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库大全 > 精品范文库 > 11号文库

湖北省港口物流调查报告5篇范文

湖北省港口物流调查报告5篇范文



第一篇:湖北省港口物流调查报告

湖北省港口物流调查报告

1.现基本情况

1.1湖北省港口情况: 1.1.1概述

湖北省现有港口51个(港口泊位1996个),其中,主要港口4个,分别是武汉、黄石、荆州、宜昌;重要港口19个,分别是巴东港、秭归港、宜都港、枝江港、石首港、洪湖港、嘉鱼港、鄂州港、黄州港、武穴港、阳新港,汉江的襄樊港、丹江口港、钟祥港、沙洋港、潜江港、仙桃港、天门港、汉川港;一般港口28个,全省综合通过能力货运为16700万吨,客运为3400万人次。202_年全省共完成港口货物吞吐量11659万吨(集装箱18.5万TEU)。

预计202_年,全省港口吞吐能力达到2.01亿吨,其中,集装箱吞吐能力达到167万TEU;202_年港口吞吐能力达到2.67亿吨,其中,集装箱吞吐能力达到395万TEU。

“十一五”期间,我省港口发展方向是以集装箱和矿石、石化、汽车滚装专业码头建设为主,重点发展四个主要港口,并将武汉港逐步建成长江中游航运中心。主要建设项目有武汉阳逻新港(二期)4个集装箱泊位(50万TEU)、汉阳集装箱港区改扩建2个集装箱泊位(50万TEU)、荆州盐卡综合码头2个集装箱泊位(10万TEU)、黄石综合码头1个集装箱泊位(5万TEU),襄樊六两何集装箱码头1个集装箱泊位(5万TEU);鄂钢工业港码头4个泊位(吞吐能力325万吨)、武钢球团厂三期2个泊位(吞吐能力300万吨)、鄂州电厂三期2个泊位(吞吐能力260万吨)、黄石棋盘洲综合码头(吞吐能力580万吨)、宜都市枝城沙沱综合码头(吞吐能力150万吨)等。1.1.2四个主要港口基本情况

武汉港:长江中游最大的港口,武汉港由汉口、汉阳、武昌、蔡甸、黄陂、新洲、江夏、汉南、洪山港区组成,有码头泊位352个,年综合通过能力货运为4444.4万吨、客运为1100万人次。202_年完成港口货物吞吐量4280万吨、集装箱16.16万TEU。202_年-202_年武汉港将以集装箱和矿石、石化、汽车滚装专业码头发展为主,并逐步形成和巩固长江中游航运中心的地位。计划202_年,港口吞吐量能力达到8100万吨/年(集装箱总通过能力达到120万TEU,汉阳港区达到60万TEU;阳逻港区达到60万TEU);202_年达到14300万吨(集装箱总通过能力达到260万TEU)。

宜昌港:宜昌港由宜昌城区港、太平溪、三斗坪、乐天溪、虾子沟、罗镜滩等港区组成,泊位108个,年综合通过能力货运为1041万吨,客运为413万人次。202_年完成港口货物吞吐量716万吨、集装箱吞吐量0.75万TEU、旅客吞吐量200万人次。预计202_年,港口通过能力达到1565万吨(集装箱吞吐通过能力15万TEU);202_年达到1975万吨(集装箱35万TEU)。

黄石港:黄石港由昌大堤、沈家营、戴司湾、胜阳港、上窑、西塞山、道仕袱港区组成,泊位58个,最大靠泊能力为5000吨级。年综合通过能力948万吨,旅客年综合通过能力260.5万人次。202_年完成港口货物吞吐量675万吨、集装箱吞吐量0.27万TEU、旅客吞吐量90万人次。新增港口通过能力320万吨,达到1468万吨/年。其中,新建集装箱泊位3个,预计202_年,港口通过能力达到1067万吨(其中集装箱12万TEU); 202_年港口货物吞吐量1715万吨(其中集装箱28万TEU)。

荆州港:荆州港由沙市、新河口、学堂洲、龙洲、太平口、弥市港区组成,泊位135个,最大靠泊能力3000吨级,港口年通过能力1148万吨,106万人次。202_年完成港口货物吞吐量437万吨(集装箱1.39万TEU)。预计202_年,港口通过能力达到1608万吨(集装箱总通过能力15万TEU);202_年达到2133万吨(集装箱总通过能力35万TEU)。1.1.3港口分布图

由此分布图可看出,湖北省的港口沿长江分布,加之湖北省九省通衢的地理位置,使之成为承上启下、承东启西的枢纽。1.1.4货物吞吐情况 湖北省主要港口04年货物吞吐情况表港口货物吞吐量(万吨)集装箱吞吐量(TEU)集装箱占港口货物吞吐量的比例武汉港宜昌港黄石港荆州港***.160.750.271.390.0037757010.0010474860.00040.003180778集装箱占港口货物吞吐量的比例武汉港宜昌港黄石港荆州港湖北省主要港口04年货物吞吐简图***0港口货物吞吐量(万吨)集装箱吞吐量(TEU)10000武汉港宜昌港黄石港荆州港

分析:上述四个主要港口的货物主要以非集装箱货物为主,集装箱运输所占比重相当小;货物吞吐畸形。湖北省水运货运量及周转量汇总表202_年202_年运量635746.81000835565.6428040026.5183.***.1190***0(单位:万吨)202_年运量***6620061628.8223.384.***.***0项目湖 北 省 运 量运量煤炭及其制品石油天然气及其制品金属矿石非金属矿石钢铁矿建材料水泥木材化肥及农药粮食化工原料及其制品机电产品其它集装箱(TEU)合计液体散货干散货474.6612.7723.66844641870270.410.4150.358.947.80703.2周转量71837.6238903.3837167.8211121.879091.9205633.590748.525646583.715611.743241.20104305.25.871906810.3000008.51348周转量200430.8266889.2935114.234961287269.6536290.6135511.110182.92336332232.774461.919202.9149359.***901910周转量330946.82830351010344.4265756.589236871430.497844.510334.427703.736599.786019.929719.4165488.72253304459.***0701***30过境运量煤炭矿建材料其它集装箱(TEU)合计湖北省202_~202_水运货运量简图******00煤炭及其制品石油天然气及其制品金属矿石非金属矿石钢铁运量周转量运量周转量202_年运量202_年矿建材料水泥木材202_年

湖北省202_~202_水运转运量简图******002000000煤炭及其制品石油天然气及其制品金属矿石非金属矿石钢铁周转量运量周转量202_年运量周转量矿建材料水泥木材202_年

分析:各种货物的运量和周转量都呈上升趋势;运输货物以大宗散货为主;货物周转量大于货运量;集装箱吞吐量相对较少。货物种类繁多但吞吐量差距较大。

1.1.5小结:湖北省应根据实际情况发展港口物流,使之成为国内最大的装运枢纽,以促进中部崛起。

第二篇:港口物流

装卸搬运

一、装卸搬运的概念

装卸(loading and unloading)是指物品在指定地点进行的垂直移动为主的物流作业;

搬运(handling / carrying)是指在同一场所内将物品进行水平移动为主的物流作业。

装卸搬运就是指在某一物流节点范围内进行的,以改变物料的存放状态和空间位置为主要内容和目的活动。

二、装卸搬运的特点

1.装卸搬运是附属性、伴生性的活动。

2.装卸搬运是支持、保障性活动。3.装卸搬运是衔接性的活动。

4.装卸搬运是增加物流成本的活动。

三、装卸搬运的作业方式

决定装卸方法的条件有外在条件、内在条件、和一般条件。

1.单件作业法:装卸一般单件货物,通常是逐件由人力作业完成的,对于一些零散货物,诸如搬家货物等也常采用这种作业方法;长大笨重货物、不宜集装的危险货物以及行包等仍然采用单件作业法。

单件作业依作业环境和工作条件采用人工作业法,机械作业法,半机械作业法,半自动化作业法。

2,集装箱作业法;包括托盘作业法,集装箱作业法,框架作业法,货捆作业法,滑板作业法,网袋作业法,挂车作业法。

(1)托盘作业法;托盘作业法是用托盘系列集装工具将货物形成成组货物但愿,以便于采用叉车等设备实现装卸作业机械化的装卸作业方法。(2)集装箱作业法;①垂直装卸法,垂直装卸法在港口可采用集装箱起重机,目前以跨运车应用为最广,但龙门起重机方式最有发展前途。在车站以轨行式龙门起重机方式为主,配以叉车较为经济合理,轮胎龙门起重机、跨运车方式、动臂起重机方式、侧面装卸机方式也较多采用。②水平装卸法;水平装卸法在港口是以挂车和叉车为主要装卸设备。在车站主要采用叉车或平移装卸机的方式,在车辆与挂车间或车辆与平移装卸机间进行换装。

(3),框架作业法,框架通常采用木制或金属材料制作,要求有一定的刚度、韧性,质量较轻,以保护商品、方便装卸、有利运输作业。适用范围:管件以及各种易碎建材,如玻璃产品等,一般适用于各种不同集装框架实现装卸机械化。

(4),货捆作业法,货捆作业法是用捆装工具将散件货物组成一个货物单元,使其在物流过程中保持不变,从而能与其他机械设备配合,实现装卸作业机械化。适用范围:木材、建材、金属之类货物最适于采用货捆作业法。

(5),滑板作业法,滑板是用纸板、纤维板、塑料板或金属板制成,与托盘尺寸一致的、带有翼板的平板,用以承放货物组成的搬运单元。匹配的装卸作业机械:与其匹配的装卸作业机械是带推拉器的叉车。叉货时推拉器的钳口夹住滑板的冀板(又称勾百或卷边),将货物支上货叉,卸货时先对好位,然后叉车后退、推拉器前推,货物放置就位。(6),网袋作业法,将粉粒状货物装入多种合成纤维和人造纤维编织成的集装袋、将各种袋装货物装入多种合成纤维或人造纤维编织成的网、将各种块状货物装入用钢丝绳编成的网,这种先集装再进行装卸作业的方法称为网袋作业法。适用范围:适宜于粉粒状货物、各种袋装货物、块状货物、粗杂物品的装卸作业。特点:网袋集装工具体积小、自重轻,回送方便,可一次或多次使用。(7),挂车作业法,挂车作业法是先将货物装到挂车里,然后将空车拖上或吊到铁路平板车上的装卸作业方法。通常将此作业完成后形成的运输组织方式称背负式运输,是公铁联运的常用组织方式。

4,散装作业法.包括重力法,倾翻法,机械法,气力输送法。

(1)重力法,重力法是利用货物的势能来完成装卸作业的方法。适用范围:它主要适用于铁路运输,汽车也可利用这种装卸作业法。重力法装车设备有筒仓、溜槽、隧洞等几类。重力法卸车主要指底门开车或漏斗车在高架线或卸车坑道上自动开启车门、煤或矿石依靠重力自行流出的卸车方法。

(2)倾翻法,倾翻法是将运载工具的载货部分倾翻因而将货物卸出的方法。适用范围:主要用于铁路敞车和自卸汽车的卸载方法,汽车一般是依靠液压机械装置顶起货厢实现卸载的。

(3)机械法,机械法是采用各种机械,使其工作机构直接作用于货物,如通过舀、抓、铲等作业方式达到装卸目的的方法。设备:常用的机械有带式输送机、堆取料机、装船机、链斗装车机、单斗和多斗装载机、挖掘机及各种抓斗等。

四,装卸搬运的作业组织工作

1,装卸搬运的作业准则,(1)防止无效装卸,无效装卸就是消耗在有用货物必要装卸劳动之外的多余装卸劳动。具体反映在过多的装卸次数,过大的包装装卸,无效物质的装卸。(2)进行少消耗的装卸,具体反映在利用重力的合理化装卸,尽量消除或消弱重力的合理化装卸。(3)充分利用机械,实现“规模装卸“。(4)提高”物“的装卸搬运活性,装卸搬运活性的含义是:从物的静止状态转变为装卸搬运运动状态的难易程度。如果很容易转变为下一步的装卸搬运而不需过多做装卸搬运前的准备工作,则活性就高;如果难于转变为下一步的装卸搬运,则活性低。

2、装卸搬运的作业组织工作,(1)车辆装卸作业停歇时间构成,车辆因完成货物装卸作业所占用的时间,是车辆停歇时间的组成部分,称为车辆装卸作业停歇时间。(2)车辆装卸作业停歇时间的组成:车辆到达作业地点后,等待货物装卸作业的时间 ①装卸能力大于或等于需装卸作业车辆的工作量时车辆等待装卸时间一般不应当发生;只有当车辆到达很不均衡,某段时间内车辆过度集中时,才会使某段时间内装卸能力小于所需要进行装卸车辆数的工作量,从而出现车辆等待现象。②装卸能力若小于需要进行装卸车辆数的工作量并达到一定程度时不仅会产生严重的车辆等待装卸现象,甚至造成装卸作业现场产生混乱和阻塞现象,致使装卸作业无法进行③车辆在装卸货物前后,完成调车、摘挂作业的时间④直接装卸货物的作业时间⑤与运输有关商务活动等的作业时间。

3、装卸作业的基本要求,(1)减少不必要装卸环节(2)提高装卸作业的连续性(3)相对集中装卸地点(4)力求装卸设备、设施、工艺等标准化(5)提高货物集装化或散装化作业水平(6)做好装卸现场组织工作

4、装卸组织工作(1)制定科学合理的装卸工艺方案(2)加强装卸作业调度指挥工作(3)加强和改善装卸劳动管理(4)加强现代通信系统应用水平(5)提高装卸机械化水平(6)应用数学方法改善装卸劳动力的组织工作

五,装卸搬运设备的选择

1、以满足现场作业为前提(1)装卸机械首先要符合现场作业的性质和物资特点、特性要求(2)机械的作业能力(吨位)与现场作业量之间要形成最佳的配合状态(3)其它影响条件

2、控制作业费用(1)设备投资额(2)装卸机械的运营费用(3)装卸作业成本

3、装卸搬运机械的配套,装卸搬运机械的配套是指根据现场作业性质、运送形式、速度、搬运距离等要求,合理选择不同类型的相关设备。装卸机械配套的方法:按装卸作业量和被装卸物资的种类进行机械配套,在确定各种机械生产能力的基础上,按每年装卸1万吨货物需要的机械台数和每台机械所担任装卸物资的种类和每年完成装卸货物的吨数进行配套。此外,还可以采用线性规划方法来设计装卸作业机械的配套方案,即根据装卸作业现场的要求,列出数个线性不等式,并确定目标函数,然后求出最优的各种设备台数。

六、装卸搬运设备的运用。

1.选择设备。设备配置的基本要求

(1)选取的作业设备尽可能合乎标准;

(2)尽可能把资金投在移动货物的设备上,而不是投在固定不动的设备上;(3)设备性能必须能满足系统要求,以保证设备的使用率,不让设备闲置(4)选取搬运设备时,应选净载重量与总重量之比尽可能大的设备;(5)系统设计时应该考虑重力流;

(6)建成的系统应能提供尽可能大的连续的货物流。2.装卸搬运的设备系统

(1)半自动化系统;物料处理的半自动化系统是指在机械化的基础上,在局部关键的作业面上采用自动化设备,以提高作业效率,一般在分拣、运输环节实现自动化。

(2)自动化系统;当库区的物料处理的全部功能都实现自动作业,并且各作业环节相互连成一体,从入库到出库在整体上实现自动控制时,这样的物料处理系统称为自动化系统。自动化的优势来自于应用大量的自动化设备。它的缺点也是十分明显的,主要是投资额大,开发和应用技术比较复杂,维护工作难度高(3)自动化分拣系统,现代自动化分拣系统与半自动化系统不同的是,它需要把分拣作业前后的作业连接起来,并实现自动作业,从收到货物,接受处理,到出库装车,整个过程实现自动化。自动分拣装置的分支方式有推出式,浮出式,倾斜式。(4)自动化高架仓库,高架仓库又称立体仓库或机械化仓库,由于货架很高,可以高达20多米,所以在高架库中,从收货入库到出库装运全部实现自动化。

七、装卸搬运合理化

由于装卸搬运作业仅是衔接运输、保管、包装、配送、流通加工等各物流环节的活动,本身不创造价值,所以应尽量节约时间和费用,在装卸搬运作业合理化方面,可遵循以下七项原则。

(1)省力化原则。所谓省力,就是节省动力和人力。因为货物装卸搬运不产生价值,作业的次数越多,货物破损和发生事故的频率越大,费用越高,因此首先要考虑尽量不装卸搬运或尽量减少装卸搬运次数。集装化装卸、多式联运、集装箱化运输、托盘一贯制物流等都是有效的做法;利用货物本身的重量和落差原理,如滑槽、滑板等工具的利用;减少从下往上的搬运,多采用斜坡式,以减轻负重;水平装卸搬运,如仓库的作业台与卡车车箱处于同一高度,手推车直接进出;卡车后面带尾板升降机,仓库作业月台设装卸货升降装置等。总之,省力化装卸搬运原则是:能往下则不往上、能直行则不拐弯、能用机械则不用人力、能水平则不要上斜、能滑动则不摩擦、能连续则不间断、能集装则不分散。

(2)活性化原则。这里所说的活性化是指“从物的静止状态转变为装卸状态的难易程度。”如果容易或适于下一步装卸搬运作业,则活性化高。如仓库中的货物乱七八槽,与整齐堆码的差别;散乱状态与放在托盘上的差别等。此外,在装卸机械灵活化方面的例子有:叉车、铲车、带轨道的吊车、能转动360度的吊车和带轮子、履带的吊车等等。

(3)顺畅化原则。货物装卸搬运的顺畅化是保证作业安全、提高作业效率的重要方面,所谓顺畅化,就是作业场所无障碍,作业不间断、作业通道畅通。如叉车在仓库中作业,应留有安全作业空间,转弯、后退等动作不应受面积和空间限制;人工进行货物搬运,要有合理的通道,脚下不能有障碍物,头顶留有空间,不能人撞人,人挤人;用手推车搬运货物,地面不能坑坑洼洼,不应有电线、工具等杂物影响小车行走;人工操作电葫芦吊车,地面防滑、行走通道两侧的障碍等问题均与作业顺畅与否相关。机械化、自动化作业途中停电、线路故障、作业事故的防止等都是确保装卸搬运作业顺畅和安全的因素。

(4)短距化原则。短距化,即以最短的距离完成装卸搬运作业,最明显的例子是生产流水线作业。它把各道工序连接在输送带上,通过输送带的自动运行,使各道工序的作业人员以最短的动作距离实现作业,大大地节约了时间,减少了人的体力消耗,大幅度提高了作业效率;转动式吊车、挖掘机也是短距化装卸搬运机械;短距化在人们生活中也能找出实例,如转盘式餐桌,各种美味佳肴放在转盘上,人不必站起来就能夹到菜。缩短装卸搬运距离,不仅省力、省能,又能使作业快速、高效。

(5)单元化原则。单元化装卸搬运是提高装卸搬运效率的有效方法,如集装箱、托盘等单元化设备的利用等都是单元化的例证。

(6)连续化原则。连续化装卸搬运的例子很多,如输油、输气管道,气力输送设备、皮带传送机、辊道输送机、旋转货架等都是连续化装卸搬运的有力证。

(7)人格化原则。装卸搬运是重体力劳动,很容易超过人的承受限度。如果不考虑人的因素或不够尊重人格,容易发生野蛮装卸、乱扔乱摔现象。搬运的东西在包装和捆包时应考虑人的正常能力和抓拿的方便性,也要注重安全性和防污染性等等。

第三篇:港口物流论文

港口物流论文

一、我国港口发展现状 我国拥有 1.8万千米的海岸线,11万千米的内河航道,承担着 9%的国内贸易运输和 85%以上的外贸货物运输,沿海沿江有 1460多个商港,上海、大连、天津、秦皇岛、宁波、青岛、广州、深圳等八大港口货物吞吐量均超过亿吨,加上香港、高雄,我国亿吨大港已占世界亿吨大港的半壁江山,其中上海港超过3亿吨,成为世界第三大港。与此同时,集装箱吞吐量成为我国港口经济的最大亮点,目前,港口已成为我国对外开放的门户和窗口,我国对外开放的港口已有 140多个,已与 50多个国家签订了海运协定,已有 30多个国家近百家境外航运公司获准在中国港口开辟集装箱班轮航线。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已成为世界集装箱吞吐量快速增长的主要推动力量,中国与美国、欧洲、亚洲之间出现了前所未有的贸易流量。目前,在世界港口集装箱运量排名榜中,香港、上海、深圳三地稳居二至四位。中国已占到世界集装箱吞吐量的近1/4。202_年,中国沿海港口吞吐量超过 1亿吨的港口达到 12个,其中上海超过 5亿吨,港口货物吞吐量稳居世界第一位。且随着中国进入重工化阶段后对大宗货物的需求飙升,中国内地港口运输量急剧增长。我国已形成环渤海经济带、长江三角洲、东南沿海、珠江三角洲及西南沿海等地区的五大港口群;亿吨级大港均在积极筹划其跳跃式发展的蓝图,中小港口也望在中国港口发展的大潮中把握机遇。但是,目前还没有形成有效的竞争与合作局面,各港口群间相互争夺货源,竞争异常激烈。这不仅造成资源浪费,而且将进一步加剧港口间的恶性竞争,甚至出现两败俱伤的局面。区域范围内缺乏合理分工,重复建设严重,远未形成干线港、支线港、喂给港相互协调发展的局面。

二、我国五大区域港口群 自北向南依次是环渤海地区、长江三角洲地区、东南沿海地区、珠江三角洲地区和西南沿海地区。环渤海地区港口群主要由辽宁、津冀和山东沿海港口群组成,服务于中国北方沿海和内陆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其中辽宁沿海港口群以大连东北亚国际航运中心和营口港为主,津冀沿海港口群以天津北方国际航运中心和秦皇岛港为主,山东沿海港口群以青岛、烟台、日照港为主。长江三角洲地区港口群依托上海国际航运中心,以上海、宁波、连云港港为主,服务于长江三角洲以及长江沿线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东南沿海地区港口群以厦门、福州港为主,服务于福建省和江西等内陆省份部分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和对台“三通”的需要。珠江三角洲地区港口群由粤东和珠江三角洲地区港口组成,依托香港经济、贸易、金融、信息和国际航运中心的优势,在巩固香港国际航运中心地位的同时,以广州、深圳、珠海、汕头港为主,服务于华南、西南部分地区,加强广东省和内陆地区与港澳地区的交流。

西南沿海地区港口群由粤西、广西沿海和海南省的港口组成,以湛江、防城、海口港为主,服务于西部地区开发,为海南省扩大与岛外的物资交流提供运输保障。

三、五大港口群特点

1.环渤海地区港口群: 作为我国重要的能源、原材料生产基地,其腹地煤炭、矿产资源十分丰富,同时,东北、华北也是我国重要的重化工业基地。虽说与长三角、珠三角相比,环渤海区域经济发展相对落后,但由于第一产业及第二产业中采掘业、冶金和石油化工等重化工业所占比重较高,对港口经济的发展,带来了极大的潜力。统计显示,环渤海港口群腹地工业增加值增长速度从202_年开始超越珠三角和长三角,而且该趋势仍在继续中。同时,202_-202_年期间,环渤海投资增速也连续五年超过25%。固定资产投资的高速增长为环渤海区域未来经济长期增长打下基础。

2.长江三角洲地区港口群: ⑴发展速度快。不仅原中央所属的港口规划起点高,基建力度大,设施上马快,投产运营好,不少地方港口的建设速度和规模也异乎寻常。以深圳的蛇口、赤湾、妈湾等港区为例,都是10年之间拔地而起的;其他如珠海、惠州、中山、茂名、南海等港口同样成长迅速,这些地方港口的功能、规模和效率都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准,成为港口群中一支重要的新生力量。⑵大小港口各显其能。虽然珠三角具有良好的建港资源,但各地在建设和发展港口的进程中,不是盲目拔高自己,求大求全,而是根据本地区经济发展的整体水平、港口所处的位置、进出货物的数量和流向,因地制宜地建设相应等级的码头(泊位)。除广州、深圳等港口大进、大出、大手笔外,其他像中山、太平、南海的集装箱码头,茂名的原油码头,都是小中见大的典范。⑶多力并举。港口建设周期长、投资大、回报低,在国家财力紧张的情况下,除保证重点外,难以满足众多港口的建设需要。珠三角港口的建设则依靠社会力量,倡导多元投资,鼓励货主自建,改变了计划经济的单一建港模式,如深圳港的蛇口、赤湾、盐田港区集装箱码头,广州港的电厂码头,珠海高揽港区的油品码头等,都是多渠道建设港口的丰硕成果。⑷功能配套。广东省港口体系已基本形成,在能源、建材、粮食、化肥、滚装、集装箱运输等接卸、转运方面,做到了大中小结合,普通与专业结合,海港与河港结合。⑸一类、二类开放口岸并重。珠三角港口群中的一类口岸,担当了外贸货物进出口的主角。二类口岸则凭借毗邻港澳的有利条件,充分发挥众多小船来往其间航程短、时间少、成本低、效率高、机动灵活的优势,一类、二类口岸既各显“神通”,又相互支持、互补。3.东南沿海地区港口群: 东南沿海港口群全部集中于港口岸线资源丰富、优良深水港湾众多的福建省,由厦门港、福州港、泉州港、莆田港、漳州港等港组成。

4.珠江三角洲地区港口群: 珠江有八大口入海,河网水系发达,港口众多,水上交通极为便利。珠江三角洲为我国最早成功推行改革

开放立起思想思想港口区开

四、舶向河港在发各个成为定位成为竞争合作发展演好珠江发展部署彼此港;地位以深连、南沿泉州江、港口源、整体合理信息口群对港 的区域之一。改革开放20年来,珠江三角洲初步建了市场经济体制和外向型经济体系。珠江三角洲人解放,改革开放的思想深入人心,从而最早形成了意识和经济体制的优势。西南沿海地区港口群由粤西、广西沿海和海南省的组成,以湛江、防城、海口港为主,服务于西部地发,为海南省扩大与岛外的物资交流提供运输保障。五大港口群之间物流合作与竞争体系 在新一轮的国际物流竞争中,随着世界海运业的船大型化和超大型化发展趋势,中国五大港口群及内口都面临一个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和挑战。港口群挥装卸集装箱船货物的运输功能外,还将参与组织物流环节业务活动及彼此之间的衔接与协调,逐步全球国际贸易和运输体系中的物流基地。全球卫星技术、电子数据交换系统等为代表的高新技术,将现代化港口管理的主要手段,世界各地港口物流的与合作模式将呈现出多元化。港口群之间的竞争与,着眼于核心港口朝集装箱枢纽港和中转港的方向,其他港口围绕核心港口发展自身特长与优势,扮辅助港口的角色。中国沿海所规划的环渤海、长江三角洲、东南沿海、三角洲和西南沿海五大港口群布局,符合我国经济的客观需要。政府及相关管理部门出台港口群战略,显然各港口群之间首先是分工与协作,其次强调之间的公平竞争。长江三角洲港口群建设重点为上海、宁波、舟山等珠江三角港口群的建设,在巩固香港国际航运中心的同时,充分发挥粤港两地港口资源优势,重点是圳和广州港为主;渤海湾港口群建设的重点是以大天津和青岛港为主,以及辅助港的集疏运系统;东海港口主要是以厦门港为干线港,相应发展福州、等支线港的集疏运系统;西南沿海港口主要是以湛防城、海口等支线港组成的集装箱运输系统。五大群需在各自的功能、区位条件、发展潜力、腹地资产业分布及集群特色等方面入手,明确各港口群的定位,以国际、国内航运市场为导向,统筹规划、布局,最终形成结构合理、层次分明、功能完备,畅通、优质安全、便捷高效、文明环保的现代化港,以适应地区经济和社会发展以及经济全球化趋势口群的客观要求。

第四篇:浅谈现代港口物流

浅谈现代港口物流

摘要:近年来,现代港口物流在传统港口物流的基础上有了很大的飞跃。传统港口物流实现的是“港到港”的服务,而现代港口物流要求的是“门到门”的服务。这就要求构筑与港口物流业发展相配套的现代综合运输网络体系,进一步拓展港口物流业务。在功能上,现代港口物流不再只具有简单的装卸搬运功能,由于采用了现代化的通讯技术和自动化运输、仓储等技术,同时还具有运输中转、仓储、加工包装、分拣、配送、信息处理、保税以及其他各种辅助服务功能,从而使港口从交通枢纽转变为内涵更广、层次更高的物流网络节点。关键词:现代港口、现代物流

一、现代港口物流简介

(一)现代港口物流概念

港口物流活动是整个物流体系中的一部分,是指以港口仓储服务为主要表现形式,整合了仓储、内陆运输、货运代理、拆装箱、装卸搬运、包装、加工以及信息处理等功能的服务。

传统的港口物流主要提供装卸、仓储、转运服务,随着现代物流的发展,港口物流的内涵和外延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现代的港口物流是指以建立货运中心、配送中心、物流信息中心和商品交易中心为目的,将运输、仓储、装卸搬运、代理、配送、包装加工、信息处理等物流环节有机结合,形成完整的供应链,能为用户提供多功能、一体化的综合物流服务。在现代物流体系中,港口作为物流过程中的一个无可替代的重要节点,完成了整个物流系统中的许多基本服务和衍生的增值服务。

(二)现代港口物流的特征

1、现代港口物流多功能性

现代港口物流根据客户要求,实行物流个性化、柔性化、差异化、敏捷化,加强同终端物流、干线物流的联系与合作,建立现代物流链的多功能,为物流加工、包装、配送、拆装箱、代买代卖、商品展览、市场调查与预测、物流链咨询等,扩大服务范围,提高物流的增值服务。

2、现代港口物流费用低

现代港口物流使各种运输方式有机衔接,许多货物车船直接换装,实现“零仓储”和“门到门”运输,减少了货物在途时间,加快了货物周转,大幅度降低了物流费用。

3、现代港口物流信息技术先进

先进信息技术是现代港口物流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支撑,也是提高现代物流服务效率的重要保障,没有现代化的信息,就不可能有物流链长、节点多的现代港口物流。发展现代港口物流的企业,都积极利用电子数据交换(EDI)、管理信息系统(MIS)、无线终端、互联网等技术,通过网络平台和信息技术既可以优化港口企业内部资源配置又可以通过网络与相关港口、海关、货主、承运商、商检、卫检、银行、保险连接,对货物运输进行实时跟踪,有效控制与全程管理,实现资源共享,信息共用。

4、现代港口物流吸引临港产业集群

现代港口物流具有物流效率高、费用低等优势,促使港口在空间和功能上逐步向外扩展,对外资和内陆产业有很大的辐射力和吸引力,强化了现代物流产业与其周围腹地产业之间的关联度和依附度,带动运输业、船舶修造业、临港制造业、临港物流业等产业的大发展,经济集聚,产业派生,形成临港产业集群。而临港产业的发展又为现代港口物流提供了大量稳定的货源,共生共长,互相促进,相得益彰。

二、发展现代港口物流的必然性

(一)生产成本要求发展现代港口物流

随着现代化大生产的发展和现代科学技术的应用,生产环节的成本大幅度降低,流通环节费用占总生产成本的比重越来越大。在整个生产过程中,用于加工制造的时间仅占5%,其余时间都用于仓储、装卸、运输等环节,物流费用平均占到生产成本的40%以上,发展现代港口物流对降低生产成本至关重要。

(二)港口装卸运输成本要求发展现代港口物流

目前港口特别是装卸设备技术含量低的港口装卸成本比较高,要求港口企业管理精益化,优化生产流程,减少装卸运输环节,消除无效劳动和浪费,最大限度地降低货物在港口装卸运输的物流费用。

(三)港口竞争要求发展现代港口物流

目前港口之间的竞争已演变为港口所参与的物流链之间的竞争,货主运输货物的取向是货物由起运地到目的地的整个物流链的效率、物流费用、物流时间、物流信息服务等诸多情况。因此,港口已由纯粹竞争转变为物流链的协作竞争,港口由“独奏”变为“大合唱”,发展“一条龙”运输大协作,提高整个物流链运输效率,以达到物流链各节点的共赢。

三、发展现代港口物流的措施

(一)加快港口物流基础设施建设

要加快港口结构的调整和升级,向集约化、规模化方向发展。要重视和利用港口优势,发挥临港工业,促进地区经济发展,在港口发展中不断拓展港口功能,适应现代物流发展趋势,提升港口服务能力和水平。具体包括:一是要加强港口运输网络系统化建设,特别是与港口连接的铁路、公路、水路集疏运通道的建设,为港口创造一个良好的集输运环境;二是要搞好货物在装卸、中转、仓储过程中的增值服务,吸引以国际船代、货代和集装箱的多地拆拼箱为核心业务的企业入住港区;三是要加强与海关、商检等口岸单位的协调配合,提高通关效率,为港口物流的发展提供必要的软环境。

(二)加快推进港口物流信息化建设

1、根据实际情况,充分发挥港口现有的有线、无线通讯网络及行业信息系统资源的作用,进一步整合管理信息系统,开发建设标准、安全、开放的港口物流信息平台。

2、加强专业信息系统建设,完善客户关系管理系统和港口商情网络,建设港口EDI系统,整合、完善港区电子监控系统,建设生产调度监控系统、海域船舶自动识别系统和生产视频会议系统,借助信

息化手段不断提高港口的现代化水平。

3、扩大业务合作,争取早日建立国际物流系统的网络运作,把港口融入国际物流体系之中,实现现代港口物流质的飞跃。

(三)加快建立港口物流联盟

1、港口与港口联盟。这是物流联盟最常见的方式,其范围也很广泛,既可以是同一区域内也可以是不同区域的联盟,既可以是同一国家联盟也可以是不同国家之间联盟。但是从目前各国的情况来看,采用最多的方式是同一区域内港口的联盟。

2、港口与航运公司联盟。国际货运量的90%以上都由海上运输来完成,所以港口物流的良好运行对海上航运有很大的依赖性。特别是从加强供应链管理的角度考虑,港口航运一体化更有利于港口物流的发展。港口与航运公司联盟的方式可以多样化,如港航双方共同参股经营港口运营、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开展合作等,具体情况根据各个港口的实际情况而定。在这种联盟建立后,港口企业与航运企业建立了良性的竞合关系,与供应商、制造商、销售商合作共建了一条高效的物流链,就可以实现港口仅凭自身实力无法达到的效率,并与其他企业成果共享,共同建设港口物流体系。

3、港口与货源联盟。在市场竞争条件下,为了确保取得长期稳定的货源,港口可以依靠本地区的优势,积极与货源客户建立长期合作关系,形成战略联盟。

(四)积极争取特色物流

现阶段,我国各港口都在努力积极向现代化程度方向发展,但是各港口之间却无特色而言,相邻港口发展水平往往齐平,这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港口物流的创新。因此,我国各港口要紧紧围绕自身的未来定位,放眼世界,复兴传统资源,因“港”制宜,建设高效率、高开放性、高服务水平而又富含海派文化的特色物流,打造具有自身特色的港口物流名片。

(五)深化体制改革,完善法规政策

要建设符合国际惯例的自由港制度,规范港口物流的规划建设、市场准入、土地资源利用、人才培养、信息网络建设与使用、流程操作、竞争与合作等,必须借鉴国际物流经验加速法制化进程。具体来讲,港口政府部门要加快引入竞争机制,简化相关程序和手续。在物流发展起步阶段,政策的导向应立足于加快发展。谨防政出多门,出现新的政策性、体制性障碍。遵循物流发展的特点和规律,加强对不正当行政干预和不规范经营的制约,创造公平、公正、公开的市场环境,使港口物流企业能够平等地进入市场,在竞争中优胜劣汰。港口有关部门要转变职能,强化服务意识,积极帮助解决港口物流企业在经营中遇到的工商登记、办理证照、统一纳税、配送交通管制、进出口货物查验通关等方面的实际困难,逐步建立起与国际接轨的物流服务及管理体系。

(六)努力学习和借鉴国外物流企业先进的经营理念和管理模式 要积极认真学习和消化吸收发达国家和地区在物流理论研究和市场实践方面的先进经验,开拓创新,加快港口物流产业的发展。进一步加快港口物流领域对外开放步伐,提倡与国外物流企业携手合作,优势互补。积极利用国内外的资金、设备、技术和智力,学习借鉴国际物流企业先进的经营理念和管理模式,加快建立符合国际规则的港口物流服务体系和企业运行机制。在硬件与软件的共同发展下,努力建设现代化、集约化、高效率的综合物流基地,形成相关的产业体系,增强对港口内外配送的辐射能力,积极引进具有“示范效应”的中外合资、外商投资大型现代物流企业,大力推进传统物流企业的改革和资源的整合,达到双赢或多赢的目的。

(七)加强物流人才培养和引进

要采取多种形式加速现代物流人力资源的开发和培养。重视物流人才的培养,一方面,要建立多层次的学校教育体系。物流教育的发展要考虑物流教育资源现状,兼顾现代和未来的发展,做到综合发展,各类型人才的培养要做到比例协调。另一方面,要加强继续教育和职业培训。我国物流业要在政府部门的指导下,调动社会各方面的力量,组织规范化的岗位培训、继续教育,特别是资质证书教育。

参考文献

【1】祝运舫.黄中鼎.现代港口物流功能浅议[J].企业经济,202_,5

【2】董维忠.港口经济研究[M].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2_

【3】罗正齐.港口经济学[M].北京:学苑出版社,1991

【4】张丽君.现代港口物流[M].中国经济出版社,202_

第五篇:港口机械行业调查报告

港口机械设备行业报告

一、概述

港口机械设备是指为实现现代港口作业的需要,港口经营管理单位所引进的替代人工、进行高空、大量、快速作业的设备。

港口机械设备的分类有多种方式,主要的分类包括:起重机械、输送机械、装卸机械、辅助设备、通讯设备和其他设备(包括码头安全设备、边检设备等)。起重机械指能否垂直升降货物并具备水平移动能力的机械,主要包括集装箱起重机、门座起重机、门座抓斗卸船机、桥式抓斗卸船机、龙门起重机和浮式起重机;输送机械指能连续不断输送货物的机械,又称连续运输机械、主要包括带式输送机、链式输送机、气力输送机;装卸搬运机械指在港口用于装车卸车、货物堆码以及货物短距离水平运输的机械,有叉式装卸车、跨运车、翻车机、螺旋卸车机、牵引车及挂车等。辅助设备包括拖轮、快艇、疏浚船、挖泥船、交通船、引航船等 ;通讯类设备包括港口控制中心、工班服务处理中心、装卸安排中心。

二、国家政策

由于国际贸易的快速增长和集装箱化率的逐渐提高,全球集装箱吞吐量从202_年的2亿TEU 增加到202_年5亿TEU 以上,年均复合增长率达12%;同时,国内港口集装箱吞吐量从202_万TEU 增加到16400万TEU,年均复合增长率接近30%。受金融危机的影响,202_年国内港口集装箱吞吐量下降6%,202_、202_年复苏到增长18.85%、11%。从港口分布上来看,202_年后内河港口集装箱吞吐量增速超过20%、快于沿海港口集装箱吞吐量。

《交通运输“十二五”发展规划》提出,“十二五期间”,要继续有序推进主要货类运输系统码头建设,加强航道、防波堤、公共锚地等港口公共基础设施建设,优化沿海港口结构与布局,促进港口结构调整,着力拓展港口功能,提升港口的保障能力和服务水平,形成布局合理、保障有力、服务高效、安全环保、管理先进的现代化港口体系,沿海港口深水泊位达到2214个,能力适应度(港口通过能力/实际完成吞吐量)达到1.1。

内河水运方面,实施长江干线航道系统治理,加快以高等级航道为重点的内河航道建设,加快内河港口规模化、专业化港区建设,推进内河船型标准化,加强航道养护管理。具体目标是:内河航道通航条件显着改善,“两横一纵两网十八线”1.9万公里高等级航道70%达到规划标准,高等级航道里程达到1.3万公里,内河水运得到较快发展,运输优势进一步发挥。

202_年3月,交通运输部出台了《关于贯彻落实的实施意见》,提出到202_年,力争全国内河高等级航道达标里程比“十一五”末增加3000公里,港口吞吐能力增加13亿吨,船舶平均吨位从“十一五”末的450吨提高到800吨左右,同时单位运输成本较202_年降低10%。预计在“十二五”期间,投向全国内河水运建设的资金将达到202_亿元,是“十一五”时期的两倍,其中中央投资占450亿元,是“十一五”时期的2.7倍,内河水运行业将迎来黄金发展期。

全球贸易中90%的贸易量是通过海上运输来完成的,因此全球经济及贸易量的增长成为推动港口发展、货物吞吐量产能投建的最重要因素。目前,全球集装箱起重机保有量大约在1.3万台左右,其中岸桥大约4000台左右,场桥大约8000台。随着国家对内河水运及沿海港口的重视,以及港口吞吐量的不断攀升,港口设备市场将迎来新一轮的增长。预计未来几年,全球集装箱吞吐量年均复合增长8%;考虑到更新需求和新增需求,预计年均需求岸桥500台、场桥1000台左右。根据《集装箱装卸设备行业研究报告》的统计,预计我国规模以上沿海港口202_年规划集装箱吞吐量同比202_年实际吞吐量增长190%~340%、主要内河港口202_年规划集装箱吞吐量同比202_年实际吞吐量增长150%~1000%,“十二五”期间我国轨道吊和岸桥的总市场容量将分别超过1,200台和800台。

三、行业规模和销售方式

目前暂时缺少整个港口机械设备的行业销售数据,现根据已有资料进行估算:

全球港机设备的年销售规模估计不超过500亿人民币,中国市场占40%左右,市场规模约200亿。其中振华重工占据市场份额60%以上。

行业对产品销售一般采取分阶段结算货款的方式,货款的结算一般滞后于生产,因此行业内厂商普遍垫资生产。发行人在与购买方签署购买合同时结算总价

款的约10%,产品完工并经客户初步验收装船发运后结算总价款的约40%,产品运抵客户码头安装投入试用时结算总价款的约40%,产品验收合格投入正常使用时结算总价款的约5%,剩余约5%的价款在产品正式使用后的12至36个月收回。有的企业采取订货款-进度款-交货款-调试款-质保金的结算方式,合同预付款和质保金在10%左右,其他各期款项为20%-30%。

产品价格: 岸桥价格主要在500万至900万美元之间,场桥价格主要在80万至130万美元之间。

相关内容

热门阅读

最新更新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