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库大全 > 精品范文库 > 11号文库

铁路运输对环境的影响[五篇]

铁路运输对环境的影响[五篇]



第一篇:铁路运输对环境的影响

铁路运输对环境的影响及其消除

北京交通大学

土木1007班

陈正明

10231172

在逐渐进步的现代化社会中铁路运输逐渐占据了交通运输中的重要地位,但是铁路运输在蓬勃发展的同时也产生了许多环境问题,这样的问题却通常被人忽视。

铁路建设期间的环境问题

首先环境问题体现在铁路的建设期间对环境带来的污染问题。铁路工程建设项目施工周期长,施工期对环境的影响较大,隧道开挖、桥梁施工和填筑路基等土石方工程均会对环境造成不利影响。在建设阶段,铁路工程对环境的影响主要是改变地貌、占用土地、破坏植被等。无论采用何种形式进行铁路建设,铁路本身都会毫无例外地占用一定数量和不同类型的土地,使自然植被遭受破坏。具体说来,铁路建设期间对环境的影响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对土地资源的影响。除铁路修建本身占用土地外,还要考虑以下几点:一是铁路工程施工期间,施工单位的临时设施、临时房屋和废弃土场等对土地占用的影响;二是铁路工程修建过程中,由于开挖路堑,取土填筑路堤、开凿隧道等,对山坡及表土搅动较大,会使周围植被遭到破坏;三是铁路工程施工中弃土弃碴的影响。

(2)对水环境的影响。主要是施工过程中的生产生活废污水所产生的影响。另外,在桥墩施工中,挖坑排水会增加水中的泥沙含量。

(3)施工噪声影响。开山放炮或机械化施工路段,由推土机、挖掘机、装载机等施工机械产生的噪声,将对周围环境产生一定的影响。

(4)对大气环境的影响。在气候干燥的季节施工时,土石方施工现场的二次扬尘是污染大气的主要因素。机械化施工路段,燃油施工机械排放的尾气,如 CO、SO2 等会增加该路段的大气污染。

既然在建设过程中产生了污染,我们就必须要拿出对策消除这些污染。而在这些对策中最重要的是政府制定的法规政策。比如铁道部制定的《铁路环境保护规定》第十二条中规定: 组织开展铁路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监督检查基建、技改项目防治污染设施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的执行情况。就从大体上提出了对污染的控制。在面对这样的问题时,不得不举出的案例便是青藏铁路的建设。青藏铁路环境保护的基本内容有两项:一是做好污染防治,二是搞好生态保护。污染防治主要包括水污染、垃圾污染和大气污染的防治。青藏铁路穿过长江、黄河、澜沧江三江源头,水污染防治责任重大。环境保护的侧重点则放在生态保护尤其是野生动物、植被、湿地系统、水源、自然保护区和自然景观的保护上。具体为(1)保护水源。建设单位将施工中产生的泥浆进行严格的二次沉淀处理,严禁将泥浆直接排入河中;记者在错那湖边看到,建设者用沙袋垒起的“环保长城”将施工现场与湖水隔离。任何单位和人员不准向湖水排放污水和垃圾,违反者立即下岗。(2)保护沿途脆弱的生态环境。建设者采用分段施工、植被移植的方法,先将施工区的草皮切成块,然后用铲车将草皮连同土壤一起搬到草皮移植区,专人负责养护。路基成型后,再把草皮移植恢复到路基边坡上。铁路选线尽量避开野生动物栖息、活动的重点区域,比如西藏段工程绕避了林周彭波黑颈鹤保护区。青藏铁路沿线共设置33处野生动物通道,沿线路方向累计宽度近60公里。根据不同动物的迁徙习性,通道被设计为桥梁下方、隧道上方及缓坡平交三种形式。(3)保护冻土层。为了保持冻土环境稳定和避免对沿线原生的自然景观产生影响。工程采取了路基填方集中设置取土场,取、弃土场尽量远离铁路设置并做好表面植被恢复;对挖方地段,在路基基底铺设特殊保温材料并换填非冻胀土,避免影响冻土上限和产生路基病害,以确保路基两侧区域冻土层的稳定。以上措施的计划与实施将青藏铁路对沿途环境的影响降到了最低,体现出“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理念。从这个例子可以看出,虽然说铁路在建造过程中会带来严重的环境问题,只要我们努力控制,还是可以将其对环境的危害降到最低,从而减轻环境的负担。

铁路在营运过程中产生的污染

铁路在营运过程中产生的污染是铁路污染的主要来源。铁路在投入运营后对环境的影响主要是噪声、振动、废水、废气和固体废弃物等影响,并呈带状分布。铁路废水主要以机务段、车辆段等的含油废水为主,废气一般都以锅炉燃煤烟气为主,其主要成份为 SO2、NOx、CO、烟尘等。对于电气化铁路,存在着电磁干扰的影响。固体废弃物的主要来源为:沿线各站、段、所的生产、生活锅炉产生的炉渣;机务段、车辆段等机加工产生的废金属屑、电石渣以及货洗所产生的货洗废渣;全线职工家属产生的生活垃圾。以正在兴建的高铁为例,时速350公里动车组功率8800千瓦,而国内目前一吨标准煤可发电3100千瓦时,即动车运行一小时消耗2.8吨标准煤。工业锅炉每燃烧一吨标准煤,就产生二氧化碳2620公斤、二氧化硫8.5公斤、氮氧化物7.4公斤。即是说,350公里动车组每运行一小时,就会间接排放二氧化碳7336公斤、二氧化硫23.8公斤、氮氧化物20.72公斤。另外虽然近年来火车上沿途抛撒垃圾的现象已基本杜绝,但是火车上旅客大小便污染铁路环境却必须引起重视。铁路客运的特殊性,决定了途中旅客只能在车上厕所方便,但不加任何处理直接抛洒在铁路沿途确实是对环保不负责任。铁道部公布,202_年全国铁路完成旅客发送量12.5亿人次,保守一点计算,每位旅客在列车上排泄1公斤大小便,就是12.5亿公斤撒在铁路上。从这些数据可以看出,铁路营运过程中产生的污染实在惊人。另外还有沿途的噪音污染等问题也极为突出,严重影响了铁路沿线居民的日常生活。

在治理这些污染方面,国外采取的措施则比较突出,颇具成效。德铁从1995年开始着手对客运固体废物进行处理,从1999年开始根据政府对不同种类的固体废物采取不同的收费标准的情况(如对书报纸张回收采用零收费,而其它剩余物则要l00%的收费),全部实行分类投放,在车站和列车上设置了统一的废物箱,分设玻璃、书报纸张,金属包装物和其它剩余物4种投放口,列车到站后设有专人分类收集,对未按类投放的垃圾,则在终点站设置的废物分捡设施分类后送市政统一处理,德铁实施这一措施后大幅度减少了固废处理的支出,收到了明显的经济效益。目前,德国铁路以及欧洲快速列车均已采用密闭式厕所,车上收集的污物在终点站的整备场排入地面设施,地面接收一般采用移动式真空吸粪车或固定式地面真空接收系统,收回的污水经化粪池后排入市政管网,最终进入城市污水厂。这样一来,基本上可以做到污染的“零排放”。在保护环境的同时也节约了大量的成本。从国外的例子来看,制定相应政策,采取恰当的方法不仅可以有效地解决铁路营运期间的环境问题,同时还可以创造良好的经济效益。这一点是值得我们借鉴的。在我国,对于这些问题也提出了相应的政策进行缓解与解决。铁道部对外公布的《铁路“十一五”环境保护规划》,其中一项就是加快旅客列车直排污染治理,争取在“十一五”期末,中国东部地区铁路和主要干线旅客列车污染物实现“零排放”。虽然已经制定了相应的政策,但是还要确保政策的效用。胶济铁路开通后,对沿线居民影响极大。自从202_年胶济客专开通,该居民楼所在的通济花园的住户就一直在向当地政府及环保部门反映问题,最后将电话打到了环保部。4月25日,环保部向胶济铁路客运支线有限责任公司下发了“最后通牒”,要求改建铁路胶济线四线工程停止使用,但该客运专线照开不误。对此,环保部环评司验收处的工作人员回应称,“我们的处罚权力有限,20万元罚款是最高限额。”所以说,必须加大环保问题的处罚力度才能真正的保证环保目的的达成。

铁路运输的能源消耗

在能源日益短缺的今天,能源的消耗已经成为评价某种交通运输方式是否环保的重要指标。国际能源机构(IEA)的研究报告中指出:202_年全球约50%的石油消耗在运输部门,到202_年全球运输用油将占石油消耗的60%以上。运输用油将是未来球石油需求增长的主要驱动。在我国,202_年,各种运输方式消耗汽、煤、柴、燃料油约1.075亿吨,比1990年增长1.67倍,年增长率7.28%,特别是道路和航空交通石油消耗量增长更快。1990年至202_年全社会石油消费年均增长率为6.5%,而道路交通汽、柴油消耗量由2480万吨增长到8100万吨,增长2.27倍,年均增长率达到8.82%;航空交通航油消耗量由118.7万吨增长到788.8万吨,增长5.65倍,年均增长率l4.48%。交通运输石油消耗的增速远高于全社会石油消耗的增速,占全社会石油消费的比重不断提高。但是面对对快速增长的能源需求,我国的石油资源显得相对短缺。我国人均石油可采储量只有世界平均值的l0%。1990-202_年国内原油产量年均增长率为1.7%。而同期全社会石油消费年均增长率6.5%。石油供需差距很大,靠进口补充不足。在这样严峻的能源形势下,节约铁路运输的能源消耗已经刻不容缓。可是事实是虽然铁路运输方式从能源效率、环境保护、投资效益等各方面更加表现出优于其他运输方式的特征。我国铁路运输所消耗的能源还是极为惊人的。由于高铁的大规模建设,对电力需求急剧加大,这直观反映在煤炭的消耗上。“高铁大规模投入运营以后,对电力的消耗根本没法估计。”与官方说的“高铁零排放”不同,专家普遍认为,高铁污染巨大,应该有选择地投入使用。全国政协委员、交通部原副部长胡希捷也表示,高铁“用电量太高,发电需要燃煤,污染太大了”。具体的来说由于阻力正比于速度的平方,所以时速350公里的动车,其耗能较时速200公里动车是成倍增长,能耗几乎与飞机相同。由此看来,在能源极度紧张的今天,高速铁路的发展给社会带来了不小的能源负担。从这个例子也可以看出,由于铁路运输在各种运输方式中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因此我们努力减少铁路运输的能源消耗将可以节约大量的能源。

在这一方面,日本做的比较好。为了消减列车运行的能耗,投入了节能车辆。例如:减轻车体的重量、使用电力回馈设施、投入vvvf变频车辆等。这样的节能车辆到202_年末占59%,预计到202_年达到80%。集团公司采取相应的措施,从1997年开始对东京单轨列车投入了vvvf变频控制新型车辆。大量使用商用汽车的jr东日本巴士株式会社和jp东日本物流株式会社等引进天然气汽车、电力内燃两用车、慢速制动型汽车(idler—stop car)等。在车站、办公楼也设置了太阳能利用装置等节能设施。另外,积极推进节能化的研究和开发,新型通勤ac列车(advanced commuter train)的开发在202_年开始试运行。新型车辆自重更轻、并且采用了直接驱动主电动机等更节能的设备,同时设置大型液晶显示屏发送信息以充实车内服务设施。从这个例子可以看出,采取先进的科学技术,恰当的管理方法便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铁路运输所带来的环境压力。

铁路运输作为一种极为重要的运输方式,虽然在环保方面相对于其他运输方式有着明显的优越性,然而它所带来的环境污染问题也是十分严重的,必须受到重视。从上述分析与说明可以看出铁路运输在面临严重环保问题的同时也存在着许多恰当的解决方法与经验。只要努力学习先进的技术与管理经验,确保政策的合理实施就可以有效地解决铁路运输所带来的环境问题。

参考资料 铁道部《铁路环境保护规定》 《日本铁路的环境保护对策》

铁流网《国外铁路环境保护工作》 《青藏铁路的环保》

第二篇:浅析铁路运输对环境的影响以及防治

铁路运输对环境的影响及防治

【摘要】铁路对环境造成的污染主要来源于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工程建设时期对周边生态环境的影响;另一方面是工程结束后在运行期间所产生的废气、电磁波、废水、噪音、固体垃圾等对沿线环境造成的影响。本文着重介绍在铁路运输中,由于动力燃料排放、牵引机和沿线各站段的生产、生活设施排放的污染物等所造成的环境污染和影响,旨在提出合理建议和可行性措施,为共同保护良好的生态环境提供参考。

【作者单位】昆明铁路局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马春明,环境工程专业,工程师 【关键词】铁路运输 环境 污染 防治 影响

在现代化经济快速发展的今天,交通运输的地位越来越重要,而铁路运输以其特有的优势在所有交能运输中占据了重要地位,然而在铁路运输快速发展的同时与之相关的诸多问题也相继产生,尤其是环境污染问题是益突出。主要表现在铁路建设期间和运营期间两大类。

一、铁路建设期间的环境影响

首先是铁路在建设期间给自然环境带来的污染。主要是铁路工程施工其间对环境造成的污染较大。主要是隧道开挖、桥梁施工或填筑路基时所造成的地貌改变,或占用土地、破坏植被等方面,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对土地资源的影响。铁路修建时其本身就要占用大量的土地;其次是工程在施工期间相关的临时设施、临时房屋和废弃土场等对环境造成的影响;再次是在铁路工程修建时的路堑开挖,填筑路堤和隧道开凿等,要搅动山坡上大量的表土,还有一些大量的弃土,都会使周围植被遭受破坏。

2.对水体环境的影响。一方面来自施工过程中的产生的生活废污水。另一方面在桥墩施工过程中,挖坑排水会大大的增加了泥沙含量。

3.施工噪声带来的影响。各种机械化生产工具或开山放炮产生的粗口嗓音,都对周围环境产生了一定程度的影响。

在防治上述的污染工作中,我们应该把重点放在落实国家政策上,国家铁道部颁布的《铁路环境保护规定》第十二条中规定:“组织开展铁路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监督检查基建、技改项目防治污染设施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的执行情况。”

上述的国家有关规定经给出了防治铁路建设时期污染的框架,在具体的落实中我个人认为应该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做好污染防治,保护水源。水源防治是保护水源的重要内容,建设单位应将施工中产生的污水和泥浆进行二次的沉淀精密处理,严防污水或泥浆直接排入河中,对于违反者国家和有关单位应该加大处罚和检查督导力度。

二是做好生态环境防治,保护生态环境。在施工过程中应采用植被分段移植的方法,将施工地区的草皮切成模块,重新植入草皮临时移植区。同时应加强对冻土层和野生动物生活区的保护,这也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念的体现。

二、铁路在营运过程中产生的污染与防治

铁路在运输过程中所产生的污染是铁路污染的主要来源,其危害往往大于铁路建设时期的污染程度,这也是治理铁路染污的主要内容,因这这项污染具有长期性、重复性和分布固定性。主要表现在噪声、振动、废水、废气和固体废弃物等对环境产生的诸多影响。

1.铁路废水产生的影响与防治

分析:铁路废水产生的影响主要是各个机务段或车辆段等产生的大量含油废水对周边环境所带来的污染,其中主要包括生产污水和生活污水两部分。据相关统计,含油污水占运输生产污水总排放量的90%以上。目前铁路污水的达标率和处理率都较低,各机务段和车辆段污水的重复利用率普遍不高,绝大部分的污水都就近排放,对周边的生态环境造成了很大程度的影响,水资源浪费也十分严重。

防治:污水处现一般可采用较成熟的工艺“气浮法”进行处理,对蓄电池生产污水可采用电渗析法进行有效处理,提高污水的二次净化和利用率,改善污染环境。

2.废气对大气环境产生的影响与防治

分析:这部分废气是指内燃机国在运营过程中产生的蒸汽和各站段的固定锅炉产生的烟气等,其主要的成份 SO2、NOx、CO和烟尘等等。我们以高铁为例,时速达到350公里动车组功率为8800千瓦,而一吨标准煤的发电量为3100千瓦时,也就是说动车运行一小时所消耗的标准煤为2.8吨。然而一组动车在运行期间所需的电量耗煤,会就产生2620千克二氧化碳、8.5千克二氧化硫、7.4千克氮氧化物。那么350公里动车组每运行一小时,就要排放二氧化碳7336千克、二氧化硫23.8千克、氮氧化物20.72千克。这些废气都间接的排入到空气中,可想而之对大气环境的污染是多么的严重。

防治:铁路废气污染主要来源于蒸汽机车产生的废气,应根据发展的需要予以淘汰。就目前来看,我国铁路内燃机车产生的有害气体的处理与其它先进国家相比还存在较大差距,应把重点放在微机控制燃油喷射方面,这样可以按不同负荷需求,对喷射时间和压缩比进行有效优化;同时,汽车尾气净化的经验也非常值得借鉴,对排放气体进行再循环处理,或使用低硫柴油或加入催化剂进行裂化处理,以降低废气中SO2的排放量;对于固定锅炉的除硫和消烟,采用高效实用的处理设备即可以解决。同时可以采用电气化牵引的方式,减少废气污染。目前,我国的电气化铁路运营里程只占全画总里程的5%,而一些发达国家已经完全实现了电气化牵引,这样既可以提高运营效率,又达到了保护环境的目的。

3.电气化铁路电磁干扰的影响与防治

分析:电力牵引的开发是铁路牵引动力主要发展方向,但电气化铁路中的电力机车在运行中会受电弓离线影响而产生无线电辐射,这些会对有线、无线通信或广播电视产生一定的电磁干扰,对于居民生活或企业运行都会带来不同程度的影响。

防治:这一方面目前较为先进的方法措施就是改进接触网的结构,最大限度的减少电力机车受电弓的离线率,在电气化区段内的规划时,可使较为敏感的无线电设备远离电气化线路,建立公用天线或使用屏蔽效果较好的电缆传送电视信号。

4.固体废弃物对环境造成的影响与防治

分析:固体废弃物主要来源于三个方在:一是沿线各站、段的生活、生产锅炉中产生的炉渣;二是车辆段机加工和货洗过程中产生的电石渣、废金属屑;三是旅客列车运行过程中产生的垃圾、粪便等。近年来,火车上抛撒垃圾的现象已经基本上杜绝,但随着客运量的增加,火车上旅客大小便污染确日益严重,这些粪便往往是不经过任何处理就直接抛洒在铁路沿线。据铁道部公布的数据显示,仅202_年全国铁路旅客发送量高达近13亿人次,差不多达到我们人口总数。按每位旅客在车上排泄仅1公斤计算,就有13亿公斤的大小便撒在铁路沿线,这种污染简直达到惊人的地步。另外一些沿线机段等地生产中的废物处理的都不科学,大量是直接扔掉,这些废弃物对于农业环境和地质环境造成了极大的影响。

防治:在各大型客运站应该建立完整的列车垃圾转运和收集装置,同时还要加强

列车上的垃圾收集管理。列车运行中产生的粪便可采用集便器进行密封收集后,在各站段进行集中性排放。地面接收站可采用固定式地面真空接收系统,将收回的污水或粪便经化粪池排入市政管网,最终进入城市污水厂。这样可以实现污染的“零排放”目标,如后期排放做的合理,还可以创造良好的经济效益。

对货洗等产生的废弃物可按不同类型,结合所在地区的具体情况,采用固化、焚烧和目标排放处理。

5.沿途的噪音污染与防治

分析:噪声分为列车运行时产生的稳态噪声、机车鸣笛噪声和突发性噪声三大类,这些噪声严重影响了沿线居民的日常生活和沿线动物的生活环境。目前,我国的主要干线和城市线路两侧,约有30%的监测点不能满足国家规定。而且随着铁路提速、运输密度的增加,沿线声环境大有恶化的趋势。铁路沿线的大部分地区的动物已经迁徙。

防治:在铁路沿线应铺设焊接长钢轨,规格要选用60km/m重轨,采用混凝土轨枕和石碴道床,增加减振弹性的扣件;列车要采用降噪减振车轮,并改进弹簧结构。在城区线路两侧要设置噪音防护网,尽量减少鸣笛;在具备条件的地区,要加强绿化工作,建造防护林屏障带,既可以保证行车安全,又能降低噪声8—10dB。

6.地面振动的影响与防治

分析:这部分的影响主要来自控制列车时产生的振动。当列车运行速度较低时,这种运行所引起的振动一般符合规定的标准要求,但在列车运行运行速度超过100公里/小时的时候,铁路两侧振级在30米处都将会超标。

防治:在线路方面可以采取降噪的措施,还应该采用浮动式、板式道床,加放防振垫板,有效加固路基,还可以修建隔振墙等;对于列车自身来说可采用高质量的弹簧悬挂系统,并安装油压式减振器或空气弹簧。

7.供电产生的污染与防治

分析:从大气环境方面分析,供电站产生的污染物由是电力牵引造成的。随着铁路运输的快速发展,所需求的电量也在急剧增加。这也直观的反映在煤炭的消耗上。我国政协委员、交通部原副部长胡希捷也表示,高铁是节能环保、高效、经济的运输方式,同时高铁的用电量也是我们需要重点解决的问题。

防治:一方面,我们可以借鉴日本的方法,为了减少列车的运行能耗,投入了节能车辆,减轻车体的重量,投入电力回馈设施、和变频车辆等。另一方面大力推进节能化的开发,尽早研制成直接驱动主电动机等更节能的设备并尽快投入使用,并通过科学的管理,使之在一定程度上缓解铁路运输中所带来的环境压力。

总之,铁路运输与其它运输方式相比,虽然有着明显的优越性,但它所带来的环境污染问题也是不可忽视的,它不仅涉及到工农业生产、国民经济,而且还影响人类的身体健康和环境保护。为此,必须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和高度重视,但这种污染问题并不是不可减少和预防的。通过上述分析我们可以看出,在铁路运输所面临的严重环保问题的同时也存在众多适当的解决方法,只要我们从思想上得到重视,在实际中努力学习先进的技术和科学的管理经验,把国家相关政策落到实处,那么,有效地解决铁路运输所带来的环境问题就也就不在是难题了。

【参考文献】

[1] 袁吉鸿.铁路施工中的环境污染问题及环保对策探讨[J].石家庄铁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_(01)[2] 包早明.铁路施工中的环保问题及控制措施[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2_(09)

[3] 伍林.谈高速铁路工程建设环境保护[J].铁道建筑技术.202_(02)

第三篇:试析科学技术对环境的影响

试析科学技术对环境的影响

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利用,对社会生态具有正反两个方面的影响。科学技术在人类社会的进步与发展中,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可以这样说,没有科学技术,就没有人类的现代文明。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强烈冲击着社会的各个角落,改变着社会生态环境。一方面,科学技术的发展不断改变着人类生活的条件、状况和环境,有利于社会生态的发展;另一方面,某些科学技术的发展和使用又导致生态环境污染和巨大灾难,危害社会生态的发展。当今世界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社会生产力的大大提高,经济规模的空前扩大。只有科技的发展和普及,才能使单位生产量的能耗、物耗大幅度下降,才能不断地开拓新的能源和材料,才能实现既减少投入,又能增加产出的理想发展模式,进而使发展越来越减少对资源、能源的依赖性,并相应减轻对环境的污染。人类通过采用有效的技术手段开发自然资源,低科技水平下的非资源变成高科技时代的资源,诸如核能技术的进步,使原子潜能变为有效的能源。高科技的投入也使环境系统发生变化,太空技术的发展,使外空环境改变;另一方面,科技进步也使环境的有效保护更加先进、合理。

改善生态环境的质量,防治日益严重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同样也需要依靠科学技术进步。全球性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日益严重,清新的空气、洁净的水、绿色的森林不断消失,臭氧层出现巨大空洞,全球气候异常,都是人类活动不符合自然界发展规律带来的恶果,已经给人类敲响了警钟。许多国家的经验表明,技术应用带来的资源浪费和环境破坏,最终还要依靠科学技术进步来解决。例如,解决汽车尾气污染问题,无论采用哪一种方法,科学技术都是关键因素。当前,一些发达国家就是依靠先进的环境保护科学技术,已经消除和控制了其主要的工业污染,同时加强了对自然生态的保护,环境质量显著改善,使当地居民生活在蓝天碧水的环境之中。总之,科学技术发展是改变人类社会生态环境的根本因素,而人类社会生态环境得到改善也是科学技术发展的最终结果。

正如任何事物都有其两面性一样,任何科学技术的使用都会导致生态平衡的失调。只不过科学技术的成就往往比破坏更加为人类所重视。所以有时即使有一定的负效果,也会采用这类科学技术。最明显的例子就是药品的使用。虽然医生都清楚地知道药品的副作用,但仍然要使用,正是由于这对于治疗疾病具有重要意义。虽然有些科学技术目前尚未能指出其对环境生态的破坏作用,也仅仅是因为人类的认识能力有限,随着科学的发展和人类实践的过程,其破坏性会逐渐显现出来。

工业技术的发展,直接导致了人类历史上的3次技术革命,使人们步入工业社会直至信息社会。然而,蒸汽机的出现,极大地促进了煤的燃烧,这使得空气中的二氧化碳与二氧化硫的含量剧增;内燃机的出现造成了光化学烟雾;化工技术的进步,每年都能推出大批没有经过诱变性检验的新产品。即使是被认为“洁净能源”的电能,也由于它在输送和运动电机时对原有的电磁平衡产生影响而损害人类的神经系统、改变动物所处的静电场而影响其血清成分。另外,全球变暖与海平面上升、臭氧空洞、森林资源日益减少、放射性核污染等等人类生态环境的恶化,无一不与工业技术的应用有关。

生态环境是指与人类密切相关的,影响人类生活和生产活动的各种自然力量和作用的总和,构成生态环境的各种要素是人类生活与生产的物质基础,良好的生态环境是人类发展的前提,同时也是人类赖以生存、社会得以安定的基本条件。因此生态环境是关系到人类生存的大问题,考虑到地球的整体性和相互依存性,不能只依靠环境治理解决环境问题,必须把环境与发展统一起来思考,可持续发展是解决科学技术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的战略方法。地球只有一个,地球上的自然资源和环境资源,不仅属于当代人也属于世世代代的后人。因此,无论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应坚持可持续发展的原则,促进科学技术与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

第四篇:旅游对环境的影响

(一)、旅游对环境的消极影响(1)、造成环境污染

1.旅游产品生产过程中对环境的不利影响。一是旅游资源开发时,旅游交通的建设若规划不当,如遇山开路,遇水搭桥,就地随意采石砍树等,破坏了旅游生态环境的协调完整性。二是在旅游食宿措施的建设过程中,水、电及其他能源供应的絮乱,费水、废气、垃圾的处理不及时等都可能对生态环境形成污染。

2.旅游产品消费过程中对生态的不利影响。旅游产品消费过程中对生态的不利影响最为明显的表现在对生态环境的污染和对生态系统的破坏上。旅游产品消费过程中对旅游区环境的污染表现在直接污染和间接污染两方面。直接污染是指旅游者进行旅游活动时产生的污染,如旅游者留下的生活污水、粪便以及乱掷垃圾、废瓶、废纸、罐头盒等对生态环境产生污染。间接污染主要还是大气的污染,旅游离不开交通,交通工具是使旅游者从居住地到风景区的载体,于是,各种车辆纷至沓来,呼啸而过,汽车尾气在空中四处弥漫。这种废气不止污染空气,而且对人体也极为有害。此外,西南与中南地区的酸雨危害面积大,已经使一些地区的树木枯死,环境质量下降。

3.使历史文化遗产遭到不同程度的破坏。在经济利益的驱使下,不少旅游地超负荷接待游客,或乱建滥造旅游措施,而使得一些有珍贵历史文化价值的古迹或独特、协调的自然、人文景观遭受破坏。因游人乱刻乱画,随意触摸文物,随意丢弃废物,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文物古迹的破坏,更是不胜枚举。如在故宫的宫墙、石板走道、各类门栏上,在泰山的摩崖石刻上,在古老长城的城墙、城楼上,都留有游客不文明的印迹。

4.传统文化简单、粗糙的舞台化、商品化、导致其文化内涵消失和艺术形式的退化。为了获取经济效益,迎合旅游者猎奇的需要,各旅游区多放弃传统文化的社会、精神意义及艺术含义,随意改变其传统艺术设计形式,使传统文化粗糙、简单地舞台化、商品化。传统民俗、庆典活动等再也不按特定时间、地点、方式进行,而由“旅游需求”随时随地举行,仿佛其存在基础是旅游者需求而非当地的社会生活。地方特色的工艺品制作转向面对大众市场,机械批量生产,并逐渐走向粗制滥造,失去传统的艺术形象和价值。

5.直接或间接导致旅游接待地社会道德水平下降。来自世界各国的旅游者有着各自不同的道德观念和生活方式。旅游者消极颓废意识和生活方式,极易使部分旅游区居民失去纯朴的美德,诱发唯利是图的拜金主义欲望,从而败坏当地的社会风气,影响社会秩序的安定。旅游供给一方对环境的污染和破坏是在旅游开发建设过程和旅游经营过程中发生的。就旅游供给一方而言,旅游作为污染源与工业污染源有共同之处,即以旅游服务设施所排放的“三废”(废气、废水、废碴)和布局不当造成对环境的污染为主。

(2)旅游对环境的污染来自两方面,即旅游供给与旅游需求双方。旅游需求一方对环境的污染和破坏是在旅游者的流动和暂时停留的过程中发生的。主要表现为:大量人口的涌人带来拥挤、混乱;人的破坏性行为对环境造成污染和破坏;大量人口的践踏使土质变化;大量人口的暂时停留带来趁出以往的生产、生活资料的消耗和能源的使用;人群的集中所带来的大气污染、噪音污染、视觉污染等。从旅游者角度分析旅游污染环境的途径可以看出旅游作为污染源存在着不同于一般污染源的特殊性。

(二)、旅游对环境的积极影响 为了生存和发展,人们总是需要开发自然资源。许多开发活动对环境是具有破坏作用的,而健康有序的旅游活动,可以实现部分自然资源的永续利用,减少资源开发对生态的破坏。旅游业的健康发展促进环境保护主要表现在如下方面。

1、旅游业的健康发展促进了环境保护的开展(1)、优化产业结构,保护生态环境如合理规划、健康发展的旅游业可替代部分资源消耗大、污染重的传统产业,达到减轻污染排放的目的。有的农业地区退耕还林,退木还草,退田还湖,转向发展旅游,一方面使当地农民获得同等或更多的经济收入,另一方面也保护了环境维护了生态平衡。(2)、提高目的地环境质量

显然,旅游业的开发基础之一就是拥有优美、高质的环境,任何旅游者都不希望前往个生态环境很糟糕的地方旅游。旅游者内心深处对纯净的空气和水质、优美的环境和生态、绿色的森林和大地的向往客观上督促旅游开发经营者规范其旅游开发方式,提供高环境质量的绿色旅游产品。很多旅游开发项目,如在旅游区植树造林、封山育林、养花种草等,都意味着旅游地生态环境质量的上升。(3)、改善基础设施和服务设施

旅游的发展既能改善地方的基础设施,如机场、火车站、汽车站、道路、通信、用水系统和污水处理系统等,又可以促进当地休闲娱乐、景区景点、住宿餐饮等服务设施的建设,从而使地方经济水平得以提高,地方人居环境得以改善。(4)、保护环境、自然景观和历史古迹

良好的环境、独特的自然资源、珍贵的文物古迹,都是吸引旅游者的重要因素。为了吸引更多的旅游者并提高他们的满意程度,许多风景区、野生动物区和历史文化古迹在开发旅游的同时,也非常关注环境保护问题。在目前我国还不富裕的情况下,国家拿出大量的财力进行旅游区、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等重要旅游接待地的环境保护和资源管理,还有很大困难。旅游业收入丰厚,通过适度的旅游开发,可以筹措到一定的资金,这些资金又可以投入到旅游环境建设中,从而使风景区环境优化,野生动物区收到更好地保护,历史文化遗迹得到维护、恢复和修整。(5)、美化目的地人居生活环境发展旅游业客观上还见推进目的地土地绿化和环境净化,最终达到美化人居环境的功效。旅游业发展过程中,可以促进植树造林、开发园艺项目或设计建设生态化建筑,目的地绿化面积不断扩大,空气污染、噪声污染、水体污染、垃圾污染和其他环境问题也能得到有力的控制。例如南京夫子庙景区,有著名的秦淮河,明清时期的“金陵四十八景”多数都反映了十里秦淮“游船云集,鼓瑟相闻”的历史文化。许多年来秦淮河水质低劣、污染严重、两岸民居破旧,有负盛名。近年来该地区在旅游开发过程中,尤其重视自然环境的恢复和河流生态环境的改善,通过实施污水截流、河道整治、生态护砌、两岸民居改造等工程,谋求秦淮河的绿化、净化和美化,河岸的南京市民重新体验了秦淮碧水带来的美好生活环境。

2、强化了人们的环境保护意识

旅游环境保护作为一项系统工程,需要政府旅游管理部门、旅游经营部门、目的地居民和旅游者的全体参与,同时旅游业的良好运行也促进了政府旅游管理部门、旅游经营部门、目的地居民和旅游者各方的环境保护意识。良好的环境是目的地发展旅游业的重要条件。旅游开发可以带来较好的经济收益,是目的地民众摆脱贫困落后的面貌,在体会到良好的环境给自己生产生活带来的好处后,目的地民众的环保意识会空前增强。对于旅游者而言,旅游是一种短暂的生活方式,是他们对自己日常工作生活环境感到厌倦后对陌生环境的一种向往。在整个旅游活动中,目的地良好的环境会给他们留下深刻的印象,大自然赐给人类的清泉飞溅、林海绿浪、鸟语花香的优美环境让他们感受到美化环境与提高生活质量之间的密切关系,进而树立环保意识,注重环境保护。事实上,近年来流行与世界各地的生态旅游使旅游者有了亲近自然、了解自然、观察自然、感受自然的机会,让他们体会到自然环境是美的源泉,是人类创造美好生活的基本条件,从而在感受自然、得到审美愉悦过程中,更加珍惜大自然的一草一木,约束自己的旅游行为,提高环境保护意识。政府环境管理部门、旅游经营部门在规划和开发旅游项目的过程中,也不断意识到良好的环境是旅游业赖以生存的基础,是旅游业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所以也会采取种种措施保护自然环境,在旅游规划中事先就环境保护方面制定规划、采取措施,并按其重要程度实行分级管理、分级保护。旅游开发与环境保护良性互动的理念逐渐得以树立和贯彻。

(三)针对旅游对环境问题的影响,提出以下保护对策 1.旅游生态环境的保护对策

(1)、治理已遭污染的旅游生态环境.对于已遭污染的旅游生态环境,无论其污染的原因是旅游业还是非旅游业的.为了发展旅游业,在旅游区域应采取有效治理措施,适应从根本上治理.如旅游区的污染工厂要坚决搬迁,旅游区禁止发展污染工业等。

(2)、重建已被破坏的生态环境.在现有旅游区和开发旅游区,若旅游生态环境的某一部分已遭破坏,影响了整个生态环境的美学特征.则应对该地区进行相应的生态环境建设.若旅游区山青水不秀,则应治理水,若水秀山不青,则要治山。在治山时,还要根据山地的环境特征,该种树则种树,该种草则种草,该栽花则栽花,使这些树、草、花能有维护稳定生态系统的生态效益,有据旅游观赏价值。(3)、应用旅游生态环境容量理论,避免旅游生态环境遭旅游活动的破坏和污染。在旅游规划和管理中,旅游超载是导致“旅游活动污染旅游生态环境、旅游活动破坏旅游业发展”的根本原因所在,因此,在旅游开发和管理时,应适度控制旅游生态容量。

(4)、采取必要措施,减缓旅游生态环境的自然破坏。自然界对旅游生态环境的突发性破坏,人类目前只能部分预测,不能避免。但对于缓解性的破坏,却可通过一定的措施,减缓其对旅游生态环境的破坏,如珍稀濒危的动植物的异地移植保护、人工植树造林等。

第五篇:旅游对环境的影响

<一>旅游对环境的有利影响

1.旅游对经济环境的有利影响是最为显著的,旅游业和其他产业相比,是一个投资少,见效快,无污染<相对污染工业而言>的产业,同时,旅游业还能带动其他产业的发展,这就使旅游业对于该地区国民经济收入具有重大的意义.2.发展旅游业,还能增长当地的就业机会,使更多的人有业可从,解决了社会中就业的一大难题,降低社会制安事件的发生频率.同时,各地游客的进入,增长了当地居民和外地人的接触和交往,促进了相互间的文化交流,扩大了视野,提高了文化素养.3.旅游业对生态环境也有明显的有利影响.随着旅游业的日益发展,不断地开发旅游资源,其中有不少旅游资源原来就存在一些生态问题,在旅游资源开发中,便可采取旅游生态建设和污染治理的措施,使开发出来的旅游资源比原来的生态环境质量更高,即旅游开发美化了生态环境.旅游业还能保持生态环境.旅游资源开发出来进入利用阶段,若能科学地管理,能使当地生态环境进入良性循环.<二>旅游对环境的不利影响

旅游对环境的消极影响主要表现在:对大气的影响、对水体环境的影响、噪音污染、对动植物的破坏和干扰、对景观环境的破坏等方面。大量事实表明,旅游已成为环境污染源之一,因此有必要对于旅游污染环境的主要途径及其特殊性做一总结,归纳出旅游影响环境的基本规律,从而为从旅游管理角度加强环境保护提供依据。

旅游文化的产生和发展,时刻都离不开环境的影响,同时旅游文化也在时刻影响环境。旅游文化的发展对环境的负面作用和消极影响,日益显现出来,已引起了人们的普遍关注。旅游文化活动对环境的负面影响是近年来颇受重视的研究课题,国内外有不少学者对此作了相关研究。我们这里介绍的是国际自然保护联盟(IUCN)归纳的八个方面的负面影响,具体如下:

(一)对地表和土壤的影响

随着各自然区域内旅游活动的开展,旅游设施开发与日俱增,已使很多完整的生态地区被逐渐分割,形成岛屿化,使生态环境面临前所未有的人工化改造,如地表铺面、植被更新、外来物种引入等。无论是陆地还是水域表面都可能受到旅游活动的影响,岩岸、沙滩、湿地、泥沼地、天然洞穴、土壤等不同的地表覆盖都可能承受不同类型的旅游冲击,尤其是地表植物所赖以生存的土壤有机层往往受到最严重的冲击。如露营、野餐、步行等都会对土壤造成严重的人为干扰。土壤一旦受到冲击,物理结构、化学成分、生物因子等都会随之发生变化,并最终影响土壤上植物的种类与生长,昆虫、动物也会随之迁徙或减少。

(二)对植物的影响

人类的旅游活动对地表植被和植物的影响可分为直接影响和间接影响两大类。直接影响行为包括移除、踩踏、火灾、作为营火材料采集和对水生植物的危害。间接影响财包括外来物种引入、营养盐污染、车辆废气、土壤流失等问题,这些都会间接地影响植物的生长和健康。1.大面积移除

这是人类旅游活动对植物的最直接伤害。比如,为兴建宾馆、停车场或其他旅游设施,大面积的地表植被剔除,甚至还从外地搬来其他土壤进行客土,以符合工程上的要求,这无疑是对植物族群抄家灭族的行为。2.游客践踏

旅游活动对植物的影响中,游客践踏是最普遍的形式。只要游客一踏上公园或绿地,他的双脚就可能施压于植物身上。游客观赏自然风景区后,势必产生植物种群的改变,即使是轻度的使用,有时也会造成重大的变化。游客对植物践踏行为会引起一系列的相关反应。如会影响到植物种子发芽,因土壤被踩实而导致幼苗无法顺利成长;对于已成长的植物,则可能因踩踏而导致其生理、形态等发生改变;步行道规划设计不合理,也可能影响到濒危植物物种生长;游客所搭乘的交通工具常会留下车痕,造成植物组成的改变。3.采集

采集也是对植物的一种伤害行为。游客最常见的采集动机是想摘下某朵漂亮的花,或想尝尝果实的滋味,或是想带一部分植物回家种植。此外,许多游客迷恋植物的神奇疗效,一到野外看见药用植物就摘,使许多药用植物的天然族群愈来愈少。

此外,由于旅游者不慎或管理不善可能导致的森林火灾,致使植被覆盖率下降;任意砍伐树、竹作木屋、竹屋和烧柴等,毁坏了一些幼木,改变了森林树龄结构;大量垃圾堆积,导致土壤营养状态改变,还会造成空气和光线堵塞致使生态系统受到破坏等。

(三)对动物的影响

旅游区的开发可能会破坏野生动物的栖息地或庇护所。游客到达旅游区后,无论是旅游活动本身或是游客所制造的噪音都会干扰野生动物的生活和繁衍。而且一般游客总喜欢“有吃又有拿”,嗜吃各种山珍海味,又偏爱收集各类野生动物制品,以显示自己的霸气,这样野生动物的生命就受到了威胁。1.干扰

游客从事户外旅游活动时,不可避免地会对生存其中的动物尤其是较为敏感的鸟类和哺乳动物造成干扰。如西双版纳的象谷,由于大规模游客的进入,影响了野象的生活规律,使经常出没于原始森林溪水旁的野象,现在只是偶尔有一两头到此活动;游客从事水上活动也可能对水鸟族群造成威胁,使水鸟不能好好孵蛋、导致失温,天鹅或水禽还可能对被钓客的钓钩挫伤,或食入钓鱼用的小铅块而丧命。游客使用各种旅游设施时所产生的噪音也是其中的一大影响因素,如手提音响、水上摩托车、汽艇均产生极大的噪音,这对动物的影响相当大;同时,水上各种船舶还可能产生油污污染,从而影响水中生物的生存。此外,游客在沙滩上的活动也会影响动物的生长,如影响海龟产卵行为等。2.对野生动物的消费

旅游活动对野生动物的影响,其中游客对野生动物的消费行为最为严重。我国的游客不仅吃海鲜,更爱吃山珍,各种珍禽异兽只要没有毒,都有可能成为游客猎食的目标,造成这些族群数量的下降甚至绝迹。除了吃之外,游客还喜欢购买野生动物的相关制品,如动物毛皮、象牙等;许多海域原本有各式各类的贝类,但大量供人食用以及被制成各式纪念品后,贝类的数量锐减。

(四)对水体环境的影响

水体环境在旅游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因而旅游活动对水体环境的影响也是相当广泛而严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船舶油污、垃圾污染

旅游水体污染的重要原因之一是旅游船只所排放的垃圾、油污的污染。如桂林漓江,每逢旅

游高峰季节,旅游船只几乎是首尾相接,组成浩浩荡荡的“船队”,不仅破坏了游江意境,而且船舶排放的污物大大超过漓江的自净能力,造成江水污染。很多水边地区,如海滨、泉点、河边等地为发展旅游业而修建度假村、休闲中心,其餐厅、宾馆等排放的污水和垃圾也是水体的污染源。2.水上运动

随着度假旅游活动的日益兴盛,湖畔、河边、泉点等地水上运动项目,如水上摩托艇、划船、踩水、游泳、垂钓、跳水、潜水、驾驶帆船等,极大地丰富了人们的度假生活内容,同时也给水体环境带来了巨大的冲击。如水上摩托车活动不仅对沙滩及海岸线产生侵蚀作用,而且其产生的涡流也会影响海域生态如珊瑚礁内的浮游生物和鱼类,漏出的油污还会污染水体,甚至会散布化学物质威胁水体生物的健康。

(五)对大气环境的影响

随着游客进入旅游区以及供游客乘坐的交通工具蜂拥而至,汽车排放的大量有毒尾气、扬起尘埃和众多游人呼出的二氧化碳,以及旅游区内的宾馆、饭店等生活锅炉排放的废气,都会对旅游区的大气环境造成严重的污染。1.交通工具污染

数以万计的游客使用的私人交通工具,是最没有效率的运输方式,它不但会消耗更多的资源,也会排放出更多的大气污染物。这种车辆所引起的大气污染以光化学烟雾污染最具伤害性,光化学烟雾中存在许多高反应性的光化学物质,不但会影响植物,还会危害人体健康。光化学烟雾严重时会影响视线,降低能见度,造成游客困顿;它所含的某些物质可能会刺激眼睛,造成流泪等不舒适的感觉。此外,交通工具所排放的废气还可能含有有毒物质,威胁地球生态的健康。从全球气候变化的角度来看,废气排放可能导致酸雨,也可能排放使地球增温的温室气体,或是排放诱发臭氧层空洞的物质。2.垃圾等固体废弃物

垃圾等固体废弃物有机含量高,如处理不当,会滋生细菌和病毒,特别是堆放在底层的有机物,因严重缺氧,厌氧菌迅速繁殖,病原菌滋生,并产生恶臭;旅游公厕如管理不善也会产生恶臭,增加大气含菌数。3.封闭环境中的大气污染

如溶洞、餐厅、娱乐场所等,除受外界大气影响外,还受内部污染物排放影响,如旅游者呼吸释放的二氧化碳、水汽并携带病毒和细菌、吸烟增加的二氧化碳和烟雾、使用电子设备释放出的大量正离子、装修释放的有害物质、取暖散发出来的一氧化碳、二氧化硫、烟尘等,由于空气流动差,空气污浊,令人头痛、气闷、食欲不振、精神不佳,甚至导致某些疾病传播和发生。

4.旅游设施对大气环境的污染

旅游宾馆饭店是任何一类旅游形式都必需的生活服务设施,对大气的污染源主要是供水、供热、供能的锅炉烟囱、煤灶的排气、旅游地域小吃摊排放的废气等,释放出来的主要是燃烧煤、煤气和液化气产生的二氧化硫、二氧化氮、一氧化碳和烟尘等,总量虽较工业小,但排放源分散、高度低、距景点近,且多无除尘设施,对旅游地大气质量影响大。

(六)对环境卫生的影响

旅游活动对环境卫生的影响主要表现为固体废弃物垃圾污染。在很多风景名胜区,人们随处都可见到游客丢弃的各种固体废弃物垃圾。垃圾污染现已成为我国很多风景名胜地区的一大祸害,是一个十分普遍而又棘手的问题。

我国游客总喜欢将各种食品,如点心、糖果、饮料等带到户外,或是到旅游区附近的土产店、海鲜店里大吃大喝,为当地环境制造出了许多垃圾。南岳衡山每年约有6000吨的经营垃圾、202_吨的旅游垃圾倒入旅游区内的溪流和水体中。某些山地的谷地几乎成为登山游人丢弃杂物的垃圾桶。山谷垃圾难处理,日积月累,臭气熏天。此外,这些垃圾的处理也是一大难题,因为“没有一种废弃物的处理方法是全然安全的”,如处理设备要耗电、耗能,而且部分污染防治设备会产生二次公害(如焚化炉可能排出含有有毒物质的废气),再次威胁环境,甚至损害大众健康。

(七)对环境美学的影响

旅游活动对环境美学的不良影响主要在于游客的不文明旅游行为和旅游业的不合理开发建设。

1.游客的不文明旅游行为

有的旅游者在旅游过程中除了眼看、耳闻、鼻嗅之外,还有在古树、碑刻、石头等上刻字画画的不良习惯。刻字留念可以说是最常见的游客恶习,不仅破坏景观,而且会影响一些植物的生长,降低文化旅游资源的价值。比如,我国许多风景名胜区的岩壁上,本可欣赏大自然鬼斧神工的雕刻技巧,却常可见到“××到此一游”,或“×爱×”的心型图案,给人大煞风景的感觉。再如,我国黄山风景区非常盛行同心锁,情侣买来同心锁挂在树木旁的铁练上,可怜的巨树身上围绕成串的金属,古木参天的天然意境也全然被破坏了。2.旅游业的不合理开发建设

旅游设施建设项目的规划不当或开发过度,会使当地原有的景观环境遭到破坏,即所谓的“开发污染”。旅游开发的实质是在自然山水或原有风景区的基础上添加人工建筑,使之适应旅游活动开展的需要。但现今的很多的旅游开发,只考虑迎合其主观上认定的旅游者的兴趣所在的审美特点,忽视或根本不顾及该项目建设同周围景观环境的协调,从而造成对该地景观环境的侵害。如山东泰山、北京西山、中岳嵩山森林公园等,索道悬空,电线杆插天,严重破坏了山岳风景区的原有神态;浙江普陀山是我国四大佛教名山之一,昔日“见屋皆寺庵,逢人尽僧尼”,现在山上山下,摊店林立,现代化娱乐设施遍布全山,流行音乐已淹没了寺院传来的梵音,洋楼与寺殿争高,摇滚与梵音共鸣,此情景,与佛教圣地相去甚远;黄果树瀑布下游7公里处的天星景区,其内修了一个体积过大、黄色琉璃瓦屋顶的茶室,与景区的一个天然喀斯特盆景公园特色很不协调,破坏了自然美,违反了自然法则

(八)对社会文化环境的影响 1.对文物古迹的破坏

首先,由于部分游客的文化修养不高,认识不到文物古迹的珍贵和不可替代性,盲目地在文物上刻画或坐卧在文物古迹上拍照等不文明行为,会造成文物古迹不同程度的损耗和破坏。其次,众多的游客在游览过程中,呼出的二氧化碳气体中含有大量的水分,使文物古迹受到侵蚀,特别是一些古老洞穴、佛教石窟中的壁画和雕像等文物古迹表现得非常明显。由于洞

穴和石窟中原本湿度就高,再加上众多游客呼吸作用所带来的大量水分,加快了珍贵的壁画和雕像的腐蚀速度。另外,照相机的闪光灯,数以百万计游客的汗水、指印,也会使得壁画和雕像受到腐蚀。如著名的敦煌石窟,因受照相机闪光灯及数以百万计游客的汗水、呼吸(二氧化碳)和指印的破坏和腐蚀,许多壁画的逼真细节已失去光泽,变得暗淡模糊,红色和肉色逐渐变为黑色。

再次,众多游客的脚踏也会损害文物古迹。如我国的万里长城长期以来由于大量游人的攀登,造成挤踏破坏,很多地方已受到严重损害;北京的故宫由于游人川流不息,碰肩抵足,曾将大殿内的金砖踩出凹坑,广场和通道的金砖也损害得很厉害,有人估算,故宫铺地的“金砖”,每年磨损达10~20毫米;颐和园蜿蜒700余米的彩饰长廊,路面的砖,几年就要更换一次。2.对当地居民的价值观和生活习惯的影响

随着旅游活动的开展,旅游者不可避免地会将自己的生活方式带到旅游目的地。具体表现在:有些人通过对来访旅游者行为的观察,逐渐在思想和行为上产生消极变化。他们开始对自己的传统生活方式感到不满,向往来访旅游者的生活方式,先是在装束打扮和娱乐方式方面盲目模仿,继而发展到有意识的追求,从而使赌博、卖淫、投机诈骗、贪污受贿、走私贩毒等犯罪和不良社会现象增多,影响社会秩序的安全。此外,由于受西方自由思想的影响,传统的道德观念、价值标准受到冲击,其结果是导致婚姻破裂的增多和离婚率的上升等。3.传统文化的过度商业化

传统的民间习俗和庆典活动都是在传统特定的时间、传统特定的地点,按照传统规定的内容和方式举行的。但是,很多这种活动随着旅游业的开展逐渐被商品化,它们不再按照传统规定的时间和地点举行,为了接待旅游者,随时都会被搬上“舞台”,为了迎合旅游者的观看兴趣,活动的内容也往往被压缩,并且表演的节奏明显加快。因此,这些活动虽然被保留下来,但在很大程度上已经失去了传统上的意义和价值。如傣族的泼水节被搬到昆明“郊野公园”作旅游文化活动项目开发时,却成了“倒水节”:游客各自拿着水桶、水盆,将水从对方的头上浇到脚底,或是将人推到水池中,一圈人围着“泼”,完全失去了“柳枝洒水”,以示祝福的文化意境。4.诱发主客矛盾

在开展旅游的过程中,伴随旅游者与当地居民接触的日益频繁,就不可避免地造成一些心理上的冲突和矛盾,尤其是对当地居民来说,这种不适和矛盾会更明显。如当一个旅游区出现游客过度拥挤现象时,或者游客行为太过粗鲁以致于对当地居民的日常生活造成影响时,居民就会产生抱怨的情绪,常会听到的抱怨有:个人隐私曝光、停车场不足、塞车、拥挤、噪音、环境变脏、垃圾增多、当地物价上涨、小偷变多等

想学习992009-12-14 20:45:05

一、对经济发展的积极影响 1、增加外汇收入,平衡国际收支 2、有助于货币回笼 3、增加目的地的经济收入 4、帮助相关行业的发展

5、增加政府税收

6、平衡地区经济发展,缩小地区差别 7、增加就业机会

(1)旅游业属于劳动密集型行业。

(2)旅游业中就业岗位层次众多,许多工作并不需要很高的技术。

1、旅游乘数的效应

旅游乘数是用以测定单位旅游消费对旅游接待地区各种经济现象的影响程度的系数。人们在旅游研究中经常使用的旅游乘数类型有四种:

(1)、营业额或营业收入乘数(Sales Multiplier 或 Transactions Multiplier)。这一乘数用以则定单位旅游消费对接待国经济活动的影响。顾名思义,这一乘数表示的是单位旅游消费额同由其所带来的接待国全部有关企业营业收入增长量之间的比例关系。

(2)、产出乘数(Output Multiplier)。它同营业收入乘数非常类似,但所测定的是单位旅游消费同由其所带来的接待国全部有关企业经济产出增长程度之间的比例关系。(3)、收入乘数(Income Multiplier)它表示的是单位旅游消费同其所带来的接待国净收入变化量之间的比例关系。

(4)、就业乘数(Employment Multiplier)。这一乘数有两种用法:(1)表示某一特定数量的旅游消费所创造的就业人数;(2)表示由某一特定数量的旅游消费所带来的直接就业人数与继发就业人数之和同直接就业人数之比。

2、影响旅游乘数效应的因素(1)漏损(Leakage)量的大小。

漏损量越大,乘数的值就越小。换言之,在所得收入中储蓄量及用于进口和其他对外支付的数量越大,乘数效应也就越低。(2)接待国的产业结构和生产能力。

如果接待国的经济实力很强,技术先进,并且生产门类齐全,经济上自给的程度很高,无论是在数量上还是在质量上都能够满足国内旅游企业、居民及外来旅游者对各种物质商品和服务的需要,那么便有可能使游客的旅游消费所带来的收人更多地留在目的地经济内,减少对进口商品和服务的购买。自给的程度越高,旅游乘数的值也就越大。反之,如果接待国经济落后,生产门类不全甚至单一化,不能满足人们对有关商品和服务的需要,在这种情况下,该国势必会在这些方面依赖进口,因而旅游乘数效应必然很低。

二、对经济发展的消极影响

1、有可能引起物价上涨。

2、有可能影响产业结构发生不利变化。

3、过重依赖旅游业会影响国民经济的稳定。这主要是因为:

(1)作为现代旅游活动主要组成部分的消遣度假旅游有很大的季节性。

(2)旅游需求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客源地居民的收入水平、闲暇时间和有关旅游度假的流行时尚,而这些都是旅游接待国或地区所不能控制的。

(3)从供给一方来看,旅游需求还会受到接待地区各种政治、经济、社会乃至某些自然因素的影响。

【旅游的社会文化影响】

一、积极方面的影响

1、有助于提高民族素质

2、有助于增进国际间的相互了解

3、有助于促进民族文化的保护和发展

4、有助于推动科学技术的交流和发展

5、有助于促进社会环境的改善

二、消极方面的影响

1、不良的“示范效应”

2、干扰目的地居民的生活

3、当地文化被不正当地商品化

【旅游的环境影响】

一、积极方面的直接影响

1、使历史建筑和古迹遗址得到维护、恢复和修整。

2、使休闲和娱乐场所及相关设施的数量得以增加。

3、使道路、交通运输服务灯基础设施得以改善。

4、使旅游接待地区的环境卫生得以重视和维持。

二、消极方面的直接影响

1、使大地水和空气的质量下降并使噪 声增加。

2、使人口密度增大、交通阻塞,造成当地居民的生活空间相对缩小。

3、长期大量接待来访旅游者,会使当地历史古迹的原始风貌甚至其存在寿命受到威胁。

4、大规模旅游活动的开展将加剧对自然环境和生态系统的损害及破坏。

5、旅游接待设施的过度开发和建设,会使当地原有的自然景观遭到破坏

    版权声明:此文自动收集于网络,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

    本文地址:https://www.feisuxs.com/wenku/jingpin/11/2742435.html

相关内容

热门阅读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