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库大全 > 精品范文库 > 11号文库

植物中淀粉含量测定

植物中淀粉含量测定



第一篇:植物中淀粉含量测定

实验 14 植物组织中淀粉含量的测定

Ⅰ 蒽酮硫酸法

一、原理

淀粉是由葡萄糖残基组成的多糖,在酸性条件下加热使其水解成葡萄糖,然后在浓硫酸的作用下,使单糖脱水生成糠醛类化合物,利用蒽酮试剂与糠醛化合物的显色反应,即可进行比色测定。

二、实验材料、试剂与仪器设备

(一)实验材料

任何植物材料。

(二)试剂

• 浓硫酸(比重 1.84)。

• 9.2mol/L HClO 4。

• 蒽酮试剂,同实验 24。

(三)仪器设备

电子天平,容量瓶: 100 mL 4 个、50 mL 2 个,漏斗,小试管若干支,电炉,刻度吸管 0.5mL 1 支、2.0 mL 3 支、5 mL 4 支,分光光度计,记号笔。

三、实验步骤

1.标准曲线制作 同实验 24 恩酮法。

2.样品提取 称取 50 ~ 100 mg 粉碎过 100 目筛的烘干样品,置于 15 mL 刻度试管中,加入 6 ~ 7 mL 80 %乙醇,在 80 ℃水浴中提取 30 min,取出离心(3000 rpm)5 min,收集上清液。重复提取两次(各 10 min)同样离心,收集三次上清液合并于烧杯,置于 85 ℃恒温水浴,使乙醇蒸发至 2 ~ 3 mL,转移至 50 mL 容量瓶,以蒸馏水定容,供可溶性糖的测定。

向沉淀中加蒸馏水 3 mL,搅拌均匀,放入沸水浴中糊化 15 min。冷却后,加入 2 mL 冷的 9.2 mol/L 高氯酸,不时搅拌,提取 15 min 后加蒸馏水至 10 mL,混匀,离心 10 min,上清液倾入 50 mL 容量瓶。再向沉淀中加入 2 mL 4.6 mol/L 高氯酸,搅拌提取 15 min 后加水至 10 mL,混匀后离心 10 min,收集上清于容量瓶。然后用水洗沉淀 1 ~ 2 次,离心,合并离心液于 50 mL 容量瓶用蒸馏水定容供测淀粉用。

3.测定 取待测样品提取液 1.0 mL 于试管中,再加蒽酮试剂 5 mL,快速摇匀,然后在沸水浴中煮 10 min,取出冷却,在 620 nm 波长下,用空白调零测定光密度,从标准曲线查出糖含量(μg)。

四、结果计算

式中: C ——从标准曲线查得葡萄糖量,μg。

V T ——样品提取液总体积 , mL。

V 1 ——显色时取样品液量,mL。

W ——样品重,g。

0.9 ——由葡萄糖换算为淀粉的系数。

Ⅱ 碘-淀粉比色法

一、原理

对于淀粉含量较少的植株样品,也可采用碘–淀粉比色法。淀粉在加热情况下能溶于硝酸钙溶液中,当碘化钾和硝酸钙共存时,碘能以碘–淀粉蓝色化合物沉淀全部淀粉。将此沉淀溶于碱液,并在酸性条件下与碘作用形

成蓝色溶液进行比色。

二、实验材料、试剂与仪器设备

(一)实验材料

任何植物材料。

(二)试剂 . 80 %硝酸钙溶液。. 0.5 %碘液:称 5.00 g 结晶碘和 10.00 g 碘化钾,放入研钵混合干研,然后加 10 mL 蒸馏水研至全部碘溶解,将溶液全部转入 1000 mL 容量瓶定容后,贮于磨口试剂瓶。. 5 %含碘硝酸钙溶液:取 10 mL 80 %的硝酸钙溶液,加入 160 mL 水再加入 3 mL 0.5 %的碘液混匀,现用现配。.标准淀粉溶液:称取纯淀粉 50 mg 于研钵中,加 3 mL 80 %硝酸钙溶液,研细并转移到 100 mL 的三角瓶中,用 15 mL 80 %的硝酸钙溶液冲洗研钵,无损地收集于三角瓶中。将三角瓶置于沸水浴中煮沸 5 min,冷却后全部转入 50 mL 容量瓶中并定容。此液为 1 mg/mL 的淀粉标准液。. 0.1 mol/L NaOH。. 0.1 mol/L HCl。

(三)仪器设备

分析天平,研钵,容量瓶,量筒,三角瓶,水浴,小漏斗,电炉,离心机,离心管,试剂瓶。

三、实验步骤 .称取 1 ~ 3 g 叶片,剪碎放入研钵,加 5 mL 80 %的硝酸钙溶液,研磨成糊状移入 100 mL 的三角瓶中,用 10 mL 80 %的硝酸钙冲洗研钵,无损地收集于三角瓶中,瓶口盖上小漏斗,在沸水浴上煮沸 3 ~ 5 min(叶片含淀粉少的 3 min,含淀粉多的 5 min),使样品中淀粉转变为胶体溶液。.给三角瓶中加 20 mL 蒸馏水,混合液转入离心管中离心(202_ ~ 3000 rpm)2 ~ 3 min,将离心后的淀粉胶体浑浊液移入 100 mL 容量瓶(淀粉含量少时,可移入 50 mL 容量瓶),三角瓶及离心沉淀物用 5 ~ 10 mL 热蒸馏水冲洗并同样离心,离心液并入容量瓶中(共洗 2 ~ 3 次)定容,即为淀粉提取液。.取 5 ~ 10 mL 淀粉待测液,加入到盛有 2 mL 0.5 %碘液的离心管中,混匀静置 15 min 后离心(3000 rpm)5 min,弃上清液。沉淀用 5 %的含碘硝酸钙溶液冲洗两次,向冲洗后的沉淀中加入 10 mL 0.1 mol/L 的 NaOH 混匀,将离心管浸入沸水内 5 min,使沉淀溶解。将溶液转入 50 mL 容量瓶中,加入 0.3 mL 0.5 %碘液,用 30 mL 左右的水冲洗并入容量瓶,加入 2 mL 1mol/L 的盐酸,用水定容并显色,在 590 nm 波长处测定光密度。.绘制标准曲线 取标准淀粉溶液(1 mg/mL)0、0.5、1.0、2.0、3.0、4.0、5.0 mL 于 6 个离心管中,用 80 %硝酸钙溶液将各管的体积补足至 5 mL,再向各管加入 2 mL 0.5 %碘液,混匀静置 15 min 后离心,其他操作同样品测定步骤,显色后在 590 nm 波长下测定光密度。此系列溶液的淀粉含量分别为 0、0.5、1.0、2.0、3.0、4.0、5.0 mg,然后以光密度为横坐标,以淀粉含量为纵坐标绘制标准曲线。

四、结果计算

式中: C ——从标准曲线查得葡萄糖量,mg。

V T ——样品提取液总体积 , mL。

V 1 ——显色时取样品液量,mL。

W ——样品重(g)。

变性淀粉在调味酱中的应用

调味品在九十年代开始了规模化生产,特别是在近几年,调味品也向品牌化发展,生产工艺由原来的手工制作变成机械化生产,这也就需要生产原料能适应工业化生产需求。

作为调味酱中的增稠稳定剂也在不断的变化,先后出现了原淀粉、简单变性淀粉、天然胶(植物胶、动物胶、微生物胶)、复配增稠剂、复合变性淀粉。

不同的调味酱,它们的特性要求和加工工艺不同,所选用的增稠添加剂也不相同。本文主要谈谈怎样选择合适的增稠稳定剂。

1、几种增稠剂在苹果沙拉酱中作用

苹果沙拉酱生产过程中,需要长时间的煮制,同时苹果酱需要在酸性条件下保存。这就需要所选用的增稠稳定剂具有耐高温和耐煮制,同时在酸性条件下稳定。几种增稠剂(添加量为5%)在苹果酱中(室温条件下放置30天后检测)的使用结果见表1

由表1可知道:卡拉胶、复合变性淀粉在苹果酱中作用明显;玉米淀粉保水稳定性较差,容易老化结块;复合增稠剂比玉米淀粉稍好。卡拉胶具有天然的稳定大分子结构,耐酸性、保水性粘度都很好,是良好的食品增稠剂,但由于卡拉胶价格高,其使用范围受到限制。淀粉由于其价格较低、增稠稳定性好,已越来越被生产厂家看重。

原淀粉价格低,但其理化特性不稳定,不适宜苹果酱的生产;原淀粉抗老化性弱,容易析水结快,如果储藏条件不好,产品性能不稳定,会分层析水。但是变性淀粉具有稠度高、稳定性好、成型性好等特点,可使制品在高温、煮制和搅拌后仍能恢复原状,保持柔滑的体态不变稀;同时可赋予制品较好的组织结构,使果酱口感爽滑,有较强的实体感。变性淀粉的透明度、成膜性都较高。

加入后提高产品的透明度,同时赋予产品光滑、色泽鲜艳的外观。同时变性淀粉耐酸性强,可加强制品在酸性环境下稳定性、延长储藏期。

2、几种增稠剂在番茄酱中作用

对番茄酱,稠度和色泽的稳定性非常重要。同时由于番茄酱营养丰富,低分子糖类物质含量高,极易败坏,一般会加入防腐剂,现在越来越提倡使用天然防腐剂,使用最广的为大蒜素,使用大蒜素时有一个较大的缺点,味道太浓。所以希望有一种能掩盖和延缓风味物质释放的添加剂。

本实验通过添加不同的增稠掩盖剂,添加量为5%:明胶、木薯淀粉、海藻酸钠、江西东永的DY-DPP-2变性淀粉。结果见表2(室温条件下放置30天后检测)

由表2可以知道:明胶和DY-DPP-1的在色泽、稳定性、稠度和口感综合效果明显;木薯原淀粉性质不很稳定,加热后易老化,造成产品失水变稀,不利于消费者使用时后处理;明胶的效果最明显,综合性质好,但由于其价格较高,不能被广大消费者采纳;海藻酸钠酸性条件下不是很稳定,容易分解失效。

变性淀粉有很强的吸水保水性、较高的透明度、成膜性好、稳定性强等特点。复合变性淀粉有很多的亲水基团(本身的羟基和外来的极性基团),有很好的保水性,强保水性可以很好的提高酱类制品中的水分含量,同时降低其它原料的含量,比如蔗糖、饴糖等量大对人体不利的低糖。淀粉糊化后有很好的透明度和表面光泽,可以很好地与其他物质结合,形成透明有弹性的均匀分散体系,从而使添加的色素和风味物质稳定。

因为变性淀粉引入了其它外来极性基团,增强了亲水性和空间稳定性,可以很好地与制品中的某些成分络合,形成稳定的物质,能改善产品的风味和色泽。同时产品有较好的耐酸、耐热性,可以稳定产品的PH和色泽(有色物质对PH敏感)。耐热性可以加强产品的加工性。

综上所述,变性淀粉,特别使复合变性淀粉对提高酱类制品的理化性质有明显的功效,而且克服了使用天然胶造成产品成本高等不足。

第二篇:植物组织中淀粉含量的测定

植物组织中淀粉含量的测定 202_-01-12 08:55 Ⅰ 蒽酮硫酸法

一、原理

淀粉是由葡萄糖残基组成的多糖,在酸性条件下加热使其水解成葡萄糖,然后在浓硫酸的作用下,使单糖脱水生成糠醛类化合物,利用蒽酮试剂与糠醛化合物的显色反应,即可进行比色测定。

二、实验材料、试剂与仪器设备

(一)实验材料 任何植物材料。

(二)试剂

浓硫酸(比重 1.84)。9.2mol/L HClO 4。

2%蒽酮试剂,同实验 24。

(三)仪器设备

电子天平,容量瓶: 100 mL 4 个、50 mL 2 个,漏斗,小试管若干支,电炉,刻度吸管 0.5mL 1 支、2.0 mL 3 支、5 mL 4 支,分光光度计,记号笔。

三、实验步骤

1.标准曲线制作

取小试管11支从0~10编号,按表24-3加入溶液和蒸馏水。

以下步骤按苯酚法或蒽酮法均可,见方法一或方法二,绘制相应的标准曲线。

表24-3 各试管加入标准液和蒸馏水量

管 号 0 1~2 3~4 5~6

7~8 9~10 淀粉标准液(ml)

0 0.4 0.8 1.2 1.6 2.0 蒸 馏 水(ml)

2.0 1.6 1.2 0.8 0.4 0

淀粉含量(mg)

0 40 80 120 160 200 2.样品提取 称取 50 ~ 100 mg 粉碎过 100 目筛的烘干样品,置于 15 mL 刻度试管中,加入 6 ~ 7 mL 80 %乙醇,在 80 ℃水浴中提取 30 min,取出离心(3000 rpm)5 min,收集上清液。重复提取两次(各 10 min)同样离心,收集三次上清液合并于烧杯,置于 85 ℃恒温水浴,使乙醇蒸发至 2 ~ 3 mL,转移至 50 mL 容量瓶,以蒸馏水定容,供可溶性糖的测定。

向沉淀中加蒸馏水 3 mL,搅拌均匀,放入沸水浴中糊化 15 min。冷却后,加入 2 mL 冷的 9.2 mol/L 高氯酸,不时搅拌,提取 15 min 后加蒸馏水至 10 mL,混匀,离心 10 min,上清液倾入 50 mL 容量瓶。再向沉淀中加入 2 mL 4.6 mol/L 高氯酸,搅拌提取 15 min 后加水至 10 mL,混匀后离心 10 min,收集上清于容量瓶。然后用水洗沉淀 1 ~ 2 次,离心,合并离心液于 50 mL 容量瓶用蒸馏水定容供测淀粉用。

3.测定 取待测样品提取液 1.0 mL 于试管中,再加蒽酮试剂 5 mL,快速摇匀,然后在沸水浴中煮 10 min,取出冷却,在 620 nm 波长下,用空白调零测定光密度,从标准曲线查出淀粉含量(mg)。

四、结果计算 :含量(%)=100*C*VT/V1*1000*W

式中: C ——从标准曲线查得淀粉量,mg。V T ——样品提取液总体积 , mL。V 1 ——显色时取样品液量,mL。W ——样品重,g。

0.9 ——由葡萄糖换算为淀粉的系数。

Ⅱ 碘-淀粉比色法

一、原理

对于淀粉含量较少的植株样品,也可采用碘–淀粉比色法。淀粉在加热情况下能溶于硝酸钙溶液中,当碘化钾和硝酸钙共存时,碘能以碘–淀粉蓝色化合物沉淀全部淀粉。将此沉淀溶于碱液,并在酸性条件下与碘作用形成蓝色溶液进行比色。

二、实验材料、试剂与仪器设备

(一)实验材料 任何植物材料。

(二)试剂 . 80 %硝酸钙溶液。. 0.5 %碘液:称 5.00 g 结晶碘和 10.00 g 碘化钾,放入研钵混合干研,然后加 10 mL 蒸馏水研至全部碘溶解,将溶液全部转入 1000 mL 容量瓶定容后,贮于磨口试剂瓶。

3 . 5 %含碘硝酸钙溶液:取 10 mL 80 %的硝酸钙溶液,加入 160 mL 水再加入 3 mL 0.5 %的碘液混匀,现用现配。.标准淀粉溶液:称取纯淀粉 50 mg 于研钵中,加 3 mL 80 %硝酸钙溶液,研细并转移到 100 mL 的三角瓶中,用 15 mL 80 %的硝酸钙溶液冲洗研钵,无损地收集于三角瓶中。将三角瓶置于沸水浴中煮沸 5 min,冷却后全部转入 50 mL 容量瓶中并定容。此液为 1 mg/mL 的淀粉标准液。. 0.1 mol/L NaOH。6 . 0.1 mol/L HCl。

(三)仪器设备

分析天平,研钵,容量瓶,量筒,三角瓶,水浴,小漏斗,电炉,离心机,离心管,试剂瓶。

三、实验步骤 .称取 1 ~ 3 g 叶片,剪碎放入研钵,加 5 mL 80 %的硝酸钙溶液,研磨成糊状移入 100 mL 的三角瓶中,用 10 mL 80 %的硝酸钙冲洗研钵,无损地收集于三角瓶中,瓶口盖上小漏斗,在沸水浴上煮沸 3 ~ 5 min(叶片含淀粉少的 3 min,含淀粉多的 5 min),使样品中淀粉转变为胶体溶液。.给三角瓶中加 20 mL 蒸馏水,混合液转入离心管中离心(202_ ~ 3000 rpm)2 ~ 3 min,将离心后的淀粉胶体浑浊液移入 100 mL 容量瓶(淀粉含量少时,可移入 50 mL 容量瓶),三角瓶及离心沉淀物用 5 ~ 10 mL 热蒸馏水冲洗并同样离心,离心液并入容量瓶中(共洗 2 ~ 3 次)定容,即为淀粉提取液。.取 5 ~ 10 mL 淀粉待测液,加入到盛有 2 mL 0.5 %碘液的离心管中,混匀静置 15 min 后离心(3000 rpm)5 min,弃上清液。沉淀用 5 %的含碘硝酸钙溶液冲洗两次,向冲洗后的沉淀中加入 10 mL 0.1 mol/L 的 NaOH 混匀,将离心管浸入沸水内 5 min,使沉淀溶解。将溶液转入 50 mL 容量瓶中,加入 0.3 mL 0.5 %碘液,用 30 mL 左右的水冲洗并入容量瓶,加入 2 mL 1mol/L 的盐酸,用水定容并显色,在 590 nm 波长处测定光密度。4 .绘制标准曲线 取标准淀粉溶液(1 mg/mL)0、0.5、1.0、2.0、3.0、4.0、5.0 mL 于 6 个离心管中,用 80 %硝酸钙溶液将各管的体积补足至 5 mL,再向各管加入 2 mL 0.5 %碘液,混匀静置 15 min 后离心,其他操作同样品测定步骤,显色后在 590 nm 波长下测定光密度。此系列溶液的淀粉含量分别为 0、0.5、1.0、2.0、3.0、4.0、5.0 mg,然后以光密度为横坐标,以淀粉含量为纵坐标绘制标准曲线。

四、结果计算 :含量(%)=100*C*VT/V1*1000*W 式中: C ——从标准曲线查得淀粉量,mg。V T ——样品提取液总体积 , mL。V 1 ——显色时取样品液量,mL。W ——样品重(g)。

III 旋光法(谷物淀粉含量的测定)

一、原理: 酸性氯化钙溶液与磨细的含淀粉样品共煮,可使淀粉轻度水解。同时钙离子与淀粉分子上的羟基络合,这就使得淀粉分子充分地分散到溶液中,成为淀粉溶液。淀粉分子具有不对称碳原子,因而具有旋光性,可以利用旋光仪测定淀粉溶胶的旋光度(α),旋光度的大小与淀粉的浓度成正比,据此可以求出淀粉含量。溶提淀粉溶胶所用的酸性氯化钙溶液的pH值必须保持2.30,密度须为1.30,加时间的长短也要控制在一定范围。因为只有在这些条件下,各种不同来源的淀粉溶液的比旋度[α]才都是203°,恒定不变。样品中其他旋光性物质(如糖分)须预先除去。

二、材料、仪器设备及试剂:

(一)材料:面粉或其他风干样品

(二)仪器设备:1.植物样品粉碎机;2.离心机;3.分析天平;4.粗天平;5.旋光仪及附件;6.三角瓶;7.分样筛(100目);8.布氏漏斗、抽滤瓶及真空泵;9.离心管;10.小电炉。

(三)试剂:

三、实验步骤:

1.样品准备:(1)称取样品:将样品风干、研磨、通过100目筛,精确称取约2.5g样品细粉(要求含淀粉约2g,请参考附注估计),置于离心管内。(2)脱脂:加乙醚数ml到离心管内,用细玻棒充分搅拌,然后离心。倾出上清液并收集以备回收乙醚。重复脱脂数次,以去除大部分油脂、色素等(因油脂的的存在会使以后淀粉溶液的过滤困难)。大多数谷物样品含脂肪较少,可免去这个脱脂手续。(3)抑制酶活性:加含有氯化高汞的乙醇溶液10ml到离心管内,充分搅拌,然后离心,倾去上清液,得到残余物。(4)脱糖:加80%乙醇10ml到离心管中,充分搅拌以洗涤残余物(每次都用同一玻棒),离心,倾去下清液。重复洗涤数次以去除可溶性糖分。

2.溶提淀粉:(1)加醋酸-氯化钙:先用醋酸氯化钙溶液约10ml加到离心管中,搅拌后全部倾入250ml三角瓶内,再用醋酸氯化钙溶液50ml分数次洗涤离心管,洗涤液并入三角瓶内,搅拌玻棒也转移到三角瓶内。(2)煮沸溶解:先用蜡笔标记液面高度,直接置于加有石棉网的小电炉上,在4min~5min内迅速煮沸,保持沸腾15min~17min,立即将三角瓶取下,置流水中冷却。煮沸过程中要时加搅拌,勿令烧焦;要调节温度,勿使泡沫涌出瓶外;常用玻璃将瓶侧的细粒擦下;并加水保持液面高度。

3.沉淀杂质和定容:(1)加沉淀剂:将三角瓶内的水解液转入100ml容量瓶,用醋酸氯化钙溶液充分洗涤三角瓶瓶,并入容量内,加30%ZnSO41ml混合后,再加15%K4Fe(CN)61ml,用水稀释至接近刻度时,加95%乙醇一滴以破坏泡沫,然后稀释到刻度,充分混合,静置,以使蛋白充分沉淀。(2)滤清:用布氏漏斗(加一层滤纸)吸气过滤。先倾清溶液约10ml于此滤纸上,使其完全湿润,让溶液流干,弃去滤液,再倾清溶液进行过滤,用干燥的容器接受此滤液,收集约50ml,即可供测定之用。

4.测定旋光度:用旋光测定管装满滤液,小心地按照旋光仪使用说明,进行旋光度的测定。淀粉(%)=α×N×100/{[α]20D×L×(W-K)}×100 式中:α:用钠光时观测到的旋光度;[α]20 D:淀粉的比旋度,在这种方法条件下为203°;L:旋光管长度(cm);W:样品质量(g);K:样品水分含量(%);N:稀释倍数;100:换算为百分率。也可以不用上列公式计算,改用工作曲线来求得淀粉含量,这样准确度高些。

Ⅲ、淀粉含量的测定

一、目的

掌握植物组织中淀粉含量测定的原理和方法。

二、原理

淀粉用盐酸水解转化成葡萄糖后,测定葡萄糖含量,根据葡萄糖含量换算成淀粉含量。

三、材料、仪器设备及试剂

材料、仪器设备及试剂与上述蔗糖的测定相同,另增加碘试剂;100ml、250ml容量瓶。碘试剂(碘化钾—碘溶液)的配制:称取碘化钾20g及碘10g溶于100ml蒸馏水中。使用前需稀释10倍。

四、实验步骤

1.葡萄糖标准曲线制作与上述还原糖含量测定相同。2.淀粉的水解

取上述还原糖含量测定中经85﹪乙醇浸提后的全部淀粉残渣,放入100ml三角瓶中,加 入6mol·L-1盐酸10ml,混匀,在沸水浴中加热10min-30min(用碘试剂检查淀粉水解程度,直至不显蓝色为止),再加蒸馏水20ml,摇匀并过滤于100ml容量瓶中,过滤后残渣再用蒸馏水冲洗3次,一并过滤入容量瓶,定容至100ml。准确取出10ml过滤液置入250ml容量瓶中,加酚酞2滴,用10﹪NaOH中和至微红色,用蒸馏水定容至250ml,待测。

3.还原糖含量测定

取4 支25ml刻度试管,编号,其中3支(三个重复)分别加入待测液2ml,1支空白管加2ml蒸馏水代替样品液,然后各管再加入DNS试剂1.5ml,摇匀,混合液在沸水浴中加热5min,然后用自来水冷却,各加入21.5ml蒸馏水使总体积为25ml,摇匀,在520nm波长下测定吸光度(A)值。

五、结果计算

根据待测液的吸光度从上述标准曲线中查出其相应的还原糖含量,然后按下公式计算出样品中还原糖(葡萄糖)含量和淀粉含量的百分率。

淀粉水解液总量(ml)从标准曲线上查得还原糖(mg)×————————————

测定时水解液用量(ml)

还原糖(﹪)= ———————————————————————————×100

(葡萄糖)样品重(mg)

粗淀粉含量(﹪)= 葡萄糖含量 × 0.9

式中系数0.9依据淀粉(C6 H10 O5)n水解时吸收n 个分子水。

第三篇:植物组织游离脯氨酸含量的测定

植物组织游离脯氨酸含量的测定

原理

植物在逆境条件下,游离脯氨酸便会大量积累,且积累指数与植物的抗逆性有关。因此,脯氨酸可作为植物抗逆性的一项生化指标。

采用磺基水杨酸提取植物体内的游离脯氨酸,不仅大大减少了其他氨基酸的干扰,快速简便,而且不受样品状态(干或鲜样)限制。在酸性条件下,脯氨酸与茚三酮反应生成稳定的红色缩合物,用甲苯萃取后,此缩合物在波长520nm处有一最大吸收峰。脯氨酸浓度的高低在一定范围内与其消光度成正比。材料、仪器设备及试剂 1.材料

植物叶片

2.仪器设备

分光光度计;水浴锅:漏斗:大试管(20m1);具塞刻度试管(20m1)注射器或滴管(5~lOml)。3.试剂

(1)3%磺基水杨酸溶液

(2)甲苯;

(3)2.5%酸性茚三酮显色液:冰乙酸和6mo1.L-l磷酸以3:2混合,作为溶剂进行配制,此液在4℃下2~3天有效;

(4)脯氨酸标准溶液:准确称取25mg脯氨酸,用蒸馏水溶解后定容至250ml,其浓度为100ug.mL-l。再取此液10ml,用蒸馏水稀释至lOOml,即成10μg.mL-1的脯氨酸标准液。

1.标准曲线制作

(1)取7支具塞刻度试管按表9.2-1加入各试剂。混匀后加玻璃球塞,在沸水中加热40min。

(2)取出冷却后向各管加入5ml甲苯充分振荡,以萃取红色物质。静置待分层后吸取甲苯层以0号管匀对照在波长520nm下比色。

(3)以消光值为纵坐标,脯氨酸含量为横坐标,绘制标准曲线,求线性回归方程

表9.2.1各试管中试剂加入量 试管

0

脯氨酸标准溶液(m1)

0

0.2

0.4

0.8

1.2

1.6

2.0

水(m1)

1.8

1.6

1.2

0.8

0.4

0

冰乙酸(m1)

茚三酮显色液(m1)

样品测定

(1)脯氨酸提取:取不同处理的剪碎混匀植物叶片0.2~0.5g(干样根据水分含量酌减),分别置于大试管中,加入5m1 3%磺基水杨酸溶液,管口加盖玻璃球,于沸水浴中浸提10min。

(2)取出试管,待冷却至室温后,吸取上清液2m1,加2m1冰乙酸和3m1显色液,于沸水浴中加热40min,下步操作按标准曲线制做方法进行甲苯萃取和比色(向各管加入5ml甲苯充分振荡,以萃取红色物质。静置待分层后吸取甲苯层以0号管匀对照在波长520nm下比色)。

(3)结果计算:从标准曲线中查出测定液中脯氨酸浓度 脯氨酸含量的百分数。

脯氨酸[μg.g-1(干或鲜重)](C.V)·(a·W)-1

式中:C一提取液中脯氨酸浓度(PS),由标准曲线求得:

V - 提取液总体积(ml)

A---测定时所吸取得体积(ml)

W-----样品重(g)

第四篇:甘油含量测定

嗯。你都问到这个问题了,具体仪器、操作什么的我就不说了。就说一下思路。

强碱条件下甘油和二价铜的络合物显绛蓝色,所以利用甘油的这个特性就可以轻松搞定。

主要试剂是AR级的甘油、氢氧化钠、硫酸铜。

向氢氧化钠碱化的甘油溶液里加硫酸铜,一定要保证甘油被完全络合,并且保证多余的二价铜都以氢氧化铜沉淀形式存在,但是氢氧化钠也不要加太多。

甘油铜可见区最大吸收波长是在630nm。

先作个标准系列,绘出吸光度-浓度曲线,然后把待测试样吸光度测出来在标准曲线上一算,浓度就得到了。

氢氧化铜解离出来的铜离子在630nm处也有吸收,好在它是一个定值,测出来后从每个甘油的A里面扣掉就行了。

甘油含量化学方法有很多,比色法,滴定法.甘油在强碱性条件下,与Cu2+定量形成绛蓝色的甘油铜溶液。根据朗伯-比尔定律,溶液吸光度A与吸光物质浓度C成正比:A=kC。甘油配制浓度C1与衍生的分析甘油铜浓度C有如下关系:C=k1C1,k1为稀释系数,则吸光度值与甘油配制浓度有如下正比关系: A=kk1C1+ε,k、k1为常数,ε为系统误差。

先根据吸光度与甘油配制浓度C1做出关系曲线:,然后确定最佳线性拟合范围,最终得出拟合线性方程,程序化后,用于甘油含量的快速测定。

[供应] 拜发甘油检测试剂盒

发布日期:202_-9-21

截止日期:202_-5-9

拜发甘油检测试剂盒(酶学试剂盒)订货号: 10148270035 产品名称: 甘油(Glycerol)产品英文名称: Glycerol 包装: Ca.3 x 11 tests 产品介绍: 如下

产品说明: Glycerol(用于检测食品中的甘油)

酶法分析试剂盒(紫外分光光度法)

RIDASCREEN(产品编号:0 414 433)30次检测

1.简介

酶法分析试剂盒(紫外分光光度法)此法适用于检测食品(啤酒、葡萄汁、醋、蜂蜜、酒精、果酒)、化妆品、药品(溶液、栓剂)、纸板、烟草及生物制品中的甘油。2.原理

甘油在甘油激酶的催化下可被ATP磷酸化为3-磷酸甘油酯,ATP转化为ADP; 反应式为 GK Glycerol﹢ATP L-glycerol-3-phosphate﹢ADP 上式中形成的ADP在丙酮酸激酶的催化下可与PEP作用下生成ATP及丙酮酸酯; 反应式为 PK ADP﹢PEP ATP﹢Pyruvate 丙酮酸酯在L-乳酸酯脱氢酶的作用下可被NADH还原为L-乳酸酯,NADH被氧化为NAD; 反应式为 L-LDH Pyruvate﹢NADH﹢H﹢ L-lactate﹢NAD﹢

被氧化的NADH的量取决于甘油的量,NADH的吸光度值可在334,340及365nm下测量。3.试剂盒内容物

----瓶1共有3瓶,每瓶约有2g辅酶及缓冲液的混和物,包括:甘氨酰甘氨酸缓冲液,PH约7.4; NADH约7mg;ATP约22mg;PEP-CHA约11mg;硫酸镁 ----瓶2约0.4ml悬浮物,包括:

丙酮酸激酶,约240U; L-乳酸酯脱氢酶,约220U ----瓶3约0.4ml甘油激酶悬浮物,约34U ----瓶4为甘油检测对照溶液(甘油检测对照溶液可不需要计算结果),此溶液使用时不需稀释。(效期见标签)

4.检测溶液的制备(10次)

----取出1瓶瓶1,用11ml重蒸水溶解,使用时此溶液需在20-25℃持续回温约10分钟 ----瓶 2不需稀释 ----瓶 3不需稀释 5.操作者应该注意之事项

使用前请仔细阅读,中文翻译件仅供参考

----瓶1约含500mg碳酸钠,应避免接触皮肤和呼吸器官,其他用于甘油检测的试剂不具有危险性 ----实验之后,用过的试剂可作为实验室废料处理,但必须在当地法规允许的前提下 6.储存条件

----瓶 1在2-8℃下保存(见标签),溶液1在2-8℃下可保存4天,溶液1使用前需回温至20-25℃

----瓶2及3在2-8℃下保存(见标签)7.样品处理

----直接取用无色,透明,中性的溶液或按稀释表格稀释后进行检测,体积为2.000ml ----过滤混浊溶液

----除去样品溶液中的二氧化碳气体

----加入氢氧化钠或氢氧化钾来调节酸溶液的PH值约为8 ----对于深颜色的样品溶液可不需稀释或者用PVPP或酰胺配成较高浓度的溶液如:1g/100ml ----粉碎或均质固体和半固体样品,用水抽提或溶解,而后过滤,通过Carrez澄清液可脱去其中的混浊物或色素

----用Carrez试剂可脱去样品中的蛋白质

----用热水抽提样品中的脂肪(抽提温度需在脂肪的溶解度之上),冷却后可分离出脂肪,将余下物质转移至容量瓶中并加水至刻度,冰浴15分钟而后过滤,热水抽提后用Carrez溶液澄清 8.过程

1.波长:340nm,Hg365nm或Hg334nm 2.比色杯:光径1.0cm 3.温度:20-25℃ 4.最终体积:3.020ml 5.对照空气(光路上无比色杯)或对照水读取读数

6.样品溶液:1-40ug甘油/检测(体积为0.100-2.000ml样品体积)7.具体操作见如下表格 移液 空白(ml)样品(ml)溶液1 样品溶液 重蒸水 悬浮物2 1.0001﹢9 1﹢99 1﹢999 1 10 100 1000 如果测得的吸光度值△A较低,例如低于0.100,则样品溶液需重新配制,可由下列几种解决方法 1.可多称出些样品或不要过分稀释。

2.加入到比色杯中的溶液体积可增加至2.000ml,当然为了得到相同的最终体积(样品和空白),加入的水的体积就要相应减少。所加入的新溶液的体积在计算时是要考虑进去的。11.技术信息

加入悬浮物2(PK/L-LDH)后等待前反应进行完全后是非常必要的。12.特性

此法特异性适于甘油的检测。13.灵敏度和检测限

1.最小的吸光分辨率为0.005个吸光单位,相应的最大样品体积为2.000ml,340nm下测量,则样品的甘油浓度为0.1mg/L;若样品体积为0.100ml,则样品的甘油浓度为2mg/L。

2.340nm下,吸光度值差为0.020可导出检测限为0.4mg/L,相应的最大体积为2.000ml。14.线性

从1ug甘油/检品(0.4mg甘油 /L样品溶液,样品溶液V=2.000ml)到40ug甘油/检品(0.4g甘油/L样品溶液,样品V=0.100ml)15.精确性

用同一样品溶液做平行测定时,其吸光度值差会有0.005至0.010的差异,样品体积为0.100ml,340nm下测量,相应的甘油浓度约为2-5mg/L;若样品是经过稀释的,则在计算结果时需乘以稀释倍数。16.干扰信息来源

ATP和PEP的缓慢水解同NADH的缓慢氧化均可导致缓慢的蠕变反应;空白和样品的吸光度值可不必逐一立即检测。

17.检测过程中的干扰

1.根据过程中所给定的时间甘油若能转化完全,则可断定没有干扰发生。

2.反应结束后,可加入一些甘油重新检测(定性或定量):如果加入标准物质后,吸光度值会随之改变,则可断定没有干扰发生。

3.操作过程中的错误和干扰可通过两个样品体积的平行实验测得(如0.100ml和0.200ml):测得的吸光度值差应与样品体积成比例关系。

当测定固体样品时,可称取不同质量(如1g和2g)于同一100ml容量瓶中,测得的吸光度值差及样品的质量应与样品的体积成比例关系。

4.样品所含物质带来的可能干扰可通过加入内标来控制:除去样品、空白及标准的检测外,样品加检测对照溶液也要检测的,测得的吸光度值差可计算干扰。

5.通过回收试验可测定可能的损失:分别测定加入标准与不加入标准的样品,在误差范围之内可定量测定附加物。

18.Carrez试剂的澄清作用

----移取液体样品于盛有60ml重蒸水的100ml容量瓶中或称取足够重量的样品于100ml容量瓶中 ----加入60ml重蒸水

----仔细加入5mlCarrez-Ⅰ-溶液(85mM,3.60gK4Fe(CN)6*3H2O/100ml)和5ml Carrez-Ⅱ-溶液(250mM,7.20gZNSO4*7H2O/100ml)

----用氢氧化钠调节溶液PH于7.5-8.5,加入每一溶液后需充分混和,加水至容量瓶刻度,混和并过滤

19.应用举例 1.果汁中甘油的检测 ----稀释样品其浓度约在0.4g/L以下(见稀释表格)----过滤混浊果汁,取用透明或淡色溶液用于检测 当分析深色果汁时(如:草莓汁和红葡萄汁)需要先脱色 具体操作

----在10ml果汁中加入0.1g酰胺粉末或PVPP ----搅拌1分钟后过滤

----取透明溶液用于检测,该溶液可带有轻微颜色 2.酒中甘油的检测

----根据稀释表格将样品进行稀释 ----实际上红酒不需脱色也可进行检测 3.啤酒中甘油的检测

----取5-10ml啤酒用玻璃棒搅拌约1分钟,除去其中的二氧化碳气体 ----根据稀释表格稀释脱去二氧化碳气体后的样品 4.烟草制品中甘油的检测 ----充分混合并绞碎样品

----精确称取1g样品于100ml容量瓶中

----加入约70mL水磁力搅拌约1小时20-25℃下,而后加水至刻度,混和并过滤 ----移取25ml滤液于50ml容量瓶中

----加入5mlCarrez-Ⅰ-溶液,5ml Carrez-Ⅱ-溶液及10ml氢氧化钠溶液,在加入每一溶液后均需充人混和

----加水至刻度混和并过滤,取滤液用于检(0.100ml-0.500ml)5.化妆品中甘油的检测

6.发酵产品及生物培养基中甘油的检测

----置样品(可先经过离心)于80℃水浴中15分钟以停止酶的反应 ----离心并取上层溶液(可根据稀释表格稀释)用于检测 ----另外可用高氯酸或Carrez溶液脱除蛋白质 琼脂培养基需先均质,而后按以上方法进行操作。

名称:甘油检测试剂盒 编号:EK-GCROL 货号:100001001 Cas No:70

购买:

Glycerol Assay Kit(70 次测定)简介: 甘油是一种非常重要的物质,广泛的应用于工业生产中,在食品工业中,常被作为保湿剂、增香剂和增色剂等使用,以改良食品的质量。甘油是酿酒酵母发酵过程中的副产物,也是灰质葡萄孢新陈代谢过程中的一个重要产物,甘油是高品质果酒的一个成分,高品质的葡萄汁中不含有(或只含有痕量或微量)甘油,浓度大约为1%(v/v),若葡萄汁中含有甘油则意味着产品中使用了品质不好的原料。甘油也常常作为润滑剂用在洗涤液、乳酪和牙膏中,在制烟工业中,通过通常是预先向烟叶上喷洒甘油以保障不会粉碎的目的。

原理: 甘油在甘油激酶(GK)的作用下被磷酸化,消耗ATP转化成L-3磷酸甘油(L-glycerol-3-phosphate)。

(1)Glycerol + ATP(GK)L-glycerol-3-phosphate + ADP

上式中形成的ADP在丙酮酸激酶(PK)的催化下可与PEP作用,生成ATP及丙酮酸酯

(2)ADP + PEP(PK)ATP + pyruvate

丙酮酸酯在L-乳酸酯脱氢酶(L-LDH)的作用下可被NADH还原为L-乳酸酯,NADH被氧化为NAD

(3)Pyruvate + NADH + H+(L-LDH)L-lactate + NAD+

被氧化的NADH的量取决于甘油的量,NADH的吸光度值可在340下测量。

特异性, 灵敏度, 测量范围和精确度: 该实验方法是专门用于测定甘油含量的,对于纯甘油(水中的游离甘油)几乎可以100%检测到。最小可调吸光光度为0.010个吸光单位,样品体积为2.00 mL,若在340nm下检测,此时的甘油浓度为0.171 mg/L。如果最小可调吸光光度为0.020吸光光度,样品体积为2.00 mL,在340nm下检测,此时的甘油检测线为0.342 mg/L。

该实验的测量范围为0.8ug-35ug甘油,同一样品分别进行两次测定,其吸光度值会有0.005-0.010吸光单位的变化,对于样品体积为2.00 mL,此时的甘油浓度大约在0.086-0.171 mg/L之间,如果样品是经过稀释的,在计算结果时候需要乘以相应的稀释系数(F),如果在样品制备阶段,样品的重量是被称量的,如:10g/L,0.02-0.05g/100g的细微差别能够被分辨。

干扰: 如果甘油在试验规定的时间内(大约5分钟)完成转化过程,通常认为没有干扰发生,然而,通过向已完成反应的试管中添加甘油(0.1mL中添加20ug),进一步的实验表明,吸光度值还会进一步降低。利用附带的内部的标准质控可以对干扰物质进行鉴定。定量回收试验:通过向样品中添加标准质控,计算样品在处理和提取时的损失。如:在最初的提取步骤时添加一定量的甘油。

安全性: 甘油测定所使用的试剂没有有毒物质。然而浓缩缓冲液中含有作为防腐剂用的叠氮化钠(0.02 % w/v),需要按照实验室安全操作规程进行试验。

试剂盒: Megazyme甘油含量测定试剂盒可以进行70次的测定试验,并提供有全部的试验方法:

瓶1: Tris/HCl 缓冲液(30 mL, 1.0 M, pH 7.4)+氯化镁(30 mM)+叠氮化钠(0.02 % w/v)稳定性> 2年,4°C保存。瓶2: 药片(14个)含有NADH+ATP +PEP 稳定性> 2年,4°C保存。

瓶3: 丙酮酸激酶(600 U/mL)+L-乳酸酯脱氢酶(550 U/mL)悬浮液1.5mL 稳定性> 2年,4°C保存。

瓶4: 甘油激酶悬浮液(1.5 mL, 85 U/mL)稳定性> 2年,4°C保存。

瓶5: 甘油质控标准液(5 mL, 0.20 mg/mL)+ 0.02 %(w/v)叠氮化钠 稳定性> 2年,4°C保存。

试剂制备: 1.使用瓶1作为稀释液。

2.1.1 mL Tris/HCl缓冲液溶解瓶2中1片药片,大约1-2分钟,足够进行5次试验。一旦药片溶解,NADH吸光度会随着时间的延长而降低,不过溶解的药片保存在4°C下大约可以使用4天,或保存于-20°C下大约可以使用4周的时间。

注意: 在打开瓶子前,首先需要将瓶子中的药片恢复到室温,避免潮气可能吸附到药片上,而影响药片的稳定性。& 4.准备瓶3和瓶4种的溶液,第一次打开前,需要充分晃动瓶子,不要让酶吸附在橡皮塞上,然后垂直存放好瓶子。每次使用前还需要充分混合其中的内溶物。5.准备瓶5溶液。

注意:当您怀疑分光光度计的准确性或怀疑样品中的物质抑制了试验,再使用甘油标准质控溶液进行测定,通过测量NADH的消光系数而计算甘油的浓度。

实验需要的设备: 1.容量瓶(50 mL, 100 mL和500 mL).2.比色杯(1 cm, 3.0 mL).3.微量移液器 4.连续分配器 5.分析天平

6.分光光度计 340 nm.7.漩涡混合器 8.定时钟

9.Whatman No.1(9 cm)滤纸

操作步骤: 波长: 340 nm 比色杯: 1 cm light path(玻璃或塑料)温度: 25°C 最终体积: 2.34 mL 样品溶液: 每个比色杯中含有0.8-35ug甘油(存在于0.10-2.0 mL样品溶液中)空白调 0:相对于空气或者水 溶液 空白管 样品管 蒸馏水(~ 25°C)样品

溶液2(NADH/ATP/PEP/Tris/HCl)悬浮液3(PK/L-LDH)2.10 mL — 0.20 mL 0.02 mL 2.00 mL 0.10 mL 0.20 mL 0.02 mL 混合*,在反应大约4分钟后读取溶液(A1)的吸光度值(前反应完成**),在添加下列试剂后继续进行试验 悬浮液4(GK)0.02 mL 0.02 mL 混合*,在停止反应后(大约5分钟)读取溶液(A2)的吸光度值,如果反应没停止,在间隔2分钟后,再次测量,直到最终的吸光度值不再变化。

* 用塑料棒搅拌或用试管塞封闭严实后轻轻颠倒 ** 必须在等到前反应完成后再添加悬浮液3(PK/L-LDH)计算: 分别对空白管和样品管两次测得的吸光度值进行相减(A1-A2),这样就获得了ΔAglycerol,按照常规ΔAglycerol 的数值至少要在0.100个吸光单位,才能获得满意的试验结果。

甘油的含量可以依照下列公式计算:

C = V x MW x ΔAglycerol [g/L] εx d x v

注释: V = 最终体积 [mL] MW = 甘油分子量 [g/mol] ε = NADH在340 nm下的消光系数 = 6300 [l x mol-1 x cm-1] d = 比色管管径 [cm] v = 样品体积 [mL]

简化公式:

C = 2.34 x 92.1 x ΔAglycerol [g/L] 6300 x 1 x 0.10 = 0.3421 x ΔAglycerol [g/L]

如果样品在制备过程中被稀释了,计算结果还必须乘以稀释系数F。

当被分析的物质为固体或半固体时,甘油含量(g/100 g)依照下列公式计算: 甘油含量

= C甘油 [g/L 样品溶液] x 100 [g/100 g] 样品重量 [g/L 样品溶液]

注意: 使用Mega-CalcTM,该计算方法可以被简化。

制备样品: 1.稀释样品.比色杯中(如:分析0.1 mL的样品)的甘油总含量必须在0.8-25ug之间,因此样品溶液必须被充分的稀释到浓度在0.008-0.35 g/L之间。估计浓度(g/L)蒸馏水稀释 稀释系数F < 0.35 0.35-3.5 3.5-35 > 35 不用稀释 1 + 9 1 + 99 1 + 999 1 10 100 1000

如果ΔAglycerol 的数值太低(如< 0.100),可以增加称量的样品量或不要进行过分稀释,也可以增加比色管中的样品量到2.00 mL,只要确保样品和蒸馏水的总量在2.10 mL即可。2.净化样品.a.溶液: Carrez I溶液:溶解3.60 g亚铁氰化钾{K4[Fe(CN)6].3H2O}(Sigma cat.no.P-9387)到100 mL的蒸馏水中,室温保存。

Carrez II溶液: 溶解7.20 g硫酸锌(ZnSO4.7H2O)(Sigma cat.no.Z-4750)到100 mL的蒸馏水中,室温保存。

氢氧化钠(NaOH, 100 mM):溶解4 g NaOH到1 mL的蒸馏水中,室温保存。

b.步骤: 吸取液体样品到含有大约60 mL蒸馏水的100 mL容量瓶中,或称取足够量的样品到含有大约60 mL蒸馏水的100 mL容量瓶中,缓慢的加入5mL Carrez I 溶液和10mL NaOH溶液(100 mM),然后充分混合,补液至刻度线,混合并过滤。3.总则.(a)液体样品: 清澈的或稍有些颜色的,pH大约为中性的液体样品可以直接检测。

(b)酸性样品: 如果样品为> 0.1 mL的未被稀释的酸性样品(如葡萄酒或果汁),必须用2 M NaOH调节pH到大约7.4,然后在室温中孵育30分钟。

(c)含二氧化碳样品: 样品中含有大量的二氧化碳,如:啤酒,必须用2 M NaOH调节pH到大约7.4,并缓慢的用玻璃棒搅拌。

(d)有颜色的样品: 测试中附加样品空白,如:样品中不含有GK,在这种情况下,样品必须附加样品空白。(e)重颜色的样品: 如果未经稀释的样品颜色非常深,需要向每10mL的样品中加入0.2g聚乙烯聚吡咯烷酮(PVPP),充分混合5分钟,然后用Whatman No.1滤纸过滤。(f)固体样品: 均质或粉碎固体样品,然后加入到蒸馏水中,并过滤。

(g)样品含有脂肪: 需要用超过脂肪沸点的水进行提取,如:将100mL容量瓶加热到60°C,然后恢复至室温,并补液至刻度线,放置冷藏箱中15-30分钟,过滤,弃去最初的几mL滤液,选择澄清的或稍有些乳白色的悬浮液进行测试。也可以选择使用Carrez 溶液进行澄清。(h)样品中含有蛋白: 使用Carrez 溶液去除样品中的蛋白。

样品处理事例:(a)测定葡萄酒中的甘油.通常情况下,测定白/红葡萄酒中的甘油含量都不需要对样品进行处理,只需要依照稀释表格进行稀释即可。如:按照1:20倍稀释0.1mL的样品。

(b)测定啤酒中的甘油含量.使用玻璃棒进行充分的搅拌,去除样品中的二氧化碳,然后进行稀释即可测定。如:按照1:5倍稀释0.1mL的样品。

(c)测定果汁和相关饮料中的甘油含量

稀释样品中的甘油含量至少到0.35 g/L,澄清的、中性的样液可以直接进行测试,不需要进行特殊处理。浑浊的液体稀释前首先需要进行过滤。

有颜色的样品溶液通常在稀释到适当的甘油浓度即可测定。然而,如果要测定不经稀释的样品液中的甘油浓度,需要依照下列步骤进行脱色:

用1 M NaOH调节25mL样品溶液的pH大约至7.4,然后用蒸馏水补液至50 mL,加入0.5g PVPP,充分搅拌5分钟,然后用Whatman No.1滤纸过滤。使用澄清的或稍有些颜色的提取液进行测试。没有必要进一步稀释,可以直接进行测定。

(d)测定烟草制品中的甘油含量.将样品粉碎成大约0.2 mm的小颗粒,准确的称量1g样品,放入到100 mL容量瓶中,加入大约60 mL蒸馏水,用磁力搅拌器在20-25°C下充分搅拌1小时,然后用蒸馏水补液至刻度线,混合并过滤。移取25 mL滤液到50mL容量瓶中,继续加入5 mL Carrez I 溶液、5 mL Carrez II 溶液和10 mL NaOH溶液(100 mM),每加一种溶液都要充分混合,然后补液至刻度线,混合并用Whatman GF/A玻璃纤维滤纸过滤,没有必要进一步稀释,可以直接进行测定。

(e)测定肥皂中的甘油含量.准确称取1 g粉碎的肥皂粉末,加入50mL 0.1M HCl,用热磁力搅拌器充分搅拌至沸腾,将溶液转移至100 mL容量瓶中,然后添加30mL 0.1M HCl继续搅拌提取,待温度降至20-25°C后用蒸馏水补液至刻度线,将容量瓶放置于冷藏室15分钟,用Whatman GF/A玻璃纤维滤纸过滤,取25 mL滤液,加入2 mL 2 M Tris/HCl 缓冲液(pH 7.4,自备),用1M NaOH调解pH大约至7.4,补液至50 mL,直接对该溶液(或进一步稀释)进行测定。

(f)测定牙膏中的甘油含量.准确称取1 g牙膏样品,加入70 mL蒸馏水,在70°C下充分搅拌30分钟,然后离心(~ 3,000g 10分钟),再次洗涤悬浮液中的小球2次—加入50 mL蒸馏水,重复搅拌和离心步骤,补液至250 mL并过滤,可以按照1:3倍稀释0.1 mL滤液,进行测定。

参考文献: 1.Spinella, C.I.(1966).Modified enzymatic procedure for the routine determination of glycerol and triglycerides in plasma.J.Lipid Res.7,167-169.2.Klopper,W.J.,Angelino, S.A.G.F.,Tuning, B.& Vermeire, H.A.(1986).Organic acids and glycerol in beer.J.Inst.Brew.92, 225-228.3.Michal, G.(1976).Enzymatische analyse in der pharmazie.Acta Pharmaceutica Technologica, Suppl.1,S, 151-162.4.Pfandl,A.& Menschig, D.(1984).Ein beitrag zur enzymatischen glycerinund ethanol-bestimmung.Pharm.Ind.46, 403-407.5.Wieland, O.H.(1988).Glycerol.In Methods of Enzymatic Analysis(Bergmeyer, H.U., ed.), 3rd ed., Vol.VI, pp.504-510,VCH Publishers(UK)Ltd., Cambridge, UK.

第五篇:油菜中Vc含量的测定

分析化学开放性试验 ——油菜中维C含量的测定

目录

1.引言

1.1油菜简介

1.2维C的性质与作用 1.3碘量法简介

2.实验研究的对象及意义

3.实验仪器和试剂

4.实验原理

5.实验步骤

5.1 0.5%淀粉液的制备

5.2 0.001mol/L KIO3溶液的制备

5.3样品试液的制备

5.4样品液的滴定

6.实验结果与数据处理

7.实验总结

7.1结果分析

7.2心得体会

8.参考文献

1.引言

1.1油菜简介

油菜:

中文名: 油白菜。拉丁学名:Brassica campestris L.别名: 芸苔、寒菜、青江菜、青菜、上海青、胡菜、苦菜、苔芥、青菜、瓢儿菜、勺菜。又名芸薹、胡菜、薹菜。油菜按其叶柄颜色不同有白梗菜和青梗菜两种。白梗菜,叶绿色,叶柄白色,直立,质地脆嫩,苦味小而略带甜味。青梗菜,叶绿色,叶柄淡绿色,扁平微凹,肥壮直立,植株矮小,叶片肥厚。质地脆嫩,略有苦味。油菜又叫青菜,颜色深绿。油菜为十字花科,芸苔属,一年生草本。直根系。茎直立,分枝较少,株高30-90cm。叶互生,分基生叶和茎生叶两种。基生叶不发达,匍匐生长,椭圆形,长10-20cm,有叶柄。

油菜的招牌营养素含量及其食疗价值可称得上诸种蔬菜中的佼佼者。

每100克可食部分含水分93克,蛋白质2.6克,脂肪0.4克,碳水化合物2.0克,维生素 0.5克,钙140毫克,磷30毫克,铁l.4毫克,维生素A3.15毫克,B10.08毫克,B20.11毫克,维生素C51毫克,尼克酸0.9毫克,胡萝卜素3.15毫克。所含的矿物质能够促进骨骼的发育,加速人体的新陈代谢和增强机体的造血功能,胡萝卜素、烟酸等营养成分,也是维持生命活动的重要物质。

1.2维C的性质与作用

维生素C又叫抗坏血酸,是一种水溶性维生素。无色晶体,熔点是 190-192℃,紫外吸收最大值为245nm,分子式:C6H8O6 酸性,具有较强的还原性,加热或在溶液中易氧化分解,在碱性条件下更易被氧化,为己糖衍生物。

维生素c的主要作用是提高免疫力,预防癌症、心脏病、中风,保护牙齿和牙龈等。另外,坚持按时服用维生素c还可以使皮肤黑色素沉着减少,从而减少黑斑和雀斑,使皮肤白皙。富含维生素c的食物有花菜、青辣椒、橙子、葡萄汁、西红柿等,可以说,在所有的蔬菜、水果中,维生素c含量都不少。

维生素C在体内参与多种反应,如参与氧化还原过程,在生物氧化和还原作用以及细胞呼吸中起重要作用。从组织水平看,维生素C的主要作用是与细胞间质的合成有关。包括胶原,牙和骨的基质,以及毛细血管内皮细胞间的接合物。因此,当维生素C缺乏所引起的坏血病时,伴有胶原合成缺陷,表现为创伤难以愈合,牙齿形成障碍和毛细血管破损引起大量瘀血点,瘀血点融合形成瘀斑。

1.3碘量法简介

碘量法是氧化还原滴定法中,应用比较广泛的一种方法。碘可做为氧化剂而被中强的还原剂所还原;碘离子也可做为还原剂而被中强的或强的氧化剂所氧化。

直接碘量法

可用淀粉指示剂指示终点。淀粉遇碘显蓝色,反应极为灵敏。化学计量点稍后,溶液中有过量的碘,碘与淀粉结合显蓝色而指示终点到达。直接碘量法还可利用碘自身的颜色指示终点,化学计量点后,溶液中稍过量的碘显黄色而指示终点。,间接碘量法

在供试品(还原性物质)溶液中先加入定量、过量的碘滴定液,待I2与测定组分反应完全后,然后用硫代硫酸钠滴定液滴定剩余的碘,以求出待测组分含量的方法。

2.实验的研究对象及意义

本实验通过测定油菜中维生素C的含量,了解间接碘量法的原理,掌握维生素C的测定方法,从而学会测定果蔬中Vc含量。

3.实验仪器和试剂

锥形瓶、烧杯、滴定管、分析天平。新鲜油菜、碘酸钾、碘化钾、淀粉,2%盐酸。

4.实验原理

本试验是利用碘酸钾做氧化剂。即在一定量的盐酸酸性试液中加碘化钾—淀粉指示剂,用已知浓度的碘酸钾滴定。当碘酸钾滴入后即释放出游离的碘,此碘被维生素C还原,直至维生素C完全氧化后,再滴以碘酸钾液时,释放出的碘因无维生素C的作用,可使淀粉指示剂呈蓝色,即为中点,其反应如下:

KIO3 + 5KI + 6HCl=6KCl + 3H2O + 3 I2 5.实验步骤

5.1 0.5%淀粉液的制备

称取可溶性淀粉0.5g,用蒸馏水调成浆状,注入100ml蒸馏水,煮沸至透明状,冷后用棉花过滤。

5.2 0.01mol/L KIO3溶液的制备

精确称取KIO3 0.0893g,准确配成250ml,得到0.01mol/l KIO3液。

5.3样品试液的制备

将600g油菜洗净,每次称取200g,放入榨汁机中,加2%的盐酸5―10ml,榨成糊状。小心无损的立即将油菜糊转移至锥形瓶中,立即进行滴定。

5.4样品液的滴定

取1%的KI 0.5ml,0.5%淀粉液2ml,以及至样品液锥形瓶中,用0.01mol/l KIO3溶液滴定,要一滴一滴缓慢加入,并时时摇动锥形瓶,至微蓝色不褪为终点(一分钟不褪为止)。记录所用KIO3溶液毫升数。

平行滴定3次。用各次测定的平均值,计算维生素C含量。

6.实验结果与数据处理

组别

KIO3体积/ml

18.79

18.82

18.81 w(Vc)/mg/100g

49.61

49.68

49.66 w平均值

49.65 偏差/%

绝对偏差/‰

-0.8

0.6

0.2

注:

W=[(3*0.01*V*M)/200]*100 W = 100克样品含的Vc毫克数。V = 滴定样品时所用的KIO3体积。0.01 = KIO3浓度。M= VC相对分子质量。200= 样品的克数。

7.实验总结

7.1结果分析

维C含量:第一组49.61mg/100g,第二组49.68 mg/100g,第三组49.66mg/100g。标准含量为51mg/100g。产生误差的原因可能是油菜糊转移不完全或Vc在空气中氧化所致。也有可能是滴定中终点的把握与读数不准确造成的误差。

7.2心得体会

这次测定蔬菜中Vc含量实验让我更加熟练了碘量法这一实验方法,同时让我从查阅资料中认识到了Vc的重要性。

1、促进骨胶原的生物合成。利于组织创伤口的更快愈合;

2、促进氨基酸中酪氨酸和色氨酸的代谢,延长肌体寿命。

3、改善铁、钙和叶酸的利用。

4、改善脂肪和类脂特别是胆固醇的代谢,预防心血管病。

5、促进牙齿和骨骼的生长,防止牙床出血,防止关节痛、腰腿痛

6、增强肌体对外界环境的抗应激能力和免疫力。

7、水溶性强抗氧化剂,主要作用在体内水溶液中。

8、坚固结缔组织。

9、促进胶原蛋白的合成,防止牙龈出血。

所以我们应重视每日摄入的Vc量,过多或过少都会影响身体健康。

这次实验是一次开放性实验,从选择课题到实验总结都是自己完成,是我的动手能力与主动思考能力有了很大的进步,是我人生的一次与众不同的尝试。

通过此次实验也认识到了自身的很多不足之处,例如基础知识不够扎实,基础实验操作不够熟练,思考问题不够全面,所以今后做实验时应主动思考原理、方法,一步步培养自己的实验能力。

8.参考文献

《基础化学实验(上册)》徐家宁 门瑞芝 张寒琦编 高等教育出版社

网上查阅相关资料

相关内容

热门阅读

最新更新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