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库大全 > 精品范文库 > 11号文库

基础设施管理程序

基础设施管理程序



第一篇:基础设施管理程序

1. 目的

对设备、设施进行有效的综合管理。保持基础设施的完好,不断改善和提高企业的装备素质,保证生产制造能力和食品生产的卫生质量要求。

2. 范围:

2.1 建筑物,工作场地和相关设施。2.2 生产设备、工具。

2.3 生产服务性设备、设施。

3. 职责

3.1 工程部负责基础设施的规划、施工及管理工作。3.2 维修部负责基础设施的维护、修理工作。

3.3 部门、车间负责本部门设施、设备的使用、维护和管理。3.3.1动力设备,供电,供水设备,污水处理设施由工程部负责。3.3.2交通运输设备由运输部负责。3.3.3检验设备由品管部负责。

3.3.4洗衣,消毒设备由清洁部负责。3.3.5办公设备由电脑部负责。3.3.6机动叉车由仓库负责。

4. 车间及设备、设施卫生要求

4.1 地面及排水

4.1.1地面不渗水,不积水,无裂缝,易于清洗消毒,排水坡度为2%--2.5% 4.1.2排水沟为明沟或加盖,沟底呈弧形。

4.1.3排水出口装设存水弯并加栅网,防止臭味,蚊虫及老鼠出入。

4.2 墙壁,门窗及天花板

4.2.1墙壁和天花板使用无毒,防水,防霉,不脱落,耐腐蚀及易于清洗的白色或浅色材料修建,墙角,地角,顶角呈弧形(曲率半径在3CM以上)。4.2.2车间非封闭的窗户装设纱窗。4.2.3内窗台与墙面呈45º夹角。

4.2.4车间门窗用浅色、平滑、易清洗、不透水、耐腐蚀的坚固材料制作。4.2.5车间入口装设与门同宽的鞋底消毒池或鞋底消毒的垫。

4.3 通风照明

4.3.1车间装设通风设施。

4.3.2肉制品蒸煮,油炸,烟熏,烘烤设施上方装设与之相适应的排油烟和通风装置。

4.3.3排气口装设防蝇虫及防尘装置。

4.3.4车间内有适度的照明,检验台的照明度应保持在540Lx以上,加工操作台的照明应保持在200Lx以上。

4.3.5照明设施应装有防护罩。

4.4 供水设施

4.4.1水量充足,加工用水必须符合饮用水卫生标准。

4.4.2储水设施采用无毒,不致污染水质的材料制成,并采取防止污染的设施。

4.5 洗手,消毒设施

4.5.1车间,卫生间入口处装设洗手、消毒、干手设施,洗手的水龙头采用非手动式开关。

4.5.2 洗手设施的排水连接下水道。

4.5.3干手设施采用烘手器或一次性使用的消毒纸巾。

4.6 更衣室

4.6.1分别设置生、熟更衣室,更衣室与加工车间相连接,大小与加工能力相适应并保持通风良好。

4.6.2更衣柜应编号,每人一柜,个人衣物与工作服、鞋帽分别存放。4.6.3更衣室内设置悬挂工作服的衣架。

4.7 设备卫生

4.7.1车间内的操作台,传送带,运输车,工器具采用无毒,耐腐蚀不生锈,平滑,易清洗消毒,坚固的材料制作。4.7.2加工设备按工艺流程排列有序。

4.7.3加工车间的工器具应当在固定的清洗、消毒间进行清洗消毒,清洗消毒后的工器具放在搁架上沥水后使用。4.7.4清洗消毒间应备有冷热水装置。

4.7.5车间内的刀具必须用不低于摄氏82º的热水消毒。

4.8 肉制品车间要求

4.8.1必须设置冻肉解冻间。4.8.2设置专门的原料整修间。

4.8.3肉制品加工车间必须生、熟隔离。

4.8.4加工操作人员、运送原料、成品及加工生产线不得交叉迂回。

4.9 工作服消毒设施

4.9.1公司建立工作服消毒设施。做到生区,熟区工作服分别收集,存放,消毒。

4.9.2 公司设置洗衣房,洗衣污水排入车间外下水道。

4.10 食物直接接触或可能接触的工作面、点、传动件等的润滑必须使用食品用润滑油。作业

5.1设备、设施的规划,添置,变更。

5.1.1设施的规划、施工必须符合<车间及设备设施卫生要求> 5.1.2需要添置设备、设施,由需用部门填写《新增设备、器具申请单》,经部门经理、技术经理批准后交工程部。

5.1.3经批准的项目或设备,由工程部组织实施。

5.1.5大型、重要、关键设备、设施的购置,由项目经理提出方案,经总经理批准执行。

5.1.6由工程部组织按技术要求对新增项目或设备进行验收登记。

5.1.7变更设备、设施由需要部门提出书面申请,经部门经理及工程经理批准后交工程部落实。

5.2 基础资料管理

5.2.1设备编号:

HL—□##--##,由七位代码组成,第一二位“HL”代表厂名,第三位“口”取A、B、┅ L共12个大写英文字母代表设备类型,第四、五位阿拉伯数字表示设备分机序号,第六、七位阿拉伯数字代表设备序号。

设备分类如下:

A:预加工设备 B:搅拌调味设备 C:成形设备 D:热处理设备 E:检测设备 F:包装设备

G:储运设备 H:动力设备 I:通风、降温设备 J:供水设备 K:供电设备 L:其它设备

5.2.2《设备一览表》: 安装验收合格的设备,由工程部编号登录《设备一览表》,以方便检索。

5.2.3《设备验收记录表》: 对影响生产制造能力的关键设备,工程部应建立设备的安装、使用、变动等情况的验收记录,将其过程登录在《设备验收记录表》上。

5.2.4《工程维修通知单》: 工程部制订工程维修单,作为设备保养、检修的原始记录 5.2.5 《设备操作规程》: 工程部编制主要生产设备的《设备操作规程》由项目部以文件形式发放,作为安全使用设备的依据。

5.2.6 工程部建立维修配件仓库,做好备品、备件的供应和管理。

5.3 设备的使用及维护

5.3.1设备操作员必须经过培训上岗,做到三懂四会,即懂结构、懂原理、懂用途,会操作、会保养、会检查、会排除一般性故障。

5.3.2严格依《设备操作规程》正确使用设备,以延长机器使用寿命,保障工作安全,提升产品品质。

5.3.3 操作人员必须做好设备和工器具的日常维护,通过擦拭、清扫、加油、调试等方法,做到清洁、整齐、润滑、安全。

5.3.4加工设备、工具清洗、消毒严格按照“SSOP”即标准卫生操作程序进行。

5.4 设备的计划预修

5.4.1工程部年底前制订下年度的主要生产设备《设备年度保养计划》,规范每类设备的修理项目,报部门经理批准,作为次年计划保养修理依据。

5.4.2维修部按计划并根据生产实际情况安排维修人员修理设备,恢复设备的生产能力,并如实填写检修记录。

5.4.3对检修不合格的设备,要标贴不合格设备标识,并及时向主管汇报,说明不合格原因,提出处理意见。

5.4.4不合格设备应停止使用。如有应急使用,则必须保证质量。

5.5 设备的故障维修

5.5.1当设备发生故障时,使用人员应立即通知部门负责人,由部门负责人签发工程维修通知单交维修组长或维修主管登记,根据轻重缓急安排机修人员进行维修。

5.5.2机修人员确认不能修理好的设备,经有关人员监定, 提请书面报告,经审批后,由部门负责人请外部维修力量进行维修。

5.5.3当设备维修好,经使用部门确认已恢复正常后,方可交付操作人员使用。

5.6 如设备发生故障并造成事故损坏时,应保持现场,请有关部门派人监定,区分责任。本着三不放过的原则,由事故部门提出报告并作出处理意见,以防事故扩大或再发生。

5.7 设备封存、报废

5.7.1闲置或停用的设备,使用部门应向工程部申请将设备作封存处理,经工程部经理批准后,就地封存。封存设备要做好清洁及必要的保养措施,切断电源、动力,并标贴封存标识。5.7.2当机器设备不能修复或无修复价值时,由工程部填写<设备报废审批表> 报主管经理审批后交总经理批准报废。设备检查、考核

6.1 车间负责人对所属设备、设施每天必需巡视检查,及时发现隐患签发工程维修单并监督维修,保持设备、设施完好;发现设备使用不当行为,及时纠正。

6.2 工程部每月对车间主要设备进行设备完好率考核。记录(资料)管理

7.1 《设备一览表》、《设备验收记录表》、《设备年度保养计划》、〈设备报废审批表〉由工程部保管。

7.2 《工程维修通知单》经维修主管签字后交工程部 7.3 表单保管期为两年.8.相关表单

8.1 《设备年度保养计划》 8.2 《设备一览表》 8.3 《设备验收记录表》 8.4 《设备报废审批表》

8.5 《新增设备、器具申请单》 8.6 《工程维修通知单》

第二篇:人力资源管理程序

人力资源管理程序

1.0 目的:做好员工选、用、育、考、留的日常管理工作,关注员工的职业发展,提升企

业的核心竞争力,特制定本程序。

2.0 范围:本程序适用于全公司范围内的人力资源管理全过程

3.0 职责和权限

3.1 人事部为本程序的管理责任部门,其他各部门为执行责任部门。4.0 定义:略

5.0 作业内容:

5.1 人力资源规划:

5.1.1 各部门按公司次年的经营目标、发展战略及整体人力资源规划,结合本部门组织架构的人员配置要求,应于每年12月向人事部提交(或检讨)次的部门人员编制计划,最迟不超过次年2月份。

5.1.2 人事部收到各部门人员编制计划后统一进行汇总审核,报总经理批准;作为下一年的公司人力资源配置的主要依据。

5.2人员招聘、录用:

5.2.1 各部门出现离职、异动、增产、新设职位等补缺及增加人员情况时,应向人事部提交《人力资源需求申请表》。

5.2.2 人事部根据已获相关权限人批准的人力需求申请和用人部门之前提交的《职位说明书》实施招聘。

5.2.3 人事部和各用人部门相关人员对应聘者进行面试考核,合格者由相关权限人批准录用。

5.2.4 人事部通知拟录用者自行到公立医院进行体检,体检合格后携带相关资料于规定时间内到公司办理入职手续,同时进行职前培训。

5.3 签订《劳动合同》:新入职员工安排在一个月之内签订<劳动合同>,操作类人员第一次签订两年,约定试用期为两个月,第二次签订三年,第三次签订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其它类别人员第一次签订三年,约定试用期一般为三个月,最长不超过六个月,第二次签五年,第三次签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劳动合同》一式两份,人事部保留一份存入员工人事档案,员工本人保留一份。

5.4 人员试用:新员工经职前培训考核合格后,前往部门进行试用,试用期为二至六个月。由部门主管对其试有期间工作表现进行评核,并将相关转正资料提交到人事部审核,根据用人部门的评估情况,人事部进行转正资料与调薪审核,经总经理批准后正式聘用。

5.4.1 副经理级及以上人员试用期满时需由直接上司、关联部门相关权限人、总经理等对其试用期内工作表现和业绩进行考核,考核分数达70分或以上方可予以转正;

5.4.2 组长、工程师(对外担当)、课长或其他关键岗位试用期满时需进行转正述

职报告,由部门课长、经理、工作关联部门相关权限人、总经理等人员对其

转正述职内容进行评审,评审通过方可予以转正;

5.5 人员培训:

5.5.1 培训需求识别

5.5.1.1 各部门课长/经理、体系管理部门识别员工质量管理方面的培训,各部

门课长/经理、安全管理部门识别员工环境安全健康培训需求,各部

门课长/经理、人事部识别员工职业发展培训需求,各部门主管识别

工作需求的培训需求,确定培训目标,制定培训计划。上述工作的完

成应基于以下内容:

 国家、地方性法律法规、行政规章、客户的要求; 公司的质量、环境、安全、职业健康方针和政策; 公司质量、环境、安全、职业健康管理体系要求(管理体系运行

所有的支持文件);

 公司体系文件、规章制度;

5.5.1.2培训需求调整应基于以下内容:

 法律法规、客户标准要求、管理体系要求发生变化; 转岗、复工; 新工艺、新设备的引进,新材料的使用; 实际工作绩效与理想工作绩效之间存在偏差;

 发生质量事故、环境污染、工伤事故、事故未遂事件和急性中毒

事件。

5.5.1.3质量、环境、安全、职业健康培训需求分意识、资格、专项三个模块:

a)意识培训,通过内部培训使员工能够基本了解国家、行业有关质

量、环境、安全、职业健康的法律法规、客户标准、及公司质量、环境、安全、职业健康管理体系要求,对产品生产、质量控制的管理的重要性及对环境安全健康管理的重要性有初步认识,如:

新员工的职前教育、岗前教育、新员工厂级环境安全健康教育;

b)资格培训,通过国家规定的有资质培训机构的培训和考核,使员

工获得法律法规允许上岗的资格证书和具备胜任从事岗位的工作

能力,员工必须持证方可上岗,如:特种作业人员资格证培训;

c)专项培训,通过内部或委托外部培训使员工熟知本岗位的产品生

产和质量控制要求及熟知本岗位和工作场所存在的危险危害和环

境因素,掌握其防范和应急措施,具备一定的应急响应能力,如:

危化品管理培训。

5.5.1.4新员工(含临时工、实习人员)上岗前必须进行本岗位产品生产、质

量控制等方面知识及厂级、车间级、班组级三级环境安全健康教育;

岗位调整人员或离岗一年以上复工的人员上岗前必须进行车间级、班

组级二级环境安全健康教育。

5.5.1.5 公司实施新工艺、新技术或者使用新设备、新材料时,实施部门应当

对有关从业人员重新进行有针对性的环境安全健康培训。

5.5.2培训分类

5.5.2.1新员工入职培训:包括基础教育和安全知识培训。

a)基础教育:包括环境有害物质知识(ROHS基本知识)、公司简介、7S与安全、公司文化、规章制度介绍、员工关系、品质教育等培训,在新进人员报道时,由人事部组织进行。

b)安全知识培训:学习消防、生产、生活安全知识,及化学物品使用

等安全知识,并掌握基本操作,由安全主任组织进行。

5.5.2.2岗位技能培训:包括新员工上岗培训与在职员工转岗培训。

c)部门基础教育:学习本部门作业类文件的主要内容,由所在部门负

责人组织进行。

d)岗位技能培训:学习生产作业指导书、所用设备的性能、操作步骤、安全事项及紧急情况的应变措施等,由所在部门负责人或员工上司

组织进行,并根据岗位类别进行口头、书面或操作考核,合格者方

可上岗。

5.5.2.3 在职培训:包括部门内在职培训、公司统筹培训及外派/外请培训三类。

所有培训均由人事部统一组织、协调。(详见《员工培训作业指引》)

5.5.2.4 重要岗位人员的培训

a)重要岗位人员的培训,由所在部门负责人组织培训,每年对于这些

岗位的人员还应进行培训和考核。如:核心、关键岗位人员。

b)特种作业人员:本厂有以下人员:电工、叉车操作工、起重设备操

作工、企业内机动车辆驾驶员、危险化学品储存保管员等需取得国

家授权部门相应的培训合格证书并通过年审。

c)关键岗位人员,本厂有以下人员:安全主任、义务消防员、仪器校

准员、危险废弃物收集、处理人员、法规识别/收集/评价人员、、清洁工,化学品使用及管理员, 内审员等,需进行专项培训。其中安

全主任需取得国家授权部门相应的培训合格证书。

d)管理体系内审员应由认证咨询机构或具备ISO知识的人员培训与

考核。

5.5.3培训计划的制定:编制《年培计划》和《年月月度培

训计划》,具体参照《员工培训作业指引》执行。

5.5.4 培训费用规划与管理:具体参照《员工培训作业指引》执行。

5.5.5 培训考核与评估:具体参照《员工培训作业指引》执行。

5.6 人员异动

5.6.1 晋升:各部门根据已获相关权限人批准的《人力资源需求申请表》、《职位说

明书》提出人员异动申请,并提交人事部审核。人事部审核无误后报总经理批准。

5.6.2 降职:员工在职期间表现欠佳或上司评核时认为能力不胜任等构成其降职条

件时,所在部门提出降职申请,提交人事部审核通过后,报总经理批准。

5.6.3 同级岗位调动:各部门根据工作情况提交异动申请交人事部审核无误后,报

各公司总经理批准。

5.6.4 人员异动时,应在上岗前由新用人部门组织岗位技能培训。

5.7 人员离职:(具体依据《员工离职作业指引》执行)

5.7.1 请辞:员工自己主动向公司提出离职;

5.7.2 自动离职:员工连续旷工达三天或离职结算到期后超过三天未办理离职手续;

5.7.3 终止合同:员工《劳动合同》期限已到,公司或员工不愿与对方续签的情况;

5.7.4 辞退:指员工违反法律法规或严重违反公司的规章制度,构成辞退条件而被

公司解雇。

5.7.5人事部收到《员工离职申请单》后,应详细了解员工提出离职或被辞退、终

止合同以及自动离职的真正原因,并根据实际情况做出适当处理。

5.7.6 工资结算:员工依离职结算流程办妥各项工作交接后,由财务部进行工资核

算。

第三篇:人力资源管理程序

人力资源管理程序目的对人力资源管理运行的总体思路进行工作策划,确保相关的人力资源管理控制符合总体要求。2范围本公司所有的人力资源管理过程。3 职责行政人事部归口本程序的管理。4工作程序:支持性文件

编制:审核:批准:

第四篇:人力资源管理程序(本站推荐)

人力资源管理程序

1. 目的合理配置人员和规范人力资源管理为保证公司生产经营活动的持续、有效发展。

2. 适用范围

公司全体从业人员

3. 职责

3.1 人力资源部负责部门职责和职务说明书的制订、实施及检查、改善、修订。

3.2 人力资源部负责员工关系管理,办理员工招聘、录用、薪资奖金、调动、职务 任免、考勤、考核、奖惩、辞退、离职等相关人事工作。

4. 术语和定义

4.1 人员配置

本程序所指的人员配置是一个及时、充足地吸引具备资格的应聘者来申请组织的空

缺、并对申请者进行选筛,最终确定合格人选并进行任用、试用过程。由招聘、录

用、试用、离职四个过程组成。

5. 程序内容

5.1 招聘

5.1.1 招聘申请

5.1.1.1由部门经理根据本部门当人力规划预算提出人员招聘需求,并详细填 写《人员申请表》上所列各项内容,交至人力资源部。

5.1.1.2人力资源部收到《人员申请表》后,先复核该部门人力规划预算的情况,并对所申请招聘职位的职能和要求提出本部门的意见,经人力资源部经理核准后方可实施招聘。预算外招聘,需经总经理核准。

5.1.2 招聘渠道

公司根据每次招聘申请的具体情况,选择适合的招聘渠道。

(1)内部招聘

主管推荐、职位空缺公告、公司内的职业生涯开发系统等

(2)外部招聘

员工推荐、客户推荐、报纸广告、职业介绍所、网络在线招聘、校园招

聘、招聘会、提供实习、猎头公司等

5.2 筛选

通过有效的筛选可以剔除掉不恰当的候选人,可以节省筛选成本。

5.2.1 简历筛选

5.2.1.1人力资源部根据《职务说明书》中的任职要求进行初选,然后交给相关部门经理进行复选,确定面试人员后,将候选人材料及淘汰的材料一起返还给人力资源部。

5.2.1.2人力资源部负责面试预约,并审核被淘汰的材料。

5.2.1.3人力资源部应记录并统计每次收到的应聘材料,入选面试人数及录用人数。

5.2.2 面试

5.2.2.1人力资源部选择面试者和被面试者都适合的时间,用电话或通知信等方式约见。

5.2.2.2面试需经由人力资源部和相关部门经理主持,对于某些重要职位,如主管级以上人员,市场营销,人事,财务需经公司总经理面试。

5.2.2.3被面试者需填写《求职申请表》或《工员求职申请表》,并进行能力测试,面试者需填写《面试考核表》。

5.3录用

最终面试合格的候选人就是公司需要录用的人。如不予录用都应发信或电话通

知结果;如决定录用,则应由人力资源部发《聘用通知书》或《工员聘用通知书》告之。

5.4试用

5.4.1录用者凭聘用通知书及其他相关人事资料,按规定日期前来报到。

5.4.2由人力资源办理报到手续

5.4.3新员工上岗工作

5.4.4试用考核见《教育培训管理程序》及《绩效考核管理办法》

5.5任用

员工(含外派员工)任用期应依据《教育培训管理程序》《员工手册》《绩效考核管理办法》《薪资计算及发放规定》《考勤管理办法》《奖惩制度》《劳动福利保险管理办法》《销售人员管理办法》等相关规定实施

5.6离职

5.6.1辞退

5.6.1.1由部门经理填写《辞退通知书》,经核准后由人力资源部通知被辞退员工并办理离职手续(见《离职清单》和《工作书面移交清单》)。

5.6.2辞职

5.6.2.1由员工本人填写《辞职申请书》,经核准后交人力资源部办理离职手续(见《离职清单》和《工作书面移交清单》)。

5.6.3离职员工内部手续办理完毕,由人力资源部办理相关外部退工手续

5.7其他

5.7.1如用工性质为兼职员工,在兼职员工报到及离职时,以书面形式通知人力资

源部,并在报到时签定《兼职协议》。

6、相关文件

《教育培训管理程序》

7、支持文件

《员工手册》

《薪资计算及发放规定》、《劳动福利保险管理办法》

《考勤管理办法》

《奖惩制度》

《销售人员管理办法》

《绩效考核管理办法》

《兼职协议》

8.相关表单

《人员申请表》

《求职申请表》

《工员求职申请表》《面试考核表》《聘用通知书》

《工员聘用通知书》《辞退通知书》《辞职申请书》《离职清单》

《工作书面移交清单》

第五篇:轮岗管理程序

轮岗运行管理程序 目的

对于部门轮岗工作有关运行与活动进行有效控制,确保符合轮岗要求,以实现轮岗工作顺利实施。范围

适用于本部门轮岗工作的运行管理。职责

3.1部门经理:通盘管控部门轮岗管理的方向、运行,主导公司轮岗管理政策和制度的制订,并督导公司轮岗管理运行。

3.2技术支持组:建立与改善公司轮岗管理制度和程序。全程控制公司轮岗管理的运行,督导各组别做好轮岗沟通、工作交接、培训及考核工作。

3.3各组别负责人:根据个人培养方向及部门的发展需要制定轮岗计划,为轮岗计划的编制提供依据。负责员工轮岗期间沟通、培训、考核工作。运行程序

4.1轮岗计划

每年2月初各组别参考员工个人轮岗申请,根据个人培养方向及公司的发展需要,统筹确定轮岗岗位和个人,并编制提交本组别岗位轮换计划,报部门经理及技术支持组审核。4.2 确定轮岗人员

了解当事人对轮岗的接受及认知程度,理解轮岗的意义和目的。让轮岗人员愉快地接受新的岗位安排,并尽快适应新岗位,进行面对面的沟通,了解当事人对轮岗的意见或建议,减少硬性安排带来的阻力。

4.3 提交轮岗申请

各组别确认轮岗人员后,提交《轮岗申请表》至技术支持组。4.4 部门审批

部门经理对轮岗工作计划、轮岗人员、轮岗申请进行审批。

[键入文字] 4.5轮岗前工作移交与培训

到新岗位前办理工作移交:第一、完整的工作文件移交;第二、目前进展中工作移交,包含目前进展程度、目标结果、相关人员工作分配等;第三、工作资源移交,如客户资源资料、技术资源资料等。

轮岗前的培训除常规的岗位知识培训外,可以考虑设立轮岗岗位导师,帮助轮岗员工进入角色,保证平稳过渡。

4.6 轮岗实施

员工按照规定的时间到新岗位报到,轮岗组别应对轮岗过程中员工的工作表现进行记录。4.7 轮岗跟踪

各组别管理人员负责填写《员工轮岗跟踪表》,做出合理客观的评价,部门审核后确定当事人轮岗时间是否延续。4.8 轮岗结束

轮岗期结束前一个月根据岗位工作和人员需求,当事人返回原组别岗位,各组别拟定下一周期轮岗方案。

4.9轮岗信息备案

技术支持组填写《轮岗人员信息记录表》,交部门备案。5 相关表格:

5.1《轮岗人员信息记录表》 5.2《员工轮岗跟踪表》 5.3《轮岗申请表》

[键入文字]

相关内容

热门阅读

最新更新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