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库大全 > 精品范文库 > 12号文库

工装设备管理制度

工装设备管理制度



第一篇:工装设备管理制度

工装设备管理制度

一、总则

1.工艺装备作为公司的必要生产工具。对于公司的生产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为确保各类工艺装备的合理使用、维护保管特制定本制度。

2.本规范适用于公司生产中使用的各种挤压杆、钻夹工装以及组装点焊夹具。

3.本制度自2012年1月1日起试行。

二、职责权限

1.生产部负责工艺装备的管理,包括档案的建立、使用、维护保管等。

2.采购部负责各种钻夹、挤压杆等的采购、外协维修等。3.品质保证部负责各类工艺装备的验收和复查。4.技术部负责保管工艺装备的各种技术资料。

三、工装保管

1.对入库手续不齐全的工装不准入库。2.入库后的工装管理员应及时建立档案域进行保管。

3.工装入库后应有管理员将准确、清楚的工装卡片悬挂在工装上

号印记

4.工装贮存应防锈、防尘、防碰撞。常用工装应坚持每使用一次保养一次工装完好、准确并且做好相应的工装保养记录。5.使用报废或不用的模具、夹具等工装应设有专用架存放时标明清楚不准与合格工装混放以防发生差错。

6.严格执行工装领用、归还、清理修整、报废等手续

7.每年年终对工装进行一次全面盘点做到账、物相符。

四、工装的使用

1.由车间主任或班组长根据生产需要填写工装领用单

2.库房保管员根据领用单准确登记 3.领用人在领用时发现该工装上无检验合格证可拒领报生产部。

4.使用者在当天生产出第一件产品时必须首检用工装。如发现问题及时与工装库、检验联系进行复检。当天最后一个产品必须末检。

5.使用结束后及时交还工装库养、待检。

6.工装库清理维修保养后的工装必须由检验员检测合格后悬挂上合格证方可归库上架 7.在使用过程中严禁敲、砸、磕、碰、撞班工作结束后对工装必须清理保养

8.工装在使用过程中发生损坏要进行分析由品质保证部写出事故分析报告报生产部、技术部会签。

五、工装的维修

1.凡在使用过程中损坏需维修的工装均需填写报修单主任签字后方可进行修理。

2.需要外协的维修工装

购部按相关规定执行。外协维修厂家必须提供修理合格证。

3.所有工装在维修后由品质保证部负责验收

六、工装报废

1.凡属自然磨损不能修复的工装

后续报财务。

2.凡属在生产使用过程中损坏的工装审批后由工装库办理报废手续报财务。

3.由于工艺或产品改制手续报财务。

七、相关责任界限

1.无合格证工装入库责任由工装库承担扣责任人¥300 2.工装发错责任由工装库承担扣责任人¥300 3.在工装库内贮存的工装损坏、标名不符、缺损、遗失责任由工装库承担,扣责任人¥100 4.不合格的工装挂上合格证入库责任由品质保证部负责 扣责任人¥500 5.首检不合格责扣责任人¥50—¥500 6.其它一切造成产品不合格工装的原因均由使用者或车间负责扣责任人¥50—¥500

3、本制度由技术部负责解释

第二篇:机加工设备工装管理制度

设备工装管理制度

1.目的

识别并提供和维护为实现产品的符合性所需要的设备。

2.适用范围

适用于为实现产品符合性所需的设备,包括生产设备及其工装模具等。

3.职责

3.1 总经理负责批准设备更新改造计划,批准设备报废和调拨。

3.2 生产副总经理负责审批设备维修计划,审核设备更新改造、报废、调拨。3.3 生产部负责编制生产设备的维修计划,并负责生产设备的购入、验收、安装、调试等管理,作好设备台帐及设备资料档案管理,组织实施设备维修计划及日常维护工作。

3.4 车间和各相关部门负责作好设备的正常使用和日常维护保养工作。

4.程序

4.1 设备的识别

公司为实现产品符合性所需的设备包括: a.生产用设备

b.生产用工装夹具

c.运输用设备(如车辆、输送线)4.2 设备的提供:

a.生产部根据生产设备现状和企业生产的需要,编制设备需求计划,报生产副总经理审核,总经理批准后,生产部落实采购。b.设备需求计划经总经理批准后,生产部落实采购。4.3 设施的验收

a.设备购入后,生产部会同使用部门,现场开箱验收,根据装箱逐一清点专用工具及附件,随机文件交技术开发部文件管理员保管。b.验收不合格的设备,生产部负责与供方协商解决。4.4 设备安装、调试

4.4.1 设备由生产部组织使用部门及有关人员负责安装、调试,并保存相应调试记录,内容可包括:

a.制造厂出厂检验的精度标准,设备技术规范等有关内容; b.设备的空运转,负荷运转,操纵传动部分的灵活性; c.电气控制设施的状况; d.液动装置; e.设备外观;

f.按装箱单清点附件、专用工具、随机备件及技术文件。

4.4.2 安装调试合格后,生产部办理设备安装移交手续,填写《设备安装验收移交书》经参加验收人员会签后,正式移交给使用部门。

4.5 固定资产管理

4.5.1 生产设备及非生产性设备由生产部统一负责编号,用铭牌对设施加以标识,并建立固定资产台帐。

4.5.2 各部门使用的生产设备,由部门设备负责人和机械员抓好日常管理和维护保养。

4.5.3 财务部必须相应建立全公司生产设备台帐,做好设备的折旧、报废、新增等业务记录。

4.5.4 由于工艺调整要求,公司内部进行设备调动,由生产供应供应处提出申请报生产副总经理批准后,办理设备移交手续。

4.5.5 对于闲置不用的设备须进行封存,在生产需要时启封,由所在使用部门填写《设备封存/启用申请单》,经生产供应处审定后才能执行。

4.6 设备的报废

4.6.1 凡列入固定资产的生产设施,符合下列条件之一时,可按规定申请报废:

a.超过使用年限,经预期继续大修后技术性能仍低且不能改装利用的陈旧设备;

b.绝缘老化,磁路失效,性能低劣,继续使用易发生危险且无修复价值的设备;

c.因事故或其它灾害,使设备遭受严重损失无修复价值的设备。

4.6.2 设备的报废,由使用部门填写《设备报废申请单》,经生产部、技术开发部等有关部门鉴定,报生产副总经理审核、总经理批准后方可作出处理。

4.6.3 设备经批准报废后,由生产部会同财务部进行报废设备的处理,处理后的残值,用于公司设备的更新改造。

4.7 设备维护保养

4.7.1 日常维护保养,班前班后均由操作工人认真检查设备,擦拭各个部位和注润滑油,使设备经常保持整齐、清洁、润滑、安全并填写“设备日保养记录表”;班中设备发生故障应及时排除。

4.7.2 设备投入使用时,由设备管理员根据设备使用说明书编写设备操作规范,下发到各操作岗位遵照执行。(若设备操作较简单时,可不另行编写)

4.7.3 一级保养:以操作工为主,维修工为辅,每月对设备进行局部拆卸和检查,清洗规定部位,疏通油路、管道,更换或清洗或清洗油线、油毡、滤油器,调整设备各部位配合间隙,紧固设备各个部位,并填写《设备一级保养报表》,每月底交生产部,由生产部按生产设备一级保养检查评分标准进行抽查。

4.7.4 二级保养:以维修工人为主进行,由生产部列入检修计划,对设施进行部分解体检查和修理,更换或修复磨损件,清洗、换油检查修理电气部分,使设备技术状况保持良好,并填写《设备二级保养及项修完工验收单》。

4.8 生产过程中一旦发生故障,由车间负责人填写《设备故障维修通知单》,通知生产部派维修工修理,在维修过程中,操作工应协助维修工排除故障。4.9 设备事故

4.9.1 一旦发生设备事故,由生产部负责组织人员进行抢修。

4.9.2 发生事故所在部门必须认真分析,填写《设备事故报告单》由生产部签署处理意见后,送生产副总经理审批,并对事故责任者进行处理。

4.9.3 有关修理记录,事故分析记录,交生产供应处归档。4.10 设备完好状态的标识

对于设备的完好状态须用标签注明,具体分完好和修理两种标识。必要时,各部门可根据部门特点,特定相应补充管理规定,在本部门实施。4.11 设备备件管理

必要时,可对设备根据其重要性和金额大小进行分级管理,如关键设备、重要设备和一般设备,并在设备台帐中注明。

4.11.1 对于关键设备的关键备件和易损件,应制定安全库存量,保证备件仓库存有安全库存的备件,针对一般备件且易于购买(附近商店易购),可以不设安全库存量。

4.11.2 备件在仓库内的管理参照“仓库管理制度”。

4.11.3 对关键设备的备件耗用进行统计分析当制定设备维护计划提供依据。

4.12 工模具管理

工模具作为设备的组成部分,连同设备一同购入,共验收、登帐,可用设备管理执行。

4.12.1 工模具管理在对公司使用的工模具进行编号登记台帐。

4.12.2 模具验收可以通过试模后检测样品的形式来进行,并保存试模报告。4.12.3 工模具在库内摆放整齐,注意安全,并作防锈处理。

4.12.4 针对模具应建立模具管理卡,登记模具使用条件,模具使用情况和维修保养情况。

4.12.5 必要时,模具实行领用登记制度,模具进出库时,应同样品同时进出,进库应随最新加工样品,出库应随最近加工样品,以作末件比较使用。

4.12.6 工模具在操作现场应摆放整齐,并放置在固定区域,不得随意摆放。4.12.7 工模具报废同设备报废程序处理。

5.质量记录 设备台帐

设备日保养记录表 设备故障维修通知单 车间一级保养报表 设备报废申请单

设备二级保养及项修完工验收单 设备安装验收移交书

设备二级保养及项修计划 工模具台帐 模具管理卡

第三篇:设备与工装管理制度(小文档网推荐)

设备与工装管理制度

1.目的

识别并提供和维护为实现产品的符合性所需要的设备。2.适用范围

适用于为实现产品符合性所需的设备,包括生产其工装模具等。3.职责

3.1总经理负责批准设备更新改造计划,批准设备报废和调拨。

3.2生产副总经理负责审批设备维修计划,审核设备更新改造、报废、调拨。

3.3生产部负责编制生产设备的维修计划,并负责生产设备的购入、验收、安装、调试等管理,你很好设备台帐及设备资料档案管理,组织实施设备维修计划及日常维护工作。3.4车间和各相关部门负责好设备的正常使用和日常维护保养工作。4.程序

4.1设备的识别

公司为实现产品符合性所需的设备包括: a.生产用设备

b.生产用工装夹具

c.运输用设备(如车辆、输送线)4.2设备的提供:

a.生产部根据生产设备现状和企业生产的需要,编制设备需求计划,报生产副总经理审核,总经理批准后,生产部落实采购。

b.设备需求计划经总经理批准后,生产部落实采购。4.3设施的验收

a.设备购入后,生产部会同使用部门,现场开箱验收,根据装箱逐一清点专用工具及附件,随机文件交技术开发部文件管理员保管。

b.验收不合格的设备,生产负责与供方协商解决。4.4设备安装、调试

4.4.1设备由生产部组织使用部门及有关人员负责安装、调试、并保存相应调试记录,内容可包括:

a.制造厂出厂检验的精度标准,设备技术规范等有关内容; b.设备的空运转,负荷运转,操纵传动部份的灵活性; c.电气控制设施的状况; d.液动装置; e.设备外观;

f.按装箱单清点附件、专用工具、随机备件及技术文件。

4.4.2安装调试合格后,生产部输设备安装移交手续,填写《设备安装验收移交书》经参加验收人员会签后,正式移交给使用部门。4.5固定资产管理

4.5.1生产非生产性设备由生产部统一负责编号,用铭牌对设施加以标识,并建立固定资产台帐。

4.5.2各部门使用的生产设备,由部门设备负责人和机械员抓好日常管理和维护保养。

4.5.3财务部必须相应建立全公司生产设备台帐,做好设备的折旧、报废、新增等业务记录。4.5.4由于工艺调整要求,公司内部进行设备调动,由生产供应供应处提出申请报生产副总经理批准后,输设备移交手续。4.5.5对于闲置不用的设备须进行封存,在生产需要时启封,由所在使用部门填写《设备封存/启用的申请单》,经生产供应处审定后才能执行。4.6设备的报废

4.6.1凡敖固定资产的生产设施,符合下列条件之一时,可按规定申请报废: a.超过使用年限,经预期继续大修后技术性能仍低且不能改装利用的陈旧设备; b.绝缘老化,磁路失效,性能低劣,继续使用易发生危险且无修复价值的设备; c.因事故或其它灾害,使设备遭受严重损失无修复价值的设备。4.6.2设备的报废,由使用部门填写《设备报废申请单》,经生产部、技术开发部等有关部门鉴定,报生产副总经理审核、总经理批准后方可作出处理。

4.6.3设备经批准报废后,由生产部会同财务部进行报废设备的处理,处理后的残值,用于公司设备的更新改造。4.7设备维护保养

4.7.1日常维护保养,班前班后均由操作工人认真检查设备,擦拭各个部位和注润滑油,使设备经常保持整齐、清洁、润滑、安全并填写“设备日保养记录表”;班中设备发生故障应及时排除。

4.7.2设备投入使用时,由设备管理员根据设备使用说明书编写设备操作规范,下发到各操作岗位遵照执行。(若设备操作较简单时,可不另行编写)

4.7.3一级保养:以操作工为主,维修工为辅,每月对设备进行局部拆卸和检查,清洗规定部位,疏通油路、管道,更换或清洗或清洗油线、油毡、滤油器,调整设备各部位配合间隙,紧固设备各个部位,并填写《设备一级保养报表》,每月底交生产部,由生产部按生产设备一级保养检查评分标准进行抽查。

4.7.4二级保养:以维修工人为主进行,由生产部敖检修计划,对设施进行部分解体检查和修理,更换或修复磨损件,清洗、换油检查修理电气部分,使设备技术状况保持良好,并填写《设备二级保养及项修完工验收单》。

4.8生产过程中一旦发生故障,由车间负责人填写《设备故障维修通知单》,通知生产部派维修工修理,在维修过程中,操作工应协助维修工排除故障。4.9设备事故

4.9.1一旦发生设备事故,由生产部负责组织人员进行抢修。

4.9.2发生事故所在部门必须认真分析,填写《设备事故报告单》由生产部签署处理意见后,送生产副总经理审批,并对事故责任者进行处理。

4.9.3有关修理记录,事故分析记录,交生产供应处归档。4.10设备完好状态的标识

对于设备的完好状态须用标签注明,具体分完好和修理两种标识。必要时,各部门可根据部门特点,特定相应补充管理规定,在本部门实施。4.11设备备件管理

必要时,可对设备根据其重要性和金额大小进行分组管理,如关键设备、重要设备和一般设备,并在设备台帐中注明。

4.11.1对于关键设备的关键备件和易损件,应制定安全库存量,保证备件仓库存有安全库存的备件,针对一般备件且易于购买(附近商店易购),可以不设安全库存量。4.11.2备件在仓库内的管理参照“仓库管理制度”。

4.11.3对关键设备的备件耗用进行统计分析当制定设备维护计划提供依据。4.12工模具管理

工模具作为设备的组成部分,连同设备一同购入,共验收、登帐,可用设备管理执行。4.12.1工模具管理在对公司使用的工模具进行编号登记台帐。4.12.2模具验收可以通过试模后检测样品的形式来进行,并保存试模报告。4.12.3工模具在库内摆放整齐,注意安全,并作防锈处理。

4.12.4针对模具应建立模具管理卡,登记模具使用条件,模具使用情况和维修保养情况。4.12.5必要时,模具实行领用登记制度,模具进出库时,应同样品同时进出,进库应随最新加工样品,出库应随最近加工样品,以作末件比较使用。

4.12.6工模具在操作现场应摆放整齐,并放置在固定区域,不得随意摆放。4.12.7工模具报废同设备报废程序处理。5.质量记录 设备台帐

设备日保养记录表 设备故障维修通知单 车间一级保养报表 设备报废申请单

设备二级保养及项修完工验收单 设备安装验收移交书 设备二级保养及项修计划 工模具台帐 模具管理卡

第四篇:工装管理制度

员工工作服管理制度

一、为树立和保持公司良好的公众形象,进一步规范化管理,特制定本制度。

二、工作时间着装及仪表要求

1.2.

3.4. 所有员工必须按照公司规定着装,保持良好的精神风貌,树立良好的公司形象。工作时间须着公司统一发放的工作装;注意仪容仪表,穿着整洁、得体、大方。工作装应经常换洗,不得出现掉扣、错扣、脱线现象。工作时间必须佩戴公司统一发放的工作牌,并佩戴在适当位置。

三、工装配制说明

1、(1)员工录用后,可发放工装和工牌,公司按成本价收取费用,由财务部出具工装、工牌押金条。

(2)工龄满两年的职工,工作服每2年发放一次,工作牌每年发放一次,不再另收费用。

2、离职(辞退)收取服装费用标准:

(1)工作满两年以上者,辞职(辞退)时,返还工装、工牌费用。

(2)工作满一年以上两年以下者,辞职(辞退)时,返还服装50%费用;

(3)工作不满一年者,辞职(辞退)时,不返还服装费用。

四、处罚措施

1、各部门负责人应认真执行、督促属下员工遵守本规定工作时间,不按规定着装的一次罚款10元。

2、员工损坏工作装的,公司予以补发,费用自行承担。

五、本制度由下发之日起执行。

第五篇:工装管理制度

工装管理规定

第一条为进一步提升员工形象,保证所有员工的着装整齐一致,现决定统一更换工装。为对新工装的领用、发放、着装实施统一管理,特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新工装包含夏装和春秋装各一套;

第二条公司工装的数量由人事部根据现有员工数量上报公司领导审核后,组织员工量身订做。

第三条发放制度

1、办理转正手续后的员工,可制做和领取工装;

2、员工领取工装时,需缴纳800元费用作为工装保证金;

3、已缴纳工装押金的员工需用押金条确认,然后发放新工装;

4、员工需妥善保管工装,一旦遗失,全部费用由员工承担。

第四条如有员工辞职、离职的,根据下列情况处理工装费用:

1、自工装发放之日起,持有时间半年以上的,凭人事部出具的证明到财务全额领回保证金;

2、自工装发放之日起,持有时间未满半年离职的员工,工装归员工所有,不予退还保证金;

第五条着装要求

1、上班时间必须统一着公司配发的工装,不得改变服装式样;

2、员工对配发的工装有保管、修补的责任,应经常换洗,不得出现掉扣、错扣、脱线现象;

3、应尽量减少工装在非工作时间的损耗;

相关内容

热门阅读

最新更新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