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湖北洈水风景旅游区总体规划意见及回复
湖北洈水风景旅游区总体规划意见及回复
202_年11月30日,荆州市发改委和荆州市旅游局在荆州洈水联合主持召开了《湖北洈水风景旅游区总体规划》(以下简称规划)评审会,专家评审组由湖北大地风景规划研究院、荆州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湖北省旅游局、湖北省鄂西圈办、荆州市鄂西圈办、荆州市旅游局、荆州市水利局等单位的7位专家组成。会议听取我院汇报后,一致认为我院规划体系完整、资料翔实、产品丰富,具有可操作性,同意通过。为使规划更加完善,相关领导和专家提出了一些修改意见,我院认真研究了这些意见,并将相关意见落实到规划中,现就相关意见回复如下:
一、专家组意见
意见一:加强与相关规划的衔接与协调,理顺关系,便于实施推进。回复:接受此意见,我院已与《洈水水利风景区总体规划》、《洈水风景区概念规划》、《洈水国家森林公园总体规划》做好了衔接,主要体现在风景资源保护与利用、库区水体保护与利用、森林资源的保护与利用三个方面;并衔接落实了《荆州古城旅游区总体规划》,主要体现在与荆州古城旅游区的市场营销、游线组织等方面。
意见二:进一步挖掘景区特色资源和文化内涵,加强主题提炼,明确景区开发建设与发展目标。
回复:同意此意见,我院已充分提炼与挖掘景区特色资源与文化内涵,经过认真分析研究,最终提出“迷岛巡游、南山观岛”的主题定位;景区的开发建设与发展目标已在“文本第二章”中充分体现。
意见三:补充环境保护、安全保障措施,完善市场营销规划。
回复:接受此意见,我院已将市场营销、安全保障措施及环境保护单独成章,并落实于规划中。意见四:进一步优化产品设置与开发模式,明确近期建设项目库。
回复:接受此意见,我院已对开发模式、分期建设等方面认真考虑,并落实于规划中。
二、各位专家个人意见(1)、王子夫
意见一:按照《旅游规划通则》中对旅游区总体规划成果要求,需要增加洈水风景旅游区基础资料汇编。
回复:同意此意见,依据《旅游规划通则》中7.2.5条规定,旅游区总体规划的成果为:文本、图件、附件三部分内容;附件包括规划说明和其他基础资料等内容,因此基础资料汇编为非必备内容,且《洈水水利风景区总体规划》、《洈水风景区概念规划》、《洈水国家森林公园总体规划》三个规划均已有相关内容,为避免重复,我院将规划重点放在文本、图纸、说明书三个方面。
意见二:旅游规划通则中对于旅游总体规划内容要求:规划旅游区的对外交通系统布局和主要交通和主要交通设施的规模、布置;规划旅游区内部的其他道路系统的走向,断面和交叉口形式。回复:接受此意见,我院已结合《松滋市十二五规划》及交通部门的相关要求,已补充完善对外交通规划的图纸、停车场布局、道路选线及断面形式等内容。意见三:面对旅游区近期50万人,远期108万人的游客规模,规划需要对旅游区停车场的车位及建设用地规模进行量化。回复:同意此意见,我院交通规划章节已具备相关内容。意见四:洈水旅游区的核心吸引力在何处? 回复:迷岛巡游、南山观岛。
意见五:洈水风景区的定位是什么?
回复:以迷岛巡游、南山览胜为主导的,以生态体验、运动休闲为特色的,兼具康体养生、商务会议、特色餐饮、地域文化展示、礼佛、洞穴探秘等能为一体的5A级生态型休闲度假旅游库区。(2)、凡丽绒
意见一:洈水风景旅游区的名称不响亮,不适宜对外营销。
回复:同意此意见,规划名称已由甲方确定,不属于我院工作范畴,但我院从形象定位、宣传口号入手强化对外营销形象。意见二:主题形象需进一步概括,加强吸引力。
回复:接受此意见,我院已认真研究,提出五种备选方案,将其落实于文本第18条。意见三:建议将环境保护放在第一位。
回复:同意此意见,我院就是以此为原则进行规划设计。意见四:对环境保护应细化,补充完善相关内容。
回复:接受此意见,我院已按照国家相关标准将相关内容独立成章。意见五:规划立足于200KM的层圈太低,应以全省第一、国内知名为目标。
回复:同意此意见,我院认为任何事物都需符合客观规律,千岛湖的游客主力尚集中于200千米层圈,难于突破,因此洈水风景区只有突出特色,实事求是才是根本。意见六:体制机制需进一步强化。
回复:我院对其体制与机制的看法为:
1、政企分开,洈水公司负责具体运营,地方政府负责监督实施,各司其职。
2、政府与企业共同维护规划的严肃性,保障景区按照规划科学实施。意见七:加强文化与旅游的结合。
回复:同意此意见,洈水库区周边的文化内涵非常丰富,主要有佛文化、回民文化、水利文化等,佛文化我院已深入研究并衔接,规划的弥勒道场便是体现;回民文化考虑到其排外性,我院提取其欧陆风格打造主题小镇,水利文化通过展览馆着重体现洈水大坝丰富的精神内涵。
(3)谭劲
意见一:增加旅游安全与防灾减灾章节。
回复:接受此意见,我院已按照国家标准要求增加了相关章节。意见二:增加主题形象的提炼,宣传促销专章。
回复:接受此意见,我院已按照国家标准要求增加了相关章节。意见三:补充竞争对手分析,如何进行分区取舍。
回复:接受此意见,洈水周边200千米无同质景区,因此我院主要侧重于与周边景区如荆州古城、宜昌、恩施等互动。意见四:增加运营机制,内部组织体系设计分析,以保证区域规划职能和圈投公司管理体系职能的统一协调。
回复:同意此意见,运营机制等内容并非我院规划需要解决的问题,同时圈投公司已有专业的运营机制及内部组织体系。意见五:归并农业产业、渔业内容,专门分析休闲农业观光旅游业。
回复:同意此意见,旅游业态的分析属于经济规划范畴,我院规划侧重于景点布局、游线组织等实体方面。意见六:酒店设计方面需考虑多层次组合。
回复:同意此意见,我院规划是以此理念为依据的。(4)、李新家
意见一:应确定总体规划的依据和方向,应定位于风景区的概念上,按照《风景名胜区规划规范》。
回复:同意此意见,风景名胜区规划是国家法定规划,且《洈水风景名胜区规划》已报省建设厅通过,我院编制的《洈水风景旅游区总体规划》是洈水旅游发展有限公司组织编制的企业行动指南,属于风景名胜区规划的旅游专项规划,因此需同时依据《风景名胜区规划规范》与《旅游规划通则》。
意见二:生态环境保护内容需加强。
回复:接受此意见,我院已增加相关专章。意见三:内外交通的联系与衔接需要细化。回复:接受此意见,我院已增加相关专章。
意见四:生态廊道与自行车道的相互利用,道路断面的确定,应重点考虑慢行车道的设置方式。回复:同意此意见,道路断面形式我院已结合交通需求合理确定。意见五:大岩咀镇区是后勤保障的基础,应扩大规划范围。回复:同意此意见,规划范围是甲方确定。
意见六:近期项目库应更加明确,可增加基础设施项目。回复:接受此意见,我院已作出修改。(5)、姚友安
意见一:十二五期间打造为4A级景区。
回复:接受此意见,我院已按照5A及景区要求调整了规划内容。意见二:镇区与景区要充分结合。
回复:同意此意见,主题小镇的打造是整个规划的核心内容,镇区与景区已充分结合。意见三:增加环保、安全、市场营销章节。
回复:接受此意见,我院已按照国家标准增加了相关章节。意见四:不宜大规模开发,且提高品质。
回复:同意此意见,此意见也是我院的规划原则。意见五:利用白云边的影响力。
回复:同意此意见,落实该意见需要甲方在更高层面上与其联系对接。意见六:增加荆州市十二五规划、松滋市十二五规划等为规划依据。回复:已将其增加为规划依据。(6)、徐仲平
意见一:增加水资源与水土保持的论证、建设项目的报批程序等内容。
回复:同意此意见,我院所依据的《洈水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及《洈水水利风景区总体规划》已有相关论证,我院不再赘述。意见二:增加污水排放的净化和排放总量的研究。
回复:同意此意见,我院规划为总规层面内容,具体指标及数据有待控制性规划及修建性规划细化与完善。(7)、陈刚
意见一:与荆州古城旅游规划的对接。
回复:接受此意见,我院认真研读荆州古城旅游总体规划,并将其项目、范围落实到规划中;另外我院考虑在旅游营销方面与荆州古城联动,提出:“到荆州看城、到洈水看岛”的宣传口号,希望借助荆州古城提升洈水的影响力与知名度。
意见二:对外交通内容的完善。
回复:接受此意见,我院已依据松滋十二五规划及交通部门意见完善对外交通规划内容。意见三:增加规划亮点,避免与相同景区的同质化。
回复:接受此意见,我院认为湖泊旅游项目有同质化的倾向,但其所依托的山水环境是无法复制的,因此洈水的核心吸引在于:“迷岛巡游、南山揽胜”。意见四:明确机制创新,处理好洈水工程管理局、洈水管委会等部门间的关系。
回复:同意此意见,机制创新等内容并非我院规划能够解决的问题,需要更高层次的政府及部门的通力合作才能实现。意见五:注重对巴蜀、荆楚和水文化的挖掘。
回复:同意此意见,洈水库区周边的文化内涵非常丰富,主要有佛文化、回民文化、水利文化等,佛文化我院已深入研究并衔接,规划的弥勒道场便是体现;回民文化考虑到其排外性,我院提取其欧陆风格打造主题小镇,水利文化通过展览馆着重体现洈水大坝丰富的精神内涵。
意见六:打造一台好节目。
回复:接受此意见,我院在九岭岗起义纪念碑西侧,规划集展览、剧场功能于一体的建筑综合体,以为各类演出提供平台。
三、各部门代表性意见
意见一:松滋市规划局建议将洈水镇一起划入规划区。
回复:同意此意见,规划范围由甲方划定,我院已考虑在交通、功能布局等方面与其衔接。意见二:松滋市交通局建议增加安全章节。回复:接受此意见,已形成专章。意见三:林业局建议以生态保护为主。
回复:同意此意见,生态保护是我院规划的前提和依据。
第二篇:微山湖风景旅游区
微山湖风景旅游区
微山湖
微山湖由微山、昭阳、南阳、独山湖连接而成。面积1266平方公里,在山东省南部的微山县,是我国北方最大的淡水湖,为山东省首批自然风景名胜区。微山钟灵毓秀,物产丰饶,名胜众多,自然风光秀丽,是一个巨大的天然公园,是著名的“一都两乡”,即中国荷都、北方水乡、铁道游击队故乡。简介
微山湖由微山、昭阳、南阳、独山湖连接而成。面积1266平方公里,在山东省南部的微山县,是我国北方最大的淡水湖,为山东省首批自然风景名胜区。微山钟灵毓秀,物产丰饶,名胜众多,自然风光秀丽,是一个巨大的天然公园,是著名的“一都两乡”,即中国荷都、北方水乡、铁道游击队故乡。
(一)风光秀丽
景以水润,境以山幽。微山湖境内湖光、山色、岛屿、森林、荷花荡、芦苇荡等自然景观资源丰富、独特,微山湖的美是一种天然的、综合了野趣与柔情的美。凤凰山、桃花山均依湖而立,湖光山色相映,森林山泉一体。登临高处,驻足山崩,远山近水尽收眼底;晨曦初露,湖面浮光跃金,白帆点点;夕阳西下,落日衔水,山岛镶金。初春,湖水澄碧,点点渔帆似在银绢素帛上滑动;盛夏,微山湖中接天荷叫,如伞如盖,红荷映天日,缕缕馨香沁人心牌:金秋时节,蒹葭苍苍,菰草金黄,水天一碧,渔歌悠扬,摘菱采莲的船儿满湖穿梭一片丰收景象;寒冬,辽阔的湖面寒霜百里,静寂无声。冰封太湖,会偶见装了冰撬的小舟轻轻滑向冰面,凿冰捕鱼。微山湖水面辽阔,气候温和,水产资源丰富,其中四个鼻孔金鲤鱼为微山湖的特产。最蔚为壮观的当数湖上的10万亩荷花了,每至盛夏,湖面上花团锦族,争奇斗艳,荷香四溢,沁人心脾,游人进湖,纷纷发出“黄山归来不看岳,九寨沟归来不观水,微山湖归来不赏荷”的慨叹。每年八月份都要举办一届微山湖荷花艺术节暨经贸洽谈会,届时,佳朋云集,大家游湖赏荷,揽胜寻古,与渔民同乐,别有一番情趣。
(二)人文荟萃
微山历史悠久,古迹众多。南阳古镇风貌风韵犹存,留传着许多动人的传说和传奇故事。历史遗迹有微山岛三贤墓、两城伏羲陵、伏羲庙、鲁桥仲子庙、马坡梁祝墓等。三贤墓坐落于微山岛上,三贤墓即:殷微子墓、春秋目夷墓、汉张良墓。微山湖即由微子而得名,微子名启,殷纣王的庶兄。纣王无道,微子数谏不听,愤而出走,死后葬于微山岛,从此,人们称为微子山,或微山。微山湖形成之后,又依山名取为微山湖。目夷墓距微子墓约一公里,目夷字子鱼,微子十七世孙,春秋五霸之——的宋襄公的庶兄,是古代著名的军事家。其战略思想可从人谙热的《子鱼论战》中窥见一斑。因为他景仰先祖微子,死后便葬于此地。张良墓位于微山湖文化园内,是三墓中最大的一座。张良宇子房,汉初杰出的军事家,曾帮助汉高祖刘邦建立了汉王朝。刘邦称赞他“运筹帷幄中,决胜千里外”。墓前有清乾隆二年(1737年)所立石碑一幢,上书“汉留侯张良墓”。民间传说,张良为防盗墓,曾命人一夜造墓108座,以为疑冢。张良墓确有多处,但张良的封地留城在微山岛西约公里处,他晚年又避居在封地,死后葬于此,应该是很有可能的。张良墓东为普渡寺,寺内有目前中国最高的阁内大佛,令人叹为观止。文化园东部为国际书法碑林,气势恢宏,飘逸流畅,呈现出一派行云流水的书法景象。
(三)革命遗迹
微山湖是著名的抗日根据地,铁道游击队和微山湖大队、运河支队等抗日武装,芦荡飞舟,巧设鱼钩阵,扒火车,炸桥梁,涌现出许多可歌泣的英雄事迹,刘知侠的长篇小说《铁道游击队》即取材于此。一曲(微山湖上静悄悄》使微山湖名扬中外。微山湖抗日英烈纪念园就是为纪念这些抗日武装而建立的。分为两大部分;铁道游击队纪念碑和纪念馆。纪念碑碑体由帆船、人物形状组成,其中有三尊铜铸铁道游击队队员,有的怀抱琵琶,有的持枪站立,分别位于船头帆下,意为铁道游击队胜利归来。给人一种太阳快要落山的安谧气氛。纪念馆采取全景式壁画、大型雕塑、革命文物、图片资料、现代数码,声、光、电造型艺术相结合的表现手法,全面展现了当年的战斗和生活场景。纪念园现已被命名为济宁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山东省国防教育基地。
(四)物华天宝
微山湖素有“日出斗金”之盛誉。湖内有鱼类78种,水生经济植物74种。尤以微山湖甲鱼、四鼻孔鲤鱼、麻鸭及微山湖无铅松花蛋、灰蛋、荷香妙龄鸭、五香扒鸭等最负盛名。微山鱼宴名播大江南北,吉祥长寿,漂汤鱼丸,八宝元鱼汤、麻鸭卧雪、南阳烧野鸭、筒子鱼、老鳖靠河沿、乾隆玉面等地方传统名吃,深受全国各地人士喜爱。
优美的水乡风光,世代的渔猎生活,淘冶了湖上渔家人的情操,滋养了他们独特的生活习俗。走进微山岛民俗村。您会品尝到渔家人亲手做的渔家饭菜,住一宿散发着渔家气息的土炕,领略渔乡特有的风土民情,白天我们可以荡舟在荷间、苇丛、柳下、垂钓在湖边渡头,听渔歌对唱,赏采莲新歌,或者参加渔家人特有的鱼鹰捕鱼表演,去生态观光园采摘果实:夜晚我们可以临风听浪,赏万家渔火、观朗月繁星,您也可去篝火晚会凑凑热闹,听听渔家端鼓腔、山东快书、琵琶弹唱,看渔家歌舞,玩民间游戏。最热闹的要数渔家婚礼了。在春和景明的三月,在气清云白碧水天蓝的中秋,湖面上泊一簇船,船间飘红旗彩帜,有“物子”
高高挑起,有乐声依依,有笑声哗哗,在红男绿女,有船载宾至,那就是举行湖上婚礼了。只只船头上,摆满了鱼鲜美酒,笑声沾酒饮,饮酒发笑声,如有船厂驶过,好客的主人还会邀上您饮一杯喜酒,或者隔船抛过来一包喜糖,共贺青年人新婚之喜,共享生活的甜蜜。入夜,只只船上挂上桅灯,酒红灯红,洋洋喜气飘夜空。如果你累了,需要休息,就请身躺渔家旅馆那简陋而又充满温馨的床铺上,让无边的波韵伴您进入香甜的梦乡。
总括
微山湖正以其独特的湖上风光、人文景观和民俗风情吸引着越来越多的中外游客。
微山岛上村村通公路,通讯便捷,开通了国际国内直拨程控电话。出入微山岛极为便利,装载汽车的渡轮单程只需15分钟,出岛后乘车1公里即驶入104国道。
第三篇:海峡西岸旅游区发展总体规划
海峡西岸旅游区发展总体规划
一、海西规划编制的概况
(一)规划编制的区域背景
核心区:四省二十三市:福建省全省九市;
粤东汕头、汕尾、潮州、揭阳、梅州; 浙南温州、台州、金华、丽水、衢州; 赣东赣州、鹰潭、上饶、抚州。
发展区:两省六市:广东省深圳、珠海和惠州;
浙江省杭州、宁波和舟山。
辐射区:台湾地区:台湾本岛;
金门、马祖、澎湖列岛及台湾本岛。
海西在哪里? 北接长三角,南连珠三角,背靠中国大陆腹地,与台湾隔海相望
(二)规划编制的战略背景
国家全面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发展环境和谐 “两会”协商开启两岸交流新时代,两岸关系回暖 国家旅游局打造海峡西岸旅游区,东风之势鼎盛 经济发展促进旅游需求升级,旅游发展加速 海峡西岸旅游区建设基础坚实,发展前景广阔 海峡西岸旅游区发展初具规模,发展机遇良好
(三)规划编制的关注焦点
独特的政治背景:承载两岸和平统一的历史使命 地跨多个行政单位:协调区域间竞合关系尤为重要 发展水平参差不齐:统筹各市以形成合力有待突破
(四)规划调研的终极目标(重点打造)
海峡西岸旅游区如何根植于东南沿海,融入海峡两岸,辐射全国,走向世界?
建设目标:基于国际化视野和本土化意象,将海峡西岸旅游区打造成为我国重要的自然和文化旅游中心,携手东岸,全力出击国际旅游市场,共同打造世界级旅游目的地。
大策划、大手笔、大运作: 一批国家级最佳旅游城市 一批国家级旅游产业集群 一批国家级旅游发展示范区 一批大型旅游企业集团 一批国家级旅游优先发展区 一批白金五星级饭店 一批国家5A级旅游精品景区 一批国家级经典旅游节会 一批国家级旅游精品线路 一批国家级对台旅游口岸 一批国家级工农业旅游示范点 一批国家级旅游强县
(五)规划调研的时间安排 第一阶段:广东东部考察阶段 第五阶段:宁德专项考察阶段 第二阶段:福建沿海考察阶段 第六阶段:江西东部考察阶段 第三阶段:福建内陆考察阶段 第七阶段:浙江东部考察阶段 第四阶段:浙江南部考察阶段 第八阶段:台湾地区考察阶段
二、海西规划编制的主要内容 规划的总体理念:
树立大资源观,盘活区域旅游资源存量 树立大形象观,再造鲜明独特旅游形象 树立大品牌观,塑造海西旅游强势品牌 树立大产业观,构建海西旅游产业集群 树立大战略观,实现海西旅游业跨越式发展 树立大旅游观,加速旅游行政管理体制改革
海峡西岸旅游区发展的四维意象 :
技术路线:
规划体系:
旅游产业基本认知
一、现状认知及竞争力评价
(一)现状认知
旅游产业迅猛发展,产业体系初见端倪
旅游开发逐渐深化,旅游功能日臻完善
市场结构初步完善,多元市场初具规模
产业要素趋于完备,产业竞争力日益增强
行业管理力度加强,旅游法规逐步健全
(二)竞争力评价
总体评价——发展水平较高、增长潜力巨大
二、资源赋存及综合评价
(一)资源赋存状况
海西区内旅游资源赋存度高,资源类型覆盖了除冰雪资源之外的八个主类、30个亚类资源。
(二)资源特色评价
生态环境优良,地貌构景奇特 生态环境优良,地貌构景奇特 文化底蕴深厚,民俗宗教奇异
侨乡特区兼具,两岸同根奇缘
(三)海西旅游资源的综合评价
有资源、缺主题:良好的生态资源和文化底蕴,但是资源的特征表现力与影响力亟待挖掘和弘扬
有产品、缺产业:旅游产品单
一、老化,游客到此消费形式单一,还没有形成多层次、高附加值的旅游产业链 有市场、缺形象:每年有3-4万游客,且增长迅速。但由于区域旅游主题和形象的不完善,仍处于初级山水观光旅游阶段
有环境、缺氛围:区域旅游环境已初步形成,但是整个环境氛围仍然停滞于初级层面,尚未形成多元化格局
三、客源市场分析
三、海西规划提交的成果形式
第四篇:**生态农业观光旅游区总体规划
为了加强生态环境保护,以生态建设带动旅游开发,以旅游开发促进农业结构调整,三者有机结合,互为补充,相互促进,打造沙漠特色旅游精品,推动全区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制定武威城东生态农业观光旅游区总体规划。
一、旅游资源调查分析
1、规划范围武威城东生态农业观光旅游区范围为:凉州城区以东、武长公路两侧,园区中心区涉及高坝、清水、清源、长城、吴家
井、武南、中路、邓马营湖、黄羊河农场、濒危野生动物研究中心、兰墩滩原种场、皇台葡萄基地等乡镇和单位,面积约776平方公里,耕地面积2.37万公顷。
2、旅游资源调查经过近几年发展,武威城东初步形成了一批历史文化和生态农业观光旅游的景区(点)。经实地调研,该区可开发利用的旅游资源丰富,分18大类、35个景区(点)。
1、地文景观类101、典型地质构造101.1、天梯山丹霞地貌天梯山位于凉州区南50公里的中路乡灯山村,因山路曲折似梯,故名天梯山。天梯山石窟即开凿于其南麓崖壁的半腰,崖壁因砾石脱落风化出现大小不等的洞穴,呈现比较奇特的丹霞地貌景观。109、沙(砾石)地风景109.1腾格里沙漠腾格里沙漠位于城东23公里处的长城乡,也称八十里和四十里大沙。以红水河为界,沿岸沙丘比高2-5米,沙漠内多呈固定沙丘,比高可达20米。其内遍布沙生动植物,旅游项目尚待开发,具有良好的沙漠探险开发价值。
2、水域风光类202、漂流河段202.1黄羊河天梯山段为黄羊水库水峡口放水,全长约8公里,水道宽而且曲折,水流流速大,两岸有部分植被,山势峻峭,适宜开发水上漂流、探险等活动。203、湖泊203.1、黄羊河水库库址位于中路乡境内,黄羊河水峡口入口处,是凉州区最早建立的一座中型水库。总库容5644万立方米,是以灌溉为主,结合防洪、发电的水库。203.2、南营水库库址位于城南20公里处南营乡南营村,金塔河出山口处。于1969年动工兴建,1971年建成蓄水,是一座以灌溉为主,兼顾防洪、发电的中型水库。水库上游集水面积为852平方公里,总库容202_万立方米,灌溉着920平方公里耕地。
3、生物景观类302、古树名木302.1、张清堡古槐张清堡古槐位于城东武长公路10公里处,距今已有500多年历史,为明代移民实边的历史见证。张清堡古槐胸围6.9米,树高15米,枝繁叶茂,被当地居民视为神树精心管护。1989年原武威市人民代表大会一致通过,将国槐定为武威市市树。
4、古迹与建筑类403、古城和古城遗址403.1、高沟堡古城遗址高沟堡古城位于城东25公里的长城乡,是凉州区境内唯一幸存的汉代古城遗址。遗址呈长方形,东西长250米,南北宽135米,西墙正中有一高约4米的土台,上留有寺庙遗址。凉州民谚有“先有高沟堡,后有凉州城”之说。现当地居民出资修建了大门及寺庙大殿。登墙远眺,满目沙海植被。405、长城405.1、长城遗址长城遗址是凉州区境内保存较完好的一段长城遗址,东接古浪圆墩子长城,西连永昌地段边墙,长约100多公里,主要为汉长城和明长城遗址。在长城乡境内最为完整的遗址残高6米,底宽2.5米,并有烽燧20余座及兵营遗址等。这些遗址均为黄土夯筑。烽燧多呈圆锥形或方形,是长城遗址中较为罕见的建筑模式。尤其是汉、明长城的连接口处于通往黄羊葡萄庄园路口,更具引人入胜的景观。407、宗教与礼制建筑群407.1、百塔寺遗址百塔寺位于城东20公里的武南镇百塔村,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因寺内有大塔一座,周环小塔九十九得名。占地277亩,是最大的藏传佛教寺院。白塔是一种藏式喇喇塔,明宣德五年(1430)《重修凉州白塔寺》碑记载,这座白塔是元代驻扎于凉州的阔瑞太子为西藏著名的佛教领袖萨班死后所建。700多年过去了,百塔寺遗址和大塔塔基仍然存在,塔内曾出土明宣德五年和宣德六年用汉藏文所刻的《重修凉州白塔志》和《建塔记》的碑刻。1247年阔瑞与萨班凉州会商达成西藏归顺中原条款,从此西藏正式纳入中国版图。凉州会商,萨班在凉州桌锡讲经及1251年11月14日圆寂,均在百塔寺,百塔寺是西藏纳入祖国版图的历史见证地,202_年5月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同年百塔寺修复工程被国家列入“十五”期间重点文物维修工程。目前已复原萨班灵骨塔一座及其余99座小塔、完成原塔基遗址保护、陈列馆建设、道路拓宽及绿化等工作。407.2、延寿寺坐落在城东15公里的清源镇曾家堡小学旁,取延年益寿之意。该寺兴建于明万历年间,后于清道光、咸丰年间两次补修,遂成一处规模恢弘的佛教寺院,后遭破坏,现存建筑只有伽蓝菩萨殿,大雄宝殿等。407.3、金塔寺金塔寺位于城区西南15公里的金塔乡金塔村,又称南金塔寺,藏语称洛昂岱,意为“南灌顶寺”,是凉州四部寺之一。金塔寺是公元十三世纪初西藏藏传佛教萨迦派第四代法王萨迦班智达·贡嘎坚赞给蒙古汗国西路军统帅阔端举行灌顶地震,其余诸多佛殿、佛像、佛经多毁于1966年
第五篇:生态旅游区项目总体规划
青龙湾生态旅游区总体规划
项目负责人:
.9
目录
第一章规划总论
一、规划区地理位置及范围
二、规划原则
三、规划依据
四、规划期限
第二章风景旅游资源及评价
一、区域概况
二、风景旅游资源类型分析
三、风景旅游资源特点
四、旅游开发条件分析
五、总体评价
第三章区域形象设计与旅游项目策划
一、景区性质
二、主题形象设计
三、旅游项目总体构思
四、旅游业发展目标定位
第四章功能分区与分区规划要点
一、功能分区
二、规划结构
三、分区规划要点
第五章旅游区容量与服务设施规划
一、旅游区容量计算
二、旅游服务设施规划
第六章旅游资源与生态保护规划
一、环境影响评估
二、保护措施
第七章配套规划
一、旅游交通规划
二、建筑风貌规划
三、给排水、供电与电讯规划
第八章旅游市场开发策略规划
一、市场机会分析
二、客源市场定位
三、市场开发策略
第九章规划实施建议
一、分期建设计划
二、旅游人才及教育计划
三、开发体制与政策建议
附件一:规划图纸
1.区位交通图
2.综合现状图
3.规划总图
4.功能分区图
5.旅游交通与服务设施规划图
6.保护区规划图
附件二:旅游度假区管理政策参考资料汇编
第一章规划总论
一、规划区地理位置及范围
青龙湾生态旅游区位于安徽省宁国市西部,处东经118°36-119°00,北纬30°20-30°40,规划主入口距宁国市区约20公里。
根据区域的自然地貌、风景旅游资源分布及景观空间的连续性和管理上的便利性,规划将本旅游区边界确定为:东起竹峰镇杨村,沿镇界过太子尖、金斗山、人山尖至甲路镇边界枫树岭,再沿宜黄公路东侧山脊连线至胡乐镇鸿门,折向西沿鸿旌线(809省道)南侧山脊连线过古堂山至滑渡,然后沿宁国市界向北过罗汉肚、一尖峰、父子岭至龙潭寺,再沿青龙镇边界过柿树岭至石头岭、凤形山、西坑坞,接竹峰镇边界回杨村。规划范围包括青龙、竹峰、板桥三镇乡全境及城关、甲路、胡乐镇部份区域。规划区面积约为597平方公里。
二、规划原则
1、可持续发展原则
可持续发展是当今资源开发的主流及核心,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自然生态可持续、社会文化可持续和经济发展可持续。旅游可持续发展建立在自然生态、社会文化和区域经济共同实现和谐发展的基础之上,旅游资源开发必须坚持严格保护,统一管理,合理发展,永续利用的工作方针,协调好资源保护与开发的关系,达到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的统一。
2、市场导向原则
以客源市场需求来确定景区旅游开发方向,迎合现代旅游者崇尚自我、回归自然的趋势,注重旅游产品功能定位与市场预测,并具有一定的超前量,使旅游产品有较长的生命周期。、个性化原则
在旅游项目规划上强调个性特色,追求惟我独有,满足游客猎奇求异心理。、可操作性原则
在理论上以高起点的战略研究用于指导资源开发,以保证规划实施的连续一致性。在实践中,通过对功能分区、政策措施和开发时序三个方面的合理安排,保证规划的可操作性。、功能互补原则
通过分析对比景区旅游资源差异性,规划力求与皖南旅游区发展战略相衔接,同周边地区旅游资源互享、客源互流、产品互补,避免项目重复设置与资源浪费。
三、规划依据
1、《风景名胜区管理暂行条例》1985.6国务院发布
2、《风景名胜区建设管理规定》1993.12建设部发布
3、《中国旅游资源普查规范》1990国家旅游局中科院
4、《旅游区(点)质量等级的划分与评定》1999.10国家技监局
5、《旅游发展规划管理办法》.10国家旅游局
6、《十五安徽省旅游发展建议》.7安徽旅游报
7、《宁国市十五计划纲要》.12宁国市人民政府
8、《安徽省板桥自然保护区总体规划设计》1999.10安徽省林业勘察设计院
四、规划期限
旅游区建设是一项长期、渐进的过程。本项规划针对青龙湾生态旅游区近期建设的需要,结合中远期发展目标,提出规划期限为:
近期:--
中期:--
远期:-202_年
同时延展考虑202_年以后规划区发展的战略取向,兼顾远景发展的时空结构及产业体系组织。
第二章风景旅游资源及评价
一、区域概况
1、自然地理
青龙湾生态旅游区位于宁国市西部,皖南山区东缘,属于山地湖泊型景区。区内地势走向非常明显,西南山势起伏,雄伟豪迈,东北相对平
缓,岛屿众多,整体呈西南向东北低缓态势。核心景观港口湾水库是安徽省跨世纪重点水利工程,位于水阳江上游支流西津河上。水库坝高146米,总库容为9.41亿立方米,水域面积为32.8平方公里,是安徽省第一座钢筋砼面板堆石坝,总投资11.034亿元。工程建成后可有效控制水阳江上游流域洪涝灾害,并将沿西津河干流形成长约30公里的水面航道。两
岸青山连绵,岛屿纵横点缀,风光优美。
青龙湾旅游区属北亚热带季风亚湿润气候,气候温和,四季分明,雨量充沛,年平均气温为15.4℃。区内风向有明显的季节变化,冬季吹北风为主,夏季以南风为主,春秋季为风向转换季节;由于受季风气候和山地影响,区内降雨时限较集中在5-7月,易形成雨季。本区冬无严寒,夏无酷暑,风轻雨细,气候宜人,全年皆可开展度假旅游活动。
本区地形复杂,动、植物物种丰富。估计植物有483种,分属116科,其中国家级保护植物10种;动物215种。国家一类保护动物有4种:云豹、金钱豹、黑麂、白须长尾雉;二类保护有20种:猕猴、短尾猴等。区内板桥自然保护区林相整齐,林木茂盛,盖度90-95%,更有万亩甜槠林,堪称奇观。因受人为破坏程度不同,区内植被具有明显地带性,地势平缓的冲、坡地绝大部分为园地,成为果园、桑园、茶园等栽培植被;低山、丘陵为大面积的次生灌丛及草丛类型;高峰山、板桥一带为北亚带典型植被-常绿阔叶林。
2、社会经济
宁国市经济发达,居全国百强县行列。全市国内生产总值达40亿元,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1.05万元,农业、工业、商业比重为17:54:29,国民经济步入工业主导型历史阶段,商业也占较大比重。规划区内,经济收入来源主要为山林作物、农业和村镇工业,其中山林作物和农业依然处于重要地位。
宁国市人口约为40万人左右,其中农业人口占绝大部分,由于历史原因,宁国市外来移民较多,在民族构成上复杂多样,畲、回、维吾尔、满等10多个少数民族,与汉族杂错相居,其中畲族为较大少数民族。规划区范围内,共有人口5.46万,相对集中在西津河河谷平原地带。近年来,许多山区居民因生活不便及水库建设外迁,在一定程度上保护了区内的自然生态环境。
3、历史人文
宁国历史源渊流长,春秋战国时先后隶属吴、越、楚。东汉建安十三年(208)孙权分宛陵县南部置怀安县和宁国县,隶属丹阳郡。唐武德三年(620),设宁国县、属宣州。宁国名取吉祥语,《易乾卦》:首出庶物,万国咸宁,寓意邦宁国泰,长治久安。规划区内为宁国人文荟萃之地,人才辈出。著名人物有黄一腾,东岸乡人,明万历二十五年进士,曾任山东布政司参议兼佥事,著有《诸儒语要》;周斌,胡乐乡人,12岁考中秀才,时称神童,清政府授予奉政大夫和花瓴同知,著述甚多,有《山门新语》、《史学骊珠》等。区内著名遗址有太平天国跑马岗及近代板桥苏维埃政权旧址。
二、风景旅游资源特色与评价、资源类型
青龙湾生态旅游区集湖泊景观与山地景观于一体,构成了很有旅游开发前途的类型多样的景观资源。区内西津河山水形胜,本为历代名胜,有诗赞曰:
《西津游舫》
明‐黄一腾
夏日朗晴晖,轻舟敞画扉,澄波涵影静,岚气趁云飞,古寺衔丹麓,长桥映翠徽,浊醪倾不尽,踏破月明归。
港口湾水库的建设更增加了本区的魅力。大坝截西津河而形成湖面,宛如皖南碧玉,碧波万倾,港汊纵横,青山环绕。登高远眺,水天一色,可欣赏落霞与孤鹜齐飞。高峰山群峰峥嵘,瀑布飞溅,古木参天,林海茫茫,野花烂漫,云影变幻,不仅可以观赏到秀娟的溪流跌水,险峻的绝壁,日出群山的奇观,晚霞夕照的美景,幽雅寂静的月色,波澜壮阔的云海,瑰丽神奇的佛光,还可领略苍莽的原始森林,奇异的卵石群,壮观的杜鹃花海等美妙景观,更有千年不绝的传说,充满神秘色彩,魅力无穷。白云禅寺重建后,慕名朝拜者又为高峰山添了几许人文气息。、风景旅游资源特点
(1)资源丰富,类型多样,资源组合佳
青龙湾生态旅游区集自然景观之山、峰、岩、洞、湖、瀑、泉、溪、雾及人文景观之徽派古建、民间工艺、民俗风情、传说故事于一体,所谓春有繁花似锦,夏有烟云飞瀑,秋有翠壁丹枫,冬有玉树银峰。堪称资源丰富,类型多样,具备开发观光度假产业的良好基础,能满足不同层次游客需求。飞舟湖面后,或驱车上高峰揽胜,或前往板桥自然保护区探秘,动静相合,相得益彰。
(2)自然山水优美,历史人文稍显不足
青龙湾生态旅游区广至数百平方公里,其间湖水秀美,山川怡人。湖两岸或岩壁如镜,或悬树倒挂,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季长青,野鹭横飞,烟霞斜照,风光无限。狭谷小溪水皆成碧,游鱼细石,视之可触,溪流或急湍似箭,或浅缓纡平,可闻泉水击石之声。高峰入云,峭壁林立,峰回路转,雄伟瑰丽。万亩甜槠林,蔚为壮观,青钱柳,毛红椿、云锦杜鹃、黄山松点缀其中,秀美溢山。云豹、金钱豹、短尾猴、黑麂平添山林几分神秘。如此山水,似一幅幅意境悠远的奇异山水画,令人陶醉。
由于历史原因,宁国传统文化受到外来侵袭,几经摧残,人文资源稍显不足,但高峰山神奇传说与白云禅寺香火浑然一体,撑腰石、豆腐台、狮子洞无不张扬神话色彩,却令人神往。徽州古建,独具魅力,自成一脉,风韵悠悠。
(3)整体生态环境一流,疗养度假的胜地
宁国工业经济主要集中于城区及附近,青龙湾生态旅游区内工业基础薄弱,污染少,加之历届政府对生态环境的重视,生态破坏程度较小,水质清澈,生态环境一流。1995年建立板桥自然保护区,更保护了区内生态环境的原始性,使板桥成为动植物的王国,生物多样性的绿色殿堂和基因库,北亚热带绿色桥头堡。旅游区内植被覆盖率达77.5%,山青水秀,空气负离子含量高,可称得上一级空气一级水。尤其板桥盆地,岩壁环绕,溪水潺潺,古宅苍苍,乡风浓郁,别有洞天,颇具世外桃源之感。夏季凉爽,冬季温和,气候宜人,是进行森林养生,避暑度假的天然佳处。
三、青龙湾生态旅游区开发条件评价、优势
通过对规划区的景观资源、旅游客源市场,开发建设条件进行综合分析,本区在生态旅游、休闲度假产业开发方面具有下列优势:
(1)旅游景观资源丰富,独具天赋优势
(2)区位条件优越,客源市场广阔
(3)交通网络发达,可进入性良好
(4)政府积极扶持旅游事业,政策优势明显。
2、劣势:
()区内缺乏高品位、富有内涵的历史人文资源和奇绝的自然景观资源,其产品开发的可替代性较强。
()从目前全省旅游发展格局看,本区属热点中的冷线,尚末被列入安徽省主干旅游线之中,今后需花大力气改变这种局面。
()旅游业基础薄弱,服务设施不够完善,缺乏高素质旅游从业人员。
()水库水体的保护的和板桥自然保护区的生物保护与旅游开发存在一定的矛盾。
四、总体评价:
青龙湾生态旅游区湖水浩淼,岛屿罗布,高峰入云,飞瀑飘逸,古木参天,林海茫茫,自然风光优美;区域皖南乡土风情浓郁,土特产品丰富,生态环境一流,区位优势突出,具有良好的发展生态旅游、休闲度假产业的基础条件。通过合理规划,以港口湾水库―板桥自然保护区为核心,以优美的自然山水为背景,以厚重的徽文化为底蕴,重点发展特色旅游项目,进一步丰富人文内涵,着力加强营销宣传,有条件将本区建设成为集山水观光,游乐度假,民俗采风,生态教育,科考探秘等多种功能于一体的生态旅游度假区。
区域形象设计与旅游项目策划
一、景区性质
依据旅游资源赋存基础,本区是以绿色生态文明为主脉的旅游区。在竞争优势差异化的(旅游)市场开发前提下,其旅游开发方向可定为:生态旅游度假区。之所以将本区旅游开发方向定为生态旅游度假区,一方面响应《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快旅游业发展的通知》(国发[]9号),发挥自身资源优势,率先建设国家生态旅游示范区,丰富和优化安徽省旅游产品体系;另一方面旨在从开发战略方向上区别于黄山、千岛湖和太平湖观光旅游的发展定位,并藉此凸显青龙湖在长江三角洲区域中独特的旅游价值。
基于上述理由,本规划提出青龙湾旅游区发展战略目标为:
安徽省一流生态旅游度假区,国家生态旅游示范区
这里的生态旅游是指以大自然为舞台,以生态学知识为指导,在良好的生态环境中游览观光、休闲度假,愉悦身心、回归自然,获取生态知识,增强环境保护意识,并促进旅游区环境不断优化的大众化舒适型的旅游活动。其基本特征为:
①注重游客用亲身经历的方式达到更加理解和欣赏自然之美的目的;
②保护自然资源,特别是保护生物多样性,维持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③重视对地方文化的了解和保护,促进地方经济的发展;
④对管理者和游客进行相应的生态保护知识教育与宣传。
二、主题形象设计
1、形象定位
形象是旅游区的灵魂和生命,也是形成竞争优势最有力的工具。旅游区形象必须以当地文脉和资源特色为依据,同时也应能激发游客的情感与欲望,与市场需求相对接。
青龙湾所在区域以山、水为主脉,以自然生态优美为最大特色。这是区域的本底形象和文脉基础,其旅游开发形象的创新必须以此为依据。
90年代以来,随着可持续发展概念的深入人心,生态旅游作为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的旅游模式,正逐渐成为世界普及的主要旅游活动,市场前景相当广阔。此外,旅游作为一种融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生态文明于一体的新颖生活方式,已开始为人们所接受,旅游生活化的理念日益成熟。
综上所述,我们提出青龙湾生态旅游区的核心形象为:
绿色生活空间休闲度假胜地
此形象定位具有亲和、延展、兼容等特点,是青龙湾旅游区的一个通用形象。它既展现了区域生态环境的自然与纯美,又突出了区域旅游功能的多元性,并以生活的概念与游客共鸣。
2、形象口号
皖南第一湾--
·观赏秀丽多姿24美景
·纵情高峡平湖青山绿水天地
·追溯华夏龙文化渊源
·探寻恬静质朴皖南乡土风情
·尽享现代休闲度假生活
形象口号意在借用市场营销中的领先定位法规,以皖南第一湾为本旅游区主推形象口号,在游客心目中确立皖南山水湖泊型旅游区的第一品牌效应。与此相适应开发五大类旅游项目,以支撑和丰满形象口号。
此外,基于总体形象,还可根据不同场合使用一套相关的宣传促销口号,以完善和强化区域形象。
三、旅游项目总体构想
较单纯观光旅游而言,度假是相对高档的旅游产品,它是区域旅游业进入成熟阶段的产物。国外的旅游者大多以休闲、健身为主要目的,选择宁静、优雅、旷野的环境,在某一度假地过上一至二周轻松自在的闲暇生活。
在中国,带薪休假制度的推行与假日经济的火爆预示着进入二十一世纪的中国旅游业将出现一个质的飞跃。数以亿计的旅客不再只图走马观花式的形,开始追求舒适称心的神,希望从旅游中享受生活的乐趣。这决定新兴旅游地的发展取向应当是:
具有良好的绿色生态环境,人和动物和谐共存;观光游览与休闲健身功能合一;地方文化与现代体育齐头并进;返朴归真与时尚享受互为补充;中国特色与国际潮流相接轨的生态型综合旅游区。
具体讲:一个完善的旅游度假区需要有:形胜壮美的天然吸引物,热情好客的社区人文环影,舒适完备的食宿条件,文明时尚的休闲、健身和娱乐活动,便利的交通设施及富有特色的旅游纪念品,能充分满足度假游客饮食、睡眠、沐浴、游乐、购物、商务等方面的需求。大型度假胜地通常由若干功能区和度假基地单元组成,建设周期历时数十载。因此,旅游度假区宜统一规划,成片开发,滚动发展。
根据青龙湾生态旅游区的资源条件及形象定位,规划推出下列五大类旅游项目:、构建秀丽多姿的二十四景
对旅游区内众多的山水风光,造型地貌,奇异天象及人工景观进行分类组合,按中国传统构景手法提炼意境深长的大八景(地段景观组合)、小八景(单独景点)和景外景(天象和季相变化景观)共二十四景。通过对散乱景物的层次化和条理化,使之成为游客可系统游赏的具体对象,可观、可游、可思、可忆、可摄。同时通过对景观意境的渲染和游赏氛围的构建,丰富其人文内涵,让游客得到更多美好的游历感受,此外,借助岁月沧桑的磨炼和千百万游客的参与加工,更可赋予景观点宝贵的历史文化积淀。
附:青龙湖二十四景表
大八景:高峡平湖云帆十里鹤翔九天故园方塘
高峰入云铁瓦问禅板桥仙境鬼门探玄
小八景:建议结合首期建设项目,向社会征集
景外景:建议按春、夏、秋、冬、晨、暮、雨、雾序列向社会征集、开发系列观光游乐项目
重点规划项目:
1)青龙湾乐园
选址周塘水面及天井山东麓塘坞,以水上游乐园和野外极限运动为主体建自然野趣型游乐场,为游客提供大众性参与项目,在主入口区营造欢乐气氛,聚集旅游度假人气。
2)野生动物观赏区:东岸麻子岭。
3)主题公园岛群
系统开发湖区岛屿。
竹峰段岛屿的开发可以人工营造手段为主,如布置龙坛公园等;
东岸段岛屿近期以动、植物造景为主,如布置鹿苑、桃花岛、百竹岛、百草园等,构成翡翠群岛景观。中远期可结合黄村高尔夫俱乐部建设在动植物景观基础上增加休闲运动类项目。
4)湖畔野营基地/拓展训练营:东岸燕子窝
5)水上运动训练基地:东岸小黄村
6)畲族风情村:方塘镇
7)高峰登山游览区
8)太虚幻境-板桥溶洞
9)水上观光游览环线
上述游乐项目通过三条水上观光环线串连,让游客在青山秀水中充分领略返朴归真、拥抱自然的乐趣。、深化发掘龙文化题材
根据本旅游区的历史文化传统及青龙湖整体外形特征,规划在旅游区内营造具有浓烈华夏龙崇拜民俗文化特点的氛围,丰富和发展景区的人文内涵,树立龙的传人游龙湖、观龙俗、祭龙祖的宣传效应。重点项目有:
1)入口区造势--祭龙坛
对第一大岛(14号岛)--青龙岛以龙文化为主题进行规划。选三江汇流视野开阔处面水筑气势宏大的祭龙坛,上树龙纹图腾柱,周边构筑相关景点,配以每年一次的祭龙大典,以浓墨重彩手法将其塑造成炎黄子孙祭龙祖、思统一的圣地。
2)水利枢纽的延伸--理水园
配合水库建设中的水土保持工程,在港口湾水库坝下建理水园(青龙滩公园),以龙一治水一生态保护为主题进行设计。运用植物造景、雕塑、壁画等环艺手法表达中国传统理水、治水哲学并赋予其现代意义。、营造浓郁的皖南乡土风情
旅游活动从本质上讲就是追求时空差异。富有地方特色的皖南乡土风情和民俗是本区重要的旅游吸引物。尤其是建筑独具黑白之美,布局讲究山深人不觉,全村同在画中居的皖南民居,几已成为皖南旅游的标志物之一。规划以方塘镇为中心构建乡土风情游览区:
1)按典型皖南风格布局建设方塘集镇。结合移民搬迁,在规划上一步到位,完善其旅游观光和服务功能,使其成为特色旅游镇。
2)发展观光农业园,如:农耕乐园/茶趣园/观光果园等,集观赏、娱乐、农耕、采摘、品尝等诸多功能于一体,吸引久居城市的游客。)改善方塘乡土风情游览区整体环境。远眺高峰诸山,萦青缭白,隐隐云间;遥望乡村,良田万顷,沟渠绮分,秧针濯雨,麦浪乘风;粉墙鸳瓦掩映在绿树之中,自成天然之趣。、高起点建设度假基地
1)根据集中布置、成片开发的原则,考虑功能分区及景观和交通条件,规划在:
·天井岙、狮子山布置高档综合性度假基地和会议中心
·东岸布置高档运动休闲型度假区
·方塘镇布置乡村型度假基地
·板桥布置生态型度假基地
·银杏园、花林畈布置田园型度假基地
2)度假基地需建设完备的住宿、娱乐、会议及运动健身设施。每个度假基地单元应有:
·度假中心酒店
·天然或人工浴场
·网球场及其他室外健身设施
·度假别墅群
·高质量的自然生态环境和优美的观赏环境,)中远期在东岸小黄村建标准9洞高尔夫球场及乡村俱乐部式会所、游艇俱乐部,以提高本度假区的品位和档次。
四、旅游业发展目标定位
根据中国旅游业发展长远目标和安徽省旅游业十五计划,结合青龙湾旅游区的资源和区位优势,本项规划确定本区旅游业发展主要经济指标如下:
青龙湾旅游区主要发展目标
202_年
全市gdp(亿元)40486295146
游客人次(万人)-3060128160
人均旅游消费(元)-***0
旅游业总收入(亿元)-0.451.86.111.
2占gdp比重%-0.9336.47.6
注:1.考虑到青龙湾为新开发旅游项目,各项旅游经济指标基数低,近期投资开发景点较多,因而规划近期游客人次和人均消费年增长率确定为25%;规划中期增势趋缓,二项指标为年15%和10%;规划远期年游客人次增长大幅下降,为5%,反映了当时应控制景区游客人数,转而通过提高人均消费达到旅游业总收入持续增长的目的。
2.人均旅游消费额按国家旅游局1998年调查数据推算,并保守估计近期青龙湾主导旅游方式为一日游,逐步过渡到一至二日游。
3.近期游客人次估算不包括野生动物园项目。因此类项目投资大,影响大,它的建成将影响区域旅游市场的总体格局。考虑到这是一个大型招商项目,故可在编制专项规划时再确定其市场规模。
4.从国内相关旅游区开发成功经验看,本规划确定的指标是有可能实现的。如福建泰宁金湖旅游区资源条件类似青龙湾,区位条件逊于青龙湾,1986年开始建设,1987年接待游客1.1万人次,旅游收入45万。经十四年的努力,目前年接待游客近百万人次,旅游直接收入1.6亿元,该旅游区规划到实现年接待游客150万人次,旅游业直接收入3亿元。
功能分区与分区规划
一、功能分区
根据区内地域特征、景观分布、交通组织及主题构思,规划将本区划分为五大功能区,其下辖13个景区:
u游乐度假区周塘景区
港口湾景区
银杏园景区
u休闲运动区黄村景区
翡翠群岛
野生动物观赏区
u乡土风情区方塘集镇
u山地景观区高峰山景区
鬼门关景区
板桥生态度假区
u水上游览线水上观光带
白鹭湾景区
花林畈景区
二、景区布局结构
根据区域生产力布局的点--轴理论,本规划确定旅游区开发以周塘景区为中心(增长极),沿港口湾水库航道布置三条生长轴,分别是:
·周塘-方塘-板桥轴
·周塘-港口湾轴
·周塘-花林畈轴
各景区沿生长轴分布,构成一心三轴十三区式结构。在旅游项目安排上,以为港口湾水库构景重心,板桥自然保护区为次重心,各景区沿湖居山分布,取东闹西静为原则,构景要素以东向西逐渐由人工景观向原生态自然景观过渡。
三、分区规划:
(一)游乐度假区
l区域概况:本区包括周塘至港口湾、石头岭间区域,为旅游度假区主入口。
l主题特色:欢乐天地
l景区划分:周塘景区、港口湾景区、银杏园景区
l规划要点:
1、周塘景区
(1)本区分入口服务区、青龙湾乐园、祭龙坛主题园、天井岙度假酒店群四部分。
(2)在宜黄公路西侧湖滨布置度假区的主入口服务区,含湖滨广场、度假区管理中心、商业街、游人中心、游船码头、停车场等。
宜黄公路过境段加强绿化,屏挡过境车辆对本区的干扰;沿线可驳岸建若干观景平台,一方面美化湖湾内的视觉效果,另一方面吸引过往旅客驻足观望。
(3)从入口区建浮桥至天井山东麓塘坞,划周塘湾为封闭游乐水域。规划在塘坞岙建青龙湾乐园,分水上游乐区与极限游乐区二部分。争取在近期建成安徽省第一座较大型综合性充满野趣和刺激的游乐场。
水上游乐区可设置滑水、水上摩托、皮划艇等表演与娱乐相结合的项目;
极限游乐区内建索道至天井山顶,建摘星台,供游客登高远眺青龙湾湖光山色;山岙设置山林滑道、滑草、蹦极、溜索、弹射、人工攀岩、u台、彩弹射击等高参与性项目。
(4)结合游乐区建设,在天井岙及周塘湾沿岸布置中高档度假酒店群。
(5)在青龙岛建祭龙坛主题园。主题园以龙门岛为入口,架索桥构通周边四岛,共同形成观光岛群。选三江汇流处最高峰(218米)面水筑气势宏大的祭龙坛,上树龙纹图腾柱作为本度假区标志性人文景观。
龙门岛至祭龙坛沿山脊筑步道,全线按创世纪之路为主题布置。以中国上古神话为题材,用雕塑、岩壁画与大地艺术为主要表现手法,表达混沌初开,宇宙万物渐变,开天辟地造人,三皇五帝功绩。沿步道中轴线顺山势奔腾而下的是万泉归宗、源流环宇的溪流、跌水和喷泉,形成一道美仑美奂的艺术风景线。
2、港口湾景区
(1)本区结合港口湾水利枢纽工程建设,主体包括入口迎宾大道、青龙滩公园、龙珠山庄、游船码头区和惠云禅寺五部分。
(2)在东风桥的储家滩建港口湾景区标志性门楼,门楼至水库二号桥为入口迎宾大道,布置沿线绿化与停车场。
(3)二号桥至大坝区域布置理水园(青龙滩公园),以龙一治水一生态保护为主题进行设计,并构成本景区的入口服务区。分坝下公园、电厂观光区、坝顶观光区三部分,其中:
坝下公园运用植物造景、雕塑、壁画等环艺手法表达中国传统理水、治水哲学并赋予其现代意义;
电厂观光区设立水电科普馆和港口湾水库建设史陈列室,构成富有特色的水电科普游乐区,唤起游客对水资源及生态环境的忧患意识,辅导青少年探索电的奥秘,吸引周边学校作专题修学旅游;
坝顶观光区供游客观赏大坝雄姿及港口湾水库的秀美风光。
(4)坝上左岸建游船专用码头及相应服务设施。
(5)在石壁山及狮子山区域建度假宾馆-龙珠山庄,适合康复休养和会议接待需要。
(6)青龙桥按旅游镇要求建设,集镇布局考虑旅游集散广场、停车场、商业街等功能区,加强村镇绿化和环境卫生。
(7)重建惠云禅寺:原址在石口乡芦溪村,为南宋高僧宗杲出家地。建议创造条件将本寺移至1号岛(猪头山岛)重建,以丰富本旅游区历史人文景观和宗教旅游项目。
3.银杏园景区
(1)本区依托建设中的千亩银杏基地和潘家庄水库,以生态旅游、乡村度假为主要功能,分千亩银杏园、花果山、水上乐园和恩龙度假山庄四部分,相对独立进行开发。
(2)在石头岭建景区入口,区内道路沿线分布千亩银杏园,其间点缀中式亭阁,供游人观光休憩。积极创造条件筹建银杏博物馆,发展银杏茶、银杏罐头等特色产品,建本区为集生态观光、科普教育于一体的观光基地。
(3)在现状百亩果园的基础上建花果山。现种有杨梅、油桃、水蜜桃118亩,规划扩大其规模,增加草莓、石榴、樱桃等品种,发展本区为四季有花、四季有果的现代观光果园,适时举办赏花节赏果节等旅游活动。
(4)依托潘家庄水库进行水上游乐项目开发,如垂钓、划船、游泳等,作为景区的配套,丰富本区域游乐内容。
(5)建恩龙度假山庄,包括小型多功能宾馆、木屋度假区及游泳池等配套设施,周边设有农家水车、盆景园、趣味狩猎场等项目,吸引游客作乡村度假。
(二)休闲运动区
l区域概况:本区位于港口湾水库北岸,燕子窝至麻子岭区域,库汊纵横,岛屿罗布,多缓坡丘陵。
l主题特色:绿色假期
l景区划分:翡翠群岛、野生动物园、黄村景区
l规划要点:
(1)近期对沿岸岛屿及半岛按一定主题、结合农业开发进行动、植物造景,如桃花岛、百竹园、百草园、鹿苑等,造翡翠群岛景观。同时根据旅游区整体开发进度,逐步选择合适岛屿发展特色休闲度假项目。
(2)在麻子岭建野生动物观赏区,利用半岛特殊地形封闭式放养野生动物,如人工繁殖的野猪,供游客观赏、狩猎。引进杨子鳄,以小而精的方式深度开发特色项目,如鳄鱼湖、鳄鱼餐馆、鳄鱼商场等。
同时本区近期积极招商引进野生动物园项目。动物园占地包括麻子岭及周边,近亩,可分散放(猛兽)区、步行观赏区、水族馆、动物表演场、科普教育区、儿童小小动物园等,以现代无屏障全方位观赏代替传统笼舍观赏方式,体现人与动物和谐相处的生态理念。
(3)利用黄村周边区域库汊深长、山岙平缓的特点重点发展运动休闲类项目,将本区发展成面向中、青假者的半封闭型郊野游乐区。其中:
在燕子窝建湖畔野营烧烤基地,迎合城市游客的需求;库汊内引进拓展训练营,规划布置户外生存、野外定向、团队训练等项目,为企事业单位提供在大自然中训练员工、培养合作精神的场所。
中远期在小黄村建9洞高尔夫球场(占地约40公顷)及配套乡村俱乐部,同时利用球场外库汊深长的特点布置水上运动训练基地及国际游艇俱乐部,共同构成运动娱乐景区。
3、水上游览线:
l区域概况:本区包括整个港口湾水库水面,以丰富的湖泊水景为主要景观特色,开展湖光山色游览观光和水上娱乐活动。
l主题特色:山水画廊
l景区划分:水上观光带、白鹭湾景区、花林畈景区
l规划要点:
(1)严格保护港口湾水库两岸山体植被,控制沿湖建筑体量与色彩,务求与环境和谐,恰当点缀景观林、四季花卉和景观小品,如观光了望塔、摩崖石刻等,构成百里山水画卷。
(2)在白鹭湾建通过环境改造及其他人工手段建百鸟乐园、野外观鸟基地。
(3)中远期在花林畈建田园度假区、观光农业园,并周湾设旅游区次入口区。
4、乡土风情区
l区域概况:本区为方塘集镇及周边区域,是游客从港口湾水库去板桥自然保护区的中转枢纽地。
l主题特色:故乡的回忆
l景区划分:方塘集镇
l规划要点:
(1)建方塘为皖南乡土风镇。结合新镇建设,效云南丽江之法,引溪流入镇,形成一水两街格局,镇口建人工湖植荷花;在典型皖南风格的街巷中布置文房四宝作坊、小吃摊档、茶坊洒肆、家庭旅舍等,构成一幅淡雅的民俗风情画。
(2)在湖滨码头与集镇间建农耕乐园,供游人垂钓、骑牛、踩水车、推石磨、采摘时鲜果蔬、野外烧烤等。
(3)在青山脚建畲族风情村。以畲乡民俗风情为特色,运用造景手段,以畲乡民俗采风和参与为主题建民俗游乐园,主体包括入口主题雕塑、民俗表演广场、民俗陈列馆三部分。
入口区可以主题雕塑和文化墙为载体,介绍畲族历史渊源,可取材畲族民间故事及传说,如以造天造地、盘瓠和三公主、畲家猎神等在畲族中广为传颂的九篇神话为主题。
民俗表演广场突出展现畲族风情。畲族拥有多姿多彩的文化,粗犷扑实的舞蹈,丰富的民俗节庆,其中尤以民歌引人入胜。农历三月三乌饭节、九月九连山歌节是歌舞的海洋。畲族的祭祖仪式、嫁娶仪式都富有浓郁的民族特色,这些民俗活动气氛热烈,游客易于参与。
民俗陈列馆一方面展示畲族的特色用具,另一方面可现场演示。主要从畲族生产用具、畲族传统工艺品等出发。畲族生产工具较有特色的如拔草机、织麻布的木机等;传统工艺品有畲族彩带、畲族刺绣、畲族编织等,也可作为特色民族风情旅游商品。
(4)选适当位置建观光果园与茶趣园。
5、山地景观区
l区域概况:本区包括高峰山、板桥自然保护区,山势峻峭,森林茂密,多溪涧瀑布。
l主题特色:桃源仙境
l景区划分:高峰山景区、鬼门关景区、板桥生态度假区
l规划要点:
(1)高峰山景区
①从葛村修公路至桃花园。重建白云禅寺(铁瓦寺),分上、中、下三院,扩大其规模,既吸引香客朝拜,又可为登山揽胜的游客提供休息之处。上、下二院宜按伽蓝七堂制布局,体现纯正的佛教氛围。
②分别从桃花园、半山建登山步道至高峰山顶,构成登山环线,便于旅客欣赏沿途风光。同时根据民间地藏王降临高峰的传说,建议将主峰定名为佛降峰。
③组织每年一次的高峰登山大赛,扩大景区影响。
(2)鬼门关景区--即板桥自然保护区的核心区,现状人迹罕至,传说众多。规划除组织科考旅游外,应严格限制普通游客进入,保持景区的神秘色彩。
(3)板桥盆地远离尘嚣,风光优美,民风纯朴、还有深不可测的溶洞有待开发,发展生态观光度假产业的潜力极大。拟以被遗忘的--江南香格里拉的形象整体向旅游市场推出。整合其周边旅游资源,通过游线组织。使其成为:太虚幻境--神秘溶洞游/自然保护区科考探秘游/高峰登山观光游等三大旅游项目的中转基地
规划逐步减少区内常住人口,进一步改善其生态环境。近期建简易度假基地,中远期以自维持社区为规划理念建中国首家极端生态度假示范区,即通过生态工程手段将度假区设计成类拟封闭的生态系统,不接受外界能量,利用太阳、风和雨水维护自身运行及处置废弃物,以求为度假区创造戏剧性的观光与科研效果。
第五章旅游区容量与服务设施规划
一、旅游区容量估算:
旅游区容量是指规划区域容纳游客的能力,通常采用面积法和卡口法进行估算。
青龙湾生态旅游区幅员广阔,景点散布,景观丰富,游客住宿点分散,游览线路选择性多样,其偌大的面积是能够适应众多游人量的。鉴于近期来本区旅游的游客基本上均有湖上观光的需求,本规划以港口湾水库水面浏览为卡口估算游人容量。
港口湾水库水面为32.8平方公里,扣除狭小库汊,取有效游览水面为总面积的60%,即19.68平方公里。取水上观光游览合理游人容量为10000平方米/人,游客周转率为3次/日,年可旅游天数250天,游客均为1日游,得:
最大日容量=19.68平方公里/1万平方米.人?3次/日=5904人
年游客容量=5904人/日?250天=147.6万
当然在某些局部景区与游览热点,由于面积所限及游客在时间分布上的不均衡性,可能会出现一些超容量情况,这需要要编制分区详规时予以考虑。同时可采用修筑游览环道,扩大逗留面积,错开游览时间等方法增加景区游客容量。
二、旅游服务设施规划:、布局原则:
(1)服务设施相对集中,以便提高基础设施和有关公用设施的建设标准与利用率;
(2)服务基地布局有利于组织便捷的公共游览交通,与对外交通枢纽有直接联系,对内能便捷地到达各景区、景点;
(3)按照各种游览线的组织方式,根据游览路程中对食宿等服务要求的地点建设设施网点,确定服务基地的级别、规模,形成有利于组织高效率旅游的服务设施网络。
(4)在不破坏景观的前提下尽力选择对游客有较大吸引力的地段作为旅游服务设施基地。
(5)充分利用已有基础设施和接待设施,按照旅游经济发展的需要进行调整配套。、布局规划:
本规划采用中心城市、游客服务中心、度假村、旅游点等四个层次进行安排布局。
(1)旅游中心城市--宁国市
中心城市是区域游客的集散中心和接待中心,也是旅游经济的辐射中心和旅游业的管理中心。
中心城市除将具备现代城市的基础设施条件外,在城市景观、服务设施和市民素质等方面都应与旅游度假区的品位和档次相适应。
·市区应建立快捷通畅、舒适安全的交通网络,开辟旅游公交专线联通市内外景区。有完善的市政公用设施,尤其是公共厕所。城市公共信息标志标识符合国际规范和国家标准;
·城市景观应讲究空间布局科学性和艺术性,融建筑、道路、广场、绿地、水景、街景、夜景、城雕于一体,评选市花、市树,设计城市吉祥物,体现城市特色和个性;
·培育发展第三产业,除建设宾馆酒店外,还应注意发展会展中心、特色商业街及休闲娱乐区;
·精心保护、挖掘开发、充分利用名胜古迹、传统街坊、古树名木、地方戏曲、民俗风情等历史人文资源,在继承发扬历史文脉的基础上推陈出新。运用政府倡导和市场运作相结合的方式举办多种旅游节庆活动;
·改善市区生态环境,建设街心花园、城市森林、垂直绿化、鸽群广场等绿色生态景观,达到蓝天、白云、碧水、绿地。
(2)游客服务中心:
游客服务中心位于度假区的主要出入口,为游人提供交通车辆换乘、餐饮购物、风景区游赏介绍与导游等服务内容。游客服务中心是度假区的门户,其建设应保持区域的自然景观特色,加强绿化,避免城镇化倾向。
本规划确定了4个游客服务中心,分别在周塘、港口湾、方塘和花林畈。
()度假村:
度假村是依托良好的风景资源条件,集中安排旅游住宿床位,形成具有一定用地规模,并相对独立的旅游基地。度假村建设要求环境优美、交通便捷、基础设施完善、康体健身设施配套齐全和配备高素质的服务人员。
本项规划确定了7个度假村,每片度假村有各自的主题特色,各有侧重。
度假村一览表
编号名称规划地址特点
狮子山度假村港口湾景区结合水库枢纽工程建设,具有园林环境的湖滨宾馆,适合康复休养和会议接待。
天井岙度假村周塘景区高档综合型湖滨度假区,配套设施齐全。
东岸度假村黄村景区高档运动休闲型度假区,以黄村高尔夫乡村俱乐部为中心规划布局。
方塘度假村方塘集镇皖南乡土风情度假区,适合登山揽胜、民俗采风、田园风光游览等大众性旅游。
板桥度假村板桥景区绿色生态型度假区,适合回归自然,静养康复。中远期以自维持社区为特色组织观光度假。
花林畈度假村花林畈景区田园风光型度假区,结合开展农耕劳动、湖塘垂钓、登山远足等休闲活动。
7恩龙度假山庄银杏园景区山地风光型度假区,结合银杏园、果园观光。
(4)旅游服务点:
旅游点是分布在主要游览线上,或结合景点设置的小型服务基地,为游客提供餐饮、小卖、公厕、导游、停车及其他服务。本项规划对旅游服务点不作具体规定,可在编制分区详规时根据需要确定。
第七章配套规划
一、旅游交通规划、现状
本区对外交通主要依托宜黄公路(205省道)。
区内交通有宜黄公路(竹峰-胡乐段)和凤板公路纵贯全境,港口湾水库近30公里干流构成的水上航道可通达各主要景区,形成东、中、西三条交通线。由于农村经济相对落后,度假区内部道路等级很低,多为沙石或泥结碎石路面,不能满足旅游交通的需要。另一方面现状各路段交通流量不大,近期尚不会构成社会交通和旅游交通之间的矛盾。、规划原则
()满足旅游区内各种交通的需要,合理分布旅游区各出入口,保证对外交通的便捷;
()合理组织社会交通和旅游交通,减少二者之间的互相干拢。、对外交通及出入口规划
(1)对外交通
本旅游区的客源来自东南西北,通过宜黄公路汇聚。
东:安吉、临安-浙江方向游客
南:旌德、绩溪-黄山、江西方向
西:宣州-芜湖、合肥方向游客
北:广德-江苏方向游客
为此,首先应加快宜黄高等级公路建设,并提高河干线(406省道)和石唐公路等级,改善宁国-安吉、杭州间交通状况,从而使青龙湾通过宜黄公路汇入全国高等级公路网络。
中、远期修通方塘至旌德云乐公路(全长15公里),为旅游区开辟至黄山最近便的通道(方塘-汤口99公里),便于度假游客赴黄山观光。
皖赣铁路北连合肥、蚌埠,与京沪线、陇海线交汇,南接鹰潭,与浙赣线交汇,延伸广、覆盖大,对引进游客很为有利,并可为开行假日旅游专列提供条件。但目前只有5对客车运行,均为上海、南京至江西、福建方向的快客及至黄山旅游特快,路程短,车次少,尚不能适应旅游的需要。近期应争取北京-福州特快在宁国停靠,以吸引远程游客。
(2)旅游区出入口
考虑客源方向、对外交通需要及现状基础设施条件等因素,青龙湾生态旅游区共设置2个主要出入口和2个次要出入口。
●周塘出入口-旅游区最主要对外门户,直接宜黄公路,游客可在此换乘度假区内部交通工具,分别通达各景区、景点。借助本区的综合开发,建设最完善的游人服务中心,设置各项旅游服务设施,不仅有利于区域旅游经济的发展,且对区域整体形象的确立无疑有极大的作用。
●港口湾出入口-旅游区近期的主要出入门户,连接宁国县城,结合港口湾光水库枢纽工程建设,可迅速形成旅游接待服务能力。
●周湾出入口-次出入口,是旅游区连接宜黄公路的南大门。
●方塘出入口-次出入口,中远期通过方(塘)-云(乐)公路直通黄山。
4、内部交通规划
旅游区内部交通包括主、次游览干道,游览步行道和湖上航线。道路和航线二者均要承担旅游交通和社会交通双重功能。
()游览主干道--宜黄公路(竹峰-胡乐段)和凤板线
游览主干道串连各主要景区,旅游区道路网络以此为骨架展开。
规划修建瓦窑铺至半山脚公路(总长约4.5公里),在主区内部沟通宜黄公路和凤板线,从而形成总长约96公里的半环形旅游区游览主干道。主干道路面材料为沥青或混凝土。
()游览次干道--旅游区内一般道路。
由于旅游区范围较大,地形复杂,各景区之间有的相距颇远,需要有交通工具来联系,为此在尽量保护环境的条件下规划若干内部道路。次干道要按风景游道来建设,路幅不宜宽,一般在6米左右,路面材料为沥青或混凝土。车速要控制,主要供区内小型车辆通行。规划次干道11条,总50长公里。
游览次干道规划表
道路名称长度(公里)路宽(米)备注
2号洞-天井岙南坞田-解带岭吴家队-小黄村小黄村-燕子窝雷村-麻子岭葛村-桃花园板桥-葡萄坑板桥-半山周湾-花林畈凤形-银杏园银杏园-青龙2.55.51.55.04.5842.53.55.57.56-126966666696建浮桥现状改造规划新建规划新建规划新建现状改造沙石路面现状改造规划新建现状改造现状改造
(3)游览步行道--景区内各景点之间的联系道路。
游览步行道联系着旅游区内重要的山水人文景观,引导游客从不同方位欣赏青龙湾层次丰富、清幽秀丽的湖景和山景。
规划主要步行道:
●龙门岛--祭龙坛--天井岙(野趣健足道)
●桃花园--高峰山--半山(登山游览道)
步道宽度一般为1-3米,材料选用条石、块石或卵石。
其他游览步行道具体线路走向可在分区详规中确定。
(4)游览航线
湖景是本旅游区最重要的特色景观。通过岛屿造景和岸线景观的改善,湖上游览的观赏景点和相应的活动内容将更加丰富,游客主动滞留时间得以延长。
规划设置4个游客集散码头,分别是周塘、港口湾、方塘、花林畈。相应地形成6条水上游览航线。
二、建筑风貌规划、现状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移民点的新建,本区域内建筑风貌的整体性和乡土风格正在逐步减弱和变化。风格古朴雅致的传统皖南民居消失,取而代之的是形式单
一、色彩鲜亮的现代小楼,且临湖移民点多面水而建,缺乏必要遮档,在青山绿水间显得有些凸兀。、规划措施
(1)度假游乐区
本区建筑整体风格应以明快、活泼为主,注意建筑点景和造景功能运用,建筑可以突出一个新字,用新材料、新形式来反映运动娱乐的主题。建筑风貌可在传统基础上创新,也可吸取外来建筑的营养,创造有别于其他景区的新的形象。建筑层次以低层为主,利用树木掩映。滨湖布置的建筑应以一、二层为主,体量宜小,起点缀景观作用,色彩宜强烈、丰富。依山而筑的度假村建筑以二层为主,限制三层建筑数量。单体平面宜小,可采用三、五成群,成组成团布局,在布局上必须顺应地形,要考虑使沿湖立面有良好的整体效果。
(2)运动休闲区
本区主要按排轻松的休闲、娱乐项目,建筑不宜突出,应与自然融合。建筑风貌突出质朴、原始性,高度不大于三层,木构建筑形式,色彩以原木色为主。度假村建筑以二层为主,可采用三、五成群,成组成团布局。野营用房可采用茅屋、竹舍、帐篷等简易或临时建筑。各野营单元应聚散有致的分布于丛林绿荫之中,突出自然环境气氛,使之更富野趣。管理服务用房尽可能低矮隐蔽,以最大限度地保持其自然状态。
(3)乡土风情区
本区是一个突出方塘民俗风情氛围的景区。区内山环水抱、空间富于变化。该区建筑风貌应突出乡土气息和地方特征。吸收皖南建筑传统布局亲水、色彩素雅,装修精致等特点,创造有强烈地方特征的建筑形象,形成具有浓郁乡土风情色彩的皖南小镇。
景区建筑体量宜小,一般为一二层,避免破坏这里空间尺度,色彩宜素,用青、灰二色作基调,装修宜精,发挥徽三雕优势,采用徽派建筑常用的装饰图案作装修。码头广场可写水乡埠岸之意,用原石或条石砌筑。垂钓区建筑则效渔舍之法,用原木或竹构架于湖面上,使景区渲染浓郁的乡土气息和水乡情调。
(4)山地景观区
本景区以山岭茶园、森林、云雾、日出等景观为主。该区建筑因顺应地形,采取低、散、小的形式,建筑风格质朴,色彩宜谈,可用青灰、黑、棕等色。可适当建一些石砌茶房,进行室内装修,作为展示制茶工艺的游览用房。茶室、茶博物馆、民俗博物馆等建筑可用竹、木等原材料,采用单层坡顶,组合错落,依山优势的建筑形式,配以典雅的室内装饰,满足旅游功能的需要。
本景区内登山步行道沿途,可布置休息亭台(建筑材料以自然石材、原木、竹、树皮为主),建筑突出自然野趣。峰顶白云禅寺须按伽蓝七堂制改建,以赭红和黄色调体现宗教特征。
(5)水上游览线
景区内各岛屿突出自然景观,建筑作为局部点景少量布置,其风格宜具地方传统居民特点,严禁大量采用红、黄等亮色。
总之旅游区的建筑风貌要坚持以传统的乡土风格为基调,并因时兴革,又与自然山水环境融于一体,丰富景区特色。为此要特别强化旅游区内一切建筑物、物筑物和工程设施的建设审批。
三、给排水、供电与电讯规划规划
.给排水
(1)给水
本旅游区用地分散,为保证给水工程安全可靠和经济合理,规划以大集中,小分散为基本原则,给水工程采用分区、分点供水。其中旅游服务中心和度假村采用集中统一的供水系统,周塘服务区和方塘镇尽可能采用多水源环网系统,其他点则可采用枝网布局。对于分散的景点和居民点宜根据具体情况采用分散给水法解决。
(2)排水
采用雨污分流制的排水体制。雨水就近排入沟湖。旅游服务中心和度假村的污水近期采用埋地式无动力污水处理装置,其他区域的少量污水可因地制宜修建小型生物氧化塘或用地层渗漏法解决。
.供电与电讯
现状基础条件基本可满足近期旅游发展的需要,其中移动电话目前已开通竹峰、瓦窑铺、周塘、云门、许村、甲路、青龙、水库大坝、方塘等基站,港口湾库区70%的地域已网络覆盖。宁国移动分公司计划在增加两个基站覆盖库区尾部,届时可保证移动通讯网络在库区及主要景点实现无缝覆盖。供电、电讯与邮电的具体规划可在分区详规中确定。
第十章规划实施建议
一、分期建设计划
青龙湾生态旅游区占地面积大,基础设施薄弱,开发建设将是一项长期、艰巨的工作。为此旅游区的建设应在总体规划指导下,根据市场预测,结合实际状况分阶段进行,保证开发计划稳步实施。
旅游区建设分期为:
近期(-):
1.完善旅游区管理体制,编制《青龙湾生态旅游区总体规划》和第一期开发景区详细规划;制定《青龙湾生态旅游区管理条例》,加强对风景旅游资源保护和开发领导工作;
2.重点建设周塘景区、港口湾景区、银杏园景区、水上观光带、方塘集镇、高峰登山游览区和板桥自然保护区七大景区的重要景点和必要的配套设施,改善景区内外交通条件和基础设施,积极招商引进麻子岭野生动物园,估算项目投资总额在1.58亿元人民币左右;
3.通过重点景区的建设,形成水上观光游、休闲度假游、极限运动游、太虚幻境探秘游、板桥保护区科考游、野生动物观赏游等独具特色的旅游产品,初步适应旅游业发展的需要,建立起山水观光与游乐度假并举的旅游格局;
4.在选择最核心景区进行开发建设的同时,近期应通过几个重点项目的突破,借助新闻炒作产生轰动效应,迅速引起市场关注,形成一定知名度,改变目前景区默默无闻的局面,在市场上树立自身的品牌形象,成为在安徽省有较大著名度的旅游景区。
中期(-):按照总体规划要求,继续加强以青龙湾和板桥保护区为核心的景区建设,在完善周塘景区、港口湾景区的旅游景点和度假设施的基础上,重点规划开发东岸休闲运动区,推出以高尔夫乡村俱乐部、水上运动基地为中心的休闲运动、游乐类旅游项目,提高旅游区度假业的品位和档次,提高景观质量,扩大景游客容量,丰富旅游产品构成,达到成为安徽省一流生态旅游度假区和国家aaaa级旅游区的目标。
远期(-):根据旅游区发展状况,结合区域经济发展水平与趋势,调整、充实、提高原有项目,从整体上考虑功能布局和用地规划,完成主要道路交通系统建设,使各景区之间联系更加顺畅,游览内容进一步丰富,各项服务设施更加完善。达到整个景区交通便捷、通讯畅达、服务高质量、管理高水平,建成游、购、娱、吃、住、行配套的旅游产业体系,成为全国著名的重点生态旅游示范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