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学生党团组织进宿舍
学生党团组织进宿舍(公寓)管理办法
为加强学生党团组织建设,发挥学生党团员在学生宿舍(公寓)教育管理中的积极作用,有效开展学生党团建设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和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队伍的若干意见》,结合我校实际,特制定本办法。
一、学生宿舍(公寓)党团组织是新形势下为加强学生宿舍(公寓)管理和思想政治工作而建立的新的组织形式,是学生党团组织的延伸和学生党团组织建设的有益尝试。
二、加强党团组织进宿舍(公寓)工作,是不断创新学生党团建设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内容、方式和手段的有效形式。积极探索以学生宿舍(公寓)为基地开展校园文化活动的方式和途径,引导学生开展各种健康的活动,对促进和谐、文明、平安校园建设有重要作用。
三、学生宿舍(公寓)应在所在学院、年级、班团组织体系的基础上,以学院为单位建立所属党团组织,隶属本学院党团组织管辖和领导。
四、学生宿舍(公寓)党团组织要结合宿舍(公寓)实际,建立学生自我管理制度,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等,以党建带团建,以团建促党建。
五、学生宿舍(公寓)党团组织作为动态的党团组织,主要承担组织学生党团员和入党积极分子开展党的基本知识、党的先进性教育和
宣传活动,配合学校党团组织对入党积极分子的考察、培养和学生监督管理,向申请入党人、积极分子、发展对象、预备党员所在学院和班级的党组织提供考察意见。
六、学生宿舍(公寓)党团组织统一实行党员公示制度,设立学生党员意见箱;学生党员在宿舍(公寓)区必须自觉接受广大学生监督,更好地发挥模范带头作用。学生党团组织应在学生宿舍(公寓)推行党员发展和转正的公示制度,将拟发展对象、推优团员和预备党员名单、基本情况、宿舍号在宿舍(公寓)楼的公示栏予以公布,接受广大学生的监督。
七、学生宿舍(公寓)党团组织要及时将学生在日常学习、生活中遇到的困难和其他问题向学院党团组织报告。并充分利用宣传栏等设施,积极开展入党启蒙教育,文明宿舍、宿舍美化等校园文化创建活动。
八、学校学工部和团委、后勤处宿管中心对学生宿舍(公寓)党团组织工作进行指导和监督,对在学生党团组织进宿舍(公寓)工作中表现突出的学院党团组织、党团干部、学生党团员,大力宣传,树立典型,并予以表彰;对于工作不力的学院,给予批评教育。
第二篇:绿色进宿舍
绿色进宿舍
绿色,是一个时尚,醒目而又绚丽的色彩,如今绿色已成为了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道风景线,绿色,是大自然赐予我们生命的颜色,是一个要求,一个承诺,让我们看披翠山林,那便是美感容身。据研究表明,在寝室内放一盆如仙人掌、文竹、常青藤、秋海棠等植物,就可将空气中由电器、塑料制品等散发的一氧化碳、过氧化物等有害气体吸收掉,有很强的杀菌抑菌之力。种下一盆植物,实践低碳生活。绿色植物是我们生态平衡的支柱。绿色植物依靠光合作用维持生长,吸收二氧化碳,释放出人类维持生命的氧。据调查,林区空气中有较多的负氧离子,吸入人体后,可以调节大脑皮层的兴奋和抑制过程,提高机体免疫能力。同时,绿色植物在我们的宿舍中也有着广泛的用处:1.清除室内有毒气体﹝可吸收87%有毒气体﹞,是良好的空气净化机。2.绿化环境能使眼睛得到休息,消除眼疲劳。3.绿化具有隔音、消尘、阻光、降温,滋润肌肤等功能。4.植物可在潜移默化中,为您解除疲惫,舒缓紧张,排除压力,进而心旷神怡绿色植物可以美化生活,减弱噪音,利人健康,制造氧气,使我们的生活增添了一抹亮色。遥远的南极冰川正加速融化,无处觅食的北极熊咬噬幼子;西北沙漠常见的沙尘,一路南侵,跨过郁郁葱葱的长江流域,直达滨海城市深圳„„当全球变暖导致的气候灾害正一步步逼近时,你还能无动于衷吗?全球气候变暖与温室气体(主要成分为二氧化碳)的排放量息息相关。在阻止全球变暖的行动中,不仅政府、企业需要制定有效的对策,加快淘汰高能耗、高污染的落后生产能力,推进节能减排的科技创新;每一个普通人也都可以扮演重要的角色。“低碳生活”不仅应该成为一种被广泛提倡的生活方式,而且应该是每一个地球村的居民责无旁贷的义务!与此同时,我们也应该相应低碳生活,为我们的宿舍添一份绿色。同学们,我们是地球的小主人,我们每个人从小就要有环境保护意识。保护环境是我们大家义不容辞的责任。我们要从现在做起,从身边做起,从小事做起:爱护花草树木,爱护鸟类和其他小动物等等。通过我们的努力,使祖国的天更蓝,地更绿,水更清。天天都是环境日!
第三篇:导师进宿舍
宿舍导师工作总结
在担任2010级新生导师的一年时间中,我严格按照学校的要求,及时与同学们进行交流。了解他们的思想、学习、人际关系、生活等方面的状况。通过对同学们各方面状况的全面了解,通过与同学们的沟通交流,通过帮助同学们解决思想上的一些困惑、疑问,我发现同学们各方面都获得了进步。
我认为宿舍导师有着双重身份,既是学校的教师,又是学生生活上的长辈,帮助学生解决在学习、生活、身体、心理等方面的困惑,并进行适当的指导。我主要利用学生的就寝时间,一学期8次以上进宿舍,并把每次学生反映的情况记录在册,发现学生有异常问题,及时与家长联系。一年级新生由于入校时间短,尚未完全适应高中生活。在思想、学习、生活、人际关系中会产生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导师走进学生宿舍,可以面对面地与学生交流,能够及时深入地了解和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帮助学生正确解决所面临的各种问题,使一年级新生能够尽快适应大学的学习生活环境,为今后的健康成长奠定良好基础。参与到新生举办的校园文化活动中、严格要求宿舍卫生、纪律观念、完善监督检查制度等各个方面着手,对2010级新生进行指导、教育,使宿舍的几名同学很快适应了大学生生活,并且帮助他们确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一年来我的工作重点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业务学习方面。针对新生在学习上存在的疑问,我与宿舍的几名学生进行了学习经验交流和学习方法的探讨,并且做了积极地引导,帮助他们找到了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帮助他们尽快地适应大学生活。
(二).生活方面。尽管我带的宿舍只有六名学生,但却性情不大相同。我首先对所宿舍成员的家庭状况进行了全面的了解。对家庭贫困的学生多关心多鼓励,并向他们介绍勤工助学、助学贷款等贫困生资助体制,树立起他们生活的自信心。同时努力在宿舍内创造一种亲切友爱的氛围,使他们远在他方依然有家的感觉。
(三).纪律观念、宿舍卫生方面。严格要求新生避免无故旷课,晚归等现象,养成良好的生活作息规律,给他们详细讲解学生手册,杜绝考试作弊、打架斗殴等行为。搞好宿舍卫生,为其树立良好的榜样。
(四).积极引导新生通过各种形式锻炼自己、提高自己。详细地给他们介绍学生会、社团等学生组织以及学校的各类校园文化活动,适当地引导他们担任社会工作,积极地参加文体活动。注重在过程中积极的指导,避免他们刚刚进入大学思想上的盲目性,有效地促进了他们的成长。
虽然一年的时间已经期满,在几名同学的要求下,我们互相约定在今后的三年大学生活中我们仍是的朋友关系,我将继续以老师的角度用朋友的身份与他们相处,引导他们度过好大学生活。
导师:孙立鹏
2011-9-14
宿舍导师工作总结
2010年我担任6号楼144寝室的宿舍导师,2010年5月我刚刚走上工作岗位,9月份得到导师进宿舍的通知后便报了名,很荣幸的成为了144寝室的导师。第一次走入144寝室前,我便思考着我应该怎样去做才能完成我的导师职责,能够对我的学生有帮助。
我记得第一次走进学生的宿舍时,是几张特别清秀的面庞,学生们很热情,招呼着我,她们主动的向我提问题,关于学生会、关于班级干部的选举、关于贫困学生,等等。这让我意识到大学生活在她们眼中是很陌生的,她们不了解,需要有人去点亮一盏照明的灯。在了解了六名同学的家乡、家庭等情况后,对她们大致有了个基本了解。六名同学中有五名同学来自与湖南省,完全的南方小湘妹,饮食等不是很适应,我慢慢的向她们介绍绥化学院的食堂、和学生生活相关的一些事物,她们似乎稍稍开了壳。
任何事情都是有一个渐进的过程,从九月份第一次走进她们的宿舍,之后学生们偶尔会来我办公室看看我,看看老师的生活是怎样的,毕竟好奇嘛。她们偶尔也会去我的宿舍(因为我也住宿舍)找我,借相机用用啊,用电脑选选课啊,聊聊班级、系里的事啊,问问我报辅导班、做兼职的意见啊。我会觉得这样的关系不只是友好,还有亲切自然的成分在里面。
但是做宿舍导师并不是一切都能做好,开学大概两个月后,我所带的宿舍的一名同学因为家庭经济条件的原因选择了终止学习、直接进入社会工作的道路。这让我很意外,在这之前和这名同学沟通的过程中能够感受到她的自立与坚强,是一个眼睛中流露这坚韧、有想法、而且要比同龄人要远的女孩,之前我找这几位同学一起吃过饭,她已经显露出极快的适应能力,但是她的猝然辍学让我大感意外,在我的内心深处埋下了一丝隐隐的伤感,准确的说是自责,我经常在想起这名同学的时候把她辍学的原因一部分放在自我的身上,没能够有效的劝说她继续读书。时间过的很快,我记得在元旦的时候就会在超市、商场里偶然撞到我的学生们在外买东西,我发现她们已经逐步学会了在绥化生活,并且找到了自己的生活圈子,俨然已经适应了这里的生活并找到了自己法则。接下来是准备考试的时间,她们已经基本找到了大学生活的轨迹。
寒假过后,几名学生回来后没有半点的陌生感,大学的生活已经成了她们理所当然的一部分,我依然去宿舍看望她们。在校园里偶然会遇到大家,她们会向我说她们最近的生活,她们在忙什么,只是问题少了,疑问也没了,反而向我介绍她们的生活,引导我加入她们的社交组织,我在体会着她们的变化,感受着她们的成长。
当一年宿舍导师的时间快要到期时,学生们跟我说‘老师,您是要带我们四年的’,我说‘好,继续去看你们’。我希望能够伴着她们度过四年的大学时光,并且在她们今后的人生选择和道路上也能够成为她们的朋友。
在承担宿舍导师的一年时间里,我的工作主要侧重在以下几点上: 一是尽快熟悉适应了解大学生活,消除陌生感,尽快融入大学的生活。二是培养纪律感,能够在学校的方圆内去进行学习和生活。
三是养成良好的习惯,包括学习、宿舍卫生、参加活动、交友等,能够积极有效的利用大学时间去做有意义的事,不虚度光阴。
四是帮助她们进行实践工作,尽管大一的课程和活动比较多,但仍然尽可能的有实践意识和实践工作,因为她们的艺术设计专业本身也需要在实践中提高。
五是引导她们培养自己的社会交往能力,不拘泥于学习本身,做好学校向社会的过度准备工作。
我认为宿舍导师的工作虽小,但其成效却大于专业老师,对于学生在大学各项生活都会有一定的作用,因此绝不要轻视自己的工作,努力做好,只为了她们能够开出灿烂的花朵,结出丰硕的果实。
导师:外事处王玥 2011-9-14
第四篇:进宿舍小结
XXX教师进宿舍小结
学生公寓是学生生活和学习的重要场所,是学生日常行为管理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阵地。随着教育改革的继续深入和学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不断推进,学生公寓已经成为学校进行思想政治工作和素质教育的重要阵地,学生公寓的地位和作用空前提高,如何做好学生公寓的管理服务工作,实现学生公寓的育人功能,成为我们工作的着眼点。
1.安全教育。学生在校学习期间,有一半的时间是在宿舍中度过的,如何有效地利用这部分时间对学生进行日常行为教育,已提上学生公寓管理工作的日程。学生宿舍是课堂教育的延伸,是课堂以外的课堂。它不但是同学们的休息场所,更是自学,交流学习经验,交流各种信息,陶冶情操的重要场所。我们以此为出发点,开展宿舍卫生的日常检查评比工作,敦促学生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2.日常行为教育。学生公寓是学生的家园,多数学生第一次远离家乡,身边没有了父母的贴心照顾,开始了相对独立的生活。不同的生活习惯和个性特征很容易产生这样那样的摩擦和矛盾。这些情况,为我们推进学生公寓内的养成教育提供了严峻的挑战。
习惯,让学生参与学生公寓的管理和服务工作,如打扫公共区域卫生,使学生懂得了尊重服务人员和珍惜他们的劳动果实。一系列的活动和举措使学生学会了与人相处,增强了团队精神,并逐渐养成了良好的生活习惯,健康的成长,不断的走向成熟。
第五篇:党员进宿舍
党员进宿舍工作总结
随着新学期的开始,我们院党员进宿舍的活动再一次拉开了帷幕。根据党支部的安排,我们负责粤华的学妹们。一直都很遗憾没有亲自去迎接那些和当初的我们一样稚嫩的大一新生进入到这个美丽的校园,他们带着憧憬、懵懂和迷茫,怀着忐忑的心情走进这所充满着希望和梦的大学。作为应用数学学院的一名中共党员,这次“党员进宿舍”活动,让我有机会和她们亲密交流。我决心要做好他们生活上的好帮手、学习上的指导者、思想上的引航人。
第一次去她们宿舍的时候是晚上,刚进大学不久的他们,给人一种明快的感觉,她们很单纯、很阳光,青春的活力在他们的身上得到了充分的体现,让人有一种想倒着活过去的欲望,觉得小点真好,起码没有什么东西可以拿来愁。他们对于大学生活的向往,让他们的梦里装满了光怪陆离的画面,他们期待着,憧憬着!为了让她们能够随时随地的找到我,我留了自己的短号给她们,还建了一个群,把两个宿舍的同学都加进来,这样如果她们遇到困难了,我才能尽我所能的去做好他们的引路人。我会把大学以来的所得所失、经验教训统统都告诉他们,我只希望他们能够在大学四年树立起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她们经过一个半月的学习,对大学的授课方式和学习方式或多或少有了自己的认识和了解。她们觉得大学的数学太难,他们学习起来很吃力,都担心自己考试会挂科。在沟通交流的过程中,我发现大一学生在学习方面存在的困难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老师讲课进度太快,一节课教授的知识量多,上课跟不上老师的思路;
2.大学的学习相对来说倾向于自学,没有人会管制自己,因自己的自制能力不好,不想学习;
3.课程太难,学不会,也不想去学;
与我们刚入大学时一样,作为一名大一学生,从高中过度到大学,在短时间内对大学的学习生活不是很适应。12级学生毕竟还没有经历过大学的考试,他们都担心自己会挂科,并且他们对课程、学分、考证等一些事情都不了解。为了解决他们在学习方面存在的困惑,我们与他们分享了我们自己的感受和学习经验,并给大一学生提了一些学习上的建议:
1.对于大学课程的学习,应该着重学会理解、学精而不是一直做题,埋头于苦海战术;
2.如果发现自己上课很难跟上老师的思路,可以提前预习,对课上所讲的知识有事先的了解与认识;
3.处理好与宿舍同学之间的关系,可以几个人结伴上自习,相互鼓励;
4.闲暇时间多看一些课外书,扩宽自己的视野,增长自己的见识。在交谈的过程中,我们都会问他们是哪里的,如果发现我认识的应用数学学院的同学和他们是一个地方的,我会第一时间介绍他们认识,因为在大学里遇到自己的老乡会是一件很幸福的事,特别是对于外省的同学来说,以后回家也可以有个伴了,我想这样可以减少他们初来这里的孤寂感,也可以加快他们对我们学校、我们学院的认同感的进程。
她们让我想到了当初的自己,也感觉到了作为一个党员身上的使命感和压力,我很认真的尽自己所能解答了她们的问题,这个过程中,自己不仅仅是一个中共党员,更是她们知心的姐姐,一个可以走进她们内心深处的可以给她们依靠的知己。通过“党员进宿舍”,大一学生对大学的学习有了更多的了解,并且对自己今后的学习有了更好的定位与规划。
再一次去她们宿舍的时候已经不用再自我介绍了,经过第一次的交谈后,我发现其实她们并不像我之前想象中的那么“非主流”,其实个个都很可爱如同妹妹一般。在了解了她们学习、生活方面的情况后,我发现她们的适应能力都很强,很多事情都会自己慢慢摸索。其实这也正是我所希望看到的。在我们的成长过程中,并不总是有一个人可以全程为你释疑解难,更多的时候需要自己去面对问题解决问题,这就需要培养她们独立自主的精神。所以我觉得党员进宿舍,更重要的是思想上的引领者。在给与新生帮助的同时,也切忌让她们产生依赖思想,应引导他们形成自力更生的意识。比如有的同学不知道如何选课,我们要做的不是帮她选好课,而是教她如何选课,让她跟着自己亲手选一次课,自然就知道怎么选了,施人以鱼不如施人以渔,应该使他们形成积极探索的习惯。看着她们充满疑惑的眼睛,我看到了大一时的自己。突然明白了当时为什么学长学姐能不厌其烦的回答我一堆堆问题,那是因为一种快乐,虽然都是一些很简单的问题,但我的每一个回答都会给她们或多或少的帮助,使她们少走一些弯路。帮助他人,收获快乐,这种精神上的满足是做别的任何事情都体会不了的。
后面几次去她们宿舍,大都是闲聊了一些大学生活,大家开始信任我们了,她们开始有什么问题都找我,这让我很开心。比如,不想下去吃早餐了,找我要外卖电话,不知道怎样入党,入党要求是否很严格,不知道什么时候要开始准备考研,害怕大学的考试会很难。。呵呵,这是一群可爱的孩子。
随着与新生接触的增多,她们带给我的启发也越来越多。作为大三的学生,我们对宿舍都会有一个完整且深刻的认识。宿舍是我们大学生日常生活和学习的主要场所,在我们大学生的成长过程之中具有独特而无法替代的作用。宿舍的文化对他们的思想政治素质、道德素质、行为习惯都会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只有及早的介入大一新生的大学生活,并给予正确、积极的引导,才能有效地促进新生对于大学生这一身份的转化与适应。
其实,院系开展“党员进宿舍”这样的活动,无非只有一个目的,那就是让大学生党员在刚进校的大学新生中充分发挥学生党员的先进性,起到一种引导与主导的作用。在行动上帮助那群刚入校还朦朦胧胧的大学生,让他们对大学生活,学习,情感,有一个理性的认识,对自己几年的大学生活有个系统的规划,对以后的职业生涯有个初步的定位,让他们能更好更快的进入大学生活的状态,更高效更精确的读懂大学学习的精髓与真谛。作为学生党员,我们应当具备这个先进群体应有的风貌与素养,为大一的新生树立努力的标杆。而这完全有赖于我们平时对自我的严格要求。尤其是和新生熟悉以后,他们也会经常和我们的宿舍交流。所以,如何为他们树立正面形象,确实是需要我们自己做到实实在在的优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