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库大全 > 精品范文库 > 11号文库

岳阳楼记教案(汇总14篇)

岳阳楼记教案(汇总14篇)



教案是教学活动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起到指导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作用。编写教案时需要根据学生的学习需求和能力,精心设计教学活动。教案的设计需要时刻关注学生的学习需求和进步情况,及时进行调整和优化。

岳阳楼记教案篇一

教学目标:

对比《登岳阳楼》与《望岳》,掌握大全景的写法,感受杜甫心中的悲凉之情。

梳理回顾学习过的杜甫诗歌,感受整合一个忧国忧民、宽厚可亲的老杜形象。

教学重点:对比《登岳阳楼》与《望岳》,感受作者心中的悲凉之情。

教学难点:回顾学习过的杜甫诗歌,感受忧国忧民、宽厚可亲的老杜形象。

教学流程:

一、导入。

明确:《望岳》抒发了年轻的杜甫希望在盛世之时大展鸿图的理想抱负。

2、今天我们对比《望岳》,学习杜甫的另一篇登高之作《登岳阳楼》。

二、初读诗歌,整体感受。

1、参考课下注释,自读诗歌,要求读准字音。

2、齐读诗歌。

3、借助工具书掌握字词解释,课堂提问,互助答疑。

4、再读诗歌,落实句子理解,感受诗人情感。

三、深入把握。

2、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3、有人批评这首诗前两联与后两联像是不相关的两首诗歌的拼接组合,显得割裂。请理出本诗前后两联之间的关系,以及在诗句背后诗人情感变化的过程。

四、总结提升。

1、朗读这首诗歌,想象作者描绘的画面,感受诗人情感变化的过程。

岳阳楼记教案篇二

新课程强度“教材无非是例子”“教是为了不教”,确立教学目标尤其重要,特别是对单元目标的准确构筑把握。以必修课为“点”,“点”上求精求深,“点”上求辐射;以选修课为“面”,“面”上求广博,“面”上求补充。“选修”是必修的辅助与变通,是更有弹性的发展性教育的延伸。本诗为新课程高中语文选修课第二单元自主赏析课文,本单元重点要求学生学会如何置身诗境,缘景明情。为了体现选修课的特点,选择这一首诗做为一个点,一个示范,“教是为了不教”,由此引导学生如何通过对古典诗歌中意象的把握,发挥想象,体会和品味中国古典诗歌特有的意境美,也通过这首诗的学习来探讨选修课该怎么上的问题。我做了以下教学设计:

一、学习如何通过对古典诗歌中意象的把握,发挥想象,体会和品味中国古典诗歌特有的意境美。

二、学习本诗从而了解杜甫诗歌的意境和创作风格,进一步引导学生去探究中国古典诗歌不同的风格。

通过学习本诗了解鉴赏古典诗歌要置身诗境,缘景明情。

改写,描写诗中最有意蕴的诗句,从而学会置身诗境,缘景明情。

1、小组合作探究。因为是选修课,教法上应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教师做到导而不牵。

2、改写,描写诗中最有意蕴的诗句,引导学生学会置身诗境,缘景明情,以便对诗歌的意境美有更深入的品味。

一课时。

一、导课。

集体背诵杜甫《登高》。说说本诗选用了意象,营造了意境,抒发了作者情感。

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他的《登岳阳楼》看看这首诗又选用了哪些意象,营造了怎样的意境,抒发了作者什么情感。(前勾后连,引入新课)。

二、朗读背诵。

杜甫。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落实基础,熟读成诵)。

三、背景透视。

唐代宗大历三年(768)之后,杜甫由江陵、公安一路又漂泊到岳阳,此诗是诗人登上神往已久岳阳楼而望故乡,触景感怀之作。时年五十七岁,距生命的终结仅有两年,患肺病及风痹症,左臂偏枯,右耳巳聋,靠饮药维持生命。面对烟波浩渺、壮阔无垠的洞庭湖,诗人发出由衷的礼赞;继而又想到自己晚年仍飘泊无定,国家也多灾多难,不免悲伤感慨。(以意逆志,知人论世)。

四、探究学习。

小组合作探究1。

1、首联运用了什么手法?写出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2、颔联描写了怎样的意境?

3、颈联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4、尾联写出什么社会现实?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参考答案。

1、虚实交错,今昔对照,从而扩大了时、空领域。写早闻洞庭盛名,然而到幕年才实现目睹名湖的愿望,表面看有初登岳阳楼之喜悦,其实意在抒发早年抱负至今未能实现之情。用“昔闻”为“今上”蓄势,为描写洞庭湖酝酿气氛。

2、是洞庭的浩瀚无边。洞庭湖坼吴楚、浮日月,波浪掀天,浩茫无际,真不知此老胸中吞几云梦!这是写洞庭湖的佳句,被王士禛赞为“雄跨今古”。

3、写政治生活坎坷,漂泊天涯,怀才不遇的心情。“亲朋无一字”,得不到精神和物质方面的任何援助;“老病有孤舟”,从大历三年正月自夔州携带妻儿、乘舟出峡以来,既“老”且“病”,飘流湖湘,以舟为家,前途茫茫,何处安身,面对洞庭湖的汪洋浩淼,更加重了身世的孤危感。

4、写眼望国家动荡不安,自己报国无门的哀伤。上下句之间留有空白,引人联想。开端“昔闻洞庭水”的“昔”,当然可以涵盖诗人在长安一带活动的十多年时间。而这,在空间上正可与“关山北”拍合。”“凭轩”与“今上”首尾呼应。(整体感知,自主探究)。

小组合作探究2。

描写诗中最有意蕴的诗句,100字左右,先组内交流,后选优在班上交流。

参考示例: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只见吴越两地被广阔浩瀚的湖水一分为二,分矗于东南两边,苍茫无际的湖面上,波浪一浪掀过一浪,向天边汹涌而去,大地长天、日月星晨日日夜夜在湖里浮荡着,阔大极了,壮美极了!(置身诗境,缘景明情)。

小组合作探究3。

从内容、意境、情感上总结全诗。

1、内容:通篇是“登岳阳楼”诗,却不局限于写“岳阳楼”与“洞庭水”。诗人屏弃眼前景物的精微刻画,从大处着笔,吐纳天地,心系国家安危,悲壮苍凉,催人泪下。时间上抚今追昔,空间上包吴楚、越关山。

2、意境:沉雄悲壮、博大深远。

3、情感:身世之悲、家国之忧(掌握诗歌鉴赏三部曲)。

教师小结:从总体上看,江山之壮阔与诗人胸襟之悲壮阔大相表里,故虽悲伤却不消沉,虽沉郁却不压抑。诗人写出了洞庭浩翰汪洋的不凡气势,亦触景伤情,写自己身世的凄凉孤寂,反映出诗人对时局地忧虑和关心。(细处引导,总体把关)。

小组合作探究4。

比较阅读:

李白。

楼观岳阳尽,川迥洞庭开。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

云间连下榻,天上接行杯。醉后凉风起,吹人舞袖回。

相关内容

热门阅读

最新更新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