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班级流动日记,写出别样的精彩
班级流动日记,写出别样的精彩
浙江省宁海县潘天寿小学
王亚明 地址:浙江省宁海县正学路200号
写作文,学生最怕的就是没东西可写。怎样去发现可以表达自己心声的题材,提高学生对生活的关注度呢?在教学中,我尝试以“流动日记”来教作文,有意识地引导学生的表达欲望,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走进作文世界。
所谓“流动日记”,就是让学生轮流在一本本子上写话,把自己平时对生活、对环境、对他人的关注和体会以文字的形式保留下来。它应该具有这些特点:篇幅不限、题材不限、表达形式不限。
我尝试着从学生熟悉的学习生活场景入手,寻找学生感兴趣的话题,有意义的话题。
一、帮助学生打开话匣子——关注生活,贴近心灵。
孩子有丰富的幻想能力、敏捷的思维和创造力,常有惊人之语,其实这种惊人之语就是灵感,而灵感是转瞬即逝的。如何把美丽的灵感转化为美丽的文字让它熠熠生辉呢?
我在流动日记中分了几个话题栏目:“开心一刻”“鸡毛蒜皮”“人物众生相”“大千世界”“书香流动”“真情实意”,分别从生活、学校内外、新闻、情感等几个方向入手挖掘话题。
每周一,我会在黑板上出示几个方面的话题:比如——
1、上学路上每天走过的街道有变化吗?路上遇到的那些人给你留下难忘的印象?有意外发现吗?
2、作为全校唯一的美术班,你觉得我班级最大的不同在哪?
3、为你最喜爱的任课老师画张像;
4、班级的包饺子活动最让你难忘的是什么?
5、聊聊最近的新闻——哥本哈根气候峰会或世博会;
6、我与父母的“江湖恩怨”。
学生一看这些话题,都说有话写了。这不,日记里三天两头有新鲜话题呢: ——长长的马脸有点凹,因为一口被烟熏得焦黑的大暴牙,嘴就显得有点凸;他不爱笑,却让听他讲话的人笑声不断,大暴牙开合之间,妙语就如珠般流泻而出;在说话之际,他会习惯把头一甩,然后很儒雅地用手轻撸一下头发。他,就是我们的美术大师应伟建老师。《人物众生相》
——H1NI来了!几乎是无声无息,一瞬间大街小巷谈虎色变,人人神色慌张,行色匆匆,见面都不多说话,因为老师说过,不要扎堆;大家都一下子爱讲 1 卫生了,到处可以见到戴口罩的人。我们的同学一个接一个感冒发烧了。说实在的,我一点也不害怕,因为感冒可以休息,我还真想“光荣倒下”呢?《学校内外》
——昨天晚上,妈妈带我去买衣服,我看中的是一件有卡通图案的休闲服,可妈妈非得让我买一件花色的老土的大衣,穿上去像个成年人。我不干,被妈妈臭骂了一顿!买衣服买回了一肚子气,真郁闷!《家里家外》
引水入渠,初见成效。在引导学生发现题材的同时,以学生喜闻乐见的独特方式个写出他们独特的感受,才是最重要的,也是最需要解决的!
二、日记二度加工——把小话题写具体
学生在写日记时,因为没有篇幅和题材的限制,所以往往凭着感觉和突如其来的“灵感”一蹴而就,话题很有“嚼头”,但在措辞、篇幅和结构上显得粗糙,是一块“璞玉”。这时教师就要及时引导,发动全体同学参与到欣赏与批评建议活动之中,以集体的智慧去带动他的提高。
具体做法是:从每周的日记中筛选出有价值的话题,或是新鲜话题,或是有见地有思想的随笔;组织讨论,从方法上引导和点拨;二次实践(观察),充实内容;提高式改写。
例:在每周一次的日记盘点中,我发现“人物众生相”话题中有几篇很不错的人物素描,其中童强的《门卫徐公公》有几笔很精彩的描述:“今天,我刚进校门,一声大吼‘把你的拉圾捡起来’,把我吓得立马站住了脚。不用说,准是我的乱扔垃圾行为被门卫徐公公的‘火眼金睛’逮住了。。天不怕地不怕,就怕门卫徐公公,因为学校的地盘是他的天下。我等着一场暴风雨的来临。。”
“真绝!把徐公公写活了。”—同学评
“徐公公的特点就是工作负责,写得真神!”—同学评
“除了工作负责,你还发现徐公公身上的哪些特点?”—老师评
„
日记又传到了童强手中,他看了评语,非常认真地参考了这些建议。然后又主动请教老师怎么改写。我让他再次有意识地接近徐公公,从观察门卫公公的言谈举止中,感受他的性格特点。通过几次零距离的观察,结合老师、同学的建议,童强对日记进行二度加工。
(附《门卫徐公公》发表于潘小网站)门卫徐公公(童强)
“把那个垃圾捡起来。”一听到这个声音,不用猜,一定就是门卫的徐公公了。
„„
他微微驼着背,老穿着一件黑色的对襟衫,住在一个不足8平方米的小屋内,那里住着他们一家两口,那里兼并了卧室、厨房、储藏室、餐厅和客厅,“麻雀虽小五脏俱全”。想到这么一块“豆腐干”大的地方,竟然有那么多的功能,真是匪夷所思。
他还会常常把学校的垃圾进行分类处理,遇上一些瓶瓶罐罐等一些再生资源,小心地将它们收集起来,等积攒得差不多时就用“小货轮”咯吱咯吱地运到垃圾回收站。这样做,既为社会节约了能源,又能补贴家用,既洁净了校园,又能锻炼身子骨,岂不是两全其美吗?
„„
虽然门卫公公的岁数不小了,但看得出他精神非常饱满,他似乎永远不知疲倦,不是浇花就是扫地,不是捡垃圾就是冲厕所,每次有学生忘了带书啊、作业本啦,他总是不厌其烦地一次次往教室跑。每当这时候,我就会不自觉地联想到校园的那些的小草,那样得平凡、朴实,却是春天里不可缺少的一道风景。
从思维的训练角度讲,这其实是一次创造思维的培养引导过程。以一篇日记为训练的载体,让学生自觉参与到语言训练的活动中,乐于表达,这不正是作文教学的目的吗?
三、自评与他评——引导学生学会赏析,发现自己和他人的闪光点
因为流动日记中写的都是同学的真实感受,抑或是感触最深的某个瞬间,因此话题很有生命力。
怎样把好的点子有意义的话题挖掘出来,挖出话题中的“金子”呢? “点评日记”——我每周给每篇流动日记评分,规定每周的一三五早自习传阅日记。
“互评日记”——首先让写的同学给自己打分,再按学号指名同学给流动日记评分。其次,点评人和小作者要对日记做点评。
“欣赏日记”——每个同学都要认真翻阅“流动日记”,感受他人的精彩。一天,朱啸野同学一到校,连书包都没放,翻开流动日记就写了:今天我去买早餐,看到做麦饼的奶奶很老很老,却很和蔼。我看到一旁的铁盒子里躺着几个孤苦伶仃的硬币,心里酸酸的。麦饼做好了,可是我却发现没带钱,奶奶说没事儿,天冷,快上学去吧!我觉得奶奶虽然很穷,却给我一种亲人的感觉„我回头看时,只见奶奶低着头,头上的银发在寒风中闪动,她又在专心地做面饼了„
我觉得,这个学生所写的内容是生活中常见却又容易被人忽视的现象,他以敏锐的目光捕捉到了细节的光点,细致入微地作了观察,用“孤苦伶仃”和“酸酸的”写出了老奶奶职业的低微,生活的不易,以及小作者的同情和内心的不平静,体现了以小见大,真实感人。
我把这篇“流动的精彩”让朱啸野同学给自己评语,他写道:“今天,我看到了感人的一幕,感受到了老奶奶的清贫,也感受了她美好善良的品质。请大家对我的日记多提宝贵的意见。”我又把日记推荐给学生传阅,然后交给指定同学批改,他在一旁批注:“材料很真实,虽然没有很华美的词语,却很感人。最后一句话写出了奶奶的慈祥、善良,让人顿生同情和敬意„如果内容再充实一点,就更完美了!”。
日记传阅过程中,有同学看了点评,也许觉得点评还未得其“意”,也在旁边做了点评:“你写的奶奶和我的奶奶很像,尤其是这个‘孤苦伶仃’写的太传神了,让我想起奶奶孤独的晚年„„”
就这样,你一言我几句,大家都来写上几句。常常会出现这样的情况:点评的语言长短不一,却一个比一个精彩,一个比一个深入,雅俗共赏。点评的角度之广,方法之多样,大有喧宾夺主之势。
在自评与他评的基础上,朱晓野同学的作文经过了几次修改。这篇《慈 祥 的 眼 神》发表于2009年12月22日星期二的《宁波晚报小记者专刊》上。
在自评与他评的过程中,学生的语言表达、行文结构方面的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在互评与欣赏的过程中,因为每个人的欣赏角度不同,点评的角度和深度就不同了。这不仅有助于作者水平的提高,也有助与读者、点评者水平写作能力的提高。学生相互之间的欣赏、评论,不仅给写作同学以成就感,促进他再次提高。而且,在欣赏交流的过程中,无形中营造了一种乐于表现、勤于表达氛围。
四、同类话题多次写——小擂台促提高
“流动日记” 的作用是抛砖引玉,带动全体同学的写作积极性,发动全员参与。
为了让更多的同学有话说,争着说,我定期摆个“擂台赛”。具体做法:从每个月的流动日记中评选出本月的“日记之星”,让班级同学挑战;挑战者必须写同一题材的日记;挑战日记和“日记之星”由平行班老师重新评分。
童强的《门卫徐公公》问世后,就迎来了多次挑战。邵蒙宁说:看他的日记,其实就是一幅“人物素描”,多了些结合平时观察的细节而已,我写的不会比他差!一副自信满满的样子。这不,就有了《应老师轶事》
——长长的马脸有点凹,因为一口被烟熏得焦黑的大暴牙,嘴就显得有点凸;他不爱笑,却让听他讲话的人笑声不断,大暴牙开合之间,妙语就如珠般流泻而出;在说话之际,他会习惯把头一甩,然后很儒雅地用手轻撸一下头发。他,就是我们的美术大师应伟建老师。
朱啸野的《老爸老爸》
——老爸是银行行长,在单位是不苟言笑,八面威风。可是你要是知道他在 4 家里的那副德性,你肯定会大跌眼镜:还没起床,就亮开嗓子一展歌喉,可惜总是跑调,好好的一支歌被他唱得支离破碎,惨不忍听;还没进家门,男高音先飘进你的耳朵,门一打开,他就“啪”的一个立正,“报告首长,属下已光荣的完成党交给的任务。请领导检阅”„„
在挑战过程中,学生的表达欲望能被再次激发,兴趣浓了,灵感多了。“流动日记”、“日记擂台”其实是一种积极的思维表现,一种基于生活的创造。生活中,总是藏有感人的精彩的话题,给他们一个表现的舞台,兴趣和能力才能演绎成有生命的文字。
第二篇:别样写作 别样精彩
文 章来源
莲山 课件 w w w.5Y k J.C om 8
别样写作 别样精彩
语文课上,我让孩子们分享日记中的佳句美文。黄倩刚读完,我本想和孩子们一起赏析,刚张嘴,传来了一阵鞭炮声,打断了我的话语,更吸引了孩子们注意。起初,他们愣了一下,马上,教室“哇”声一片,反应敏捷的几个孩子已经冲到了窗前,随后,大部分孩子涌到了两扇窗户前。本想阻止,可是看到他们那股兴奋劲儿,便打消了念头,不如师生同乐吧。此时,脑中已经蹦出了一个新的主意,还有几个乖巧的孩子在看着我的脸色呢,在座位上畏缩不前,我鼓励他们也上前观赏。不明所以的他们更加起劲了,教室里热闹非凡。窗外,刚落成的新教学楼楼顶上那一排排鞭炮,带着耀眼的光芒冲向高空,嘹亮的“嘭嘭”声此起彼伏。片刻,归于宁静,孩子们怅然若失,回到座位上。岂料,鞭炮声再次响了起来,这次他们冲刺的速度之快出人意料,我在一旁微笑不语,看得这么入神,挺好!
终于,喧闹过后,他们迅速安静了下来。“刚刚大家看得很开心,我也很开心。不如,咱们来个即兴写作吧,就将刚才的情景写下来。”“可以写在日记本上吗?”李晨问。一秒的过滤,我爽快道:可以!今天的日记可以只写这个,如有更精彩的事,也欢迎写下来。话音刚落,孩子们快速翻找,甚至有敏捷者已经动起了笔。不同以往,竟然没有听到一丝怨声!又一次出人意料!握着笔,他们脸上兴奋的神采还依稀可见呢。罕见的一次快乐写作,平时挥笔时那叫苦连天的忿然还历历在目呢。接下来的十多分钟,我穿梭过道,享受着孩子们纸笔亲密接触的摩擦声,期待着日记本上即将收获的精彩!
安静的教室,认真的孩子,愉悦的老师!此刻,我沉浸于一个老师的小小职业幸福之中!
文 章来源莲山 课件 w w w.5Y k J.C om 8
第三篇:适当示弱,带来班级管理别样精彩-班级管理
适当示弱,带来班级管理别样精彩
班主任的示弱,并不是对学生完全的放任,而是通过智慧地退让,在锻炼中提升学生的能力,张扬学生的个性。班主任的示弱,并不是自身的不思进取、自我放松,也不能在班级管理中用可怜博得学生的同情,一定要注意时机、把握分寸。
一直以来,我总认为班主任在学生心目中应该是强势的,应该永远精力旺盛、充满激情,应该成为班级竖着的一面旗帜。我也努力这样要求着自己,班级常规、班务杂事、学校活动……事无巨细,我样样要操心,事事争第一。学生呢,倒也听话,但就是像算盘上的珠子——不拨不动。过于追求完美的心态,加上学生在班级的主动性不强,让我越来越累,越活越紧张。
那天清晨,我一脸倦容地走进早读课堂。学生们纷纷担心地问:“黄老师,你怎么了?生病了吗?”这样真诚的问候,在刹那间软化了平日里坚强的铠甲,我的眼眶一热:孩子就是孩子,你对他们好,他们也会对你好啊!再苦再累也值得!
我虚弱地朝孩子们笑了笑,慢慢地说:“这段时间,老师很累。教两个班的语文,做一个班的班主任,主编校报,要接送孩子、做家务、写论文、准备考研,还有学校教育现代化验收的专题片制作。这么多事情‘纠结’在一起。而且,我快要考试了,一点儿把握也没有。希望这些天,班上没有什么特别需要我操心的事,我很需要大家的帮助。”
没有了平常说话的干脆利落,没有了平常站在讲台前的朝气活力,我就那样温和缓慢地释放出了压在自己心头的重负,感觉像一个无助的孩童。教室里在刹那间静得出奇,我和学生就这样动情地互相凝望,彼此似乎都能听到对方的呼吸声。
第二天,我就发现了班级的一些细微变化。几个值日班干跑前跑后把清洁区、自行车排放区细细地进行检查,学习委员们则早早地在黑板上布置好了早读的内容。在我上语文课时,不知道是谁早早地在讲台上放了一杯热茶!(班主任)下午,班级从新华书店购置的一大批图书到了,我又像从前一样挽起袖子动手就搬。高个子的男生朱恺一个箭步冲上前来,挥着粗壮的胳膊示意我让开,并嗡声嗡气地说:“您歇着吧,这些需要力气的活儿,本来就应该是我们男生干的!”
于是,我开始慢慢地、一点一点地释放自己的柔软,并从中得到了想象不到的乐趣。原来,恰当的示弱不但无损我班主任的自信和尊严,反而让我找到一种被学生用心尊敬和爱护的感觉。我的适时依赖,还让他们得到保护弱小的满足。
很难忘记我离开学校去考研的那一天,恰好是我们班的42人合唱队代表学校参加全市中小学生文艺汇演。尽管在汇演前,我们训练了一遍又一遍,我临走时又嘱咐了一次又一次,但在路上我还是忧心忡忡:42名学生的化妆、服装、道具、排队、指挥……哪一个环节出了问题不就砸了?傍晚,惴惴不安的我接到了学生们打来的电话,他们出色的表现赢得了全市的第一名!然后,孩子们兴奋地告诉我,他们自己通过家长联系了外校的三名化妆,请了一名音乐老师帮忙排队和临场指挥,服装和道具是同学之间相互帮忙整理。
夜色阑珊时,我收到了孩子们的短信:“老师,我们都希望你考不上,这样你就不会走了;如果你考上了,我们也不让你走!”在异乡的校园,我感慨万千。“锋芒毕露”的班主任,固然会以强势的高山风采赢得学生崇拜的目光;但收敛自己的“锋芒”,以水样的柔情去亲近他们,会让学生自主展示风采。适当示弱,也会给班级管理带来别样的精彩!
第四篇:流动日记
“流动日记”的操作程序
1、建立组织。
①开始,为了使学生在流动日记中想说、敢说,可采用“限额五人、自愿组合”的方法,建立一个个流动日记小组。一个月以后,按照“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根据男女性别、个性差异、能力强弱等合理地搭配分组,便于组与组之间竞争。教师将每组学生名字按照周一到周五次序打印,贴到流动日记本封面,依次传递。
②每组推选一位作文优秀,认真负责,又有奉献意识的同学担任组长。组长要每天负责组织组内互改互评,要帮助督促组员按时写好流动日记,要带领本组同学与别的组竞争。
③由语文老师和组长们组成“最佳小组“”优胜小组”评选委员会。
2、明确要求 :
①每组合用一本流动日记本,组内成员轮流写作, 一人一天,每人一篇,每周循环一次。每个同学要尽量把自己私人日记中写得最好的奉献出来。誊好后,自己要进行修改,打个分,并给自己写几句评语,末尾签个名。每个人还可以根据日记内容,配上图画或照片,进行版面的美化。个别学习特别困难的学生,经老师允许,一段时间内可以摘录优秀作文代替,并注明“摘录”2字。
②一般情况下,内容、体裁不限。但如果老师指定了题目或范围,就必须按照老师要求去写。
③每天中午,由组长召集,组内同学对前一天誊上去的日记,相互讨论,相互启发,提出修改建议,让作者自己修改,最后由组长执笔写下评语,并打个分。
3、若干组学生同时创作。
4、每周五下午,各组的流动日记本全部上交,由老师批阅。
5、月底,由评选委员会根据老师的打分算平均分,并统计获五角星总数,评出“最佳小组“”优胜小组”,予以公布。
6、奖励措施 :
①课堂表扬,公开朗读;在黑板报上登载优秀片段;在学习园地中贴出优秀日记。②推荐参加各种作文竞赛。
③向国内有关报纸、杂志推荐,争取发表。
第五篇:接力日记——别样的精彩
接力日记——别样的精彩 山东省益都师范附属小学 李 珊
日记是什么?是生活的记录。学生们的生活绚丽多彩,他们的日记就像一个万花筒,包罗万千。日记写作是提高学生写作水平、想象能力、发展学生健康个性、培养学生良好道德修养、进行师生心灵沟通的重要途径。为了让写日记变得轻松愉快,让学生从小就喜欢上写日记、爱上写日记,我在班内开展了接力日记活动。
我把全班学生分为八组,一组一本日记本。每周围绕一个主题,组内成员依次轮流写。后一名学生要先做读者, 评价前一名学生的日记, 并写下评语, 然后再写作。轮到周末写日记的同学,家长参与一起评价。每周进行总结,评出最佳小组一个、最佳作者若干名、最佳读者若干名,并把好的日记在班内朗读、展示。
★
“接力日记”之“欢天喜地”
当我带着在书店精心挑选的八本漂亮的日记本走进教室时,立刻吸引了全班同学的目光。多么惹人喜爱的本子呀,缤纷的色彩、可爱的卡通图案!“同学们,从今天起我们来进行一项比赛——接力日记赛。这是我给大家准备的本子。”“耶!”我话音还未落,孩子们就欢呼起来。没等我把要求讲完,学生们早就按奈不住了,也难怪,是够新鲜有趣的。为了公平起见,我重新调整了座位,使各组实力相当。然后我将本子发下去,让他们在扉页上写下自己的姓名,并为自己的小组取个好听的名字。这下更热闹了,“快乐队”、“智慧队”、“成功队”、“幸运队”、“神圣队”„„光看名字就知道他们的信心有多大,劲儿有多足了!更让我欣喜的是,上面的字也写得特别工整,看来还真有决一高下的气势呢!
俗话说:“万事开头难!”再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因此第一篇日记的重任当然交给了八位组长。明白自己责任重大,组长们可不敢掉以轻心,全力以赴完成了各组的开山之作。于是一篇篇堪称范作的日记诞生了,不管是内容还是书写都体现出了自己的最高水平。有了一个高的起点,后面的同学也不敢懈怠。这样依次下去,即使基础稍差的学生,有了前面的日记作范例,下笔也有所参照了。而且,在写日记之前还可以阅览本组其他同学的日记,取人之长,补己之短。接力日记就这样在一片欢腾的气氛中开始了。
★ “接力日记”之“横眉怒目”
正当接力日记开展得如火如荼、孩子们热情高涨之时,一天早上,我刚进教室就看见一大堆学生围在一男生面前嚷嚷。瞧,一个个小脸涨得通红,瞪着愤怒的双眼,气冲冲的样子恨不得把那男生给吞了。见我来了,赶紧七嘴八舌地向我告状:“他把我们的日记本弄破了!”说着我就见到了那本可怜兮兮的本子,封面被硬生生地撕开了一道长长的口子,中间的页面也翘起了好几个角,里面居然还有大片的油渍,怪不得他们如此义愤填膺地“讨伐”他了。谁见了能不生气?况且我一开始就说过还要评出最整洁的本子呢,这下他们组不就泡汤了?
“怎么回事?”我厉声问道。
“不是我,是我弟弟弄坏的。”他一脸的委屈,说着眼泪像断了线的珠子挂满了脸庞。
“那还不是在你手里弄坏的?”后面的学生嘟囔道。“你赔,赔我们大家。”又有人附和。
看着大家不依不饶的架势,再看看他越埋越低的头,我沉思了片刻,俯下身对他说:“这件事老师也很生气,因为你一个人影响了你们一组,你确实应该负责。整洁奖拿不到了,但是还有其他奖等着你去努力。如果你能将功赎罪,同学一定会原谅你的。”我又抬起头问他们一组的同学:“你们说是不是?”“好吧!”孩子们点点头。中午,一本经过精心修复的日记本交到了我桌上。封面用透明胶粘好了,折角也抹好压平了,里面的油渍还在,不过看得出已经尽力去擦了。孩子这样尽心,我还有什么好责怪的呢?后来的事实也证明他的确“补了过”,他曾两次获得了周最佳作者。
★ “接力日记”之“哀兵必胜”
每天早上批阅这八本接力日记成了我最期待的事,充满个性的语言、真实情感的流露、丰富多彩的生活以及稚气未脱但又实事求是的评价,都给了我无穷的乐趣。于是每天批完后我都会将当天最棒的几篇日记及好的评语介绍给大家,以示鼓励,同时也便于大家学习。而此时被念到的组内开心万分,没念到的虽然有些失望,但心里在暗暗地下定决心一定要更加努力。当然,念到的组也不敢有丝毫的放松,因为一次好并不代表全部。每次周一进行评比的时候大概就是最激动人心的时刻了。我把一周以来每组的得星数相加,哪组得的星最多,哪组就是这一周的冠军。每当我一边翻一边数星时,学生自然地就跟着我一起数:“十一、十二、十三„„”全体师生同时数数,那响亮而又热切的声音仿佛是在进行新年倒记时似的,而我也被他们的热情所感染,激动地报出每一个数字。有时获胜的是的一个组,更多的时候则是两个组甚至几个组得星一样多,他们就是并列冠军。我更喜欢后一种结果,这说明大家都付出了努力,胜利属于努力拼搏者。
★ “接力日记”之“乐此不疲”
有时家庭作业上有写话的内容,考虑到作业量,我就犹豫该不该写接力日记;有时我忙起来就忘了布置接力日记,而每当此时,学生总会提醒我:“老师,今天的接力日记还没布置呢!今天写什么题目啊?”这真是 “我要写”而非 “要我写”。回想以前每逢布置写话都会听到叹气声、害怕声,这种转变实在是令人喜不自禁。而说到题目,我也是动了一番脑筋。尽管每个星期都围绕一个主题来写,我给出的题目则尽量贴近学生生活、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有话可写、写出个性。譬如写人,第一天我让学生写《妈妈的一小时》,让学生观察妈妈下班后回到家一个小时干了多少事,从而使学生感受到妈妈的辛劳;第二天我给学生的题目是《爸爸真 》,这是个半开放性题目,有利于学生写出爸爸最真实、最突出的一面,有的写《爸爸真勤奋》,有的写《爸爸真忙》,有的写《爸爸真好》,有的写《爸爸真懒》,还有的写《爸爸真有趣》,真可谓千姿百态;第三天我统一布置了《英语老师》,因为新来了个英语老师,大家都感到非常新奇,乐意写;第四天我让他们写自己,题目是《 的我》,有《粗心的我》、《不听话的我》、《记性差的我》、《爱劳动的我》、《活泼的我》„„还有一学生居然写《什么样的我》,文中列举了“我”的几个特点,最后结尾他说:“唉!我到底是个什么样的我呢?”一个小迷糊的形象跃然纸上,让人忍俊不禁。而后的两天我又分别让学生写了《我的好朋友》和《我爱爷爷(奶奶等)》。经过这一星期的训练,学生对写人物有了全面、深入的了解,知道怎样写出人物的个性特点,怎样才能写具体、生动,知道了写话就是写自己看到的、想说的,而非说假话、写空话、表虚意。有时候我也创造条件让学生进行观察,在开学初,我就让同学们把蚂蚱带到学校来,学生仔细观察后都有话可写了,日记的内容更加丰富多彩!
接力日记就像块磁铁牢牢地将孩子们吸引住了。在接力过程中,学生的合作精神、集体观念也不知不觉增强了,阅读、书写、写作、评价等综合能力都得到了提高,可谓事半功倍。就在几天前,一位家长拉着我的手说:“李老师,你们的接力日记真好,我家孩子以前一写话就赖着我,现在都不用我管了。”他还说接力日记不仅孩子喜欢,家长也喜欢,因为从中还可以了解班内其他学生的作文水平、书写情况等,以更准确地掌握孩子在班内所处的位置。
接力日记只是换了一种角度,换了一种形式,却带给孩子们别样的感觉,别样的心情。在愉悦的学习心境中满足孩子的成就感、上进心。布鲁姆说过“学习中经常取得成功可能会导致更大的学习兴趣。”而接力日记的全部诀窍就在于抓住了孩子的这种上进心。
新课标倡导自主合作的学习方式。“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合作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合作学习情境,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新课程倡导自主合作学习,就是要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既然接力日记如此受欢迎,就让我们祝愿孩子们在这一片竞技场上写出各自的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