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库大全 > 精品范文库 > 11号文库

移动通信基础知识培训(全)

移动通信基础知识培训(全)



第一篇:移动通信基础知识培训(全)

移动通信基础知识培训

移动通信基础知识培训

一 移动通信常用的专业术语

基站:即公用移动通信基站是无线电台站的一种形式,是指在一定的无线电覆盖区中,通过移动通信交换中心,与移动电话终端之间进行信息传递的无线电收发信电台。都是以主设备加基站天线的形式呈现,最直观的就是我们现实中看到的铁塔,抱杆,桅杆型的基站。

直放站:是在无线通信传输过程中起到信号增强的一种无线电发射中转设备。直放站的基本功能就是一个射频信号功率增强器。实际上基站在其覆盖范围内并不是100%的覆盖到每个角落,难免会由于某些原因而在有些地方出现信号弱,更甚者出现盲区的现象,这时候就需要直放站进行覆盖,达到消除弱信号或者盲区的目的。因此直放站就是通过各种方式将基站信号接入并进行放大,进而改善信号不良区域。

天线(Antenna)——天线是将传输线中的电磁能转化成自由空间的电磁波,或将空间电磁波转化成传输线中的电磁能的专用设备。简单的理解,天线就是负责信号中转的无源器件。

室内分布系统:室内分布系统是将基站信号引入室内,解决室内盲区覆盖;它可以有效解决信号延伸和覆盖,改善室内通信质量;它将基站信号科学地分配到室内的各个房间、通道,而又不产生相互干扰。它是基站和微蜂窝的补充和延伸,有不能被基站和直放站所代替的优势,是大都市中移动通信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

盲区:在移动通信中,盲区表示信号覆盖不到的地区,在这样的地区 移动信号非常微弱,甚至是没有。由于建筑物的隔墙、楼层等障碍对电磁波产生阻挡、衰减和屏蔽作用,使得大型建筑物的底层、地下商场、停车场、地铁隧道等环境下,移动通信信号弱,手机无法正常使用,形成了移动通信的盲区。

通话质量(RXQUAL):顾名思义,就是手机通话时的语言质量即清晰程

度。在移动通信中通话质量是一个很重要的网络参数,按照语言的清晰程度将通话质量分为0到7不同的8个级别,0最好,客户通话时的感知最好;7最差,通话时的感知最好,客户。一般正常的通话质量应该为0-3。

信号场强:是指信号信号的强弱。在移动通信中信号的强弱用具体的电平值表示,通过测试手机可以测得,一般-40~-80dBm为可正常通话的强度范围,也可直观的从普通手机的信号显示格数看出。

手机发射功率:手机发射功率是指,手机在寻呼基站时的功率。手机发射功率越高,说明上行越弱,客户感知为拨打电话上线慢。

切换:就是指当移动台(用户手机)在通话过程中从一个基站覆盖区移动到另一个基站覆盖区,或者由于外界干扰而造成通话质量下降时,必须改变原有的话音信道而转接到一条新的空闲话音信道上去,以继续保持通话的过程。

掉话:是指用户手机在使用过程中由于出现异常而自动挂断的现象。单通:是指用户双方正在通话时,由于异常出现只有一方可以听见另一方的声音,而另一方听不到对方声音的现象。

断续:是指用户双方正在通话时,由于网络故障造成单方或双方听不清对方的声音,断断续续,并伴有金属音。

二:基站和室分系统的识别

上图所示为基站覆盖天线示意图。在广大的农村地带大部分使用铁塔进行覆盖,而在城市由于政府部门干预,大部分采用楼顶桅杆覆盖或是楼顶建设抱杆安装天线进行覆盖。对于基站覆盖区域边缘场强要高于-93dBm以上,且通话质量等级须在3级以上。

上图所示天线,大部分使用于小区覆盖,即:在有的多层覆盖小区我方建设优化设备加此类天线进行信号覆盖来解决该小区信号问题。

上图所示为我方在高层、办公区或是酒店等区域进行室内信号覆盖所使用的天线及设备。室内分布系统的边缘场强须高于-85dBm。

三 影响信号覆盖质量的各种因素

影响信号覆盖的因素有以下几点:

1.覆盖方面,由于建筑物自身的屏蔽和吸收作用,造成了无线电波较大的传输衰耗,形成了移动信号的弱场强区甚至盲区;2.容量方面,建筑物诸如大型购物商场、会议中心,由于移动电话使用密度过大,局部网络容量不能满足用户需求,无线信道发生拥塞现象;3.质量方面,建筑物高层空间极易存在无线频率干扰,服务小区信号不稳定,出现乒乓切换效应,话音质量难以保证,并出现掉话现象。

四 简单故障判定分析

案例1: 故障现象:基站覆盖区信号太弱,通话质量较差。故障分析:此种情况是由于该处信号场强微弱导致。

采取措施:现场测试记录覆盖小区CID,与机房联系看基站功率是否有调整空间,若有调整空间则调整后并验证;若无可研究是否可以调整基站天馈方向角来解决。案例2:故障现象:现场测试信号场强正常,但是出现掉话或连接错误等现象。故障分析:

1.可能是几个频点之间存在切换不畅问题,需要加上他们之间的切换关系。2.如该处为人口比较密集的地方,如会议室等场所,可能是话务量拥塞引起的。3.该频点可能受到干扰,虽然信号强度足够,但信号质量差,仍造成通话故障。采取措施:查看这几个频点间的切换关系是否做了,如果做了,就需要做话务量拥塞等其他考虑,如果容量满足,则需要技术人员检查干扰情况。

案例3:故障现象:手机解不出来信号,用测试手机锁频,同BCCH却出现不同的CID。

故障分析:这种现象是由于同BCCH的不同基站均覆盖该区域,且覆盖该区域的信号场强大致相同,而产生的同频干扰问题,导致此故障现象。

采取措施:现场人员与相关部门借口人联系,告知此情况,并让其更改其中一个小区的BCCH,从而解决此类故障。

案例4:故障现象:客户反映区域建有优化设备覆盖,而且前期通话正常,近期使用不正常。故障分析:

1.客户反映区域周边环境发生变化所致。2.设备工作不正常所致。采取措施:

1.查看客户反应区域周边环境,是否有在建高楼阻挡,客户室内格局是否发生变化,造成的信号衰弱较为严重的。若有给予客户合理解释。

2.现场测试客户反应区域信号强度,并检查设备供电是否正常,若设备供电正常,则安排相关技术人员进行设备故障核查。

第二篇:移动通信基站基础知识

移动通信基站基础知识

移动通信基站的建设是我国移动通信运营商投资的重要部分,移动通信基站的建设一般都是围绕覆盖面、通话质量、投资效益、建设难易、维护方便等要素进行。随着移动通信网络业务向数据化、分组化方向发展,移动通信基站的发展趋势也必然是宽带化、大覆盖面建设及IP化。本讲座主要介绍移动通信基站基础知识、GSM基站简介、GSM基站的优化、GSM基站的维护及移动通信基站对健康的影响。。

GSM数字移动通信发展非常迅速,从早期规划的大区制,到后来的小区制,直到现在的微蜂窝、微微蜂窝,相对应的天线从早期架设在屋面铁塔上,到后来天线降到屋面上,直到现在要把天线设置在屋面下的外墙侧面上。所有的这些变化都说明,对GSM基站站点的优化在不同阶段要有不同的思路,只有不断更新思想,才能建设和优化好GSM无线网络的通信质量。

在GSM建设初期,建设基站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扩大无线覆盖面,尽可能力移动用户提供较为满意的连续覆盖,所以基站数量相对较少,无线网络也相对简单。

随着GSM移动电话用户数量的飞速增长,GSM基站只有不断地进行扩容与新建,才能满足用户的需求。随着无线网络的不断扩大,网络资源配置不合理现象日益突出,因此,在GSM基站进入快速发展阶段。应重视对基站的优化。

下面以福州市区GSM基站为例,从3个方面阐述影响移动通信质量的原因,并提出采取优化的方法。

一、预测模型的影响及其优化

1.预测模型的影响

根据所使用的频率不同,通常有两种不同数学模型预测GSM基站无线覆盖范围。

(1)Okumura电波传播衰减计算模式

GSM900MHz主要采用CCIR推荐的Okumura电波传播衰减计算模式。该模式是以准平坦地形大城市区的中值场强或路径损耗作为参考,对其他传播环境和地形条件等因素分别以校正因子的形式进行修正。

(2)Cost-231-Walfish-Ikegami电波传播衰减计算模式

GSM 1800 MHz主要采用欧洲电信科学技术研究联合推荐的“Cost-2-Walfish-Ikegami”电波传播衰减计算模式。该模式的特点是:从对众多城市的电波实测中得出的一种小区域覆盖范围内的电波损耗模式。

不管是用哪一种模式来预测无线覆盖范围,只是基于理论和测试结果统计的近似计算。由于实际地理环境千差万别,很难用一种数学模型来精确地描述,特别是城区街道中各种密集的、下规则的建筑物反射、绕射及阻挡,给数学模型预测带来很大困难。因此。有一定精度的预测虽可起到指导网络基站选点及布点的初步设什,但是通过数学模型预测与实际信号场强值总是存在差别。2.采取的优化方法

(1)福州市区GSM基站电波传播的环境福州市区内的地理环境是:

有山(于山、乌山等)、有湖(西湖公园、左海公园等)、有江(闽江等),还有参差不齐的高校大厦。福州市区现有GSM 900 MHz基站198个,GSM 1800 MHz基站也有70个左右(截至1999年底)。这些基站遍布在全市各主要商业区、住宅小区、行政办公大楼、学校以及邮电局(楼)等场所,基站与基站之间最小间距己小于300m。因此,电波传播环境是错综复杂的。

(2)优化的方法

根据福州市区的地理环境和基站分布情况,要得到真实的电波场强覆盖情况,需借助于场强测试仪进行现场实测(路恻)。优化时主要分高话务量密集区和中低话务量区两种情况进行:

①高话务量密集区的场强测试和优化

所谓高话务量密集区是指福州市的五四路、东街口、五一广场等区域。这些区域每平方公里的爱尔兰数一般在120以上(即120Erl/km2);场强值设置应下低于-65dB,以保证在高话务量区内的所有GSM手机都处在强场强覆盖状况。

借助场强测试仪进行现场测试(包括室内、室外覆盖),重点了解并记录各基站覆盖区、重叠区、弱场强值区(小于-65 dB。尤其是小于-75 dB)分布情况。然后对这个区域内的场强值调整及优化。

a.弱场强值区的调整及优化

主要是室内区域的调整及优化,因为电波穿过各种墙体进入室内约有15 dB一20dB的衰减值,因此需加强室内区域的场强值。

对建好且已投入使用的高楼大厦、宾馆(一般是三级以上)等如果在技术上可采取室内分布系统的,应优先考虑建设室内覆盖点:如果在技术上不能采取室内分布系统的(有些物业管理部门不同意施工),则应考虑建设微蜂窝站点;对于在建或拟建的建筑物(尤其是高档大厦)应积极与业主联系,争取在建设阶段就布好室内分布系统。

根据实际情况,对室内覆盖站可独立增加频点建站,也可利用原有室外站频点建站(通过天线分路器共享室外、室内载频);可建成定向无线分布式的室内覆盖,也可建成全向式天线分布式的室内覆盖。

以上是改善繁华地段弱场强值区的有效方法,解决得好一方面可以解决高层建筑干扰问题,另一方面可提高接通率,吸收话务量。

目前在福州市区的省政府新大楼、省邮电管理局、省移动公司大厦、福州电信枢纽大楼、大利嘉城、双子星大楼等基站均采用室内覆盖,在邮电公寓等基站建设了微蜂窝站。

b.场强重叠区的调整及优化

场强重叠区主要是相邻多基站无线电波重叠覆盖区域。由于多基站的多扇区对某一特定区域进行无线电波重叠覆盖,必然使进入该特定区域的移动手机出现频繁切换。掉活率上升。因此,必须减少这类区域的重叠覆盖区域的面积。

对场强重叠区的优化可考虑采用增大下倾角的方法或换成电调下倾角的天线,使覆盖重叠区减小,并减少干扰。

通过调低周围相关基站的天线挂高、发射功率或使用更低增益(如 8dB)的无线等方法,也可改善场强重叠覆盖带卒的负面影响.减少掉话率。

目前在福州市的五四路、东街口、五一广场、三叉街等地段上的基站就应降低天线高度或使用更低增益天线或调低基站输出功率。

②中低话务量区的场强测试和优化

所谓中低活务量区是指除了高话务量区外的其它区域,一般指福州市的二环路以外(行政区域划分的三、四级及以下的区域)。该区域场强值最低可放宽到-90 dB~100 dB。借助场强测试仪进行现场测试(包括室内、室外覆盖),重点了解并记录各基站覆盖区、重叠区、弱场强值区(小于-90 dB,尤其是小于-100 dB)分布情况。然后对这个区域内的场强值调整及优化。

由于这类区域场强重叠区并不像密集区域场强重叠区那样影响移动用户(掉话率),因此应把优化的重点放在改善弱场强值区,最简单、最直接的方法就是增设室外基站,加大场强值,改善覆盖。

总之,因预测不准确,对GSM基站进行调整优化,主要是通过增设室内站、微蜂窝站、室外站,调整基站无线参数以及发射功率等方法,改善无线电波的传播及覆盖,使区域内的无线覆盖更接近数学模式电波传播模型,为用户提供良好的通话质量。

二、环境变化及其优化

1.环境变化

GSM发展非常迅速,基站遍布城市各个角落与街道,另一方面城市的规划与建设不断地更新和发展,一座座高楼大厦拔地而起。这样,早先建设的基站在某扇区或多个扇区就有可能被后来建设的高楼所阻挡,基站电波传播环境急剧恶化,因此必须对基站进行优化,使基站的资源配置始终处于最优状态,产生出最大经济效益。

2.采取的优化方法

(1)基站天线调整

最有效且简单的办法是对基站天线进行调整,即把被阻挡的扇区天线移到该楼其它位置,避开阻挡建筑物,这种方法适用于无线及馈线调整相对比较容易的基站。例如.福州市电信枢纽GSM基站建设于1995年,当时该基站第一扇区(朝北面)没有阻挡物,但是在1998年城市规划中,位于该基站第一扇区的正前方新建了一座科技大厦,与枢纽大楼相隔不到15 m,完全阻挡了枢纽站第一扇区的无线覆盖,该扇区话务量直线下降。为了使该扇区的资源能得到有效利用,优化时,对该扇区的两副收发/分集接收天线作了及时调整,移到靠西面的北侧,避开阻挡建筑物。

(2)搬迁基站或扇区

当天线及馈线调整较为困难且基站因阻挡,实际利用率大大降低时,可采用两种优化方法。优化方法之一,搬迁基站。当然采取这种方法,在人员、时间、资金等方面要付出代价,应慎重考虑,尽量少采用。优化方法之二,去掉被阻挡的扇区,在周围适当的区域内另设站点。

城市中的重要基站往往处于城市的中心,而随着城市现代化建设步伐的下断加快,旧城改造、城市重新规划在所难免,基站所处的周围环境也处于不断更新和改变中。基站周围的无线电波环境也随之改变。因此对城市内基站进行优化应适应城市环境的改变。使无线电波处于较佳覆盖,资源配置处于较合理状态。

值得一提的是上述调整是动态的而不是静态的。

三.网络扩建及其优化

1.网络建设的发展

在网络建设初期,往往把基站各相关的参数设置在有利于扩大基站覆盖面的位置上。随着GSM用户增多,网络下断扩建,基站越建越多,GSM无线网络不断向小蜂窝--微蜂窝结构发展,原先的基站参数(如基站的输出功率、无线高度、无线增益、无线倾角等)设置已不适应现在无线网络的发展需要,必须进行调整。

由这个因素引起的基站优化工作量最大,涉及面也最广,而且也是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因为这直接关系到整个无线网络能否顺利扩容、增加无线网络容量、满足用户对GSM移动通信的需求等问题。2.采取的优化方法

--这种因素引起的基站优化可从两个层面进行:

(1)对设在市内高层建筑上基站的优化

毫无疑问,这类基站(一般是指天线离地挂高在30m以上)在GSM建设初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在基站数不断增加的情况下,这类基站正面作用越来越小、反面作用越来越突出,它阻碍基站的进一步发展(建设、扩容),特别是给频率复用造成困难。--在对福州市内早期建设在高层建筑物上的一些基姑进行优化时。可采取以下方法:

①如果无线能降高的,就采取降低天线高度的办法,便于在其周围建设新基站,提高频率复用率。例如,目前福州市内的邮电公寓基站由原先天线挂在14层屋面的50mn铁塔上,降到现今14层屋面上(还是太高,优化时应调整到8层外侧墙上)。

②如果无线不能降高或降高很困难的基站,有两种办法:

a.对这些高层站使用的频率重新分配(规划),使之与大部分市内低层基站使用的频率不重复,形成福州市内高层建筑物群覆盖和低层建筑物群覆盖两个层面,例如福州市邮政大厦、江滨等基站可调整为高层覆盖区。

b.由于市内高层站也不能设置太多,那样会浪费宝贵的频率资源,因此对一些多余的基站(特别是市中心、繁华地段的高层基站)则应拆除,像福州市闽江饭店基站就应拆除。

(2)对设在低层建筑物上基站的优化

对这类基站(一般指10层以下民用住宅楼,天线离地挂高在15m~30m之间),如果是基站无线覆盖半径要求控制在500m左右时,这样的无线离地挂高是比较合适的。随着基站小区的不断分裂,小区半径间隔越来越小(已达到300m,甚至更小), 这时就要对天线进行调整。

由于对这类基站进行优化,主要是把基站无线覆盖小区半径控制在一个更小的范围内,因此,通常采用调整无线倾角的办法来加以控制。一方面,调整天线下倾角方法简单、施工方便、周期短,且又能使天线在干扰方向上的增益减小:另一方面无线下倾后,提高了本覆盖区内的信号强度,既改善了本覆盖区的场强,又增加了抗同频干扰的能力,因此能有效地对服务区进行控制。

当通过调整天线倾角无法达到预期的目的时,就要通过更换小增益天线、调整基站的发射功率,或者降低天线的离地高度等方法来控制小区信号强度。--在实际工程中对天线下倾角调整不是越大越好,这是因为随着天线下倾角的增大,水平方向传播特性图将变成扁平。一般下倾角超过10°,水平方向图就会出现失真。因而天线下倾角在0°~10°之间选择较为合理。

另外,有些厂家在设计天线时,把主瓣与旁瓣交界处的场强值设地成0 dB,且天线内部本身又没有设置下倾角度,为了抑制该0dB场强值落在最想覆盖的基站小区内(造成近距离覆盖效果不好),因而无线下倾角至少也要下倾1°~2°。如果运营商选择这类天线,则天线下倾角建议在1°~10°之间选择为宜。

当然,影响GSM基站通信质量的因素是非常复杂的,如智能跳频技术运用的好坏、配套传输和电源质量稳定的情况、工程施工质量的好坏等因素都会直接影响到基站通信质量,限于文章的篇幅。这里不再一一论述。

第三篇:移动通信

移动通信:

移动通信(Mobile communication)是移动体之间的通信,或移动体与固定体之间的通信。移动体可以是人,也可以是汽车、火车、轮船、收音机等在移动状态中的物体。移动通信系统由两部分组成:

(1)空间系统;

(2)地面系统:①卫星移动无线电台和天线;②关口站、基站。

集群移动通信:

集群移动通信,也称大区制移动通信。它的特点是只有一个基站,天线高度为几十米至百余米,覆盖半径为30公里,发射机功率可高达200瓦。用户数约为几十至几百,可以是车载台,也可是以手持台。它们可以与基站通信,也可通过基站与其它移动台及市话用户通信,基站与市站有线网连接。

无线电集群通信是一个多信道中继(转发)系统,他自动共享若干个信道,与普通多信道公用系统并无本质区别。

通信电子线路:

《通信电子线路》主要讨论用于各种无线电技术设备和系统中的通信电子线路。内容包括信号调谐放大器、射频功率放大器、正弦波振荡器、频率合成器、调制与解调及混频电路。超外差接收机:

利用本地产生的振荡波与输入信号混频,将输入信号频率变换为某个预先确定的频率的方法。超外差原理最早是由E.H.阿姆斯特朗于1918年提出的。这种方法是为了适应远程通信对高频率、弱信号接收的需要,在外差原理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外差方法是将输入信号频率变换为音频,而阿姆斯特朗提出的方法是将输入信号变换为超音频,所以称之为超外差。1919年利用超外差原理制成超外差接收机。这种接收方式的性能优于高频(直接)放大式接收,所以至今仍广泛应用于远程信号的接收,并且已推广应用到测量技术等方面。收音机:

收音机,由机械、电子、磁铁等构造而成,用电能将电波信号转换为声音,收听广播电台发射的电波信号的机器。

就是把从天线接收到的高频信号经检波(解调)还原成音频信号,送到耳机或喇叭变成音波。由于科技进步,天空中有了很多不同频率的无线电波。如果把这许多电波全都接收下来,音频信号就会象处于闹市之中一样,许多声音混杂在一起,结果什么也听不清了。为了设法选择所需要的节目,在接收天线后,有一个选择性电路,它的作用是把所需的信号(电台)挑选出来,并把不要的信号“滤掉”,以免产生干扰,这就是我们收听广播时,所使用的“选台”按钮。选择性电路的输出是选出某个电台的高频调幅信号,利用它直接推动耳机(电声器)是不行的,还必须把它恢复成原来的音频信号,这种还原电路称为解调,把解调的音频信号送到耳机,就可以收到广播。

第四篇:移动通信

五、简答题:

1、简述蜂窝移动通信系统中,用来提高频谱利用率的技术(最少两种)答:同频复用和多信道共用、小区制;

2、简述蜂窝移动通信系统中,用来提高抗干扰的几种技术(最少四种)

3、答:分集、功率控制、跳频、DTX

3、简述GSM网络中采用的DTX技术是如何实现的

答:在语音间隙期间,发送SDI帧后关闭发射机,收端根据SDI自动合成舒适噪声;

4、实现跳频有哪些方式?

答:按照跳变速率分为:慢跳频和快跳频; 按照基站跳变方式分为:基带跳频和射频跳频

5、简述GSM网络中慢跳频

答:GSM中,跳频属于慢跳频,每一TDMA帧的某个时隙跳变一次,速率为217跳/秒;

6、常用的分集技术和合并技术有哪些?

答:分集技术:空间分集、频率分集、时间分集和极化分集; 合并技术: 选择式合并、最大比值合并和等增益合并;

7、简述直扩系统的两种形式;

答:(1)、发端用户数据信息首先进行地址调制,再与PN码相乘进行扩频调制;(2)、发端用户数据直接与对应的PN码相乘,进行地址调制的同时又进行扩频调制。前者需要多个地址码,一个PN码,后者需要多个正交性良好的PN码。

8、简述CDMA系统中的更软切换实现过程;

答:更软切换是发生在同一基站具有相同频率的不同扇区之间,它是由基站完成的,并不通知MSC。

9、简述GSM中,主频C0的时隙(信道)如何映射的?

答:TS0和TS1映射的是BCH,其余6个信道映射的是TCH。

10、简述GSM的帧结构;

答:每一帧含8个时隙,时间4.62ms,包含数据156.25bit,51个26复帧或者26个51复帧组成一个超帧,2048个超帧构成一个超高帧。

11、什么是小区制?为何小区制能满足用户数不断增大的需求? 答:小区制是将整个服务区划分为若干个小无线区,每个小区设置一个基站负责本区的移动通信的联络和控制,同时又在MSC的同一控制下,实现小区间移动通信的转接及其与PSTN网的联系。采用小区制,可以很方便的利用同频复用,所以可以满足不断增加的用户需求。

12、正六边形无线区群应满足什么样的条件?

答:无线区群数N=a*a+a*b+b*b(a,b分别为自然数且不同时为0)另外:

1、若干单位无线区群能彼此邻接;

2、相邻单位无线区群中的同频小区中心间隔距离相等。

13、什么是多信道共用?有何优点?

答:是指网内大量用户共同享有若干无线信道;

14、话务量是如何定义的?什么是呼损率?

答:话务量指在一个单位时间(1小时)呼叫次数与每次呼叫平均时间的乘积;一个通信系统里,造成呼叫失败的概率称为呼损率。

15、如何提高频率利用率?

答:可采取同频复用、多信道共用、小区制式;

16、什么叫位置登记?为什么必须进行位置登记?

答:当移动台进入一个新的位置区LA时,由于位置信息的重要性,因此位置的变化一定要通知网络,这就是位置登记;进行位置登记,是为了避免网络发生一起呼叫现象。23.什么是软容量?N-CDMA 系统软容量的意义何在?(b)TD M A 答:在模拟频分FDMA 系统和数字时分TDMA 系统中同时可接入的用户数是固定的,当没有空闲信道时,无法多接入任何一个其它的用户,而DS-CDMA 系统中,多增加一个用户只会使通信质量略有下降,不会出现硬阻塞现象。这就是N-CDMA 系统的软容量。软容量对于解决通信高峰期时的通信阻塞问题和提高移动用户越区切换的成功率无疑是非常有意的。

17、什么是切换?切换实现过程可以分为哪几类?

答: 移动台在通信过程中,由一个小区进入相邻小区,为了保持不间断通信所进行的控制技术叫做切换;切换分为:同一个MSC下不同BSC的切换;同一MSC下同一BSC的切换;不同MSC之间的切换。

18、不同MSC下的切换是如何进行的?

答: 不同MSC,MS要通过原BSC通知原MSC,请求切换,原MSC负责建立与新MSC建立链路,再发送切换命令,MS建立链路后,拆除原链路。

19、什么是跳频?为什么要进行跳频?

答:通信过程中,载频在几个频点上按照一定的序列变化,称为跳频; 跳频可以改善由多径衰落引起的误码特性。

20、什么是语音间断传输?有何优点?

答:发送端在语音间隙,也就是无声期间,发送SDI寂静描述帧后关闭发射及,接收端在这一期间根据接收到的SDI自动合成舒适噪声;利用DTX技术,可以降低干扰,可以节省移动台耗电;

21、分集的含义是什么?

答:分集有2个含义:分散传输:使接收端能获得多个统计独立的、携带同一信息的数据流地衰落信号;二是集中合并处理,接收机把受到的多个独立衰落信号进行合并,以降低衰落的影响;

22、常用的分集技术和合并技术有哪些?

答:分集技术: 空间分集、时间分集、频率分集和极化分集; 合并技术: 选择式合并、最佳比值合并和等增益合并;

23、什么是扩频?扩频系统是如何提高抗干扰能力的?

答:系统占用的频带宽度远远大于要传输的原始信号的带宽,通常100倍以上增益比的系统叫做扩频系统。

24、简述CDMA系统的三大原理和三大必备条件?

答:CDMA系统,三大技术是:码分多址、扩频和同步。

26、计算第121号频道上下行工作频率。

答:f(上行)=890.2+(121-1)*0.2=914.2MHz; f(下行)=f1+45=959.2MHz 27、4*3复用方式的含义是什么?

答:指的是4个正六边形构成一个无线区群,每个基站区用三个120度扇区

28、什么叫做突发脉冲序列?

答: GSM网络中,每一帧中一个时隙中的信息格式就称为一个突发脉冲序列。

29、GSM中有哪些突发脉冲序列?分别在什么信道中使用?

答:GSM有普通突发脉冲序列NB,频率校正突发脉冲序列FB,同步突发脉冲序列SB,接入突发脉冲序列AB,空闲突发脉冲序列。

31、什么是PIN码?什么是PUK码?

答:PIN是SIM卡的个人身份识别码,PUK是对应的解码。

32、什么是GPRS?有哪些特点? 答:GPRS指通用无线分组业务,采用了分组交换技术,能高效的传输数据,优化了网络资源利用。它定义了新的GPRS无线信道,且分配方式十分灵活;支持中高速率数据传输,最高理论达115kbps;接入网络速度快;与GSM具有一样的安全功能;实现按数据流量的计费功能;永远在线的功能。

33、简述3G的三大标准,及其发展基础。

答:W-CDMA:GSM TD-SCDMA:GSM CDMA2000:IS-95CDMA

35、指出几个移动设备供应商,及其所属地区(国家)。

答:华为、中兴:中国;阿尔卡特:法国;北电:加拿大; 爱立信:瑞典;三星:韩国

37、什么是软切换?N-CDMA系统软切换有什么优越性?

答:发生在使用同频的相邻小区间且在同一MSC下的切换称为软切换;

38、扩频通信有哪些优点?

答:抗干扰能力好;保密性好;可以实现码分多址、抗多径衰落。

39、为什么CDMA系统容量称为“软容量”?

答:CDMA系统中众多用户共享一个载频,互相用码型区分,当系统容量满载时,另外完全可以增加少数用户,只会引起语音质量

轻微下降,增加用户,意味着增加背景干扰,信噪比略降,而不会出现信道阻塞现象; 40、移动通信的切换由哪三个步骤来完成?

答:

1、MS发送测试报告;

2、网络对测试报告做出分析后,发送切换指令;

3、MS与新小区建立链路。

41、分集技术的作用是什么?它可以分成哪几类?

答:分集技术,可以改善多径衰落引起的误码,可分为空间分集、频率分集、时间分集、极化分集等。

42、说明GSM系统中MSC的作用。

答:MSC是网络的核心,完成系统的电话交换功能;负责建立呼叫,路由选 择,控制和终止呼叫;负责管理交换区内部的切换和补充业务;负责计费和账单 功能;协调与固定电话公共交换电话网间的业务,完成公共信道信令及网络的接 口。

44、GSM提供的控制信道有哪几种?它们的作用是什么? 答:

1、广播控制信道,分为:

FCCH:频率校正信道,传送校正MS频率的信息; SCH:传送MS的帧同步、BTS的识别码BSIC; BCCH:传播每个BTS小区特定的通用信息;

2、公共控制信道CCCH:基站与移动台间点到点的双向信道;

3、专用控制信道DCCH

45、什么是CDMA的双模式?

答:指移动台既可以工作在CDMA系统,也可以工作在AMPS系统;

46、什么是GSM双频手机? 答:是指MS能在GSM900和GSM1800之间切换;

47、简述三方切换。答:若移动台处于三个基站交界区,将会发生三方切换,只要另两个中有一方的容量有余,都优先进行软切换。

48、GSM网络由几部分组成。

答:有网络子系统NSS、基站子系统BSS,操作子系统OSS、移动台子系统MSS。

49、简述AUC的功能。

答:用户鉴权,对无线接口上的语音、数据和信号进行保密等,这些工作都是由AUC来完成的。

50、简述射频跳频。

答:射频跳频又称为频率合成器,是采用改变频率合成器的输出频率,从而使得无线收发信机的工作频率由一个频率跳到另一个频率的。

第五篇:移动通信

单工通信与双工通信有何区别?各有何优缺点?答:区别:(1)单工通信是指通信双方电台交替的进行收信和发信(2)双工通信是指通信双方可同时进行传输消息的工作方式。优缺点(1)双工《1》优点:TDD减少对系统频带的要求,上下行速率质量完全一致《2》缺点:电源消耗较大(2)单工:<1>优点:设备简单,省电,且只占用一个频点<2>缺点:只允许一方发送一方接收常用移动通信系统包括哪几种类型?答:无线电寻呼系统,蜂窝移动通信系统,无绳电话系统,集群移动通信系统,移动卫星通信系统,分组无线网蜂窝通信系统采用了那些技术?它与无线寻呼、无绳电话、集群系统的主要差别是什么?答(1)蜂窝移动通信采用了频率再用、小区覆盖、小区分裂、越区切换等技术(2)差别:<1>无线寻呼是单向传输系统,蜂窝移动通信是双向传输系统<2>无绳电话是以有线电话网为依托的通信方式,大多数只具有单方向呼叫功能,也没有过区切换功能<3>集群系统是采用频率共用技术,半双工的通信方式,而蜂窝移动通信采用频道再用技术,全双工的通信方式

    版权声明:此文自动收集于网络,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

    本文地址:https://www.feisuxs.com/wenku/jingpin/11/933926.html

相关内容

热门阅读

最新更新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