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库大全 > 精品范文库 > 11号文库

从人口老龄化角度浅析放开二胎生育的必要性

从人口老龄化角度浅析放开二胎生育的必要性



第一篇:从人口老龄化角度浅析放开二胎生育的必要性

从人口老龄化角度浅析放开二胎生育的必要性

摘要: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呼吁改革计划生育政策,放开二胎生育。这一建议的提出很大程度上是基于我国人口老龄化问题的逐渐披露。目前,我国老年人口占总人口的14.3%,远远超过了国际规定的进入老龄化社会标准的10%,而人口老龄化所带来的一系列问题也在逐渐影响我国的经济、社会的发展。所以放开二胎生育,改善我国人口结构,缓解老龄化发展趋势刻不容缓。

关键词:人口老龄化 人口结构 养老、医疗制度 劳动力 社会经济 生育政策 社会和谐

一、我国人口老龄化分析

人口老龄化是指总人口中因年轻人口数量减少、年长人口数量增加而导致的老年人口比例相应增长的动态过程。人口老龄化的具体标准是国际上通常把60岁以上的人口占总人口比例达到10%,或65岁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达到7%作为国家或地区是否进入老龄化社会的标准。

根据我国2000年11月底进行的第五次人口普查显示,我国65岁以上老年人口已达8811万人,占总人口6.96%,60岁以上人口达1.3亿人,占总人口10.2%,以上比例按国际标准衡量,2000年我国就已经进入了老龄化社会。而2012年,根据国家统计局统计公报显示,2012年末,我国大陆60周岁及以上人口为19390万人,占总人口的14.3%,这一数据表明,我国人口老龄化进程正以飞快的速度发展,而采取一定的措施来缓解人口老龄化发展速度及其带来的社会问题是刻不容缓的。

二、人口老龄化带来的社会问题

1、我国提前进入人口老龄化阶段,导致国家的退休养老制度以及医疗卫生制度未能及时跟进,养老问题成为一大难题。目前我国只有少数国企员工和城市人口能够充分得到养老保障,而大多数农村老年人口却无法依靠国家进行养老,只能依靠子女进行养老,而我国大多数家庭却又因为计划生育政策,只有一个孩子,所以很多独生子女组建的家庭要同时抚养4个老人,经济负担、精神负担过重,所以,老年人口紧紧靠子女养老也不能完全得到保证,这就造成了很多老人无人照料、生活得不到保障的尴尬局面。

2、老龄人口精神空虚。由于我国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很多家庭都是独生子女家庭。而独生子女长大后因工作、结婚等原因离开父母,能回家的时间与机会有限,关心、照料父母便成为了一个难题,很多家庭都处于“空巢老人”的状态,这就造成了老年人口的精神空虚。而在计划生育政策实施以前,家庭中子女一般会很多,子女可以轮流回家照顾、关心父母,各个子女的关心、爱护使得父母并不会感到空虚寂寞。所以,目前我国老年人口的精神空虚也是一个值得关注并急需解决的问题。

3、人口老龄化造成劳动力供给不足。人口老龄化使得年轻人口比重下降,老年人口比重上升,而所能提供的劳动力总量也有所下降。目前我国很多企业由于缺少年轻劳动人口的输入,而不得不延长老年人口的工作年有限,以此来保障企业的正常运行。然而,老年人口相对于年轻劳动力来讲毕竟智力、体力有所下降,所以老年人口工作效率相对低下,劳动力素质不高,从长远来看,这必定会影响企业发展以及社会、经济的进步。另外,人口结构的不合理,也使得年轻人口的劳动负担加重。年轻人口要创造相比以前更多的社会价值才能够满足社会的分配,包括对更多的无劳动支出的老年人口的社会分配。

4、社会老龄化对国家财政也带来了挑战。老年人口是疾病的高发人群,在子女抚养不足的情况下,国家要采取一定的财政政策,针对老年人口健康问题进行医疗补贴,从而解决老年人口看不起病的问题,改善老年人口的健康状况,而这势必会增加政府财政支出,加重国家财政负担。

三、放开二胎生育对缓解老龄化带来的社会问题的作用

1、放开二胎生育有利于缓解养老负担。如果采取放开二胎生育政策,则会改变我国之前的独生子女家庭结构的局面,而越来越多的家庭会拥有两个孩子。那么在以后的养老问题上,两个子女同时负担养老问题,会比一个子女负担养老问题要轻松得多。并且,国家与社会在负担养老问题上面也会轻松得多。另外以子女负担老人养老问题为主的状况会使得国家与社会获得一定地缓冲时间以此来完善退休养老制度以及社会保险制度,使得我国养老制度更加科学化、规范化。

2、放开二胎生育有利于老年人口的心理健康。相比于一个子女抚养老人,两个子女抚养老人,老人得到的关心与爱护会更多。一个子女因工作家庭的原因,能够及时的关心、爱护老人、回家照顾老人的时间和机会毕竟有限,而两个子女抚养老人则会不同。尽管两个子女可能都会离开老人,各自组建家庭,但可以轮流的对老人加以关心、爱护,他们对老人的照顾的总时间肯定要比一个子女对老人照顾的时间要长,而老人也会因此减少许多孤独感,其心理健康也会相对要好的多。

3、放开二胎生育有利于提高劳动力的供给、促进经济发展。劳动力供给不足不仅会增加年轻劳动人口的工作负担而且会影响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放开二胎生育有利于增加年轻人口的比重,使得年轻劳动力有所增加,缓解和解决劳动力不足的现状。另外,年轻劳动力的增多,也会使得老年劳动人口的比重下降,提高劳动生产效率,促进社会化大生产。另一方面,年轻劳动人口的上升也会缓解劳动人口的工作负担,使得劳动分配更加合理有效。

4、放开二胎生育有利于减少国家财政支出。放开二胎意味着抚养老年人口的子女增多,在老年人口健康出现问题时,子女可以分担老年人口的医疗费用,降低国家对老年人口医疗费用的补贴,减轻财政负担。

所以,放开二胎生育具有一定的必要性。放开二胎生育可以缓解人口老龄化带来的诸多问题,如改善赡养老人问题、促进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跟进与完善、提高老年人口的心理健康与身体健康、保证劳动力的供给以及促进社会经济发展的进步。另外,目前我国已不像六七十年代那样,人口增长迅速,自然增长率高。随着我国计划生育的实施以及人们思想观念的逐渐改变,我国目前的自然增长率已从上世纪60年代的25%。~30%。降至6%左右,目前,我国每年平均净增人口数约为700万人,较高峰期减少了2/3,并且还有逐年下降的趋势。而个别城市如上海的人口自然增长率已为负值。如果继续坚持一个孩子的计划生育政策,那么我国的人口会有减少的趋势,其带来的社会问题将会更多,所以适当调整生育政策,放开二胎生育是非常必要的。另一方面,放开二胎生育不仅有利于我国的人口结构调整,同时也有利于我国人口性别结构的调整,使得我国男女比例更趋合理化。所以放开二胎生育是必要的。

第二篇:应放开二胎还是全面放开生育

应放开二胎还是全面放开生育?

黄文政 / 梁建章 013年两会提案中要求放开生育政策的呼声日盛,但绝大部分提案都只要求放开二胎,唯有全国政协委员、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王名的提案是呼吁全面放开。那么到底应该是放开二胎,还是全面放开呢?

中国目前的生育状况,在不同人群那里存在着迥然不同的印象。在一些专业人士眼中,生育水平已经低到了十分危险的程度。根据2010年的人口普查数据,中国的生育率已降到1.18,即使考虑到15%的漏报率,生育率也仅有1.4;而国家统计局2011年的抽样调查生育率更是低至1.04。根据性别比和女性年龄别死亡率,中国的生育率更替水平是2.2,也就是每对夫妻平均需要生育至少2.2个孩子才能维持人口最终不衰减。生育率处于1.4意味着,每过一代人(25至30年),中国出生的人口将减少36%。

可是对于普通民众来说,极低生育率似乎并不直观。人们往往更关注身边生育三胎甚至更多胎的例子,从而产生“中国生育率依然很高”的错觉。对于这种错觉,我们可以通过一个假想的例子加以澄清:假如在所有的夫妻里面,有75%只生育一胎,另外25%生育三胎,那么平均的生育率也只有1.5,明显低于更替水平。但从直观感受来说,大家会发现身边有50%的孩子来自于三胎家庭,到处都是超生家庭的孩子,怎么也不会觉得中国生育率太低。这种错觉是很多人没有认识到的,其背后的原因是来自多胎家庭的孩子有更大的概率出现在人们视野中。

这个例子还说明,如果现有生育政策仅仅调整为“放开二胎”是远远不够的。因为甚至当周围有一半孩子来自超生家庭时,生育率才仅有1.5,这还未考虑剩男剩女,丁克及不孕不育的人群。中国人口协会发布的调查结果显示,不孕不育患者占育龄人口的比例就达12.5%,而且,随着生育年龄的延迟,这个比例有望继续升高。实际上,一个正常繁衍的社会是需要不少三四胎的孩子才能弥补一些家庭的无子或者一胎。何况,现有大量农村人口按“一胎半”政策本来就可生育二胎,现有政策放宽到普遍允许二胎,对于这部分人群的影响十分有限,根本无法将生育率提升至能够保持人口均衡稳定的水平。

另一个人们未感觉到生育率太低的原因是,中国的人口依然在增加,而且还会持续一些年。正因此,有人认为不如等人口停止增长再放开。但是,这种观点是非常错误的,因为人口的变化有极大的惯性。现在人口增长的原因是,虽然孩子很少,接近生命终点的老年人口也不多,只是中青年人口较多。但是,等到60后开始老去,中国人口将急剧衰减,持续时间可能达上百年。即使2014年完全放开,如果不大力鼓励生育,中国从2030到2070年,每年都将减少上千万人,40年内减少40%以上。这种衰减在人类历史上将是空前的。与此相比,过去20年遭受所谓人口衰减灾难的俄罗斯人口下降不过3.4%,扣除移入人口的自然下降也不过7.8%。

人口衰减直接表现在年轻人口的快速减少,在未来10年,20-25岁的年轻人将减少42%。不过,年轻人口减少带来的不仅是年轻劳动力的减少,最终也会带来需求乃至工作机会的减少,所以劳动力市场在经历先期短缺之后还是会趋于平衡。但是,远比劳动力暂时短缺要大得多的灾难是人口规模持续性的急剧萎缩。在此过程中,消费和生产将同步下降,除了殡葬、医疗、养老等,几乎所有的行业都会成为夕阳行业,投资意愿低迷,基础设施将因为缺乏动力和财力更新而日益老化,创新和创业活力大幅减缓。过去30年我们习以为常的生机勃勃,日新月异的中国将退化成一个暮气沉沉、江河日下的社会。

深入的经济学分析和实证研究都表明,在扣除技术进步和城镇化的作用外,人口衰减带来的是人均GDP下降,因为人不仅是分母,更作用于分子,而且由于规模效应和结构因素使得人口衰减对分子的作用更强劲,更持久。人口持续性急剧衰减的最终后果是,中国国力衰退,中华文明式微。

但是,无论是各种城乡生育意愿调查,双独放开二胎的效果,东亚各国的经验,还是低生育率下的生育行为分析都表明,中国早已经陷入低生育率陷阱。比如,甘肃省在2002年双独放开二胎后三年,仅有六对夫妻申请了生育二胎;新疆奎屯市双独放开九年,仅办理一例。这种双独少生并非特例,而是全国的普遍现象。根据可靠的估算,即使在2014年完全放开生育,在有限的“补偿反弹”之后,生育率又会走低并持续低迷。由于育龄女性将急剧减少,出生人数在几年之后又会开始雪崩式的滑坡。所谓维持人口和社会均衡发展的愿望将成为泡影。

还有,高生育率惯性下,降低生育率马上就能缓解抚养压力,但像我们这样把低生育率持续到老龄化开始导致抚养压力上升的阶段,提高生育率短期内反而是加重压力,其缓解效果要二三十年后才能体现,所以低生育率的惯性比高生育率惯性更强劲、更持久,也更难应对。

实际上,为何只放开二胎而非全面放开并无严谨的科学根据,而只是人们对“城市一胎和农村一至二胎”政策在一种心理上的折中。因为在中国,特别在城市,人们已经把一胎或两胎当成正常,远未认识到这已经距离人类正常繁衍所需的生育状态有多么遥远。在中国生育率已经处于如此低水平,而且在放开的补偿反弹之后,几乎没有可能维持在替代水平之上的情况下,放开二胎相当于对一个血压极低的人去把降压药减半。

因此,在对生育政策进行调整时,放开二胎是远远不够的,我们需要的是立即全面无条件放开生育,并在生育率再次下滑到更替水平之际,像几乎所有其他低生育率国家一样,实施鼓励生育的措施,让中国回到正常的生育状态,确保中国的长期稳定和繁荣。这不是极端的建议,而是维持民族繁衍最终必须要做的事情,而且没有任何理由再拖延。

(本文作者黄文政系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生物统计学博士,现任北京某金融公司合伙人与董事总经理。梁建章系携程旅行网创始人之一,2011年,他获得斯坦福大学经济学博士学位,他还兼职担任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经济学研究教授和斯坦福大学经济学客座教授。文中所述仅代表他们的个人观点。)

第三篇:如何生育二胎?

生育二胎

我们国家仅仅允许少部分人生育二胎,但近年来富二代、官二代的崛起,很多家庭都成为超生新贵,超生无非就是罚款,而且,对于计划生育到底好还是坏,到底应该禁止还是提倡,现在有不同的声音,因此,近几年来,生育的政策有所松动,而看看我们的近邻,包括俄罗斯、日本、韩国、甚至我们的台湾省,无一不是在想方设法的促进生育,只有我们国家生育紧缩。

在优生优育中,我其实最乐意打交道的就是生育二胎的夫妇,从一胎的甜酸苦辣中走过来,已经对孩子对于家庭的重要性,有很深刻的感触,不像是一胎的年轻夫妇,还整天儿孙自有儿孙福,把自己的不作为看成是顺其自然,而一旦生育了不够健康的宝宝就归于天意,这与某些官员的做法有异曲同工之处,平时不注意水利设施的建设,一旦下雨出现城市内涝、江河决堤就称之为百年一遇或千年不遇的洪灾,不下雨的时候,没有水利工程的储存水源,就说这个天旱是百年一遇、千年一遇,都是争取为不作为的免责,为官一任不作为,导致雨大点就决堤就内涝,雨少点就旱灾,这是天灾还是人祸?同样的道理,生育出生缺陷儿的家庭大多数都是因为无知、疏忽和不作为导致的,这难道不是人祸?

可是为官不作为顶多没有政绩,或者被曝光,而你在生育上自己不作为,就成为了子孙的罪人,为害了一个本应该兴旺的家族。

生育二胎的过来人,对科学不科学也都有自己悟出的道理,大多数都接近朴素的科学,也知道孕育孩子是一步赶不上、十步撵不上,过去了时间窗口就无法弥补,因此特别容易沟通。

⒈二胎的政策(做成字幕,简单说)

什么人可以生育二胎,我国各地二胎的政策有地域的区别,大致的是有下面这些共性,我总结了11条,大家看屏幕:

⑴双方均为独生子女,已生育一个子女的;

⑵双方均为农村居民(农业人口,下同),已生育一个女孩的,但一方为机关、团体、事业单位和其他组织职工或一方从事工商业一年以上以及双方与企业建立劳动关系一年以上的除外;

⑶双方均为农村居民,一方两代以上均为独生子女,已生育一个子女的; ⑷双方均为农村居民,女方父母只生育一个或两个女儿,男到女家落户,并

赡养女方父母,已生育一个子女的(只适用于姐妹中一人);

⑸双方均为少数民族,已生育一个子女的;

⑹双方均为农村居民,一方是少数民族并具有本省两代以上户籍,已生育一个子女的;

⑺一方为烈士的独生子女,已生育一个子女的;

⑻一方未生育过,另一方再婚前已生育一个子女的;

⑼一方未生育过,另一方再婚前丧偶并已生育两个子女的;

⑽已生育一个子女,经设区的市以上病残儿童鉴定机构确诊为非遗传性残疾,不能成长为正常劳动力的;

⑾一方连续从事矿井井下作业五年以上,已生育一个女孩,并继续从事井下作业的。

这是普及的政策,有些地区还有本地区的政策,如果想要清楚自己当地的具体政策,可以与当地人口与计生委的政策法规处联系。

⒉生育间隔

在没有计划生育要求的其他国家和我们国家的过去,生育多个孩子的生育间隔平均为2.5年,大家回头看看父辈的兄弟姊妹,一般相差为2~4岁之间,这个自然的生育间隔,当然是有利于优生的。

因为一个新妈妈在宝宝纯母乳喂养的时间内,90%是没有排卵的,因为高催乳素,抑制了大脑促性腺激素的分泌,抑制了排卵,所以,大家看看周围兄弟、姐妹之间年龄仅仅相差一岁的,回去问问妈妈,当年哺乳的时候,她的奶水肯定不好,奶水不足之后才容易排卵、容易再次怀孕,因此,自然的生育间隔也是进化过程中演变而来的,如果还在坐月子,又怀孕了,对抚养子女是没有利的,在自然进化中就给避免了。

过去,我们国家很多的计生条例,强制规定必须生育第一胎4年之后才允许生育第二胎,这种一刀切是有悖于科学的,尤其是现在结婚生育年龄普遍提高之后,好在全国很多地方意识到了这一点,很多地区规定,年满28岁以上的女性生育第二胎,不再必须间隔4年,这是进步。

关于第一胎剖宫产,第二胎的生育间隔问题,一般支持第一胎二年之后可以怀孕,也就是大约第一个孩子3岁左右,再生育第二胎,实际上与正常的生育间

隔相差不大。

剖宫产第二胎主要是考虑到子宫的刀口能否经受住再次妊娠的考验,近年来中晚孕的子宫破裂,大多都与剖宫产史有关,因为中晚孕以后,子宫壁变薄,尤其是手术刀口处是结缔组织,缺乏弹力。疤痕缺乏弹性,就好像一些脸部烧伤的人,结疤之后嘴巴就张不开了,这就是因为疤痕弹性很小所导致,同样的,子宫的疤痕,尤其是新鲜的瘢痕在妊娠末期或分娩过程中有胀破的可能,而造成子宫破裂,威胁母子的生命。

从这一方面考虑,通常支持2年以后受孕,特别着急的可以在剖宫产一年之后怀孕,大约在前面的孩子2岁左右,生育第二胎,还有些人因为意外怀孕,生育间隔更短,也不是不可以,但一定要求是单胎受孕、控制体重、严密观察,在孕28周以后,特别是分娩过程中,在有强烈宫缩之后伴发的剧烈腹痛、阵发性宫缩消失,应该小心子宫破裂。但对于第一胎是剖宫产的产妇来说,第二胎一般也是选择剖宫产,这样更加安全些。

但仍然要注意,在分娩前的最后一两个月,经常性的出现阵发性宫缩,这个时候要停下赶路、停下排便,即刻休息,避免无规律的宫缩向规律的宫缩变化,同时,避免挤压腹部,这都是防止变大的子宫出现问题的具体方式。

⒊一胎病残儿的二胎再生育问题

第一胎生育病残儿之后,第二胎能否避免病残儿的出生是病残儿父母非常关心的问题。

这首先需要明确对病残儿的诊断,是什么病导致第一胎的孩子残疾?这个必须搞清楚,之后再检查他的父母,以及调查他的家族,看看是遗传病还是非遗传原因造成的先天性残疾。

即使在遗传的原因中,比方说染色体病,还要明确,导致病残儿出生的是父母生殖细胞的新畸变,还是来自父母家族的遗传。

现在医学非常进步,许许多多的遗传病都可以有效避免,比如第一胎是染色体病,孕前的精卵优化、精卵新鲜受孕,都可以利用自然选择的作用,让大部分的父母一怀孕就怀上健康的胎儿;然后,怀孕后进行产前诊断,大部分染色体病的患儿都可以被确认出来,阻挡下来;这样,染色体病绝大部分都可以避免;

对于第一胎是单基因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的患儿,由于致病基因频率很低,所以,患者大多为杂合子(Aa)。但如果父母之一为患者,后代复发风险为1/2;最安全的方式,如果男方为患者,可以考虑供精者人工授精来获得正常的子女;如果女方为患者,也可以考虑采用捐卵进行试管婴儿,都可以在家族中打断遗传病向下的传递。

对于第一胎是单基因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的患儿,患儿的父母常常是表型正常的杂合子,后代复发的风险,为1/4,生育完全正常后代的机率也是1/4,杂合子为1/2,这种情况下,可以建议采用无家族史的供精者人工授精的方式,起码肯定能获得表型正常的后代;

对于性连锁遗传病,就非常好说了,不管是X连锁还是Y连锁,控制再生育胎儿的性别,最起码可以获得表型正常的孩子,甚至还可以在家族中阻断这种性连锁遗传,比如,Y连锁,怀上女儿就可以永远打断这种遗传病在家族内的传递。

我对生育二胎的政策不是很了解,比方说,政府规定经过病残儿童鉴定机构确诊为非遗传性残疾,才可以生育二胎,就像我刚才所说的,即使父母都是遗传性残疾,同样有机会获得健康的后代,我想,大约这是制定法律法规的学者,对遗传病的解决方式不是全面了解而造成的。

对于一胎病残儿,还有一个特例,就说孩子并没有真正存活的生下来,而是在孕中晚期胎死腹中了,这个时候,做父母的在难过之余,一定不要忘了对胎儿的死亡原因进行追查,这也是一种另类的生育病残儿,只不过这个病残儿病的更重,都没有活到生下来。

如果发生孕中晚期死胎之后,做父母的没有在意,很容易再次怀孕的时候重蹈覆辙,但如果对死亡胎儿进行过全面的检查,再次怀孕的时候,可以有针对性的进行预防。

生育一胎病残儿后的二胎备孕之前,一定要接受专业医生的指导,并进行全面细致的孕期准备。

⒋少数民族通婚后的二胎生育

先来复习一下中学的生物,同花授粉和异花授粉对后代的影响中,异花授粉更具有适应性和优异性状;不管是植物的授粉还是人类的婚配,遗传差异越大,性状互补越好,优势也越强,生育的后代综合素质往往越高。

因此,汉民族和其他民族婚配,是远血缘婚配,后代会更健康聪明。

我们国家,有一首流行不衰的王洛宾整理的歌曲,就是描写汉民族与边疆民族融合后生育女儿都非常的漂亮,大家记起来了吧,就说那首闻名遐迩的“达坂城的姑娘”。

从清朝乾隆二十七年,也就是1762年达坂城建城并驻军屯田,陕甘宁的移民与当地的回民、哈萨克、维吾尔族通婚,孕育了漂亮的达坂城姑娘,因此,有了这首传唱已久的歌谣。但二百多年来,达坂城实际形成了遗传学上的“隔离群”,由于长期的群内通婚,使得原来优秀的人口素质迅速下降,于是漂亮的达坂城姑娘成为历史的陈迹,现如今,仅仅剩下了一个美丽的传说。

远血缘通婚、异族通婚当然很好,但也会有少许的麻烦,主要就是生育一胎之后,生育二胎的RH血型问题。

我们说过,RH血型是人类15种血型分型中的一种,这个RH血型,分为阳性和阴性两种,就是说你要么是RH阳性,要么是阴性。

在我国的汉人中,99.7%为阳性,国外白种人85%为阳性,新疆维吾尔族95%是阳性,蒙古族是99%,苗族是87.7%,塔塔尔族是84.2%。

我们知道ABO血型不合,会偶发自然流产和轻度的新生儿溶血,那RH血型不合,也会发生自然流产和新生儿溶血,但要严重很多、凶险很多。

RH血型引起的自然流产,母亲通常是RH阴性,父亲通常是RH阳性,这个时候,由于RH血型的遗传,在父母一方是RH阳性的时候就表现为阳性,而只有父母双方都是阴性的时候,才能是阴性,因此,母亲阴性,父亲阳性,孩子一般是阳性,这个时候,母子血型不合,就容易发生溶血,导致流产;侥幸不流产的,出生后会导致严重的新生儿溶血症。

但RH血型引起的自然流产和新生儿溶血症,一般发生在第一胎之后,包括自然流产的胎儿和胎停的胎儿。

孕妇在第一胎怀孕分娩或流产后,胎儿的阳性红细胞进入母体,引起母体致敏,当阴性母体再次怀上阳性胎儿的时候,抗原再次进入母体后就会引起强烈反应。但这种情况多发生在第2次怀孕分娩过程中,因此Rh血型不合引起的流产不多见,更多见的是新生儿严重的溶血病。需要换血治疗的新

生儿血型,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熊猫血,血型配型既要考虑ABO血型一致又要考虑Rh阴性血型一致,但这样的机会只有万分之三,备血往往非常困难。

因此,对于汉族男性与少数民族女性结婚后,要查验RH血型,不要轻易流产,在第二次分娩之前要落实血源,同时在孕期要检测RH抗体效价,必要时肌肉注射抗Rh(D)IgG 300μg。防治新生儿溶血病也可以按这个剂量进行。

这一讲的内容是高龄备孕和二胎生育,主要讲了些与正常一胎和正常年龄怀孕不一样的方面,我就讲到这里。下一讲,生男生女与性别控制,欢迎大家继续收看。

再见!

欢迎登陆郝爱勇博客进行视频观看: http://blog.sina.com.cn/u/2258386671

第四篇:二胎生育

中国将放开单独二胎生育政策

新华网王羚2013-10-29

[导读]知情人士称,中国将加快步伐调整生育政策,逐步全面放开二胎生育限制。他同时表示,二胎政策不会一下子放开,而是要根据社会配置的承受能力逐步放开,但目标是全面放开二胎。

国家卫计委称单独二胎政策正在研究

踟蹰已久的生育政策调整正在开始提速。

《第一财经日报》获悉,单独(夫妻有一方是独生子女)生二胎政策有望全国放开实施,不采取先在某个或某些省市试点的做法。下月召开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日益临近,市场对此越发期待。

生育政策调整提速

上周某相关部门内部会议上,一位知情人士表示,中国将加快步伐调整生育政策,逐步、全面放开二胎生育限制。他同时表示,二胎政策不会一下子放开,而是要根据社会配置的承受能力逐步放开,但目标是全面放开二胎。

近年来,放开二胎的呼声日渐强烈。在网络上,关于生育政策调整的话题总能引来热议。不光是普通民众,许多知名学者、人大代表及政协委员通过各种渠道,呼吁尽快调整生育政策,放开二胎生育限制。

如人大代表、中国人民大学原校长纪宝成以及全国政协委员、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NGO研究所所长王名等多次向全国两会上交议案和提议,建议尽快放开二胎限制。

呼声背后是中国已然变化的人口形势。第六次人口普查的统计数据经各路人口学者分析计算,已经勾勒出一幅令人担忧的人口图景:中国60岁老人占总人口比例已经达到13.26%,并且还在迅速增加;而0~14岁的少儿占总人口比例迅速下降,五年下降6.29个百分点,达到16.6%的新低。

根据联合国制定的标准,一个社会60岁以上人口超过10%即为老龄化社会;根据人口学统计标准,0~14岁人口占比15%至18%为“严重少子化”,15%以内为“超少子化”。中国人口已经出现老龄化与少子化并存的结构特征。这意味着,未来中国将面临严峻的养老困局。

尽管如此,生育政策调整的步伐却相当缓慢。从上个世纪80年代到现在,不光是计划生育政策作为基本国策一直没有变化,即使是生育政策的微调也是幅度小,步伐缓。

以双独生二胎政策(即夫妻双方都是独生子女可以生二胎)为例,大部分省份在上个世纪末实施,河南省迟至2011年年底才实施,比其他省份晚实施十年左右。晚实施的原因自然是担心人口增长过快,而根据河南省社科院的专题调研,实行双独生二胎政策后,总人口超过一亿人的河南省人口最高仅能增加1.8万人。

另一个明显的例子是生育间隔问题,山东省是全国最后一个取消生育间隔的。从1988年出台《山东省计划生育条例》要求二孩生育女方需年满30周岁,到今年6月份修正该条例取消生育间隔,这一政策持续了25年。

单独生二胎政策,虽然传言很多,但一直没有实施。广东省曾于两年前申请放开单独生二胎政策,至今未见获批。就全国范围而言,往往是一波放开二胎的呼声或是传言刚起,立刻就有不同级别的部门人士辟谣并重申,中国必须坚持计划生育基本国策不动摇。

就单独生二胎政策放开,中国人民大学人口与发展研究中心教授顾宝昌表示:“动比不动好”。

此前顾宝昌曾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人口政策调整的步伐大大滞后于实际需要。现在的形势是越拖越被动,越拖问题越难以解决。

中国老龄科学研究中心副主任党俊武表示,放开单独生二胎政策是中国人口发展的一件大事,虽然可能因为这个政策实际增加的人口数量有限,但是要看到,这个政策的变化传递出一个信号,中国在人口发展处在十字路口的时候作出了政策调整。

人口学者梁中堂则对单独生二胎政策持怀疑态度。“单独生二胎只是生育政策的微调,事实上中国的生育问题关键是取消生育限制,让老百姓自己选择的问题。我担心有了这个微调之后,又可以以此为理由,很多年不再调整生育政策。”

第五篇:广州人口计生局:广州无权决定放开二胎

广州人口计生局:广州无权决定放开二胎

南都讯 记者梅雪卿 黄雅熙 日前出炉的《广州青年发展报告》(2012-2013)显示,过半广州青年愿意生2个孩子,而且意愿越来越强。有网友希望,广州能适时放开二胎。但昨日广州市人口计生局官方微博在回复网友提问时表示,广州无权决定放开二胎。

对于是否放开二胎,市人口计生局援引今年3月11日中央编办副主任在《国务院机构改革和职能转变方案》答记者问时的回复称,计划生育坚持“三个不变”:“一是坚持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不变。第二,我们党政一把手负总责的制度不变。第三,计划生育一票否决的制度不变。”此前,有传出广州或放开二胎。市人口计生局表示,“生育政策的决策权在国家和省这个层面,广州作为一个省会城市,无权调整生育政策。”

相关内容

热门阅读

最新更新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