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库大全 > 精品范文库 > 11号文库

阻水电缆的结构设计与材料选择

阻水电缆的结构设计与材料选择



第一篇:阻水电缆的结构设计与材料选择

阻水型电力电缆材料及结构设计

摘要:阻水型电力电缆作为电线电缆行业的一个新品种,正随着经济的发展、技术的成熟而得到推广应用。该文就阻水电力电缆结构设计和阻水材料提出一些看法。关键词:阻水型电力电缆;结构;选材;工艺特性;改进

第一章 引言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快速增长,特别是农村及城市电网建设改选步伐的加快和各地房地产业的蓬勃发展,我国的电力事业得到了快速发展,从而推动了为电力工业相配套的电工行业,尤其是电线电缆行业的发展,电线电缆的品种发展呈现出多样化的趋势。电线电缆已经从单纯的电力传输向多功能化发展,即根据不同用途分别被附加了一些新的特性。例如:阻燃电缆,耐火电缆,低卤,低烟电缆,无卤低烟电缆等等。对电力电缆的阻水要求也是近几年才发展起来的,以前对阻水的要求主要限于海底电缆,超高压电缆和通信电缆的应用上。随着对绝缘吸水和水树的研究及认识的加深,人们越来越意识到防水性能对中高压电力电缆的重要性。在地下水位较高或常年多雨地区(比如我国长江以南地区)。越来越多的用户对电缆提出了防水的要求。电力电缆大多采用直埋敷设方式,所以电缆承受来自于土壤压力和由于人为因素而受到外力损伤的可能性很大。

从敷设形式看,国外大多采用机械保护和防水为目的的金属保护套,或者采用包覆薄金属带等防水层的电缆。但是这种电缆,一旦受到损伤,水便从损伤处侵入电缆内部,进而渗入到电缆内部的间隙(导体绞线间,挤包外半导电层,屏蔽层或金属护套之间等)。沿着电缆纵向扩展,从而导致大长度电缆无法使用。当直埋电缆发生故障时,通常在事故发生点处要换一段新的电缆,使线路恢复运行,因此水一旦浸入电缆内部时,其渗水距离应越短越好,为了阻止浸水后的渗水,一般采用间隙部分绕包吸水性膨胀材料的方法,一旦浸入水便于堵住间隙。

1.1 水分对电缆的危害

要确定阻水电缆的结构首先要知道水分对电缆的危害。一般而言,水分浸入到电缆中后主要影响是电缆的导体和绝缘。就导体而言,电缆在正常运行时处于一个热稳定状态,导体温度一般都在60以上,如果有水分浸入就会导致导体氧化,使得导体单线间的能量损耗电阻增加从而增大了导体电阻,增加了输电线路的能量损耗,就绝缘而言,虽然聚乙烯是极难溶于水的非极性疏水物质,但是聚乙烯是一种由结晶相和无定形相组成的半结晶高聚物。聚乙烯相结构紧密,但晶界存在缺陷;无定形相中的分子排列疏松。分子间存在较大的间隙。水分子是极性的,在交变电场下扩散力及电场力的共同作用使水分子很容易渗透到聚乙烯无定形相的容隙和晶相的晶界缺陷中,交联聚乙烯分子结构中也存在上述问题,同时交联聚乙烯中有较多的交联副产物充当杂质,因而交联聚乙烯在交变电场下也有较大的吸水率。交联聚乙烯和聚乙烯绝缘吸水后会产生水树使得运行中的电缆发生击穿而损坏。1.2 可行性分析

现在我国电力电缆的阻水结构大多是借鉴于通信电缆,主要是通过增防水层达到防止水分透过护套渗入到绝缘层的目的。要实现电缆的全面阻水,不但要考虑电缆径向的水分渗透,还要考虑到有效阻止水分侵入电缆后沿电缆的纵向扩散。因为如果不考虑电缆的纵向阻水,当护套密封不严或破损时,侵入到电缆内部的水分会沿电缆纵向扩散,造成整根电缆报废,使损失扩大。IEC国际标准中也推荐额定电压6kV~30kV及30kV~150kV挤包绝缘电力电缆具备纵向阻水结构。

普通电缆本身不具备阻水特性,在地下水位较高或常年多雨地区水分很容易渗入护套或从护套的破损处侵入到电缆内部。并引发事故。早在20世纪70年代,交联聚乙烯绝缘电力电缆中的水树问题就引起了国际电缆行业的极大关注,并且很多国爱都作了大量的研究工作。最初主要是考虑对交联聚乙烯进行改性,采用添加电压稳定剂及其它添加剂的方法来抑制水树的产生。此举虽有一定效果但并不显著,末能从根本解决问题。后来的实践经验证明,防止外来水分侵入是解决交聚乙烯电力中水树问题的最佳途径。

第二章 结构、选材及关键工艺

2.1 电缆内部纵向渗水处(如图1)

a)金属丝屏蔽型 b)铝护套型2 1-导体 2-内半导体 3-绝缘层 4-外半导电层 5-屏蔽层 6-包带 7-塑料护套 8-垫层 9-间隙 10-波纹铝护套

11-塑料防护层阴影-纵向渗水可能发生处

2.2 径向阻水型的电缆结构

一般电缆所用的护套材料是聚氯乙烯,而聚氯乙烯分子是极性的,极性的水分子极易透过聚氯乙烯层侵入到电缆中,目前要实现电缆的纵向阻水在技术上的不存在问题,只要在护套内加一层水密性材料构成的阻水曾即可。目前普遍采用的方法是在聚氯乙烯外护套内挤包一层中高密度聚氯乙烯内护套或纵包一层铝塑复合带作为纵向阻水隔离套。纵向阻水电缆结构如图所示:

(1)聚乙烯(内护套)防水隔离套

聚乙烯在交变电场下易吸水并不说明聚乙烯材料的水密性不好。聚乙烯材料的水密性比聚氯乙烯高数百倍,挤包聚乙烯阻水层再配合一层吸潮垫层(如阻水包带)可以满足敷设在一般潮湿环境中的电缆的纵向阻水防潮要求。采用聚乙烯材料在阻水隔离套在工艺上实现起来比较简单,在不添加任何生产设备的情况下就可以实现。因为聚乙烯层只是作为阻水层而不考虑其机械强度等因素,出于成本和工艺方面的考虑在工艺设计时其厚度在1.0~1.5mm即可达到很好的效果。

(2)铝塑复合带聚乙烯粘结防水隔离套。

如果把电缆敷设在水中或特别潮湿的环境中,聚乙烯防水隔离套的径向阻水能力就显得不足了,对于径向阻水性能要求较高的电缆,其阻水隔离套应选用水密封性更好的材料,现在采用较多的是在电缆缆芯外包一层铝聚乙烯复合带。理论上讲,铝-聚乙烯复合带的水密封性比单一的聚乙烯高几百甚至上千倍,只要复合带的接逢处完全粘结密封水分几乎是无法透过,纵包铝-聚乙烯复合带聚乙烯粘结的关键工艺有两方面:一是纵包工艺,纵包时要做到紧且圆整,消除纵包搭缝处的“荷叶边”(即复合带边缘的纵向弯曲);二是粘结工艺,应保证复合带与聚乙烯内护套及其复合带搭缝处粘结完善。生产铝-聚乙烯复合带纵包结构的径向阻水电缆需要一台专用的纵包设备,同时为了保证工艺需要考虑纵包长模,纵包止转定位装置(防止纵包过程中电缆的左右摆动及转动)。定位导轮及成型涡轮等的设计和正确使用。同时考虑到电缆在运行中热膨胀因素,在防水层与绝缘线芯间应加一层具有较好弹性且吸水的缓胀垫层(如有吸潮能力的无纺布或阴水包带)生产铝/聚乙烯复合带纵包结构的径向阻水电缆需要一定的奖金投入和设备改造。

2.3 纵向阻水的电缆结构

前文己讨论了电缆纵向阻水的重要性。要实现电缆的纵向阻水在理论上并不困难,就是要有效阻断水分在电缆内部的纵向信道(包括导体内部间隙,成缆线芯之间的间隙,各护层之间的间隙)目前大多数电缆生产家考虑是如何从电缆外部阻断纵向水流信道,对于单芯电缆较易实现,但对于多芯电缆和铠装结构的电缆实现起来仍有许多难点。

目前用于电缆中的阻水材料主要有填充膏,热熔胶及阻水带等,从材料的阻水材料特点可以将它们分为两类:一类是静态被动阻水,也就是利用填充材料(热熔胶阻水环,阻水填充膏等)本身的电缆线芯及护套的良好接触密封性达到阻止水分在电缆内部流动的目的;另一类是主动吸水并迅速膨胀,从而达到阻断水分在电缆内的流动信道。阻水填充膏和 热熔胶均属于静态被动性阻水材料。这种结构最初都是借鉴于光缆阻水结构,生产工艺复杂,效率低,并且使用填充膏会给施工带来很大的不便。阻水带(纱)遇水能够迅速膨胀且能达到一定的膨胀高度并能形成强度较高的凝胶,是一种理想的主动性阻水材料,采用阻水带,阻水绳,阻水纱作为阻水材料工艺简单施工方便并且生产效率高,所以这种结构受到用户和生产厂家的普遍欢迎,由于单芯电缆绝缘与护套之间接触面较平整,只要在外护套与线芯间绕包一层阻水带即可达到很好的纵向阻水效果。如有金属屏蔽,则需要在金属屏蔽层内侧绕包半导电阻水带。多芯电缆还需要在成缆线芯的间隙中用阻水绳,阻水纱进行有效填充,然后用阻水带进行绕扎,有铠装层的电缆,则还需要在铠装层内外两侧各绕包一层阻水带。

采用阻水绳,阻水纱进行填充的电缆虽然有很大优势,但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一是价格问题,由于阻水绳价格高,采用其作为填充材料会使电缆成本大幅上升,二是阻水效果,对于单芯电缆和小截面的多芯电缆,上述结构并不存在什么问题,但对于大截面的多芯电缆,由于成缆线芯间隙较大,用阻水绳进行填充时,有时会因为阻水绳来不及吸水膨胀而使阻水失败。为了解决上述问题,确定一种工艺简单施工方便,性能可靠且成本相对较低的阻水结构,许多电缆厂家和材料厂家在填充材料方面做了大量试验,并且研制出了很多新型的阻水填充材料。

国外早期采用石油膏,由于其存在接头施工困难,导电性能下降等缺陷而逐步淘汰,取而代之的是采用超强吸水膨胀材料其作用是在绝缘线芯遇水时能迅速吸收水分后膨胀材料。其作用是在绝缘线芯遇水时能迅速吸收水份后膨胀形成和保持凝胶状,从而阻止水进一步侵入及造成纵向流动,引起绝缘破坏。

超强吸水膨胀材料是一种吸水特别强的物质,它的吸水量为自身的几十乃至几千倍。目前超强吸水材料发展极快种类繁多,就其原材料来源可分为:淀粉系,纤维系,合成聚物系。制品形态有粉末状,纤维状和薄膜状。在电缆工业中应用于径向阻水各种电缆中,也有超强吸水绳绞合在导电线芯中,以起到纵向阻水作用。

超强阻水材料填充导电线芯空隙一般采用两种方法。一种为采用绳子形态与导电线芯均匀分布后一起绞合,另一种采用粉末状态在每层导电电单线绞合后都均匀涂覆表面。

新型的阻水材料均具有以下特点:

1、兼有被动性阻水材料和主动性阻水材料的优点,2、成本相对于阻水绳要低得多,3、不会为电缆施工带来不便,4、材料中不含增朔剂,硫化剂等,与绝缘护套及金属屏蔽层等兼容性好

采用上述阻水材料作填充材料并结合阻水包带生产的阻水电缆,在实际应用中效果良好,(结构如下图)

实现电缆的全面阻水特性,还需要解决导体阻水的问题,因为绞合导体中单线之间存在间隙,当导体中有水分浸入时会沿导体快速扩散,业内也早己认识到这个问题并作了努力,例如将导体改为紧压结构并逐步提高导体的紧压系数。但采用紧压结构对导体阻水的效果并不明显。因为采用紧压结构的导体中仍会存在间隙,水分会在毛细管作用下沿导体扩散,同时过分提高导体紧压系数会破坏导体中单线的金属结晶结构。导致导体变硬,电阻增加。要彻底解决导体阻水问题其根本就是采用间歇或连续的阻水屏障将导体中的间隙切断。目前较通用的方法是在绞线时在各层绞线之间填充疏水材料或阻水材料从而达到切断导体内间隙信道的目的。如导体绞合时各层单线之间涂覆橡胶或绕扎阻水纱的方法均能达到较好的阻水效果并且不影响导体的机械物理性能和电气性能。2.4多芯阻水电缆结构的改进

通过上述分析可以看出,单芯电缆实现阻水结构较多芯电缆简单。并且单芯阻水电缆的阻水效果较多芯电缆好。同时在加工工艺上单芯阻水电缆不需要增加额外设备且生产工艺简单,在施工中单芯电缆比多芯电缆易于敷设,接头在实际输配电线路中,可用同等截面多根单芯电缆代替多芯电缆使用,并且更利于电缆运行时散热,用多根单芯电缆代替多芯电缆时,为了方便施工可将多根单芯电缆绞合在一起并将两端扎紧。如图

现在上海电力局已经开始将额定电压10KV及以上的三芯阻水电缆用三根单芯电缆代替,三根单芯电缆相对于三芯电缆在保证原有性能的条件下材料用量来增加却简化了生产工艺,同时也大大提高了阻水效果,因此在设计和选用阻水电缆时推荐以多根单芯电缆代替多芯电缆

2.5 吸水带 1)吸水带的结构

吸水带的材料容易改进,所以广泛应用于阻水电缆中。吸水带是由聚酯无纺布作基布和添加了吸水聚合物的橡胶及塑料涂料构成吸水带如图标

图2 吸水带的结构 2)吸水聚合物

吸水聚合物有丙烯醇,纤维素,聚氧化乙烯等多种材料,但考虑到吸水速度,吸水凝胶的粘度,分解率,耐热性,不洁物和使用环境等因素,有必要对其进行选择,这其中丙烯酸的吸水聚合物显示出较好的特性。3)吸水带的特性

吸水带阻水的机理是当进水膨胀后吸水带应充满电缆内空隙,从而确保不再纵向渗水。因此在带子周围的间隙处添加适量的吸水聚合物,特别是较大空隙处的吸水带要求有较高的吸水能力;还要求其膨胀后的吸水凝胶不从空隙内流出。故对膨胀后吸水凝胶的粘度,吸水带及电缆的结构进行研究。另外,用在导体部分的吸水带。需要耐受近200摄氏度的交联温度

导体部分吸水带在加热过程中的吸水能力见图

2.6电缆的构造

研究阻水结构时,由于电缆的结构不同,渗水特性也不同,因此需要对适合电缆结构的吸水带的特性,如吸水高度,吸水速度(吸水后达到带的吸水高度的时间),进行带材的选择。此外,将吸带包在外半导电层上时,带的P-T(固有热阻率-温度)特性和电缆的tg上升值有关。因此采用p-t特性稳定的吸水带,并且在电缆上测试tg-t(时间),需确认吸水带在使用时不发生问题。

以下就是电缆的不同结构提出各种不同的阻水结构 1)阻水型导体

导体的阻水以往主要是在导体内填充水密化合物,填充绞线间的空隙,但是为了提高制造的工作效率,缩短电缆在中间连接时清洗化合物所需工时和施工作业的时间,采用了绞线过程中将吸水带插入绞层间的结构,如下图,关于导体导通的问题,经过实践的确定,插入的吸水带因绞线压缩时导线间挤压而部分破损,从而导通,并在电缆连接和终端组装时不发生问题。

2)阻水型铅包结构

对于铅包结构电缆,外导电层和铅包的交界面是光滑的。插入外半导电层和铅包间的吸水带不需要特别高的吸水高度。因在铅包挤出时的热量将吸水带融化在外导电层及铅包上,因此应采用耐热性较好的吸水带。3)阻水型金属丝屏蔽结构

对于金属屏蔽结构电缆,将金属下的垫带及金属丝上的包带改作为吸水带,使其紧压金属丝,这包带的张力与以往使用的布带具有同等张力。这种结构的阻水效果很好。此外还要考虑到,带子的吸水高度充满金属丝的间隙,却使吸水高度很充分,但实际上一旦绕包在缆芯上,由于带子的结构及包带的压力,其得不到期望的高度,故采用吸水高度较大的材料可取得了充分的阻水效果。4)阻水型铝护套结构

对于铝护套结构电缆,绝缘线芯在负载作用下,反复热膨胀或收缩,所以在铝波纹管内侧必须设置空隙,因此吸水带要使用膨胀性好且吸水高度高的材料,来填充间隙。因此吸水带使用膨胀性好且吸水高度高的材料。来填充间隙,却使螺旋状的波纹也是可以阻水的但需要较厚的绕包带和膨胀性好的吸水带,这就造成了电缆成本的提高。

因此采用环形(独立环形)的铝波纹护套作阻水电缆如图,为环形波纹管和螺旋纹管护套的结构比较

环形波纹管的特点是自我独立空隙,可以封锁水路,而螺旋波纹管的空隙呈螺旋形连接而形成水路,吸水带及其它阻水材料同样需要考虑p-t特性,吸水高度,吸水速度及耐热性,而且因为绕包在铝护套下,其膨胀性也很重要。另外还要考虑渗水时吸水带的化合物不能流出。

第三章 阻水材料

(一)聚丙烯

聚丙烯是丙烯的均聚物,简称PP。它具有优良的力学和电绝缘性,良好的耐化学腐蚀性,而且耐热性好,因此PP的应用范围很广。在电线电缆方面,由于聚丙烯优异的电绝缘性能,且不受湿度的影响,工艺上可连续挤包或以薄膜绕包制造电缆电缆,故特别适用于高频通信电缆、大长度油矿测井电缆的绝缘、10KV及以下的电力电缆及电缆终端盒。聚丙烯的结构特点 聚丙烯的分子结构式如下:

聚丙烯是典型的立体规整型的高聚物,其性能除和分子量有关,还受到立体规整性的影响。

聚丙烯通常是等规聚合物,具有高度的结晶性。当熔融状聚丙烯冷却时,便生成结晶,在杂质或内应力集中处首选生成晶核,然后从晶核向四周以球形成长,形成球晶。冷却速度大,则生成的球晶小;缓慢冷却时,球晶的大小为急冷时的数倍。球晶的数量、大小和种类,对聚丙烯的物性及工艺性能有很大的影响。球晶越大、越脆,这是因为在紧密性增加的同时也造成了易于分离的结果。

聚丙烯等规度高,结晶度越大。此外,在通常情况下,分子量依存性越大,分子链的扩散越难,结晶度则下降。但即使同样的分子量,由于成型条件的不同,或以后加热方式的不同,结晶度也会变化。结晶度的大小直接影响聚丙烯的密度。聚丙烯非结晶部分的密度为330.85g/cm结晶部分的密度为0.935g/cm一般聚丙烯的结晶度介于30%~70%之间,密度为30.90g/ cm左右。当聚丙烯结构、结晶薄片的厚度、球晶结构、无定形部分状态产生变化时,即使结晶度相等,其物理性能也不同。一般说来,球晶小的,在急冷和低温下热处理处,结晶度即使相等,但屈服强度和冲击强度等也会变大。聚丙烯的分子量及其分布情况,对熔融时的流动性能(即加工性能)有很大的影响,其规律与一般高分材料相同。聚丙烯的性能

电线电缆用聚丙烯有粒料和薄膜两种,下表为聚丙烯的基本性能。

项目

密度 吸水度 抗拉强度 伸长率 屈服点 断裂点 抗拉伸性模数 压缩强度 弯曲强度(屈服点)线膨胀系数

单位 g/cm3 % Mpa %

Mpa Mpa Mpa 10-5/c

数值 0.90-0.91 0.03-0.04 30-39

10-20 ≧200 1100-1600 39-56 42-56 10.8-11.2 成型收缩率 洛氏硬度 冲击强度 无缺口 有缺口 体积电阻率 穿场强

相对介电常数(1MHZ)介质损耗角正切(1MHZ)s 耐电弧 热变形温度 负荷 4-6kg/cm 18.6kg/cm

耐磨性(负荷17.1kg 1000r/ min)

%

kJ/mΩ.m MV/m

mg

1.0-2.0 95-10不断 2.2-5.1 ≧1014 30 2.0-2.6 0.0005 125-185

100-116 56-67 25

1.物理力学性能

聚丙烯为白色蜡状材料,外观很像高密度聚乙烯,易燃烧,离开火后能继续燃烧,并发出石油气味,它的透气性与聚乙烯相同。

由于聚丙烯为结晶性高聚物,其力学性能不仅与了量有关,而且与结晶性有关。如果球晶大而结晶度高,则聚丙烯的硬度,强度增大,但柔软性变差。聚丙烯的抗拉强度比聚乙烯、等塑料来得大、特别是当温度超过18摄氏度时,随温度上升,聚丙烯抗拉强度的下降比较小,即使在100摄氏度以上,你可保留常温时抗拉强度值的一半。

聚丙烯的表面硬度比聚乙烯高,比聚苯乙烯低。聚丙烯的耐磨性比较好。聚丙烯还具有十分良好的耐弯曲变形的能力和较好的耐环境应力开裂性。2.电绝缘性能

等规聚丙烯是非极性材料,有很好的电绝缘性能。因为聚丙烯吸水性很小,所以,绝缘性能基本上不受湿度的影响。聚丙烯相对介电常数很小(2.0~2.6),介质损耗角正切很低(0.0005),在温度和频率变化时,介电常数和介质损耗角正切的值变化较小。聚丙烯具有很高的绝缘电阻(10Ω.m以上),在温度升高时,体积电阻率逐渐下降。聚丙烯的击穿场强比较高(30kV/mm),随温度上升,击穿场强反而上升,因此可以制造耐热绝缘材料。3.热性能

聚丙烯的耐热性能较好,在聚烯烃类塑料中是属最高的。熔点为165-170摄氏度,即使在荷重时,也可在100摄氏度下连续使用,若无负荷,使用温度可更高。

聚丙烯的耐寒性较差,低温脆化温度为-5摄氏度左右。聚丙烯的耐寒性与等规度及平均分子量有关。当等规度相同时,熔融指数越小,其脆化温度越低;反之,熔融指数相同而等规度较高时,则脆化温度也较高。为改善聚丙烯的耐寒性,可采取与乙烯共聚改性,常见的有丙烯-乙烯无规共聚和丙烯-乙烯嵌段共聚。也可采用其它塑料和弹性体共混改性,常见有聚乙烯、聚异丁烯、乙丙橡胶等。4.耐化学稳定性

聚丙烯和聚乙烯一样,耐化学药品好。它对于一般无机化学药品,也表现出高度的稳定性,例如耐硫酸、盐酸及氢氧化钠的能力较聚乙烯、聚氯乙烯为好。而且耐受温度较高,对含量为80%的硫酸及浓盐酸的耐受温度可达100摄氏度。但是聚丙烯分子结构有叔碳原子,容易被氧化性药品侵蚀;对于有机化学药品和同类的非极性溶剂性,但也有例外,如在卤化烃中比在非极性溶剂中更容易溶解。5.其它性能

聚丙烯虽有许多优点,但由于化学结构的关系,它在高温下对氧很敏感,容易氧化老化,特别在有紫外线和铜存在的情况下,更能加速这一老化过程。为了改善聚丙烯的耐老化性能,在实践中聚丙烯等防老剂,以制止由于光或热能在聚丙烯中形成受激励部分和游离基,并捕获己产生的游离基,使之不引起链式反应;分解己生成的过氧化氢化合物;钝化在聚丙烯中存在的重金属。(二)聚乙烯的结构和性能 聚乙烯的结构

聚乙烯是一种只含有碳和氢两种元素的高分子聚合物,其通式可用(CH2-CH2-)表示。26其中n为10–10。由于乙烯聚合时需要加入催化剂,所以聚乙烯还含有残余的少量催化剂杂质。聚乙烯的分子并不是一般长,由于聚合反应器内的温度、压力和催化剂含量的差异,乙烯聚合反应的过程,如链增长、链传递和链终止反应都不尽相同,所以得到的聚乙烯最终产品实际上是大大小小各种不同分子量的聚乙烯的混合物。因此实际上聚乙烯的化学结构并不是这样简单,而是较为复杂的。其分子主链上有不少短的甲基支链和较长的烷基支链。并且分子中还存在着双键的可能,根据双键位置的不同,又可能分为 10型端双键,11型次甲基支链和 12型双键等。

高压法低密度聚乙烯,由于是游离基反应聚合而成的,所以分子支化度较高。特别是釜式法,因反应停留时间长,使得长链较多。而中、低压法聚乙烯由于是离子型聚合,所以分子支化度也很少,基本上呈直链接构,不存在长支链,短支链也极少。但线性低密度聚乙烯和超低密度聚乙烯的短支链要多些,短支链的长度和数量取决于共聚单体的碳链长度和数量,一般短支链长度为 C1 –C8。低密度聚乙烯、高密度聚乙烯和线性低密度聚乙烯的分子示意图如图L

图 聚乙烯分子示意图 a)低密度聚乙烯(LDPE)b)高密度聚乙烯(HDPE)c)线性低密度聚乙烯(LLDPE)聚乙烯的性能

聚乙烯是一种热性塑料。外观为乳白色,薄时半透明,厚时不透明,表面呈蜡状。它具有优异的介电性能,广泛用于国防工业、无线电工业、雷达、电线电缆和电信装置等绝缘材料。低温性能好,能在低达-70摄氏度的低温条件下使用,不脆裂,不硬化。化学稳定性好,3耐水性、耐火性、耐老化性优良。密度小于1g/cm。但遇火时容易燃烧和熔解。并放出与石蜡燃烧时同样的气体。熔解温度在110~135摄氏度之间,能用挤出、注射、吹塑、模压和粘贴等各种方法加工成型。

序号 性能 1 密度 2 透明性 3 透气速率

吸水性(质量分数)4(24H)5 抗拉强度 6 伸长率 7 弹性模量 8 弯曲模量 9 肖氏硬度 10 结晶熔点

热变形温度 11(荷重186N/cm)12 线膨胀系数 13 热导率 14 长期使用温度 15 脆化温度 16 体积电阻率 17 击穿强度(瞬时)

相对介电常数 18 60-100HZ 10

介电损耗角正切(60-100HZ,10)20 耐弧性 21 弱酸性 22 强酸 23 碱 24 耐溶剂性 25 燃烧性

单位 LDPE G/cm3 0.910-0.92半透明 相对性 1 % <0.015 Mpa 8-16 % 400-600 Mpa 100-300 Mpa 250 D 41-46 ℃ 108-126

32-41 M/mc℃ 2.2*10-14 W/m℃ 0.35 ℃ 65-70 ℃ <-70 Ω.cm >1016 Kv/mm 18-40

2.25-2.35 2.25-2.35

<0.0005 S 135-160

受氧化酸侵蚀

常温下不受侵入

易燃

易燃

MDPE 0.926-0.940 半透明-不透明

1/3 <0.01 8-26 50-800 200-400>50

ATG 光缆油膏

2.3 2.3>50

BTPR 2.06

2.77*(ASTM D150)0.0000*(ASTM D150)1.2x10 15 *(ASTM D150

na(0.5 rpm)

124* 93* nil 50

na(15 克 ATG 加 10 克水-

表三:水深入电缆的英尺数(黑色为 ATG 填充剂,空格为ETPR,斜纹为PEPJ)

5.3 填充、ATG PEPJ、ETPR的三种电缆的水柱试验

现有的铜缆及光缆不是总能达到三英尺水柱的工业标准,尽管已有设想将该工业标准提高到12英尺水柱。表-3绘出了分别使用ATG、PEPJ、BTPR的铜缆线对在25 英尺水柱压力下的试验结果.由表-3可知,在12小时后,使用ETPR和PEPJ油膏 的电缆中有水流动,而使用ATG的电缆在30天后水侵人了1英寸。5.4 自愈功能

自愈由水引发的电性短路的功能是ATG 填充缆的特性,传统材料是不具备此功能的。其作用机理如下:当水侵人芯线绝缘层的裂缝时会发生短路。ATG 中的超级吸水物质将水吸收,在裂缝周围形成硬的胶体,同时超级吸水物开始在芯线上形成电镀层,芯线即相当于阳极。新沈积的超级吸水物最初固定的水分从裂缝处流到胶体基的其余部分,结果就在裂缝周围和短路头上形成了聚合物构架。消除短路就是裸露的铜被沈积的聚合物层绝缘了。5.5 高吸水性树脂

高吸水性树脂(Super Absorbent Polymer,SAP)是一种含有羧基、羟基等强亲水性基因,并具有一定交联度网络结构的高分子聚合物[1],是一种特殊功能材料。它不溶于水,也不溶于有机溶剂,并具有独特的性能,通过水合作用能迅速地吸收几十倍乃至上千倍自身重量的水,也能吸收几十倍至100倍的食盐水、血液和尿液等液体,同时具有较强的保水能力。SAP作为一种很有前途的新型功能性高分子材料,完全不同于传统的吸水材料如海绵、纸、棉等。其应用涉及众多行业,除卫生用品领域外,在农林园艺和水土保持、医疗、化妆品、建材领域、电缆、电子工业方面也有广泛的应用。5.6 纳米阻水剂(可应用于所有柔性纤维材料上)

从纳米产业未来的市场发展来看,世界各国正在纷纷抢占纳米产业这个巨大的市场。对未来纳米材料所创造的产值,德国早在1997年就预测:202_年全世界纳米技术和相关产业产值为3,700亿马克。实际上,202_年是3,700亿美元,比预测高出2倍,而且主体纳米材料产业贡献比较大;我国也十分重视,202_年,朱镕基总理表示,中国也要投资5亿人民币,5年累计投入25亿来发展纳米技术。

纳米阻水剂通过化学方法,将防水纳米颗粒的生成分为前体和渗透结晶两个步骤。通过有机溶媒将亚晶体均匀分散在溶液中。在使用时通过渗透作用,分子将有序排列,规律的产生纳米级疏水颗粒。并自动吸附在物品表面和微观纤维结构中,使物品产生特殊的憎水特性(不成膜)。由于纳米材料的特殊性质,原物品将完全不改变本身的颜色、外观、柔软度、透气性和手感。具有很强的防水、防吸潮、防霉变或因吸水而变色、变形。本品可广泛应用于皮革、家具、无纺布、纸制品、草制品、竹木制品、纺织品、柳藤制品、纤维等吸水性强的材料上。

第七章 结束语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对各种电缆事故认识的加深。用户对电缆的要求越来越高,对电缆附加功能的要求也越来越多,为了能适应能力市场的需求满足用户的需求,电缆行业必须不断开发出新的产品,阻水电力电缆在我们在我们国内刚刚起步,目前还缺少统一的标准规范和试验要求。随着新型阻水电缆材料的不断出现今后还会出现新的阻水结构。我们可以借鉴光缆和通信电缆中的成功经验,共同探讨和完善电力电缆的阻水结构。也可借鉴国外的先进经验早日制出统一的产品标准和试验标准

第二篇:项目组织结构设计与选择

演讲稿 工作总结 调研报告 讲话稿 事迹材料 心得体会 策划方案

项目组织结构设计与选择

项目组织结构设计与选择

项目组织结构类型有许多,常见的有工作队式、部门控制式、项目型、矩阵型和直线职能型。各种类型的组织结构适应不同的公司规模及项目需要。

(一)项目组织的概念

项目组织是为完成项目而建立的组织,一般也称为项目班子、项目管理班子、项目组等。一些大中型项目,如建筑施工项目的项目组织目前在我国叫项目经理部,由于项目管理工作量很大,因此,项目组织专门履行管理功能,具体的技术工作由他人或其他组织承担。而有些项目,例如软件开发项目或某些科学研究项目,由于管理工作量不大,没有必要单独设立履行管理职责的班子,因此,其具体技术性工作和管理职能均由项目组织成员承担。这样的项目组织负责人除了管理之外,也要承担具体的系统设计,程序编制或研究工作。

项目组织的具体职责、组织结构、人员构成和人数配备等会因项目性质、复杂程度、规模大小和持续时间长短等有所不同。

精心收集

精心编辑

精致阅读

如需请下载!

演讲稿 工作总结 调研报告 讲话稿 事迹材料 心得体会 策划方案

项目组织可以是另外一个组织的下属单位或机构,也可以是单独的一个组织。例如某企业的新产品开发项目组织是一个隶属于该企业的组织。而某水电站项目组则是水电开发有限责任公司,本身是一个法人企业,负责该水电站的资金筹集、建设、建成投产后的经营、偿还贷款和水库上游地区的开发管理。项目组织的一般职责是项目规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项目组织要对项目的范围、费用、时间、质量、采购、风险、人力资源和沟通等多方面进行管理。

(二)项目管理组织机构设置原则

1.目的性原则

项目组织机构设置的根本目的,是为了产生组织功能实现项目目标。从这一根本目的出发,就应因目标设事,因事设岗,因职责定权力。

2.精于高效

大多数项目组织是一个临时性组织,项目结束后就要解散,因此,项目组织应精干高效,力求一专多能,一人多职,应着眼于使用和学习锻炼相结合,以提高人员素质。

精心收集

精心编辑

精致阅读

如需请下载!

演讲稿 工作总结 调研报告 讲话稿 事迹材料 心得体会 策划方案

3.项目组织与企业组织一体化原则

项目组织往往是企业组织的有机组成部分,企业是它的母体,项目组织是由企业组建的,项目管理人员来自企业,项目组织解体后,其人员仍回企业,所以项目的组织形式与企业的组织形式密切有关。

(三)项目组织结构的类型

项目组织结构类型有许多,常见的有工作队式、部门控制式、项目型、矩阵型和直线职能型。

1.工作队式项目组织

1)特征:

(1)项目经理在企业内抽调职能部门的人员组成管理机构

(2)项目管理班子成员在项目工作过程中,由项目经理领导,原单位领导只负责业务指导,不能干预其工作或调回人员。

(3)项目结束后机构撤消,所有人员仍回原在部门。

精心收集

精心编辑

精致阅读

如需请下载!

演讲稿 工作总结 调研报告 讲话稿 事迹材料 心得体会 策划方案

2)适用范围:适用于大型项目,工期要求紧,要求多工种、多部门密切配合的项目。

3)优点:

(1)能发挥各方面专家的特长和作用

(2)各专业人才集中办公,减少了扯皮和等待时间,办事效率高,解决问题快。

(3)项目经理权力集中,受干扰少,决策及时,指挥灵便

(4)不打乱企业的原有结构

4)缺点

(1)各类人员来自不同部门,具有不同的专业背景,配合不熟悉。

(2)各类人员在同一时期内所担负的管理工作任务可能有很大差别,很容易产生忙闲不均。

(3)成员离开原单位,需要重新适应环境,也容易产生临时观点。

精心收集

精心编辑

精致阅读

如需请下载!

演讲稿 工作总结 调研报告 讲话稿 事迹材料 心得体会 策划方案

2.部门控制式

1)特征:按职能原则建立项目组织,把项目委托给某一职能部门,由职能部门主管负责,在本单位选人组成项目组织。

2)适用范围

一般适用于小型的,专业性较强,不需涉及众多部门的项目。

3)优点:

(1)人事关系容易协调。

(2)从接受任务到组织运转,启动时间短。

(3)职能专一,关系简单。

4)缺点:不适应大项目需要

3.项目型

精心收集

精心编辑

精致阅读

如需请下载!

演讲稿 工作总结 调研报告 讲话稿 事迹材料 心得体会 策划方案

1)特征:企业中所有人都是按项目划分,几乎不再存在职能部门。项目型组织结构图如图3所示

在项目型组织里,每个项目就如同一个微型公司那样运作,完成每个项目目标所需的所有资源完全分配给这个项目,专门为这个项目服务,专职的项目经理对项目组拥有完全的项目权力和行政权力。

2)优点:项目型组织的设置能迅速有效地对项目目标和各户的需要做出反应。

3)缺点:资源不能共享,成本高,项目组织之间缺乏信息交流。

4)适用范围

项目型组织结构适用于同时进行多个项目,但不生产标准产品的企业。常见于一些涉及大型项目的公司,如建筑业,航空航天业等。

4.矩阵型组织

1)特征

(1)项目组织与职能部门同时存在,既发挥职能部门的纵向优势,又

精心收集

精心编辑

精致阅读

如需请下载!

演讲稿 工作总结 调研报告 讲话稿 事迹材料 心得体会 策划方案

发挥项目组织的横向优势。

(2)专业职能部门是永久性的,项目组织是临时性的。职能部门负责人对参与项目组织的人员有组织调配和业务指导的责任。项目经理将参与项目组织的职能人员在横向上有效地组织在一起。项目经理对项目的结果负责,而职能经理则负责为项目的成功提供所需资源。矩阵型组织结构如图4所示

2)适用范围:适用于同时承担多个项目的企业。

3)优点:

(1)将职能与任务很好结合在一起,既可满足对专业技术的要求,又可满足对每一项目任务快速反应的要求

(2)充分利用人力及物力资源。

(3)促进学习、交流知识。

4)缺点:

(1)双重领导。

精心收集

精心编辑

精致阅读

如需请下载!

演讲稿 工作总结 调研报告 讲话稿 事迹材料 心得体会 策划方案

(2)各项目间、项目与职能部门间容易发生矛盾。

(1)项目组成员不易管理

1.直线职能型

这是一种传统式的组织结构形式,我国目前传统企业常采用直线职能型进行项目工作。直线职能型组织是一种层次型的组织结构,按专业化的原则设置一系列职能部门,这种项目的组织是按照职能部门组成的,将项目按职能分为不同的子项目,如,当进行新产品开发项目时,项目前期论证作为·论证项目·由计划部门负责,产品设计工作作为·设计项目·由设计或技术部门完成,生产产品作为·生产项目·由生产部门完成,销售产品作为·销售项目·由销售部门完成。其优点与部门控制式组织结构相同,缺点是项目时间长,各部门协调困难。

(四)项目组织结构的设计与选择

前面介绍的是项目组织经常采用的几种组织结构形式,除了这几种常见的组织结构之外,还可能存在其他组织结构形式。通过前面的介绍,大家可以看出,每一种组织结构形式都有其优点、缺点和适用条件,没有一种万能的,最好的组织结构形式。对不同的项目,应根据项目

精心收集

精心编辑

精致阅读

如需请下载!

演讲稿 工作总结 调研报告 讲话稿 事迹材料 心得体会 策划方案

具体目标、任务条件、项目环境等因素进行分析、比较,设计或选择最合适的组织结构形式。一般来说,部门控制式的组织结构适用于项目规模小、专业面窄、以技术为重点的项目;如果一个组织经常有多个类似的、大型的、重要的、复杂的项目,应采用项目式的组织结构;如果一个组织经常有多个内容差别较大、技术复杂、要求利用多个职能部门资源时,比较适合选择矩阵式组织结构。如果要完成一个大型的、重要的、复杂的要求利用多个职能部门资源的项目则可采用工作队式。下面通过一个例子来说明选择适当组织结构的过程。

例:某家计算机公司计划设计、生产和销售一种多任务的便携式个人电脑,设想该种电脑的定位应为:配置包括32位处理器、32兆以上内存、2G以上硬盘、200兆以上处理速度、重量不超过1。5千克、点阵式彩色显示器、电池正常操作下可用6小时以上、零售价不超过2万元。该计算机公司在人力上完全有能力完成这个任务,在硬件和操作系统设计上也能达到当前的先进水平,这个项目预计持续18-24个月,是目前为止该公司投资最大的项目。

根据这一项目的目标,可列出项目的关键任务以及相应的组织单元

项目的关键任务--相应的组织单元

描述产品需求--市场部、研发部

精心收集

精心编辑

精致阅读

如需请下载!

演讲稿 工作总结 调研报告 讲话稿 事迹材料 心得体会 策划方案

设计硬件,做初步测试--技术部

筹备硬件生产--生产部

建造生产线--生产部

进行小批量生产及质量测试--生产部、质量部

设计、编写和测试应用软件--软件开发部

编写所有文档资料,包括用户手册--软件开发部、生产部、技术部

建立服务、维修体系--市场部

制定营销计划--市场部

推销--市场部

准备促销演示--市场部

精心收集

精心编辑

精致阅读

如需请下载!

演讲稿 工作总结 调研报告 讲话稿 事迹材料 心得体会 策划方案

我们可将项目的关键任务概括为:

1)设计、生产、测试硬件

2)设计、编制、测试软件

3)建立服务、维修体系

4)营销策划,包括演示宣传等

要完成以上任务,需要涉及公司的六个部门,可以看出,该项目不适合采用部门控制式,因为该项目涉及部门多,很难将其归于某个职能部门之下进行管理;同时该公司并不存在多个类似的项目,因此,也不需采用项目式;可考虑采用矩阵式或工作队式。由于该项目是该公司投资最大的项目,是非常重要的一个项目,且内容复杂、涉及专业面广,需要尽量缩短项目完成时间,使新品计算机尽快投放市场,综合分析项目要求,采用工作队式应是最好的。该公司应任命某个副总经理任该项目经理,从软件开发部、生产部、技术部、市场部、质量部、研发部抽调若干骨干力量组成项目组,集中人力、物力、财力完成该项目。

精心收集

精心编辑

精致阅读

如需请下载!

第三篇:电机电缆选择

 作者:deyun

--发布时间:202_-8-6 7:55:00

--电机电缆选择

塑料(橡胶)铜电缆长度小于80米推荐值,交联聚乙烯电线可以适当减小。(仅供参考)

2.2K一下=1平方毫米

3K=1.5平方毫米

3.7K-5.5K=2平方毫米

7.5K=2.5平方毫米

10K-15K=4平方毫米

18.5K=6平方毫米

22K=10平方毫米

37K=16平方毫米

45K-55K=25平方毫米

75K=35平方毫米

90K=50平方毫米

110K=75平方毫米

电缆面积与电流之间怎么计算

要计算得很准有些困难,因为电线电缆的载流量按照单位面积来算不是成正比的,比如上面几位说一个平方长期使用可以过4-6安,那么120平方就可以过720安了,300平方可以过1800安是这样吗(为什么电缆厂家提供的电缆参数300平方只有590安左右的载流量)?一般来说,上面一楼说的37KW电机,一个是电源线的的选择,另一个是控制柜的到电机的线选择,按照经验,电源线若不超出50米,环境温度底可取25平方也可以用只是线温度稍为高一点,选35较合适,若是环境温度高,取50平方绝对没有什么问题。至于电机线(星三角),选16平方就可以了,条件许可,你选25平方。直接启动电机线就选35平方就行了。按照经验来说,一般电动机选线,选比电机功率小一级的都可以使用了。比如18.5或22KW,你选16平方,30KW选25平方,132KW 选120平方,110KW选95平方。70KW 选50平方罚就行了

第四篇:钢筋混凝土结构设计 第三章 单项选择

一、单项选择:

1.关于变形缝,下列不正确的说法是()...A.伸缩缝应从基础顶面以上将缝两侧结构构件完全分开 B.沉降缝应从基础底面以上将缝两侧结构构件完全分开 C.伸缩缝可兼作沉降缝

D.地震区的伸缩缝和沉降缝均应符合防震缝的要求

2.水平荷载作用下的多层框架结构,当某层其他条件不变,仅其柱上端梁刚度降低,该层柱的反弯点位置()A.向上移动 C.不变

3.在进行框架梁端截面配筋计算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弯矩和剪力均采用柱边的值 B.弯矩和剪力均采用柱轴线处的值

C.弯矩采用柱轴线处的值,剪力采用柱边值 D.弯矩采用柱边值,剪力采用柱轴线处的值

B.向下移动至2层高处 D.向下移动至1层高处

4.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有侧移多层多跨框架柱的计算长度l0最小的是()A.采用现浇楼盖的边柱

B.采用现浇楼盖的中柱 D.采用装配式楼盖的中柱 C.采用装配式楼盖的边柱

5.反弯点法可用在()

A.竖向荷载作用下,梁柱线刚度比小的框架 B.竖向荷载作用下,梁柱线刚度比大的框架 C.水平荷载作用下,梁柱线刚度比小的框架 D.水平荷载作用下,梁柱线刚度比大的框架

6.框架柱的侧移刚度D12i,其中α是考虑()

ch2A.梁柱线刚度比值对柱侧移刚度的影响系数 B.上下层梁刚度比值对柱侧移刚度的影响系数 C.上层层高变化对本层柱侧移刚度的影响系数 D.下层层高变化对本层柱侧移刚度的影响系数

7.对于多层多跨规则框架,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在风荷载作用下,边柱的轴力较大,中柱的轴力较小 B.在风荷载作用下,迎风面的柱子受拉,背风面柱子受压 C.在楼面均布恒载作用下,边柱的弯矩较大,中柱的弯矩较小 D.在楼面均布恒载作用下,边柱的轴力较大,中柱的轴力较小

8.一般情况,在风荷载作用下,规则框架结构的侧移特征是()

A.各层侧移越往上越大,层间侧移越往上越大 B.各层侧移越往上越大,层间侧移越往上越小 C.各层侧移越往上越小,层间侧移越往上越大 D.各层侧移越往上越小,层间侧移越往上越小

9.一般情况下,在选择框架梁的截面高度时,主要考虑的因素是()A.梁的跨度

B.层高

D.梁的混凝土强度等级 C.结构的总高度

10.确定框架结构内力分析的计算简图时,框架梁的计算跨度应取()A.梁的净跨度 B. 梁的净跨度+1梁高

2C.梁的净跨度+1柱截面高度D.梁两端柱轴线之间的距离

11.非抗震设计时,关于现浇楼盖有侧移框架底层柱的计算长度,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中柱为1.0H,边柱为1.0H

B.中柱为1.0H,边柱为1.25H C.中柱为1.25H,边柱为1.0H

D.中柱为1.25H,边柱为1.25H

12.用D值法计算框架时,关于框架柱反弯点高度,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反弯点高度与上下层梁柱线刚度比有关 B.反弯点高度与上层层高的变化有关 C.反弯点高度与下层层高的变化有关

D.反弯点高度与抗震设防烈度有关

13.确定钢筋混凝土结构伸缩缝最大间距限值时,不需要考虑的...因素是()A.结构类型 C.施工方法

14.对于现浇楼盖的边框架梁,其截面惯性矩I应该取()。(I0为矩形截面梁的截面惯性矩)A.1.5I0

C.1.25I0

15.关于竖向荷载作用下的多层多跨规则框架的内力分布规律,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柱子轴向压力从上到下逐渐增大 B.柱子剪力从上到下逐渐增大

C.同一层的柱子,中柱轴力一般大于边柱 D.同一层的柱子,边柱剪力一般大于中柱

B.基础形式 D.气候条件

B.2.0I0 D.1.2I0

16..在用反弯点法计算框架结构内力时,每根柱子所承担的剪力是按某一个力学参数分配的,该参数是()A.柱子的截面惯性矩 C.柱子的截面面积

17.某框架结构,梁、板、柱均为预制,在吊装就位后焊接节点区钢筋,通过浇捣混凝土形成框架节点,从而将梁、柱及楼板连成整体。该框架的类型属于()A.全现浇式 C.装配式

18.在水平荷载作用下的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由梁柱弯曲变形所引起的侧移曲线类型是

()

A.剪切型 C.剪弯型

19.考虑设置伸缩缝的主要因素是()A.建筑的高度

C.建筑所在地的地质条件

B.柱子的抗侧刚度 D.梁柱线刚度比

B.装配整体式 D.半现浇式

B.弯曲型 D.弯剪型

B.建筑的质量分布 D.建筑的平面长度

20.框架结构设计可以考虑梁端塑性变形产生的内力重分布,对梁端负弯矩进行调幅。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A.仅对竖向荷载作用下的弯矩进行调幅

B.先对竖向荷载作用下的弯矩进行调幅,然后与水平荷载作用下的弯矩进行组合

C.先对竖向荷载作用及水平荷载作用进行内力组合,然后对组合弯矩进行调幅

D.现浇框架结构和装配整体式框架结构均可进行调幅

21.在计算框架梁截面惯性矩I时应考虑楼板的影响。下列考虑方法中正确的是(I0为矩形截面梁的惯性矩)()A.对装配式楼盖,取I=1.2I0

B.对装配式楼盖及装配整体式楼盖,中框架取I=1.5I0,边框架取I=1.2I0

C.对现浇楼盖及装配整体式楼盖,中框架取I=2.0I0,边框架取I=1.5I0

D.对现浇楼盖,中框架取I=2.0I0,边框架取I=1.5I0

22.关于框架结构的变形,下列结论中正确的是()A.框架结构的整体水平变形为弯曲型

B.框架结构中,柱的轴向变形引起的侧移与结构高度无关 C.框架结构的层间水平位移自顶层向下逐层递增 D.框架结构的层间位移仅与柱的线刚度有关

23.在竖向荷载作用下,框架结构的内力近似计算可采用()A.反弯点法 C.分层法

24.对于多层多跨规则框架,当总高不大于50m时,其侧移主要是由()

A.框架柱的轴向变形引起的 B.框架柱的剪切变形引起的 C.框架梁、柱的剪切变形引起的 D.框架梁、柱的弯曲变形引起的

25.为避免在框架结构中设置变形缝,应采取一定措施。下列措施中不正确的是()...A.调整平面尺寸、形状、体型 B.分阶段施工、设置后浇带 C.做好保温隔热措施

D.梁柱中心线偏心控制在l/4柱宽范围内

26.关于框架结构的特点,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A.现浇式框架结构的整体性好,抗震性能好

B.半现浇式框架结构是指梁、柱预制而楼板现浇的框架结构 C.装配式框架是指梁、柱及楼板均为预制,通过焊接拼装连接成整体的框架结构

B.D值法 D.底部剪力法

D.现浇式框架结构的柱脚可以刚接,也可以铰接

27.关于水平荷载作用下框架结构的内力与变形,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框架结构外柱的轴力一般大于内柱的轴力 B.框架结构的层间剪力自顶层向下逐层递增 C.框架结构的层间水平位移与柱的线刚度无关 D.框架结构的层间水平位移自顶层向下逐层递增

28.框架在水平荷载作用下,当其他参数不变时,各柱的反弯点高度()

A.随上层框架梁线刚度的减小而升高 B.随上层框架梁线刚度的减小而降低 C.随上层层高的增大而降低 D.随下层层高的增大而升高

29.关于框架梁端截面配筋计算时采用的设计内力,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梁端弯矩和剪力均应取支座中心处的值

B.梁端弯矩和剪力均应取支座边缘截面处的值

C.梁端弯矩取支座中心处的值,剪力取支座边缘截面处的值

D.梁端弯矩取支座边缘截面处的值,剪力取支座中心处的值

30.水平荷载作用下,刚度和质量沿高度分布均匀的多层框架结构的层间位移自下而上()A.逐渐减小 C.不变化

31.竖向荷载作用下框架梁端弯矩调幅()

A.应在与水平内力组合前进行,且调幅后相应的跨中弯矩增大 B.应在与水平内力组合前进行,且调幅后相应的跨中弯矩减小 C.应在与水平内力组合后进行,且调幅后相应的跨中弯矩增大 D.应在与水平内力组合后进行,且调幅后相应的跨中弯矩减小

32.关于D值法,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考虑了上下层层高对反弯点位置的影响

B.考虑了上下层横梁线刚度比对反弯点位置的影响 C.梁柱线刚度比对柱侧移刚度的影响系数α≤1 D.其适用条件是梁柱线刚度比大于3

33.各跨跨度相差不大于10%的不等跨框架可简化为等跨框架,简化后的跨度取原框架的()A.最大跨度

B.最小跨度 B.逐渐增大

D.减小、增大逐层交替变化

C.各柱轴线之间距离的平均值 D.各柱之间净距离的平均值

34.关于多层框架的分层法,下面说法不正确的是()...A.假定框架无侧移

B.忽略本层梁上荷载对上、下柱的影响 C.以若干开口框架作为计算单元

D.除底层柱外,其它各层柱的线刚度均应乘以0.9的折减系数

35.采用反弯点法计算多层框架内力时,对于下端固定的底层柱,其反弯点近似取()A.柱高的中点 C.距柱底2柱高处

3B.距柱底1柱高处

3D.柱顶处

36.框架结构在风荷载作用下的最大层间位移通常位于()A.框架顶层 C.框架中部

37.现浇框架梁柱节点区的混凝土强度等级应该()A.低于梁的混凝土强度等级 B.等于梁的混凝土强度等级 C.不低于柱的混凝土强度等级

D.与梁、柱混凝土强度等级无关

B.框架底层 D.框架2/3高度处

38.关于框架结构的弯矩调幅,下面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调幅是对竖向荷载作用下的内力进行的

B.调幅后梁端弯矩的平均值与跨中最大正弯矩之和,应大于按简支梁计算的跨中弯矩值

C.现浇框架的调幅系数高于装配整体式框架的调幅系数 D.梁端弯矩调幅后,在相应荷载作用下的跨中弯矩将会减小

39.多层多跨框架在水平荷载作用下的侧移,可近似地看作由()

A.梁柱弯曲变形与梁柱剪切变形所引起的侧移的叠加 B.梁柱弯曲变形与柱轴向变形所引起的侧移的叠加 C.梁弯曲变形与柱剪切变形所引起的侧移的叠加 D.梁弯曲变形与柱轴向变形所引起的侧移的叠加

40.一般情况下,在初选框架梁的截面高度时,主要考虑的因素是()A.梁的跨度 C.结构的总高度

41.用分层法计算框架内力时,应对柱线刚度进行如下修正:()

A.底层柱不变,其余各层柱乘以0.9 B.底层柱不变,其余各层柱乘以0.8

B.层高

D.梁的混凝土强度等级

C.底层柱乘以0.9,其余各层柱不变 D.底层柱乘以0.8,其余各层柱不变

42.对装配整体式楼盖,中框架梁的截面惯性矩应取矩形截面惯性矩I0的()A.1.0倍 C.1.5倍

43.对风荷载单独作用下的多层框架结构,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迎风一侧柱产生轴向拉力,背风一侧柱产生轴向压力 B.外柱轴力大,内柱轴力小

C.框架柱除产生弯矩、剪力外,还产生轴向力 D.房屋越宽,由柱轴向变形引起的侧移越大

44.关于框架结构的伸缩缝间距,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装配式结构大于现浇式结构 B.室内现浇式结构小于露天现浇式结构 C.当设置后浇带时,伸缩缝间距可适当加大

D.当屋面无保温或隔热措施时,伸缩缝间距宜适当减小

B.1.2倍 D.2.0倍

45.关于多层框架柱的反弯点位置,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上层层高较高时,反弯点向上移动

B.上下层横梁线刚度比越大,该层柱的反弯点位置越偏下 C.标准反弯点位置与框架总层数有关 D.标准反弯点位置与荷载形式无关

46.进行多层框架梁截面设计时,需考虑的最不利组合一般不包..括().A.跨中+Mmax C.梁端+ Mmax

47.对于多层框架结构的楼面梁,当其负荷面积大于25m2时,楼面活荷载的折减系数应取()A.0.75 C.0.85

48.一般情况下,风荷载作用下的多层多跨框架()A.迎风面一侧的框架柱产生轴向压力

B.背风面一侧的框架柱产生轴向拉力 C.框架外柱轴力小于内柱轴力 D.框架内柱轴力小于外柱轴力

B.跨中-Mmax D.梁端-Mmax

B.0.80 D.0.90

49.关于伸缩缝、沉降缝、防震缝,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伸缩缝之间的距离取决于结构类型和温度变化情况 B.沉降缝应将建筑物从基顶到屋顶全部分开 C.非地震区的沉降缝可兼作伸缩缝

D.地震区的伸缩缝和沉降缝均应符合防震缝要求

50.非抗震设计的现浇框架,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宜低于()A.C30 C.C15

51.关于框架结构的弯矩调幅,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调幅是对水平荷载作用下的内力进行的

B.先与水平荷载产生的内力进行组合,再进行弯矩调幅

C.现浇框架梁端的调幅系数大于装配整体式框架梁端的调幅系数 D.调幅是对柱端弯矩进行的

52.某框架结构采用整体平板式基础,该基础的类型属于()A.独立基础 C.十字形基础

B.C20 D.C10

B.条形基础 D.筏式基础

53.有关框架结构的计算简图,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框架梁的跨度应取相邻两根柱子轴线之间的距离 B.底层柱的长度应取基础顶面N=层楼板顶面之间的距离 C.框架各跨跨度相差不大于10%时,可简化为等跨框架计算 D.不等跨框架简化为等跨框架后,计算跨度应取原框架中的最小跨度值

54.关于反弯点法,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假定横梁的抗弯刚度无限大

B.假定各层柱的反弯点均在柱高的中点 C.假定梁柱节点转角为零

D.其适用条件是梁柱线刚度比大于3

55.关于水平荷载作用下的框架结构侧移,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房屋高宽比越大,由柱轴向变形引起的侧移越大

B.一般对赢度超过50m的房屋,不必考虑梁柱弯曲变形对侧移的影响

C.各楼层的层间侧移露上而下逐渐减小

D.各楼层处的水平侧移之和即框架顶点的水平侧移

56.在对框架柱进行正截面设计时,需考虑的最不利组合一般不.包括()..A.|M|max及相应的N C.|N|max及相应的M

57.在用D值法计算框架结构时,与框架柱标准反弯点高度比无.关的因素是().A.总层数 C.荷载形式

58.计算竖向荷载作用下的框架内力时,未考虑活荷载最不利布...置的方法是()A.分层法

C.分跨计算组合法

59.关于楼板对框架梁截面抗弯刚度的影响(I0为矩形截面梁的惯性矩),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对现浇楼盖,中框架取I=2I0

B.对现浇楼盖,边框架取I=1.5I0 C.对装配式楼盖,边框架取I=1.2I0

D.对装配整体式楼盖,中框架取I=1.5I0

B.|M|min及相应的N D.|N|min及相应的M

B.该柱所在的层数 D.荷载大小

B.最不利荷载位置法 D.满布荷载法

60.关于框架柱侧移刚度修正系数,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是反映梁柱线刚度比对柱侧移刚度的影响系数 B.是上下层梁线刚度比对柱侧移刚度的影响系数 C.≤1.0 D.与柱端约束条件有关

61.关于变形缝,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变形缝包括伸缩缝、沉降缝和防震缝 B.在非地震区,沉降缝可兼做伸缩缝

C.在地震区,伸缩缝或沉降缝应符合防震缝的要求 D.伸缩缝的设置主要与场地的地质条件有关

62.多层框架结构在竖向荷载作用下的内力计算可近似采用()A.分层法 C.反弯点法

63.框架柱的控制截面取()A.柱上端截面 C.柱上、下端截面

B.D值法 D.剪力分配法

B.柱下端截面

D.柱上、下端截面及中间截面

64.关于梁端弯矩调幅,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A.人为减少梁端弯矩

B.仅对水平荷载作用下产生的内力进行调幅 C.调幅的目的是为了增大梁的刚度 D.调幅的原因是由于实际弯矩大于计算值

65.在水平力作用下,框架的水平位移曲线属于(A.弯曲型 B.剪切型 C.弯剪型 D.剪弯型

66.关于框架梁弯矩调幅,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弯矩调幅仅在竖向荷载作用下进行 B.弯矩调幅后,梁支座弯矩将减小 C.弯矩调幅后,梁跨中弯矩将减小 D.弯矩调幅系数β≤1.0

67.水平荷载作用下,多层框架结构的侧移主要由(A.柱剪切变形引起 B.梁剪切变形引起 C.梁、柱弯曲变形引起 D.柱轴向变形引起)))

68.用D值法分析框架结构时,柱的反弯点高度()A.与上层层高变化无关 B.与下层层高变化无关

C.与上下层横梁的线刚度比无关 D.与抗震设防烈度无关

69.关于框架梁截面的最不利内力组合,下列选项正确的是()A.梁端截面:+Mmax、Vmax B.跨中截面:+Mmax C.梁端截面:+Mmin、Vmax

二、填 三、四、五、六、七、八、九、十、十一、D.跨中截面:-Mmax

1.框架结构的楼面梁,当其负荷面积大于25m2时,__楼面活荷载___可考虑折减,其折减系数为0.9。2.在板柱结构中,柱帽的主要作用之一是扩大板在柱上的支承面积,避免板的__冲切__破坏。3.多层框架结构柱下条形基础梁的_截面高度____一般宜为柱距的14~18。

4.多层框架在竖向荷载作用下的近似内力计算中,假定框架_____________,同时还假定_____________。5.多层框架在水平荷载作用下的近似内力计算方法—D值法,实际上是对反弯点法中_侧移刚度_和_反弯点位置__进行了修正。

6.变形缝中的__沉降____缝应将建筑物从屋顶到基础全部分开。

7.当框架结构梁与柱的线刚度之比超过3时,可采用__反弯点法_____法进行水平荷载作用的近似计算。

8.计算框架结构内力时,当活荷载产生的内力远小于恒荷载及水平力所产生的内力时,可不考虑活荷载的最不利布置,但求得的框架_跨中__弯矩应乘以放大系数。

9.框架分层法计算中,认为每一层梁上的荷载只对本层梁和__相连的柱____产生的内力。

10.一侧为楼梯间的中框架梁,当采用现浇楼盖时,其截面惯性矩应取I=____1.5____I0(注:I0为矩形截面梁的截面惯性矩)。

11.框架结构是由横梁、立柱和__________连接而成的。

12.梁、柱和楼板均为预制,然后通过焊接拼装连接而成整体的框架结构类型为___________式框架。13.框架柱的反弯点高度指反弯点到该柱___________的距离。

14.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按施工方法的不同,可分为现浇式、半现浇式、装配式和__装配整体式___四种类型。15.框架结构在风荷载作用下的侧移变形曲线属于____________型。16.框架节点区的混凝土强度等级,应不_________于柱的混凝土强度等级。

17.在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中,考虑塑性内力重分布时,允许在___梁端_______出现塑性铰。18.条形基础一方面承受上部结构传来的荷载,另一方面又受地基土_反力___的作用。19.反弯点法假定,对于下端固定的底层柱,其反弯点位于距柱底__2/3____柱高处。简答:

1.框架结构分层计算法的基本假定是什么?P100 2.用D值法计算框架在水平荷载作用下的内力时,主要的计算步骤是什么?(注意计算题讲解)3.在设计装配式框架节点时应遵循什么原则?P121 4.按承重框架的结构布置方向划分,多层框架的结构布置方案有哪几种?P96 5.简述用分层法计算竖向荷载作用下多层框架内力的主要步骤。

P101

6.框架设计中如何通过调整梁的截面惯性矩来体现楼板对梁抗弯刚度的影响?P99 7.在水平荷载作用下,影响框架柱反弯点位置的主要因素有哪些?P108-109 8.简述“D值法”中计算D值的主要步骤。

1、确定所在楼层

2、计算量主线刚度比K值 3计算侧移刚度修正系数

4、计算修正后侧移刚度D 9.采用分层法计算框架内力时,如何对柱的线刚度和弯矩传递系数进行修正?P100 10.简述用D值法确定框架柱反弯点位置的主要步骤。P108

11.简述用反弯点法计算水平荷载作用下框架弯矩的主要步骤。(注意计算题讲解)12.确定框架柱截面尺寸时,应考虑哪些方面的要求?P120 13.水平荷载作用下,用反弯点法计算多层框架结构的适用条件是什么? P102 “改进反弯点法”的基本计算要点有哪些? P106

计算题:

1.如图所示框架结构,括号内为各杆的相对线刚度,试求第二层BC柱的顶端弯矩MBC。(已知:BC柱反弯点高度比y=0.40)

2.某四层两跨框架(见题36图(a)),梁和柱的相对线刚度均为1,各层竖向均布荷载q=20kN/m,用分层计算法画出顶层梁A

B的弯矩图。(提示:梁固端弯矩见题36图(b))

3.如图所示框架结构,底层各柱线刚度均为2.8×10N·mm;底层各柱的侧移刚度修正系数α的取值分别为:边柱α=0.6,中柱α=0.7;试用D值法求该框架底层柱AB的柱端弯矩。(提示:底层边柱修正后的反弯点高度比y=0.65)

4.某框架结构计算简图如图所示,各杆线刚度的比值均为1,q=3kN/m,l=6m。试用分层法计算并画出顶层AB梁的弯矩图。(提示:梁的固端弯矩为

112ql210)

5.如图所示框架结构,A、B柱截面尺寸相同,各层作用的水平力P=l0kN,各层层高h=4.5m,底层柱的反弯点在距柱底23h处。求底层A柱的柱底弯矩MA(以外侧受拉为正)及轴向力NA(以受

拉为正)。

6.如图所示框架结构,括号内数值为各杆的线刚度,假定AB柱反弯点高度比为0.45,求第二层AB柱的B端弯矩MBA。(提示:

7.某多层框架的计算简图如图所示。底层各柱线刚度为0.9×104kN·m,底层边柱侧移刚度修正系数为α=0.6,底层中柱侧移刚度修正系数为α=0.7。试计算该框架由梁柱弯曲变形引起的底层的层间侧移值。K2K)

8.某两层三跨框架如题36图所示,括号中数值为梁的相对线刚度。二层各柱线刚度均为1.0×104kN·m,边柱侧移刚度修正系数为α=0.6,中柱侧移刚度修正系数为α=0.7。试用D值法求梁AB的B端弯矩(提示:二层柱反弯点高度比为y=0.55)。

9.两层三跨框架如题36图所示,括号内为各杆相对线刚度。试用反弯点法求梁AB的B端弯矩。

10.两层三跨框架的计算简图如题39图所示。各柱侧移刚度均为4.0×10kN/m。试计算该框架由梁柱弯曲引起的顶点侧移值

11.某两层两跨框架的计算简图如题39图所示,图中括号内数值为该杆件的线刚度。试用D值法求该框架顶层柱AB的剪力VAB。(提示:

12.某两层三跨框架如图所示,括号内数字为各杆相对线刚度。试用反弯点法求AB杆的杆端弯矩,并画出该杆的弯矩图。

13.三层两跨框架的计算简图如题40图所示。各柱线刚度均为 1.0×104kN•m,边柱侧移刚度修正系数为0.6,中柱侧移 刚度修正系数为0.7。试计算该框架由梁柱弯曲变形引起的 顶点侧移值。

K2K3)

14.某两层三跨框架的计算简图如题39图所示。各柱线刚度均为1.0×104kN·m,边柱侧移刚度修正系数为=0.6,中柱侧移刚度修正系数为=0.7。试用D值法计算柱AB的B端弯矩。(提示:底层反弯点高度比为0.65)

15.如题39图所示的三层两跨框架结构,括号内数字为杆件线刚度比值。试用反弯点法求BD杆B端弯矩MBD的值。

16.某三层两跨框架的计算简图如题38图所示。括号内为各杆的相对线刚度。试用反弯点法计算梁AB的B端弯矩。

第五篇:宜兴中宇通水电缆

宜兴市中宇电冶设备有限公司

公司名称:

地 址:

邮 编:

电 话:

邮 箱:

网 址:

webmaster@yxzy.com位于太湖之滨的宜兴大浦镇,专业从事冶金,化工行业设备中大电流导体(短网)系列产品,宜兴市中宇电冶设备有限公司 更多电话江苏省.无锡市丁蜀大浦城东工业园 214226 企业简介: 环保工程设备,液压设备的开发,制造.公司主要产品有冶金电弧(短网),矿热炉,化工行业的各

类电石炉,黄磷炉及工业硅炉中大电流导体系统产品,包括水冷电缆,复合导电横臂,水冷(及

空冷)补偿器,铬合金电极夹头,矿热炉合金铸造铜瓦,大电流母线改造工程等.同时,本公司还

能为用户提供整套环保设备以及各类除尘,水处理等净化系统,并制造各类液压设备,有色铸

件及冷作结构件,水冷管件,以及炼钢铸造,冶炼,化工,电力,锅炉等各种高温炉所需的各种耐火

材料,兼营铜绞线,水冷电缆外套管,石棉胶管等

经营范围: 公司主要产品有冶金电弧(短网),矿热炉,化工行业的各类电石炉,黄磷炉及工业硅炉中大电

流导体系统产品,包括水冷电缆,复合导电横臂,水冷(及空冷)补偿器,铬合金电极夹头,矿热

炉合金铸造铜瓦,大电流母线改造工程等

产品名称: ZGL水冷管式补偿器,ZSLR型柔性纺织水冷电缆,ZSL绞股型水冷电缆,ZSL集...

相关内容

热门阅读

最新更新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