建筑独具一格,气侯宜人,整洁优美的校园堪称全国一流。现拥有校本部和漳...查看详细>>
厦门大学由著名爱国华侨领袖陈嘉庚先生于1921年创办,素有“南方之强”之称,是国家“211工程”和“985工程”重点建设的高水平大学,也是目前中国经济特区中唯一的一所教育部直属的全国重点综合性大学。学校座落于“国际花园城市”——厦门的东南端,依山傍海,风光旖旎,建筑独具一格,气侯宜人,整洁优美的校园堪称全国一流。现拥有校本部和漳州校区。
厦门大学学科齐全,结构合理,人才培养系列相当完备,是一所包括自然科学、工程与技术科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管理科学、艺术教育科学和医学科学等学科的综合性大学,有18个学院,43个系,71个本科专业,有10个博士、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95个专业可招收培养博士生,158个专业可招收培养硕士生(其中包括5个专业学位授权点)。政治经济学、财政学、金融学、会计学、统计学、高等教育学、专门史、国际法学、分析化学、海洋生物、海洋化学、物理化学、动物学等13个学科为国家级重点学科。化学、生物学、应用经济学、海洋科学、工商管理、理论经济学、物理学、数学、高等教育学、国际经济法、历史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等12个一级学科设立博士后流动站。化学、生物学(含海洋生物学)、历史学、经济学专业为“国家基础科学研究与教学人才培养基地”。生物技术专业为“国家生命科学与技术人才培养基地”。8个学科项目列入国家“九五”“211工程”建设学科,11个学科项目列入国家“十五”“211工程”建设学科。全校有80多个研究院、中心、所、室。其中,有固体表面物理化学国家级重点实验室,细胞生物学和肿瘤细胞工程(该实验室同时也是国家专业实验室)、现代分析科学、海洋环境科学等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固体表面物理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的青年研究群体为全国化学学科首批两个创新研究群体之一。还有东南亚研究中心、高等教育发展研究中心、会计发展研究中心、台湾研究中心、宏观经济研究中心等5个国家文科重点研究基地和教育部文科文献信息中心;我校的台湾研究、南洋研究、海洋研究、特区研究、经济研究、会计研究等颇具特色,堪称独树一帜。在对外交流方面,厦门大学已与国(境)外的80多所高校建立了校际合作关系,与台湾24所高校、63个研究所和34家新闻媒体建立联系,成为祖国大陆对台教育、科技、文化交流最为活跃的高校之一。
厦门大学师资力量雄厚,队伍结构合理。学校荟萃着众多的国内外著名专家学者,聚集着一批造诣精深的老、中、青学术带头人。专任教师1897人,其中:副教授以上职务的1123人,占59.6%。现有两院院士17人(中国科学院院士8人,中国工程院院士1人,双聘院士8人),国务院学科评议组成员7人,博士生导师337人。中青年教师中有11人获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8人获国家高校优秀青年教师奖,8人被列入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16人被列入教育部跨世纪人才培养计划,1人获得教育部高校教学名师奖。此外还有8个学科设立“长江学者” 特聘教授岗位、4个学科设立“闽江学者”特聘教授岗位,同时还聘请诺贝尔奖获得者杨振宁等一批国际一流学者为名誉教授。
厦门大学的教学、科研设备和公共服务体系近年来得到了大力改善。校舍建筑面积近118万平方米,图书馆藏书310多万册,计算机流通、光盘检索和电子文献信息设备齐全,仪器设备总值50000万元。校园高速信息网络建设的规模、水平居全国高校前列,并成为CERNET2的主接点之一。
厦门大学教育传统深厚,建校迄今八十多年,为国家培养了12万多名的本科生和研究生,造就了大批的栋梁之才,不少人成为蜚声中外的专家、学者和国家重要部门的骨干人物,在我校学习、工作过的中国科学院院士和工程院院士达50多人。1963年厦门大学被确定为国家重点大学。1995年6月和1997年4月,厦门大学“211工程”建设分别通过了部门预审和专家立项、审核,被确认为是一所“学科门类较为齐全,办学特色鲜明,基础研究力量和师资队伍较强,在国际上有影响的高水平的国家重点大学”;2001年7月厦门大学“211工程”建设项目以优异成绩通过国家验收;2002年10月,厦门大学“十五”“211工程”建设通过教育部专家组立项审核。目前在校学生有29000余人,其中本科生17847人,硕士生8785人,博士生1501人,外国留学生及港澳台学生1200余人,另有海外函授生6000多人,毕业生深受社会的广泛欢迎。
您正在查看 厦门大学 整体就业情况及薪酬水平
厦门大学所有专业--整体就业状况
本科 ¥3084 ¥1575 88% 50
77%以上的水平
专科 ¥2802 ¥1825 95% 42
62%以上的水平
毕业生月平均工资(元/月): 毕业生平均求职成本(元): 毕业生半年后的就业率: 毕业生平均能力得分: 大学就业能力排名情况:
第四篇:厦门大学2004
招生专业:环境科学 水生生物学
考试科目及代码:生物学概论 345 352
注意:答案必须表明题号,按序写在专用答题纸上,写在本试卷上或草稿纸上者一律不给分。
一,辨别下列各题的是非,正确者以√表示, 错误者以×表示,请将答案写在答题纸上.每题 1分,共42分。
1,病毒一般由核酸芯子和蛋白质组成,不能独立生活;
2,真菌都是多细胞生物,营异养生活;
3,介核生物(mesokaryote)兼具自养和异养代谢的特征;
4,地衣是蓝藻和真菌的共生体;
5,裸子植物都是单性花,不具子房,种子裸露;
6,鸟类具发育良好的肺以及9个气囊;
7,直链淀粉中葡萄糖分子基本上都以α-1,4糖苷键连接;
8,磷脂是两性分子,一端亲水,另一端是非极性的脂肪酸;
9,DNA的三级结构指的是Watson&Crick的DNA双螺旋模型;
10,溶酶体中含有多种酸性和碱性的水解酶;
11,有些酶蛋白刚合成时并没有活性,需经一定的剪切加工才能成为具活性的酶;
12,根冠中心细胞含有可移动的淀粉体,它们是细胞中的重力传感器;
13,单子叶植物叶肉中一般可以区分出栅栏组织和海绵组织;
14,结肠前接盲肠,后接直肠,是大肠的主体;
15,血小板富含血纤维蛋白原,在封堵破损血管时发挥关键作用;
16,CO2在人体内主要靠血浆运输;
17,多数鱼类和两栖类的排泄器官为中肾;
18,胰岛中的α细胞能分泌胰岛素;
19,成年男子睾丸中的曲细精管是生成精子和分泌雄性激素睾酮的场所;
20,基因可发生突变,也可能再回复突变;
21,地球上最早诞生的生命形式应该是原核厌氧的多细胞生物;
22,元古代生物大爆发,进化产生了多细胞的大型藻类;
23,自然选择是推动生物进化的主要动力;
24,分支进化是生物进化的主要方式;
25,早期智人已经学会了钻木取火,并能猎获较大型动物;
26,硅藻属绿藻门,它们的主要储存物为油类;
27,鱼类的血液循环具有一心房两心室;
28,维管植物包括蕨类植物,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
29,血红蛋白是由2条α多肽链和2条β多肽链组成的四聚体;
30,着丝粒不分裂是减数分裂中期Ⅰ与有丝分裂中期的最本质区别;
31,99℅的中国汉族人为Rh-血型;
32,光滑型内质网主要功能是合成各种脂类;
33,人类的胚后发育是在子宫中完成的;
34,细胞色素C是光合作用电子传递链上的重要成分;
35,索食行为和求生行为属于先天性行为;
36,鸡和鸭是早熟型动物;
37,北极是氟利昂造成臭氧层空洞最严重的地区;
38,真核基因和原核基因都包括启动子,转录区和终止子三个区段; 39,海洋生态系统可以大致分为海岸区,近海区和远洋区三个大区;
40,一种生物的绝种对生物圈的影响十分有限;
41,节肢动物的呼吸器官只有鳃和气管两种;
42,从环节动物开始动物形成了真正意义上的心脏;
(切记将答案写在答题纸上)
二,解释下列名词,每词4分,共20分。
1,有限花序 2,植物的假果 3,共显性 4,生殖隔离 5,厄尔尼诺现象
三,说明下列现象发生的原因,每题7分,共28分。
1,在温带,入秋后,阔叶林纷纷落叶。
2,从明亮的室外走进光线较弱的房间往往要过一阵子才能看清东西。
3,人的细胞色素C的氨基酸组成与黑猩猩没有差别,和家兔相差9个氨基酸,和龟相差15个氨基酸。
4,动物误食了含有有机磷杀虫剂的食物后出现痉挛并死亡。
四,回答下列问题,每题12分,共60分。
1,森林与人类的关系十分密切,试加以阐述;
2,如果你将一接种环的E.coli移入4ml已灭菌的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中,于37℃培养24小时,试述这些菌已经经历了哪些生长状态,此时可能正处于哪个阶段?为什么?
3,某人在他养的鸡群中发现一只短腿鸡。让短腿鸡与正常鸡交配,其后代一半短腿,一半正常。让短腿鸡相互交配,后代2/3短腿,1/3正常。试分析它们的基因型并对本结果给予说明。
4,秀丽隐杆线虫(Caenorhabditis elegans)在生物研究中有模式动物之称,它有什么生物学特点?目前科学家主要研究它哪方面内容?有何重要意义?
5,试述动物神经系统由简单到复杂的演化过程,举例说明人体哪些神经结构既有神经传导功能又有内分泌功能。
第五篇:2018年厦门大学考研官方指定参考书目
2018年厦门大学考研官方指定参考书目
摘要:想要报考厦门大学硕士研究生的小伙伴们要清楚一件事,厦门大学自2010年起已取消由研招办统一公布指定参考书目,改由各院系自行决定是否公布指定参考书目。下述指定参考书目是在2009年厦大研招办统一公布的指定参考书目基础上结合院系最新公布指定参考书目汇总而成,只要厦大专业课考试科目不变,该参考书目即目前最权威的厦大专业课指定参考书目,对大家的备考复习具有重大指导意义!
新闻传播学院各专业考研参考书目
新闻学
参考书目:
703新闻学与传播学基础
《传播学教程》郭庆光,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年4月第二版
《新闻学概论》李良荣,复旦大学出版社,2009年1月第三版
《中国新闻传播史》方汉奇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年6月第二版
《外国新闻传播史导论》程曼丽,复旦大学出版社,2007年9月第一版
804新闻与传播实务
《广告学概论》陈培爱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年第二版
《公共关系的基本原理与实务》纪华强等,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版
《广告心理学》黄合水,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年8月第一版
《报纸编辑学教程》郑兴东,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年12月第一版
《现代电视新闻学》叶子,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5年3月版。
备考复习全书:
《2017厦门大学新闻传播学院考研专业课复习全书》(含真题与答案)
《2017厦门大学新闻传播学院考研专业课全真模拟题与答案解析》
传播学
参考书目:
703新闻学与传播学基础
《传播学教程》郭庆光,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年4月第二版
《新闻学概论》李良荣,复旦大学出版社,2009年1月第三版
《中国新闻传播史》方汉奇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年6月第二版
《外国新闻传播史导论》程曼丽,复旦大学出版社,2007年9月第一版
804新闻与传播实务
《广告学概论》陈培爱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年第二版
《公共关系的基本原理与实务》纪华强等,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版
《广告心理学》黄合水,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年8月第一版
《报纸编辑学教程》郑兴东,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年12月第一版
《现代电视新闻学》叶子,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5年3月版。
备考复习全书:
《2017厦门大学新闻传播学院考研专业课复习全书》(含真题与答案)《2017厦门大学新闻传播学院考研专业课全真模拟题与答案解析》
广告学
参考书目:
703新闻学与传播学基础
《传播学教程》郭庆光,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年4月第二版
《新闻学概论》李良荣,复旦大学出版社,2009年1月第三版
《中国新闻传播史》方汉奇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年6月第二版
《外国新闻传播史导论》程曼丽,复旦大学出版社,2007年9月第一版
804新闻与传播实务
《广告学概论》陈培爱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年第二版
《公共关系的基本原理与实务》纪华强等,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版
《广告心理学》黄合水,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年8月第一版
《报纸编辑学教程》郑兴东,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年12月第一版
《现代电视新闻学》叶子,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5年3月版。
备考复习全书:
《2017厦门大学新闻传播学院考研专业课复习全书》(含真题与答案)
《2017厦门大学新闻传播学院考研专业课全真模拟题与答案解析》
新闻与传播硕士(专硕)
参考书目:
《传播学教程》郭庆光,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年4月第二版
《新闻学概论》李良荣,复旦大学出版社,2009年1月第三版
《中国新闻传播史》方汉奇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年6月第二版
《外国新闻传播史导论》程曼丽,复旦大学出版社,2007年9月第一版
《广告学概论》陈培爱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年第二版
《公共关系的基本原理与实务》纪华强等,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版
《广告心理学》黄合水,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年8月第一版
《报纸编辑学教程》郑兴东,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年12月第一版
《现代电视新闻学》叶子,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5年3月版
备考复习全书:
《2017厦门大学新闻与传播硕士(专硕)考研专业课复习全书》(含真题与答案)
《2017厦门大学新闻与传播硕士(专硕)考研专业课全真模拟题与答案解析》
厦门大学管理学院各专业考研参考书目汇总
会计学
参考书目:
《西方经济学》(微观经济学部分)(第五版)高鸿业,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管理学》第9版(精要版)里基.W.格里芬 著,刘伟译,中国市场出版社
备考复习全书:
《2017厦大808管理学与管理经济学专业课复习全书》
《2017厦门大学808管理学与管理经济学专业课全真模拟题与答案解析》
企业管理
参考书目:
《西方经济学》(微观经济学部分)(第五版)高鸿业,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管理学》第9版(精要版)里基.W.格里芬 著,刘伟译,中国市场出版社
备考复习全书:
《2017厦大808管理学与管理经济学专业课复习全书》
《2017厦门大学808管理学与管理经济学专业课全真模拟题与答案解析》
技术经济及管理
参考书目:
《西方经济学》(微观经济学部分)(第五版)高鸿业,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管理学》第9版(精要版)里基.W.格里芬 著,刘伟译,中国市场出版社
备考复习全书:
《2017厦大808管理学与管理经济学专业课复习全书》
《2017厦门大学808管理学与管理经济学专业课全真模拟题与答案解析》
旅游管理
参考书目:
《西方经济学》(微观经济学部分)(第五版)高鸿业,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管理学》第9版(精要版)里基.W.格里芬 著,刘伟译,中国市场出版社
备考复习全书:
《2017厦大808管理学与管理经济学专业课复习全书》
《2017厦门大学808管理学与管理经济学专业课全真模拟题与答案解析》
财务学
参考书目:
《西方经济学》(微观经济学部分)(第五版)高鸿业,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管理学》第9版(精要版)里基.W.格里芬 著,刘伟译,中国市场出版社
备考复习全书:
《2017厦大808管理学与管理经济学专业课复习全书》
《2017厦门大学808管理学与管理经济学专业课全真模拟题与答案解析》
市场营销学
参考书目:
《西方经济学》(微观经济学部分)(第五版)高鸿业,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管理学》第9版(精要版)里基.W.格里芬 著,刘伟译,中国市场出版社
备考复习全书:
《2017厦大808管理学与管理经济学专业课复习全书》
《2017厦门大学808管理学与管理经济学专业课全真模拟题与答案解析》
物流工程(专硕)
参考书目:
《当代物流学》第九版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陈荣秋译
管理科学与工程
参考书目:
初试:
《运筹学(修订版)》(第1、2、3、4、5、11、13、15章)钱颂迪,清华大学出社;
复试:
《西方经济学》(微观经济学部分)(第五版)高鸿业,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管理学》第9版(精要版)里基.W.格里芬 著,刘伟译,中国市场出版社
由于篇幅有限,更多专业的参考书目可以登录聚英考研网的参考书目一栏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