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库大全 > 精品范文库 > 11号文库

教育教学经验交流报告

教育教学经验交流报告



第一篇:教育教学经验交流报告

教育教学经验交流报告

各位领导、老师大家好:我报告的题目是“学高为师,身正为法”。

我是一名刚刚参加工作6年多的年轻教师工作经验和教学方法还很浅薄。这次交流中我只是把班主任工作和教学工作中的一些心得和体会和大家谈一谈。这只是我的个人看法。有不当和错误的地方希望在座的各位老师给与批评、指正。下面我以两个的方面来谈一谈。

一、班主任工作

我想干个好班主任工作,最重要的就是要有一颗责任心。毫无疑问班主任是一班之主,当领导把40来个孩子交到自己的手里,就是对自己的能力的一份肯定,我想有义务,也必须让领导放心。下要对得起孩子。初中阶段时一个人的黄金时期,他的可塑性很强、他们就像白纸一样。我们当老师和家长的要在他们的上面会出最美的图案,不要因为我们工作上的失误而影响孩子的一生。中间要对得起家长。现在的孩子都使独生子女,一个孩子在班级也就占四十分之一左右,有时我们可能认为放弃一个孩子,没有多大的影响,但是对于孩子的家庭来说确实全部的希望,又是面对家长殷切信任的目光,我就觉得自己的肩上沉甸甸的,丝毫不敢怠慢,生怕因为自己教育不当造成家庭希望的破灭。

在这几年的班主任工作中给我的感触很深,也不是在思考,什么样的班级才能算一个好的班级,怎样把一个班才能带好。在送走几个班之后,我慢慢的摸出了一些套路,在带新班时总把自己的工作大体分成两大步。首先,抓住整体形成凝聚力。班主任要想尽一起切办法把所有的学生拢到一起。最简单的就是让班级的学生感受到自己是班级的主人,为班级尽自己该进的义务,为班级取得成绩而高兴。为自己给班级做出贡献而骄傲。只有这样才能叫做一个集体一个班级。我想要是班级形成一个整体,那么班主任也应该是这个整体的一部分,也就是说班主任要融入这个班级,并不是一个简单的发号施令者。我走进学生中的最有效的方就是利用学校组织的大型活动如“迎春长跑’”,“运动会”,“球类比赛”等,有些老师可能认为我们班不具备实力不用组织练了,练了也取不上名次。在我看来训练得到名次是第二个目的,而最主要的目的是和学生一起活动互相了解加深师生之间的感情。

02年在我刚参加工作时,接了初二、五班,没有凝聚力比较散,大部分男生好说好动,我想既然你们爱玩,那么我就和你们一起玩吧!于是我利用课活课一起和他们踢足球、打篮球。在学校组织的足球赛,迎春长跑等活动中我和队员一起训练、分析形式制定训练和比赛计划。慢慢地像李寒、张贵斌这样的淘气学生喜欢上了体育运动,在班级淘气的精力转移了些。几次活动都取得了好成绩很快就拉近了距离,也增强了学生的集体荣誉感,让班级有了凝聚力。而很多同学在初中培养体育的兴趣和能力使他们受益非浅。一些同学篮球成了他们的特长,几名同学考上了体育专业,其中申祖龙同学凭借初中时锻炼的长跑能力,从几十名对手中脱颖而出通过了郑州铁路学院的体育测试。所以我认为和学生一起参加训练是一举多得的事情。

其次,班级有了一定地凝聚力后,就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班风。班风可以分为道德风气和学习风气。现在我们一再强调培养德才兼备的人材。应该肯定的是德是排在第一位的,所以教育孩子有良好的品德应该是班主任的首要任务。‘人之初,性本善’我想没有天生的坏孩子,班级是一名学生带的时间比较长的一个地方,如果这里的风气、环境不好,肯定会影响他们的品质。我们当班主任的必须想方设法保证班级不能在成为影响孩子的染缸,保证不了那样就形成了恶性循环。在班级的道德风气建设中我采取的办法就是;很杀不良风气,打掉带头人。要时刻注意班级的新动向。密切关注身上有不良风气的重点生,当他们已有举动,就把他们的风气消灭在萌芽状态。这项工作要求班主任必须做到细心耐心,要达到细心观察耐心教育。上学期我从学生上交给语文老师的日记中,发现班级有的同学在玩一种会‘抽’的游戏。我注意到这个游戏可能非常危险,马上进行了调查,在对玩游戏的同学的了解中我得知这真是个非常危险的游戏对孩子的伤害很大。我并没有批评他们而是分析讲解了游戏的危害性,让他们认识到危害,从而远离这种游戏。在班主任的工作中,我几乎每天在睡觉之前都想一想当天班级发生的事。哪位同学有变化,哪位同学该找谈话了,谈什么,甚至说什么话都是想好了。这样才能使得工作达到细致入微。

另一方面石学风的建设,其实这两方面是相辅相成的,当学生们思想单纯,不像一些不良的事物的时候自然就把精力放在学习上了,反过来当学生把主要精力放在学习上,也就不会有很多的其他的事了。学习风气的好坏是提高成绩的关键,也是一所学校教学水平的体现。一个班级没有练好的学习风气,所有学生的成绩肯定会打折,会给升学带来影响。我抓学习的方法主要是采用‘带动法’一是用优势学科带动其他的学科。因为班主任的优势,我带的班数学相对于其他学科较好,很多学生也是数学较好,我也从正面引导他们从对‘数学’有兴趣到对‘学习’也有兴趣。二是用‘学优生’带动‘学困生’。充分发挥尖子生‘学习’优势,通过班会课学习方法的交流,一帮一的互助活动让一些不爱学习和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感受到浓厚的学习气氛。当看到班级很多人都忙于学习,乐于学习的时候他们也会主动的参与过来。另外,在班主任工作中我觉得有几点我们在应该做到:

一、注意言行、树立良好的形象。

在这几年的工作中,我一直想怎样的一个班主任才是一个好的班主任,才是一个在学生中能站得住脚的班主任呢?最后我想起了上大学时候校门口的两句话,“学高为师,身正为范”。这是真正体会到了它的意义。俗语说正人先正己,在教育学生的过程中,我们也应时刻注意自己的言行,先给学生树立一个榜样,我想办主任并不一定要有俊朗的外表,多才多艺的方能,但一定要有一个高尚的人格。班主任工作是一个长时间的工作,在长时间的交往中学生一定会了解到班主任是怎样一个人,是否值得尊敬,是否值得学习。当学生认为老师人品有问题时,那我们再好的教育也会毫无进展,如果班主任在学生中有良好的形象,有一定的人格魅力那他的教育也会事半功倍。

二、是正视错误,巧妙处理

班主任的工作可以说是一个大部分时间都与犯错误的学生打交道。那么我认为只有正确的看待学生的错误,才会采取正确的处理方法。初中这个阶段正是一个人犯错误的高发期。我想,首先我们应该允许学生犯错。有些老师看到某些学生犯了大错,感到很吃惊,‘这个学生怎么变成这个样子了,一定要狠狠的处理,他是不是不可救药了所产生这几种想法。其实我觉得孩子犯错误,分析错误的原因,是行为习惯、是好奇心,还是本质如此。只有找到原因才能选择巧妙的处理方法。我想在处理问题,每个班主任都有自己的一套方法,或开到谈心或批评教育。我想只要抓住成因方法得当,问题就会巧妙的处理。

总之,班主任是一个费心费神的工作我们只要做了就努力做好,不然就是费力不讨好!

下面我在简单谈一谈教学工作,如果把教学的教师教一线教师,那么我们一线就是课堂,我们作战得时间就是45分钟,一堂课一个堡垒,我们要一个个的把他拿下。只有抓住课堂,抓住学生才能在成绩上有所突破。我在课堂教学时高标准,严要求。尽自己的能力抓住学生的注意力,有学生溜号是我常说的一句话是“看黑板” 常做的一个动作是“敲黑板”,达到所有的学生都认真抬头听讲,我才能讲下去。

另外,在这些年的教学中有两点我很有心得:一是提问的艺术;提问是课堂中最常见的教学手段,他可以检测教学效果。是了解学生学习的情况最直接的方法。我想提问还有其他的目的,对于一些简单的问题,提问学习差的同学就是让他们在学生和老师面前表现而建立学习的信心。有些同学学习浮躁,骄傲自满就应该用难的问题难住他们,使他们认清自己的不足。有些问题,在提问时要提问的适合的它的同学。如果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那么可会可不会的问题最适合他们。这需要老师 充分了解自己的学生,了解问题,才能有最艺术的提问。二是批评与表扬的艺术。教育界有一句话‘好孩子是夸出来的’,那么我想好成绩也是夸出来的。每个人都有虚荣心,特别是孩子。06届初四有一个孩子王立军给我很深的印象,刚开始是的两次月考都是特差,他学习的兴趣不浓积极性不高。可我并没有放弃,在一次上黑板做题时我提问了他一道很简单的商品打折销售的问题,他做对了。就这一点我给了大力的表扬,我说;‘看王立军家开了一个超市对商品打折问题做的就是好,这样的题会做了,将来当个大老板没问题’。在大家的笑声中他的脸红了,但我能感到他的内心还是很高兴的。在这以后他对这样的题型特别感兴趣,还单独问我几道复杂的打折问题。一种题型的会作激发了他学数学的灵感与渴望,在后面的学习中他主动了很多,成绩也有很大的提高,达到五、六十分。在最后的中考中他竟然考了72分的及格分数。班级的一个特差率变成及格率给我感触很深,我想这应该就是那次表扬起了很大的作用。所以在以后的教学中,我注意表扬的艺术,每次提问都给一句点评如:‘你的思路很清晰’ ‘方法很巧妙‘等等。特别是补差班的时候,学生基础差,信心不足,当他们有进步,做对题时我大力表扬,即便做错了我也挑对的步骤表扬。他们也在我的表扬声中飞速的进步。这也是我在以后两年中考中取得好成绩的一个小秘决。相对表扬而言‘批评’我用的较少,‘批评’我给两种人。一是上课听课溜号,搞小动作说话的;二是下课不完成作业,学习态度不端正的同学,对这两种同学绝不手软,每次批评都会让他们刻骨铭记在心。但在批评之后总给他们一点鼓励,让他们既认识自己的不足,有感受到老师对自己还是有希望的,不至于放弃学习。

在短短的几年工作中,我深深的体会到了作为一名教师有多重。这种责任鞭策着我努力的工作着,“关山初度尘未洗,无需扬鞭自奋蹄”。我愿与各位同仁一道同心同德,为855农场教育的繁荣和发展再立新功。

教育教学工作经验报告

宫传立

202_年2月26日

当前数学课改中的一些问题

1、关于课程目标

数学教学目标,以往的数学大纲是从基础知识、基本技能、能力(思维能力。运算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个性品质和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等几个方面作出规定,现在的课程标准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作出规定。两者比较来看,课程标准提得比较中性,数学学科的目标可以这样提,其它学科的目标也可以这样提;教学大纲更加注重从数学的学科特点出发,具体反映数学在学生发展中所具有的、其它学科不能代替的作用,因此数学学科的指点性更强,更有利于教师在教学实践中把握,操作性也更好些。

另外还应注意到,三维目标的科学性值得探讨。当代认知心理学认为,方法也是知识,把方法从知识中独立出来缺乏科学依据。重视过程是对的,但把它与方法并列在一起作为课程目标的一个维度,有失偏颇。实际上,过程应当指达到数学教育目标的过程,例如,学生掌握双基的过程,数学能力形成的过程,等等。具体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数学知识发生发展过程,二是学生的思维过程。重视过程,对教师而言就是要根据学生的思维规律,通过再创造来再现知识的原发现过程,即按照知识的原发展线索,复现知识的探究过程:知识结果的建立和扩展过程;值得研究的问题及其研究方法的提出过程;数学概念、公式、定理等的归纳、概念和证明过程;解题思路的探索过程;解题方法的猜想、尝试和形成过程;等等。对学生而言,则要加强对数学概念和原理(定义、定理、公式、法则等)的概括过程。一般来说,学生的思维总是从具体到抽象,由此及彼、由表及里,从个别到一般,从片面到全面,其中,类比、联想、特殊化、推广等是主要的逻辑思维方式。所以,数学教学中,应当根据学生的数学思维规律,通过丰富的、具体典型性的素材,引导学生进行充分的类比、联想、特殊化和推广等思维活动,经历概念的归纳和概括过程。

从思维发展心理学的观点看,过程的核心是让学生经历数学概念的概括过程。因为概括是在思想上将许多具有共同特征的事物,或将某种事物已经分离出的一般的、共同的属性、特征结合起来。概括的过程,就是把个别事物的本质属性推及为同类事物的本质属性。这个过程也就是思维由个别通向一般的过程。数学学习的过程就是一个概括过程,应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也是一个概括过程。学生从认识具体数学事例的感知和表象上升到对数学概念本质的理解,主要通过抽象与概括来实现。没有概括,学生就不可能掌握和运用知识;没有概括,学生就不可能形成概念,从而由概念所引申的定义、定理、公式、法则等就不可能被学生掌握;没有概括,学生的认知结构就无法形成。因此,概括水平成为衡量学生思维发展水平高低的等级指标,思维能力通过概括能力的提高而得到显现。

另外,作为课程目标,应当有客观的、可以界定的评价标准。由于过程可以因人而异,不同人的过程肯定不同,过程的优劣没有客观标准,是否达标就很难把握。把过程纳入到目标范畴,会造就教学评价中的相对主义,这也是一段时间以来流行“只要经历了过程,形成对知识的体验就可以,落实下来一点什么不重要,学到多少知识不重要”的主要原因。

2、数学课程内容――保持高标准还是降低标准?

一段时间以来,“大众数学”的口号在世界上被广泛宣传,而且被用来指导数学课程改革。因为讲平等,要让所有的人都有机会学习数学,因此降低数学课程内容难度成为世界改革的潮流。但随着改革的深入,人们发现了使数学能被一般大众所接受而简单地降低内容难度,不但没有提高大众的数学水平,反而大众数学水平的整体下降。显然,数学课程不能以人人学会作为设置理念,否则将是没有终点的退却。美国在倡导大中数学后,数学教育质量严重滑坡,学生在国际测试中不能令人满意的表现,大众数学水平的整体下降,引起一些有识之士的担心。全美教师联合会在202_年4月出版的课程标准修订版中,明确提出了“公平需要对所有学生都高要求并提供均等且优良的机会”。所以,大众数学不能以降低标准为代价,公平既表现在(高)标准的一致上,也表现在优良学习机会的一致上。

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对学生学习相对高深内容的期待,对培养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增强他们的自信心有重要影响,因为人都有一种不甘示弱、接受挑战的心理倾向。如果认为必须降低内容水平才能适应学生的学习能力,这种心理暗示将使我们的下一代畏惧数学(他们会认为:我反正学不了,所以我也不必付出努力),成为低要求的受害者。

值得注意的是,要明确高标准的含义。例如,我们不能认为要求学生理解用“关系”语言表述的函数概念就是高标准。只有符合学生认知发展水平、学生经过真正的努力能够达到的水平要求,才是高标准。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当通过适当的方法让学生知道对数学学习的高标准。例如,不断地让学生提出有挑战性的学习任务;要求学生不仅记住事实和操作步骤,而且要思考并理解其原理;鼓励学生独立解答问题,探索用不同途径解答问题,并愿意坚持不懈地作出努力;出现错误时,要求学生不是改正错误了事,而是要思考出现错误的原因,善于从错误中学习;启发和鼓励学生使用类比、推广、特殊化等逻辑思考方法,自己尝试得出一些数学结论;经常要求学生反思自己的学习过程;等等。

3“螺旋上升”的原则――这个螺旋该多大?

为什么要螺旋式安排数学内容及其学习过程?主要还是考虑与学生心理发展水平相适应的问题,因为“学习从属于发展”。同时,数学概念可以在不同层次上得到表征,也为螺旋上升地安排学习内容提供了可能。例如,函数概念,可以直观地用描述性语言表征(初中阶段),还可以用关系语言来表征(大学阶段)。

如果学生的心理发展水平不够,还没有能力认识更多的细节、更本质的内涵,这时要采用螺旋式;如果学生的能力已经达到了,就不应人为割裂认识的链条,更何况“学习能够促进发展”。教学既要与学生思维发展水平适应,又要尽最大努力将思维的“最近发展区”转化为“现实发展水平”。

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的智力与能力发展具有年龄特征。小学阶段处于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度阶段;整个中学阶段以抽象逻辑思维占主导地位,但初中阶段主要是以经验型为主的抽象逻辑思维,高中阶段主要是以理论型为主的抽象逻辑思维。其中,小学四年级10――11岁是从以具体形象成分为主要形式到以抽象逻辑成分为主要形式的转折点;初中二年级13――14岁是从经验型向理论型发展的开始;高中二年级前后16――17岁,思维和智力发展基本成熟。显然,智力和能力发展的年龄特征,是考虑螺旋上升安排教学内容的主要依据。课程设计、教材编写以及课堂教学都要考虑年龄特征问题,根据学生发展的可能性,对学生提出适当的学习要求。不过,另一方面,我们应采取积极措施推动学生的发展,迁就学生的智力与能力水平,不积极地引导学生发展也是不正确的。正如陈省身先生说的,“学生习惯于算而不习惯于推理。我们不能因为有这个困难而把它去掉。正是有困难,才需要我们去做。”因此,螺旋上升地安排教学内容,也有一个适度的问题。

结合心理学成果和教学实践,从数学是一门逻辑性很强的学科,中学生已经有了较高的逻辑思维发展水平,以及学生思维活动的连续性等方面考虑,我们认为,中学生有能力在一个相对连贯的系统中学习和掌握中学课程中的大部分内容,不需要人为地设置“螺旋”。特别是在中学,不应再在初中、高中两个阶段内再搞小螺旋。例如,平面几何内容不应把“实验”和“论证”分开,搞“通过实验获得一个猜想,逻辑证明请听下回分解”;解析几何也不要分为“必修”(直线和圆)和“选修”(圆锥曲线);统计、概率的内容,从小学到中学搞四、五个循环更是没有必要。

在学习内容的安排中,重要但一直没有很好解决的是加强不同内容之间的联系性问题。数学学科的特点是不同分支有一定的独立性,但同时又有内在的紧密联系。代数、几何、统计、概率以及离散数学之间是相互联系的,而且数学概念可以用多种方式予以表达。建立这种连续性是数学教学的重要任务,也是螺旋上升地认识数学概念的意义之一。例如,比例关系的研究,在比和比例、百分数、比例尺、相似形、线性方程、斜率、统计图表、频率与概率等不同方面都可以得到认识。当我们利用基本的几何概念(如线性关系)来引入比例关系时,学生对比例关系的理解就会更深刻。

顺便提一下,加强“联系”可以有不同的方式。例如,我们可以在一个有意识地将不同分支串联在一起的知识系统中,为学生提供从不同数学环境中看到同一现象的机会;也可以在代数、欧式几何、解析几何、统计、概率等之中提供必要的、需要用多种知识和方法才能解决的综合性问题。

4“模块化”――如何兼顾数学内在的逻辑结构,真的需要“结构创新”吗? 数学课程的模块化是为了适应学分制而诞生的。学分制到底有什么好处,加强选择性是否一定要用学分制来管理,这些都是可以探讨的问题,这里只从模块化与数学学科的内在逻辑结构之间的矛盾提出一点思考。一个模块有相对固定的学时限制和容量限制。这样,这设定每个模块的内容时,就不能仅仅从内容的内在逻辑体系考虑,还要从学时限制考虑。因为这些限制,许多本来应一以贯之的内容被人为地割裂开来的;同时,为了拼凑课时,一些关系不大的内容被捏到同一模块中。显然,这样做破坏了数学的逻辑结构。为了有利于数学教学内容的合理组织,数学课程不宜采用模块化方法。

另外,数学课程结构创新的提法必须慎重。陈省身先生曾经谈到,基础教育阶段的教学内容,“可以变得很少,就是这些内容,没有什么新的。”中小学阶段所学的数学内容及其逻辑机构都是非常成熟的。结果创新很可能引发新的问题。关键是内容的呈现方式的创新,特别是素材的选择和知识发现过程的“再现”。

与此相关的问题是分科结构和综合结构哪个更好的问题。我们认为,分科结构和综合结构各有利弊,并不存在哪个更好的问题。重要的还是如何加强联系。从当前的教材编写实践看,因为没有充分地体现联系的素材和问题,综合结构因为造成知识链条的断裂(前一章讲代数,下一章安排几何,接着要安排统计),所以弊大于利。应当说,综合结构比分科结构更难组织,需要更多的时间来实验、探索。

从内容顺序来看,可以考虑:工具性内容(如常用逻辑性用语、向量、算法等)在前;确定性数学在前,不确定性数学(统计、概率)在后;有限在前,无限(导数、积分)在后;代数(函数)在前,解析几何、立体几何在后;等等。

5联系实际和数学应用――如何理解?如何把握?

我们的疑问是:数学应用真的是数学教育的主要任务之一吗?应当如何理解基础教育阶段的数学应用?

陈省身先生说,“很多是教学学得深了才有应用”。联系实际,加强应用,需要考虑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是是否与当前的数学学习内容有直接关系,可以成为理解当前学习内容的基础;二是是否与学生的已有知识经验相协调。正因为此,需要防止两种倾向:一是为“情境”而情境,所设置的学习情境与当前的学习内容没有多少关系,把“数学化”搞成了“去数学化”;二是情境复杂化,造成学生对背景理解的困难,干扰了对数学本质的理解。

为了解决数学脱离学生生活实际,学生数学学习兴趣不高的问题,在数学内容的组织上,曾经出现通过解决现实问题带动数学学习的方法,即给出一个现实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需要哪些新知识就引出哪些新知识,这样问题解决好了,新知识也学到手了。这与有人提出的数学课程可以用“经验课程”的方式设置,教材可以“情境化”的提法差不多。实践表明,这样组织数学课程内容,可以在某种程度上解决学生的学习兴趣问题,使学生感到数学有用等等,但是难以保证知识的系统性,最终不利于学生建立良好的数学认知结构。因此,在国际上,这样的做法已经。

数学实践看,纯粹用数学的形式化逻辑体系组织教材,因为与学生的数学思维活动不一致,对于少部分能主动寻根究底的学生的学习影响不大(他们能主动地问“为什么”,主动探究结论成立的原因),但对大部分学生而言,要求他们根据这种逻辑体系自己发掘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显然有困难,因为学生(甚至有许多教师)不能体会这种逻辑体系中所蕴含的数学思维过程,数学思想方法,常常以简单模仿记忆的方式进行学习,并且容易导致教师照本宣科。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佛莱登塔尔提出“数学化”、“再创造”的概念。后来,荷兰的佛莱登塔尔研究所根据佛莱登塔尔的基本思想,他们认为,经验是学习的起点,真实的现象是概念形成的源泉。用真实的情境描述问题,引导学生通过实验、收集数据、讨论等活动,从中概括出数学问题,然后再进行数学的运算、推理、论证、解题等“传统的数学活动”,最终使学生掌握数学知识。由于一段时期以来,他的数学教育思想在我国倍受推崇,所以这一理论对我国的数学教育改革有很大影响。有人说,数学的逻辑体系是人为的,数学课程也能以“经验课程”的方式来组织,数学教材、课堂教学都要强调“情境化”,因此提出教材编写、课堂教学都要“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出发,构建与学生生活经验紧密结合的学习或教学情境,使学生在解决相应问题的过程中,学会相应的熟悉知识”。

显然,这是“走另一个极端”的做法。有两个明显的问题需要考虑:一是知识的系统性如何保证?二是构建的生活情境是否恰当?是否真正能够反映当前知识学习的需要?

我们认为,数学课应当教数学,任何情境、联系实际、学生的探究活动等等,都应以是否有利于学生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为标准,因为心理学的研究早就表明,离开知识的掌握,学生的一切发展都将落空。无知者不仅无能而且无情。

6学生负担重――到底是怎样产生的?如何才能真正减轻学生负担? 我国学生的负担确实非常沉重,他们的时间大部分都被所谓的“主课”占据,没日没夜地做题、做题再做题,为了应试在重复做一些对他们来说没有多少意义的题目。投入和产出太不成比例了。

现在的问题是,哪些因素造成了负担沉重?是因为课程繁、难、偏、旧吗?是因为教材内容多吗?是因为我们过度强调基础了吗?我们认为,这些都不是主要原因。熟悉我国中小学数学课程发展情况的人都知道,从实施九年义务教育以后,我国的数学课程、教材中,繁、难、偏、旧的情况已经基本上不存在了。另外,数学教学中强调基础能够起到减轻负担的作用,因为一旦学生有了良好的基础,并形成了逻辑推理能力,那么他们就有能力自己去解决更复杂的问题。实际上,强调基础没有“过分”的问题,只有“不到位”的问题。

学生负担重主要来自教学。具体表现是:

(1)赶进度,3年的内容2年教完,拿出大量的时间进行中考、高考复习;(2)“注入式”教学盛行,大量采取“概念-例题-练习-习题”的教学模式,概念教学一带而过,讲解例题就是归纳题型,然后就让学生进行大运动量的机械重复训练。

(3)强调细枝末节,不注重基本概念;

(4)强调题型训练,注重解题技巧而不注重核心数学思想方法;(5)为了解题方便,擅自增加教学内容; „„

要真正减轻学生负担,提高教师水平(主要是教师本身的数学素养、把握学生数学思维规律的能力),改进教学方式最关键。因此,课程改革与教师培训比较是第二位的。

7改进教学――我们应该做什么?

当前,为了改进数学教学,特别值得强调如下几个方面:(1)亲和力:以生动活泼的呈现方式,展示数学的发生发展过程,激发兴趣和美感,引发学习兴趣。

中学数学的绝大部分内容,是人类社会长期实践中经过千锤百炼的数学精华和基础,其中的数学概念、方法与思想的起源与发展都是自然的。如果你感到某个概念不自然,是强加于人的,那么只要想一下它的背景,它的形成过程,它的应用,以及它与其它概念的联系,就会发现他实际上是水到渠成、浑然天成的产物,不仅合情合理,甚至很有人情味。因此,数学内在的和谐自然,也是增强数学课程亲和力的源泉。这就要求我们努力选取那些与内容紧密相关的、典型的、丰富的、学生熟悉的素材,用生动活泼的语言,创设能够体现数学的概念、结论和思想方法发生发展过程的学习情境,激发学生对数学的亲切感,引发学生“看个究竟”的冲动,兴趣盎然地投入学习。在体现知识归纳概括过程中的数学思想、解决各种问题中数学的力量、数学探究和论证方法的优美精彩之处、数学的科学和文化价值等地方,用适当的方式启发学生的美感,引导学生更深入地思考,不断引发学习激情。

(2)问题性:以恰时恰点的问题引导数学活动,培养问题意识,孕育创新精神。

提问是创新的开始。以问题引导学习应当成为数学教学的一条基本原则。要使学生“看过问题三百个,不会解题也会问”。通过恰时恰点的提出问题,提好问题,给学生提问的示范,使他们领悟发现和提出问题的艺术,引导他们更加主动。有兴趣地学,富有探索性地学,逐步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孕育创新精神。

具体的,可以在知识形成过程的“关键点”上,在运用数学思想方法产生解决问题策略的“关节点”上,在数学知识之间联系的“联结点”上,在数学问题变式的“发散点”上,在学生思维的“最近发展区”内,提出恰当的、对学生数学思维有适度启发的问题,引导学生的思考和探索活动,使他们经历观察、实验、猜测、推理、交流、反思等理性思维的基本过程,切实改进学生的学习方式。

提问的关键是要把握好“度”。要做到“导而佛牵,强而佛抑,开而佛达”。这是课堂教学的关键,也是衡量教师教学水平的关键之一。

(3)思想性:加强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与概括,引导学生领悟具体内容所反映的数学思想。

数学教学中注重思想性,就是要以数及其运算、函数、空间概念、数形结合、向量、导数、统计、随机观念、算法等数学核心概念和基本思想为贯穿数学教学过程的“灵魂”,体现寻求一般性模式的思想和追求简洁与形式完美的精神等,引导学生领悟数学本质,体验数学中的理性精神,加强数学形式下的思考和推理训练。具体地,在核心概念的初学之初,利于“先行组织者”,在大背景下阐述它的地位和作用;在具体讨论某一内容之前,先引导学生明确需要研究的问题及其研究方法;在小结时,不但引导学生归纳知识结构,而且要从数学思想的高度进行概括和总结;等等。

(4)联系性:通过不同数学内容的联系与启发,强调类比、推广、特殊化、化归等思想方法的运用,学习数学地思考问题的方式,提高数学思维能力,培育理性精神。

逻辑的严谨性是数学学科的特点之一,而不同内容的联系性、数学思想方法的一致性则是严谨性的关键所在。利于数学内容的内在联系,使不同的数学内容相互沟通,既是使学生建立功能良好的数学认知结构的需要,也是提高学生数学能力和对数学的整体认识水平的需要,特别地,数学中应强调类比、推广、特殊化、化归等思想方法的运用,

第二篇:教育教学经验交流材料

历史教学经验交流

金厂沟梁中学张雅芬

在过去的一学年里有苦、有甜,而更多的是思考!不过在与学生们一起相处、教学相长过程中,也着时有不少的收获。现把这一年的教育教学工作中的点滴经验介绍如下:

1.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一个人积极完成一件事物的重要前提和条件。七年级学生年龄还比较小,稳定性较差,注意力容易分散。要改变这种现象,必须使学生对课产生浓厚的兴趣,有了对学习的兴趣,他们就能全身心地投入学习中。那么,怎样才能使使他们产生学习的兴趣呢?

首先,“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新授课,练习课更加讲究方法。新授课中,我们可以和学生建立平等的地位,象朋友一样讨论教学内容,走进学生的心里,使他们消除心理障碍和压力,使“要我学”转变成为“我要学”。在练习课上,利用多种多样的练习形式完成练习。可以请学生当小老师来判断其他同学的答案是否正确;或者通过比赛形式来完成。对于胜出的小组给予红花或星星等作为奖品,这样促进学生的兴趣和自信心。

其次,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兴趣。创设问题情景是在教学中不断提出与新内容有关的情景问题以引起学生的好奇心和思考,是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求知欲的有效方法,也可以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信心。

我在教学时因材施教,减少坡度,保持兴趣。减少坡度,这一点对差生来说是十分重要的。差生就好象公路上的烂残车,不堪负重,如何使这部烂残车平稳地行使呢?就是让他们选择比较平坦的道路上行走,坡度大的路只能使这部“烂残车”抛锚,打击学习的信心,这一点作为教师是值得注意的。

2.结合基础知识,加强各种能力和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

在重视学生掌握基础知识的同时,也发展他们的智力,培养他们的判断、推理能力和分析综合能力。

3、优化课堂教学。

成功的教学都必须有学生积极的参与,只有教师的教是远远不够的,只有学生主动的学,有兴致地学,才能取得教学的成功。因此,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真正把学生当作学习的主人,努力创设机会,创设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空间,引导学生参与学习的全过程,让数学走出书本,走近生活,使学生智力、能力得到协调的发展。

(1)大胆放手——学生主动学习的前提。给学生多大胆,学生就有多大产。教师要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自觉主动地去学习、去探索、去享受成功的喜悦。

(2)授之以渔——开启智慧的钥匙。教学关键是要让学生掌握学习方法,让学生用所学的方法去举一反三,灵活应用,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3)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魏书生说:“学习就是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一点一滴做起,脚踏实地,持之以恒,在以后的教学中巩固强化,对教学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总之,作为一名教师,教育教学是我的基本工作,三尺讲台是我的阵地,学生是我的研究主体。在教中学,在学中教,才能实现自己在业务上的进步与飞跃。在21世纪,实施素质教育,全面推进新课程将对教师的素质要求更高,在今后的教育教学中,我将严格要求自己,积极探索教育教学经验,努力工作,发扬优点,开拓前进,为美好的明天奉献自己的一份微薄之力。

第三篇:教育教学经验交流

教育教学经验交流材料

作为一名正在成长中的青年教师,我很羡慕那些成功的教师,我也渴望和他们一样收 获成功的喜悦,这可以说就是我进步的动力。

我认为学生与学生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差异,这是客观的。要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必须面向全体学生,因材施教,充分调动每一个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一步一个脚印,最终都有所学,才能达到目标。下面是我的一些想法:

第一、教师要关爱学生,让学生喜欢你的课。

如果你讨厌学生,那么你的教育还没有开始,实质上就已经结束了。带着“爱”的眼光去看待学生,你会发现,学生的眼睛里也满是爱的情意。这种爱,是不歧视任何一个差生,是了解学生学习的状态,是及时体察他们的情绪,是懂得维护学生的尊严。它不一定需要你穷心尽力,有时,这爱可能只是你的一个微笑,一个肯定的眼神,一次真诚的鼓掌,一句关切的话语,所以,请别吝啬你的爱。在和学生长期相处的过程中,教师难免也会犯错,但解铃还需系铃人,抓住机会,向学生示好。在一次语文课上,有一个成绩中下的学生用尺子等学具在做数学题,我一气之下,把他的尺子折断了,马上我又后悔了,当着全班同学的面,没有顾及他的尊严。下课后,我买了一把新尺子,也是当着全班同学的面,对他说:“你的尺子太旧了,刻度看不清了,所以测不准,我给你买了一把新的尺子”。他得了一个台阶下,顾及了自己的面子,眼中满是感激的神情。从此,那上课的认真劲儿,我简直难以用言语形容,期终竟然考了一个上等成绩。

第二、分层教学、分层竞赛,学习上相互攀比

好学生一看就会、中等生一听就会、差生怎么讲也不会。根据学生间学习基础以及学习动机水平间存在差异的现实,把学生分为A层(上等成绩)、B层(中等成绩)C层(学困生)D层(特别学困生),调动他们的积极性,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参与意识,使他们转化为学习动机的内驱力,也就是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运用表扬、奖励、加分、竞赛等手段,激励不同层次的学生共同学习从而提高学生的整体学习水平。

1、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不同层次的目标。也就是教师为不同层次的学生制定相应的学习目标,以便使学生找到自己的坐标点,让学困生树立自信心;中等生更加明确如何才算达标,怎样才叫靠近了优秀生;而更高的目标要求,使得优秀生明白,自己应该怎样学习,学到什么程度,才算达标。如:教师规定,A层的学生必须考80分以上才算合格,B层的学生考60分以上,C层的学生考50分就算合格,D层的学生只要考30分就合格了。1

并且在测试后,每层的学生相互比,各取前三名进行表扬、奖励(奖励小本子或铅笔),从而让最差的学生也可以获奖,这样来激励学生的争先欲望。通过分层,从而使学生的学与老师的教,逐渐配合起来。

2、在留作业时,我们要充分考虑学生间的差异,在难易程度上满足不同层学生的需要。例如像数学,C、D层的学生只要会做基础题和计算题就可以了,应用题等就不多作要求,只有这样,全体学生才能参与到学习中来。

第三、作业评语激励法

常言到:“良言入耳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生活中无论大人还是小孩都喜欢听好话,学生听到老师的表扬或看到作业上有激励性评语,心中顿时乐此不疲,奋发向上,曾记得自己小时被老师表扬几句,兴奋的睡不着觉,几天心里都是“甜蜜”的。这就要求我们在批改作业时,要用各种符号和词句来激励,别怕麻烦,别认为是小事,但一种符号不宜用得过长,保持新鲜感,否则学生就产生厌倦。符号如:用小红旗、小红花、小五角星等来激励学生的作业;词句如:用“你真聪明”、“你很认真”、“做得很清洁”、“有进步”、“你真棒”“你一定行”等。善意的提醒也是纠正学生的好办法,如:“喂,小粗心,我是小标点,别看我个子小,作用可大啦!”、“瞧,我呆错地方了。”等等。激励性评语,是学生作业进步的法宝,所以,我们平时要多积累一些好的,充满老师关爱、激励性强的评语来拉近师生的距离,沟通师生的感情,有如灿烂的阳光,撒在学生的心田里。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达到提高教学效率的目的。

第四、.朗读、背诵与写字

朗读是学习知识的重要方法,俗话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读诗也会吟”,因此教师必须要求学生每天腾出一定的时间进行朗读,让他们养成习惯。通过朗读,学生会加深对知识的领会、理解。背诵课文重点词句也是学习知识的一种好方法,背诵对课文理解、提高思维能力、增强记忆力和发展智力都有很好的作用,同时,学生对字的书写也至关重要,特别是科学里的一些专用字,学生只有会书写了,做题或考试时才能填上。

以上仅是我对语文教学的一点浅薄理解和不成熟的认识,希望各位领导和同仁们在今后的工作中多多帮助和指导,我有决心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更加努力的去钻研、去实践,去探索!为振兴教育事业做出自己不懈的努力。

202_年2月

第四篇:教育教学经验交流材料

202_年9月被分配到青州市庙子初级中学任教,现担任七年级数学教学工作,并兼任七(3)班班主任。在过去的一学年里有苦、有甜,而更多的是思考!不过在与学生们一起相处、教学相长过程中,也着时有不少的收获。现把这一年的教育教学工作中的点滴经验介绍如下:

1.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一个人积极完成一件事物的重要前提和条件。七年级学生年龄还比较小,稳定性较差,注意力容易分散。要改变这种现象,必须使学生对数学课产生浓厚的兴趣,有了对学习的兴趣,他们就能全身心地投入学习中。那么,怎样才能使使他们产生学习的兴趣呢?

首先,“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新授课,练习课更加讲究方法。新授课中,我们可以和学生建立平等的地位,象朋友一样讨论教学内容,走进学生的心里,使他们消除心理障碍和压力,使“要我学”转变成为“我要学”。在练习课上,利用多种多样的练习形式完成练习。可以请学生当小老师来判断其他同学的答案是否正确;或者通过比赛形式来完成。对于胜出的小组给予红花或星星等作为奖品,这样促进学生的兴趣和自信心。

其次,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兴趣。创设问题情景是在教学中不断提出与新内容有关的情景问题以引起学生的好奇心和思考,是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求知欲的有效方法,也可以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信心。

我在教学时因材施教,减少坡度,保持兴趣。减少坡度,这一点对差生来说是十分重要的。差生就好象公路上的烂残车,不堪负重,如何使这部烂残车平稳地行使呢?就是让他们选择比较平坦的道路上行走,坡度大的路只能使这部“烂残车”抛锚,打击学习的信心,这一点作为教师是值得注意的。

2.设计符合学生年龄特点的实践活动。

七年级学生掌握的数学知识不算多,接触社会的范围也比较窄。因此,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出“有多重”的活动形式。让学生通过测量自己带来的物品的重量,加深对重量单位的理解。在举行这个活动的时候,同学自己互相量,互相看,多让他们参加实践活动,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

3.结合基础知识,加强各种能力和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

在重视学生掌握数学基础知识的同时,也发展他们的智力,培养他们的判断、推理能力和分析综合能力。例如:教学亿以内数的大小比较时,先引导学生观察所比较的数的位数是不同的还是相同的,再根据位数的多少或最高位上的数的大小来判断所比较的数的大小。教学数的读、写法时,在举几个例子之后,引导学生总结读、写数的法则,这个过程本身体现了归纳推理。

4.巧妙渗透环保教育,关心环保。

在完成书本知识的教育外,还应该教育学生做完纸花后的纸千万不能乱丢,应养成讲卫生,保护环境的良好习惯,知道良好的行为习惯应从小培养。

总之,作为一名教师,教育教学是我的基本工作,三尺讲台是我的阵地,学生是我的研究主体。在教中学,在学中教,才能实现自己在业务上的进步与飞跃。在21世纪,实施素质教育,全面推进新课程将对教师的素质要求更高,在今后的教育教学中,我将严格要求自己,积极探索教育教学经验,努力工作,发扬优点,开拓前进,为美好的明天奉献自己的一份微薄之力。

第五篇:教育教学经验交流

教育教学经验交流

各位领导、老师们:

大家好!

从教半学期以来,在学校领导和众多老师的帮助下,渐渐地适应这里的环境,教育经验是谈不上的,这里只权且谈一谈这半学期以来和学生密切接触的一些体会。刚接触这个班,说句实在话真的有一些手足无措:作为班主任这一块儿如何走进学生的心灵、如何让我们师生之间的合作更有默契、如何面对那些方方面面习惯都较差的学生是我一直比较困惑的事情;在担任小学数学课程方面,如何把自认为很简单的问题以孩子们的思维生动有趣的讲解出来,让他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接收知识也是我一直萦绕于心的问题。面对一群活泼乱跳的、有了一定思想的学生,他们各自有着不同的家庭背景、不同的教育经历、不同的成长环境,深感自己担负着巨大的责任和压力。回顾过去的两个月,有了这样的一些体会和沉淀,和大家一起分享:

一、多学习、善于观察,理论与实际相结合。

1、到学生中间去。

人人都说老师是要有耐心的,我觉得懂事的学生也是有耐心的。在班级管理这一块儿,最初真是摸不着门路,重又重不得,新接触一个老师学生也需要一些过渡的时间,不得法的严厉只会适得其反;轻也轻不得,因为这是对学生、家长和这份工作的不负责任。怎样找寻更合理、更有效的方法成了萦绕在我心头的一个大问题。我的脾气是那种比较急的,一件事情说一遍、两遍如果学生再次达不到要求的话不由自主的就会犯急,但是好像你越急到学生那里成效越不明显。后来,面对那些共性的问题我开始找一些对班级管理比较热心的同学聊天,从那里获取学生内心的真实想法,让后结合实际情况做出一些合理的调整,尽量达到让老师、学生双方都能接受的境地;面对那些行为习惯较差的学生,以单独谈话为主,习惯较差的学生往往两极分化,要么能言善辩,要么是闷葫芦型的,所以以耐心地和他们讲道理、逐步引导为主。在数学教学这方面,参差不齐的学习程度仍然是我不能很好掌控的局面。刚开始为了照顾那些基础相对来说较差的学生,课程进度比较慢,课堂的目光也更多地停留在了这些学生身上,导致一些程度相对较好的学生不屑于听课,甚至在课堂上捣乱,扰乱课堂秩序。为此我尽量做了调整,讲课进度按正常进行;在讲练习题时针对不同的学生有侧重点,共性的问题课堂上着重讲,一些程度较差的同学容易做错的题课下讲或者让同学们“一对一”互帮互助,总体来说还是有一些明显进步的。

2、走近身边的老师。

经验就是财富,虽说经验这东西不能照搬,但善于借鉴往往能事半功倍。站在讲台上才觉得自己的简陋。说起来很惭愧,关于听课这一块儿我做的非常不到位,但有时坐在教室后面听陈校长和丽霞上课确实学到了不少。说真的我每听一节课都有启示、都有收获,包括教学方法、课堂组织、学生激励、练习安排、作业布置等等,深切感受到一节好课是完全可以上出来艺术感的。有时候偶尔也在网上观看一些名师名家的教学实录,他们的投入和疾驰有度的课堂教学给我很大的启发。在班主任工作方面,由于刚刚接触这一块儿,可以说一无所知,全凭感觉行事,同事的点播和建议给了我很多帮助。业余时间偶尔也翻看一些关于班级

管理的书籍,特别是李镇西老师的《做最好的班主任》给人以很贴切的感觉。其实同样一件事情在不同的心境下做出来效果是完全不一样的,每当自己感到筋疲力尽、无所适从时,听取一些良师的良言确实能净化心灵、让人瞬间勇气与信心倍增!

3、和网络交朋友。

对我这样的年轻老师来说,无论是教学理论还是实际操作的经验都相当缺乏,而网络却能够提供给我们众多老师成功的经验、失败的教训,甚至细到如何指导学生的每一个步骤、怎样指导学生的课外活动、怎样提高班级纪律、搞什么样的活动能激发学生读书学习的兴趣等等。而网上一些好的资源也可以给学生看看学学,我们古人就知道,人能顺利地渡过河,不过是“善假于物”罢了,于是我便更多地利用现代化的媒体资料。特别是数学课,单独讲起来比较枯燥无味,许多抽象的知识可以借助幻灯片以动态的形式呈现出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学会坚持,体验执着带来的快乐。

不能说我们班在两个月内有多大的进步,但是孩子们往往也会带给你惊喜,也同样懂得爱的回馈。作为老师,我们会给学生提这样那样的要求。最初,我发现了这样一个问题,每周百般强调的习惯养成、安全、卫生、纪律等方方面面的问题,讲的时候孩子们似乎也听进去了,但是做出来的全然不是那么回事儿。后来我意识到每周日晚上到校、周一下午的班会自己站在前面讲的口干舌燥,布置任务、提要求好像做的都是无用功。从那以后,我认真筛选自己对他们的要求,但是只要在班里公布的事情,就会严格执行并且分配相关人员去负责监督检查。现在课堂纪律,列队,教室、餐厅、宿舍的值日……我发现,在师生双方的的共同坚持下,良好的习惯一点点养成了,班里凡事都比之前更有秩序、更有条理了。众所周知,一个习惯的养成需要21天,也就是说,我们需要坚持三周以上,然后让这个习惯稳定下来,那么后面会顺利很多。现在看到孩子们会自觉去做很多事,而且他们发自内心做出来的效果真的比我们想象当中要好,很开心,也很感动,这是我们一起坚持下来的结果!

过去的两个月是一个既短暂又漫长的开端,接下来迎接我们的是更多的挑战。成长的过程好比毛毛虫破茧而出成为美丽蝴蝶,庆幸的是我们都还年轻,我们有很多的时间可以努力。让我们牢记初为人师时的喜悦,让我们珍惜这份职业给予我们的光荣与责任,让我们一起用心,努力地朝未来的方向勇敢飞去。总的来说,经过两个月的实践,在各位领导和同事的指导和帮助下,虽然有过困惑有过挫折,但也有所领悟。今后,需要学习的路还很长,我想我会更快更好地适应教师这份工作。

谢谢大家!

    版权声明:此文自动收集于网络,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

    本文地址:https://www.feisuxs.com/wenku/jingpin/11/2760918.html

相关内容

热门阅读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