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茶油中致癌物质苯并芘含量超标的探讨8
茶油中致癌物质苯并芘含量超标的探讨
湖南湘粮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近来,发现茶油中含有致癌物质苯并芘含量超标的问题,老百姓反映强烈。现就苯并芘的理化性质、来源、在人体中的反应、加工生产中去除方法进行探讨。
一、苯并芘的理化性质
苯并芘(Benzopyrene)是苯与芘稠合而成的一类多环芳烃。根据稠合的位置不同,可以有苯并[a]芘和苯并[e]芘两种异构体。最常见的苯并芘是苯并[a]芘。它是一种致癌物质和突变原。
苯并[a]芘是由5个苯环构成的多环芳烃,分子式为C20H12,分子量为252。在常温下为浅黄色的针状结晶,沸点496-510℃,熔点179℃。在水中溶解度小,仅为4µg/L,稍溶于甲醇和乙醇,易溶于脂肪、丙酮、苯、甲苯、二甲苯及环己烷等有机溶剂,在苯溶液中呈蓝色或紫色荧光。苯并芘性质较为稳定,但阳光及荧光可使之发生光氧化反应。常见于煤焦油、沥青、炭黑及油烟中。
二、苯并芘在人体中代谢反应
通过食物或水进入机体的苯并[a]芘在肠道被吸收入血液后,很快分布于全身,乳腺及脂肪组织中可蓄积大量的B(a)P。其中少部分以原形随粪便排出体外外,一部分经肝、肺细胞微粒体中混合功能氧化酶激活而转化为数十种代谢产物,其中转化为羟基化合物或醌类者,是一种解毒反应;转化为环氧化物者,特别是转化成7,8-环氧化物,则是一种活化反应,7,8-环氧化物再代谢产生 7,8-二氢二羟基-9,10-环氧化苯并芘,便可能是最终致癌物。
三、苯并芘的毒性及危害
苯并(a)芘虽不导致急性中毒,但具有公认的强致癌性和致畸性,是一种高活性间接致癌物,被认为是世界三大强致癌物之一。根据《食用植物油卫生标准》要求,苯并芘在食用油中的安全限量为10微克/公斤。它可以通过吸食、皮肤表皮等进入人体。直接接触时,对皮肤与眼睛有强烈的刺激作用。长期生活在含BaP的空气环境中,会造成慢性中毒,是导致肺癌的最重要的因素之一。当苯并(a)芘被人体吸收后,其最终代谢致癌物与DNA形成共价键结合,造成DNA损伤,如果DNA不能修复或修而不复,细胞就可能发生癌变。它还能通过胎盘遗传给下一代,使胎儿致畸。同时还能使DNA发生异变,使机体发生病变等。严重危害人体健康。
四、茶油中苯并(a)芘的来源
各种食品都可能受到苯并(a)芘的污染,其来源是多方面的。对于茶油中苯并(a)芘的来源,概括来说,主要是以下几点:
1、环境污染
苯并(a)芘在自然界中广泛存在。来自于煤焦油、各类炭黑和煤、石油等燃烧产生的烟气、香烟烟雾、汽车尾气及焦化、炼油,沥青、塑料等工业污水中的苯并(a)芘,通过食物链的富集作用,进入作为生产原料的油料种子中,使得油料含有不同程度的苯并(a)芘。同时粮食、油料种子等在成熟采摘后,若在柏油、沥青地面上晾晒的过程中,也会受到苯并(a)芘的污染。
2、原料污染
有些自己生产油脂的农户,采取土榨方式,为了尽可能的提高出油率,将油料高温蒸炒,各技术参数缺乏科学的测定手段,全凭经验,难免使得温度过高,油料饼出现焦糊现象,油料饼中的脂类、胆固醇、蛋白质、碳水化合物等发生热解,经过环化和聚合就形成了大量的苯并(a)芘。或者是在压榨之前的预处理不到位,混入了已经发生霉变、已经含有苯并(a)芘的原料,这些污染最终随着后续加工,混入了油料饼中。而这些饼被农户出售给大型油脂加工厂作为浸出油原料。在浸出工艺中,苯并(a)芘又通过溶解在六号溶剂油,而最终带入油品中。
3、油脂加工过程污染
在油脂预处理加工阶段,特别是对于含油量高的油料,因含油量高,为了改善压榨效果,一般都会在仁中带入一定量的以纤维素、半纤维素及木质素为主的壳,以达到最佳的压榨工艺参数。油料蒸炒阶段,因高湿高温,容易导致局部高温,特别是对于以纤维素为主的壳,就会产生不完全燃烧、炭化或焦糊,产生污染物。
另外,在加工过程中使用了含苯并(a)芘的容器、管道、设备、机械运输材料、包装材料以及含多环芳烃的液态石蜡涂渍的包装纸等均会造成食用油加工过程的苯并(a)芘污染。例如若机械传输所应用的润滑油(其中含有苯并芘)滴漏,就会造成污染。同时,油脂加工过程中常用到的导热油(主要成分为来自石油分馏的各种芳香烃类),若泄漏就极有可能造成苯并(a)芘污染。
五、油脂加工中去除及避免苯并芘的方法
油脂中要求苯并(a)芘含量很低,通常是从污染源入手,及通过改进油料来源渠道、加工过程、减少环境污染、勤检设备、经常抽检等预防措施为主,来减少苯并(a)芘含量。
1、确保原料安全
保证没有焦糊的生产原料、对于收购的油料种子,在晾晒的过程中,确定不会受到污染。
2、油料加工安全
勤检设备,及时检修,出现泄漏等及时上报。尽量避免设备污染。所有设备及安装材料确保其未受到污染。确保小包装车间灌装材料未受污染。
3、去除方法
对于已经检出超标的进出毛油,精炼过程中可用0.3%-0.5%的活性炭吸附。据了解,活性炭能吸附精炼过程中90%左右的苯并(a)芘。
联系方式:***
第二篇:蒙牛纯牛奶检出致癌物质黄曲霉毒素超标
蒙牛纯牛奶检出致癌物质黄曲霉毒素超标140% 2011-12-26 02:29:18 来源: 新京报 本报讯 国家质检总局24日公布了近期对200种液体乳产品质量的抽查结果。抽查发现蒙牛、长富纯牛奶两种产品黄曲霉毒素M1项目不符合标准的规定。
其中,蒙牛乳业(眉山)有限公司生产的一批次产品被检出黄曲霉毒素M1超标140%。对此,昨日蒙牛在其官网承认这一检测结果并“向全国消费者郑重致歉”,此外表示对该批次全部产品进行了封存和销毁。蒙牛纯牛奶一致癌物超标140%
据悉,国家质检总局是在今年10月对涉及21个省市128家企业生产的200种液体乳产品展开的抽查,涉及蛋白质、酸度、铅、无机砷、总汞、铬、黄曲霉毒素M1、金黄色葡萄球菌、三聚氰胺等18个项目。
质检总局发布的检测报告显示,蒙牛乳业此批次超标产品由国家加工食品质量监督福州检验中心检出。被检测出黄曲霉毒素M1实测值为1.2μg/kg,国家规定的最高值为0.5μg/kg,蒙牛该批次产品超标140%。蒙牛该批次超标的产品为该集团眉山公司2011年10月18日生产的250ML/盒包装的纯牛奶产品。
公开资料显示,黄曲霉毒素M1为已知的致癌物,具有很强的致癌性。
另一款福建长富乳品有限公司生产的长富纯牛奶(精品奶)也被检出黄曲霉毒素M1不合格,较标准超标80%。
蒙牛称抽检的问题产品尚未出厂 对于这一检测结果,昨日蒙牛在其官网发布《关于蒙牛眉山工厂产品抽检的情况说明》承认这一检测结果并“向全国消费者郑重致歉”。
记者发现,在蒙牛的声明中,对于消费者关心的检出的问题产品是否已经销售到市场?销售出去的产品将如何处理?这一批次的产品具体有多少?以及是否涉及给消费者的赔偿这些问题解释的并不明晰。
对此,昨日记者联系蒙牛乳业副总裁卢建军,他表示,该批次产品为福州质检机构到蒙牛的四川眉山工厂里检测出来的,所以产品都还没销售出去。在检测出有问题后企业进行了封存和销毁处理,因此不涉及召回等一系列问题。
昨晚21时30分,蒙牛乳业对此事件再次发布声明强调,该批次产品在接受抽检时尚未出库。
黄曲霉毒素可致肝癌
乳业专家王丁棉昨日表示,牛奶中的黄曲霉毒素来源于奶牛的饲料中,即使超量一点点,随着人在食物中的摄入,慢慢在人体积累也会致癌。而此次蒙牛牛奶中检测出黄曲霉毒素M1超标超过100%,如产品已上市,那必须要下架处理。
据了解,由于黄曲霉毒素M1相当稳定,巴氏灭菌法也无法将其杀灭,所以检测黄曲霉毒素M1不仅要在饲料原料中检测,而且在最终产品中也需要进行鉴定。
黄曲霉毒素1993年被世界卫生组织(WHO)的癌症研究机构划定为1类致癌物,是一种毒性极强的剧毒物质。黄曲霉毒素的危害性在于对人及动物肝脏组织有破坏作用,严重时,可导致肝癌甚至死亡。
液体乳产品质量抽查结果(部分)
产品名称 生产日期(批号)抽查结果 主要不合格项目
福建长富纯牛奶(精品奶)2011-10-08 不合格 黄曲霉毒素M1(实测值:0.9μg/kg)
蒙牛乳业(眉山)纯牛奶 2011-10-18 不合格 黄曲霉毒素M1(实测值:1.2μg/kg)
承检单位均为国家加工食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福州)
黄曲霉毒素M1国家规定的最高值为0.5μg/kg。
名词解释:黄曲霉毒素
1993年黄曲霉毒素被世界卫生组织(WHO)的癌症研究机构划定为1类致癌物,是一种毒性极强的剧毒物质。黄曲霉毒素的危害性在于对人及动物肝脏组织有破坏作用,严重时可导致肝癌甚至死亡。在天然污染的食品中以黄曲霉毒素B1最为多见,其毒性和致癌性也最强。
黄曲霉毒素是黄曲霉、寄生曲霉等产生的代谢产物。当粮食未能及时晒干及储藏不当时,往往容易被黄曲霉或寄生曲霉污染而产生此类毒素。
黄曲霉毒素存在于土壤,动植物各种坚果,特别是花生和核桃中。在大豆稻谷,玉米,通心粉,调味品牛奶,奶制品食用油等制品中也经常发现黄曲霉毒素。
黄曲霉毒素如不连续摄入,一般不在体内积蓄。一次摄入后约1周即经呼吸、尿、粪等将大部分排出。
亚洲和非洲的疾病研究机构的研究工作表明,食物中黄曲霉毒素与肝细胞癌变(Liver Cell Cancer,LCC)呈正相关性。长时间食用含低浓度黄曲霉毒素的食物被认为是导致肝癌胃癌,肠癌等疾病的主要原因。除此以外黄曲霉毒素与其它致病因素(如肝炎病毒)等对人类疾病的诱发具有叠加效应。黄曲霉毒素是目前发现的最强的致癌物质.其致癌力是奶油黄的900倍比二甲基亚硝胺诱发肝癌的能力大75倍,比3,4苯并芘大4000倍.它主要诱使动物发生肝癌也能诱发胃癌,肾癌直肠癌及乳腺,卵巢小肠等部位的癌症。
本文来源:新京报作者: 李静 廖爱玲)责任编辑:NN053
名词解释:黄曲霉毒素
1993年黄曲霉毒素被世界卫生组织(WHO)的癌症研究机构划定为1类致癌物,是一种毒性极强的剧毒物质。黄曲霉毒素的危害性在于对人及动物肝脏组织有破坏作用,严重时可导致肝癌甚至死亡。在天然污染的食品中以黄曲霉毒素B1最为多见,其毒性和致癌性也最强。黄曲霉毒素是黄曲霉、寄生曲霉等产生的代谢产物。当粮食未能及时晒干及储藏不当时,往往容易被黄曲霉或寄生曲霉污染而产生此类毒素。
黄曲霉毒素存在于土壤,动植物各种坚果,特别是花生和核桃中。在大豆稻谷,玉米,通心粉,调味品牛奶,奶制品食用油等制品中也经常发现黄曲霉毒素。
黄曲霉毒素如不连续摄入,一般不在体内积蓄。一次摄入后约1周即经呼吸、尿、粪等将大部分排出。
亚洲和非洲的疾病研究机构的研究工作表明,食物中黄曲霉毒素与肝细胞癌变(Liver Cell Cancer,LCC)呈正相关性。长时间食用含低浓度黄曲霉毒素的食物被认为是导致肝癌胃癌,肠癌等疾病的主要原因。除此以外黄曲霉毒素与其它致病因素(如肝炎病毒)等对人类疾病的诱发具有叠加效应。黄曲霉毒素是目前发现的最强的致癌物质.其致癌力是奶油黄的900倍比二甲基亚硝胺诱发肝癌的能力大75倍,比3,4苯并芘大4000倍.它主要诱使动物发生肝癌也能诱发胃癌,肾癌直肠癌及乳腺,卵巢小肠等部位的癌症。
中国乳制品中黄曲霉素标准不如欧盟标准严格,但符合联合国的标准。
就牛奶中黄曲霉毒素M1的限量,中国与美国、日本一致,都是0.5µg/kg,欧盟成员国以及与欧盟有贸易的非洲、亚洲、拉丁美洲部分国家相对严格,为0.05µg/kg,而欧盟对婴幼儿配方食品,包括婴幼儿配方牛奶则限量0.025µg/kg。
2001年2月,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FAO)/WHO食品添加剂联合专家委员会第56次会议曾对黄曲霉毒素M1的最大限量进行了定量危险性评估对比研究,结论是:虽然最大限量在0.05-0.5µg/kg间的黄曲霉素造成肝癌危险性增高的幅度很小,但是理论上以欧洲和美国乙肝发病率1%为例,饮用含黄曲霉毒素M1 0.5µg/kg的奶比起0.05µg/kg,仍然可使每年每10亿人口肝癌发病率增加29例。
黄曲霉素对动物和人都有毒性,曾引发大量安全事故。
黄曲霉素最早发现于20世纪60年代。当时,英国一家农场的10万只火鸡因食用霉变的谷物,相继在几个月内死亡,而之后的研究证明致死因素就是黄曲霉素。
台湾地区曾有3 家农民因食用黄曲霉毒素含量高(225.9µg/kg)的发霉大米,导致39人中有25人中毒,其中有3名儿童死亡。美国科学家Douglas L报道,1989年印度有74人、肯尼亚有12人死于黄曲霉毒素的急性中毒。1974年印度两个邦中有200个村庄暴发黄曲霉中毒性肝炎,397人发病,死亡106人,中毒患者都食用过霉变的玉米(黄曲霉毒素含量高达6.25~15.6 mg/kg)。
第三篇:解读:汽车中致癌物苯并芘是什么
解读:汽车中致癌物苯并芘是什么
2013年03月20日07:34 新浪健康
据央视报道,六个随机送检的阻尼片样品,奔驰C级、E级,宝马3系、5系,奥迪A6、Q5果然和专家推断的结果一致,均含有70号沥青成分。由于太阳暴晒及发动机散热,紧贴钢板的沥青阻尼片因受热极易分解释放有毒的多环芳烃气体,而且这是一个长期缓慢的释放过程。多环芳烃中间对人体影响最大的是苯并芘(Benzopyrene)。
苯并芘是什么?
关键词:致癌、化合物
苯并芘(běn bìng pí)是一类具有明显致癌作用的有机化合物。它是由一个苯环和一个芘分子结合而成的多环芳烃类化合物。目前已经检查出的400多种主要致癌物中,一半以上是属于多环芳烃一类的化合物。其中,苯并芘则是一种强致癌物。
生活中可能接触苯并芘的途径
关键词:油烟、高温、熏烤、尾气、吸烟
苯并芘接触皮肤的危害尚且如此之大,那从“口”进入人体的强致癌性就更可想而知了。除了一些职业和环境因素外,苯并芘又是如何被“吃”进人体的呢?
① 反复加热的食用油:国内外研究证明,食物的熏烤煎炸等烹调方式所造成的污染都可使食品产生苯并[a]芘。焦糊的食品中其含量比普通食物的要增加10-20倍;脂肪,蛋白质和糖经高温烧烤或油炸的热解过程都会产生这种化学致癌物;而熏制食品不仅食品表面有部分变焦,还被附着许多烟雾颗粒,所以苯并[a]芘的含量也很高。在上述这些过程中,可能发生如下反应而产生苯并芘。
油脂在高温加热时水解生成甘油和脂肪酸。甘油进一步脱水变成丙烯醛,丙烯醛与脂肪酸中的共轭不饱和键通过D-A反应形成环状物进一步脱水环化产生苯并芘。反复煎炸食品的油,极有可能发生上述反应,而含有一定量的致癌成分;煎炸时所用油温越高,产生的苯并芘也越多。日常生活中人们还应少食油炸食品(炸糕,油条,炸薯条等)。对于反复热过的含油剩菜以及烧饼(据调查,一些不法商贩常用炸油条用过的油涂抹于烧饼上——尤其是烧饼和果子联营铺子的烧饼)应尽量不吃。
② 炒菜油烟:炒菜前一般都要把食用油烧开,而食用油加热到一定温度会产生油烟,这种烟雾中含有许多包括上述反应所产生的具有致癌作用的烃类有机物。据测定,食油加热到270摄氏度时产生的油烟中含有苯并芘等化合物,吸入人体可诱发肿瘤和导致细胞染色体的损失;而油温不到240 ℃ 时其损害作用较小。所以日常炒菜时不要使油长时间处于烧开状态,注意控制油烟(比如使用抽油烟机)。另一方面,炒完一道菜后,一定要刷锅,以除去锅四周产生的一些含有苯并芘的黑色锅垢。
③ 熏烤食品:熏烤食品也是苯并芘的一大来源。其一与熏烤所用的燃料木炭有关,因为木炭中本来就含有少量的苯并芘,在高温下它们便有可能伴随着烟雾侵入食品中。另一方面,则与熏烤的鱼或肉等自身的化学成分有关——糖和脂肪不完全燃烧也会产生苯并[a]芘以及其它多环芳烃。比如熏鱼,制作过程中其脂肪燃烧不完全,加上烟雾的污染,成品中苯并芘含量高达6.7μg/?K;其它熏烤食物,如烧焦的咖啡豆、熏红肠甚至淀粉等,也含有不同程度的苯并[a]芘。
当然,熏制食品致癌性的大小取决于许多因素,我们可以采取适当的措施减少其对人体的危害。一方面与食入量有关:摄入苯并芘的量随吃的量增多而增多,所以不宜将之作为日常食品;另一方面与熏烤方法有关,据测定,用炭火烤的肉内含2.6-11.2μg/?K,而用松木熏的则高达88.5μg/?K,电烤的则含0-0.05μg/?K,所以最好选用优质燃料或采用好的熏烤法;再者,还与食物种类有关:肉类制品中含量较多,而淀粉类如烤白薯、面包中的含量较小,所以劣质熏肉尤其要少吃。总之,本着“美味不可多食”的原则,让苯并芘无机可乘。
④ 沥青制品:沥青是石油或煤焦油加工后剩下的黑色胶状物质,含有大量的多环芳烃。因此,要告诉农民兄弟不要在沥青马路上晒粮食,因为汽车一压,一些粮食上会沾满苯并芘,这样的粮食如何食用?不要用沥青铺火炕;房屋漏雨时,用沥青修补的工人要注意加强保护。
⑤汽车尾气:早晨不要到马路上锻炼或散步,因为汽车尾气中含有较多的苯并芘。
⑥ 最后还得提醒广大烟民一句:一包香烟中含有0.32μg的苯并芘,不要忽视小数目的日积月累,尽量少抽烟,最好是不吸烟。
第四篇:广州烧烤店生蚝自检镉含量仍然超标
广州烧烤店生蚝自检镉含量仍然超标
烧烤店自检镉含量仍然超标
结果为1.0毫克/千克,按照目前正在实施的国家标准超标9倍,按农业部标准则达到了最高限值
羊城晚报讯 记者马灿报道:23日,羊城晚报刊登了“广州著名烧烤店生蚝镉超标”的报道出街后,引发广泛关注(详见本报23日相关报道)。29日,广州烧烤店“蠔德喜”通过其官方微博发布,对从广州黄沙水产交易市场进货的生蚝进行检测,结果显示其重金属镉含量为1.0毫克/千克,与羊城晚报记者送检的结果(2.0毫克/千克)相差了一倍。
正在实施的卫生部2005年国家标准《食品中污染物限量》(GB2762-2005)对水产品中鱼类镉含量规定为0.1毫克/千克。若按此标准,“蠔德喜”自检生蚝的镉含量仍超标9倍。另外,国家农业部的《无公害食品水产品中有毒有害物质限量》(NY5073-2006)对水产品双壳类镉含量有明确限定值,其中规定镉的限量标准为≤1.0毫克/千克。也就是说,按此农业部的行业标准,“蠔德喜”卖的生蚝镉则刚达标。
对此,中国农业大学食品学院营养与食品安全系主任何计国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从“蠔德喜”提供的生蚝检测结果来看,虽没有超过农业部的标准,但已属于达到最高限值,仍很危险。
“蠔德喜”在微博中称,食品监督局工作人员称,根据2013年6月1日生效的食品质量监督标准,生蚝镉含量在2mg/kg以下并没有超标。对此,北京盈科(广州)律师事务所翁春辉律师告诉记者,新的法律在未正式生效前,仍按照旧的法律法规来实施。
24日,执法人员对“蠔德喜”生蚝进行了现场封样检测。一周过去了,职能部门的检测结果如何?29日,广州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餐饮服务监管分局稽查科科长李致平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检测的相关情况已呈报上级,正在走工作程序,经审批后,会及时向社会公布。
相关报道:广州著名烧烤店生蚝镉超标 全市每天消耗万余斤蚝
第五篇:日常生活中的致癌物质排行解读
食物与癌症的关系是复杂的,但也是非常重要的。说它重要是因为大约有30%以上的癌症死亡都与饮食因素有关;说它复杂则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食物中的有害成分有致癌作用和促癌作用,另一方面其营养物质则具有对抗癌症和预防癌症的作用。
日常生活中致癌物质
医学研究发现,有10多种化学物质有致癌作用,其中亚硝胺类、苯并芘和黄曲霉素是公认的三大致癌物质,它们都与饮食有密切关系。
亚硝胺类几乎可以引发人体所有脏器肿瘤,其中以消化道癌最为常见。亚硝胺类化合物普遍存在于谷物、牛奶、干酪、烟酒、熏肉、烤肉、海鱼、罐装食品以及饮水中。不新鲜的食品(尤其是煮过久放的蔬菜内亚硝酸盐的含量较高。
苯比芘主要产生于煤、石油、天然气等物质的燃烧过程中,脂肪、胆固醇等在高温下也可形成苯并芘,如香肠等熏制品中苯并芘含量可比普通肉高60倍。经验证,长期接触苯并芘,除能引起肺癌外,还会引起消化道癌、膀胱癌、乳腺癌等。
黄曲霉素是已知的最强烈的致癌物。医学家认为,黄曲霉素很可能是肝癌发生的重要原因。在一些肝癌高发区,人们常食发酵食品如豆腐乳、豆瓣酱等,这类食品在制作过程中如方法不当,容易产生黄曲霉素。
食物致癌排行榜
1.腌制食品:咸鱼产生的二甲基亚硝酸盐,在体内可以转化为致癌物质二甲基亚硝酸胺。咸蛋、咸菜等同样含有致癌物质,应尽量少吃。
2.烧烤食物:烤牛肉、烤鸭、烤羊肉、烤鹅、烤乳猪、烤羊肉串等,因含有强致癌物不宜多吃。
3.熏制食品:如熏肉、熏肝、熏鱼、熏蛋、熏豆腐干等含苯并芘致癌物,常食易患食道癌和胃癌。
4.油炸食品:煎炸过焦后,产生致癌物质多环芳烃。咖啡烧焦后,苯并芘会增加20倍。油煎饼、臭豆腐、煎炸芋角、油条等,因多数是使用重复多次的油,高温下会产生致癌物。
5.霉变物质:米、麦、豆、玉米、花生等食品易受潮霉变,被霉菌污染后会产生致癌毒草素——黄曲霉菌素。
6.隔夜熟白菜和酸菜:会产生亚硝酸盐,在体内会转化为致癌的亚硝酸胺。
7.槟榔:嚼食槟榔是引起口腔癌的一个因素。
8.反复烧开的水:反复烧开的水含亚硝酸盐,进入人体后生成致癌的亚硝酸胺。
十大抗癌食物
1.十字花科植物:包括白菜类、甘蓝类、芥菜类、萝卜类、水生蔬菜类(莲藕、菱、莼菜、茭白、水芹、慈姑、荸荠等。研究表明,十字花科蔬菜能降低癌症、心血管病的患病风险。
2.西红柿 富含抗氧化剂和番茄红素,能有效清除自由基,起到抗癌、抑癌的作用。经常食用西红柿,能够降低患肺癌、胃癌、膀胱癌、子宫癌、皮肤癌、前列腺癌的风险。
3.菠菜:被公认为绿叶蔬菜中的黄金菜。它富含叶黄素、维生素E、抗氧化剂,经常食用能预防肝脏、卵巢、结肠、前列腺癌。
4.大蒜:素有“地里长出的青霉素”之称,它富含大蒜素和硒等微量元素,经常食用,对于防止癌症恶化,以及提高身体免疫力都非常有帮助。
5.草莓:含有的花青素是一种很强的抗氧化剂。实验室研究表明,它能够抑制肺癌、结肠癌、血癌等癌细胞的生长。
6.南瓜和胡萝卜:富含的胡萝卜素能够起到抗氧化剂的作用,通过清除体内自由基,预防肺癌。胡萝卜素在体内可转化为人体不可缺少的营养要素维生素A,可防止正常细胞癌变。
7.橄榄油:是一种优质食用油,富含植物化学抗氧化剂和维生素E,具有预防乳腺癌和结肠癌的作用。
8.菠萝:富含蛋白酶,可以缓解嗓子疼和咳嗽,治疗关节炎和痛风,加速蛋白质消化。而最新的一项研究也表明,食用菠萝对于癌症的预防和治疗也非常有效。
9.辣椒:被称为肥胖终结者。而在抗癌方面,研究显示,它能够有效阻止或减缓癌细胞的生长。
10.香菇:含有维生素C,能起到降低胆固醇、降血压的作用,更能抑制和减缓癌细胞的生长,减少癌症治疗的副作用。
防癌14字方针:吃苦、吃酸、吃素、吃生、吃淡、少吃多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