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解决快递最后一公里(范文模版)
解决快递最后一公里
他先后开办了三家公司,研发并最终解决了令全世界快递行业头痛的“快递最后一公里”问题,以零盈利登上“福布斯创业榜”(30岁以下的创业者)。据悉,他是全球唯一一个以零盈利上榜的创业者,今年,他只有24岁。
小学时为父母生意做财务报告
应向阳家住西安,父母在西安南二环含光路开了一家“向阳干货批发部”,小小年纪的应向阳十分懂事,休息时他就留在店里帮忙,慢慢变成了父母的得力小伙计。渐渐地,他发现店里存在很多的问题。因为父母很忙,没有时间管理,店里的货物比较杂乱,经常因为保存不当或者过期而造成很大的浪费,有时还会因为账目不明确而和顾客发生冲突。
2001年6月底,期末考试一结束,应向阳花了将近一个月的时间做了一个财务报告交给父亲。有了应向阳的财务报告,父亲对货物的情况一清二楚,什么东西囤太多销路不好,要少进些;什么东西保质期快到了,赶紧做促销;什么东西卖得好,要缺货了……每一个客户的购货清单都一目了然。
学习之余,应向阳还喜欢去书店看书,一看就是一天。除了喜欢看发明家的传记,他还喜欢研究《十万个为什么》,渐渐地也开始捣鼓一些东西。六年级的时候,他把自己心爱的赛车拆掉了,组装成一个带电瓶的风扇和一个抽奖机。这让应向阳尝到了创造的快乐。
大学生才俊,研究出“快递最后一公里”
2009年9月,应向阳考入福建师范大学,读教育科学与技术。2011年11月的一天晚上,应向阳从实验室回到宿舍,一摸口袋,发现钥匙没了。他回到实验室,仍旧没有找到钥匙,只得在实验室熬了一夜。这一晚,做一个能够预防物品丢失的防盗器的设想进入了他的脑海。于是他召集了几个好友一起研究防盗芯片。那段时间,应向阳一有空就往实验室跑,很多时候连饭也来不及吃。经过三个多月的努力,2012年2月,他和同伴们终于研发出了一款蓝牙防盗器。他们立刻申请了专利,接着应向阳开始联系生产厂家,但所有的加工厂都因为他们的学生身份而拒绝了。
应向阳立刻和团队的成员共同注册了一个公司:“蓝影电子”。他们各自从家里借来了一部分钱,工厂也开始了对 “蓝牙防盗器”的加工。
2012年3月的一个下午,团队成员徐坤火急火燎地闯进了实验室,“你们看!这分明是我们的发明啊,但是别人怎么都做出来了?电子城有好多这种产品,我带了一个给你们看看……”应向阳拿过来一看,发现果然是类似的技术,就是说,他们被模仿了,而且在外观设计上比自己做得好,又已经在市场上销售。而他的团队却将主要力量放在技术的研发和改进上,看来产品已经不再有竞争力了。
辛苦了四个月的同伴们一个个跟霜打的茄子一样没了士气。应向阳也元气大伤,他马上联系厂商停止生产。父母借给自己的钱虽然没让还,然而就这样浪费了,应向阳无法原谅自己。但父亲没有责备他,而是鼓励他继续创业。
很快,应向阳带领团队创办了第二家公司“乐动网络”,主要经营体育运动品牌。因为研究需要,应向阳经常从网上购买一些器件,但很多次快递过来时他都忙得脱不开身,为此他没少烦神。身边也有很多朋友有这样的抱怨:快递来的时候自己没有时间去拿,过了这段时间,就只能等第二天了。
应向阳又有了一个新的想法:能不能把快递放在一个像是超市储物柜的地方呢?这样当客户没时间取件的时候,只要能够打开相对应的柜子,就能随时取回自己的快递了。
2012年6月,当应向阳将自己的想法在团队分享的时候,得到了大家的一致支持。当下他们就将研发过程和所需要的调研以及最初的市场推广做了详细的计划。
2012年8月,应向阳和同伴们合资注册了第三家公司:“福州友宝电子科技有限公司”。9月刚一开学,应向阳就在福建师范大学和大学城做了问卷调查。接着他们开始与快递公司接触,进一步了解快递员的派件流程,以及快递员的工资和他们的工作效率等等。但由于很多问题涉及快递公司的隐私,他们不方便透露,为了更深入地了解,应向阳带着几名团队成员潜入快递公司做起了收派员,通过这种方式收集了更详细的一手资料。
福布斯创业之星的明天更美好
2012年元旦,产品初步研发出来,他们邀请了同学过来试用。当快递员将快件存放进设备终端里时,设备会自动将一个六位数的密码发送到收件人的手机中。小李和小方就是此次志愿做试用的同学,当他们输入了验证码之后,系统又提示他们输入自己的手机号码。分享使用体验的时候,快人快语的小李立刻说:“六位数的验证码已经足够安全,我觉得再输入手机号有点多此一举,一次要输入十七位数字,我都有点不耐烦了。”一旁的小方默默地点头,表示有同感。研发人员将他们的意见记了下来,接下来的几天,找来的试用者们不约而同地提到输入数字太多的问题。于是他们准备再做改进,只要使用验证码即可取件。
第二阶段,产品改进之后就是选网点了。2013年3月,应向阳和几个同伴带着研发的产品示意图跑了不少地方,然而他们常常被误认为是做广告的,被冷漠地赶出来,没有人愿意接收他们的设备做试点。
这时应向阳想起了福建省交通运输厅,那是他在做快递员的时候就已经盯上的“潜在客户”。十几层的办公楼有好几百个工作人员,快递员每次派件时都要登记,收件人取件时又要登记。工作人员不但要核对,还要检查包裹是否有问题。有时候太忙,无法按时通知收件人取件,又会造成了收件人取件延误。
应向阳找到了交通运输厅的物业主管,递交了一份详细的报告说明,主管仔细看了后说:“你们这个设备确实不错,如果在我们大厅安装一个,也会解决我们收快件的很多问题。不过我得先把这事跟领导汇报一下,有了结果我就通知你们。”
一连几天都没有消息,应向阳和几个同伴决定再去一次。这次他们带上了《福建日报》,报纸上刊登了应向阳带领友宝电子公司参加第二届海峡两岸信息服务创新大赛暨福建省第六届计算机软件设计大赛中夺得创业类一等奖的消息。
他们又见到上次的主管,主管有点抱歉地说:“我们领导去开会了,要不这样,你们把材料放在这,等领导来了我再给他看。”应向阳一行人只得回去。出了门就有同伴说:“我看不大靠谱,咱们来了两次了,每次都拿领导来推脱,到底怎样也不知道……”一句话把本来就垂头丧气的几个人说得个个唉声叹气。这时,应向阳的电话响了,挂掉电话后他一下子跳起来快活地喊道:“领导同意啦!主管让我们回去详谈呢!”
谈了几分钟后,那个领导说:“你们放在这里的材料我都看了,作为学生,能研究出来这样的设备也不容易,而且我们也确实有这个需要,你们明天就把设备运过来,我们先试用一下吧!”
应向阳担心出问题,赶了一个通宵,从头到尾测试了一遍。第二天,他们找了车把设备小心翼翼地运到了交通运输厅大厅里,还准备了使用须知和合作合同。
这个试点的反响很好,接下来的订单源源不断,快递公司也纷纷联系应向阳谈合作的事情了。
2013年3月13日,应向阳被评选为福布斯创业之星。入选福布斯创业之星给应向阳带来了很大的名气,也给公司带来了不少方便。如今应向阳带领的友宝电子科技有限公司已经开始正常盈利。一年多来,“友宝”的资产已从成立时注资的50万元发展到350万元,员工也从4人增加到40人,在建网点400多个。
2014年,应向阳24岁,他的创业蓝图正在徐徐打开――“两年内把公司产品和盈利模式打造成熟;再利用两年的时间把产品争取覆盖到全国一二线城市;第五六年时,让产品成为家喻户晓的品牌,让大家在出门时都能看到我们产品带来的便利。”对于未来,应向阳非常乐观。他认为,3年后智能快递终端可以给公司带来20亿左右的收入。
2013年全国高校毕业生699万人,都说是最难就业季。没有最难只有更难,2014年毕业人数预计达727万。作为一个刚走过“最难就业季”的毕业生,应向阳这样说:“我觉得毕业人数多不是就业难的根源,人才结构和能力与企业需求脱节是关键,去网上看一下,会发现大量的企业岗位招不到人。很多大学生眼高手低,能力差还挑三拣四,最后导致很多企业不敢随便招应届生。我们作为大学生,应该放低姿态,刚毕业的两年抱着学习的心态做事,不要太在意工资和待遇,找准自己喜欢的行业,从基层开始做起。你所做的不在于你拿到了多少工资,而在于你因此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先就业,再择业,实在不行就创业。相信自己,不管是在哪个行业,有能力一定会脱颖而出。”
第二篇:拿下快递最后一公里
拿下最艰难一公里,把一条令人心烦的窄路变成充满商机的宽途。
吴遥是上海师范大学广播电视编导专业的学生。大二那年,他为电信的3g手机进行校园推广活动,跑了上海不少大学,渐渐地他发现一个奇怪的现象。
因为快递派件不被允许进入大学校园,快递员们只好把包裹摆在校门口,等人来拿。而学生们的时间很不自由,有的在上课,有的在做实验,几十个包裹往往要等几个小时,还不能全部取走,有时甚至不得不带回十几个。第二天又是如此,如此往复,让每单快件挣不了一元钱的快递员苦不堪言。就这样,他们还常常受到学生投诉,因为学生出来的时候快递员已经走了。
学生们怨言更多,有时正吃着饭接到电话说快递来了,就得放下碗去取;有时要利用短短的课间休息,一溜小跑着去取件,从教学楼到校门口可不是短距离;有时快件太多,蹲在地上一找就是十几分钟,站起来腰都酸了。
快递业内人士讲,大学对于快递公司来说就是泥潭,而每天在校门口上演的纠结剧让看到的人都摇头,但没人想过这里面也蕴含着商机。
吴遥就看到了机会:如果能在校门口租个门面,各家快递员可以把快件放下就走人,学生可以在从容有空时来取件,解决校园最后一公里配送的瓶颈问题,不是很有价值吗? 他做了市场调研,想看看学校的位置、人数、男女生比例、不同学校规定等因素对快件数量有没有影响,最后发现这些因素的作用很微弱,存在的问题却相同。
2011年3月,吴遥在上海奉贤大学城租了一个十平米的门面,第一家“驿公里”店开业了。一家家快递公司谈下来,业务从一天只有七十多票,慢慢发展成二百多票。
10月,“驿公里”获得“玉佛禅寺觉群大学生创业基金”资助的10万元无息贷款。很快,吴遥又在母校开了一家店,并将凤贤大学城店装修一新,打算让这家店成为下一步招商引资的示范店。
2012年5月,吴遥的“最后一公里——高校综合服务站”创业项目从105个项目中跻身而出,获得“赛伯乐杯”第二届杭州大学生创业大赛三等奖。
吴遥清楚地知道,单凭收发快递赚不了多少钱。快递公司给他们每个包裹1元的费用,他们同时向需要上门投递的学生收取1元费用。吴遥说,他做“驿公里”的目的并不在此,他想让自己的店铺成为商家与大学的一座桥梁。
大学校园从来是商家眼中的“肥肉”。可现实是,商家想进入校园进行宣传、推广和营销几乎不可能,几乎所有大学都对这方面有严格限制,除非在学校举办活动、赛事时,一些赞助的商家才能露个脸。
吴遥认为这正是自己的优势所在。他的商业设想是让“驿公里”在上海的大学遍地开花,之后寻找投资人,不断完善自己的商业体系。这是一条别人没有走过的路,也没有现成经验可借鉴,而这也意味着,这条路上埋藏着更多不为人知的宝藏。
第三篇:解决好“最后一公里”问题
解决好“最后一公里”问题
——二论扎实开展好第二批教育实践活动
四川日报评论员
扎实开展好第二批教育实践活动,必须理清工作思路,明确重点任务,着力解决好“四风”突出问题,解决好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解决好联系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的问题。
“上面千条线,下面一针穿”,基层党政部门和党员干部日常工作中联系群众更紧密、更直接,服务群众更靠前、更贴近,是上级政策措施的具体落实者、执行者,被形象地比喻为联系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基层党政部门和党员干部作风的好坏,群众感触更直接、反映更强烈,从这个意义上讲,能否解决好联系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的问题,直接关系到整个教育实践活动的成效。
要抓好“四风”问题专项整治。近年来,我省经历了特殊严峻考验,各级干部特别是广大基层干部勇于担当、主动作为、无私奉献,树立了良好的整体形象。第一批教育实践活动期间,许多基层单位不等不靠、先行先改,“四风”问题已有明显改观。但也要清醒看到,作风方面的问题由来已久,具有反复性和顽固性,“四风”问题在一些基层单位和党员干部身上还不同程度存在。对此,要下猛药、出重拳,一项一项整治,不达目的决不罢休。
要有针对性地解决突出问题。单位性质不同,工作内容不同,服务对象不同,具体在“四风”上的表现也可能不一样。解决“四风”问题,既要破解共性难题,也不能大而化之搞一刀切、一锅煮。各市(州)、县(市、区)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要重点解决政绩观不正确,不敢担当,好大喜功、虚报浮夸,疏远群众、脱离基层、漠视民生等问题。市(州)、县(市、区)机关及直属单位,要重点解决庸懒散拖、推诿扯皮、作风漂浮,工作不落实、服务不主动等问题。执法监管部门和窗口单位、服务行业,要重点解决乱检查、乱收费、乱罚款,执法态度和服务态度生硬,滥用职权,搞权力徇私、利益输送、借权营生,执法不公、选择性执法、随意性执法等问题。乡镇、街道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要重点解决“机关化”现象严重,不关心群众冷暖,落实惠民政策缩水走样等问题。村、社区等基层组织,则重点解决软弱无力,服务群众的意识和能力不强,办事不公等问题。
要强化活动载体,注重引导激励。开展“走基层、解难题、办实事、惠民生”活动,是我省践行党的群众路线的一项重大举措,务必把这一活动贯穿第二批教育实践活动始终。各地区各部门要在深入开展“走基层”活动中察民情、听民意,抓整改、转作风,抓基层、打基础,使活动开展的过程真正成为依靠群众、服务群众、凝聚群众的过程。
解决好联系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问题,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必须一级抓一级,一级带一级,层层抓落实。要通过在群众家门口开展的第二批教育实践活动,扎扎实实解决“四风”问题,努力让广大群众看到新气象、新面貌、新作风,以实实在在的作风建设新成效取信于民。
第四篇:解决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
解决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
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第一批总结暨第二批部署会议上,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领导小组组长**强调:中央关于第二批教育实践活动部署十分明确,关键是坚持主题不变、镜头不换,突出问题导向,聚焦“四风”查找问题、解决问题。要根据第二批活动单位的特点,坚决纠正发生在群众身边的不正之风,切实解决脱离群众的问题、服务群众不到位的问题、侵害群众利益的问题,下大力气解决联系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的问题。在教育实践活动开展中,我们党员干部要深刻领会其内涵,切实做到工作务实、作风清廉、一切为民,着力解决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问题。
什么是联系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问题呢?教育实践活动开展以来,各级领导干部按照要求,走出机关,深入基层,收集民意,解决问题,在一线融洽干部群众的感情。
解决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问题,就是要解决政策始终“走在路上”,服务始终“停在嘴上”,实惠没有真正“落在身上”的问题。所以,发生“最后一公里”问题的根本是思想和工作作风上的问题,是服务意识不够的问题,是服务态度不端正的问题,是工作责任心不够的问题。
自2018年6月开始,为解决好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问题,确保脱贫攻坚扎实开展,我多次与单位扶贫驻村队员下乡开展扶贫工作。
与贫困户深切交谈,“看病花了多少钱?报销后自己还要掏多少?”“帮扶责任人是不是经常过来?”“现在收入主要靠什么?”生产生活中有哪些困难和问题……”,通过与贫困户深切交谈,了解他们的致贫原因、帮扶措施、帮扶成效,掌握他们的真实情况和现实需求,认真记录贫困户反映的产业、教育、医疗等方面的问题,同时为贫困户答疑解惑,帮助他们解开心结。
通过走访,与群众谈心交心,了解群众还有哪些需要,帮扶工作还有哪些不足,根据各自的实际情况实施相应的帮扶措施,并确保帮扶措施落实到位。其中有两位特困户使我印象深刻,一位是精神不正常的梁挑子,我与驻村干部为其购买了水壶、床、柜子,安装了自来水并安排专人做饭。还有一位刘继松,双目失明,只剩下侄子,但和侄子关系不好,侄子端去饭也不吃。我们的驻村干部就多次到他家中送饭、帮忙打扫卫生。经过无数次的谈心,同意到福利院,这将对他以后的生活有很大的帮助。2019年10月份,我单位开展贫困户募捐动员大会,为贫困户募捐衣物、被褥等过冬必需品。我们做到了多渠道多方位筹集物资,充分利用社会力量更全面地开展帮扶对接工作。
作为一名党员干部,我们肩负着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的责任,坚持走近群众,坚持做实事是作为一名党员干部必备的信念!
第五篇:快递包裹“最后一公里”咋走
快递包裹“最后一公里”咋走
字号
评论邮件纠错
2014-07-21 09:32:00 来源:中国消费者报 作者:余知都
图1:一些物业公司表示,代收包裹是他们的“分外”事。
图2:邮政公司在一些小区设置了提货柜。
本报记者 余知都 文/摄
网购在给城镇居民带来方便实惠的同时,其最后的收货环节也成了消费者头疼、物业公司犯难的问题。一方面,业主对物业公司代收快递有现实需要,另一方面,物业服务合同里又没有这项服务内容,不代收业主不高兴,代收不仅增加成本,还要承担风险,物业公司面临两难选择。物业代收包裹是否普遍?记者日前就此在湖南长沙进行了走访调查。
现状
代收包裹忙坏物业
彭珺是长沙市湘府华城小区物业公司前台的一名员工,其原本的职责是报事报修,然而近些年,报事报修似乎成了他的副业。
7月16日下午,记者在彭珺工作的地方呆了30分钟,其间先后来了两家快递公司送货和3位业主领取包裹。快递员各自将一堆包裹交由彭珺清点,彭则拿出一本厚厚的代收邮件登记表一一登记。登记表包括收件时间、房号、收件人、电话、快递公司、快递单号、领取时间、发放人、业主签收等9项内容。记者数了数,当天登记在册的已有150余件包裹。
忙于登记代收邮件信息期间,面对前来领取包裹的业主,彭珺又不得不停下手里的活儿,跑到专门堆放包裹的里间为业主找来此前快递公司送达的包裹,然后是履行核对业主身份、包裹单号、督促业主签收等手续。当记者离开物业处时,彭珺依然在忙于登记包裹信息。
湘府华城小区物业公司有关负责人潘健告诉记者,该公司每个月为业主代收的包裹在6000件左右,由于地方紧张,物业公司不得已在资料室腾出一块地用于堆放业主的快递包裹。而代收代发包裹几乎成了物业前台工作人员的主要工作。“我们都是免费代收包裹,其工作量之大令我们始料不及。”潘健摇着头对记者说。
这种情况并非个例。连日来,记者在万科金域华府、莱茵城、融圣国际等多个小区物业公司也看到了类似的场景。依水而建的湘江世纪城可能是长沙市目前最大的新兴小区,有业主两万多户,物业公司负责人告诉记者,小区每天要接收包裹上千件,为方便业主收发包裹,物业公司在小区分片设置了6个包裹寄存点。
纠结
“分外”事情不好做
随着网购的快速兴起,小区物业公司几乎成了包裹寄存处已是不争的事实,而随之而来的问题也日益突显。
按照《快递市场管理办法》有关规定,网购的快递包裹应该是点对点、门到门,即快递公司亲自将货物送达收件人。在现实生活中,收件人由于上班或外出不在家,经常会要小区物业公司代收包裹。在不少业主看来,自己交了物业管理费,物业公司代收包裹也是分内的事,而绝大多数物业公司却不这么认为。
长沙市物业管理协会秘书长刘裕纯告诉记者,根据《湖南省物业收费管理办法》规定,物业管理费的成本构成确实没有包括代收快递包裹的成本,物业公司与业主签订的《物业服务合同》,也只是约定设立信报箱,而没有约定代收包裹这项服务,也就是说,物业公司没有代收快递包裹的义务。“不代收吧,业主不高兴,认为物业不为他们着想,代收吧,物业也有很多难处。”深圳市北方物业管理有限公司湖南分公司总经理黎峰的这一说法很有代表性。
黎峰一一道出了物业代收包裹的难处。他说,除了增加了登记、堆放、保管、电话催领、分发等“分外”的工作量和成本外,损坏及丢失索赔纠纷也是一大困扰。此外,按照有关规定,收件人是可以当场拆封验货的,但物业公司代收却无权拆封验货,这也让物业面临很大风险。
黎峰告诉记者,去年3月,其物业公司管理的湘府华城小区替业主代收的一件包裹丢失,业主将物业公司和快递公司一并起诉到法院,幸亏后来包裹找到了,才避免了一场官司。
记者连日来在长沙市走访了解到,90%左右的物业公司曾经免费为业主代收包裹,但因包裹破损或丢失等产生的纠纷不断,一些物业公司开始拒绝代收包裹,一些物业公司则只提供包裹的寄放,不签收、不催收。
应对
快递自设提货柜
7月17日,记者在万科金域华府小区门口看到,摆立在出入通道一侧、颜色亮丽的自提货柜特别抢眼。物业公司杨姓负责人告诉记者,这是邮政公司自设在小区专门用于业主收邮件包裹的。记者在现场看到,一位业主拿出手机,根据邮政公司发送的密码,在自提货柜的操作台上输入密码,一个货箱自动打开,业主取包离开。
据了解,除了邮政公司,一些快递公司也已准备联手在小区设立类似自提货柜。快递公司将包裹密码发至小区业主,业主自行凭密码领取包裹,一个密码对应一个密码箱,既降低包裹丢失率,又方便业主自取。
湖南省消费者委员会消费指导部主任张前提醒消费者,在工作时间,消费者最好将包裹接收点设在单位,节假日则可把包裹接收点定在小区。这样就避免了让物业代收包裹,也避免了不必要的麻烦和纠纷。
长沙市万科物业服务有限公司总经理杨靖表示,针对当前小区普遍存在包裹积压的问题,政府相关部门在房产开发前期规划中,应该考虑到社会发展现状,将包裹寄放处列为一项配套设施。
而据记者了解,目前天猫及淘宝网等网站已经在长沙多家小区物业设有站点,消费者只要在网购时将指定的代收货站点定为收货地址,包裹被站点签收后,系统就会发短信通知买家取货密码至站点取货,买家凭密码即可取货。
长沙市物业管理协会秘书长刘裕纯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对于物业替业主代收邮件包裹,尽管法律上没有规定,物业费和物业服务合同也没有涉及,但本着对业主负责,物业公司还是尽可能为业主服好务。刘裕纯希望政府尽快出台政策,让物业公司就代收包裹付出的劳动合理合法地收取一定费用。
刘裕纯还认为,按照有关规定,快递公司要亲自将包裹交收件人签收,但现在将包裹的“最后一公里”交由小区物业公司来完成,实际上物业公司是在替快递公司服务并承担相应责任。刘裕纯表示,既然如此,快递公司最好与物业公司进行服务资源整合,通过向物业公司支付部分服务费用的方式,有效解决快递包裹“最后一公里”送达难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