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库大全 > 精品范文库 > 12号文库

部编版语文三上《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教案1

部编版语文三上《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教案1



第一篇:部编版语文三上《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教案1

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洼、印”等6个生字。会写“铺、泥”等13个字。能正确读写文中的词语,并运用找近义词的方法理解不懂的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感受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的美丽。教学重、难点:

学习生字新词,在朗读中感受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的美丽。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1.同学们,我们上学或放学的途中,都看到过哪些美景呢?请自由说一说。2.教师播放自己上下班时看到的几处美景照片。

3.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课文中的小作者上学途中遇到的美景。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词

1.初读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生字根据注音拼读一下,读不通顺的地方反复多读几遍。2.学生试读,注意把生字读正确,不会的做上记号。

3.指名分自然段朗读。教师相机出示每小节中带生字的新词,正音、巩固。学生感到陌生的词语可以试着用找近义词的方法理解。

4.读完课文后,你有什么感受?你觉得这是一条怎样的“水泥道”?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

学生自由谈,教师指导。

提示:这是一条美丽的水泥道。我从课文中“……”这几句话可以看出。

三、分组朗读,组间比赛 1.分小组朗读,每组读一自然段,各组练习。2.各组练习后进行比赛。

四、巩固字、词,指导写词。1.指名读生字,新词。2.指导书写课后田字格中的字。

a.着重分析指导“泥、印、迟”。并且在黑板上田字格中示范。b.学生写字。

3.抄写本课中与生字有关的词语。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文中的比喻句。

2.感受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的美丽,体会“我”对这条水泥道的喜爱。教学重难点:

体会文中的比喻句。感受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的美丽,体会“我”对这条水泥道的喜爱。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指名朗读生字、新词,检查生字、新词掌握情况。

2.导入:通过上一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上学路上的这条水泥道是一条美丽的水泥道,那么它究竟美在哪里呢?我们继续学习。

二、精读课文,感悟美丽

(一)学习第1—4自然段。

1.请各自轻声读第1—4自然段,想一想读着这部分课文,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2.学生读后交流。

3.大家一边在头脑中展开想象一边朗读就能读得更入情入境,谁来读一读? 4.教师评点后再指名练习。

(二)学习5—11自然段。1.学生自由朗读一部分。

2.说一说,读了这一部分,你知道了什么,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提示:我知道了水泥道上的“金色巴掌”其实就是梧桐树的叶子。

3.文章之所以写得这么美,是因为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方法,请你在这一部分找一找运用比喻修辞方法的句子,并选择最喜欢的一个比喻句作简要分析。

出示比喻句:

(1)水泥道像铺上了一块彩色的地毯。

赏析:这里把水泥道上的“落叶”比作“彩色的地毯”,写出了落叶很多、很厚,并且颜色鲜艳、美丽。

(2)每一片法国梧桐树的落叶,都像一个金色的小巴掌,熨帖地、平展地粘在水泥道上。

赏析:这句话把“法国梧桐树的落叶”比作“金色的小巴掌”,生动、形象而富有趣味,体现了作者的童真、童趣。

(3)我穿着一双棕红色的小雨靴。你瞧,这多像两只棕红色的小鸟,在秋天金黄的叶丛间,愉快地蹦跳着、歌唱着……

赏析:这里把“棕红色的小雨靴”比作“棕红色的小鸟”,写出了“我”在铺满金色巴 掌的水泥道上尽情玩耍的快活情景,也表现出了“我”对这条水泥道的喜欢。4.齐读第11自然段。说一说从这一段中感受到作者什么心情? 说明作者十分喜爱这条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并且恋恋不舍的心情。

(三)学习第12—13自然段

1.自由朗读这两个自然段,和第一、二自然段对比。首尾照应,点明门前的水泥道的美丽。2.齐读这两个自然段。

三、拓展练习1.把自己喜欢的句子抄写在积累本上。

2.“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多美的发现啊!上节课开始的时候,我们讨论了我们在上学或放学路上看到了什么样的景色,请运用本文的写作方法,试着写一段话吧。板书设计: 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

金色巴掌 —→ 梧桐树的叶子

美丽秋天

水泥道 —→ 上学路上

美好童年

《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教学反思

《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是一篇语言文字非常优美的文章,在这堂课上,我的教学心得有以下几点。

1.充分利用优美的语言进行“美读”训练。

朗读是任何一门语言课都非常重视培养的一种能力,它是任何一个没有语言障碍的人都应具备的一种能力,一堂没有琅琅读书声的语文课无疑是充满遗憾的,因此,培养学生通过朗读形成一定的语感一直是我们语文教师课堂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这篇课文语言十分优美,很适合让学生进行“美读”训练,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

2.创设情境,理解情感。

在这堂课上,我让学生在朗读中边读边想象,并结合优美的电子图片,让学生进入优美的情境,仿佛自己也来到了这条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上,欢快地蹦跳玩耍,使学生感受到这条水泥道的美,从而理解了小作者对这条水泥道的喜爱。

3.质疑问难,发现问题自主学习。

创造性思维是人问题的开始。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首先要鼓励他们敢于和善于质疑问难。中国古人说: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要培养学生善于从无疑处生疑,从看似平常处见奇,这是发现问题的起点。

课堂教学是属于学生的,教师只有根据学生的需求,引导学生自主探究、质疑释疑,这样才能充分发挥学生自主参与,自主探究知识的能力。

第二篇:《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的教案

教学目标

1.会认“洼、印、凌”等6个生字,会写“铺、泥、晶”等13个生字。

2.学会借助上下文理解词语,能抓住关键词语感受水泥道的美丽。

3.积累优美的段落语句。

教学重点

学会借助上下文理解词语,能抓住关键词语感受水泥道的美丽。

教学难点

理解词语的方法的掌握和运用。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诗人途经一片枫林,被美景陶醉,写下了“霜叶红于二月花”的诗篇,你见过哪些美丽的景物,来说一说。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又是怎样的一番美丽呢?让我们进入课文,一起感受吧。

二、新课学习

1.借助拼音,初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重点指导“铺”的读音。并指导它的另一个音节,组词:铺满、当铺

2.小组互相检查。

3.教师指名读课文,检查阅读情况。

4.再读课文,画出自己喜欢的句子多读几遍。

5.想一想,课文告诉我们水泥路上的什么很美,美在哪里,画出相关的语句,展示给同学们听。

三、生字的教学

教师重点指导“铺、晶”2个字。学生自学“泥、院、印”并交流识字方法。

四、课堂总结

这节课同学们学习了生字,读通了课文,一起感受了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是那么的美丽迷人。下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感悟它的美丽。

五、作业布置

1.抄写生词。

2.抄写自己喜欢的语句。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检查生词的认读情况。

2.上节课通过阅读你感受到了什么?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的美丽。

这节课我们来体会作者写出了水泥道的何种之美?

二、新课学习

默读课文:画出你认为表现水泥道很美的句子,并想想从哪些词语上体会出什么样的美丽。说给大家分享。

出示句子:

1.啊!多么明朗的天空。

“明朗”是什么意思,换成“晴朗”可以吗?表达有区别吗?

2.道路两旁的法国梧桐树,掉下了一片片金黄金黄的叶子。这一片片闪着雨珠的叶子,一掉下来,便紧紧地粘在湿漉漉的水泥道上了。

“金黄金黄”“闪着雨珠的叶子”“湿漉漉的”“粘”这些词语感受到了秋天梧桐叶的色彩美,而“湿漉漉的”“粘”把雨后的水泥路的潮湿、温润展示出来,一种秋色下温润美丽的景色展现眼前。

3.每一片法国梧桐树的落叶,都像一个金色的小巴掌,熨帖地、平展地粘在水泥道上。它们排列得并不规则,甚至有些凌乱。

这段话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形象逼真。熨帖、平展,写出了梧桐叶的状态。那么,熨帖是什么意思?

4.我一步一步小心地走着,一片一片仔细地数着。我穿着一双棕红色的小雨靴。你瞧,这多像两只棕红色的小鸟,在秋天金黄的叶丛间,愉快地蹦跳着、歌唱着……

这段话你体会到什么?

5.这篇课文抓住了哪些事物进行描写?

三、有感情地朗读出示的句子

四、课堂总结

作者观察细致、语言生动,恰当地运用修辞手法,把雨后水泥道的独特的美,写得淋漓尽致。我们一定把自己喜欢的语句积累下来。

五、课堂作业

1.课堂小练笔:写一写你上学路上发现的美景吧,一会儿读给大家听。

2.抄写课文表现水泥道美丽的句子。

板书设计

色彩美

灵动美

第三篇:《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教案

《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名师教案

教学目标:

1.认识6个汉字,会写13个字,正确读写“规则、排列”等词语,运用联系生活、查字典等多种方法理解难懂的词语。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朗读中体会秋天的水泥道的美景,读出欣赏、喜爱的情感。

3.感受作者对秋天门前水泥道的喜爱之情,能仿照课文写一写身边的美景,培养写日记的习惯。

4.体会比喻的修辞手法的妙处,会写比喻句。教学重点:

1.认识6个汉字,会写13个字,正确读写“规则、排列”等词语,运用联系生活、查字典等多种方法理解难懂的词语。2.在朗读中体会秋天的水泥道的美景,读出欣赏、喜爱的情感。教学难点:感受作者对秋天门前水泥道的喜爱之情,能仿照课文写一写身边的美景,培养写日记的习惯。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

1.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古诗三首》,这三首诗有一个共同的主题——秋天。你能说一说秋天有什么?秋天的色彩是什么?学生自由表达。预设:火红的枫叶、绚丽的菊花、累累的硕果、丰收的庄稼等。2.这节课我们要学习的是《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出示题目。学生质疑:水泥道怎么会铺满金色的巴掌?金色的巴掌是指什么?

3.出示图片:法国梧桐树的落叶。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听范读,画出生字词,读准字音、注意字形,画出不理解的地方。

2.学生借助拼音自读课文,一边读一边动笔圈画出本课的生字词语。

三、生字认读,读准字音

1.课文中有很多生字,它们就像金色的落叶一样美丽,让我们去收集它们吧!

2.出示生字,指读:洼、印、凌、増、棕、靴。3.注音领读。

4.重点认读:凌、増、棕、靴。5.给生字组词。

6.小组展示自己找到的词语。集体展示。这些词语都藏在落叶中,快来读一读每片叶子后面的词语吧!比一比,看谁读得标准。数一数这些词语中你有多少个会写的。

四、情景朗读,感知文本

导学:快来朗读课文,体会秋日的金色大道的美丽多姿吧!1.阅读课文1-5自然段,感受落叶的美好。啊!多么明朗的天空。(读出赞美的语气。)道路两旁的法国梧桐树,掉下了一片片金黄金黄的叶子。这一片片闪着雨珠的叶子,一掉下来,便紧紧地粘在湿漉漉的水泥道上了。说一说这段话是什么意思。预设:法国梧桐树,掉下了叶子,粘在水泥道上了。这句话和原文有什么不同?哪一种说法更生动?指导读好修饰语。读得舒缓一点,要用欣赏的语气。

2.朗读课文6—7段,感受小路落叶别致的美。(1)课文哪个句子体现了水泥道的别致的美?

(2)指导读好比喻句,感受比喻句生动形象的魅力。我走在院墙外的水泥道上。水泥道像铺上了一块彩色的地毯。这是一块印着落叶图案的、闪闪发光的地毯,从脚下一直铺到很远很远的地方,一直到路的尽头......预设:边读边想象这美丽的地毯。(3)随文识字:掌握多音字“铺”的用法。每一片法国梧桐树的落叶,都像一个金色的小巴掌,熨帖地、平展地粘在水泥道上。它们排列得并不规则,甚至有些凌乱,然而,这更增添了水泥道的美。预设:边读边想象这美丽的地毯上的小巴掌。想象小朋友用涂满颜料的手掌涂鸦的情景。

3.朗读课文8—9段,感受“我”走在地毯上的美妙感觉。画出“我”在小路上走的动词和“我”的感受。想一想应该读出什么样的语气?预设:喜爱、不舍、留恋等。

4.用赞叹的语气读好最后一段。当我背着书包去上学时,第一回觉得,门前的水泥道真美啊!(要发自内心地赞美!)5.有感情地读一读课文中的比喻句,让自己仿佛置身于雨后的金色水泥道。

五、学写生字

课文同学们读得真流利,现在我们拿出小手来写生字吧。回想一下:我们应该怎样拿笔?现在请你坐直,相信你也可以写得很好。

1.出示生字:铺、泥、晶、紧、院、印、排、列、规、则、乱、棕、迟。

2.指导学生观察写法,板书笔顺。

3.打开“优教学生字”,讲解生字的意义与写法。重点学习:“铺、印、排、迟”的写法,注意笔顺和结构。强调“铺”右上点不要漏掉。“印”右边的“单耳刀”不要成“双耳刀”。“排”字要注意横画间距要均匀。“迟”的最后一笔,“捺”变“点”。

4、学生临写生字。小组成员比一比,看谁的坐姿最正确,书法最漂亮,写得最快速。

六、巩固练习

1、打开“基础训练-《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一起来闯关吧!

2、完成配套练习册。第二课时

一、树叶展示 1.复习字词。出示本课要求会认的词语,先认读后组词,最后说一说结构。认读生字,从树上摘下树叶。

检查生字掌握情况,看拼音写词语。提出要求,要写得又对又好。2.小组检查书写情况,汇报检查结果。

二、看美景导学:课文写的是什么季节的美景?反复:一夜秋风,一夜秋雨。了解反复手法。知道反复咏叹,可以表达强烈的感情,起到循环往复的音乐感。

1.请找出描写水泥道美景的句子,给大家读一读。2.抓住修饰语朗读,体会修饰语带来的优美意境。

3.说一说你从哪些词语中体会到了秋天的多姿多彩。预设:表示颜色和状态的修饰语。例如:金黄金黄的叶子、亮晶晶的水洼、闪闪发光的地毯、金色的小巴掌、棕色的小雨鞋、湿漉漉的水泥道等。

三、赏美文

一条普通的小路,被作者描写得如此美妙,作者使用了什么绝招?(出示课件)

1.画出你觉得美妙的句子。预设:使用比喻的句子。2.品一品优美的比喻句。

(1)我走在院墙外的水泥道上。水泥道像铺上了一块彩色的地毯。

(2)每一片法国梧桐树的落叶,都像一个金色的小巴掌,熨帖地、平展地粘在水泥道上。(3)你瞧,这多像两只棕红色的小鸟,在秋天金黄的叶丛间,愉快地蹦跳着、歌唱着......了解比喻句的表达效果。比喻:用跟甲事物有相似点的乙事物来描写或说明甲事物,以便使表达更加生动形象的修辞手法。比喻的表达效果:比喻使语言形象、生动,富有感染力。知道常用的比喻词:像、好像、犹如、仿佛、好似、似的。

3.我们在读书的时候,不仅仅要留意优美的句子,还要积累新鲜的词语。有些词语以前没有见过,这样的词语应该怎样理解它们呢?举例:明朗、凌乱、潮湿、规则、熨帖等。遇到第一次见过的词语,你是怎样理解的,有什么好的方法,大家交流一下。预设:可以有分析法、近义词替换法、反义词否定法、拆拼法、联系生活法、联系上下文法等。例如:“明朗”可以用近义词替换法,理解为“晴朗”。“凌乱”可以用联系生活法,想象一下凌乱的卧室、凌乱的教室等。

四、谈感受

1.走在这美丽的水泥道上,作者的感受如何?我穿着一双棕红色的小雨靴。你瞧,这多像两只棕红色的小鸟,在秋天金黄的叶丛间,愉快地蹦跳着、歌唱着......愉快地蹦跳着、歌唱着的是小鸟吗?是雨鞋吗?那是作者愉快的心情。2.你还能找到哪些抒发情感的句子? 预设:

(1)要不是怕上课迟到,我会走得很慢很慢的。(间接抒情)(2)当我背着书包去上学时,第一回觉得,门前的水泥道真美啊!(直接抒情)

3.你更喜欢哪种抒情方式? 学生自由交流。

五、小练笔

1.“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多么美的发现啊!你上学或放学路上看到了什么样的景色?用几句话写下来吧。学生自由表达。预设:一个公园,一段长廊,一排门店(城市)一座小山,一片田野,一条小河(乡村)2.学生简单交流后自由写作。3.相互交流作品。

4.读一读课后的阅读链接——汪曾祺的《自报家门》。

六、小总结

生活处处有美景,写下来就是美文。我们要多读美文,收集好词佳句。我们要学会看美景,写美文,养成写日记的好习惯。

六、巩固练习

打开“阅读训练-《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一起来闯关吧!

第四篇: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

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

[教材分析]

《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是著名儿童文学家张秋生一篇写景叙事散文,语言精练优美,富有韵味。作者抓住秋天雨后铺满落叶的水泥道,通过对眼前所见所感的描写,对秋的赞美和喜爱之情。在表达上独具特色:首先,语言生动形象,尤其是比喻手法的运用,突出事物的特点,形神兼备,巧妙灵动。其次,在选材和写作视角上更是独具匠心,抓住秋雨过后铺满金色落叶的水泥道来表现秋天特有的美。

[教学目标]

1.会认6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

2.能运用多种方法理解“明朗、凌乱、熨帖”等词语的意思,并与同学交流理解词语的方法。【语文要素】

3.积累文中优美的句子,感受秋天的水泥道上的美丽,体会作者对秋天的喜爱之情。

4.培养学生观察生活、发现美、欣赏美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1.学会运用联系上下文、找近义词、结合生活经验等方法理解重点句中的重点词语。

2.理解课文中比喻的运用以及文中作者的遣词用句。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

1.出示课件

展示普通水泥道路和铺满落叶的水泥道上会是怎样的对比?其次讲解法国梧桐树的详细资料。走进课文——《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去欣赏秋天的美吧!(教师板书课题)

2.学生齐读课题,理解课题含义。

“金色巴掌”指的是什么?(文中是指水泥道两旁的法国梧桐树的落叶,它们像一个个金色的小巴掌。)

3.“铺”是个多音字,引导学生积累。(在田字格中板书“铺”的写法,铺(pū)—铺盖,铺(pù)—店铺)

4.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

铺满梧桐落叶的水泥道

生举手发言做个对比,选择哪一个更好,为什么选择第一句《因为第一句更有诗意》

二、初读课文,感知大意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要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圈出难理解的词语,标注自然段序号。

3.检查预习情况。

(1)指名读生字卡片,开火车读。相印

印:líng

凌乱

凌辱

洼:wā

水洼

山洼

坑坑洼洼

印:

yìn

印着

翻印

心心气凌人

增:Zēng

增添

增加

添枝增叶

棕:zōng

棕红色

棕毛

棕熊靴

靴:xuē

雨靴

靴子

隔靴搔痒

(2)

多音字教学

我一步一步小心地走着,一片一片仔细地数着。

shù(数学)

shǔ(数着)

数(shù)学课上,一年级的小学生认真地数(shǔ)着手中的小木棍。

(3)运用多种方法理解难懂的词语,并积累词语。

印着

凌乱

规则

排列

明朗

熨帖

自主朗读第1~4自然段,读准确、流利

6理解词语的方法

找近义词

结合生活经验

查字典

联系上下文

7.读完课文,你产生了什么样的疑问呢?(预设:为什么“我”觉得门前的水泥道真美?它美在哪里?)

8.有感情地朗读读第5-7自然段,把你喜欢的句子用“——

”画下来,喜欢的词语圈出来。

(1)理解

金黄金黄

湿漉漉

熨帖

图案

闪闪发光

真正的含义。

三、熟读课文,再次体会秋天的美

四、布置作业

1、读拼音,写词语。

shuǐ

yuàn

zi

()

()

()

zōng

pái

liè

guī

()

()

()

2、给下面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打上“√”。

印着(yìng

yìn)

亮晶晶(jīng

jīn)

排列(liè

lì)

增加(zēn

zēng)

背书包(bēi

bèi)

天空(kōng

kòng)

数着(shù

shǔ)

第五篇:5.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教案)

5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精读课文)

【教学目标】

1.会认“洼、印”等6个生字,会写“铺、泥”等13个生字。正确读写“金色、水泥”等17个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懂课文内容,体会并描述“我”在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上行走的情形。能利用多种方法理解“明朗、零乱”等词语的意思,交流理解词语的方法,能摘抄自己喜欢的句子。

3.能仿照课文或“阅读链接”,用几句话写出自己上学或放学路上看到的景色。

4.通过本课的学习,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感情和渴望了解大自然、走进大自然的愿望。必备品格

关键能力力格

【教学重点】朗读课文,通过对内容的理解,学生能够增强对大自然热爱的感情,体验大自然给人们生活带来的快乐,增强观察自然、了解自然的意识。

【教学难点】学习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体会细致观察的重要性,懂得只有细心地观察,才能发现事物的本质,才能发现生活

中的美。学习作者善于观察事物,养成认真观察的好习惯。

【教学课时】2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会认本课6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重点)

2.学习用查字典、看图、找反义词等方法理解词语。(重点)

3.初步感知文意,了解课文内容。(难点)

【教具准备】

课件

(笔顺动态演示

朗读音视频

建议使用荣德基小学课件)

【教学过程】

荣德基课件页码

一、导入新课

导入类型:看图识树,导入课题。

师生交流:同学们一定都有自己喜欢的树,谁来说说你喜欢什么树?为什么?(学生各抒己见)老师给同学们带来了书的图片(课件出示),你知道这是什么树吗?它的叶子像什么?(梧桐树,手掌。)

展示图片:

交流资料:世界上著名的行道树——法国梧桐,在我国公园和行道两旁可常常见到。而今在我国北自大连、北京、河北,西至陕西、甘肃,西南至四川、云南,南至广东及东部沿海各省都均有栽培。在南京老百姓们都把它简称为“法桐”或“法梧”,然而它却既不是梧桐树,亦非产自法国,而我们常说的梧桐树实际

(2)

(5)

上是指“中国梧桐”。人们习惯所说的“法国梧桐”只是悬铃木中的一种。原来,悬铃木一属有8种,原产北美洲、墨西哥、地中海和印度一带。引入我国栽植的有3种。悬铃木果序柄的果实,有的1个果球,有的2个果球,有的3个以上果球,因此名称就不同,分别叫做一球悬铃木、二球悬铃木和三球悬铃木,这是三个不同的种。

谈话导题:

这节课我们要学习的课文就与法国梧桐树有着密切的联系,板书课题: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板书课题:5

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

学生齐读课题。)

(1)质疑课题:读了课题,你有什么疑问?

预设:巴掌为什么是金色的?水泥道上怎么会铺满金色巴掌?

(2)联系对梧桐树的介绍,请你把梧桐树和巴掌连起来,说一句话。

预设:秋天到了,巴掌似的树叶从梧桐树上纷纷落下。

(3)我们一起走进课文,领略一下法国梧桐在水泥道上留下的美景吧!

【设计意图:利用学生喜欢的图片导入课题,激发了学生的的学习兴趣。借助图片了解树木,通过课题质疑,提高了学生的阅读期待。】

二、介绍作者

张秋生,天津静海人,上海出生,天津市静海县人,中国著名儿童文学家。曾就读于上海第四师范学校。主要作品有《“啄木鸟“小队》、《校园里的蔷薇花》、《燃烧吧,篝火》、《三个胡大刚的故事》等。

1958年开始发表儿歌、儿童诗。曾任《儿童时代》杂志编辑,后调上海少年报社,任该报副总编辑、总编辑,并兼任《童话报》主编。出版有儿童诗集《“啄木鸟“小队》、《校园里的蔷薇花》、《燃烧吧,篝火》、《三个胡大刚的故事》、《爱美的孩子》,童话诗集《小猴学本领》、《小粗心奇遇》、《天上来的百兽王》,童话集《小松鼠和他的伙伴们》、《小巴掌童话百篇》、《丫形树上的初级女巫》、《鸡蛋·鸭蛋·老鼠蛋》、《来自桦树林的蒙面盗》、《狮子和老做不醒的梦》、《强盗、精灵和巫婆的故事》等。

作品先后获陈伯吹儿童文学奖、中国作家协会全国优秀儿童文学奖、宋庆龄儿童文学奖等。

三、初读感知

1.听范读。边听边画出文中的生字,注意生字的读音。

2.学生初读。要求: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3.检查初读情况

(1)认读生字

练读词语,读生字,再组词。

①出示带生字的新词,让学生认读。

水洼

印着

凌乱

增添

棕红色

雨靴

(重点指导生字

“增、棕”是平舌音,“印”是前鼻音,“凌”是后鼻音。等。)

②你认为哪些词语易读错或难读,再反复读。

(2)学习多音字:读一读下面的句子,看看你有什么发现?

我一步一步小心地走着,一片一片仔细地数着。

(3)

(6)

(7)

(8—9)

(10)

数(shù

shǔ

shuò)

shù

:1>表示、划分或计算出来的量,如数目、数量、数词;2>几,几个,如数人、数日。

shǔ

:1>一个一个地计算,如不可胜数;比较起来突出,如数得着;2>责备,列举过错,如数落;谈论,述说,如数说、数典忘祖(喻忘掉自己本来的情况,亦喻对于本国历史的无知)。

shuò

:屡次,如数见不鲜(亦称“屡见不鲜”)。

练读一读。

读一读:数(shù)学课上,一年级的小学生认真地数(shǔ)着手中的小木棍。

(3)理解词语

①下面加粗的词语,你是用什么方法理解的?交流一下。

a.啊!多么明朗的天空。

b.每一片法国梧桐树的落叶,都像一个金色的小巴掌,熨帖地、平展地粘在水泥道上。

c.它们排列得并不规则,甚至有些凌乱。

预设一:我用联系上文的方法理解“明朗”就是“晴朗”的意思,因为上一个自然段有句话“天开始放晴了”。

预设二:“熨帖”就是紧贴的意思。我是通过查字典查到的。

预设三:“凌乱”就是“杂乱无条理”的意思,我是通过上文的“它们排列得并不整齐”。

②练把词语和意思连起来。

【印着】

光线充足(多指室外)。

【排列】

留下痕迹。

【规则】

贴切、妥帖。

【明朗】

顺次序放。

【熨帖】

规律、法则。

【凌乱】

杂乱无序。

(4)指名读课文,检查朗读情况,看字音是否正确,句子是否通顺。

4.再读课文,理清顺序。

(1)自由朗读课文,想一想:课文写了什么?(《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讲述了一夜秋风,一夜秋雨后,“我“无意中发现上学路上法国梧桐和水泥道的变化,然后开始观察,发现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很美的故事,表现了“我“对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的喜爱之情。)

(2)梳理课文思路

练填空:

课文先写(一夜秋风,一夜秋雨);再写(“我”在上学路上看到的情景——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然后写(想象花孩子们在雨中穿着各色的衣裳,冲了出来)最后写(门前的水泥道真美啊)。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通过阅读从整体上把握文章脉络,学生通过整体感悟文章内容,实现与文本的对话。本在生字教学中,放手学生独立识字,鼓励学生用自己最喜欢的、最习惯的方法认识汉字,提高了课堂学习效率。】

加彩字需重点指导。建议用荣德基课件的“笔顺演示”完成教学。

四、学习“会写字”

(11)

(12)

(13)

1.学生字

认读含有会写字的词语,读会写字,观察笔顺,掌握结构、音序、部首,组词,造句。

仔细观察,分析字形,说说有什么好办法记住它?

(1)形声字构字规律识字:铺、泥、院、列、棕、迟。如“铺”,“钅”是形旁表义,表示这个字和金属有关,“甫”是声旁,表音。

(2)用熟字加偏旁的方法识记:

排:扌+非

规:见+夫

则:贝+刂

(3)组词巩固:如“铺满

水泥

泥塘

水晶

院墙

规则

排列

凌乱

棕红色

迟到”

2.指导书写

(1)观察生字书写特点,交流。

(“铺、泥、院、排”左右结构,左窄右宽;“印

”左右结构,左窄右宽;“迟”半包围结构,“尺”的最后一捺变成点。)

(2)老师范写,重点指导上下结构的字“紧”,左右结构的字“铺、规”和半包围结构的字“迟”,学生练写。

铺:“甫”上横要长,下框内两短横居中,中竖贯穿上下。

泥:“尸”上框扁小,竖撇要长;“匕”撇要短,竖弯钩的弯要大。

晶:三个“日”要匀称,上边的居中间,下边两个要平行排列。

紧:上下宽,中间稍窄,各部分都要写扁,“幺”最后一笔是点。

院:左窄右宽,“阝”在左边,右边“元”的撇和竖弯钩都在下横处起笔。

印:第一笔短撇起笔稍高,与下边的竖提分两笔写,中间一短横,右边是单耳。

排:“非”中间两竖右边的稍长些,左右各三横,下横都稍长。

列:“歹”首撇要短,横撇要长,点在里面不出头。“刂”在右边。

规:左边两横稍向上提,竖撇要长,点要小;“见”下框要窄。

则:“贝”下框要窄,竖撇在框内上部起笔,点在框外。

乱:“舌”的撇稍短,横略长,“口”要小。

棕:左窄右宽,“示”下横要长,竖钩在下横处起笔。

迟:“尺”扁框要小,捺变为点稍大一些,注意“辶”的笔画。

练学生练写,教师巡视指导。

投影展示书写正确、美观的字词,相互借鉴。和课本对照,及时改正。

五、分类积累,练习表达

1.自由读课文,画出文中有新鲜感的词语,分类整理并摘抄积累:

(1)表示事物的词语:巴掌、水洼、(2)表示动作的词语:蹦跳

(3)描写事物或人物的词语:明朗、潮湿、闪闪发光、平展、凌乱

(4)叠词:亮晶晶、湿漉漉、闪闪发光

(5)有新鲜感的词语:巴掌、放晴、水洼、映着、尽头、熨帖、平展、规则、凌乱、迟到

2.短语积累:

明朗的天空

亮晶晶的水洼

小小的蓝天

金黄金黄的叶子

闪着雨珠的叶子

湿漉漉的水泥道

彩色的地毯

闪闪发光的地毯

(14—26)

很远很远的地方

金色的小巴掌

棕红色的小雨靴

棕红色的小鸟

金黄的叶丛

3.精彩的句子:

(1)水泥道像铺上了一块彩色的地毯。

(2)每一片法国梧桐树的落叶,都像一个金色的小巴掌,熨帖地、平展地粘在水泥道上。

(3)我穿着一双棕红色的小雨靴。你瞧,这多像两只棕红色的小鸟,在秋天金黄的叶丛间,愉快地蹦跳着、歌唱着……

六、课堂小结

初读课文后,你感受到了什么?

读完这篇课文,让我们真切地感受到作者对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的喜爱及对秋的赞美之情。

七、当堂检测

(建议使用荣德基课件中的“当堂检测”做训练。)

八、课后作业

(请课后完成《典中点》本课的“基础练习”板块的习题。)

(27)

(28—30)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2.朗读课文,抄写课文中喜欢的句子。(重点)

3.学习课文,感受到大自然秋天的美。并观察身边的景物,写几句话,表达自己对自然景色的赞美。(难点)

【教具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荣德基课件页码

一、课前导入

1.(课件出示图片)道路两旁的法国梧桐树,掉下了一片片金黄金黄的叶子。这一片片闪着雨珠的叶子,一掉下来,便紧紧地粘在湿漉漉的水泥道上了。

2.看完画面,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很美)

3.(板书: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把你看到的感受印在脑海里,与同学们读课题。

【设计意图:运用学生喜欢的图片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出问题导入课文的学习,一方面使学生明确了本课时的学习任务,另一方面引导学生培养了学生带着问题阅读课文的良好习惯。】

二、自读课文,整体把握。

1.让我们走进课文,看看课文写了什么?

2.学生自由读课文。

3.小组讨论,交流。

4.全班交流,教师评议并小结。(本文讲述了一夜秋风,一夜秋雨后,“我”

(1)

(3)

无意中发现上学路上法国梧桐和水泥道的变化,然后开始观察,发现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很美的故事。)

5.从哪看出“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真美啊?(从三个比喻句“水泥道像一块彩色的地毯。”“梧桐树的落叶像金色的小巴掌。”“棕红色的小雨靴像两只棕红色的小鸟。”的具体描写看出的。)

6.读课文,说一说“金色巴掌”指什么?用一个词语说出“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给你印象?(文中“金色巴掌”指法国梧桐树叶。“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真美啊!)

7.再读课文,画出写“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美的句子。让我们走进课文去细细品读。

三、品读赏析,交流探究

(一)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

1.指名读课文,师生评议,纠正读得不准确的字音。

2.仔细观察课文插图,谈谈自己的感受。(板书:一夜秋风

一夜秋雨)

预设一:当我看见这些无比巨大的森林,被秋风吹落在地,心里头有一种甜滋滋的感觉,因为它美,瞬间会让我感到,这里才是世界上最美的地方,秋天的叶子会跟着秋风伴舞,它随风,轻轻的落下,落下。只到地上铺成一个金黄的“地毯”,在秋风之下,我也会跟着它奔跑。

预设二:秋天的雨,有一盒五彩缤纷的颜料。你看,它把黄色给了银杏树,黄黄的叶子像一把把小扇子,扇哪扇哪,扇走了夏天的炎热。它把红色给了枫树,红红的枫叶像一枚枚邮票,飘哇飘哇,邮来了秋天的凉爽。金黄色是给田野的,看,田野像金色的海洋。橙红色是给果树的,橘子、柿子你挤我碰,争着要人们去摘呢!菊花仙子得到的颜色就更多了,紫红的、淡黄的、雪白的……美丽的菊花在秋雨里频频点头。

3.指导学生带有美好的感情读课文第一自然段。

4.谈话过渡:一夜秋风,一夜秋雨之后,大自然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我”有了什么新发现呢?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结合课文插图阅读课文,展开想象,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到了水泥道的美,培养学生感受美,鉴别美的能力。】

(二)学习第二至九自然段。

1.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读课文第二至第九自然段。

(1)“我”有什么新发现?

①啊!多么明朗的天空。(板书:天空

明朗)

②可是,地面还是潮湿的,不时还能看见一个亮晶晶的水洼,映着一角小小的蓝天。(板书:地面

潮湿)

③道路两旁的法国梧桐树,掉下了一片片金黄金黄的叶子。这一片片闪着雨珠的叶子,一掉下来,便紧紧地粘在湿漉漉的水泥道上了。(板书:法国梧桐树叶

金黄金黄)

④道路两旁的法国梧桐树,掉下了一片片金黄金黄的叶子。这一片片闪着雨珠的叶子,一掉下来,便紧紧地粘在湿漉漉的水泥道上了。水泥道像铺上了一块彩色的地毯。这是一块印着落叶图案的、闪闪发光的地毯,从脚下一直铺到很远很远的地方,一直到路的尽头……每一片法国梧桐树的落叶,都像一个金色的小巴掌,熨帖地、平展地粘在水泥道上。它们排列得并不规则,甚至有些凌乱,然

(4)

(5)

(6)

而,这更增添了水泥道的美。

(2)课件出示:水泥道像铺上了一块彩色的地毯。这是一块印着落叶图案的、闪闪发光的地毯,从脚下一直铺到很远很远的地方,一直到路的尽头……

①交流对这段话的理解。(这个比喻句,从水泥道的颜色、柔软度、光泽、长度上写出了它的美。)

②作者为什么把铺满梧桐树叶的水泥道比作地毯?(因为水泥道的颜色是金黄金黄的、是“一片片”飞落下来落在路面很柔软,又闪闪发光(闪着雨珠)、从脚下一直铺到很远很远的地方,一直到路的尽头,这些特点与地毯有相似的地方。)(板书:水泥道

地毯)

(3)课件出示:每一片法国梧桐树的落叶,都像一个金色的小巴掌,熨帖地、平展地粘在水泥道上。

①交流对这段话的理解。(把“法国梧桐树的落叶”比作“金色的小巴掌”,形象的写出了法国梧桐树的形状像“小巴掌”,因为是“金黄金黄的叶子”,从颜色上又有了“金色的小巴掌”之比。)(板书:小巴掌)

②“熨帖”这个词语用什么方法理解,什么意思?(“熨帖”这个词语我先查字典,知道是“贴切、妥帖”的意思;然后看课文中的插图,明白这个词语是说梧桐树的落叶紧紧地粘在地面上意思。)

(4)课件出示:它们排列得并不规则,甚至有些凌乱,然而,这更增添了水泥道的美。

①“这”指什么?(“这”指排列不规则、有些凌乱的法国梧桐树落叶。)

②从“然而”这个词你感受到什么?(“然而”一词表示转折,将“不规则”、“凌乱”这些与美无关的词语与美联系起来,还用“更”这个表示程度的词语强调铺满梧桐树落叶的水泥道的美,表达了作者对水泥道美的赞叹。)

(5)这个发现令“我”非常高兴,大家再来读读这部分课文。

(6)有了新发现后,“我”是怎么做的?(我一步一步小心地走着,我一张一张仔细地数着。)

①课件出示:我穿着一双棕红色的小雨靴。你瞧,这多像两只棕红色的小鸟,在秋天金黄的叶丛间,愉快地蹦跳着、歌唱着……

②交流对这段话的理解和感受。(将“一双棕红色的小雨靴”比作“两只棕红色的小鸟”,将“我”走路比作“小鸟在秋天金黄的叶丛间,愉快地蹦跳着、歌唱着……”来表现秋天特有的美。)(板书:两只棕红色的小鸟)

③找出“我”陶醉于水泥道上的美景的句子,并体会其中的思想感情。

“我一步一步小心地走着,一片一片仔细地数着。我穿着一双棕红色的小雨靴。你瞧,这多像两只棕红色的小鸟,在秋天金黄的叶丛间,愉快地蹦跳着、歌唱着……”“要不是怕上课迟到,我会走得很慢很慢的。”

这两段话写出“我”太喜爱水泥道了,一边走,一边想象,那是多么美的生活啊!从中可以反映出作者对生活的热爱。

2.再读课文第二至九自然段,读出“我”的喜悦之情。

3.按照课文意思补充句子。

水泥道像________________。(铺上了一块彩色的地毯。)

梧桐树的落叶像________________。(一个金色的小巴掌。)

棕红色的小雨靴像_________________。(两只棕红色的小鸟。)

4.读画出的句子,思考作者在水泥道上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美在哪?(作者看到了水泥道上铺满法国梧桐树叶,不规则的排列着,熨帖地、平展地粘在水泥道上。想到了法国梧桐树叶像“金色巴掌”,“水泥道”像彩色的地毯。美在它的颜色、柔软、发光、绵长,甚至无规则的排列。)

(7)

(8)

(9)

(10)

(11)

(12)

5.你在上学或者放学路上看到了什么样的景色?用几句话写下来吧。(有一天,我们上完四节课就放学了。虽然已是秋末时节,但中午的阳光从头照到脚,让人浑身暖暖的。当我走进一片小树林时,风轻轻一吹,我看见一些树叶随风起舞,像一只只金色的蝴蝶飞来飞去,然后又跳着“芭蕾”,旋转着落在了地上。我俯身从地上捡起一片树叶——很漂亮,摊开手掌,把树叶放在手掌里,仔细地欣赏着。突然,一阵风吹过,树叶随着风从我手中悠悠地溜走了,我正准备抓住它,它却调皮地飞得更高。我想,就让它在风中轻舞吧!)

(三)学习课文最后两个自然段。

1.此时此刻,作者又有什么感受?(第一回觉得,门前的水泥道真美啊!)(板书:水泥道真美)

2.指导学生带有赞叹地语气读读这两个自然段。

四、总结课文主旨。

1.本文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作者抓住秋天雨后铺满落叶的水泥道,通过对眼前所见所闻所感的描写,字里行间流露出了对秋的赞美和喜爱之情。

五、学习写作方法

1.本文在写法上有什么特点?(首尾呼应)

(1)“首尾呼应”本义是前面和后面的人一呼一应。现多用来比喻写文章首尾呼应。本文第1

自然段“一夜秋风,一夜秋雨。”第10

自然段,再次写道:“一夜秋风,一夜秋雨。”这样使文章结构严谨,增强了文章的真实感和感染力。(板书:总起

具体

总结)

(2)举例:

开头:拉萨是有名的“日光城”。那里的天空总是那么湛蓝、透亮,好像用清水洗过的蓝宝石一样。

结尾:在藏语中,拉萨是圣地的意思,那么,这湛蓝的天就是圣地的窗帘了。

(3)练一练:写写你眼中的秋天,注意做到首尾呼应。

2.本文题目是《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这个题目好在哪里?

首先,点明课文的主要内容一水泥道上铺满了金色巴掌样的叶子,给读者带来美好的享受:其次,运用比喻的手法,将叶子比喻成“金色巴掌”,生动形象;另外,还能引发读者思考:为什么会铺满金色巴掌呢?一是秋雨后,树叶飘落;二是作者热爱生活,才会有所发现。

六、课堂小结,这篇课文语言优美,通俗易懂。讲述了作者无意中发现上学路上法国梧桐和水泥道的变化,然后开始观察,发现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很美的故事,表现了作者对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的喜爱之情。让我们感受到了大自然秋天的美。在体会课文思想感情的同时,我知道了要多注意观察生活,就能写出身边的美景。

七、主题延伸

每天上学同学们都从自己家出发,一路上看到不同的景色,同学知道你家怎么走吗?就让我们组织一次“我家这样走”的指路交流活动。建议形式要多样:

1.可以写到你家路边看到的景物、建筑物;

2.可以画一幅到你家的行程图,讲给大家听;

3.可以带同学去一趟……

(13—14)

(16)

(17)

(18)

(19)

(20)

(21)

八、推荐阅读

本课推荐阅读《秋天来到我家院子里》《上学路上》

(一)阅读《秋天来到我家院子里》完成练习:

1.用横线画出文中的三个比喻句,分别说说把什么比做什么?

(二)阅读《上学路上》完成练习:

选择一个你喜欢的词语,说说这个词语是什么意思,你是用什么方法理解的。

八、当堂检测(选做)

建议使用荣德基课件中的“当堂检测”做训练。

九、课后作业

请完成本课《典中点》“主题探究”“拓展提升”板块的习题。

(22—24)

(25—27)

(28—29)

板书设计

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

天空

明朗

一夜秋风

地面

潮湿

一夜秋雨

法国梧桐树叶

金黄金黄

水泥道

地毯

小巴掌

两只棕红色的小鸟

总起

具体

总结

课后反思

成功之处:在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用不同的形式读课文,让读贯穿在课堂教学的全过程。通过提示和问题交流让学生在每次读的过程中都有收获,如:通过读课文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品悟课文中所蕴含的感情,体验和主人公一同走在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上的感受,获得在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上的那份快乐和欢愉,以及对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由衷的喜爱之情。图文结合,使学生真正懂得细致观察是认识事物的前提,激发了学生善于留心观察身边事物的变化的兴趣。

不足之处: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要尽力做到用赞赏的眼光来面对每一个学生。不放过每一个可以锻炼学生的机会,把学习的权利还给了学生,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主导地位。

相关内容

热门阅读

最新更新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