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茶园标准化操作
贵州省灵峰科技产业园有限公司 生态茶叶标准化种植操作规程
1.范围 本规程规定了贵州省灵峰科技产业园有限公司生态茶叶所必须运用的标准化种植技术措施和操作规程,以及使用这些措施和规程后所能达到的技术经济指标。适用公司自有茶园,部分适用于生产基地茶区。
2.生产基地
2.1 环境选择 选择生态环境好、空气清新、水源清洁、土壤未受污染、周围无污染源的地方作为绿色食品茶叶生产基地。
为确保生态食品茶叶的质量,在进行大气.水质.土壤和茶树的取样,检测分析污染残留物质时,各项污染物的含量必须低于我国相应的环境质量标准和食品卫生标准的规定值。
2.2 空气质量 生态食品茶叶基地的环境空气质量,应符合国家《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中规定的标准要求。
2.3 用水质量
2.3.1 茶园灌溉用水要求不受污染,符合《农田灌溉水质标准》(GB5084-1992)
2.4 土壤质量
2.4.1 生态食品茶园基地土壤要求土层深厚,可耕土壤厚度在50cm 以上,排水和透气性能良好,生物活性较强,营养丰富,耕层有机质含量>1%,PH 值 4.5-6.0。
2.4.2茶园土壤质量应符合《土壤环境质量标准》(GB15618-1995)2.5 周边环境 2.5.1 生产基地周边生态环境优良,自然植被丰富,茶园与交通干线.工厂和城镇之间保持一定距离,附近及上风口(或河流的上游)没有污染源。
2.5.2 生态食品茶叶种植区与常规农业区之间,应有 50-100 米以上宽度的隔离带。以山、河流、湖泊、自然植被等作天然屏障,也可用人工果林和作物为隔离带。
2.6 园地规划与开垦
2.6.1 全面规划是高标准生态食品茶叶基地建设的前提。因地制宜设置场部、种茶区、道路、排蓄灌水利系统,以及防护林带、绿化区、养殖业和多种经营用地等;制定出技术要求、实施方案与进度计划。
2.6.2 园地开垦,对于15度以下的缓坡地,首先清除地面杂物,然后进行两次耕作,初垦深度要求在50厘米以上,翻埋杂草,复垦30 厘米左右平整地面。
2.6.3 坡度在15-25 度丘陵山地,应建筑等高水平梯级园地,全面深耕,地面平整后种茶,在水土流失特别大的坡地和山头,不应开垦种茶,应有目的地保留植被,植树造林。
2.6.4 在茶园与山林或农田交界的地段应修建隔离沟,茶园路边坡地应植树种草,茶园内根据地势应修竹节沟、蓄水池等以加强水土保持。
2.6.5 每30亩左右茶园附近应修建一个积肥坑;生产者平时不断可将各种有机物料(如杂草.秸杆.畜粪.绿肥等)堆积于坑内,经堆制腐熟后,供茶园施用。
2.7 茶园道路与水利 2.7.1 缓坡丘陵地茶园的干道和支道可设在岗顶,能通行耕作机具;坡度较大的山地茶园,干道设在坡脚,支道与步道按“S”形绕山开筑。禁止陡坡茶园开设直上直下的道路,以避免水土冲刷与茶园作业不便。
2.7.2 园地范围内的沟、渠等水利系统设置,应与道路网紧密配合,以水土保持为中心,做到小雨不出园,大雨时能蓄能排,有条件的地方应建立茶园移动式喷灌系统,保证茶树生长具有适宜的水肥条件。
2.8 茶树的品种与种植
2.8.1 按照非良种不种的原则,符合《中小叶茶树良种苗木标准》DB513122/T02.1-1998。
2.8.2 选择的茶树品种应适应当地的土壤和气候特点,具有较强的抗逆性、并适制当地的名优茶类,以充分发挥经济效益。如福鼎大白、金观音等品种。
2.8.3 面积较大的茶场,对茶树品种的选择,还应注意各类品种特性(如芽叶性状发芽迟早等)的搭配,保持生物基因的多样性。
2.8.4 种植规格与密度。
种植规格:采用大行距 150-165 厘米,小行距 35-40 厘米,株距 16 厘米,双行单株;
密度:每亩栽植 5500 株,预留同龄茶苗于苗圃,以备苗期补缺之用。3.茶园的管理 3.1 幼龄茶园
3.1.1 幼龄茶园采用定型修剪培养树冠,茶园中 70%茶苗超过30厘米,粗度达0.3 厘米以上时,离地18-20 厘米剪去主枝;第二次定剪高度离地 30-35 厘米剪平;第三次高度离地 45-50 厘米剪平,同时用整枝剪剪去细弱枝、病虫枝。
3.1.2 幼龄茶园(1-3 年)施肥,追肥按纯氮 2.5-5 公斤逐年增加,N:P:K 以 1:2:2 比例,分 3-4 次施入小行中心线及大行靠近茶苗根系处,深度10厘米,同时适当施叶面肥。
3.2 投产茶园 3.2.1 耕作与施肥
3.2.1.1 耕作 春前浅耕:立春-雨水间,将茶行普遍耕作一次,深度10-15厘米。
春茶后浅耕:立夏前后,深度10厘米左右。夏茶后浅耕:小暑-大暑,深度10厘米左右。
冬前深耕:在秋茶采摘结束后进行一次较深(15-25厘米)的耕作。3.2.1.2 施肥:施肥标准:投产茶园以纯氮为标准,按每生产 100 公斤干细茶追施 15 公斤纯氮,其中:1/3 为有机氮,2/3 为无机氮,同时追施商品磷、钾肥各 5 公斤,氮、磷、钾比例为 3:1:1。
施肥比例:春、夏、秋、冬按 30:20:10:40 的比例,其中秋季以叶面肥为主,冬季以有机氮肥为主(每亩年均2000公斤左右)。
施肥方法:结合浅耕、中耕、深耕,沿树冠滴水处开沟深10-20厘米(冬季20 厘米)施入,并及时覆盖。
3.2.2 投产茶园的采摘:按标准分批.多次.留叶采.采尽同等嫩度对夹叶的原则采茶。根据生产实际,确定采摘标准:名优茶按单芽.一芽一叶初展.一芽一叶开展.一芽二叶初展.一芽二叶开展的五个标准采摘;大宗茶标准为一芽二.三叶和同等嫩度对叶。
留叶:视茶园长势,一般采取春留鱼叶或真叶采,夏茶或秋茶留一片真叶采,常年保持叶面积指数4-5之间。提倡机械化采收鲜叶。
3.2.3 修剪标准:
轻修剪:目的是平整树冠,刺激下轮新梢萌发,每年进行一次。方 法:剪去树冠表层枝叶 3-5 厘米。
深修剪:对病虫枝、鸡爪枝、冗枝较多的茶园,每隔 3-5 年应深修剪一次。
方 法:剪掉树冠上层 15-20 厘米,重新培养采摘面。3.3 低产茶园改造与管理
3.3.1 低产茶园范围:栽培历史较久,树势衰退的老式茶园,以及种植年限不久,但因种种原因而造成未老先衰,每亩面积单产鲜叶在200公斤以下的茶园。
3.3.2 技术改造 3.3.2.1 树冠改造:
凡骨干枝结构较好,只是中上层枝条再生力差,或因病虫害导致枯死造成茶叶产量与品质下降的,应离地30-40厘米进行重修剪,时间7月上、中旬。对于树势极度衰老,产量低下,采用重修剪已不能恢复树势的茶园可离地10厘米进行台刈,重新培养骨干枝和树冠采摘面。
3.3.2.2 土壤改造:
重施有机肥:土壤衰退的茶园,应在8-10月份沿树冠滴水处开沟深25厘米、宽25厘米,每亩面积施用5000公斤有机肥,氮、磷、钾数量及比例按相应的产量比例施入。
3.3.2.3 改植换种:
对极度衰老、品种混杂、单产极低、种植不规范的茶园,应全部挖掉后按新建茶园标准实施,否则将不采用所产之鲜叶。
3.3.2.4 改善茶园管理,加强肥培,提高土壤肥力,用采、剪、养相结合的方法,、重新培养树冠。
4.病虫害防治 4.1 农业防治
4.1.1 选育种植对病虫害抗性强的茶树品种。
4.1.2 加强茶园科学管理,增强树势,提高茶树对病虫害的抗性。4.1.3 采用相应农艺措施直接杀灭病虫。
4.2 生物防治措施:利用天敌和生物农药(包括动物源.植物源和微生物源农药)防治茶树病虫害。
4.2.1 茶园应加强对寄生性、捕食性的天敌保护,以虫治虫。4.2.2 利用有益的细菌、真菌、放线菌及其代谢产物防治病虫害。4.2.3 利用病毒治虫。病毒具有专一性、持效性长.效果好,对环境安全。
4.3 物理防治:利用各种物理因子(光、热等)人工或器具防治病虫害,如人工捕杀.灯光诱杀等。
4.4 使用天然化合物(包括矿物)防治病虫,主要包括昆虫提取液,植物提取液和天然皂类物质等,鱼藤酮、除虫菊、鱼尼丁、硅藻土等应有限地使用,秋茶后允许使用石硫合剂和波尔多液封园,减少次年病虫发生量,但不得在采茶季节使用,波尔多液用后,茶叶的铜含量不得超过 30mg/kg。
4.5 化学防治
4.5.1 禁止在茶园中使用的农药:三氯杀螨醇.氰戊菊酯.氧化乐果.甲胺膦等。
4.5.2 允许使用农药,联苯菊酯.溴氰菊酯.氯氰菊酯等,注意农药使用安全间隔期。
贵州省灵峰科技产业园有限公司
2014 年 5 月
第二篇:标准化操作总结
2月21日周一
今天是学习第一天,主要对调整抽油机防冲距和油井更换油嘴进行了学习与交流。在调防冲距时总结如下操作要点和安全注意事项:
1、停机后要拉闸,防止自动启动造成事故。
2、确认刹车检查完成且无故障时方可进行拆装方卡子操作。
3、操作时严禁手抓光杆。
4、启动抽油机前确认抽油机两侧无人及障碍物。
5、调整完成开井后及时安排量油、测液面功图等工作。
更换油嘴是在有压力情况下进行的,因此操作时重点注意压力,具体注意事项如下:
1、开关两侧生产闸门时注意压力变化并控制在0.1Mpa范围内。
2、开闸门时开先开低压端闸门,后开高压端闸门;关闭时先关高压端后关低压端闸门。(生产闸门为高压端闸门,回压闸门为低压端闸门)
3、操作时记得打开放空闸门防压观察压力落零后方可进行操作。
4、卸丝堵和油嘴时注意侧身操作。
5、用十字测量法测量新油嘴及被更换油嘴的内外孔径。
2月22日周二
学习第二天,对注水井水表芯子更换进行了学习。安全注意事项总结如下:
1、关好上下流闸门后打开放空闸门放尽管线压力后方可进行操作。
2、卸松法兰螺丝后预留2-3扣,进行2次泄压后再把法兰取下。
3、取出水表芯子前还需进行一次泄压。
4、泄压是头低于法兰断面,且用手遮挡面部。
5、更换完毕上螺丝时要对角依次上紧,防止用力不均匀。
6、开井前注意先关放空闸门;稍开上流闸门试压确认无渗漏后再将闸门全部开大。
7、操作中所有闸门的开关都要侧身平稳操作。
2月23日周三
今天主要对抽油机调平衡和分离器的冲洗进行了标准化学习。总结后分别有以下注意事项:
(一)抽油机调平衡:
1、测量电流时要由大到下调整电流表档位,在调整档位时要脱离被测电缆
2、停机时曲柄角度不宜过大,以正负5度以内为宜。
3、检查刹车时确认刹车片与刹车箍接触面积达到百分85以上,并锁紧安全销
4、卸平衡块固定螺栓时先卸低端后卸高端;紧固螺栓时先紧固高端后紧固低端。
5、移动平衡块前要观察确认平衡块移动方向曲柄前无人。
6、使用摇把移动平衡块时侧身操作。
7、在装卸锁紧牙块时,要在曲柄高端方向操作。
8、在观察抽油机两侧无人及障碍物后再松刹车。
(二)冲洗分离器:
1、操作前检查确认安全阀开关灵活好用。
2、分离器憋压时注意压力变化。
3、开放空闸门时要尽量开大
4、开关闸门时要侧身平稳操作。
2月24日周四
今天学习了抽油机刹车的更换方法及标准化操作步骤。注意事项:
1、停机后拉闸断电,确认曲柄静止无摆动后方可进行操作。
2、装卸刹车时操作人员要抓好抓牢,防止脱手发生事故。
3、安装后要进行调整,观察刹车箍与刹车片间隙均匀。
4、调整刹车锁块位于行程的1/2到2/3之间。
5、调整完毕后检查确认刹车灵活好用。
2月25日周五
今针对换回压垫子和更换闸门填料盘根进行了标准化学习。根据平时工作总结一下几点注意事项:
(一)更换回压垫子
1、井口关闭闸门时先关生产闸门后关回压闸门;开井时相反。
2、操作前先打开放空闸门放尽管线内压力。
3、卸松法兰螺栓后进行2次泄压。
4、取出旧垫片后清理干净上下法兰面。
5、放入新垫片要使垫片与上下法兰同轴心。
6、紧固螺栓时对角依次紧固,均匀用力。
7、关闭放空闸门后先稍开回压闸门检查不渗漏后全部打开。
8、开井后再次确认无渗漏。
(二)更换闸门填料盘根
1、操作前开窗通风,确认计量房空气流通。
2、欲更换闸门确认关严方可进行操作。
3、加入新盘根后紧固上压盖时确认左右间隙均匀。
第三篇:岗位标准化操作制度
岗位标准化操作制度
为规范企业生产每个系统、每个岗位安全操作标准,实现企业安全生产管理标准化,特制定本制度。
1、企业要制定安全生产管理标准化达标规划,建立健全各种安全生产规章制度。
2、企业各级管理岗位人员具备完整的安全生产岗位责任制和工作职责,按岗位标准化要求上岗工作。
3、企业各工种岗位具备完整的安全生产责任制和操作规程,达到不漏岗位,不漏操作人员。
4、企业各级管理人员和特殊工种岗位人员必须经市级以上安全管理部门培训,考试合格,持证上岗。企业员工要按有关规定,进行“三级”安全教育,全员培训,保证培训时间,考试合格方可上岗作业。
5、企业各级管理人员要具备本岗位工作专业知识和管理能力,能胜任本职工作,不断提高管理水平,不违章指挥,不发生责任事故。企业各工种岗位人员要掌握本工种技术知识,熟练操作技能,严格按操作规程作业,不违章作业,不发生责任事故。
6、对企业标准化建设有功人员给予奖励,对违反标准化标准,违章操作,发生责任事故人员,轻者给予批评教育,重者追究有关人员责任。
第四篇:岗位标准化操作制度
岗位标准化操作制度
为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确保各岗位操作工的人身安全,特制定本制度。
一、岗位操作人员要知道本岗位的潜在危险和安全措施,具备辩识危险源和隐患防控的能力。
二、岗位人员必须按规定参加安全培训,考核合格后,才能上岗操作。
三、岗位人员必须认真贯彻执行“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及上级有关安全生产方面的政策及法律法规,遵守劳动纪律和生产工艺纪律。
四、正确使用所分管的机器设备,保持安全防护装置齐全、完好、可靠,清除作业环境中的危险因素。
五、开好班组“三会”,即班前布置会(布置任务时安全措施要具体),班后总结会(总结当班安全生产情况),安全活动会(要有内容,效果,有记录)。
六、不违章作业,且有权拒绝不符合安全生产的指令和意见。
七、如发生轻伤及以上人身事故及重大侥幸事故,应立即报告有关领导和安全部门,组织抢救伤员,保护现场并如实说明事故有关情况。
八、严格遵守各项规章制度,协助班组长做好安全生产工作。
九、对违章违纪者要制止并及时向上级报告。
十、正确佩带和使用劳动防护用品,落实各项安全措施。
十一、新工人及实习代培人员;换岗及复工人员要进行上岗前安全教育,经考核合格后方可上岗。
十二、作业现场要清洁,工具,物品,物料放置整齐有序;安全通道要畅通,安全防护、消防设备齐全有效;安全色标、安全标志齐全完好。
第五篇:岗位标准化操作制度
开大集团岗位标准化操作管理制度
为进一步规范员工的操作行为、管理行为,防止因误操作或操作不规范、管理不规范引发事故,制定本制度。
第一条
各岗位员工必须熟悉所操作设备、设施的结构、性能、用途。
第二条
岗位员工必须熟记本岗位、本工种的安全技术操作规程、工作程序;必须熟知《员工安全手册》与本岗位相关的内容。
第三条
员工操作应当按照本岗位安全技术操作规程、工作程序和工作标准的要求进行操作。
第四条
员工必须按所操作设备、设施、工具的操作规程、操作说明、使用说明操作或使用设备设施。
第五条
岗位员工必须严格按照本岗位安全确认内容、标准、程序等要求进行安全确认,做到先确认后操作,不安全不操作。
第六条
与操作岗位相适应的安全标志、警示标志必须齐全,悬挂位置适当。
第七条
有岗位定置管理图,各类工件、物件码放实行定置管理。
第八条
本岗位无跑、冒、滴、漏现象,符合安全质量标准要求,做到整洁、有序。
第九条
认真履行本岗位的安全责任。
第十条
按规定填写、标记安全确认等安全、生产记录、牌板。
第十一条
各单位对每个岗位要结合具体岗位情况制定各岗位的“标准化操作规范”,规范员工的操作行为,使员工严格按操作程序、动作标准操作。
第十二条
各单位都要制定“岗位标准化操作管理制度”,和各岗位的“岗位标准化操作规范”,员工做到交标准班、上标准岗、干标准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