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灵溪镇加快小城镇建设工作汇报
灵溪镇加快小城镇建设工作汇报
一、指导思想
按照‚一条主线(所有项目建设必须围绕小城镇建设作为出发点和立足点),五个‘一切’(一切以招商引资为重点,一切以项目建设为抓手,一切以征地拆迁为突破,一切以财税增长为出发点,一切以新型城镇化为目标)‛的小城镇建设总体思路,以项目促进小城镇建设,以完善小城镇功能更好的为项目服务,把我镇打造成全市乡镇经济总量的排头兵,和谐发展的领头雁。
二、工作重点
一、重点推进项目(共8个)。
1、以我镇信秦公路为轴线,着力打造‚文化创意产业园‛建设,该项目是以水上主题公园为核心支撑,集旅游、休闲、服务、居住、教育等一体的多层次、综合性旅游开发。项目包括水上主题公园、文化创意园、文化小镇等。项目总投资约10亿元。
2、大山农业开发项目位于灵溪镇日升村,总承包面积为6000亩,其中山地5870亩,水面130亩,用于生态养殖。拟在西岭区规划150亩山地用于建造万头猪场,在高山岭区规划30亩山地用于建造1000套种鹅基地,在林地散养10羽土鸡,130亩水面用于散养四大家鱼,在平地区规划30亩土地用于进行黄鳝、泥鳅养殖。为提升合作社生产基地农业综合效益,该公司与江西农科院联姻,将成为生态综合农业科技的示范基地。拟占地1000亩以上。
3、以休闲生态农庄为主的金鸡山旅游休闲地产项目(项目用地120亩)。
4、以农业休闲地产为主的灵溪村大坞埔灵溪农庄(项目用地60亩)。
5、由上海立天唐人商业投资有限公司投资,拟选址我镇邵新村睦州山周边的睦州山现代农业项目,项目用地约3.5平方公里,综投资10.12亿元,是集观光、休闲、采摘、购物、品尝山珍野味、农事活动体验、农业耕作为一体的原生态农业园。
6、由省水投公司对‚丁家洲至灵溪桥头段‛的景观打造,‚灵溪桥头至日升村‛防洪体系建设。
7、去年受省、市有关项目用地指标控制,城东社区服务中心,丁州失地农民创业园,松山农贸市场等项目没有进入实质性的启动建设阶段。在今年的工作中力求尽早开工建设。
8、推进灵溪镇综合文化站建设。灵溪镇综合文化站位于我镇华茂广场内,占地面积600余平方米,其中内设有:图书阅历室、资源共享室、健身舞蹈室、老年活动室、培训室等,全部对外开放。
二、完善中心集镇基础建设。按市级示范镇的建设要求,对我镇中心镇区总体规划进行重新修编,到202_年,将打造以个居住人口3万人,面积3平方公里的集镇区,把灵溪建设成现代物流集散中心。继续加大投入,完善中心集镇基础配套建设,推进现有道路的绿化、亮化、美化工作;结合安全饮水项目,推进与自来水公司对接布设管网工作,进一步提高中心集镇自来水入户率;结合清洁工程以垃圾处理设施项目资金,进一步完善中心集镇卫生环境硬件建设,建成一个5-10年内符合使用要求的垃圾处理系统,并建立一套成熟并有效运转的卫生环境管理机制。以治理脏乱差为突破口,大力实施环境治理,加强镇容镇貌的整治力度,树立现代文明小城镇新形象。
三、中国南方棉布批发市场建设。该项目位于我镇丁州村境内,地处五三大道、二上公路的交汇处,占地面积123.65亩。项目总投资近4亿元,其中净用地为82亩,规划建设住宅4万平方米,市场商铺4万平方米。目前该市场已建成4万平方米,已入住商户200余户,且商户和销售额都在逐年递增,预计市场建成后年交易总额超10亿。市场客户遍布全国各地,是全国最大的针织棉布专业批发市场,其中主打产品之、针织小圆机棉布占全国95%以上的市场份额。该项目的建成有效带动了上饶的棉布生产和服装加工业解决劳动就业1万余人,逐渐形成了市场带企业,企业促就业,就业促民生的良性循环,为城市化过程中失地的农民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创业平台。
三、规划管理
我镇对镇域范围内320国道沿线两侧和信秦公路沿线两侧原则上不允许零星安排农民建房,并加紧编制规划区外各村的控制性详细规划,对各村农民建房将总体规划连片打造新农村建设点,以达到集约土地。202_年8月至今,拆除违章建筑138户,共计17040平方米,对新增违章建筑我镇将一拆到底,决不姑息。
第二篇:信州区灵溪镇小城镇建设三年
信州区灵溪镇小城镇建设三年(202_-202_)
发展目标和举措
上饶市信州区灵溪镇是江西省文明镇,上饶市卫生镇,灵溪镇地处上饶市东郊,距市中心 6 公里,东靠信州区沙溪镇、秦峰乡,南邻朝阳乡,西接北门乡和上饶县石狮乡,北连上饶县煌固镇。灵溪镇钟灵毓秀,环境优美,气候温和,四季分明,渊源流长的信江河、饶北河相互交汇。全镇总面积 52.6平方公里,耕地面积 1.4 万亩,森林面积 49289 亩,森林覆盖率为 62.5%,城镇化率 19%。全镇总人口 31000 人,下辖 11 个行政村和 1 个居委会。浙赣铁路复线、320 国道、梨温高速公路和信江河由东至西平行穿境而过,国防公路二上线与 320 国道交汇横贯灵溪腹地。镇内有水利发电站 3 座,有小
(一)型水库 3 座,小
(二)型水库 1 座和库容 10 万方以上的山塘 12 座,有电力、建材、物流、制衣、光学、彩印等大型的工业企业,有建寺 500 多年的古岩寺和建寺 370 余年的广泽寺,有祝同中学旧址和保留完好的明初建筑徽式老屋以及各具特色的休闲山庄 4 座,是典型的近郊生态城镇。
根据区委“工业支撑、商贸兴区”的发展战略和灵溪镇城镇总体规划,经镇党委、政府研究,制定灵溪镇202_-202_年小城镇建设发展目标和举措,一、发展目标
202_-202_年灵溪镇小城镇建设发展目标是:生产总值达5亿元,财政收入3000万元,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 元,农民人均纯收入6000元,实现高水平的城镇化,镇区常住人口占镇域总人口50%以上。大力推进基础设施建设,实现一年一变化,三年大变化,进一步提升灵溪人气、财气、商气、景气,把灵溪镇建设成为功能齐全、布局合理、环境优美、独具魅力的新城镇。
二、发展理念
指导思想: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水平管理、高品位经营,增强城镇功能,提升城镇品位,优化城区环境。
发展战略:灵溪镇党委、政府提出了“依托城东新区,发展镇域经济、全面建设“生态、法治、和谐新灵溪”
建设思路:改造老城区、拓展新城区、整治城中村、建设新城镇。
工作模式:发展“激情、责任、业绩”团队精神,把握“方案、管理、操作”工作要领,采取“政府主导、群众主体、社会参与、干部服务”的创建方式,坚持打基础利长远的原则,围绕示范作用,做好示范文章,全力推进小城镇建设,把灵溪建成一个“生态、法治、和谐”的新灵溪。
三、主要工作举措
四、申报灵溪镇为省示范镇的理由
(一)灵溪镇是江西省文明村镇之一:近几年来我镇以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为主线,以改进作风和狠抓落实为着力点,以改善民生和加快新农村建设为出发点,以加快镇域经济和社会发展为落脚点,开拓创新,扎实苦干。如今后能享受全省示范镇的优惠政策,灵溪将会得到更好更快的发展。
(二)灵溪镇具备省政府对示范镇的必要条件:从省政府对
(三)为此,恳请市政府能将灵溪镇作为全省示范镇向省申报。示范镇的要求来看,不论是经济发展水平、城镇规模、基础设施条件、管理机构和管理水平、发展潜力灵溪镇都已达到要求,完全具备示范镇的条件。
灵溪镇具有争当全省示范镇排头兵的信心和决心:灵溪镇党委、政府高度重视、统一思想、形成共识,我们完全有信心有决心在省、市、区的正确领导下,咬定目标、真抓实干,争当全省示范镇的排头兵。并充分运用示范机制,促进其他工作开展,使各项工作在全区、全市乃至全省都起到示范作用。
第三篇:灵溪镇
排单明细:
灵溪
原灵溪镇
位于苍南县中部。县政府驻地。辖大门、灵堡、城中、莲池、玉龙、古磉、上街、凤山、双台、柴街巷、黄宅内、会龙门、塘北、站东、韩头桥、站北、灵浦、望江、横阳、南鹤、站前、城北、珊瑚23个社区(居民区),112个行政村。镇政府驻江滨路。
【沿革】1959年建灵溪管理区。1961年成立公社,1981年设镇,1992年大观、对务、南水头、渡龙四乡并入。1997年,面积54.1平方千米,人口10万,辖古磉、上街、凤山、双台、柴街巷、黄宅内、会龙门、塘北、站东、城中、山前、莲池、望鹤、韩头桥、道门、商城、站北、灵浦18个居委会和家堡、双灵、古磉、双垟、大门、厅基、樟浦、双台、下东垟、岩头、龙渡、鱼塘口、垟、后垟、坑底、岭北、大观、南边、溪心、龙头、水头、坑源、五亩、金岙、晓丰、南岙、田埌、北山下、坝头、下埠街、岭前、翁家垟、过港、秦岙、宕丰、渡龙、双汇、叶家垟、屿湖、宕顶、西程、埭头、白鹤、望鹤、宫后陈、西山、灵丰、山东、五垟、洽尾缪、东仓、上江、水门内、上垟庄、河尾庄、上林、官堂、新建、灵堡59个行政村。202_年,撤销沪山镇、灵江镇、渎浦乡建制,并入灵溪镇,辖115行政村、26居民区,驻江滨路。202_年末,面积83.2平方千米,人口21.08万人,辖大门、灵堡、城中、莲池4个社区,古磉、上街、凤山、双台、柴街巷、黄宅内、会龙门、塘北、站东、韩头桥、灵浦、站前、站北、望江、玉龙、南鹤、横阳、城北18个居民区,樟浦、家堡、双台、双灵、古磉、下东垟、双垟、大门、厅基、西山、宫后陈、灵丰、山东、五垟、洽尾缪、东仓、上江、水门内、上垟庄、河尾庄、上林、官堂、新建、灵堡、岩头、龙渡、鱼塘口、垟贡、后垟、坑底、岭北、大观、南龙、溪心、水头、坑源、五亩、金岙、晓丰、田、北山下、坝头、下埠街、岭前、象松、过港、秦岙、渡龙、双汇、叶家垟、屿湖、宕顶、西程、埭头、白鹤、望鹤、余桥、水垟、凰山前、蔡宅、联进、横支、四大、横河、金福、桥底、营垟、内李、王宅、梧梅、浦边、江苏、河口叶、新港、仓浃、沪山、新溪、台溪、柳庄、五爱、三河、山北底、凤阳、畔垟、门前、山南、周林、浦口、后蔡、前蔡、新桥头、新浦、百丈、塘下、横浦、华山、大洽头、上刘、红星、塔里、横江、平水桥、双家垟、棋南、汤家垟、山脚李、平南、下汇周、斗南、郭家车、镇江、上垟112个行政村。
原观美镇
位于苍南县中部,横阳支江上游。面积42.5平方千米,人口2.88万人(202_年末)。辖观美、凤鹤、茂竹、双溪、寨岭脚、桃湖、碗窑美、楼下、顶垟、十字路、中屿、三联、大路、岩联、新岸、三美、东阳17个行政村。镇政府驻观美村,距县城5千米。【沿革】1958年建观美管理区。1961年成立公社,1984年称乡,1991年设镇,1992年华阳乡并入。1997年,面积42.5平方千米,人口2.6万,辖观美、马路、大埔、岩尾、马联、新庄、北岸、西凤山、凤鹤、桃湖、双仕、茂竹、寨岭脚、中坑、双溪、亭子、西古、九甲、福清、马家、分评、楼下、燕子窝、顶垟、牛角湾、十字路、碗窑美、赤山、仕生29个行政村。202_年撤销建制并入灵溪镇。原凤池乡
位于苍南县北部。面积14平方千米,人口1.11万人(202_年末)。辖板岙、双益、水月、垟岙、徐溪、湾旦、大坡、白水、浦内洪9个行政村。乡政府驻板岙村,距县城3.5千米。【沿革】1959年成立凤池管理区。1961年建公社,1984年设乡。1997年,面积14平方千米,人口1.1万,辖板岙、徐溪、渔池、白水、湾旦、大坡、岩水、垟岙、水月、埔内洪、双益11个行政村。202_年撤销建制并入灵溪镇。原浦亭乡
位于苍南县北部。面积27.3平方千米,人口1.37万人(202_年末)。辖燕头、苍溪、灵浦、浦南、石聚、玉泉、和平、大亭8个行政村。乡政府驻燕头村,距县城5千米。【沿革】1959年建浦亭管理区。1961年成立公社,1984年设乡。1997年,面积27.3平方千米,人口1.3万,辖燕头、岭头、观湖、罗溪、内樟岙、新开田、大亭、大明、直渎、浦岙、岭东、张家腰、锋底、新同、下岙、小玉苍、浦南山、丽湾18个行政村。202_年撤销建制并入灵溪镇。原沪山镇
位于苍南县北部,距县城6千米。1959年成立沪山管理区。1961年建公社,1984年设乡,1995年撤乡改镇。1997年,面积14平方千米,人口2.1万,辖沪山、新溪、台溪、柳庄、五爱、三河、山北底、凤阳、畔垟、门前、山南、周林、浦口、后蔡、前蔡、新桥头、新浦、百丈、塘下19个行政村。202_年撤销建制并入灵溪镇。
原灵江镇
位于苍南县北部,横阳支江东、北岸,距县城8千米。1956年并入萧江乡。1958年建苍桥管理区。1961年成立公社,1984年设乡,1988年改为灵江镇。1997年,面积9.3平方千米,人口1.6万,辖港巷陈、新渡2个居委会和新港、江苏、余桥、水羊、凰山前、蔡宅、王宅、联进、横支、四大、横河、金福、桥底、营垟、内李、梧梅、浦边、河口叶18个行政村。202_年撤销建制并入灵溪镇。原渎浦乡
位于苍南县中部,距县城4千米。1958年成立渎浦管理区。1961年建公社,1984年设乡。1997年,面积8.9平方千米,人口2万,辖横浦、华山、大洽头、上刘、红星、塔里、横江、平水桥、双家垟、棋南、汤家垟、山脚李、平南、斗南、下汇周、郭家车、镇江、上垟18个行政村。202_年撤销建制并入灵溪镇。
原藻溪镇
辖横街、康乐2个居委会和建光、周浦岭、高岙、下山虎、盛陶、新荣、下九堡、九堡、丁步头、蔗岙、百子坟、燕坑、将军脚、东溪、潘庄、杨府宫、平水、吴家园、险口、青山内、加针坑、小心垟、下村、流石、下应、东垟、元店、繁枝、三岙、北山坡、坡南、白坟、丁岙、魁桥、毛徐、万里、欧山、新岭、汇江、联岙、内西岙、东湖、龙船坑、三十六弯、横圳、草白、狮仔47个村委会。有电器电热、毛巾、食品、矿泉水、矿山开拓等行业,农业以种植水稻、番薯为主。吴家园水库是苍南县淡水养殖主要基地。
钱库
原钱库镇
位于苍南县东部,距县城东18千米。面积20.8平方千米,人口6.62万人(202_年末)。辖东街、西街、兴华、兴中4个居民区,东西街、车头、垟西、垟东、垟南、垟北、垟中、三西、三东、金家垟、黄判桥、倪处、横街、金处、三秀桥、陈东、陈南、陈西、西堡、苏家堡、夏口、前吴、蔡里、彭家礁、河家埭、前官、后官、陡门底、章均垟、李家车、山下、林家塔、桐桥、李前、李后、孙家河、项东、项西、小河川底、后谢40个行政村。镇政府驻兴中。
【沿革】1958年建钱库管理区。1961年成立公社,1984年设镇,1992年陈东、项桥、夏口3乡并入。1997年,面积20.8平方千米,人口5.4万,辖兴中、兴华、东街、西街4个居委会和东西街、横街、车头、金家羊、金处、三西、三东、黄判桥、倪处、垟西、三秀桥、前吴、章均垟、夏口、陡门底、蔡里、彭家礁、后官、河家埭、前官、项西、项东、垟北、垟南、垟中、垟东、后谢、李家车、小河川底、山下、孙家河、林家塔、李后、李前、桐桥、西堡、陈东、陈西、陈南、苏家堡40个行政村。
原望里镇
位于苍南县中部,距县城东13.5千米。面积32.4平方千米,人口3.40万人(202_年末)。辖南茶寮、港滨、镇前3个居民区,南茶寮、东山头、宫西、山岙口、雅儒、护法寺、罗厝、马鞍、祺临、六板桥、凤岙、金家庄、溪头埠、神山、乌石岭、南北岙、北岙、新民、下堡、港头、浃底园、河口、北茶寮24个行政村。镇政府驻南茶寮村。
【沿革】1958年建望里管理区。1961年成立公社,1984年改乡,1988年设镇。1997年,面积32.4平方千米,人口3.3万,辖南茶寮、港滨、镇前3个居委会和南茶寮、马鞍、罗厝、北岙、南北岙、北茶寮、河口、新民、浃底园、下堡、乌石岭、港头、六板桥、风岙、金家庄、宫西、溪头埠、猪肝山、东山头、雅儒、山岙口、护法寺、仙居山、神山24个行政村。
原仙居乡
位于苍南县东部,距县城18千米。面积8.0平方千米,人口1.70万人(202_年末)。辖安居、李家、垟头、湖广店、木桥头、仙平、朱家斗、翁处、雅后、雅店桥、雅前、柘园、龙船争、河西岸、十二岱15个行政村。乡政府驻安居村。
【沿革】1958年建仙居管理区。1964年成立公社,1984年设乡。1997年,面积8平方千米,人口1.8万,辖安居、仙平、朱家斗、李家、垟头、湖广店、翁处、雅后、雅店桥、雅前、木桥头、柘园、龙船峥、十二岱、河西岸15个行政村。
原新安乡
位于苍南县东部,距县城16千米。面积8.2平方千米,人口1.93万人(202_年末)。辖东社、小云兜、神宫桥、金龙、西谢、新社、路边、大云兜、东浃头、玉龙、管店、大树下、大河川底、廖家垟、陈家堡、鉴桥、塔头、塔前、山北、陈鉴垟18个行政村。乡政府驻东社村。
【沿革】1958年建新安管理区。1961年成立公社,1984年设乡。1997年,面积8.2平方千米,人口1.8万,辖新社、东社、小云兜、大云兜、路边、金龙、西谢、大树下、东浃头、廖家垟、神宫桥、玉龙、管店、鉴桥、大河川底、塔头、塔前、山北、陈鉴垟18个行政村。
原括山乡
位于苍南县东部,距县城18.7千米。面积24平方千米,人口2.05万人(202_年末)。辖将军、南垟、小河川底、小陈家堡、西张庄、东张庄、蔡家堡、下汤、新岙、尤家园、大庄、河西、斜路、岭脚、西括、东括底、龙山、丰山17个行政村。乡政府驻将军村。
【沿革】1958年成立括山管理区。1961年建公社,1984年设乡。1997年,面积24平方千米,人口2.2万,辖将军、小陈家堡、南垟、蔡家堡、西张庄、东张庄、尤家园、坑口、大庄、下汤、周家城、河西、新岙、斜路、和垟、牛条垟、朱家、西括、岭脚、山岗内、仰头山、东括、东括外、东括内、尤家坑、顺岭、南垟山27个行政村。
金乡
原金乡镇
位于苍南县东部,距县城23.3千米。面积43.55平方千米,人口7.40万人(202_年末)。辖凤凰、丰乐、球山、茶亭、七星、卫前、海晏7个居民区,金星、城中、五
一、星光、狮山、黄坭岙、梅岭脚、梅岭头、十八步、凉亭、干溪、牛卧龙、龙蟠基、湖里、珠梅岭、倒桥、桥头连、溪头、瓦窑、前堡、张良山、坎头、半浃连、河尾、郑家楼、郑家垟、南垟、东店包、黄金河、珠照垟、吴家堡、戴家堡、东埭头、蔡家、东田、洪岭下、池心、东山蔡、苏家、前张、余庄、大桥头、阳美、黄家宅、四代徐、林家洞、上乾头、坊下、底店、汤鉴垟、上堡、冯店、河头、大处基、灵峰、灵峰黄、夏八美、前半垟、后半垟、下泽汤、夏泽61个行政村。镇政府驻卫前街。建于明洪武二十年(1387)的金乡卫城系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沿革】1958年称金乡管理区。1961年改公社,1981年设镇,1987年老城、郊外、湖里三乡并入。1997年,面积43.6平方千米,人口7.6万,辖卫前、凤凰、丰乐、球山、茶亭、七星、海晏7个居委会和狮山、星光、五
一、城中、金星、灵峰、夏八美、后半垟、前半垟、夏泽、灵峰黄、下泽汤、大处基、底店、河头、上堡、冯店、汤鉴垟、上乾头、坊下、林家硐、四代徐、黄家宅、余庄、大桥头、阳美、半浃连、池心、洪岭下、东山蔡、苏家、郑家楼、郑家垟、前张、东田、河尾垟、南祥、东店包、蔡家、黄金河、东埭头、珠照垟、戴家堡、吴家堡、湖里、坎头、张良山、前堡、瓦窑、溪头、倒桥、桥头连、黄坭岙、梅岭脚、梅岭头、凉亭、珠梅岭、十八步、干溪、牛卧龙、龙蟠基61个行政村。
原炎亭镇
位于苍南县东部,东濒东海,距县城东27千米。面积14.0平方千米,人口1.73万人(202_年末)。辖西沙、东沙、海口、新兴、振兴、崇家岙6个行政村。镇政府驻振兴村。炎亭海岸,是省级风景名胜区“滨海——玉苍山”的五大景区之一。
【沿革】1958年成立炎亭管理区。1961年建公社,1984年称乡,1987年设镇。1997年,面积14平方千米,人口1.4万,辖西沙、东沙、外岙、内岙、倒桥坑、洪岭头、燕窠、杨家尖、洪家、流湾、横溪、海口12个行政村。
原大渔镇
位于苍南县东北部,南临东海,距县城24千米。面积16平方千米,人口2.02万人(202_年末)。辖南行街、北行街、渔岙、大岙、岭门、小渔、大岙心7个行政村。镇政府驻南行街村。
【沿革】1958年建大渔管理区。1961年成立公社,1984年设乡,1980年建镇。1997年,面积16平方千米,人口2万,辖南行、北行2个居委会和北行街、南行街、渔岙、大岙、岭门、小渔、大岙心、清湾底8个行政村。
原石砰乡
位于苍南县东部,东面临海,距县城27千米。面积10平方千米,人口1.34万人(202_年末)。辖坑南、坑东、凤水湾、兴渔、兴澳5个行政村。乡政府驻坑南村。
【沿革】1958年成立石砰管理区。1961年建公社,1984年设乡。1997年,面积10平方千米,人口1.3万,辖外湖、坑东、埠头、坑南、宫后、横山、北山、桥南、风水湾、拱桥10个行政村
宜山
云岩乡
苍南云岩乡,可能很多人不知道;但说到鲸头杨府殿,浙南闽北的人会有如雷贯耳之感;鲸头杨府殿就在苍南云岩乡辖区内。云岩乡位于苍南县城东10公里,东、东北与宜山镇、龙港镇接壤,南与望里镇、藻溪镇交界,西、西北与灵溪镇毗邻,面积13.00平方千米,人口1.81万,辖13个行政村(鲸头、士金兜、上对口、中对口、山前、凤山、金中、云岩、梁峰、三峰、联友、港头、瑞岩),乡境东西相距约5公里。南北相距约3.5公里。总面积13万平方公里。呈狭长形。辖12各村民委员会,25个自然村。计3656户,16979人。其中壮族1人,其余均为汉族。乡政府驻鲸头村。
江山乡
位于苍南县东北部,距县城14千米。1958年建江山管理区。1961年成立公社,1984年设乡。1997年,面积12平方千米,人口2.8万,辖周家车、西河、下水门、郭宕、新河、上河头、薛北、薛中、薛南、月星、大店、文楼、东庄、梁宅、三大庙、后垟增、都口、卢处、平桥、寿山、振棋、王家门、下湾23个行政村。202_年撤乡,后垟、梁宅2村划归宜山镇管辖,其余并入龙港镇。
第四篇:**镇小城镇建设工作汇报
**镇位于南安市东北部,属泉州半小时经济圈,晋江东溪横贯全境,省道307线穿越沃野,与南洪、洪
四、洪六公路构成四通八达的交通网络。全镇面积87平方公里,镇区面积9.2万平方公里,辖22个行政村,其中社区4个,人口总数8.4万多人,海外侨亲5万多人,历来是闽南商品贸易的重要集散地,曾以福建省五大商贸集镇之一闻名于世。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集镇本身商贸条件难以适应大流通的需要,街道狭窄,甚至停车都困难,管理滞后,配套服务跟不上,商品贸易出现萎缩,**商贸优势日渐削弱,同时,由于基础设施落后,镇区脏、乱、差现象较为严重,影响了社会各界人士到**投资兴业的信心。为此,镇党委、政府经过反复调查研究和征求意见,决定按照基础设施完善、生态环境良好、产业结构合理、具有高生活质量的现代工贸中心集镇的要求加快镇区改建步伐,工贸并举,参照“打开城门、拓宽空间、建改并举、提高品位”的城市建设思路,进一步树立经营城市理念,走好经营城市的发展路子,努力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改善投资环境,促进**经济发展,构筑南安东部中心城镇。
在总体发展要求的大框架下,实行改造与扩大并举,从提高城镇品位入手,增强综合服务功能,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效能管理、高品位发展,拓改并举,积极推进“一线三区”(一线即东溪风景线,三区即商贸区、居住区、工业区)建设步伐,完善功能配套,把镇区规模做大,功能做优,形象做美。1998年,聘请了天津规划设计院对镇区按高起点规划设计,分步滚动实施开发建设,镇区规划规模从3.2平方公里拓展到9.2平方公里。202_年,聘请江西规划设计院对镇区范围再进行较为完善的规划,同时,经市政府批准,出台了《**镇人民政府关于镇区规划建设管理的规定》,规划扩大了镇区规模,将镇区规划调整面积为10.2平方公里,进一步了规范镇区范围内的土地的房屋建设手续,完善城镇建设管理制度,使镇区的规划建设管理有章可循,推进了具有**特色的小城镇建设的健康发展。
从1998年开始,镇区改建进行总体规划,1999年进行动员搬迁,202_年实施改建。经过这几年的运作,(1)完成洪东、洪南片区一期和二期改建,其中:一期共拆迁旧区面积5.4万平方米,拆迁500多户,新建面积8.5万平方米,投入资金计500万元;二期改建拆迁旧区4.7万平方米,涉及拆迁户547户,建筑面积13 万平方米,总投资达9000万元。(2)投资2300万元,建设镇区东溪防洪堤2.1公里,评定为优质工程,经受了较大的洪峰的考验,在防堤内配套建设沿防洪堤休闲设施,成为东溪一条亮丽的风景线和人们休闲的好去处。(3)总投资650万元,新建面积5600平方米的美食街一片繁荣,有力地推动**第三产业的发展。(4)规划建设规模150幢的江滨花苑别墅区初具规模,区内水电、道路、电信、有线电视、排水排污等设施陆续完成,竣工和正在兴建的已有100多幢,进一步提高了镇区品位。(5)总投资700万元,建筑面积9000平方米的滨州商住楼已完成两幢大楼外装修。(6)投资650万元,迁建**第一中心小学。(7)完成瑞基广场建设,配套建设150泊位的地下停车场、灯光篮球场、老年体育活动中心、环形跑道。(8)投入800万,共有摊位200多个的中土炉市场及总投资1500万元,建筑面积达1.5万平方米的杰诚大厦的已投入使用,有效地改善了镇区沿街店面乱排摊设点、占道经营的混乱秩序,并且进一步完善了镇区现有的商业网点布局,扩大了镇区商贸规模。(9)投入120多万元,完成镇区东大路车站至新大桥段0.8 公里的排水沟扩改工程,从而有效地改变东大路段积涝堵车的现象。
在实施镇区改建中,我镇特别注意将小城镇建设与工业区建设结合起来,优化投资环境,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相继规划开发650亩的红宫山工业区、202_亩的东溪工业区、1200亩扬西科技工业园三个工业项目区。东溪、红宫山两个工业区建设,聘请泉州设计院进行道路、排水、排污统一规划,其中东溪工业区按泉州乡镇工业小区示范区标准进行规划设计,并规划建设东林、扬美2个生活小区,以解决企业的后顾之忧。目前,按照市委、市政府的部署,我镇注重整合工业区资源,积极做好**、康美工业园区之间的连片衔接,形成新的空间优势。至202_年底,(1)扬西科技项目区已投资1800万元,征地近900亩;红宫山项目区投入360万元,征地60亩。(2)扬西大桥投资250万元,正在吊装桥板,202_年4月份可完工;总投资320万元的洪滨大桥于202_年1月12日完成招投标工作。(3)投入400万元完成省道307复线**扬美至东林段1公里路基路面工程建设和总长6.8公里公路项目的测量工作。(4)投入330万元完成了镇区C3标段1.8公里防洪堤建设。
在过去的五年多里,我镇共投入资金5亿多元进行小城镇建设,镇区改建成绩显著,昔日破旧不堪、污水横流的旧区不见了,代之以设计美观、高质量高标准建设的富有现代气息的建筑群,镇容镇貌涣然一新,基础设施日臻完善,投资环境日益优化,先后被评为泉州市“小城镇建设示范”镇、省定中心镇。同时,**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取得同步协调的发展。一是招商引资工作成绩显著,乡镇企业不断发展壮大。202_年,我镇实现企业总产值42.8亿元,比增10.1%,工业产值31.15亿元,比增17.3%,上缴工商税收6800万元,比增 12%,连续三年工商税收完成指标位列南安市第三名,综合实力进入福建省乡镇50强,率先基本实现宽裕型小康镇建设;二是产业结构得到进一步调整。通过镇区改建吸引镇区周边村、周边乡镇的部分群众向镇区聚集,或居住生活或经商贸易,转移了农村富余劳动力,促进了我镇人流、物流、资金流的流通,推动第三产业较大发展;三是促进镇区周边农村经济的发展。镇区规模的扩大,消费需求扩大,为周边村落群众发展农副产品生产,增加就业机会创造了条件;四是科教文卫事业协调发展。我镇先后通过省“双高普九”和泉州市创建小学“十配套”达标乡镇的验收;学校危房改造工作有条不紊地推进;卫生院住院部“群建楼”和门诊大楼相继投入使用,进一步改善了群众的医疗条件。
在未来的三年,我镇将继续坚持扩城区、兴工业、振商贸、扶农业、强文教的工作思路,进一步加快镇区改建步伐,以东溪为城镇发展的中轴线,撑大城镇支架,扩大镇区规模,为全镇经济持续发展提供跃升平台。计划三年内投入资金3亿元拓建镇区,按照条件成熟、依法拆迁、有序安置的原则稳步推进城镇改造。其中202_年计划:
1、重点推进镇区三期改建项目的建设,计划从郊一路口至规划洪梅路口的接口处建设一条24米宽、800米长的福庆街、后廍街,拆旧3万平方米、新建15万平方米,并且,结合镇区第三期拆迁改建,配套建设占地10亩,建筑10000平方米的**镇多功能文化体育娱乐中心,将电影院、老年人活动中心、工人俱乐部、镇文化站的建设合为一体;
2、加大力度做好群众思想工作,推进洪六公路拓改工程建设;
3、做好总投资额5000万元的明发商业中心的项目建设,今年重点做好手续报批及征地拆迁工作,力争尽早开工建设;
4、继续做好**扬美果蔬批发市场的建设,202_年计划投资500万元,完成项目建设的手续报批、征地及土地平整工作,并完成配套设施建设;
5、筹划在街头片区建设占地60亩,总投资3000万元的日用品批发市场,为商品流通搭建便捷交易平台,重振商贸古镇雄风;
6、新建扬美至西林南洪路段长2公里,宽16米,总投资202_万元的西环路,计划投资1700万元,完成路基征地、路坯平整及完成扬西大桥建设,并在十字交叉路口环岛中配套建设投资50万元镇雕;
7、投资320万元,建设洪滨大桥;
8、是推进扬美村至东林村段50米宽、2.5公里长的东环路路基建设;
9、为促进南晶针织有限公司投资4500万的技改项目的实施,我镇计划在年底前建成西市场往上游长520米,宽23米,投资额180万元的三期防洪堤建设;
10、投入100万元继续做好扬西项目区的防洪堤防浪墙、道路及市政工程等基础设施建设。
第五篇:**镇小城镇建设工作汇报
**镇位于南安市东北部,属泉州半小时经济圈,晋江东溪横贯全境,省道307线穿越沃野,与南洪、洪
四、洪六公路构成四通八达的交通网络。全镇面积87平方公里,镇区面积9.2万平方公里,辖22个行政村,其中社区4个,人口总数8.4万多人,海外侨亲5万多人,历来是闽南商品贸易的重要集散地,曾以福建省五大商贸集镇之一闻名于世。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集镇本身商贸条件难以适应大流通的需要,街道狭窄,甚至停车都困难,管理滞后,配套服务跟不上,商品贸易出现萎缩,**商贸优势日渐削弱,同时,由于基础设施落后,镇区脏、乱、差现象较为严重,影响了社会各界人士到**投资兴业的信心。为此,镇党委、政府经过反复调查研究和征求意见,决定按照基础设施完善、生态环境良好、产业结构合理、具有高生活质量的现代工贸中心集镇的要求加快镇区改建步伐,工贸并举,参照“打开城门、拓宽空间、建改并举、提高品位”的城市建设思路,进一步树立经营城市理念,走好经营城市的发展路子,努力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改善投资环境,促进**经济发展,构筑南安东部中心城镇。
在总体发展要求的大框架下,实行改造与扩大并举,从提高城镇品位入手,增强综合服务功能,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效能管理、高品位发展,拓改并举,积极推进“一线三区”(一线即东溪风景线,三区即商贸区、居住区、工业区)建设步伐,完善功能配套,把镇区规模做大,功能做优,形象做美。1998年,聘请了天津规划设计院对镇区按高起点规划设计,分步滚动实施开发建设,镇区规划规模从3.2平方公里拓展到9.2平方公里。202_年,聘请江西规划设计院对镇区范围再进行较为完善的规划,同时,经市政府批准,出台了《**镇人民政府关于镇区规划建设管理的规定》,规划扩大了镇区规模,将镇区规划调整面积为10.2平方公里,进一步了规范镇区范围内的土地的房屋建设手续,完善城镇建设管理制度,使镇区的规划建设管理有章可循,推进了具有**特色的小城镇建设的健康发展。
从1998年开始,镇区改建进行总体规划,1999年进行动员搬迁,202_年实施改建。经过这几年的运作,(1)完成洪东、洪南片区一期和二期改建,其中:一期共拆迁旧区面积5.4万平方米,拆迁500多户,新建面积8.5万平方米,投入资金计500万元;二期改建拆迁旧区4.7万平方米,涉及拆迁户547户,建筑面积13万平方米,总投资达9000万元。(2)投资2300万元,建设镇区东溪防洪堤2.1公里,评定为优质工程,经受了较大的洪峰的考验,在防堤内配套建设沿防洪堤休闲设施,成为东溪一条亮丽的风景线和人们休闲的好去处。(3)总投资650万元,新建面积5600平方米的美食街一片繁荣,有力地推动**第三产业的发展。(4)规划建设规模150幢的江滨花苑别墅区初具规模,区内水电、道路、电信、有线电视、排水排污等设施陆续完成,竣工和正在兴建的已有100多幢,进一步提高了镇区品位。(5)总投资700万元,建筑面积9000平方米的滨州商住楼已完成两幢大楼外装修。(6)投资650万元,迁建**第一中心小学。(7)完成瑞基广场建设,配套建设150泊位的地下停车尝灯光篮球尝老年体育活动中心、环形跑道。(8)投入800万,共有摊位200多个的中土炉市场及总投资1500万元,建筑面积达1.5万平方米的杰诚大厦的已投入使用,有效地改善了镇区沿街店面乱排摊设点、占道经营的混乱秩序,并且进一步完善了镇区现有的商业网点布局,扩大了镇区商贸规模。(9)投入120多万元,完成镇区东大路车站至新大桥段0.8公里的排水沟扩改工程,从而有效地改变东大路段积涝堵车的现象。
在实施镇区改建中,我镇特别注意将小城镇建设与工业区建设结合起来,优化投资环境,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相继规划开发650亩的红宫山工业区、202_亩的东溪工业区、1200亩扬西科技工业园三个工业项目区。东溪、红宫山两个工业区建设,聘请泉州设计院进行道路、排水、排污统一规划,其中东溪工业区按泉州乡镇工业小区示范区标准进行规划设计,并规划建设东林、扬美2个生活小区,以解决企业的后顾之忧。目前,按照市委、市政府的部署,我镇注重整合工业区资源,积极做好**、康美工业园区之间的连片衔接,形成新的空间优势。至202_年底,(1)扬西科技项目区已投资1800万元,征地近900亩;红宫山项目区投入360万元,征地60亩。(2)扬西大桥投资250万元,正在吊装桥板,202_年4月份可完工;总投资320万元的洪滨大桥于202_年1月12日完成招投标工作。(3)投入400万元完成省道307复线**扬美至东林段1公里路基路面工程建设和总长6.8公里公路项目的测量工作。(4)投入330万元完成了镇区C3标段1.8公里防洪堤建设。
在过去的五年多里,我镇共投入资金5亿多元进行小城镇建设,镇区改建成绩显著,昔日破旧不堪、污水横流的旧区不见了,代之以设计美观、高质量高标准建设的富有现代气息的建筑群,镇容镇貌涣然一新,基础设施日臻完善,投资环境日益优化,先后被评为泉州市“小城镇建设示范”镇、省定中心镇。同时,**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取得同步协调的发展。一是招商引资工作成绩显著,乡镇企业不断发展壮大。202_年,我镇实现企业总产值42.8亿元,比增10.1%,工业产值31.15亿元,比增17.3%,上缴工商税收6800万元,比增12%,连续三年工商税收完成指标位列南安市第三名,综合实力进入福建省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