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小学四年级上册语文第一单元语文园地
小学四年级上册语文第一单元《语文园地一》教案习作设计范文 【教学目标】
1、培养口语交际能力,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2、围绕自己游览过或了解的一处自然景观,写一篇习作。练习修改习作。
3、能一边读课文一边想画面,感受大自然的魅力,体会作者生动的描写,体会怎样才能把句子写形象。
4、积累对联,想想上联和下联两联字相同,意思却不同的趣味语文,激发学习语文的兴趣及优美的诗句。
5、积极参加综合实践活动成果展示。学习收集资料。
【教学准备】
1、词语卡片。
2、学生用各种不同方式表现自己综合性学习的成果。
【课时安排】
5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师:有人说,世界上并不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是啊,峭壁深渊、怪石云海当然神奇,风雨雷电、花鸟虫鱼等平常的事物也有令人称奇的地方。让我们交流一下我们各自了解的自然景观吧。大家都了解了什么了呢?这 我们就来交流一下。
二、在小组交流
1、交流自己了解到的情况。要求:讲清楚景观的奇特之处,还可以说说这样的奇观是这样形成的。要言之有序
2、推举代表,准备在班组汇报。
三、全班交流
各小组派代表交流,提醒:
与其他组一样的不重复说。
四、总结、引导讨论
根据学生的汇报交流,总结所掌握的情况。
五、延伸拓展
希望小朋友们把今天我们交流的情况讲给父母听。
第二课时习作
一、明确习作要求,自主选择习作内容
1、师:这一段时间,这个单元的课文让我们的视线始终停留在美丽的大自然上,通过调查,我们不仅了解了自然景观的环境状况,你一定想把它记下来是吧,那么,这节课我们就在上节课口语交际的基础上,围绕自己游览过或了解的一处自然景观写一篇习作。
2、根据习作提示,自主选择习作内容。
二、自拟题目,自主习作
提醒:
把材料想完全,把想法说清楚或把事情的过程想仔细再写。师巡视个别指导。
第三课时 修改习作
一、自读习作,初步修改
1、请学生大声朗读自己的习作,发现问题,进行修改。
2、读别人习作,帮助同学修改。
二、指名读习作,大家共同修改
1、选择不同内容习作,指名读,师生评议。
评议要点:
⑴ 语言是否通顺,用词是否准确。
⑵ 是否把意思表达清楚。
2、再次修改自己的习作。
第四课时
我的发现 日积月累
一、我的发现
1、出示课本里的两句话,让学生想一想发现了?
2、说说自己的发现:
第二句话加上了作者的想象,就更形象了。
3、说说你还积累了哪些这类的句子。
二、日积月累
1、读读认认:
⑴ 自己读一读。
⑵ 指名读。
⑶ 小组比赛,说说发现了什么?
2、读读背背:
⑴ 自己练习读诗句。
⑵ 指名读。
⑶ 想一想:
四组诗句有什么特点?你发现了什么?
(诗句都是写景的,并且每组中都有联系。)
⑷ 男女生比赛读。
⑸ 背诵诗句。
⑹ 抄写诗句。第五课时
一、趣味语文
二、词语盘点
1、读读写写
2、读读记记
3、听写词语
三、完成同步单元练习
第二篇:鲁教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语文园地
鲁教版语文四年级上册教案
鲁教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语文园地
教学目标
1.培养口语交际能力,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2.围绕自己游览过或了解的一处自然景观,写一篇习作。练习修改习作。3.能一边读课文一边想画面,感受大自然的魅力,体会作者生动的描写,体会怎样才能把句子写形象。
4.积累对联,想想上联和下联两联字相同,意思却不同的趣味语文,激发学习语文的兴趣及优美的诗句。
5.积极参加综合实践活动成果展示。学习收集资料。教学准备 1.词语卡片。
2.学生用各种不同方式表现自己综合性学习的成果。时间安排 4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
师:有人说,世界上并不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是啊,峭壁深渊、怪石云海当然神奇,风雨雷电、花鸟虫鱼等平常的事物也有令人称奇的地方。让我们交流一下我们各自了解的自然景观吧。大家都了解了什么了呢?这我们就来交流一下。
二、在小组交流
1.交流自己了解到的情况。要求:讲清楚景观的奇特之处,还可以说说这样的奇观是这样形成的。要言之有序
2.推举代表,准备在班组汇报。
三、全班交流
各小组派代表交流,提醒:与其他组一样的不重复说。
四、总结、引导讨论
根据学生的汇报交流,总结所掌握的情况。
五、延伸拓展
鲁教版语文四年级上册教案
希望小朋友们把今天我们交流的情况讲给父母听 第二课时习作
一、明确习作要求,自主选择习作内容
1.师:这一段时间,这个单元的课文让我们的视线始终停留在美丽的大自然上,通过调查,我们不仅了解了自然景观的环境状况,你一定想把它记下来是吧,那么,这节课我们就在上节课口语交际的基础上,围绕自己游览过或了解的一处自然景观写一篇习作。
2.根据习作提示,自主选择习作内容。
二、自拟题目,自主习作
提醒:把材料想完全,把想法说清楚或把事情的过程想仔细再写。师巡视个别指导。
第三课时 修改习作
一、自读习作,初步修改
1.请学生大声朗读自己的习作,发现问题,进行修改。2.读别人习作,帮助同学修改。
二、指名读习作,大家共同修改
1.选择不同内容习作,指名读,师生评议。评议要点:
(1)语言是否通顺,用词是否准确。(2)是否把意思表达清楚。2.再次修改自己的习作。
三、展示台
1.学生自读展示台中学习伙伴的话,了解展示内容。2.展示自己想展示的内容。(1)在小组内展示(2)在全班展示 第四课时
鲁教版语文四年级上册教案
我的发现 日积月累
一、我的发现
1.出示课本里的两句话,让学生想一想发现了? 2.说说自己的发现:
第二句话加上了作者的想象,就更形象了。3.说说你还积累了哪些这类的句子。
二、日积月累 1.读读认认。(1)自己读一读。(2)指名读,(3)小组比赛,说说发现了什么? 2.读读背背
(1)自己练习读诗句。(2)指名读
(3)想一想: 五组诗句有什么特点?你发现了什么?(诗句都是写景的,并且每组中都有联系)(4)男女生比赛读
(5)背诵诗句。引导背诵: 抓住诗写的对了特点(6)抄写诗句。
第三篇:四年级上册语文第一单元基础知识
1、生字、生词。
Yánzhàobáoguànhuīángcàn lànhïnɡ xiálù xùzhú ɡānjìng jì 盐官镇笼罩薄雾横贯恢复昂首东望 灿烂红霞陆续竹竿静寂
chuán jiǎnɡɡuī lǜbī jìnmào shânɡrïnɡ shùyīcùfânɡ xìzhào yàochàn dînɡ船桨规律逼近茂盛榕树一簇缝隙照耀颤动zhīnán ɡuïtiān tánɡshù shāojì xùqī piànbù kě jì shǔbái mánɡ mánɡ
支南国天堂树梢继续欺骗不可计数白茫茫
yìnɡ jiē bù xiáshì jiâ wū jǐzhū mù lǎng mǎ fēngyǎ lǔ zàng bùtāotāo jiāng shuǐ应接不暇世界屋脊珠穆朗玛峰雅鲁藏布滔滔江水
shãn mìmî cârãnjì hǎn zhìpū chìdí quâpíng jūnxiá gǔshān mài
神秘莫测人迹罕至扑翅的确平均峡谷山脉
líng kōnghuāhùijuānjuān xìliúxiōng měngmiào mãnhuǎng huǎng hū hū
凌 空花卉涓涓细流凶猛庙门恍恍惚惚
lián lián fēi pùzǐtán sâxiào yíng yíng
帘帘飞瀑紫檀色笑盈盈
2、形近字、多音字组词
潮(潮水)昂(昂头)沸(沸腾)蒙(蒙蒙细雨)恢(恢复)
朝(朝阳)迎(迎接)佛(仿佛)家(家乡)灰(灰色)
号háo号叫称chēng称呼笼lïng笼子观guān观看数shǔ不可计数应yīng 应该 号hào口号称chân 对称笼lǒng笼罩观guàn道观数shù数学应yìng答应
蒙mēng蒙骗薄báo薄雾闷mēn闷热好hǎo好人泊 bï停泊秘mì秘密
蒙mãng蒙蒙薄bï 浅薄闷mân纳闷好hào爱好泊 pō水泊秘bì秘鲁
蒙měng蒙古薄bî 薄荷
禁jīn不禁缝fãng 缝补藏zàng宝藏
禁jìn禁止缝fâng缝隙藏cáng收藏
3、近义词
屹立—矗立霎时—刹那依旧—照旧预料—预测颤动—颤抖逐渐—渐渐
颤动—抖动关注—关心似乎—好像奇异—离奇应接不暇—目不暇接
不可计数—数不胜数人迹罕至—荒无人烟好像—如同—犹如
凶猛—凶狠镇静—镇定威武—威严恍恍惚惚—模模糊糊
4、反义词
沸腾—平静奇特—寻常巨大—微小强烈—微弱茂盛—枯萎
风号浪吼—风平浪静人声鼎沸—万籁俱寂光明—黑暗静寂—喧闹
第四篇: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测试卷
一、心心相印。你能把小青蛙身上的词语写正确吗?(8分)
Lǒngzhào fèng xì fèiténg zhào yào
chàn dòng zhǎngcháo pāokāi huī fù
二、是对是错。划去加点字错误的读音。(4分)
薄雾(bóbáo)竹竿(gāngǎn)灿烂(chàncàn)霎时(chà shà)
三、明辨是非。比一比,组成正确的词语。(8分)
潮()沸()罕()梢()
朝()佛()军()悄()
四、友情连接。把搭配恰当的词语连接起来。(8分)
一定要认真呦!
宽阔的 画卷 兴奋地 蹲着
美丽的 枝叶 镇静地 移来
伟大的 钱塘江 注意地 看着
茂密的 壮举 很快地 叫着
五、智慧背囊。看看你的记忆力吧!(12分)
1、雾锁山头山锁雾
2、绿水本无忧 为雪白头
3、我喜欢的一幅对联是:
4、梨黄、紫檀色、百合色,我发现这些词都是
我还能写几个这样的词语:
5、在本单元我喜欢的四字词语有:
六、句子点击。(7分)
1、我能把迷路的小青蛙送回家。
我们()跳上一只船。
我们()拍掌,树上变得热闹了。
我们班()三年获得市三好班级。
2、大的、小的、黑的,有的站在树枝上叫,有的飞起来,有的在扑翅膀。
我能用有的有的有的说句话
3、天上的云从西边一直烧到东边,红彤彤的,好像是天空着了火。
我也能写一个这样的句子:
七、精彩回放。(10分)
那条白线很快地向我们移来,逐渐拉长。再近些,只见白浪翻滚,形成一堵 的水墙。浪潮越来越近,犹如,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那声音如同,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颤动起来。
八、阅读冲浪。阅读短文并回答问题。(15分)
蝴蝶谷
祖国的宝岛台湾气候温暖,水源充足,花草茂盛,是蝴蝶生长的好地方。
台湾的山多,山谷也多。每年春季,一群群色彩斑斓(bānlán)的蝴蝶飞过花丛,穿过树林,越过小溪,赶到山谷里来聚会。人们就把这些山谷叫做蝴蝶谷。
蝴蝶谷里的景象非常迷人。有的山谷里有一种黄颜色的蝴蝶,在阳光的照耀下,金光灿灿,十分壮观。有的山谷里有几种蝴蝶,五彩缤纷的蝴蝶上下飞舞,就像谁在空中撒了一把五颜六色的纸片,随风飘来,又随风飘去。
努力呀,胜利就在眼前。
蝴蝶谷吸引了大批中外游客。人们一到这里,立刻就会被成群的蝴蝶团团围住。你看,蝴蝶那翩翩起舞的样子,多么像在欢迎前来参观的客人呀!
1、写出文中你喜欢的四字词语。(4分)
2、第3自然段是围绕哪句话写的?用画出来。(2分)
3、请你在文中找出一对近义词写下来。(4分)
()()
4、用~ 画出文中的比喻句。(2分)
5、通过读文,请你提出两个有价值的问题。(3分)
九、我的习作。(25分)
题目:美丽的要求:你的家乡一定有许多美丽的自然景观,选择一处,把题目补充完整,写出景观的特点。
评 价 部 分
第五篇:四年级上册语文第一单元教案
四年级上册语文
1、培养学生整体学习单元内容的能力,使知识更加系统化,各篇课文联系更紧密。
2、强化口语表达和写作实践。语文学习的重要目的就是让学生学习语言。言语训练是语文学习的必要途径,因此对口语交际、习作等进行精心设计,让学生在听说写的实践中切实感受语言,学习语言,发展语言。
●教学准备
课件与课文内容有关的课件、备课教案 ●教学时间安排:
《观潮》……………………………………………………2课时 《雅鲁藏布大峡谷》…………………………………… 1课时 《鸟的天堂》…………………………………………… 2课时 《火烧云》 ……………………………………………… 2课时 《语文园地一》………………………………………… 3课时
1、观潮
教学目标:
1.通过多媒体创设情境,让学生领略钱塘江大潮的壮丽与雄奇,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感情。
2.学习作者有顺序,抓特点的观察方法,培养留心周围事物,注意积累材料的习惯。
3.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三、四自然段。教学重点:理解文中有关”潮来时”的描写。教学准备:自制课件、多媒体电子教室。时间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观潮》。(齐读课题)教师提问课文写的是什么潮呢?(板书:钱塘江潮)
教师介绍:钱塘江是浙江省最长的一条河流,钱塘江大潮自古以来被称为“天下奇观”(板书:天下奇观)(解释“观潮”与“天下奇观”中的“观”有什么不同)。
二、字词学习,基础积累
1.学生自读课文,圈画生字词,借助字典解决生字词。2.检查自学情况,教学生字。
(1)教读生字并组词造句。学习“鼎、沸、贯、恢”这些生字时,可以结合图片;学习“罩、屹、崩”这些生字时,可以通过动作表演的方法。
(2)对要求会写的字进行书写指导。
三、通读课文,整体感知
(一)学生自读课文,标出自然段并思考以下问题:(1)全文共有多少个自然段?(在文中标出)(2)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二)汇报交流
1.请同学们谈一谈通过预习对这”天下奇观”有何初步的了解? 2.请同学们打开书,看看课本,说说预习时你是怎样给课文分段的?能说出为什么要这样分吗?(板书:潮来前
潮来时 潮过后)
四、放录像(潮来时一段)。初步感知“天下奇观”的壮丽与雄奇。1.过渡:钱塘江大潮气势非凡,那奔腾咆哮的壮丽图景让人惊心动魄。难怪每年的农历八月十八日,在海宁县盐官镇的海塘大堤上汇集了成千上万来自世界各地的中外游客,他们争先恐后地早早赶到,盼望一度钱塘江大潮的风采。同学们,你们见过那种景象吗?想
不想亲眼看一看?老师这里有一段录像,请同学们戴上耳机,看看画面,听听声音,来初步感受一下这“天下奇观”。
2.学生谈看录像后的感受。
3.交流学生喜欢的句子。(根据学生的交流随即通过大屏幕展示写潮水的句子,引导学生通过理解重点语句,想象录像上的景象有感情地朗读等手段加深理解体验大潮的奇特。)
课件出示:
①午后一点左右,从远处传来隆隆的响声,好像闷雷滚动。a.潮来时是什么样的声音?谁能学学看? b.就这种声音作者用什么词来形容的?
②那条白线很快地向我们移来,逐渐拉长变粗,横贯江面。a.师:看到白线拉长变粗,潮水很快地占满江面,迅速向我们奔涌而来,那气势越来越雄伟,你的心情也会随之越来越激动,谁能读出这种感觉来?
b.指读。
c.男女同学比赛读。
③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那声音如同山崩地裂,好象大地都被震得颤动起来。
a.从这句话中你读出了什么?如果这句话换成“浪潮越来越近,气势越来越雄伟,声音越来越大。”你觉得怎么样?
b.如果换成原来的内容,又觉得怎样?怎样才能读出那种气势来?
c.指读、师读、齐读
4.教师小结:作者把大潮到来时的气势写得多形象,正如预习提示中所说的,把大潮写得有声有色,雄伟壮观,使人如临其境。(板书:有声有色、雄伟壮观)
5.学生将3、4自然段连起来,有感情得边读边想象,再次体会潮来时的雄伟气势。
6.学生通过访问教师计算机,调做“根据课文内容填空”。(教师在网上查看学生练习情况)
7.调一学生的练习作示范,投影到屏幕集体订正。
(1)作者按什么顺序写潮水变化的?(教师指屏幕启发学生说出由远而近)(板书:远近)
(2)师小结:作者随着时间的推移、位置的变化,按由远及近的顺序写潮水变化,使我们仿佛站在钱塘江畔,听到声音越来越大,看到潮水越来越近,浪头越来越高,使我们感受到大潮滚滚而来,奔腾咆哮的非凡气势。我们为在祖国大地上有如此壮观的景象而自豪、而骄傲。
(3)让学生带着无限赞叹之情大声朗读这段话 课件出示:根据课文内容填空一段话)。
(4)师生接读(教师说括号中的词,学生接读余下的内容)(5)小结:这节课我们重点学习了“潮来时”一段,通过学习了解到钱塘江大潮来势凶猛,气势非凡,那么“潮来前”、“潮过后”又是怎样一番景象呢?
8.学生自学余下的几段。附:板书设计:
1、观 潮
(钱塘江潮)天下奇观
远
潮来前 壮美宁静
潮来时
雄伟壮观
近 潮过后
有声有色
教学反思
2*
雅鲁藏布大峡谷
教学目标: 1.了解雅鲁藏布大峡谷的特点,感受雅鲁藏布大峡谷的壮丽神奇。
2.通过学生自学交流,培养学生自主和合作学习的能力。3.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4.学习收集资料。课前准备
1.搜集与有关雅鲁藏布大峡谷的文字、图片。2.师制作雅鲁藏布大峡谷风光课件。教学重点、难点
了解雅鲁藏布大峡谷的特点,学习作者表现事物特点的写法。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介绍文体 1.创设情境导入
你知道吗?在我们国家有许多的世界之最,谁来说一说?今天我们再来认识我国的一个世界之最--雅鲁藏布大峡谷。齐读课题
课前大家都搜集了资料,谁来说一说?指名回答,课件出示:(中国西藏雅鲁藏布江下游的雅鲁藏布大峡谷是地球上最深的峡谷。大峡谷核心无人区河段的峡谷河床上有罕见的四处大瀑布群,其中一些主体瀑布落差都在30~50米。峡谷具有从高山冰雪带到低河谷热带季雨林等9个垂直自然带,麋集了多种生物资源,堪称世界之最。)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领略这雅鲁藏布大峡谷的奇异风光。2.回忆文体:说明文
说明文,主要是通过朴实、准确的语言来介绍科学知识,运用一
系列的说明方法,说明某种事物的某种特点,让人信服。
说明方法:列数字、打比方、作比较、举例子等等。3.介绍作者:
杨逸畴,江苏人,水资源专家,地理地貌学家,科学探险家。主要作品有《海港寻踪》、《峡谷瀚海不了情》等等。
(二)诊断预习,排除障碍 1.读一读下面的词语:
青藏 珠穆朗玛峰 咫尺 马蹄 秘鲁 科尔卡大峡谷 涓涓细流 滔滔江水 山脉 人迹罕至 美誉 纠正字音:多音字“藏”
2.再读课文,做到正确、流利。指名朗读,师生评议。
(三)学习课文,整体感知
1.浏览课文,思考: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给课文划分部分。学生自由读课文,边读边思考问题,相关内容可以用笔画一画。2.讨论交流
课文按照总分总的顺序来写的,所以分成三部分。
3.学生自学,同桌交流 4.师生交流:
⑴是世界上最长、最深的河流峡谷。
雅鲁藏布大峡谷长504千米,平均深度2268米,最深处达6009米。(运用了列数字和作比较的方法)
⑵雅鲁藏布大峡谷让人感觉如神来之笔。主要体现在雪山冰川、原始森林神秘莫测;水不同形态的美;山的美
⑶奇异景观还体现在生物的多样性上。(以读代讲)
5.围绕课文内容,提出几个问题,可以用课文中的句子或段落回答。
⑴独立编题。⑵小组提问题,抢答。⑶集体提问题,抢答。
(五)课堂小结
雅鲁藏布大峡谷多么令我们骄傲和自豪呀!你能用一句话来赞美它吗?
(六)布置作业
搜集有关雅鲁藏布大峡谷的资料和文中的好词佳句,制作一期手抄报。
附:板书设计
32.雅鲁藏布大峡谷
世界闻名 景色奇异
最长河流峡谷
神来之笔 生物多样 教学反思:
鸟的天堂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3个生字。能正确地读写下列词语:纠正、逼近、做巢、树梢、留恋、应接不暇。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理解课文内容,从不同角度感受文中描写的”鸟的天堂”中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命景观之美,增强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4、培养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充分发表自己见解的能力。教学重点、难点:
体会”鸟的天堂”的美,鼓励学生在阅读中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并能用各种喜欢的方式表达感受。
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
5、找出描写榕树的部分,读一读,想一想:这株榕树有什么特点?划出有关的语句。
6、榕树有什么特点?你找到了那些语句?读给大家听听
7、你找到了那些句子?(出示句子)从中能看出什么?(板书:榕树大)谁能再读给大家听听?(2人)全班一起来读读,读出榕树的大来!
8、还有什么?(出示课件)谁来读一读?(2人)怎样理解这句话呢?(板书:充满生机)(学生谈)你为我们描绘了一副多美的画面呀!同学们,看来我们每个人对这句话都有自己独特的理解和感受。也许风吹,也许是鸟动,也许是阳光照耀,也许是新发的嫩芽,也许是那绿叶本身就孕育着无限的生机,才让作者产生了如此奇妙的感受。让我们融入自己的感受再来读读这句话。(齐读)
9、让我们一起走近大榕树,欣赏一下这迷人的风光吧!(播放录像)
10、现在你又有了什么新的感受?(1-2人)
11、多么奇妙的景色呀!难怪作者会情不自禁的发出赞叹:”这美丽的南国的树!”这是赞美榕树,赞美南国,更是赞美这神奇的大自然。
12、伴随着优美的音乐,让我们再来欣赏欣赏这独木成林的美景吧!让我们怀着对榕树的赞美之情,一起再来读一下文章的七、八字然段!(齐读)
13、多么美丽的榕树呀!朋友说这里被称作”鸟的天堂”,可是呢?--在这里作者没有看见一只鸟!如果是你,这时会想什么呢?
2.导入新课:同学们,我们接下来要跟随作者前往“鸟的天堂”,那儿是什么样儿的?有多美?让我们共同前往吧!
二、课文研读,突破重难
1、三、课堂小结,效果强化。
作者和他的朋友几次去了“鸟的天堂”?每次见到了什么景象?为什么两次所见所闻会不一样?(作者和他的朋友两次去了“鸟的天堂”。
2、鸟的天堂
4*
火烧云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火烧云的绚丽多彩和美妙奇异,激发学生热爱自然、观察自然的兴趣。
2.学习作者观察事物和积累材料的方法。3.学习生字词,积累好词佳句。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教学重点
1.了解课文是怎样写火烧云颜色和形状的变化的。2.学习作者观察事物和积累材料的方法。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教师使用多媒体课件出示配上优美音乐的火烧云图片供学生欣赏,并向学生解释火烧云的特点及形成过程。这样做的目的是通过创设情境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感知课文内容,引导主动参与 1.师提问:课文是按什么顺序火烧云的?
2.生:是按照火烧云上来了——烧起来了——下去了这样的顺序来写的。
3.师:自由读课文
4.师:火烧云上来了,在霞光的照耀下,大地呈现出绚丽的景象。不过,更壮观的景象还在后面呢!
5.学生自由快速读
霞光:映红万物总述天上的云:像着了火4 火烧云颜色:丰富多彩分述形状:变幻万千*
五光十色千姿百态 教学反思
语文园地一
教学目标:
1、通过多渠道搜寻,了解并介绍美丽的自然景观这一过程,让学生从中感受美,热爱美,从而学会捕捉美!
2、举办自然景观展示会,让学生走进大自然,热爱祖国的山山水水。
3、寻找身边的美丽的自然景观,用自己的语言把它表达出来,让大家一起分享。
4、背诵4组句子,并课外搜集积累,了解汉语遣词造句的微妙。课前准备
1、通过各种渠道了解并搜集自然景观的图片、音像资料及文字材料。
2、实物投影仪。
2、搜索你的记忆,哪一处自然景观令你印象深刻?
a、可以是著名的大型风景区,如黄山、杭州西湖、雁荡山、天河风景区。
b、也可以是身边的微型景观,如海边沙滩、公园(校园的)一角。
c、也可以是一次偶遇,如海边日出、荷塘月色、都市夜景。
3、你准备怎样去写呢?回忆我们学过的课文,以及上节课同学们的介绍,对你有何帮助?
a、可以用方位、时间等顺序来构成文章,让人读来视野清新。b、把笔墨多花在所写的自然景观的特色上。
c、联系”我的发现”。我们一起去听听小林小东的发现。你有何发现?(受到的启发是把画面呈现于脑海中,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把它写出来)
4、要写一手好文章,离不开平时的词汇语句的积累。出示”日积月累”。
a、看看下列这些词句对你有何帮助?自由读,指名读。b、你发现了什么?(每一组中的两个句子的写法是一样的,四组各有特色)
c、你最喜欢哪一组?为什么?在哪儿运用比较合适? d、你在哪儿也看到过这样特别的句子?试着说几句。e、课外去找一找这样有意思的句子,课下交流。
5、学生作文,教师巡视指导,及时解决学生的难题。
6、学生作后修改,用自己喜欢的方式修改作文(可以朗读自己的大作,默读皆可)。
7、课外写作文。
1、挑选若干”典型”作文片段,用实物投影仪展示,请小作者朗读自己的文章。
2、同学们认真倾听后交流。可以提意见、建议、欣赏、补充。着重留意:
a、语句是否通顺恰当。b、语言是否准确精妙。
3、听取后,再次修改完善作文。(可以自行修改,也可以四人小组交流修改)
4、欣赏佳作。(实物投影仪出示本次作文的”擂主作文”)a、可以教师朗读,学生边听边随机点评。
b、也可以学生自由朗读,你从中学到了什么?(教师引导学生用欣赏的眼光去发现优点)
c、还可以四人小组组成”评审团”,派代表发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