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库大全 > 精品范文库 > 11号文库

简支钢桁梁桥主桁架

简支钢桁梁桥主桁架



第一篇:简支钢桁梁桥主桁架

钢结构与钢桥课程考核试题

——简支钢桁梁桥主桁架计算

设计资料与设计标准 1.设计资料

(1)工程概况:某简支桁梁桥,公路I级荷载,跨径为48m,主桁架采用下承式平行弦钢桁架,钢材采用Q345,焊条采用E50 型。桥面宽度为8m。H型钢(参考截面):上弦杆、竖杆 250×250×9×14mm;

下弦杆、斜杆 250×250×14×14mm;

(2)已知恒载

桥面:6.7kN/m;联结系:2.7 kN/m;桥面系(纵横梁及纵梁联结系)5.8 kN/m 2.设计遵照的国家标准

《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范》(D60)

《公路钢结构桥梁设计规范》新规范报批稿/征求意见稿(建议使用,网上有)

或者《公路桥涵钢结构及木结构设计规范》(JTJ025-86)3.主要设计内容

(1)布置主桁架的腹杆几何图式;

(2)计算主桁架杆件内力,给出各杆件的最不利内力(不包括纵向联接系计算、桥门架效应计算)。(3)验算主桁位移;(4)设计计算主桁架节点(选一个节点); 4.加分项(选做)

对钢结构钢桥学习中或在本题计算中,发现问题并进行探讨分析。

第二篇:简支钢桁梁桥主桁架设计-2017

钢结构与钢桥课程考核试题

——简支钢桁梁桥主桁架计算

设计资料与设计标准 1.设计资料

(1)工程概况:某简支桁梁桥,公路I级荷载,跨径为48m,主桁架采用下承式平行弦钢桁架,钢材采用Q345,焊条采用E50 型。桥面宽度约为8m(可调)。H型钢(参考截面,可自己选):上弦杆、竖杆 250×250×9×14mm;

下弦杆、斜杆 250×250×14×14mm;

(2)已知恒载

桥面:6.4kN/m;联结系:2.7 kN/m;桥面系(纵横梁及纵梁联结系)5.4 kN/m 2.设计遵照的国家标准

《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范》(JTG D60-2015)

《公路钢结构桥梁设计规范》(JTG D64-2015)

3.主要设计内容

(1)布置主桁架的腹杆几何图式;

(2)计算主桁架杆件内力,给出各杆件的最不利内力(仅考虑主桁架计算,不包括纵向联接系计算、桥门架效应计算)。(3)选取主桁的某个杆件进行截面验算;(4)验算主桁位移;(5)设计计算主桁架节点(选一个节点); 4.选做项

对钢结构钢桥学习中或在本作业题计算中,发现问题并进行探讨分析。

第三篇:预应力简支T型梁桥设计毕业设计

预应力简支T型梁桥设计毕业设计

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开题报告 设计(论文)题 目 衡昆高速平远街至锁龙寺高速公路 11 合同段改地方路 1(K0+288.50)预应力简支T 型梁桥设计 设计(论文)题 源 自选题目 设计(论文题目型)工程设计类 起止时间 2006.3.~2006.6

一、设计(论文)依据及研究意义: 本设计主要为衡昆高速平远街至锁龙寺高速公路11 合同段改地方路1(K0+288.50)预应力简支T 型梁桥设计。根据桥梁博士计算软件、《桥梁工程》、《结构设计原理》、《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范》、《公路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桥涵设计规范》(JTJ023-85)等完成此设计。本设计有利于巩固、深化和扩大所学知识,从而得到全面训练,并了解挡土墙设计及公路设计中的基本知识。

二、设计(论文)主要研究的内容、预期目标: 本设计主要为衡昆高速平远街至锁龙寺高速公路11 合同段改地方路1(K0+288.50)预应力简支T 型梁桥设计,设计内容主要涉及桥梁纵、横端面设计和平面布置,桥梁方案比选,预应力混凝土T 形梁设计。目的使桥梁美观,经济,耐用,大方。

三、设计(论文)的研究重点及难点: 由于本设计课题为预应力混凝土 T 形梁,桥梁设计计算繁琐,要参考的规范很多,故预应力混凝土T 形梁的设计计算成为本次设计中的难点与要点。

四、设计(论文)研究方法及步骤(进度安排): 预应力混凝土T 形梁的设计内容和步骤主要包括: 2006 年3 月前毕业实习; 2006 年3 月调查和采集各种场地数据,查找资料; 2004 年4 月初写开题报告和初步设计; 2004 年4 月初到5 月底进行整个设计过程;

五、进行设计(论文)所需条件: 需要所设计路段的地质资料和任务资料。有关设计方面的资料和老师的指导。要准备好设计用的电脑。

六、指导教师意见: 签名: 年 月 日

第四篇:混凝土桥大作业—装配式混凝土简支梁桥荷载横向分布系数计算及主梁内力计算

混凝土桥大作业(一)——装配式混凝土简支梁桥荷载横向分布系数计算及主梁内力计算 目录 第一章 大作业任务概述 3 1.1 大作业目的 3 1.2 设计规范 3 1.3 大作业设计方案 3 1.4 大作业计算基本流程 5 第二章 荷载横向分布系数的计算 6 2.1.支座位置处荷载横向分布系数计算 6 2.2.跨中位置处荷载横向分布系数计算 6 第三章 主梁内力计算 8 3.1.恒载计算 8 3.2.恒载内力 9 3.3.活载计算 10 第四章 主梁内力组合 18 4.1.按承载能力极限状态设计时作用效应的组合 18 4.2.按正常使用极限状态设计时作用效应的组合 19 4.3.作用长期效应的组合 19 第一章 大作业任务概述 1.1 大作业目的 通过大作业实际操作计算,掌握装配式简支梁桥的荷载横向分布系数的计算理论和方法;

通过实际操作,掌握用结构分析的基本方法;

掌握桥梁在承载能力极限状态和正常使用极限状态下的荷载组合方法 1.2 设计规范 1、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范》JTG D60-2004,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部;

2、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公路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桥涵设计规范》JTG D62-2004,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部。

1.3 大作业设计方案 1.3.1 方案概述 大作业设计方案为公路装配式预应力混凝土简支T梁桥,T梁之间采用湿接缝连接。横截面布置示意如图1-1所示,T梁的基本尺寸数据如图1-2所示。T梁按全预应力混凝土或A类部分预应力混凝土设计。

图1-1 单幅桥横截面尺寸(单位:cm)跨径(m)梁长(m)计算跨径(m)41 40.96 39.83 注:尺寸单位cm 图1-2 T梁跨径及横截面尺寸 1.3.2 主要材料 1、混凝土:T梁混凝土C50,湿接缝混凝土C50;

2、预应力钢绞线:7f5钢绞线(fpk=1860MPa,单根面积140mm2)。

相关材料的材料参数查阅《公路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桥涵设计规范》JTG D62-2004第3章(P10-13)。

1.3.3 设计荷载 本课程设计活荷载仅车道荷载,关于车道荷载的相关内容查阅《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范》JTG D60-2004的第4.3条(P23-27)。

1.4 大作业计算基本流程 1、根据桥型方案,确定结构的相关基本尺寸;

2、结构内力计算。对于本课程设计而言,结构内力计算的主要工作包括荷载横向分布系数和单根T梁的内力计算。并完成在承载能力极限状态下和正常使用极限状态下的相应内力组合;

3、完成计算说明书。

第二章 荷载横向分布系数的计算 在支座位置处荷载横向分布系数按“杠杆原理法”进行计算,而跨中位置处荷载横向分布系数按“刚性横梁法”进行计算 2.1.支座位置处荷载横向分布系数计算 1号梁: 2号梁: 3号梁: 2.2.跨中位置处荷载横向分布系数计算 ,,, 1号梁横向影响线的竖标值为:

2号梁横向影响线的竖标值为:

3号梁横向影响线的竖标值为:

1号梁跨中位置处荷载横向分布系数 2号梁跨中位置处荷载横向分布系数 3号梁跨中位置处荷载横向分布系数 第三章 主梁内力计算 3.1.恒载计算 主梁:

横隔梁:

对于边梁 对于主梁 桥面铺装层:

防撞护栏: 作用于边主梁的全部荷载g为:

作用于中主梁的全部荷载g为:

3.2.恒载内力 弯矩:

剪力:

恒载内力计算图示 主梁恒载内力表   边主梁剪力 边主梁弯矩 中主梁剪力 中主梁弯矩 kN kN.m kN kN.m X=0 900.4 0 932.6 0 X=l/4  450.2 6724.28 466.3 6964.77 X = l/2 0 8965.70 0 9286.36 3.3.活载计算(1)荷载横向分布系数及基本计算资料汇总 梁号 荷载位置 公路--Ⅰ级 1号梁 跨中mc 0.913 支点mo 0.654 2号梁 跨中mc 0.74 支点mo 1.096 3号梁 跨中mc 0.675 支点mo 1.096 简支梁桥的基频: 式中:l—结构计算跨径,为39.83m E—混凝土弹性模量,C50的E=3.55×1010N/m2 Ic—结构跨中截面的惯性矩 Mc—结构跨中处单位长度质量,对于边主梁 对于中主梁 结构跨中截面的惯性矩Ic计算:

中性轴 惯性矩 带入以上数据代入得 对于边主梁:f1=2.612;

对于中主梁:f1=2.566 边主梁:(1+μ)=1+(0.1767ln2.612-0.0157)=1.154 中主梁:(1+μ)=1+(0.1767ln2.566-0.0157)=1.150 ξ=0.67 qk=10.5kN/m;

(2)计算公路--Ⅰ级荷载的跨中弯矩 跨中弯矩图计算图示 1号梁:

2号梁:

3号梁:

(3)计算公路--Ⅰ级荷载的1/4跨弯矩 1/4跨弯矩图计算图示 1号梁:

2号梁:

3号梁:

(4)跨中截面车道活载最大剪力 跨中剪力计算图示 剪力影响线面积 1号梁:

2号梁:

3号梁-(5)1/4跨截面车道活载最大剪力 1/4跨剪力计算图示 剪力影响线面积 1号梁:

2号梁:

3号梁:(6)支点截面车道活载最大剪力 车道荷载支点剪力计算图 a)桥上荷载;

b)m分布图;

c)梁上荷载;

d)QA影响线 1号梁:

2号梁:

3号梁:

第四章 主梁内力组合 4.1.按承载能力极限状态设计时作用效应的组合 Sud--承载能力极限状态下作用效应的组合设计值 γGi—第i个永久作用效应的分项系数,取1.2 γQ1—汽车荷载效应(含汽车冲击力,离心力)的分项系数,取1.4 SGik--第i个永久作用效应的标准值 SQ1k—汽车荷载效应(含汽车冲击力,离心力)的标准值 内力组合结果: 位置 恒载 活载 Sud       车道       剪力 弯矩 剪力 弯矩 剪力 弯矩 支点处 900.40 0.00 338.35 0.00 1554.17 0.00 1/4处 450.20 6724.28 285.89 2786.23 940.49 11969.86 1/2处 0.00 8965.70 172.15 3714.36 241.01 15958.94 支点处 932.60 0.00 458.06 0.00 1760.40 0.00 1/4处 466.30 6964.77 230.91 2250.45 882.83 11508.35 1/2处 0.00 9286.36 139.05 3000.11 194.67 15343.79 支点处 932.60 0.00 450.36 0.00 1749.62 0.00 1/4处 466.30 6964.77 210.63 2052.78 854.44 11231.62 1/2处 0.00 9286.36 126.83 2736.59 177.56 14974.86 4.2.按正常使用极限状态设计时作用效应的组合 Ssd--作用短期效应组合设计值 Ψ1j—第j个可变作用效应的频遇值系数,汽车荷载(不计冲击力)取0.7 Ψ1j SQjk—第j个可变作用效应的频遇值 内力组合结果: 梁号 位置 恒载 活载 Ssd         车道         剪力 弯矩 剪力 弯矩 剪力 弯矩 一号梁 支点处 900.40 0.00 338.35 0.00 1105.64 0.00 1/4处 450.20 6724.28 285.89 2786.23 623.62 8414.37 1/2处 0.00 8965.70 172.15 3714.36 104.42 11218.78 二号梁 支点处 932.60 0.00 458.06 0.00 1211.42 0.00 1/4处 466.30 6964.77 230.91 2250.45 606.85 8334.61 1/2处 0.00 9286.36 139.05 3000.11 84.64 11112.51 三号梁 支点处 932.60 0.00 450.36 0.00 1206.73 0.00 1/4处 466.30 6964.77 210.63 2052.78 594.51 8214.29 1/2处 0.00 9286.36 126.83 2736.59 77.20 10952.11 4.3.作用长期效应的组合 Sld--作用长期效应组合设计值 Ψ1j—第j个可变作用效应的准永久值系数,汽车荷载(不计冲击力)取0.4 Ψ2j SQjk—第j个可变作用效应的准永久值 内力组合结果: 梁号 位置 恒载 活载 Sld         车道         剪力 弯矩 剪力 弯矩 剪力 弯矩 一号梁 支点处 900.40 0.00 338.35 0.00 1017.68 0.00 1/4处 450.20 6724.28 285.89 2786.23 549.30 7690.04 1/2处 0.00 8965.70 172.15 3714.36 59.67 10253.17 二号梁 支点处 932.60 0.00 458.06 0.00 1091.93 0.00 1/4处 466.30 6964.77 230.91 2250.45 546.62 7747.54 1/2处 0.00 9286.36 139.05 3000.11 48.37 10329.88 三号梁 支点处 932.60 0.00 450.36 0.00 1089.25 0.00 1/4处 466.30 6964.77 210.63 2052.78 539.56 7678.78 1/2处 0.00 9286.36 126.83 2736.59 44.11 10238.217 仅供参考

第五篇:钢筋混凝土简支梁结构课程设计心得

钢筋混凝土课程设计心得

路桥一班

刘堂萍

学号:1002010419

课程设计已经结束了,一个星期的奋斗,终于算是在规定的时间内紧张而又快乐的完成了任务,其中的酸甜苦辣,想必只有我一个人可以体会,通过这次课程设计,我学会了许多课堂上所不能理解的知识,感受颇深。

这个课程设计进行了一个半星期,主要内容包括,首先根据给定的主梁的恒载及可变荷载内力计算结果进行荷载组合计算;然后按承载能力要求和应力条件估算预应力钢束,确定其数量和布设方案;再进行承载能力极限状态计算、预应力损失计算、应力验算、主梁变形验算、锚固区局部承压计算等内容。一个学期的课程下来,加上之前在布置课题的时候老师又在黑板上从总体上详细的把流程讲解了一次,我们本应该很简单的就能做出来,但是最初还是有点无从下手的感觉。当然这个除了可能是对于知识掌握的不牢靠,很大部分却是第一次接触这种运用上的恐惧。似乎总是不相信自己能做好,要不停的翻书,不停的观摩其他人,不停论证,最后才畏首畏尾的下手。不过这却也可以从另外一个方面看出来大家对这次的重视,未尝不是一件好事。

设计时,书本上都是有例题的,依葫芦画瓢自然被用了上来,可一碰到有出入的地方却又是要研究一番的。因为我觉得所谓设计至少要能明白每一部都是什么意思才能进行。就比如主梁的作用效应组合值、截面的几何特性、各项预应力损失等。当然在设计时也会碰到各种问题,由于在配筋时出现了问题,导致我后面在进行正截面承载力计算时,跨中截面不能满足要求,究其原因原来是非预应力钢筋配置偏少,导致受压区高度偏低。设计时应适当配置非预应力钢筋。在后来的演示实验中,我更是发现自己在设计中存在的问题,在端部的锚固区没有进行局部承压验算,设计时只是纯粹的设计,没有考虑施工的难度和可行性,没有考虑温度对构件的影响,而这些在实际施工运营期间对主梁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因此在设计时,要多思考,考虑方案的可行性及可靠性以及安全性。

说起CAD更是惭愧,原本在大二暑假也下了点功夫学,以为自己是学的不错了,可是这次一下手才发现怎么都达不到自己的目的,而相对经常摸软件的室友纯熟操作我只是一个新手。一些看起来很简单的东西,可是操作起来就是很麻烦,出的错一次又一次,“纸上得来终觉浅,知是此事要躬行”有些东西确是需要熟能生巧的。而我们千万不要总是觉得自己看着表面知道便懒得动手,其实你只要一动手会发现,很多细节东西自己都是模棱两可,要完完整整的做出一个设计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我们要学的不仅仅是做一件事的能力,更多的是静下心来做出一件成果,不达目的不罢休的职业态度。这也是此次课程设计我最大的体会。

相关内容

热门阅读

最新更新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