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真理与知识的关系及其客观性论文
什么是知识?什么是真理?首先,真理和知识肯定不是同一含义,而是有一定区别而又有一定联系的。
什么是知识?我认为,知识是人有目的地反映和把握客观对象的观念和方法,并在一定时期内具有正确性。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我们发现并认知到关于客观世界的正确观念,从而形成知识,或是自己实践探索得到,或是通过教育、书籍等等方式获得。换一种说法,我们在实践和思考的过程中认识到真理,进而又通过学习传播的方式将其转化为知识,为人类所认知。
我们再来看看什么才是真理。以自然科学为例,《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一卷》中,恩格斯说:十八世纪以前的自然科学知识只是“零散地、偶然地出现的成果”,只有当知识揭示了“它们的必然性和它们的内部联系”的时候,才使“知识变成了科学”,“才取得了科学的形式”。因此,在《选集》第三卷中他说 “建立各个知识领域间的正确联系”,在每一个研究领域中有系统地和依据知识材料的内在联系加以整理,这样,“自然科学便走进了理论的领域”。
恩格斯的自然辩证法认为:客观物质世界是不断运动、变化和辩证发展的。自然科学在近代必须用辩证发展的理论去思考和研究,而不是机械唯物主义式地停留于对自然知识的整理和分类。所以,自然辩证法推崇系统地、客观地反映世界的内在本质和规律。也就是说,只有当知识能把握客观世界的内在联系和规律的时候,并且受到实践的验证为真并成为系统的理论,才成为真理。综上,可以归纳出知识成为真理的两个条件:一是成为辩证发展的系统的理论,二是能正确反映客观世界的本质,内在联系与规律。这个“正确”要靠实践来证明。
真理是客观存在的,因为世界的本质和规律是客观的。而有时我们发现,关于同一客观事物的真理在不同的时代总会被人解释为不同的内容,显得具有主观性,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可以这么说,真理本身是客观存在的,真理的内容是客观的;而真理被人类表达出来的方式是主观的。而生活在一定时代的人的常识由于主客观条件的限制,不能不带有鲜明的历史印记和局限;从恩格斯的自然辩证法中,我们可以知道,客观物质世界在不断地运动,变化;认识方式和手段多样化,人类的认知限度也在不断扩展,对客观真理的主观认识也更加确切和清晰。在《费尔巴哈论》的第一部分中,恩格斯批判地分析了黑格尔哲学之后写道:“我们就把沿着这个途径达不到而且对每个个别人也是达不到的‘绝对真理’撇在一边,而沿着实证科学和利用辩证思维对这些成果进行概括的途径去追求可以达到的相对真理。”可以这么说,我们能认识到的是一种相对真理。这种相对真理也是在不断辩证发展的。客观世界和主观认识都在不断变化发展,人类的认识是向着真理逐步无限趋近的。
综合上述,知识是人有目的地反映和把握客观对象的观念和方法,并在一定时期内具有正确性。真理是以理论的形态正确把握客观世界的内在联系和规律,并为实践所证明为真的知识。真理是客观的,人类的认识是向着真理逐步无限趋近的。
第二篇:思修:真理的客观性、绝对性和相对性
凯程考研辅导班,中国最强的考研辅导机构,http://www.teniu.cc
考研就找凯程考研,学生满意,家长放心,社会认可!
思修考点之真理的客观性、绝对性和相
对性
(1)真理的客观性——客观真理
真理是人们对于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认识。真理的客观性或客观真理有两层含义: 一是指真理的内容是客观的 二是指真理的标准是客观的,客观的社会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同时,真理的客观性决定了真理的一元性。那么真理的一元性是指对于特定认识客体来说,真理只有一个,它不因主体认识的差别和变化而改变。也就是名侦探柯南常说的真相只有一个。
(2)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及其辩证关系
真理是个发展过程,既是绝对的,又是相对的,这是真理问题上的辩证法。首先看下绝对性的三层含义:
一是就真理的客观性而言,任何真理都是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认识,都包含不依赖于人的意识的客观内容,这是无条件的、绝对的。因此,承认客观真理,也就必然承认绝对真理;比如我们说的地球是圆的。
二是就人类认识的本性来说,完全可以正确认识无限发展的物质世界,每个真理的获得都是对无限发展的物质世界的接近,这也是无条件的、绝对的。其实他就是从可知论的角度来讲,人类可以认识并正确认识这个世界。
三是从真理的发展来说,无数相对真理的总和构成绝对真理。同学们是不是都知道,古时候我们得出过天圆地方的理论?那时候天圆地方是不是就三绝对真理?但是后来经过一个西方姓麦名哲轮的通过环球航海得出地球是圆的,那么,天圆地方变成了相对真理了,对吧?因此,我们承认认识发展的无限性,也就必然承认绝对真理。
②真理的相对性或相对真理是指人们在一定条件下的正确认识是有限度的,也有三层含义:
一是从广度上说,它只是对客观世界的一定范围、方面的正确认识,有待于扩展;大家小时候对于世界的认识是不是局限于你的家乡?后来读大学到了另外一个城市,因此对这个城市有了了解,在这过程中你还去其他地方去旅游,这就是我们说的在广度上的扩展。
二是从深度上说,它只是对特定事物的一定程度、层次的近似正确的认识,有待于深化;大家知不知道卓兰老师啊,一开是刚认识卓老师的时候,我以为她是高冷的女神,后来相处久了,发现她是猴子派来的逗比,这就是我对卓老师认识的深化。
三是从进程上说,它只是对事物的一定发展阶段的正确认识,有待发展。大家看到我们的政治讲义了吧?一开始我们学习的是马原第二章,现在第三章即将结束,这就算我们看书的进程或者学习的进程。
③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是同一客观真理的两重属性。任何客观真理都是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的统一。
关系有两方面:一是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是相互联结、相互包含的。也就算在咱们说的A离不开B,B离不开A。二是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又是辩证转化的。真理是由相对走向绝对的永无止境的过程。比如我们前面说的天圆地方的例子。
下面我们看下真理的具体性。他经常和绝对性和相对性放在一起作为考点进行考察。
真理是客观性、绝对性和相对性的统一。真理的具体性所包含的内容和要求是:真凯程考研,考研机构,10年高质量辅导,值得信赖!以学员的前途为已任,为学员提供高效、专业的服务,团队合作,为学员服务,为学员引路。凯程考研辅导班,中国最强的考研辅导机构,http://www.teniu.cc
考研就找凯程考研,学生满意,家长放心,社会认可!
理是全面的,真理是历史的,真理是有条件的。任何真理都是在一定时间、地点、条件下主观与客观的符合,它要受条件的制约,并随条件的变化而变化;离开具体的时间、地点和条件,真理就是抽象的、无意义的。
凯程考研辅导中心优势
凯程考研辅导中心创办于2005年4月,具有强大高校背景,是中国最早专门从事考研高端辅导的机构之一。并积累了多年的考研辅导经验。
成功学员多
至今已有数千位学员进入全国各大高校研究生院学习,这些同学的名单在网上有据可查。而且从2005年到2010年,据不完全统计,每年凯程考研辅导中心的成功学员人数要比前一年翻一倍,所谓的成功学员,是指通过初试,进入各校复试并最终录取的同学。
师资力量强
首先,所有老师均来自北京各高校的教师,且讲任何课程备课必须超过一个月,那些虽然有名但是准备草草的老师从来不能站在讲台上,这是对老师的硬性要求。
其次,所有老师都必须经过专门的培训与试讲环节且试讲必须得到听课学生90%以上的好评,好评不够马上淘汰。
第三,讲授的内容必须是应试化的,让学生越听越迷糊的老师,也坚决不要。课程质量高
采取公共课小班授课,专业课一对一辅导的方式,针对不同程度学生的特点及程度差异,因材施教,精讲精练,才能达到理想的效果
服务效果好
服务,是一种理念,更是一种信念。只有经历过考研的人才能够理解考研对于每个人,每个家庭的意义。凯程考研的全部管理人员都有着考研成功的经历,才能够给广大考生提供贴心、贴切的服务,保证考生没有后顾之忧的全力以赴进行备考。
凯程教育:
凯程考研成立于2005年,国内首家全日制集训机构考研,一直从事高端全日制辅导,由李海洋教授、张鑫教授、卢营教授、王洋教授、杨武金教授、张释然教授、索玉柱教授、方浩教授等一批高级考研教研队伍组成,为学员全程高质量授课、答疑、测试、督导、报考指导、方法指导、联系导师、复试等全方位的考研服务。凯程考研的宗旨:让学习成为一种习惯;
凯程考研的价值观口号:凯旋归来,前程万里; 信念:让每个学员都有好最好的归宿;
使命:完善全新的教育模式,做中国最专业的考研辅导机构; 激情:永不言弃,乐观向上;
敬业:以专业的态度做非凡的事业;
服务:以学员的前途为已任,为学员提供高效、专业的服务,团队合作,为学员服务,为学员引路。
如何选择考研辅导班:
在考研准备的过程中,会遇到不少困难,尤其对于跨专业考生的专业课来说,通过报辅导班来弥补自己复习的不足,可以大大提高复习效率,节省复习时间,大家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凯程考研,考研机构,10年高质量辅导,值得信赖!以学员的前途为已任,为学员提供高效、专业的服务,团队合作,为学员服务,为学员引路。凯程考研辅导班,中国最强的考研辅导机构,http://www.teniu.cc
考研就找凯程考研,学生满意,家长放心,社会认可!
面来考察辅导班,或许能帮你找到适合你的辅导班。
师资力量:师资力量是考察辅导班的首要因素,考生可以针对辅导名师的辅导年限、辅导经验、历年辅导效果、学员评价等因素进行综合评价,询问往届学长然后选择。判断师资力量关键在于综合实力,因为任何一门课程,都不是由
一、两个教师包到底的,是一批教师配合的结果。还要深入了解教师的学术背景、资料著述成就、辅导成就等。凯程考研名师云集,李海洋、张鑫教授、方浩教授、卢营教授、孙浩教授等一大批名师在凯程授课。而有的机构只是很普通的老师授课,对知识点把握和命题方向,欠缺火候。
对该专业有辅导历史:必须对该专业深刻理解,才能深入辅导学员考取该校。在考研辅导班中,从来见过如此辉煌的成绩:凯程教育拿下2015五道口金融学院状元,考取五道口15人,清华经管金融硕士10人,人大金融硕士15个,中财和贸大金融硕士合计20人,北师大教育学7人,会计硕士保录班考取30人,翻译硕士接近20人,中传状元王园璐、郑家威都是来自凯程,法学方面,凯程在人大、北大、贸大、政法、武汉大学、公安大学等院校斩获多个法学和法硕状元,更多专业成绩请查看凯程网站。在凯程官方网站的光荣榜,成功学员经验谈视频特别多,都是凯程战绩的最好证明。对于如此高的成绩,凯程集训营班主任邢老师说,凯程如此优异的成绩,是与我们凯程严格的管理,全方位的辅导是分不开的,很多学生本科都不是名校,某些学生来自二本三本甚至不知名的院校,还有很多是工作了多年才回来考的,大多数是跨专业考研,他们的难度大,竞争激烈,没有严格的训练和同学们的刻苦学习,是很难达到优异的成绩。最好的办法是直接和凯程老师详细沟通一下就清楚了。
建校历史:机构成立的历史也是一个参考因素,历史越久,积累的人脉资源更多。例如,凯程教育已经成立10年(2005年),一直以来专注于考研,成功率一直遥遥领先,同学们有兴趣可以联系一下他们在线老师或者电话。
有没有实体学校校区:有些机构比较小,就是一个在写字楼里上课,自习,这种环境是不太好的,一个优秀的机构必须是在教学环境,大学校园这样环境。凯程有自己的学习校区,有吃住学一体化教学环境,独立卫浴、空调、暖气齐全,这也是一个考研机构实力的体现。此外,最好还要看一下他们的营业执照。
凯程考研,考研机构,10年高质量辅导,值得信赖!以学员的前途为已任,为学员提供高效、专业的服务,团队合作,为学员服务,为学员引路。
第三篇:马哲论文:论真理与价值的关系
论真理与价值的关系
姓名:汪明玥
学号:41063050
世界在发展中变化,在变化中发展,为了满足人类生存和适应发展的需要,人类必须通过不断的实践改造外部世界,创造和生产出满足人类需求的事物。因此,在这个过程中,不仅仅存在着主观符合客观真理的问题,而且存在着关于改造客观世界的价值问题。
首先,真理是人们对于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认识。真理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真理具有客观性;真理的内容是客观的,这也就决定了真理的一元性,真理作为一种主观的思想形式,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外部客观世界作为认识对象的。还有,检验真理的标准也是客观的。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凡是真理,必然能够经得起实践不断的考验。同时,必须清楚的是,真理的形式具有主观性,真理形式的主观性要求我们必须意识到,真理同它所反映,认识的客观对象之间有着很大的区别与联系。我们既不能把真理思想内容的客观性等同于客观对象的客观性。
二、真理具有绝对性和相对性;真理的绝对性即真理的无条件性和无限性。因为,任何真理必然包含着与客观现象相符合的客观内容,都不能被推翻。真理的相对性即真理的条件性和真理的有限性,人们对客观过程及其发展规律的正确认识总是有局限的,不完全的。就拿数学计算规则来说,刚开始时,人们只是认识到,一个苹果加一个苹果就等于两个苹果,所以人们就得出结论,1+1=2,但是后来,人们发现一堆沙子加一对沙子还是等于一堆沙子,所以说,1+1=1。从这点就可以充分看出真理的相对性和绝对性。
其次,哲学上的价值是揭示观世界对于满足人的需要的意义关系的范畴,是指具有特定属性的客体对于主体需要的意义。价值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性:
一、价值具有客观性。首先,人的需要具有客观性,其次,用来满足人需要的对象也具有客观性。
二、价值具有主体性。价值的特点表现着主体性的内容,因为价值关系的形成是以主体的需要为主导因素的,因此,客体对于主体的意义就会因为主体的需要不同而不同。举个例子,对于穷人来说,他们也许最需要的是一顿饱饭,一件可以避寒的衣服,所以,食物,衣服对于他们来说,是最有价值的事物;而对于富人来说,衣食住行不用担心,所以他们更注重精神上的追求,这时候,他们就会认为一场演奏会,一次异域旅行是更有价值的事情。
三、价值具有社会历史性。如:石油,核能,太阳能,潮汐能,煤炭等能源形态,对于人类的价值也是随着历史的变化而变化的。
四、价值具有多维性。每一种主体的价值关系都是多维的或是全面的。比如我们看一件事物,我们可以从多个角度去发现它的美学价值,经济学价值,科学价值等等,而且在实践中,人们会根据自己的不同需要而去实现它的一种或多种价值,同时舍弃其他价值,这就需要我们在实际中学会舍弃。
以上,我分述了真理与价值的定义及特点,那么,真理与价值的区别又体现在哪些方面呢?
所谓真理原则,就是在人们的意识和行为中追求真理、服从真理、坚持和执行真理的原则。这一原则的基本内容,就是人类必须按照世界的本来面目和规律班级:数学1002
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包括认识和改造人类自身。
首先,人对物的客观尺度的遵循和运用不是片面的,而是全面的。所谓人能够全面地认识和运用物的客观尺度,不但是指人能够通过实践认识和把握各种事物的内在结构、属性及其发展规律,即不仅以每一种特殊事物的发展规律作为自己活动的特殊尺度,而且同时指人能够通过对各种事物之间的复杂联系的认识,把握作为系统整体的物质世界,从而以整个客观世界作为自己活动的一般尺度。从这个意义上说,只有人才是真正懂得物的客观尺度。
其次,人对物的客观尺度的遵循和运用不是自发的而是自觉的。人要在自己的实践活动中全面地把握各种事物和整个世界的客观尺度,仅凭动物那样的遗传本能显然是不行的。人高于动物的地方,就在于人通过劳动实践活动引发出了越来越清晰的思维,并能通过自己的意识自觉地反映事物的客观规律。由此才能遵循由统一的物质世界所规定的一般尺度,从而“再生产整个自然界”,实现人自身的全面发展。
人对物的客观尺度的把握和运用方式,决定了人认识真理的重要性。也就是说,人为了自觉地、全面地把握物的客观尺度,必须通过自己的观念去追求客观真理。但是,人类对真理的追求,不能归结为“理性的热情”,而是出于改造自然界实现人类美好愿望的需要,就是说,人类的活动还必须遵循价值原则。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看到,真理与价值各自有着不同的规定性。真理所体现的是主体认识与客体的实在状态之间的符合关系,价值所体现的是客体属性与主体需要之间的满足或效用关系,二者实际上体现了人类处理自身与外部世界关系的活动所必须遵从的两大基本尺度,即物的尺度和人的尺度。因此,无论是就其本质内容来说,还是就其在人类活动中所起作用的基础和根据来看,真理和价值都是有根本区别的。
真理与价值作为两种不同尺度的体现,二者是有区别的,但在人类的实践、认识活动中又是密切联系、辩证统一的。
在社会实践中,真理既是制约实践的客观尺度,又是实践追求的价值目标之一,即通过实践获取外部世界的客观认识;而价值则是实践追求的根本目标,同时是制约实践的主体尺度,所以,真理和价值在实践的基础上是辩证统一的。它们的辩证统一关系,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成功的实践必然是以真理和价值的辩证统一为前提的。
价值的形成和实现以坚持真理为前提,而真理必然是有价值的。
真理和价值在实践和认识活动中是相互制约,相互引导,相互促进的。那我们如何坚持真理与价值的辩证统一呢?坚持真理与价值的辩证统一,要求我们在实践中必须坚持和弘扬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科学精神要求我们坚持以科学的实事求是的精神去认识和改造世界,在实践和活动中,如实地准确地按照客观事实的本来面目去揭示其本质和规律,把追求真实,反对虚假看作是进行科学认识和实践活动的基本品格,人文精神要求把人民的利益和人的发展作为一切认识和活动的出发点把美好的追求作为认识和实践活动的主要目标,坚持既崇尚理性,又调动人的非理性因素来表现人的本质和人的追求。
认识到并坚持真理与价值的辩证统一,对于我们大学生有重要的意义。因为我们大学正处于世界观和人生观形成和发展的阶段,我们应当大力弘扬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全面发展自己,提高自己的素质,做一个坚持事实,坚持科学,坚持人文的对国家和全社会都有用的人。
引用文献资料:
2008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自然科学手册
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李秀林,王于,李淮春,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11出版)
第四篇:社科论坛第三讲:真理的客观性和主观性
真理的客观性和主观性
提要:所谓的真理不过是人们对客观世界的正确认识。我们通常所接触的真理都是客观世界在人的头脑里的反映,属于主观真理,是人对客观世界在一定历史条件下的正确描述,它不是绝对的,随着人类的认识水平的提高,而不断的深入。说以主观真理是一个不断的趋近过程,而非永恒的。主观真理是变动的,客观真理则是不变的,人的认识过程是向着客观真理的趋紧过程,我们一直在追求真理的路上,任何把一定时期的主观真理当做永恒的都是错误的,而有危害的。
本文如能发表,可能导致新一轮的真理问题大讨论。关键词:客观真理
主观真理
作者:榔头榔头
学位:硕士
曾在吉林轻型车厂工作,先病退在家
什么是真理?我们所接受的对真理的解释是:真理是对客观事物的本质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这就存在一个问题,既然真理是是客观事物在人脑中的反映,那么这个真理就应该是经过人头脑加工过的产物,就应该属于主观的真理,是人们对于客观世界的描述,这个描述是要受到人的历史的认识水平的限制的,永远没有达到全部的对客观事物的揭示,随着人的知识水平的提高,客观事物的内在联系被不断的揭示出来,人们的主观真理就是在不断的丰富当中。因此人的主观真意从来不是一成不变的,一定历史时期存在的主观真理虽然不能说全部是错误的,但其中也往往包含着被忽略的、不那么严谨的东西,这些部分通常被人们的想象所填充,随着人类认识的提高,在允许质疑的前提下,旧有的、老旧的真理就被推翻,真的真理就得以产生。
人的主观认识是一个进步过程,它一直处于变化当中,也就是说主观真理是可变的、动态的。而人们通过人的认识加以描述的对象——客观事物则只是一种存在,它就摆在那,是永恒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它是客观的,它就是它原本具有的样子,不论人们喜好,它一直存在在那里。如果说人的认识的主观真理是变化的,客观事物则是不变的,那么客观真理就是永恒的,它等待着人们去认识,去发现,去描述。也就是说,人在追求真理的过程当中是在不断的进步当中,是向着哪个永恒不变的客观真理的不断的趋近过程,人一直处于对客观事物的不断的深入当中,人类一直在追求真理的路上,永远达不到哪个永恒的不变的真理本身。对于客观事物所蕴含的内在联系的揭示在一定的历史时期有其最为先进的因素,但不等于永远是先进的,因为人的认识不会停留在一定的水平之上,随着人们面对的问题的出现,需要加以解释,人的主观的真理就在突破着旧有的迢迢逛逛中进步,人的主观真理一直在前行,一直在进步,进步是在对于客观事物的认识不断的丰富当中形成的。
所谓真理,顾名思义就是真正的道理,它往往隐藏在客观事物的背后,等待着人们去发现,去解释。那些在客观事物表面的、浅显的道理早就被人们所发现了,像1+1=2一样这样的道理,早已经为人们所熟知了,但更深一层次的道理却并不是那么容易被发现的,人的认识过程是一个不断的深入过程,随着人们的认识的深入,会有越来越多的道理被发现,形成一个认识的更趋近于完整的体系。比如最初的古人的认识是浅显的,在中国的古代认为世界是由金木水火土五行构成的,这样的“道理”没有经过任何的检验,以至于想象的成分隐藏其中,而把这样的“道理”约定熟成的被当成不可逾越的真理和前提去进一步的认识客观的事物,不完善的地方就会更多。
最先提出来世界是由原子构成的人是公元前5世纪前后,古希腊哲学家德谟克利特等人最先提出世界上千千万万种物质是由最微小、坚不可入且不可再分的微粒所构成。这种微粒叫做“原子”,希腊语原意即“不可分割”。牛顿在17世纪后期比较明确地指出,一切物质都是由微小的颗粒组成的。但这些论点都没有科学的实验来证明,既不能被科学界普遍接受,也无法推行运用。英国科学家道尔顿通过化学分析,研究了许多地区的空气组成,得出这样的结论:各地的空气都是由氧、氮、二氧化碳和水蒸气四种主要物质的无数个微小颗粒混合起来的。他利用了希腊哲学上的名词,也称这些小颗粒为“原子”。1803年,道尔顿提出了他的原子学说:①元素(单质)的最终粒子称为简单原子,它们极其微小,是看不见的;是既不能创造,也不能毁灭和不可再分割的。它们在一切化学变化中保持其本性不变;②同一元素的原子,其性质和质量都相同;不同元素的原子,其性质和质量都不相同;③不同元素的原子以简单数目的比例相结合,形成了化学中的化合现象;化合物的原子称为“复杂原子”。这一学说合理地解释了当时发现的质量守恒定律、定组成定律及倍比定律等,开创了化学的新时代。但是,道尔顿把原子看成是组成物质的“最后质点”,是“绝对不可再分”的微粒的观点,又受到19世纪末一系列重大科学发现的有力冲击。电子的发现打开了原子内部的大门,放射性的发现则进一步揭示了原子核的奥秘。随着科学研究的不断深人,现代原子概念逐步得到了发展和完善。
现在人们已经知道了,原子并不是不可分割的,原子是由更小的粒子组成。于是,质子、中子、中微子、介子……随着时间的推移纷纷浮出水面。但是,随后人们发现,质子、中子和介子等也不是不可分割的,它们是由更基本的组“夸克”组成。1995年人们对粒子物理标准模型中最后一个夸克的搜寻,画下了一个圆满的句号。可是按照粒子物理标准模型,粒子世界由62种粒子构成。但人们只证实了60种粒子的存在。可见,要认识我们所在的这个世界,我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我们可以看到随着人类所面对的问题的扩展,需要对隐藏在客观事物背后的道理进一步揭示,由人的主观形成的真理就会越来越丰富,主观真理不再停留在某一水平上,它是不断的进步过程。而客观的世界不论人们是否认识到,其规律和联系是存在的,只是人们没有认识到而已。
像这样的认识过程还有很多。中国的先民们凭着肉眼可观察和想象得出了天圆地方的假说,这样的假说远比地心说来得落后,古希腊的托勒密(Claudius Ptolemy)将地心说的模型发展完善,且为了解释某些行星的逆行现象(即在某些时候,从地球上看那些星体的运动轨迹,有时这些星体会往反方向行走),因此他提出了本轮的理论,即这些星体除了绕地轨道外,还会沿着一些小轨道运转。后来,天主教教会接纳此为世界观的“正统理论”。
直到1609年伽利略听闻且自己制作了天文望远镜,并以此发现了一些可以支持日心说的新的天文现象后,日心说才开始引起人们的关注。这些天文现象主要是指:木卫体系的发现直接说明了地球不是宇宙的唯一中心,金星满盈的发现也暴露了托勒密体系的错误。
然而,由于哥白尼的日心说所得的数据和托勒密体系的数据都不能与第谷的观测相吻合,因此日心说此时仍不具优势。直至开普勒以椭圆轨道取代圆形轨道修正了日心说之后,日心说在于地心说的竞争中才取得了真正的胜利。
现在的人们不再接受日心说的理论了,它的正确性只是在比较之前的道理更有说服力,是人类认识的进步。
过去的人们有了一点对客观事物的发现,就武断的认为世界就是这个样子,而把主观的真理当成不变的客观真理。谁要是对其提出疑问,就要对谁加以惩罚。真理于是被限定为刚刚出现时的样子,而没有任何的进步。这是很危险和荒谬的。
一些人在特定的“真理”面前获得了利益,就会用其所特权极力维护之,对新的真理的出现横加阻拦,大加挞伐。
中国古代的先哲们都会武断的说世界就是他们所说、所想的样子,而把其主观的真理当成永恒不变的客观真理。
老子是如何论述道的呢?他说:
“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地母。吾不知其名,强字之曰‘道’”(二十五章)
“道之为物,唯恍唯惚。惚兮恍兮,其中有象;恍兮惚兮,其中有物。窈兮冥兮,其中有精;其精甚真,其中有信。”(二十一章)
“道常无名,朴。虽小,天下莫能臣。”(三十二章)
于是从“道”这一基本的感念出发而引出了他的理论,《道德经》。其中正确与谬误共存。但是汉处的统治者则将其当成了国教,以其立国,因为其存在一些无法解释事一些物的弊病,为后来的儒家所“驳斥”,也是由于当年的汉武帝更倾向于“秩序”,推崇“礼教”,而使得儒家在于道教的申论中胜出,从此贻害了中国社会几千年。
儒家的胜出,并不是说儒家绝对的正确,它与道家同样是真理与谬误共存,而在其取得国教地位的时候,就开始对任何危害其安全的言论大加挞伐,对不符合其设定的“规范”的人加以惩罚。于是最终中国的社会变成了“稳定”的社会,经过了几千年来没有任何的进步,变化的只是朝代的更换,而其理论还是应用儒家的那一套。
为了证明儒家理论的正确性,那些御用文人们只会引经据典,翻阅古书,把最早孔子所说的当成绝对正确的东西,现在看来无论孔子所说的正确与谬误,它只是孔子的个人的思想,而没有经历过实践的检验,无法证明其正确的地方。而由于不能对其加以质疑,而使得其中的谬误长期存在下去,而既得利益者正是利用其错误的地方而为自己所利用,于是凡是一些统治者极力提倡的东西越是存在着错误,在其错误的强行推行下,普通的中国人深受其苦,中国的社会于是停留了下来,因为不可改动和质疑任何的东西而不可能有任何的变化。即使在现实中,发现了其与实际不符合,改变起来也是很难的,历史上有过几次“变法”,而都是万变不离其宗,最后都要归结到儒教所限定的范围之内,最终失败。如晚安是变法。
在西方中世纪的时候,宗教事实盛行的,任何不符合“教义”的都要被斥为异教徒,都要被当成魔鬼处以绞刑。
“中世纪出现两个异端,即反社会反教会及无政府状态。首先是由于教会内部堕落开始,主要是反对神职界的堕落。
--亚尔比异端ALBIGENSES:又称新摩尼异端。摩尼异端在教会初期对教会有很多麻烦。到九世纪摩尼异端在亚美尼亚重新开始发展,又传遍整个东罗马帝国,法国,西班牙及意大利。此时被称为新摩尼教,称自己为‘纯洁者’(CATHARI)根据地在法国ALBI。
相信二元论:善神与恶神,善神控制精神,恶神控制物质界,两神永远作斗争,因为这世界是恶的,故而“婚姻,生育,家庭”都被认为是不伦理的,吃肉不能得救,所以过苦修生活,认为基督的死亡与复活是预示性的,认为耶稣是天使,不是人。认为教会是不可信的,他们分两种人,完人及信者。完人度神贫,刻苦的生活,到处宣讲福音道理,信者为普通者,认为一般不能得救,需在死前经过完人的覆手。‘精神怀的洗礼’。这样信进才可免除罪过的罚,如果病好又活过来则要饿死或窒息而死,因覆手一生才一次。
对教会,对社会造成很大影响,同时也吸引了不少人,因为他们刻苦的生活,不似神职人员那样过着奢侈的生活。教会对他们召开会议批判他们,不听则绝罚。当时教宗意诺森二世,派遣许多会士为他们讲福音,可未成,后来他们用武力攻击教会,杀死了教宗的代表(1209年)PETER OF CASTELNAU。于是教宗号召所有基督教国家,发动“亚尔比十字军”开始东征。从法国,西班牙开始,后来教宗额我略九世又定了宗教裁判所,委任多明我会士审判。最后到13世纪末,摩尼异端逐渐消失了。
--华尔图异端:WALDENSIANS,产生于公元12世纪--20世纪。主要从教会外部来的。创始人为法国里昂的商人WALOLO。后来领洗皈依了托钵修会。1176年,开始按耶稣的话做,变卖自己的一切财富,到处讲道,攻击神职人员的财富及堕落。他们热心可嘉,到处身穿破衣,宣讲,然而因没有知识,故而也宣讲错误。在1179年,在第三次拉特朗会议上,他们的刻苦生活受到教宗亚历山大的表样,同时也禁止他们讲道,可他们不听。教宗露西斯三世在1184年沃罗那会议上把WALOLO开除教籍,因他们不服从教宗的劝解,WALOLO仍我行我素。他们主要坚决反对为亡者祈祷,献弥撒及不承认炼狱的存在,这是他们主要的错误,他们反对圣事,弥撒,神职,教会的大赦,对圣人的敬礼,婚姻的不可拆散性。
教会第一次用武力--十字军东征声讨,进行残酷地镇压,他们不但反对教会的信仰,也对社会造成影响,故而教宗在无法的情况下,只得发起十字军,以教宗意诺森三世为首,号召欧洲国家发动十字军声讨他们。
--宗教裁判所:INQUISITION 异端刚开始,教会对此也不知所措,国王就采取用刑,可教会从未承认过,也未规定,只是国王自立规定条文。后来异端泛滥,教宗不得已而干涉了,派了不少人去捕捉异端人进行审判。1231年,额我略九世正式成立宗教裁判所,开始压制异端,于1233年,把裁判所的权利委托给多明我会管理,权利非常大,直属于教宗,不受当地主教管辖,故而众说纷纭。” ⑴
客观真理和主观真理是两个不同的东西,客观真理是被反映的对象,是人们在一定知识水平感兴趣的某项事物。它是真实存在的,不论你是否对它感兴趣,它都是存在的。它是永恒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而主观真理则不同,它是对客观事物的反映的结果,它不是永恒的,而是可变的,随着人类知识水平的提高总是能够更深入的揭示客观事物的本质,它是一个趋近的过程,它一直在趋近的旅途中。
我们把真理分成了主观的真理和客观的真理,这样就可以进一步的解释一些现象,而避免把主客观真理混绕而导致思维的混乱。
比如,我们所说的真理应该是客观真理,它应该是永恒的。但是它只有在我们的头脑中反映才能被认识。它需要被认识、被描述、被理解。这时的真理又变成了主观的真理,它又不是永恒的了,后来出现的总要离客观真理更近一些。
在人类的历史上把客观真理同主观真理混绕是很常见的,通常的做法就是在当时的知识水平下得出的主观真理被当成了客观真理,并并宣称世界就是这个样子的,凡是偏离了这样的说法都是错的。这在这一主观真理刚刚出现的时候,人们还没有能力突破这时的主观真理,无疑是正确的。偏离了,大部分是错误的偏离。而当人们的只是水平有了提高的时候,原先的主观真理就开始被人们所怀疑了,直至有新的真理的出现。每一时期的主观真理的进步,都是人们向着客观真理迈进的一小步,如果此时停下了,按照自己认为正确的方向走下去,其结果往往是错误的。如基督教刚刚兴起的时候,在那个历史的条件下,无疑更接近客观的现实,一部《圣经》就可以包罗万象,解释并规定人世间的行为。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越来越怀疑它的不正确的地方,最典型的就是基督教认为太阳是绕着地球旋转的,地球是宇宙的中心,上帝把人放在宇宙的中心是对人的关爱。而16世纪的哥白尼提出了日心说,开始挑战教会的地心说。实际上教会的地心说,最初由古希腊学者欧多克斯提出,后经亚里士多德、托勒密进一步发展而逐渐建立和完善起来,它只不过是对希腊天文学知识的的继承,在那个时代无疑是正确的,日心说的提出,则使得人类向着真理更近了一步,但还不是终点,现在大家都知道,太阳系也不是宇宙的中心。
人们新的主观真理的出现,是向着客观真理前进了一小步,前进了之后,其方向不一定是正确的。如果此时把眼睛蒙起来,按着这一真理的方向走下去,就会离客观的真理越来越远。
这就像大家常玩的摸鼻子游戏一样,玩这个游戏的人要把眼睛蒙起来,向前面走,去摸前方画像的鼻子。而往往是走错了方向,引得大家哈哈大笑。原因就在于,每走一步,他的方向就要有所改变,因为眼睛是蒙着的,他不知道自己走的方向对不对,顺着自己的感觉走下去,错误的可能性就很大。
人们对主观真理的认识是无止境的,即使你能达到客观真理的旁边,也不能进入客观真理的内部,即使是进入了客观真理的内部,也不是全面的了解了的真相,只是在某一方面你所感兴趣的地方了解了,而不是全面的了解。
就像远处有个人,你向他走过去。在人类的早期能够描述事物的除了语言,就是图画了。是很粗浅的认识。随着人类科技的进步,照相机出现了,人们可以用胶卷记录看到的人的形象。这时与对象还不是完全的接触。再后来出现了X光,可以透视到人的身体内部,但只是对骨骼比较清晰。后来又有了,血压仪、心电图、B超、彩超、胃镜等,每一项技术的进步,都只是从一个方面了解人体的问题,而不是全部。现在又有了核磁共振、血管照影等,这是已经不但和人完全接触了,而且进行了身体内部进行了解,但这样的进入都是某一方式的进入,而不是全部,也不需要全部。对人做一个全面的了解几乎是不可能的。
从上面的例子中,可以看到人的认识是渐进的,也是多方面的。所以人所得到的主观真理也不止一个,每一个都不能代替另一个。然而历史上的现实却是一方面把主观真理当成了客观的真理。另一方面认为找到了全部的真理,限制人们对真理的追求。
一个人不可能对客观事物全方位的进行了解,掌握真理的全部,当他的认识达不到的时候,他往往借助于自己的想象,来填补其中的空白,此时所得出的“道理”往往是很可笑的。牛顿提出了万有引力定律,视乎是发现了世界上的全部真谛,按照他的理论他可以描述行星绕着太阳运转的轨迹,但是他不知道绕太阳运转的初始数度是怎么来的,穷极当时自己的能力,仍然找不出问题的答案,于是他根据自己的想象认为那是上帝给地球踹了一脚,才有了地球的初始速度,现在看来是多么的可笑,因为后来出现的宇宙大爆炸理论更加接近于实际。我们都知道宇宙中的星星有千千万万个,让每个星星都有初始速度,那个“上帝”会多么的繁忙,而这个上帝的存在是乌帕证实的。
当任何的一套新理论刚刚出现的时候,对于客观的世界的解释更加前进了一步,很多人愿意相信它能解决很多方面的问题,认为那就是真理的真谛。达尔文的进化论刚刚出现的时候,很有力的解释了自然界物竞天择的自然法则,尤其对于野生动物界很是实用,于是有很多人相信达尔文揭示的丛林法则也照样适合人类社会。
“丛林法则虽然来自自然界,但是,许多人却把它应用到了人类社会,这就是所谓的‘社会丛林法则’。社会丛林法则的信徒们认为,人类社会就像一个由许多动物组成的丛林,惟有强者才能在其中生存,占据最大的利益。在此基础上,英国社会学家斯宾塞还进一步提出了‘社会达尔文主义’,认为人类社会也跟自然界一样,存在着生存竞争。在竞争中强者生存下来,而弱者则被淘汰,只有这样人类社会才能进步。
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社会达尔文主义在欧美各国广泛流传,成为帝国主义和殖民主义政策的重要理论依据。后来,它更被纳粹所利用,成为他们实行‘种族灭绝’政策的‘理论依据’。希特勒在《我的奋斗》中宣扬雅利安人是优等人种和灭绝犹太人和斯拉夫人的理由等等,其实都不是他的发明,而是从社会达尔文主义那里继承来的。”⑵
任何的一个真理都是对应着客观事物的一个方面,尤其特定的适用范围,超出这个范围它就不一定是正确的了。由人所认识的真理都是主观的,是客观事物在人头脑中的正确的反映,它是可变的,把这些可变的主观真理错当成永恒的客观真理是很危险的,除非带有个人的目的人们通常是不会这么做的。⑴、http://blog.sina.com.cn/s/blog_49a3adf7010005g3.html ⑵、http://wenku.baidu.com/view/0263eb482e3f5727a5e9625f.html
第五篇:关于真理与价值辩证统一关系的发言
关于真理与价值辩证统一关系的发言
真理是人们对于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认识,它具有客观性、相对性和绝对性等特性。同时真理也是具体的,发展的,然而,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是实践,实践之所以能作为真理的检验标准,这是由真理的本性和实践的特点决定的。价值是揭示外部客观世界对于满足人的需要的意义关系的范畴,是指具有特定属性的客体对于主体需要的意义。于真理不同的是,价值除了具有客观性外,还具有主体性、社会历史性以及多维性。虽然真理和价值的定义和特性各不相同,但是,在实践中,真理既是制约实践的客观尺度,又是实践追求的价值目标之一,即通过实践获取关于外部世界的科学认识;而价值则是实践追求的根本目标,同时又是制约实践主体的尺度。因此,真理和价值在实践基础上是辩证统一的。真理与价值在实践中的辩证统一关系主要表现在:
首先,成功的实践必然是以真理和价值的辩证统一为前提的。
其次,价值的形成和实现以坚持真理为前提,而真理又必然是具有价值的。
最后,真理和价值在实践和认识活动中是相互制约、相互引导、相互促进的。一方面:真理的发展促进价值的实现;另一方面:价值的实现有推动着真理的发展。
那么,为了坚持真理与价值的辩证统一,作为当代大学生的我们应该怎样做呢?
在我看来,我们首先要做的是认真的学好科学文化知识,掌握扎实的专业知识,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并抱之以清晰严谨的态度。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追求真理与价值的道路上愈走愈远,而避免形而上学的尴尬境地。然后,在实践中坚持和弘扬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大学生正处于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形成发展的重要时期,只有当我们全面提高自身素质的同时大力弘扬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才能成为对国家和社会有用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