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库大全 > 精品范文库 > 11号文库

村集体经济典型汇报

村集体经济典型汇报



第一篇:村集体经济典型汇报

大力实施“强村富民”工程 发展壮大乡村集体经济

近年来,XX县认真贯彻落实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精神和宁波对口援建的机遇,围绕“三个”加强,找准“四个依托”,不断发展壮大乡村集体经济。

围绕“三个加强”,夯实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基础。一是加强指导和帮扶力度,出台完善发展村级集体经济实施意见、帮扶机制,加强政策引导和支持。以乡村集体经济发展助力基层组织建设,增强集体经济发展后劲。二是加强“三资清理”力度。由农经局牵头,包村乡镇领导负责,在各乡镇开展审计、清欠和对集体土地清理工作。以明晰债权债务,整顿村级班子。三是抓好“五个一”工程。因地制宜,因村制宜,围绕“养好一群畜,管好一片经济田(林),发展好一个企业,抓好一个农机服务队,办好一个农业信息咨询服务机构”,培育好乡村集体经济增长点。

找准“四个依托”,打破村集体经济发展瓶颈。一是依托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采取“支部+公司(合作社)+农户”等形式,为农民提供产前、产中、产后服务,以有偿、微利的服务方式增加集体经济收入。二是依托龙头企业和主导产业,鼓励村级组织领办和创办高效农业、设施农业、生态观光农业示范项目,带动农民发展优势突出和特色鲜明的主导产业,形成“一村一品”、“一乡一业”,把农民增收和集体增利结合起来,构建企业带动、产业互动格局。三是依托“一事一议”奖补政策,积极为农牧民解决热点难点问题。四是依托规范村级财务管理,加大村级财务监督。建立健全村民理财小组及村级财务收支管理制度,规范代理机构和村集体经济组织各类票据的使用行为,确保村集体资金运转正常。

第二篇:发展村集体经济支部书记典型材料

村级发展的领跑者 无怨无悔的实干家

――记XX镇XX村党支部书记 XX XX镇XX村,是革命老区乡村,属镇政府所在地,全村版土面积4.3平方公里,以山坡岗地为主,耕地面积1252亩,山林面积890亩。总户数617户,人口2103人,劳动力1100人,常年外出务工530人,分为16个村民小组,13个自然湾,是全镇唯一的地少人多的中心村。202_年,XX同志出任村党支部书记,四年来,他以管理企业的理念和执着追求的精神,创新了“五强”工作法,深挖内部增收潜力,走上了大兴林业,合理调整种植业,入股经营等多业并举之路,村集体经济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呈现一派欣欣向荣新农村气象。截至202_年4月底,村拥有集体山林资产300万元,集体积累资金50万元、固定资产200万元。其中:202_年村级集体经济收入50万元,村民人均纯收入12500多元,集体经济完成了从不足5万到突破15万,直到现在的年收入60万元的三级跳,预计202_年村集体经济可达到150万元。

一、强班子,聚人心,夯实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基础 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离不开一个坚强的村级班子和一个好的领路人。XX同志接手支部书记后,他以企业家的眼光定位村级班子建设,把配齐配强村级班子放在一个突出的位置上,打破村支部管理中懒散惯例,把村干部的工作实绩、工作量和工资待遇以及村级发展挂钩,将村级分工重新调整为村务服务类和经济发展类两大类,并聘请有着丰富农村工作经验和集体经济发展意识的

老党员和在外能人为经济发展顾问,完善了班子结构,进一步增强了村级班子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的活力。同时,结合市区组织部长年驻点帮扶的有利条件,不断加强对村干部的培训和管理,着力提高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的能力。针对村干部的素质现状,充分利用农业科技示范基地、远程教育等培训资源,在村干部当中开展市场经济、股份合作、农村经营管理、村集体资产和财务管理等知识以及农村适用技术、技能的培训,增强村级组织和村干部适应市场、领导村集体经济发展的能力。通过配强村级班子和素质能力的培训,为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提供了坚强有力的组织保障。

二、强管理,抓村务,带头树立村级服务群众新形象 在抓村级经济增收方面,XX同志在不断探索新办法的同时,重注重村级内部财务管理,他认为企业管理讲求科学化和精细化,村级同样也需要。202_年出任书记后,结合全区上下开展“阳光村务工程”建设,XX同志把握契机,多次召开村两委会研究“三资”清理办法,并召集各村民小组长具体对村组所有的资源、资产及资金全部摸底,逐项逐件登记核查,并建立台帐,确保集体财产不流失。同时成立村级财务监督委员会,并通过民主表决将“三资”全权委托镇“三资”代理服务中心代理,通过这一系列举措,将家底交给全体村民,使村民更加了解集体财产的来源去向,规范了村级固定资产出租管理,增强了市场化、民主化运作,通过这一举措,村级客运站、菜市场和村级门面出租收益大幅上升,每年为村级增收15万元,并逐年递增。村干部无不感叹:真的是管理出效益。

三、强思路,抓增收,引领开辟村集体经济增收新路子 XX同志接手支部书记后,面对集体经济发展的困惑,他没有丝毫懈怠,总是以“办法总比困难多”的信念不断摸索。202_年底,在得知弘源丰景观绿化有限公司准备落户XX镇后,他第一时间带领村支部一班人上门自荐,并带领企业家实地考查,同时组织村干部和老党员连夜上门做群众思想工作,一个星期流转土地700亩,完成第一期企业引入工作,为了满足企业需求,村支部主动成立专班,加强协调流转扩建,并积极协调企业用工与村民对接,实现了村、企、民三方共赢,截止到202_年底,共计流转土地202_余亩,协调完成了300多人就业,盘活了村级闲置土地250多亩,为村级创收15万元。菲尼克斯农业投资有限公司自202_年落户XX村,一直以太空种植和特色药材种植为主,由于市场拓宽有限,经济效益一直得不到提升,202_年4月,在得知企业融资扩建困难后,XX同志通过对市场的前期预测,主动与企业对接,融资300万元,以村支部占股51%的模式入驻菲尼克斯公司,并实施产业转型战略,栽种苗木花卉202_多亩,水产养殖150余亩,结合全镇养殖资源,打造循环种养农业发展示范区,安置本村村民200多人就业,预计入股后,202_年可为村集体经济每年创收80万元,202_年可突破100万元。

四、强带动,促发展,探索带动村民共同致富新模式 在市区两级组织部门长年驻点帮扶中,XX村党支部积极培育种养大户,在建立鹏程10万只蛋鸡养殖基地后,村支部主动成立全镇每一家养鸡专业合作社,新增培育20多户养殖大户,每年可

为村民创收达到200多万元。202_年,在中央一号文件关于支持发展家庭农场经营种植模式后,XX同志主动申报,动员村级能力程建华、徐文喜等人筹建家庭农场,在得到原市委常委、警备区政委徐宗元同志的具体指导下,XX村率先成立了全区第一家家庭农场――宏发祥家庭农场,流转村级集体土地和山林地200亩,开辟种植西甜瓜、甜玉米和优质葡萄,当年就获得明显效益,在村支部的引领下,202_年再成立家庭农场4家,流转村级集体土地近300亩,把村级闲置的边角土地集约化经营,真正实现了闲置土地资源化、村民共赢的新格局,仅此一项为村级创收达到10万元以上。

五、强服务,优民生,强化村集体经济惠及群众硬举措 有了村级集体经济,受益最多的还是村民。四年来,XX同志一方面积极争取上级的支持,完成了全区第一家市级示范村五务合一建设,并打造了独具一格的XX文化广场,另一方面自筹资金,加大村级基础设施建设,投资35万元,硬化1.5公里的小学进出路,极大地方便学生出行。投资12万元,修建了通往菜市场和车站的市场路,提升了集镇形象和群众出行便利性。投资9万元实施了路灯亮化工程,美化了环境。投资 6万元,增添了村级环卫保洁力量,改善生态环境。投资10万元,兴建焚烧炉和垃圾池,聘请保洁员天天清扫,改变了以往村中垃圾乱丢乱倒现象,村中环境卫生得到极大改观。为丰富群众文化生活,投资近万元,组建30余人的腰鼓队,每年出资举办镇级文化艺术节,群众极大欢迎。

三年来,XX村的发展成效是明显的,在村集体经济基础不断夯实的同时,增收的渠道也在不断地拓宽。正是有XX同志敢于对困难说“不”,以企业管理模式不断地探索新思路、新办法,XX村村集体经济才会稳步向前发展。

第三篇:东方村发展壮大集体经济典型材料

东方村发展壮大集体经济典型材料

东方村位于三塘铺镇南部,丘陵地貌,距镇政府所在地3公里。辖区面积5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560亩,全村共有10个村民小组,总人口1260人、358户,共有党员40名,其中预备党员1名。村人平收入大部分来自务工、经商,村民富裕程度出现两极分化情况。为更好地服务于新农村建设,我村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发挥区位优势,通过一系列举措,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

一、加强班子建设,夯实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基础

一是加强对村干部的培训和管理,着力提高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的能力。针对村干部的素质现状,充分利用远程教育等培训资源,在村干部当中开展市场经济、股份合作、农村经营管理、村集体资产和财务管理等知识以及农村适用技术、技能的培训,增强村级组织和村干部适应市场、领导村集体经济发展的能力。通过配强村级班子和素质能力的培训,为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提供了坚强有力的组织保障创新发展思路,提供优质服务。二是建立健全村“两委”会议制度、党员会议制度、村民代表会议制度、村民大会制度,实行集体决策、民主决策和健全村级财务收入管理、财务开支审批、资产承包、租赁、出让、公开协商和招投标制度,把村级财务和集体资产管理纳入制度化、规范化管理轨道。

二、大力发展农业生产,增加集体收入

因本村外出务工人员较多,导致农田大量荒废,东方村水利设施便利,并有水溪河贯穿其中,农场农田均为优质水田。为集中整治耕地抛荒问题,并增加集体收入,东方村村支两委经研究提议,成立东方村农民专业种养殖合作社,经党员大会及村民代表大会表决通过,农户以农田及现金形式入股合作社。合作社通过购买机械设备,集中购买种子、耕种,将全村近400余亩农田承包耕作到位。另外,将村上闲置水塘进行集中鱼苗放养

三、成立东方村劳务队,解决闲置劳动力

一部分因照顾家庭无法外出务工的青壮年劳力因自身条件有限,就业方面随市场变化,无稳定收入来源。为此,东方村成立了以村支两委成员为首的东方村劳务队,通过争取项目,承包工程,将本村闲置劳动力按各人所长安排务工,这样,既解决了闲置劳动力的问题,增加其收入并兼顾家庭,也提高了村级集体经济收入。

第四篇:xx村发展集体经济汇报

xx县xx镇胜利村集体经济发展情况

汇 报

xx镇胜利村位于西湖东岸,总面积20.5平方公里,辖59个村民组,3200户,11000人口,党员286人,村集体资产资源丰富,拥有1.1万亩养殖水面和3300亩土地。近年来,在各级党委政府的关心支持下,胜利村依托集体水面和土地资源,大力发展渔业养殖和粮油种植,盘活了集体资源,拓宽了集体经济发展渠道,壮大了村集体经济实力,推动了公益事业发展。202_年,全村经济总收入1.3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8800元,村集体经济收入120万元,其中上交发包收入80万元。

一、主要做法:

1.开发利用资源,发展特色经济。202_年以来,村两委积极创新发展思路,转变发展方式,拓宽增收渠道。针对村集体拥有的大量荒废的土地和水面资源,决定依托资源搞开发,发展特色产业,建设农产品种养基地,发展现代高效生态农业。经招标村集体1.1万亩水面和3300亩荒地发包给种养大户。其中程东中承包1.1万亩水面组建了xx镇沙溪渔场,朱华胜承包了2200亩低洼荒地发展水产养殖和粮油种植,王方河承包了菱溪圩1100亩荒滩地发展种养结合经济。每年村集体获得发包租金纯收入80万元。

2.培育经营主体,发展合作经济。几年来胜利村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3家,家庭农场5家,种养大户50户。其中村集体与朱华胜领办的山川水稻种植合作社、王方河领办的兴丰水稻种植合作社、山川家庭农场和菱溪家庭农场建立了紧密利益联结合作关系,村集体全力支持和帮助经营主体开展了生产技术指导、信息传递、物资供应、农田机耕、病虫害防治、防汛抗旱、联系订单和销售等生产经营服务,双方形成了利益联合体,实现了双赢,村集体从租金收入中累计投入达到300多万元建设和改造基础设施,生产经营条件得到很大改善,山川家庭农场和菱溪家庭农场从过去不毛之地的荒滩发展到今天高标准的粮油、水产生产基地,年租金由当初50元/亩提高到500元/亩。

3.盘活存量资产,发展物业经济。村两委认识到发展物业经济,投入少,见效快,有利于集体资产保值增值,有利于形成稳固的收入来源,是新形势下发展集体经济的重要途径。202_年村将闲置房屋租赁给企业使用,每年获得租金收入2万元。

第五篇:黄渊村发展壮大集体经济典型材料

黄渊村发展壮大集体经济典型材料

加快发展村级集体经济是村级党组织建设的一项重要工作,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必然要求。为全面推进“五个基本”建设,更好地发展壮大集体经济,服务于新农村建设,我村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发挥区位优势,通过一系列举措,到202_年下半年,村级集体收入实现了新的突破。

一、聚精英、拓市场,创建专业合作社

黄渊村属近郊村,毗邻荆州市开发区,农业生产主要以蔬菜种植为主,有着得天独厚的地理区位优势。以前,由于,本村的蔬菜经营模式存在着散、乱、小的问题,农民对市场、销路等信息知之甚少,导致农业发展速度缓慢。

近年来,我们村涌现了一批以周永宏等人为代表的创业致富能手,通过创办绿康蔬菜专业合作社,将蔬菜产业带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形成了由种子研发、生产、加工到销售服务一条龙式的产业链条。202_-202_年,本村通过采取竞标等方式,在不改变土地用途的情况下将土地承包出去,来增加村级集体经济,最大空间发展壮大集体经济,同时,也带动了整个蔬菜产业的发展。预计将在202_年底为村集体净增加2万元收入。

二、搞服务、保生产,增加集体收入

本村根据实际情况,拟定了产前、产中、产后三个具体服务项目。产前,有村“两委”班子及各小组联络员深入各农户,征求所需的种植品种、种子以及生产资料,采取分门别类到种子、农资、农膜生产厂家和经销部门进行集中订购的方式,为农户提供方便以及质量保障。同时,与商家协商,按照低于市场价格的标准销售给农户,从中获得部分差价,增加集体收入。产中,村“两委”将利用现有资源,为各农户提供农药、技术等,帮助做好病、虫害的防治工作,切实为老百姓搞好跟踪服务。产后,村“两委”将及时做好市场调查,引进和联系产品销售商贩到本村直接收货,解决农产品的销路问题,同时,可以从中提取中介费增加集体收入。预计到年底,村集体可净增加3-5万元的收入

三、节能耗、创效益,兴办蔬菜加工业

本村的农业产业主要是以蔬菜生产为主,每年产量可在几十万吨以上,但由于市场行情经常波动,在蔬菜生产销售过程中,部分产品出现滞销的现象,很多农户将蔬菜丢置、耕作、浪费,鉴于此情况,村“两委”重点围绕兴办蔬菜加工产业,把弃用的蔬菜实施转化,变废为宝,提高经济效益。

四、建制度、强管理,完善村级财务机制

一是建立健全村级财务预决算、现金管理、开支审批、经济合同管理、固定资产管理和使用、专项资金管理、财务与资产管理收益分配等制度,把村级财务和集体资产管理纳入制度化、规范化管理轨道。确保集体支出科学、合理,控制非生产性开支。二是健全和完善民主决策程序。建立健全村“两委”会议制度、党员会议制度、村民代表会议制度、村民大会制度,明确议事范围,规范议事程序,实行集体决策、民主决策。凡是关系全体村民切身利益的事项,如集体土地征占用、“一事一议”筹资筹劳、干部报酬、企业改制、大额举债、大额开支等事项,都必须让群众知道,由村民大会或代表大会讨论决定。

    版权声明:此文自动收集于网络,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

    本文地址:https://www.feisuxs.com/wenku/jingpin/11/2679750.html

相关内容

热门阅读

最新更新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