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如何调动班干部积极性
如何有效地调动班干部管理班级的积极性
在一个班集体中,班干部起着重要的作用。对于班主任来说,班干部是班主任的左右手,对待他们的态度和方法,对于管理好班级来说是至关重要的。如果班干部起到了积极主动的管理作用,班主任会觉得班级的管理轻松得多,甚至是对于各科任老师来说,都是有很积极的作用的。
那么,怎样有效得调动班干部管理班级的积极性呢?我想,要从以下一些方面入手:
首先,是要关心爱护;
对于班干部,我们不能只管使用,而脱离了学生的实际,一味地苛求,过分地责备。更不能听之任之,不管不问。这样的话,学生会有很多逆反的情绪,不去积极地参与到班集体的管理中去,更有甚至,也可能会造成一些负面的影响。要知道,这些班干部都是学生中的“拔尖人物”,他们如若起不了正面的作用,将可能造成一些意想不到的负面影响,也不是不可能。所以,我们首先是要在心理上,多予以他们一些关怀,让他们感觉到,他们时时刻刻在老师的心里都是有很重要的作用的,这在某种程度上,会激励起他们更大的工作积极性和好的影响力。时常关心他们的生活和心理,让他们感受到老师对他们的关爱。在爱的动力的推动下,学生的积极性和潜在的能力,也许会有意想不到的迸发。
其次,是要培养教育
班干部也是学生,毕竟他们都还是孩子,他们在能力上还是有限的,这就需要我们对他们更多的教育思想和培养管理班级的能力了。有时候,他们做了为班级里做了很多事,却没有得到应有的回报或者奖励,甚至有时候,也许还会有被老师冤枉的可能。这个时候,在幼小的心里,也许就留下了阴影。他们会觉得当班干部太吃亏,吃力不讨好,或者会影响学习等等。针对这些情况,应该帮助他们认识到当班干部是为了管理好班级,有了好的集体,有了良好的学习风气,才会有更好的学习环境,对他们而言,也就可以更好地学习。这样,不仅学习得到了帮助,同时也培养了自己工作的能力。这对于我们的学习、生活、以及将来走上社会参加工作,都是有很大的帮助的。但毕竟是学生,工作能力还是有限,年纪越低越是这样,因此,在具体的班级活动中,作为老师,应与孩子们一同参与,既要靠他们,也要具体做指导。这样,有了老师的参与,既能增强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也能提高班干部工作的能力。这样,久而久之,班干部的思想扭正了,工作的能力也得到了很大幅度的提高。
再次,是要鼓励支持
班主任要鼓励支持班干部大胆工作,工作过程中,既要细心体察心理和困难,注意指导,也要防止过多的干涉他们。否则,会造成他们时时处处都有压力的感觉,这样会制约他们的工作和能力的发挥。对于能独立地、创造性地开展工作的,要及时地给予肯定。对于工作中的失败,但努力工作了的,在帮助他们成长的同时,也要给予鼓励,以免打击了学生的积极性。不断帮助他们总结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这样的话,班干部愿意干,并且会认真负责的干,有利于减轻班主任的工作负担。
由于班干部都受同学们的信服,工作上大胆主动地去开展,班上很快形成了很好的班风和学风。此时,本人深有体会:班级所取得的成绩与这群可爱的班干部付出的心血是成正比例的。因此,本人注重从工作上激励他们,在他们为班级取得好成绩时给予大力表彰,激励他们为班工作的热情。例如:班上的劳动委员,工作积极负责,任劳任怨,在学校的检查评比中取得好成绩,受到了多次表扬,结果他主动找工作做,带领同学们摆放桌椅,定期抹门窗,擦黑板,帮助值日生清洁,使教室时时都整洁有序,深受老师和同学们的赞扬。
在多年的探索和实践中,本人深深地认识到:班主任只有选拔好班干部,充分调动起班干部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才能使班干部真正地成为班主任的得力助手,才能使班级管理获得成功,以达到“教是为了不用教”的教育目的。
只有充分调动班干部管理班级的积极性,发挥好他们的工作能力,才能使老师把更多的精力更好地集中在教育教学上。作为一名班主任也好,作为一名任课老师也罢,不光要教育他们如何做人和学好文化知识,还要培养他们独立工作的能力,积极参与班级的管理,有责任心和集体荣誉感,领导学生共同建设文明班集体。
第二篇:如何调动职工积极性
如何调动职工积极性
决定企业经济效益的因素是多方面的,但在诸多因素中,人的因素却是任何企业经营者都十分重视的重要内容。
人的积极因素是一种巨大的潜在能量,据调查,当前影响职工积极性的因素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从企业职工方面看,主人翁意识不够强,个别职工不是把自已看成是企业的主人,不是把企业看成是赖以依靠的“家”,而是把企业看成是索取报酬的地方,主人翁意识与参与意识淡薄。其次,个别企业的领导者自已的位置没摆正,自身素质不高,领导艺术欠佳,影响了职工的积极性。三是企业经济效益滑波,负债经营,影响了企业许多福利措施的落实,调动职工积极性的物质基础脆弱,影响和消弱了职工队伍的生产积极性和企业的生产发展后劲。
当前,我们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实施面向群众服务的工程,把和谐创建活动同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结合起来,才能调动职工的积极性,下面提几点拙见:
一、加强职工队伍的思想建设,培养良好的企业精神。职工队伍的精神面貌是企业生存发展的精神支柱,是企业的生命之魂,是比物质资料更重要,更珍贵的精神财富,在做好经常性思想教育的同时,还应注重抓好职工队伍的企业精神的培养。想企业所想,急企业所急,自觉地维护企业的信誉和利益,在工作中学先进、争先进,培养员工永不衰退的斗志。
二、利用目标激励法,诱导职工的工作积极性。职工的积极性从心理学的角度出自需求心理的满足与否,把企业目标与个人合理要求有机地结合起来,将职工的个人需要转化为企业需要和社会需要。
三、重视职工情绪,适时思想疏导。企业要充分调动职工的工作积极性,还必须重视职工的各种情绪,因为积极的情绪可以提高人的活动能力,消极情绪则涣散斗志,大力加强宣传鼓动,使积极因素始终引导推动企业的发展,积极疏通引导,变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以愉快轻松的心情和精神面貌投入到企业的生产活动中。
四、关心职工生活,提高凝聚力。企业领导者注意关心职工生活是调动职工积极性的重要环节。“人心齐,泰山移”职工是企业的主体,在为职工办实事、办好事、排忧解难中使职工体会到企业的温暖,促使职工牢固树立企业就是“家”的思想,有意识,有目的地培养职工的主人翁、责任感意识,把职工的思想牢牢地吸引住,职工便会自觉地为企业积极工作。
五、提高素质树形象。在调动职工积极性的诸多因素中,领导者的素质也是一个重要因素,领导者处理问题的方法、言语和行为及其形象直接影响着职工的工作热情。企业的领导者既是经营决策者,更应当是职工的服务者,领导为企业着想,为职工着想,就得到职工的爱戴,职工工作积极性就高,反之就失去职工的依赖,职工就没有积极性,企业就没有效益,这就给我们当今领导者提出了一个深思的课题:是当官老爷,还是做职工的知心朋友,是以人为本,共建和谐“家庭”,还是做孤家寡人。
调动职工工作积极性的措施,从总体上分为物质和精神两种,且方法很多,实践证明,无论哪种方法,只要运用得当,都会不同程度地起到作用,因此,要充分调动职工积极性关键在于找准影响职工积极性的根本原因,才能促使职工积极性的正常发挥。
第三篇:浅谈积极性的调动
浅谈积极性的调动
以人为本,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因而要讲积极性的调动离不开对人的认识,合理地使用人才是现代管理的关键,无用之人是放错岗位的人才。管理者要有识才之慧眼,知人善任,选贤举能;量才为用,人尽其能;人员的配置上,管理者要考虑到职工知识、才能、性质之长短,人员组合要做到优势互补,气质、性格上要考虑到互补与相容,最大限度提高群体绩效;考虑共同之处和个性差异,加以利用,才能更好的调动积极性。
有效的激励机制是企业文化建设的基础,其对积极性的调动的作用不容忽视。用目标和条件去激发职工的工作积极性管理心理学的实践表明,需要产生动机,动机激发行为,积极性作为一种亢奋状态的心理现象,属于动机的范畴。从这个意义上理解,积极性是劳动者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升华了的崇高的劳动动机,是劳动者在意识到个人利益与社会利益的内在联系和当家做主的主人翁意识觉醒的情况下,在本职工作中表现出的主动、热情和乐此不疲的工作状态,带有鲜明的感情色彩。
人们的行为都是为了达到一定的目标。当人们有意识地把自己的行为与目标不断地对照,知道自己前进的速度和不断缩小达到目标的距离时,他们的行动积极性才会高涨和持续。由于个人的需要,价值观、能力以及外部客观条件的差异,同一个工作目标在不同的个体身上所起的激励作用往往不同。要使目标具有吸引力,就必须使目标和组织成员的需要相联系。这就需要管理者经常分析组织成员的“需要”,使之制定的工作目标不仅能对大多数组织成员具有吸引力,而且要使这个目标具有把职工的潜在能力转化为现实能力的功能。所以目标确定的正确性是调动群众积极性的重要动力,管理者应把确定科学、可行的奋斗目标作为激发职工工作热情、促进职工积极进取为之奋斗的重要方法。
管理过程注意满足职工的基本需要,满足职工需要时要考虑到不同类职工需要之差异,还要考虑到职工需要的个别差异,奖励时要注意奖励对象需要之特点,奖励内容要与其需要相一致。对于职工的合理需要加以满足,对于受条件限制而一时无法满足的,要加以解释,并创造条件,满足职工之需要。要对职工的需要进行调节,要引导职工的需要纵向发展。要帮助职工从不合理的需要中解脱出来。
公平理论研究工作报酬的公平合理性对职工积极性的影响,一个人不仅关心自己所得的绝对报酬,而且总会自觉或不自觉地把自己付出的劳动和所得报酬与别人的劳动和得到的报酬进行比较,若感到公平合理,则积极性高,若产生不公平感,则影响其工作积极性人们一般是通过比较,从而产生公平或不公平感的。建立按劳分配的机制,逐步实行劳动力价格的市场调节,妥善处理工作绩效、能力、资历、努力程度之间的关系。进行比较训练,引导职工正确进行比较,消除主观判断偏差的不公平感。开展宣传教育,提倡奉献精神。
此外,强化理论的合理应用同样有助于积极性的提高。奖惩都是有效的强化手段,在实际工作中应多用奖励,惩罚要使惩的对象明理才能减少负面影响,达到预期效果。同一强化措施,不同个体反应有别,运用强化调动职工积极性,要考虑到个体差异。在强化的时间安排上,一般情况下,先连续及时强化,再间断强化,非固定时间间隔较好。
第四篇:关于如何调动员工积极性
关于如何调动积极性
一、从三个方面反思问题:员工缺乏工作积极性的原因(客观)
(1)压力方面(有形的无形的)(2)工作模式方面(3)沟通方面
二、了解员工(两种方法及建议)
(1)座谈会《在高质量完成工作的前提下希望的工作模式》(非官方形式)
目的:
1、了解员工关于向往工作模式想法
2、通过聊天过程挖掘意见建议
3、摸清每个员工的现实需求、对未来的期望和对公平现状的评价。
4、让员工知道管理者很在意员工,通过会议总结意见进行改进 注:
有效激励的前提:摸清每个员工的现实需求、对未来的期望和效价、对公平现状的评价。现代社会的员工要的东西主要有三:有意义的工作、有机会在影响到他们的决定上施一份力、良好的人际关系。除此之外,我们还面临转型社会、就职独生子女、个性发展等特殊国情。调动员工积极性应针对这些普遍性,适时、适势、综合地运用激励方法。
(2)问卷调查
注:问题客观,有针对性,不记名
三、作出改进方案
1、总结座谈会,提取可行方案(尽最大可能满足员工需求)改变现有固定模式(本质不变的前提),在员工面前展现结果,给予新鲜感加大团队互动。
2、综合有效激励的前提:推出激励方案(两种)(1)在部门现有资源下可实施的方案
小建议:活动经费(部分)或部分资源评比质控内部的月/季度优秀员工
倒休时间奖励(小时/天)
以上需员工同意及部门认可,可制订相应细则
(2)需向公司申请的激励实施方案(遵循以下原则)
1、对创新的激励。创新工作是一项艰巨的脑力劳动。它的激励机制随着我国分配制度的改革,重点在于物质奖励(辅之以精神鼓励)。对工作有重大贡献应予以重奖。
2、解决员工的后顾之忧。员工的后顾之忧主要来自家庭,而一个有后顾之忧的员工,就不可能全身心地投入工作。作为领导者,需要的是随时掌握员工“后顾”情况的变化,如孩子入托、家属生病等,对经济特困的员工,除常规的精神安慰
3、引入竞争机制。竞争前进的动力,从而激发员工的内在动力和自身素质的提高。考评是通常使用的一种竞争机制,它通过考评内容和方式的预设,直接引导员工积极性的发挥方向和力度。但是任何一种竞争机制必须做好两件事:一是竞争必须公平、公开、合理,否则就会适得其反。
3、让员工看到未来可发展蓝图
第五篇:调动员工积极性
“三步走”调动员工积极性
“调动员工的积极性,首先从控制入手;其次抓好激励;关键在觉知”。
如何调动员工积极性?这既是老生常谈的话题,又是让企业头痛的难题。
面对员工和原材料上涨,80后、90后成为劳动力主体带来的压力,过往的管理模式,管理手段不断面临挑战。靠人情化管理,企业一团和气却丧失竞争力。用制度管理,严格奖罚,员工要辞工。面对招工难使得企业对留下来的员工束手无策。老板和高管都希望调动员工积极性,增强员工责任心,各种招数都用了,却收效甚微。
企业在这个问题上为难,归根结底是对“员工积极性”本身认识有误区。一方面,都知道管理的根本在调动员工积极性;另一方面,又漠视员工、忽视员工。企业总是向外求,而不向内求,认为改变企业的力量在外不在内。于是,就高薪请人、听课培训、搞ISO、ERP、绩效考核……结果大失所望。
改变企业的力量在内不在外,员工自身的力量就是积极性,这就是改变企业的根本力量。所以,调动员工的积极性,首先要相信员工,相信以员工的本能可以把事情做好,这是个信念。
那是什么在阻碍员工的能量呢?一是情绪,二是观念(思想),三是私心(自我)。
能量是被情绪消耗掉的。情绪泛滥是管理大忌。一件事情没有做好,首先要冷静了解真相,把过程搞清楚,而不是对结果作出情绪反应。同时要做到:不管对员工进行什么样的批评,要一个批评伴随一个指导。
能量又是被私心所消耗的。能量是流动的,而自私就是自闭,就会抑制能量。不要自我,要开放。开放产生能量。要动作不要动念。一件事情觉知后就会形成很强的执行力。行动是制服妄念的最好办法。企业执行力差,就是因为人们妄念太多。
如何有效调动员工积极性?控制是基础,激励是根本,觉知是关键。
1.控制入手。
聪明跟反应有关,智慧跟反应无关,智慧来源于持戒。持戒就是约束。改变人的习性,开发员工能量从约束开始。改变随心所欲做事的习性,让行为受到约束,让每个人都有明确的任务。先让人不要有积极性,才能让人真正有积极性。
2.抓好激励。
管理的根本目的就是激励人达到目标。要打破目前企业普遍存在的“干多干少,干好干坏一个样”的混日子状况。激励并不是简单的奖钱或者罚钱,无缘无故的奖钱只能制造贪念。而莫名其妙地罚钱只能制造憎恨。
实施激励要注重分段,频率要高。把激励频繁地按每月、每周、每日进行,按车间、工序、机台、个人进行。即将整个企业的总任务分割到部门、车间、工序、机台、个人,同时还要采取一系列攻关动作,举全厂之力确保攻关取得成效。让员工看到变化,看到成绩,产生成就感。金钱对人的激励是有限的,而成就感对人的激励才是有效和持久的。企业通过各种管理动作、小攻关,不断积少成多,保持对员工的激励和刺激。注意,刺激要靠业绩,这要求有基本的数据系统。整个过程一定要有稽核手段确保激励效果,让每一个做事的人感受到背后有一双眼睛盯着,从而产生压力,变压力为动力。
3.关键在觉知。
谈到责任心和积极性,员工有没有责任心和积极性,关键在他对自我的认知。当一个员工觉得自己身份卑微、可有可无时,他是不可能有积极性和责任心的。
员工看不起他的工作源于他看不起自己,而他看不起自己又源于你看不起他,看得起他才有责任心。要让员工敢于给自己定一个比较高的身份、工作和目标。同时,让他一次次地承担责任,一次次地创造业绩,一次次地得到肯定,逐步树立自信心和成就感。
觉知可以归结为三点:做一个人认真负责的人,一个说到做到的人,一个精益求精的人。
总而言之,企业只要以平常心对待、持之以恒,日久天长,就会拥有越来越多有积极性、有责任心的员工。尽管他们都是原来的手下,却今非昔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