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安徽竹产业发展规划
第一节安徽竹类资源概况
一、安徽竹类资源现状
安徽省现有竹林面积34.00万公顷,毛竹(刚竹)林面积为27.73万公顷,占总面积的81.57%,小径竹6.27万公顷,占18.43%;其中,公益林面积8.89万公顷,占总面积的26.15%,商品林面积25.11万公顷,占总面积的73.85%。目前,安徽省17个市均有竹资源分布,而以黄山、宣城、池州、安庆和六安五个市最为集中,现有竹林面积32.66万公顷,占全省竹林总面积的96.06%;全省毛竹面积1万公顷以上的县(市、区)有广德县、宁国县、霍山县、黄山区、休宁县、泾县、宣州区、歙县和金寨县9个县(市、区)。竹林资源按经营目的分,现有材用竹林17.06万公顷,笋用竹林1.95万公顷,笋材两用林5.39万公顷,其它用途林9.60万公顷。按经营水平分,一类竹林8.80万公顷,二类竹林即一般经营的17.53万公顷,三类竹林即粗放经营的7.67万公顷。从利用上看,全省每年采伐利用竹材约9000万根,小径竹约20万吨,竹笋25万吨,笋干10万吨,全省竹产业年产值80亿元。全省竹林经营由过去的零星分散走向基地经营,除淮北平原竹林资源主要为小径竹外,其他地区则以毛竹为主。
各类竹林分布现状和面积分别详见附表4安徽省竹产业发展规划各种林种面积统计表、附图1安徽省竹林资源分布示意图和表1-1安徽省竹林资源分布现状表。
二、安徽竹区分布情况
(1)世界及我国竹区分布情况
由于大洋的分割,全球的竹类植物可以明显地划分为三大分布区,即:亚洲和大西洋竹区、美洲竹区、非洲竹区。长期的隔离生长和立地条件的不同,使各大竹区繁衍着自己所特有的乡土竹种,全世界很难找到完全相同的竹种分布。
中国是世界上最主要的产竹国,无论是竹子的种类、面积、蓄积量还是竹材、竹笋的产量都雄居世界首位,已知竹子种类39属500余种,竹林面积约800万公顷。竹林资源集中分布于四川、浙江、江西、安徽、湖南、湖北、福建、广东,以及西部地区的广西、贵州、重庆、云南等省、市、自治区的山区,其中以福建、湖南、江西、浙江4省最多,占全国竹林总面积的60.70%。《中国植被》将我国竹林划分为五大竹区,即:北方散生竹区、江南混合竹区、西南高山竹区、南方丛生竹区、琼滇攀援竹区。江南混合竹区是我国人工竹林面积最大、竹材产量最高的地区,而尤以毛竹为甚,是我国毛竹分布的中心地区,竹业生产较为发达。我国竹林资源分布状况详见图1-1中国竹林分布图。
(2)安徽省竹区分布情况
安徽省位于我国北方散生竹区,与江南混合竹区接壤。在安徽省内竹林分布范围内,根据立地条件和竹林的生长状况大致可分四个区域,即皖南山区、大别山区、沿江丘陵平原和淮北平原。若以毛竹为主要研究对象对安徽省竹林资源进行地域区划,可区划为自然分布区和引种栽培区2个一级区,其中:自然分布区又划分为适宜区、较适宜区和零星分布区3个二级区。具体如下:
适宜区:本区地跨大别山、皖南山区以及沿江西部丘陵平原区,西起金寨县向东南斜切,经霍山县、舒城县的五显、枞阳县城以西过江,沿贵池区、青阳县、泾县至广德县一线以南的全部地区,包括屯溪区、徽州区、黄山区、黟县、休宁、祁门、歙县、绩溪、旌德、宁国、广德、石台、东至、宜秀区、大观区、迎江区、怀宁、潜山、太湖、宿松、望江和岳西等22个完整县(市、区),金寨、霍山、青阳、泾县、贵池区的大部分乡(镇),舒城、桐城、枞阳、宣州区的极少分部乡(镇)。全区总面积491.55万公顷,林地面积270.95万公顷,竹林面积26.79万公顷。
较适宜区:本区包括大别山外围低山丘陵区和长江以南东部地区,主要有铜陵、狮子山区、南陵、繁昌、芜湖、鸠江区、三山区、弋江区、镜湖区、宣州区、郎溪、当涂、金家庄区、花山区、雨山区等县(区),金寨、霍山、金安区、裕安区、舒城、庐江、桐城、枞阳、泾县、青阳、贵池区等县(市、区)的部分乡(镇)。全区总面积196.80万公顷,林地面积63.04万公顷,竹林面积5.62万公顷。
零星分布区:本区包括江淮丘陵分水岭以南地区,主要有南谯区、全椒、含山、和县、居巢区、肥东、肥西、包河区、瑶海区、庐阳区、蜀山区等县(区)以及霍邱、金安区、裕安区、舒城、庐江、无为的一部分乡(镇)。全区总面积146.77万公顷,林地面积26.95万公顷,竹林面积1.19万公顷。
引种栽培区:本区包括江淮丘陵分水岭以北地区,主要有蚌埠、宿州、阜阳、淮北、亳州和淮南六市的全部和明光、定远、寿县等县的全部以及南谯区、来安、肥东、长丰、霍邱等县(区)的部分乡(镇)。全区总面积546.53万公顷,林地面积78.46万公顷,竹林面积0.15万公顷。
安徽竹林资源分区状况详见图1-2安徽竹林区区划略图。
安徽省主要栽培利用的经济竹种有:毛竹、淡竹、雷竹、黄古竹、天目早竹、刚竹、红壳竹、桂竹、水竹、元竹、石竹等。详见表1-2安徽省主要栽培利用竹类植物名录。
第二节竹产业发展现状及趋势
一、产品开发利用现状
安徽省虽然竹资源丰富,但开发利用水平低,尚处于工业化规模利用的初级阶段。近年来,竹资源培育越来越被人们重视,人工竹林面积有了较大增加,竹加工利用有了较大发展,竹产业总产值由202_的40多亿元增至现在的80多亿元,竹产业发展呈现持续增长的势头。
(1)竹材:安徽省对竹材利用有着悠久的历史,尤其是皖南山区和大别山区的群众,生产、日常生活均离不开竹材,现在城市园林、室内装饰、手工艺品等方面均有竹材资源利用,但未形成较大规模利用,除个别县(市、区)外,大部分县(市、区)尚未产生规模效益,处于不加工或粗加工利用阶段。当前加工利用量较多的是竹胶板、竹家具和竹工艺品,全省年采伐利用竹材约9000万根。
(2)竹笋:安徽省竹笋品种多,产量大,分布广,一年中大半年有竹笋产出,且有不少特有的优质笋,但未形成规模开发,鲜笋投放市场出售率约为60%。对竹林的采笋多是群众自发采集,土法加工,产量低,质量不高,未形成品牌产品。最近几年来,安徽省主要竹资源县(市、区)在竹笋产品开发和加工方面有了一定的发展,相继开发了新型的水煮笋、笋丝、保鲜竹笋、调味笋、优质发酵笋干等,并开拓出了相对稳定的销售市场,现年产竹笋25万吨、笋干10万吨。
(3)竹制品:安徽省竹制品起步较晚,但发展势头良好。目前主要竹制品有竹家具、竹日用品、竹胶板、竹工艺品、竹地板、竹模板、竹丝、竹炭、竹塑复合材料等九大类型近200多个品种,产品出口多个国家和地区。
(4)竹文化、生态旅游:中华民族有爱竹、赏竹的传统习俗。安徽省大型竹文化专题研讨尚未启动,以竹为主题的文化活动也处于探索阶段,竹文化氛围尚未形成。全省除已建成的森林公园、风景名胜区及湿地自然保护区内开发有一部分竹旅游资源外,专门依托竹资源的生态旅游开发尚不成气候,更谈不上规模;全省尚未建有专门研究竹文化、竹产品以及竹科技创新的科研机构和组织,目前全省竹文化、竹生态旅游的市场开发与全国发达地区相比处于落后状态。
二、加工企业现状 安徽省现有竹产业加工企业约957家左右,其中:年产值100万元的竹加工企业约700个,年产值500万元的竹加工企业约160个,年产值1000万元的竹加工企业数约76个。全省竹加工企业遍布全省,相对集中分布的有宣城、黄山和六安3个市,但大部分企业产品单一,附加值低,科技含量不高,规模效益不显著。
三、发展趋势
安徽省竹产业发展趋势可概括为“巩固一产,加快二产,优化三产”。第一产业方面,已逐渐从传统、单一的竹材生产经济模式提升为以生产无公害竹笋和优质竹材定向培育为主的、持续高效的现代生态经营模式;在第二产业方面,逐步摒弃原竹利用,大力发展竹材精深加工,加大对竹产品中新精产品的开发和加工工艺的提高,拓宽产业领域,延伸产业链条,从单纯的物理应用拓展到物理化学并举,产业附加值大大提高;第三产业方面,全省丰富的竹质资源,为发展生态旅游提供了良好的自然基础,通过完善和开发竹林旅游资源与景点,优化内部结构,着力打造旅游精品,将大大推动竹林旅游业的健康发展,促进全省竹产业不断升级。
第三节竹产业发展的主要成效
一、特色明显,优势突出
安徽省对竹产业发展高度重视,从202_年开始,我省已将竹林列为重点发展的三大树种(油茶、杨树、竹林)之一;202_年11月,安徽省人民政府办公厅以皖政办[202_]66号文下发了《安徽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快竹产业发展的意见》,该意见为推动全省竹产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政策支撑,发展竹产业成为政府着力推动的林业项目;安徽省为提升竹业发展,在广德县、宁国市、霍山县和黄山市黄山区4个“中国竹子之乡”已建设1.33多万公顷的竹科技示范园,综合效果很好;此外,安徽省财政每年有一定的资金投入,从202_年起,省财政将竹产业纳入林业专项资金,在政府性基金支出中给予倾斜扶持。
二、积累有一定的资源培育、竹材加工、科研推广等经验
经过多年努力,安徽省竹区林农已具有较丰富的竹林培育经验与技术,已建成的丰产竹林示范点可以发挥较好的辐射带动作用。全省竹业发展已开发有不少热销产品种类,也培育有一批典型竹加工企业,竹产业初显规模。在长期的生产加工和利用,全省各地已培养有一批拥有丰富生产技能的技术工人及企业管理人员。在科研推广方面,全省也已展开诸多尝试活动,为竹产业进一步快速发展奠定基础。
第四节竹产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规模化优质资源缺乏,低产低效竹林比重大,比较效益低
安徽省绝大部分竹资源集中分布在皖南山区和大别山区,整体来讲交通不便,采运难度大、成本高,市场交易不活跃,信息交流欠发达。全省竹林资源数量相对比较丰富,但开发利用价值未得到应有的认识和重视,竹业生产相对滞后,竹林经营管理粗放,利用方面正处在自给自足和家庭作坊式的传统生产和利用向市场化、工厂化转型阶段,竹材综合利用率偏低。据统计,全省现有近13.33多万公顷的老残低产低效竹林,占全省现有面积的40%。与山核桃、香榧等其他名优经济林相比较,竹资源整体效益较低。
二、区域发展不平衡,竹种优势发挥不充分
全省竹产业主要以少数几个资源丰富的县(市、区)为中心,保持良好的发展势头,其他地区竹产业发展较慢或无相关产业。全省竹资源培育开发方面,呈现毛竹的培育、经营和开发利用水平高,而品种丰富的中小径竹、丛生竹等较落后。
三、缺乏知名品牌,龙头企业偏少
全省竹加工企业生产的加工产品类型较少,多为原竹利用,附加值低,产品档次低、初级产品多,具有明显优势的拳头产品和自主知识产权名牌产品少,严重制约产业纵深发展。全省竹加工产业目前仍是资源消耗型和劳动密集型格局,现有竹加工企业近202_家,无集团公司或企业联盟,龙头企业偏少,企业技术力量普遍较薄弱,设备陈旧,生产规模小,粗加工多,产品开发和市场开拓力度较少。
四、市场认识不足,产业链条不成熟
全省竹加工企业缺乏足够的资金和人才对市场进行专门调查,导致企业盲目生产,产品缺乏市场竞争力。在全省竹产业生产流通过程中,原料流通主要在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进行,加工产品流通基本也是在生产厂家和零售商之间进行,在竹产品生产的产前、产中、产后的各个环节上缺少纵向、横向的产业延伸,从而影响产业的纵深发展。
五、投入不足,科技含量不高,服务体系不健全
近年来,竹产业的经营成本呈上升趋势,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竹产业的快速发展。安徽省整体实力弱,经济发展落后,林业生产资金投放不足,全省竹产业发展受到制约。全省竹子从种苗繁育、丰产造林到产品开发和加工,虽然具有一些成功的实践经验,但其研究成果的推广应用还未制度化,也未转化为有效生产力,导致目前资源培育、产品研发和产品加工科技含量偏低,降低了全省竹产业的市场竞争力。专业合作组织和专业协会的缺乏,使一、二产之间难以做到有效衔接。
六、基础设施建设滞后,推广典型较少
由于投入不足,全省竹产区基础设施建设落后,采伐、搬运、运输的机械化程度偏低。生产和运转成本高,劳动强度大,劳动生产率低,严重制约竹农经营收益的增加。水利设施作为竹林丰产培育的重要基础措施,全省目前尚无可推广典型。
第五节加快竹产业发展的必要性
一、加快竹产业的发展,对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具有特别重要的战略意义
竹林集生态、经济和社会服务功能于一体。竹子四季常青,枝叶繁茂,鞭根发达,盘根错节,能改良土壤的物理结构,具有很好的截留降水、涵养水源,保持水土的功能,因此竹林防护功能强大。据研究,毛竹林固碳能力很强,是杉木林的1.46倍、阔叶林的1.33倍;一棵毛竹可固土6立方米,固土能力是松树的1.6倍、杉木的1.2倍;竹林的涵养水源能力很强,1公顷竹林可蓄水1000吨;同等面积的竹林较树木可多释放35%的氧气。每公顷竹林通过蓄水,夏天可增加空气相对温度5~10%,林冠下温度低3~5%;竹林的渗水率是草地的一倍,平均降水截留率达11%;竹子与其它木本树种相比,具有周期短、见效快的特点, 是发展林业中的长中之短,慢中之快的树种;同时竹子还有很高的观赏价值。竹林一旦营造成功和科学经营便可永续利用,对建设良好的生态经济环境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发展竹产业是缓解木材供需矛盾,调整林业产业结构,优化资源配置的需要
世界上最适宜做工业用材、集中成片分布的毛竹90%在我国。目前我国全年竹子的用材砍伐量,相当于202_万立方米木材的砍伐量。随着技术进步,竹产品已发展到原竹、日用竹制品、工艺品、竹材人造板、竹炭等十大系列千种以上;应用领域已发展到建筑、造纸、新材料、家具、包装、运输、医药、食品、纺织、旅游等方面。这将有利于促进林业产业结构调整,优化林业资源配臵,因此,大力发展竹产业,是促进森林资源数量、质量及结构调整的重大举措。
三、发展竹产业是巩固林业重点项目建设成果,促进林农致富增收的需要
近年来,在国家实施的生态公益林区划、退耕还林、长江防护林体系等林业重点项目建设中,竹林造林占有一定的比重。据统计,全国竹林面积以每年10万公顷的速度在增长;202_年,我国竹产品出口有5大类26个品种,出口额为13.6亿美元。由于竹加工业的拉动,竹资源大幅升值,农民收入因竹产业发展实现了几倍甚至十几倍的增长。因此,加快发展竹产业全面发展,有利于培育新的农村经济增长点,吸纳农村富余劳动力,缓解农村社会就业压力和增加农民收入。
四、发展竹产业是丰富和提高人民生活质量的需要
竹笋被誉为“纯天然森林绿色食品”,含有糖、蛋白质、纤维素和多种矿质营养元素、维生素A、B、C等,500克竹笋含蛋白质15克左右(比土豆多一倍),氨基酸有18种之多,人们食笋后,能促进消化和排泄,减少有害物质积累,减少中毒和肠癌的发生。竹汁是绿色饮料的珍品,内含几十种微量元素。竹荪是竹林中的副产品,被称为“山珍之首”。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保健意识的增强,在食品的选择上不仅要味美,还要营养、保健,因此发展食品竹产业,是一个非常有前途的事业。
五、发展竹产业是繁荣竹文化、开拓竹生态旅游的需要
竹子还有很高的观赏价值和文化内涵,“岁寒三友”中的松、竹、梅,“园林四贤”中的梅、兰、竹、菊,都少不了竹子,大力发展和培育观赏旅游竹林,对于弘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同样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竹子的特殊景观是重要的旅游资源,中国浙江莫干山、江西井冈山、四川竹海的“清凉世界”都是以竹林作为旅游胜地,北京紫竹公园、安吉竹种园等都是以竹为特色的公园。
六、发展竹产业是建设林业新产业的需要
我国竹产业已和花卉业、森林旅游业、森林食品业一起,成为我国林业发展中的四大朝阳产业。我国现有竹林面积800万公顷,在竹林资源大幅度增长的同时,我国对竹子的开发和利用研究也不断深入。上世纪80年代以来,全国竹类研究获奖科技成果近千项,并不断转化为生产力。一些科研成果使竹子经济效益提高5~10倍,已开发出的优质竹地板,竹胶板,竹叶黄酮,竹啤酒,竹康宁等产品,在实际生产中取得了明显的经济效益。科技进步,还推动了竹林的经营水平大幅度提高,推动了竹加工产品向精、深、细方向发展。据统计,202_年我国竹产业年产值近700 亿元,竹产品行销世界30多个国家、地区,竹产业的发展已呈现出高速发展的态势。
第二章竹产品市场分析与需求预测
第一节市场分析与需求预测
一、竹材市场
竹材具有强度高,韧性好,硬度大等特点,是工程结构材料的理想原料。202_年,全国大径竹材产量13.56亿根。竹地板是中国自主创新的产品,在生产技术和产品质量等方面已处于国际领先水平,出口的竹地板价格普遍高于木地板。我国已成为竹地板生产出口基地,竹地板在国内市场的销量每年以 20%~30%的速度增长,国际市场非常走红,其出口增长速度仅次于强化地板。目前,全国各种竹胶合板生产能力仅1500~202_万立方米,据预测,202_年我国竹地板产量将超过4000万平方米,竹材供需矛盾相当突出。竹子不仅可做日常的竹凉席、竹地板等,也可做竹家具、竹餐具、竹别墅、竹电脑键盘、竹饮料,以及竹隔音板、竹梁柱等建筑装饰材料等,各类竹产品正源源不断地走向市场,受到国际市场欢迎。安徽省材用竹林面积16.36万公顷,占竹林总面积的47.28%,竹材是全省竹业的大宗产品,全年采伐利用竹材约9000万根,小径竹约20万吨。
二、竹笋市场
目前,我国年生产鲜竹笋量约170万吨,鲜竹笋的年国内需求200~300万吨,年出口50万吨以上,竹笋的市场供应有一定缺口。安徽竹笋品种多、产量大、分布广,产笋期长,但都未形成规模开发,全省现有笋用竹林2.95万公顷,笋材两用林5.39万公顷,分别占全省竹林面积的8.53%和15.58%,主要品种有毛竹笋、红壳竹笋、早竹笋等。全省年笋干产量约10万吨,出省外销市场看好,但规模化标准化开发相对滞后,与丰富的笋资源优势不相称。加大竹笋加工,开拓市场,使其在国内外市场中占有较大份额是完全可能的。
三、竹炭、竹醋和竹纤维出口市场
我国竹炭外销量占总产量90%以上,主要出口到日本和韩国,外销日韩的数量又占外销总量的90%以上。世界最大的竹炭出口基地浙江衢州,202_年竹炭产值已达3.6亿元人民币,年出口创汇1600万美元。现在市场开始投向中东、欧洲和北美。目前竹炭及制品主要有以下种类:竹炭日用品、空气净化品、床上用品、竹炭保健品、竹炭工艺品、美容美发用品、竹炭鞋垫、竹炭饮料、厨房用竹炭、竹炭片、竹筒炭、竹炭粉、竹炭颗粒等。国内经营竹炭的企业基本上有稳定的外贸订单,202_年仅浙江龙游县竹炭出口创汇就达到了300万美元。
竹醋液是竹炭烧制过程中产生的液体副产品,可用做土壤杀菌剂、植物根系生长促进剂、美容化妆品、健康饮料等。
竹纤维是从原竹中提炼出来的绿色环保材料,它具有天然的防螨、防臭、防虫和产生负离子作用。浙江、江西、湖南已有多家企业生产竹纤维面料和竹纤维服装。欧盟消费者青睐环保产品,对环保产品的需求不断增长,竹纤维服装有着巨大的市场。目前,在竹纤维终端产品中,针织内衣类的天竹纤维使用量已经达到45.4%,巾被类、袜类、床品、休闲面料的使用量分别为19.4%、16.4%、10.5%、4.3%,其他领域产品的天竹纤维使用量为4.0%。202_年,竹纤维仍然保持28.8%的市场增长速度,竹纤维产品加工过程中的纯纺比例为63.4%,比202_年上升了35.4%。竹纤维产品应用领域更加广泛,纯纺比例开始大幅增加,向着高端产品的拓展有了长足的进步。
四、观赏竹及贸易市场
近年,澳大利亚,欧洲,美国等地从中国大量进口竹苗,建立竹子观赏园,或由中方承接园林工程,用竹子造景。通过园竹苗木进行商品与服务贸易,同时传播了竹子文化。竹子具有强烈的中国文化元素,中国人素有看竹、听竹、尝竹、玩竹、购竹、画竹的生活理念,而竹子在生产和加工过程中的生态性,又恰好符合健康、自然、环保的理念。出口到欧美的竹制工艺品,被当作工艺品卖,价格很高。安徽省竹种资源丰富,大力发展观赏竹资源及贸易前景良好。
第二节发展潜力
安徽省位于中国竹区分布的北缘,离北方市场近,规模大,区位优势明显,竹业发展迅速;全省特色竹种资源丰富,红壳竹、天目早竹、紫竹、早园竹等在全国竹种分布面积中占有较大比重,这些特有竹种的开发利用将会有广阔的市场空间。
另外,由于近年来重组竹材等技术的突破,竹材不仅可以替代木材加工几乎所有的制品,而且具有许多木材不具备的优点。目前,竹材产量仅占木材产量的1%左右,如果木材市场让出1%的份额给竹材,竹材就需要在现有产量的基础上翻番,因此,竹材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
第二篇:竹产业介绍材料
竹产业发展情况介绍
“世界竹子看中国,中国竹子看XX。”作为两大传统优势产业之一的XX竹产业,在国内外已具有一定的影响力。XX的立竹量、商品竹年产量、竹业年产值、竹制品年出口额、竹业经济综合实力五个指标名列中国第X,位于中国十大竹乡之X。先后荣获“XX”、“中国XXX、”“XXX”、“中国XXX”,“中国竹纤XX、”“APEC全球一村一品项目(竹纤维)”。竹产业在助推县域经济发展、推进生态县建设和美丽乡村建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一、基本情况
竹产业经过30多年的发展,实现了从原来卖原竹到进原竹、从用竹杆到用全竹、从物理利用到生化利用,从单纯加工到链式经营的四次跨越,达到全竹、高效利用。基本形成了以孝丰镇、经济开发区(递铺镇)、天荒坪镇三大区域所组成空间格局,以竹质结构材、竹装饰材料、竹日用品、竹纤维制品、竹质化学加工材料、竹木加工机械、竹工艺品、竹笋食品等八大系列(XX余种品种)产品所组成的产品格局。无论竹林培育、竹产品加工还是竹旅游资源的开发,XX都走在全国乃至世界的前列。XX11年,全行业实现工业总产值XX亿元,其中70家规上企业实现工业总产值产值XX亿元(64家XX亿元),该产业目前从业人员近XX万人,为全县农民平均增收XX元。
资源培育科技效果明显。XX竹子资源丰富,面积达XX8万亩(已通过国际森林认证),蓄积量XX7亿支,年采伐量近XX万支,年消耗量1.5亿支。随着我县加大了竹子现代科技园建设力度,现已建成毛竹现代园区2XX个,总面积XX余万亩;建立各类专业合作社32家,合作社经营面积近20万亩。同时XX与外省以多种形式合作发展竹产业,直接建立原料基地5XX万亩,带动全国3000万亩竹林资源的开发。
产品加工规模效应凸现。全县现有竹产品配套企业2XX0余家,其中省级农业骨干龙头企业XX家,省级林业骨干龙头企业XX家,产值亿元以上企业11家,产值5XX0万元以上企业XX家,规模以上企业70家。竹地板产量已占世界产量的60%以上,竹工机械制造业占据了80%的国内市场并出口印度、越南及南非等10个国家。目前已经形成由原竹加工到产成品的一条完整的竹材加工产业链,产业循环利用率高达100%。XX竹产品注册商标20XX余个,各类专利技术XX0多个,并制定了竹凉席、竹地板、竹工机械、竹炭等产品的行业或地方标准。竹产业已成为XX县的一大支柱产业,就制造业对财政的贡献大小来看,竹产业仅排在椅业之后,列第二位。
休闲经济呈现多元发展。在一、二产业发展的基础上,以商贸和休闲为主体的第三产业快速发展。国际竹艺商贸城从202_年开张以来,交易额逐年增长,并成功举办了四届竹产品贸易博览会,已成为有一定影响力的竹产品商贸活动平台。近年来,竹林的生态景观功能日益凸现,以竹博园、大竹海等为主的竹海旅游和农家乐快速兴起,极大地促进了XX休闲旅游产业的发展。随着美丽乡村建设的推进,休闲经济发展空间前景广阔。
二、发展历程
萌芽期(20世纪70年代—80年代中期)。主要以竹资源培育为目标,包括毛竹低产林改造和笋竹两用林建设。县政府实施竹经济补助和贷款贴息优抚政策,调动了竹农培育竹林的积极性。这些自发性的生产初步奠定了竹产业在XX经济中的地位,该时期的生产以直接卖原竹做建筑材料和简单的手工作坊为主。
成长期(20世纪80年代后期—202_年)。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台湾竹企进入XX,带动了XX的竹产业向工业化方向发展,XX县开展了以市场为导向,以科技为依托,从加工入手,全面提高竹林整体效益为目标的竹产业运动。基本形成了板材、编织、竹加工机械等产品系列,产品市场份额明显提高,企业生产能力和市场开拓能力不断提升,大量竹产业企业在XX开始兴起。
成熟期(202_年—202_年)。中国加入世贸后,XX竹企把握机遇,走上了外销的发展道路,整个产业结构趋于合理,产品趋于成熟,已由原来单一的竹凉席、竹地板生产向竹家具、竹化学制品、竹纤维产品等发展,初步形成了较为完善的产业链。竹产业已经成为XX地方经济发展的主要引擎。
转型期(202_年以后)。要破解竹产业发展过程中的瓶颈,必须走产业转型升级之路。XX竹产业龙头企业走在自主创新的前列,如永裕家具坚持技术研发,创自主品牌,在原有竹地板的基础上全面开拓竹家居产品的研发。面对巨大潜力的国内市场,永裕、天振、竹印象等企业加大以品牌为核心的营销渠道建设,在全国各大城市开设专营店、连锁店,XX11竹纤维电商又取得突破性发展,带动XX本地产业良好发展。202_年底县政府专门成立了XX县竹产业发展局,连续5年出台《关于加快推进竹产业转型升级的若干意见》的政策,县财政每年整合1000万元竹产业发展专项资金,用于竹产业的产业研究、产业规划、产业培育、产业推广及品牌建设等。
三、发展现状 产业规模日益壮大。竹产业是我县的传统特色优势产业,在发展XX经济、扩大就业上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XX11年,全行业销售收入突破170亿,同比增长7.6%;70家规上企业完成销售收入51.56亿元,同比增长11.46%;列入县百强企业11家。年产竹地板2200万平方米以上,产品市场占有率是全国的1/2,年出口7万标箱以上,占据了欧美市场60%左右。竹凉席占据了30%的国内市场。近年来,竹炭、竹饮料等产品深度开发获得成功;竹纤维产品成为继棉、麻、毛、丝后可供利用的第五大天然纤维;竹窗帘、竹地毯、竹餐垫是开发还不到10年的后起之秀,与竹地板一起构成了XX出口竹产品的“四大件”。竹工机械制造业占据80%的国内市场,并出口印度、越南及南非等十多个国家。XX的竹产业加工制造水平在全世界处于领先水平。
品牌建设工作扎实推进。202_年9月,XX被中国轻工业联合会授予 “中国竹地板之都”称号;202_年9月被国家林业局授予“全国林业科技示范县”,同时XX县竹精深加工行业获省级高新技术特色产业基地称号。202_年7月被中国室内装饰协会授予“中国竹材装饰装修示范基地”称号。202_年8月XX竹产业被省经信委评为浙江省省级产业示范基地。202_年XX竹纤维入选亚太经合组织全球“一村一品”项目之一。XX11年9月XX被中国纺织品商业协会授予“中国竹凉席之都”称号。XX11年11月内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评为“中国竹产业产业名城” 称号,区域品牌建设的整体推广顺利展开。为我县培育壮大现代产业基地和打造先进特色制造业基地提供了坚实基础。截止目前,整个行业共获得中国驰名商标3个;国家高新技术企业10家;浙江省著名商标4个;浙江省名牌产品4个;省级农业骨干龙头企业4家;省级林业重点龙头企业21家。企业开始将产品品质、企业文化、包装宣传、品牌建设有机结合起来,形成独特的企业品牌文化。
龙头企业带动作用逐步增强。XX县竹产业的龙头企业是以外向型企业为主,其主导产品和产业链相对完善,以竹凉席和竹地板为代表的传统产业占据了大量市场份额。高质量和高科技含量的产品已受到国际市场的广泛认可。XX11年销售收入超亿元企业11家,超5000万企业29家,规模企业70家,前五位企业销售收入占规上竹产业企业的比例达到28%以上,行业集中度较高。
企业创新能力不断增强。龙头企业的研发能力凸显,永裕竹业已经通过省级研发中心验收,中源竹木、天振地板的研发机构、检测机构都引进了一批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设备。XX竹产业企业竹地板产量比重占世界产量的60%以上,在竹地板行业内拥有话语权,在行业标准等的制定上占据相当地位。XX德迈机械公司完成了两个竹工机械国家标准的发布,永裕公司参与 “竹家具”的国家标准的工作已完成立项。
区域内产业链日渐完善。XX县竹产业在发展的过程中逐步形成了以原料竹生产、涉竹技术的研发为主的产业链上游环节。XX、江西、湖南等地的竹乡丰富的竹资源为竹产业发展提供了基础;企业的自身研发、与省内外的科研院所协作项目攻关、向海内外特定研发机构的技术专利转让等为XX竹产业提供技术支持。以八大类竹产品的生产为XX竹产业链的中游环节。第一是竹地板的生产,第二是编织类产品生产,第三是竹家具生产,第四是竹笋绿色有机食品生产,第五是竹饮料产品,第六是竹纤维产品,第七是竹根雕、竹扇等竹工艺品,第八是以竹工机械产品。以竹制品的销售、品牌运营提升为中心的竹产业链下游。包括三个部分:一是产品销售渠道建设。可以分为门店直销与中间商代理两方面。二是品牌的宣传维护工作。这部分工作主要可以分为广告宣传和展会推广。三是竹产业文化与理念的推广。以生态、环保、低碳、绿色为核心理念的文化宣传是XX竹产业链下游的重要工作。预计未来几年,XX竹业产业链上下游产品将面临更好的发展机会。
公共服务配套工作卓有成效。XX县政府非常重视竹产业的公共服务配套设施的建设,202_年建立了中国竹网www.feisuxs,有完备的政策信息、展会信息、产品展示平台。202_年科技局开发的XX县知识产权公共服务平台,设立了专业的“竹产业专利检索库” 集成竹产业技术标准、专利技术交易、产学研联合为一体,切实帮助企业提升知识产权竞争力,打造区域竹产业创新优势。202_年在XX县成立了我国首个林业产业知识产权联盟——南林(南方林业)竹产业知识产权联盟。南京林业大学竹材加工研究中心、上海华诚律师事务所联合国内30家知名竹制品企业共同应对国外侵权行为,为我县竹产业企业应对国外不法侵害和贸易壁垒采取积极措施,提高企业免疫力202_年建立以张齐生院士为组长的竹产业科技专家服务团并在县委县政府的推动下,着力建设示范基地、开展科技服务和科技培训等建成公共综合性平台。截至XX11年,区域内已有省级竹业区域创新服务中心、中国浙江网上技术市场竹产业分市场、XX县知识产权公共服务平台,开通了科技信箱,现有注册会员202_户,科技信箱构建了市场与企业、院校与企业的沟通平台。并与南京林业大学、浙江林学院(农林大学)、浙江林业科学研究院及中国亚林所等大专院校及科研院所建立了合作体系。202_年筹建浙江大学XX竹产业研究院。
行业协会作用日益显现。202_年4月,成立XX竹产业行业协会;202_年6月,中国林木机械行业第一个以竹材加工机械企业为主体的地方性行业组织—XX县竹木机械行业协会在XX成立;202_年8月,全县120家竹凉席企业联合成立了XX县席业商会;202_年9月,全国第一个竹纤维行业协会—XX竹纤维行业协会成立;202_年9月,18家重竹地板生产企业联合成立“重竹地板产业联盟”。全县竹产业行业协会依靠政策法律和行业规定,为规范、保护、推动产业健康发展作出了应有的贡献。行业协会通过加强协会组织建设和队伍建设,服务行业,抱团发展,行业自律,知识产权保护充分发挥的作用。每年组织基地内企业参加国际、国内展会,与中国国际地面材料及铺装技术展览会、中国(义乌)森林博览会、浙江省农业博览会、中国竹制品博览会等展览机构形成长期合作关系;邀请省竹产业协会、专利律师事务所,县科技局专家领导为县级以上林业(竹)龙头企业就企业专利申请、专利保护、专利奖励等作了专题讲座。XX11年XX竹产业新增专利申请102件,其中发明30件,实用新型43件,外观设计37件。协会积极运作“全竹家居”区域品牌,“中国竹地板之都”荣誉称号,参与产业招商,竹产业知识产权保护工作开展较好,为XX竹产业基地提档升级当好参谋。
专业配套市场优势凸显。XX拥有国内最大规模的竹制品贸易专业市场:XX国际竹艺商贸城。位于XX经济开发区塘浦园区,项目总投资15亿元人民币,总规划用地572亩。一期规划用地面积105亩,建筑面积10.3万平方米,商铺1643个。202_年市场开业,已成功举办了四届“中国XX国际竹产品贸易博览会”吸引了大量国内外经销商和采购商来参加展会。目前市场拥有经营户800户,其中规模竹制品企业560户,202_年成交额达到6.9亿元,XX11年成交额超12亿元。XX国际竹艺商贸城不仅形成了产供销一条龙,还带动了当地毛竹种植业、竹丝加工业、竹木机械、物流业、服务业、旅游业等快速发展。携手竹制品企业及关联行业共创辉煌。
节能减排工作效果显著。XX竹产业经过30多年的发展,实现了竹根作根雕、竹竿作地板、竹叶作饮料、竹屑作装饰板,达到全竹、高效、循环利用。XX11年,XX竹产业行业万元工业增加值能耗仅为0.38吨标煤。属于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的低碳、绿色产业。位于孝丰的XX县竹产业科技创业中心在建设之初就按照“集约经营、循环利用、清洁生产”的规划标准,着力提升竹资源利用率,提高竹产品附加值,合力打造成集竹产品研发、生产、交易功能于一体的先进制造业基地。202_年被省经信委评为省工业循环经济示范园区。XX11年永裕年产5万套新型竹家具项目争取到中央预算内投资1000万元,获得国家发改委XX11年第五批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项目资金的专项扶持,该项目建成后每年可有效利用竹材后加工废弃物2.9万吨,对我县资源综合利用及产业结构调整具有积极的示范作用。XX竹产业的发展以不破坏生态环境为前提,全县规模以上竹产业企业全部达到清洁生产企业水平,规模以上竹产业企业工业“三废”排放、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指标全部达到国家标准。
第三篇:浅谈安吉竹产业发展前景
浅谈安吉竹产业的发展前景
摘要:安吉县是中国十大竹乡之首,地理条件优越,交通便利,自然资源丰厚。近年来安吉县政府制定了以生态立县的目标,并在竹文化的引领带动下,竹产业发展迅猛,同时带动以竹子为主的旅游业,经济增长稳定,本文浅谈了安吉竹产业的发展历程,发展中的优势、定位,政府的政策扶持等,并对未来竹产业乃至安吉县产业集群的发展作了一些浅薄的论述。
关键词:竹产业,科技,产业集群
正文:
一、概况
(一)安吉县的地理条件及自然资源
安吉县素有“竹乡”之称,位于浙江省西北部,南接临安、余杭,北连长兴,东邻德清,西与安徽宁国、广德相毗。全县土地面积1886平方公里,素有“七山一水二分田”一说。境内海拔最高点为1587.4米的天目山主峰,县内主要是山区丘陵,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光照充足,四季分明。年平均温度为15.5℃,年平均降雨量为1476.3MM。全县辖16个乡镇,总人口45万。
(二)安吉县的经济概况
安吉经济发展和城市建设迅速,位于县城的浙江省安吉经济开发区,占地442公顷,地理位置优越,投资政策优惠。安吉有上规模的经济工业园区多处,重点发展绿色工业。全县经济平稳快速增长,产业结构继续改善。202_年全县国内生产总值为159.52亿元,比上年增长11.2%,高于全市1个百分点,增幅位居全市第一。在159.52亿元的国民生产总值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8.13亿元,增长1.1%;第二产业增加值77.27亿元,增长9.9%,其中工业增加值67.28亿元,增长8.4%;第三产业增加值64.13亿元,增长15.5%,第三产业增加值比重突破40%,比上年提高1.4个百分点。
经计算,202_年全县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为34978元,按6.831年平均汇率折算为5120美元,首次突破5000美元大关。
二、安吉竹产业现阶段的发展状况
(一)安吉县竹产业加工的发展历程和现状
10多年前,安吉县的农民还是“守着竹山难变钱”,毛竹砍下来被拉到城里做建筑工地的脚手架,100公斤毛竹也只卖十几元,基本上是靠资源过日子。上世纪90年代末,当脚手架被钢材替代,毛竹销路不好时,安吉县确定了“立足竹资源优势发展大产业,将小品种、小题目做成大文章”的发展思路。
一开始,安吉县的竹产业基本是处于低端手工编织水平,局限于传统加工。真正
开始起步源于上世纪九十年代中期,开始是招商引资,以股份制形式运作,加工产品从鲜笋加工、竹筷、竹签开始,发展到竹编制品、竹地板、竹工艺。202_年以后,一些外资逐渐撤出了安吉的竹产品加工行列。通过几年的摸索,安吉人开始掌握了竹子加工的核心技术,并在原有的基础上不断研发新产品,现在除生产竹地板、竹地毯、竹工艺外,还生产竹工机械、竹生物医药制品、竹食品等多种产品,加工产品也从仿制生产、订单生产逐步向自主知识产权产品过渡,在许多方面有较强的研发能力,特别是竹叶黄酮、竹纤维、竹炭、竹醋液、竹木复合地板、数控竹工机械等高新技术产品的产业化水平,在全国处于领先水平,全县竹制品生产上已有350多项专利,仅竹凉席就有专利200多项。全县现有竹加工企业1621家,其中年产值在500万元以上的规模加工企业九十多家,品种近5000种,202_年竹产品总产值96亿元,有国家和省级林产品加工龙头企业5家,市、县级龙头企业16家,安吉以全国1.8%的竹资源创造了全国20%的竹产值,产品主要销往港、澳、台和日本、韩国、东南亚及欧美。全县形成了十多个竹凉席、竹扫帚、工艺扇、竹编制品及竹工艺品专业加工村。
近年来,安吉在大力发展第一产业培育竹资源的同时,推动第二产业转型升级,提高资源利用的科技含量和附加值,同时依托百万亩“大竹海”,吸引农户和社会投资打造“美丽竹乡”发展生态旅游。
(二)安吉县由竹产业衍生出的相关产业
安吉县的旅游从无到有,得益于竹产业的发展。安吉第一个旅游景点为安吉竹种园。竹种园建于1974年,上世纪九十年代引入竹文化旅游理念,成为全县第一个旅游景点,现在,这个600亩的竹种园,已成为了4A级中国竹子博览园。现在,全县与竹子有关的旅游景点除了博览园外,还有中南百草园、大竹海、天荒坪、龙王山等,占全县旅游比重达80%以上。由于安吉独特的地理位置,为她带来了江浙源源不断的游客。同时随着旅游业的兴盛,“农家乐”休闲游在当地已成风尚,解决了大量农村富余劳动力就业问题,同时也为当地创造了大量的利税,当地旅行社由1995年的1家发展到现在的16家,每年接待游客450万人次,其中,接待海外游客约4万人次。目前,安吉的旅游年产值已达22亿元,年接待游客500多万人次。受上海世博会的带动,今年全县旅游收入有望实现30亿元。
三、安吉竹产业的发展动力
(一)以科技支撑竹产业
安吉县的竹产业发展,得到了科技部门特别是大专院校及科研机构的大力支持。目前,亚林所、省林科院、浙江林学院、浙江大学、国家林业局竹子研究中心等单位在安吉都有自己的科研基地,有的还有自己的科研实体,这些科研机构在安吉共取得100多项科研成果,这些成果,为安吉的竹产业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大量的科研
成果的应用与推广都是通过安吉县竹产业协会开展的。在安吉,真正验证了一句话“科技是第一生产力。”谁说科技只有运用到高新产业才是科技,在竹产业中,科技的运用,增加了竹产业的功能最大化,从竹竿,竹枝到竹叶,竹子的每一个部分都被运用的恰到好处,淋漓尽致。
(二)以政策扶持竹产业
政策上:竹子采伐不用下达采伐限额指标;所有的楠竹在采伐和交易过程中,不用交纳育林基金和维简费。再一个就是生产过程中,林业工程项目全部向楠竹生产倾斜,实行集约化管理,很多山上都利用林业工程项目安装了自动喷灌设施,农民从事竹生产,每亩每年最高收入达6000元,一般水平都在202_元/亩一年。
(三)政府支持竹产业
安吉县政府,确定了打造竹产业这一目标后,咬定目标不放松:第一是在培植竹资源上下功夫,用各种方式鼓励农民发展楠竹;二是每年对竹子生产大户进行评比;三是为了解决本县竹加工资源不足的问题,鼓励本县农民和企业到外地承包竹园,并每年给予重奖;四是要求全县所有干部和公职人员,转变工作作风,树立为企业服务的宗旨和观念。
安吉县委县政府每年年底,都会组团到安吉人在外承包竹林的地方去慰问承包者,并与当地党委政府沟通,希望当地党委政府给予大力支持,春节还就走访慰问情况,对在外地承包创业者进行重奖,体现了县委县政府的重视程度。
四、安吉竹产业未来的发展前景
安吉县竹产业正在形成并已经形成一定的属于自己的竹文化,通过对竹乡文化节,旅游宣传等,这些都为中国竹乡打出了自己特有的品牌文化。而这些品牌文化的提升不仅对于这些中小企业的企业文化有所提升,同时也是为安吉的竹产业亮出了一张绿色名片。而安吉县地处长三角地区,拥有良好的交通环境等,同样也为竹产业的进出口贸易提供了优异的条件。
目前安吉县的产业集群典型表现为处于县域经济环境下的块状经济,以椅业、竹制品两大传统产业为主,附加值低,靠低成本获取竞争优势,处于产业集群的初级阶段,离现代产业集群还有较大距离。要加快推进安吉经济转型升级,一个重要突破口和主攻方向就是要促进安吉的产业朝现代产业集群方向发展,推进其优化升级。
未来应该逐步推进安吉竹产品从中国制造中心向集研发、设计、制造、营销、物流等环节健全的国际现代产业集群提升。主要任务是提高竹制品精深加工和资源综合利用能力,以较强的产业链优势集聚全国的竹子资源。鼓励发展竹叶黄酮及延伸产品、竹质复合地板、竹装饰板、竹家具、高档工艺品、竹醋液等较高附加值产品,大力研发竹材新产品,淘汰低档竹席等落后生产能力。提升中国竹商贸城知名度,建立起较完善的竹资源保障机制。
如今安吉是靠一根竹竿撑起了一方经济,安吉县在未来的地方经济发展中,应该继续延续以科技支撑竹产业,以政策扶持竹产业,政府支持竹产业的道路。安吉县在区域规划中,也开拓了一系列的工业园区,例如天子湖工业园区等。这些整体规划不仅有利于中小民营企业的自身发展,同时也有利于安吉县未来走特色竹产业生态道路的发展。在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思想的大背景下,相信安吉县的竹产业在未来一定能够以一种更强劲的势头向上发展,成为一道以生态立县,以竹产业带动经济的亮丽风景线。
参考文献:
[1]安吉县地方志编篆委员会,《安吉县志》,浙江人民出版社,1994年出版
[2]顾仲阳,《竹产业转变发展方式述评》,浙江人民出版社,202_年7月
[3]经济日报,《浙江安吉县:发展竹产业 一根翠竹撑起一方经济》202_年7月13日05版
[4] 郭玥,《南方竹产业发展调查》,中国国门时报,202_年8月
[5]万斌,202_年浙江发展报告:《经济卷》 杭州出版社202_年出版
第四篇:村级产业发展规划
为进一步加快村农业产业发展,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产业化经营水平,结合本村实际,特制定我村产业发展规划。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九大精神为指导,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科技为支撑,以规划为龙头,以农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化经营为主体,实行因地制宜,突出优势产业,着力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改善本村生产生活条件,提高村民生活质量,把我村建设为经济繁荣、村民富裕、社会和谐、环境优美的美好乡村。
二、产业概况
坚持合理利用现有土地资源,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步伐,积极发展绿色高效生态农业。大力推广以“公司+农户”、“合作社+农户”等农业生产经营模式,鼓励、支持村民发展、壮大以黑豆、杂粮等种植业;
以黄牛、寒羊、驴等养殖业。
三、基本原则
1、坚持实事求是,量力而行的原则。从本村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地推进我村产业建设。
2、坚持稳步推进,务求实效的原则。要根据客观情况,因势利导,抓好示范带动,依托农业专业合作社,做到以点带面,点面结合,扎实推进,务求实效。
3、坚持突出产业,全面发展的原则,做大做强主导产业,优化和调整农业产业结构,为美好乡村建设提供产业支撑。
四、存在的主要问题:
1、产业尚未形成规模化,发展规模太小,以点带面带动村民创业的范围有局限。
2、创业资金缺乏。目前投入产业的资金主要来自农民自身收入,生产性支出非常有限,制约了产业的发展和规模壮大。
3、科学技术和管理水平缺乏,产品竞争力不强,缺乏对科学技术的了解意愿和渠道。
4、青壮劳力外出打工比重大,在家务农群体整体素质提高仍需努力,村民居住分散,均衡发展仍有大量的工作要做。
5、随着土地流转的加快,原有的联产承包政策与个别村民意识之间的矛盾逐渐显现。
五、多方筹措资金,切实加强投入
我村在资金筹措方面,将采取争取上级财政支持,业务部门扶持,发挥龙头企业合作,信用社贷款支持,群众自筹等多方渠道加大对我村产业的投入。
六、产业定位
(一)黑豆产业
1、发展现状:202_年白山村种植黑豆700多亩,经过多年的种植经验,技术已经成熟。
2、发展目标:在取得成功的基础上,我村将引导农户种植,力争到202_年种植面积达202_亩。
(三)畜牧产业
1、发展现状:202_年我村肉牛150多只、羊300多头,驴40多头。
2、发展目标:到202_年,畜牧业生产结构进一步优化,生态保护体系进一步完善;
规模化、标准化、产业化程度进一步提高,畜牧业生产初步实现向技术集约型、资源高效利用型、环境友好型转变。
3、优势区域:以张英养殖合作社为重点,发展驴养殖,在全村辖区内发动群众开展养驴产业;
新建一个养驴200头以上的规模养殖小区。
4、主要任务:一是着力推进畜禽标准化规模养殖,调整养殖模式,创新生产、经营管理制度,发展规模养殖和畜禽养殖小区,抓好畜禽良种、饲料供给、动物防疫、养殖环境等基础工作,改变人畜混居、畜禽混养的落后状况,改善农村居民的生产生活。
第五篇:产业发展规划书
魚米之鄉
新屋農漁產業發展
地方創生計畫
桃園市政府新屋區公所
109年11月
目錄
一、交通狀況
本市交通發達,以新屋區來看主要以陸運為主,有2 條快速道路(台61 西濱快速道路、台66 東西向快速道路)、2 條省道(台 4、台 15)、6 條市道(市114、市 115)等構成交通網絡,其中以省道和市道為主要交通要道,鄰近之交通系統則有國道、高鐵、鐵路與機場捷運。海運方面有永安漁港;空運則以大園區的桃園中正國際機場。
(一)區內交通
1.快速道路 台 61 線
西部濱海快速公路,是全台最長的快速公路。部分區段與台 15 線共行。桃園段,北起蘆竹濱海路,南至永安。觀音大潭以南有部分路段未完成,預定 202_ 年竣工。
2.省道 台 15 線(含台15甲)
西北海岸線省道,北起淡水關渡,南至新竹香山。為本市與鄰近縣市(新北市、新竹縣)重要互聯道路,及都市區互聯之生活走廊。
3.快速道路 台 66 線
東西向快速道路-觀音大溪線。西起觀音區觀音交流道(接台 61 線),東迄大溪區市 112 甲線,並銜接國道 3 號大溪交流道。為東西向重要通道,可銜接台 61 線、台 15 線、國道 1 號、國道 3 號、市 115、市 114、台 31 線。
4.市道
市 114:西起永安漁港,東至新北市板橋區光復橋。可銜接台61線、台 15 線、市 115、台 66 線等。
市 115 :觀音到芎林,與新竹縣之間的聯絡道路。
5.高速鐵路
高速鐵路行經蘆竹區南方、大園區東南方、中壢市西北方及新屋區東側,高鐵桃園站(亦稱中壢青埔站)鄰近計畫區。可與國道 2 號、台 31 線、市道 113 等連絡,並有機場捷運可轉乘。
本市海岸地區的道路系統發達,快速道路、省道與市道可串聯周邊地區;大眾公共運輸方面仍仰賴公車、巴士等系統運作。捷運、高鐵、台鐵等站區則與濱海沿線的距離甚遠,皆須建立相關轉乘服務、接駁系統或綠色運輸的建置。
二、桃園市新屋區人口結構分析
依 202_ 地方創生資料庫顯示,近十年來,本區人口數逐年下降,直至 107 年起再次突破至4萬9,000人以上,其中有九成都是客家人,就惟就社會增加人 數而言,97 年至107年遷入暨遷出人口呈現穩定狀態,然就以本區各年齡層面分析:
人口數(人):49,329
人口數(人)於縣市排名:12 / 13
0-14 歲人口數逐年下降 : 98年為8,875人,百分比為17.9%,108年為 5,895人,百分比11.97% ﹔
15-64 歲人口 數成長趨緩 : 98 年為33,867 人,百分比為 68.3%,108 年為 35,009 人,百分比為 71%);
65 歲人口數逐年上升:98年為 6,941人,百分比為 14%,108 年為 8,338 人,百分比為16.93% ﹔
就扶老比層面分析:98年為 20.69%,108 年為 23.82%。
(一)人口規模
(二)人口結構
(三)人口金字塔
人口成長率也屬於累積五年(202_年底~202_年底)人口增加1,198人,折合成長率2.49%,為桃園市人口成長最緩慢的行政區。扶養比已經是偏高的狀態,老化指數已經高於140所以本區除了處於高齡社會更是對未來長照與區域經濟針對長期發展而言,青年返鄉能夠給變現狀,但是青年返鄉需要更佳的機會有利年輕人於就學就業之後返鄉的意願。所以本計畫除了振興產業的同時也要導入青年返鄉的公共目標。
振興產業的目標亦是以較高期間收益,且具有未來發展的產業為主。
三、新屋區產業結構分析
(一)105 年 3 月桃園市政府都發局提出擬將目前 33 個都市計畫合併成中壢都會區、桃園都會區,航空城、鄉村發展地區、龜山台地、生態遊憩地區等六大都市計畫區;其中,海岸地區在內的有航空城、鄉村發展地區等,預計可使土地運用更佳靈活。本市之非都市土地有 86,612 公頃,佔全市總面積 73.5%(105 都市彙編統計),其中,濱海四區計有 26,012 公頃,佔全市非都市土地 30%,海岸地區則計有 8,077.19 公頃,佔全市非都市土地 9%。其中新屋區以一般農業區及特定農業區使用為主。
區別
一般農業區
工業區
特定專用區
特定農用區
森林區
鄉村區
總計
新屋區
1,094
6,634
126
7,956
新屋區長年以農、漁之一級產業為主,隨著服務業的開展,三級產業人口遂增,但是農牧家庭人口數仍占約40%。106 年桃園市各行,政區稻米收穫面積新屋區5,374公頃占桃園市31%的稻米收穫面積,所以稻米是新屋農產的大宗。
農牧戶
農牧場
農牧家庭人口數
耕地面積
農事及畜牧服務業家數
新屋區
5709
19,463
4,477
新屋區為本市主要的農糧產地,以稻米、果樹、蔬菜為主,不但農戶最多、且以自耕農為主。本市農田以水田為主佔農地之 80%,其中水田區以放水養田及休耕為主,閒置農地可鼓勵農民放水養田,提高農民冬季放水養田的意願以吸引候鳥棲息。或是利用休耕或廢農地種水:在濕地周邊區域加高田埂,在豐水期將水源引入涵養,讓大量水源滲入地下,使地下水層更加豐饒,建構「水源銀行」可調洪蓄水並防止地層下陷,並提供生物棲息,成為濕地的一部分。
漁戶及漁業生產概況:104 年底本市漁戶共有 1,886 戶,漁戶人口數為 6,239 人,濱海四區漁戶共有 1,215 戶,漁戶人口數為 4,107 人,約占全市漁戶之 65%;漁業生產量為 1,724 噸,以內陸養殖業生產量 939 噸最多,產值 6,053 萬元,沿海漁業和內陸漁撈業產量各為702 噸和 82 噸,產值各為 21,433.1 萬和 571 萬。產量以內陸養殖業較多,但產值仍然是沿岸漁業最高。
漁港漁船於全市沿岸水域從事漁撈,漁獲物以鰆魚、午魚、烏魚、鯊魚、花枝、鯧魚等為主,約85% 於本港魚市場拍賣直銷,其餘由承銷人承購後運往基隆台北拍賣。
動力漁船概況:104 年底本市現有動力漁船 427 艘,動力舢版 203 艘,未滿五噸漁船 173 艘,5–10 噸 21 艘,10-20 噸 19 艘,20-50 噸 11 艘。
(3)水產養殖概況:104 年底本市水產養殖面積總計 1,944.5 公頃,主要以淡水魚塭為主,1468.8 公頃,其他養殖 468 公頃,單養 38.44 公頃,混養 1,516 公頃,休養 390.06 公頃。
年底桃園市從事農牧業之農牧戶家庭人口數中,未滿 15 歲者占 9.7%,15 至 64 歲者占 68.9%,65 歲以上者占 21.4%,與 99 年底比較,未滿15 歲者減少 5.8 個百分點,而 65 歲以上者增加 3.2 個百分點。從事漁業之獨資漁戶家庭人口數中,未滿 15 歲者占 10.7%,15 至 64 歲者占 76.6%,65 歲以上者占 12.7%,與 99 年底比較,未滿 15 歲者減少 7.1 個百分點,而 65 歲以上者增加 2.4 個百分點。農牧產業從業人員有趨向老齡化之趨勢。
桃園市新屋區之工業及服務業場所單位經營概況如下表
二三級產業
年底場所單位數
年增減
年底從業員工人數
年增減
新屋區
2,425
38.12
20,514
37.87
新屋區是一個靠海的市區,位處於桃園市的西南邊,由中山高速公路新屋交流道下銜接市道114線或由66與61快速道路直達新屋,全區現4萬9千多人口(109年9月統計49,329人),居民大部份務農或部分兼營漁業,成為真正的魚米之鄉,沿著市道,走在新屋的路上,映入眼簾的盡是綠波蕩漾的稻田,新屋區中,90%是客家人,勤儉治家的精神有目共賭,在現代的都會生活中,還保留著珍貴的農村風貌。新屋區農漁產豐富,農漁業所生產資源包括有稻米、鵝肉、瓜果類、紅龍果、四季蔬菜、錦鯉、漁港漁貨及淡水養殖(埤塘)的魚等,是桃園市最大的農業生產區,所產的稻米,更是全國重要的供應來源。除了農漁業一級生產資源外,新屋區同時有相當完整的二級、三級產業、生態及人文景觀資源,相關資源詳述如下。
(一)新屋區重要農漁、文化及遊憩資源
本區目前有「永安漁港」規劃及推動中的「海洋客家休閒農業區域」及「博覽休閒農業區域」等重要漁業發展資源。
1.永安漁港 :
永安漁港(舊名崁頭屋港),位於台灣桃園市新屋區,社子溪出海口北側。永安漁港是中壢區漁會轄區內的唯一漁港,屬於第二類漁港,亦為臺灣唯一漁民以客家族群為主體的漁港。永安漁港原為一小漁港,為了漁港漁業發展,新闢碼頭外挖深航道,並延長興建原有防波堤,以因應漁船大型化需要。漁港現有漁筏約近百艘,漁獲種類以鯧魚類、鰆魚、小卷類、烏魚類、鰹魚類、鯊魚類、黃花魚等為主。目前港區的泊地面積為 27,600平方公尺,漁船及漁筏總數約 450艘。
永安漁港內建有一棟觀光漁市,外觀以龍蝦為設計風格,並有兩道透明螺旋梯。另外,永安觀海橋是永安漁港的一座跨港大橋,每逢傍晚五點後燈光點亮整座橋,橋的光影倒映在海面上非常浪漫,更是攝影人士眼中的美景,許多攝影人士都會在天氣較好的假日來漁港拍攝。
2.觀新藻礁 :
藻礁是由無節珊瑚藻(crustose coralline algae)組成,藻礁是屬於在硬基質上生長而形成的生物礁。相較於珊瑚蟲形成的珊瑚礁,藻礁和珊瑚礁同樣形成碳酸鈣架構,但生成環境上會有所差異。珊瑚礁通常因為是珊瑚蟲產生所以需要溫暖且清澈的海水才能辦法形成;而珊瑚藻的環境耐受性較珊瑚蟲強,因此在一些環境較差,不利於珊瑚礁生成的環境裡(包括光線昏暗的深水地區、易受浪潮打擊的潮間帶區、鹽度變化較大的泥沙岸及濁度和營養鹽濃度高的河口)一樣能生長。
依據台灣濕地學會的研究至今共發現10類大型藻類、129種動物,其中數個區域的物種分布敘述如下大潭電廠具有最高的物種豐富度,新屋溪口次之,樹林子海濱最低。樹林子海濱兩區的大型藻類覆蓋率低,物種豐富度及動物豐度也較低,尤其以樹林子海濱所調查到的物種最少,在此區完全沒有大型藻類覆蓋,且除了在夏季外,沒有發現到任何底表大型動物,其動物物種組成也與另外三個樣區明顯不同。
藻礁的重要性來自於生態系之獨特性,其中藻類、刺胞動物、軟體動物、節肢動物與棘皮動物的多樣性較高,但是環節動物之物種數較少。觀新藻礁的動物密度為高美濕地的5倍,香山濕地的8倍,尤其是觀新藻礁的環節動物與節肢動物的數量特別豐富,亟需就地進行保育。
藻礁是由藻類造礁,每年一層一層慢慢長,累積的速率很慢,約每十年才會增加一公分,其周而復始慢慢的沈積成礁體,是地球環境變遷所遺留下來珍貴的紀念,其發展過程是台灣西部海岸變遷的實體證據。為了保護桃園藻礁此珍稀生態系的完整性及地景資源,桃園市政府依據野生動物保育法將觀音、新屋沿岸藻礁及藻礁賴以存續的河口一體劃設為「觀新藻礁生態系野生動物保護區」。
3.百年石滬群 :
石滬是先民捕漁的方式,在台灣本島第一地區最多石滬群的地方就在新屋區的海邊,依據史料所記載,新屋區的石滬群最早可以追溯達到300多年的歷史,這一座綿延台灣西海岸的「海上長城」,不僅蘊含人文風采,也是觀察濱海生態的好去處。
石堤上除了能見石蚵、笠螺、蝦、蟹等潮間帶生物出沒,漲潮時還可見海葵如花綻放的姿態,豐富多樣的生態群,處處是亮點。
新屋石滬的設立得追溯至清朝,先民將海岸就地取材的鵝卵石徒手堆砌成上百公尺甚至達上千公尺的石堤。石滬捕魚的原理是利用漲潮將魚群帶進堤岸,待退潮時,漁民便可捕獲受困的魚群。目前新屋深圳北岸至蚵間周邊共有11座石滬,深圳2座,蚵間9座,保存狀況較佳者為蚵間2、3、6號石滬,皆尚具捕魚功能;其中編號第3號的石滬,全長322公尺,曾捕獲到1000台斤(即600公斤)的漁獲。
百年石滬群,這一座綿延台灣西海岸的「海上長城」,不僅蘊含人文風采,也是觀察濱海生態的好去處。石堤上除了能見石蚵、笠螺、蝦、蟹等潮間帶生物出沒,漲潮時還可見海葵如花綻放的姿態,豐富多樣的生態群,處處是亮點。如今的石滬雖不再扮演著維持漁民生計的角色,卻是見證老祖先智慧的歷史遺跡。新屋地區共有11座石滬,現仍有三座石滬持續運作,這持續運作的三座石滬就是地方觀光的瑰寶,可以讓都市遊客持續的來體驗用石滬抓魚的生態之旅。
4.范姜古厝:
具有客家樸實特色的五座老屋,格局皆為三合院,將客家傳統庄院的特色充分展現,外圍有磚牆圍繞,整體建築成口字形。范姜老屋群的9號老屋被指定為市定古蹟范姜祖堂,其門額上的交趾燒「陶渭流芳」匾額或祖堂中的香爐、陶缸皆為古蹟中珍貴的文物;掛著「陶渭高風」匾額的6號老屋,書卷窗飾、白牆與前院石雕,形成清幽的宜人氛圍。雕飾最具特色的3號老屋,屋脊、屋簷、正門兩側等,皆具精緻雕紋。一旁的2號老屋為複合式的建築樣式,這間古厝的格局雖小,但屋牆全以白灰粉刷為主,散發出濃濃的客家風情,古厝左右護龍馬背牆面的紅磚雕飾與院埕地面、前埕門牆的洗石子石材,則為日據時代流行的建築型態
這間古厝,同時呈現了兩種時代的建築風貌。紅磚堆砌的1號老屋已經古厝改建為『范姜觀音寺』為單殿寺廟建築,呈現佛教的簡約風格其特色具有三奇及三寶
◎三奇
一、揉古納新
將老屋拆下來的尺磚、鵝卵石、唐山石,比照老屋的原先配置,保留原有之精神,重新安裝於新建觀音寺裡,完整保有文化傳承的精神。
二、石雕屋脊
屋脊規帶全為青斗石雕成,精美不俗,主脊以雙龍搶珠題材表現
三、古頂重現
為保有復古風貌,新寺天花板完全比照老屋規模重建。
◎三寶
一、玉身觀音
由結緣圓光寺內的大陸名師用緬甸玉雕刻成的觀音菩薩後由寺方請回供奉,乃難得之極品佛像。
二、觀音名畫
由大陸名家以礦石顏料所仿畫的敦煌莫高窟五十七洞觀音像,兩旁的飛天如西方的天使,自在穿梭於天國,其彩帶如同天使的羽翅,在漫妙翱翔中更顯華麗幻化。
三、飛天八仙女
八仙女立於觀音寺屋頂,身高90公分,前緣四位個別手持板‧笛、鼓、笙,而後面四位仙女則曼妙輕舞,展現中國女子身段優美特質,八仙女足踏蓮花,飛天下凡~為觀音寺鎮寺之寶,屋脊上的燕尾令人遙想昔日風華。
5.埤塘 :
在臺灣各縣市中,桃園市的埤塘最多,目前新屋區為桃園市埤塘面積最多區域,形成一個整體水利系統,提供充足的灌溉系統,使得稻米產量大增,目前本區埤塘除了灌溉功能外,許多已轉為養漁池或休閒觀光功能。
新屋埤塘除了面積較大適合養魚之外,數量也多所以整個新屋的產業文化早年都是圍繞著埤塘而發展的,不管是新屋魚米之鄉的美譽又或是相關的養殖業都是埤塘所展開的。
6.稻米故事館:
6.稻米故事館:
旅遊叮嚀
1.目前開放10人~40人團體預約,亦接受散客預約
2.每人酌收30元清潔費、30元導覽費
3.新屋區內學校、社團、機關團體不收清潔費
4.參觀導覽請於一週前預約
5.另可預約碾米DIY活動,體驗碾米樂趣(費用另計)
7.新屋綠色走廊:
位於永安漁港南方約三公里的「新屋綠色走廊」,在桃園市政府用心規劃下,已成為北臺灣最具規模的自行車專用道。自行車道入口處有多家單車、協力車出租店,遊客不需自備車輛,就能享受御風而行的快感,與孩子們共同踏出每一步,體會大自然的美景恩典,片刻都是人生最愉悅的時光。綠色隧道除了有入口停車場,還有步道系統、木棧平台、眺望休憩涼亭及景觀解說設施等,設備十分完善,是全家人一同從事戶外活動的最佳首選。
(二)休閒農業聚落及農漁相關產業
1.海洋客家休閒農業區:
結合地方農漁業自然景觀特色及客家文化之休閒農業區。於106年新屋區辦理海洋客家休閒農業區初步規劃,以新屋區永安里、笨港里、蚵間里、深圳里4個里納入休閒農業區規劃範圍,於107年進行細部規劃。
2.博覽休閒農業區(細部規劃及輔導中):
博覽休閒農業區(名稱暫定)初步規劃以新屋區永興里、石牌里、下埔里等3個里納入規劃範圍,區域具有獨特而且完整藻礁生態,具豐富人文及農村景觀資源,未來將整合自然資源、農漁村文化特色、規劃農漁業及生態體驗、轉型成休閒農業區,本區於108進行細部規畫及送農委會進行休閒農業區劃定申請之準備。
3.九斗休閒農場 :
可體驗農家生活、農業生產、農村生態,成為一個具有農業經營特色、身心靈整體健康休閒農場,農場內規劃有烤肉、會議、槌球場、有機蔬菜展示場、千人焢窯區等,使遊客體驗農村生活有賓至如歸的感覺。
農業產銷: 現採有機蔬果、現碾經典芋香米。
休閒活動:焢窯、烤肉、童玩DIY、彈跳、玩水沙、漆 彈、高空探索、露營,餵魚…等活動。
生態導覽:有機蔬果栽培、埤塘生態、稻米生產等解說導覽。
餐飲:有機蔬果餐、養生火烤二吃、客家蔴薯、烤肉。
套裝行程:備專業領團人員,讓您輕舉鬆辦親子聯誼、戶外教學等活動。
客製化行程:三大廣場、綠草茹茵、大樹成林、千部免費停車場、可舉辦3~5000人活動,專業活動企劃,物超所值、讓您輕鬆舉辦家庭日、廠慶等大型活動。
解說教室:備舞台、音響、投影機,適開會、尾牙、春酒及教育訓練。
4.永安六一生態農場:
本農場以結合自然生態、農業生產、休閒生活為經營理念,結合在地的農業特色,提供一處兼具自然、農業、休閒等多功能之農場。提供漁菜共生體驗及農業生產,建立從產地到餐桌休閒農業消費理念,以遊客產地小旅行及農業休閒體驗為主的體驗服務,推動農場減量建設概念及惜福感恩的田野生活,並響應縮短食物里程的在地消費概念。
5.今朝釀酒工作坊 :
佔地面積1公頃,廠房250坪,除遵循古法釀製,採用不鏽鋼新式設備,除合法生產多樣具有特色的酒品外,亦生產純天然釀造醋產品。由於本坊負責人專研機能性食品及釀造食品,為台灣民間釀酒、釀醋專家。常年於農會系統教學,對微生物及食用菌都有深入研究與應用,隨時可提供釀酒及釀醋的教學與技術研習。同時也開發多種農業相關的生技產品,歡迎合作與代理。
6.活力健康農場:
自然生態景觀豐富,並有新屋區第一口綠化休閒池塘,並有千人烤肉場、露營區、有機蔬菜專區、生態教學場、三合院古厝、童玩教學廣場、客家風味餐,來到這裏可以忘記世俗的紛擾與工作壓力,讓心靈獲得全方位的紓解、回歸自然的懷抱。
7.新屋建業鵝肉場及美食館:
桃園市新屋區的鵝肉遠近馳名,建業鵝場場主陳燭梅養鵝半甲子,建立以科學為主、傳統為輔的專業養鵝場,落實產銷履歷精神,成為全臺第一家導入產銷履歷驗證的鵝場,並創設品牌、開設鵝肉餐廳,創設「新屋鵝先生」品牌,產銷一元化,透過面對面接觸,能使消費者安心,而餐廳不斷開發新菜色,舌尖上的鮮美滋味也隨著老饕的口碑流傳。
8.郭鵝肉餐廳:
老闆及老闆娘從以前就開始做小吃店起手,慢慢開始有了興趣及心得,進而著手經營一家在地的餐廳,選用的食材都是在地新鮮的食材,像是永安漁港的漁獲都是當天新鮮現撈的漁獲料理入菜,烹飪的方式也是採清蒸去烹調,讓顧客可以吃到漁肉的鮮甜口感,除了海鮮之外,新屋在地也有自產的鵝,鵝肉都是當天處理好的再加上客家特製的醬料以及九層塔提高香氣,能吃到鵝肉新鮮的味道,在地料理的食材除了肉類,蔬果方面也都是採當季現有的食材做料理。
9.蘭園養蜂場:
蜂園成立至今已有近20年的時間,連仁裕父子檔,堅持以自然生態環境下養殖蜜蜂,蘭園的蜜蜂,由於都是園主親自採集的純蜂蜜所以廣受顧客歡迎與信任的產品。蜂蜜產品定時SGS國家標準送檢及認証,採收當季最新鮮蜂蜜產品,供給國人選購,多年來的顧客,均已口耳相傳累積而來,天然蜂蜜產品,值得你信賴,蘭園用心,顧客放心。
10.正揚養豬場:
蘇振權先生於民國72年成立正揚養豬場,經營一貫化肉豬場,飼養種公豬、種母豬、種女豬、哺乳豬、保育豬、肥育豬。89農民節獲得新屋區頒發優良毛豬生產戶獎。為選取優良基因品種,全面實施人工授精,改良豬種,以提高育成率、抗病力、活胎數及活仔數。蘇先生利用電腦程式化管理飼料配方及採電腦化飼養管理。為減少養豬的人工成本,提高作業效率,養豬場採用機械自動化自動配料、送料、自動消毒,更推動無藥物殘留的高品質肉豬,以確保消費者權益。
11.淼大爺餐廳:
淼大爺海鮮餐廳老闆原本就是專業廚師,曾經轉戰桃園大園,後來選擇新屋,就是因為新屋水質佳,漁貨新鮮美味,尤其是新屋還是老婆娘家,還有一份人親土親的因素,最重要的是想要把自己的專業貢獻在這片人親土親老婆的故鄉。來到新屋一定要吃的是海鮮,欣賞海景,淼大爺海鮮餐廳適合婚宴,個人單點,團體散客都合宜。
12.冠美錦鯉休閒廣場:
冠美錦鯉的老闆以前從事錦鯉的培育販賣等,後來從中立的賣場遷回到新屋這塊地重新整理後,提供一個新的培育錦鯉的場所,同時也將老屋重新翻修改建,打造成一個接待所可以讓顧客休息的地方,後來因友人的建議提供咖啡及簡易餐點提供顧客服務。門前外有一座荷花池,老闆娘從以前就有對睡蓮及朱槿做研究及種植,所以回到新屋將水池填平打造一個小型的荷花池可以供人欣賞,老闆利用旁邊的空地作露營區及烤肉區提供假日遊客遊玩,在這休閒之餘也可以作親子家庭一同娛樂。
13.新屋庄米點烘焙坊 :
「新屋庄」是早期新屋地名,為勾起老一輩回憶及引起年輕人好奇心而命名,利用在地農產品研發出傳統與西式的加工食品,讓消費者吃出美味吃出健康。為堅持品質與口感,產品以手工製作,天然發酵不添加香精,所生產麵包採用低溫老麵發酵,每次產量有限,為讓每位顧客能品嚐到好的產品及預防買不到貨的狀況,請預先訂購。
14.田心米 :
循著一群白鷺鷥足跡,就可以發現徐老闆所在,顆顆飽滿隨割稻機採下,在捲入機器中打落,最後收穫還得送到米倉乾燥、去殼、包裝、銷售,到了夏末初秋最是繁忙,而臉上那抹笑容卻不減半分。乾燥後的米顯得晶瑩透亮,田心米除了大包裝販售外,也配合現代人婚喪喜慶,設計出不同的形式的呈現方式,包裝區很舒適,讓米吹冷氣、乾淨、機械化量管包裝,更注重出貨品質,希望交到客人手中的米,每一顆都精挑細選。
15.陸穀人家 :
來到新屋很難不注意到這幾個「太空艙」,年輕老闆蘇柏嘉先生看著父親經營碾米廠、親自下田,從小耳濡目染下,與在地農民共同努力、建立產銷履歷,也讓這擁有北部大糧倉之稱!桃園三號米就是我們現在市售的新屋芋香米,在國際進口、現代人飲食習慣改變之下,蘇老闆也開始轉型,除了烘米、大包裝原有的產線外,另外設計出喜米、小包裝(一人份、二人份、四人份等),以確保每一次、每一口都能品嘗到農民的用心與最佳風味。
16.新屋馬場 :
來到新屋一定不能錯過這項難得的體驗!騎馬也許騎過,但在海邊踏浪,這就厲害了吧!教練說有時候假日會帶著馬兒到永安漁港跑跑,讓馬兒也放風一下,新屋馬場黃教練,把馬兒都當自己的孩子般,不僅每一隻都有名字,連愛吃什麼、心情喜怒都能感受得到,難怪馬兒每次看到教練都先撒嬌再說!新屋馬場不只提供一般遊客預約式場區體驗活動,還有更精進的騎術教學,教練說想去沙灘跑跑一定要先學好課程、會騎馬才算過關!
17.常豐自然農場 :
收割機、鐵牛車,來到常豐自然農場更是琳瑯滿目!無論是動力方式不同或是用途不同,黃大哥都能細細解說,常豐是個讓大地蓄養、生產、有機資源的循環經濟農場,例如:餵食飼育咕咕蛋雞生產動物資源,堆肥區還有溫度控制、生物炭資材資源生成、溫室栽植、集雨設備蘊育蓋斑鬥魚、台灣鯛到康伯斯等,是一座具備環保與教育示範的自然學堂。
18.綠之源花卉農場 :
說到種花要美一定會想到施肥這個步驟,但是肥料難聞而且會弄髒,往往會造成愛花人士的困擾,來到綠之源沒有想像中的刺鼻味,走進溫室中朵朵綻放的鮮豔與碩大綠意就是讓人療癒啊!多肉盆、大植栽、觀葉植物、灌木、花類植物至肥料、塑盆配件、庭院維護修剪服務等樣樣俱全,就像花草王國般,穿梭在綠意之中,感受清新療癒的芬芳浴。
19.富力亨有限公司 :
富力亨一直堅持「食品安全從源頭做起」為原則,為了家人而轉型成食品加工廠,鑽研起泡菜、黑米炊粉等各項美味,近期更推出「麻辣鍋底」不僅份量貼心的幫忙分裝完成,連烹煮方式、比例都幫忙調配完成,讓美味也可以宅配到府!富力亨除了產出黑米炊粉榮獲『202_金牌好禮』外,高粱酸白菜、泡菜、黑米等也是十分店內的招牌,泡菜製作過程更是費時四年之久,從品種挑選、研究,到製作方式及比例的調整,只為了最終呈現酸白菜獨特的酸甜甘味,讓饕客們能一嚐所願!
一、機會與挑戰
1.稻米產量過剩,一直以來稻米是國人的主要糧食,但是近年來人民飲食習慣的改變,台灣人食米量創歷史新低,一人一年吃不到44.5公斤,稻米產量過剩的原因除了外來飲食文化的影響,還有農業生產技術的進步,讓種植和採收稻米容易許多。
米的種類分為很多像是煮飯的蓬萊米,包粽子的糯米,或是以加工的方式分為糙米,胚芽米,白米,可以推廣米的營養價值,讓消費者願意購買,尤其受到歡迎的五穀米,能夠均衡營養,對人體有益。
各個地區有不同的地理環境,我們強調該地區的特色所栽種出來不同品種的米,面對稻米產量過剩應該展現米的多種用途,強調米食對人體的健康,推廣食農教育,才能在飲食多元化的時代裡,凸顯米的獨特性。另外針對食物多樣化及其他種米更高的影養價值,也可以跟相關研究單位研究當地水質及土壤最有利的米類經濟作物(例如池上近年栽種的黑纖米,黑纖米不只米糠層含有花青素之外,所含的維生素B1、B2就比白米大約多了四到五倍,鉀、鎂、磷也比白米豐富很多,它附含的膳食纖維也比白米多了19倍)。
2.氣溫差異
北部冬天較冷,常有養殖魚無法適應寒流,大批死亡,現有保溫設備維持溫度之成本若能夠研發較低成本的保溫設備或是讓魚能夠有效度過冬天的方法,則北部的養殖漁業就能夠發展的更好。
3.COV-19疫情關係,國際需求減少部分農漁牧產品價格下跌
因COV-19疫情關係之後,觀光及餐飲需求下降,造成整體餐飲及觀光產業發展的變化,餐飲部分因為觀光人數減少的關係,較大的影響整體需求,但是所以造成部分農漁牧產品價格下跌,主要除了全球餐飲及觀光產業下滑之外,外銷訂單的減少與國內供給並無減少造成供大於求,價格大幅下跌,都是影響的關鍵。例如淡水吳郭魚市場售價的大幅下跌造成產地售價也大幅下跌。
1.地方創生的目標重點,除了當地原有的產業進行六級化提升之外,更是希望提升產業產值,依據本計畫業者訪談的結果,統整分析之後多數業者希望家中的下一代或是更年輕的一輩能回鄉承繼事業持續發展。但是年輕人回鄉發展有相對低的意願,原因在我們這次的訪談中也有與相當多的廠商進行詢問,也由部分青年的訪談中獲取了相關的寶貴意見。
青年認為對於生存在收入上面可能不會有太大的問題,但是對於產業發展性、生活的舒適度、興趣嗜好的滿足值及人生未來發展性及對未來的不確定性是讓青年對於返鄉發展有所卻步的大部分原因。
所以本案如果除了近期產業發展策略之外,對於產業的長期發展降低風險性與其他條件的滿足都要規劃配套的措施。
2.本區農漁特色及產業發展現況特色相當多元,適合以農漁業為基礎,進行產業升級、多元特色發展或是整合產業上下游資源進行綜合發展,並導入設計力,引進設計團隊提高相關產品的產品設計能力及品牌設計,打造產業品牌形象與產品品牌行銷能力,提高產品附加價值。
3.整合地方資源,推廣具地方特色之農漁旅遊行程,吸引遊客到訪地方,藉由消費帶動地方產業發展,整合整體產業鏈,發展核心產業產值,提振周邊產業綜效,以促進地方人口成長,相關發展方向詳如下圖。
4.本區稻米在農會及農民長期發展之下,具有各項包裝米(如新香米、屋呷好米、陸穀人家)的良好發展基礎,但因地理品牌投資不足雖然新屋米的品質優於大部分地區米(桃園市新屋區農會稻米產銷契作集團產區輔導在地產銷班生產具有機驗證的桃園3號香米,以「有機新香米」勇奪202_年精饌米獎台灣有機米組冠軍),但是一般顧客無法把新屋米的地理品牌與池上米、關山米並列實屬可惜,所以建議利用原有的發展基礎,依據下列發展方向推進,(1)品牌米的拓展計畫,品牌米的發展也分為兩個部分,(a)推廣新屋米的地理品牌價值,許多都市人都不了解新屋米的價值,常有顧客誤以為新屋是工業區,所以土質及水質都較劣質,所產出之農產品品質低劣,這個部份純屬誤解;所以新屋米若不能扭轉地理品牌形象,無法達到如同池上米及關山米給予顧客的良好印象,則僅能以單一品牌行銷推動價格與銷量會難度較高,若是能夠以地理品牌扭轉形象則可以帶動地區所有品牌進行銷售量與價值及價格的提升。
5.地方創生發展,應該鼓勵形成一種發展群聚效益,由創生產業共同經營對外之共通服務平台及共同行銷,平台經營共同及優化,地方產業發展,透過科技進行數位管理及轉型,提高生產力與銷售力,並行銷在地產品,擴大市場之連結。對於各項農漁投資計畫所需資金動輒千萬以上,建議可由中央來協助提供低息或免息地方創生創業貸款補助,如土地、建築物、營運設備及資金等,以利新創產業發展。另外針對產業發展所需之公共建築物,利用政府預算進行建置提供產業發展,
1.發展具地方農漁 DNA產業品牌 :將產業特色及現有地方農漁 DNA結合,與學校商業設計系所合作,導入商品設計力,變更商品展現方式、包裝方式、流動通路以打造產業品牌,建立CRM顧客關係系統,長期發展具有本區地方農漁業DNA產品之產業品牌。
2.農漁特色產品開發:進行農產品加值整合,開發屬於地方小農的農漁特色產品,讓遊客到當地農業休閒旅遊時,能採買當地農產品所開發之各種伴手禮,推動三種銷售方式1.地產地銷,2.於各個電子商務通路建立新屋網路商城直接銷售,減少經過通路消耗,提高產品價值及農漁收益。
1.建立在地參與特色服務平台 : 打造在地參與經營專屬服務平台,提供本區農漁產業、特色商品、特色體驗、線上購物、交通資訊、停車場智慧化系統、自行車租賃、套裝行程、休閒農業智慧營運等功能,及交易、訂購、報名系統等數位服務功能,提供整體創新產業科技行銷利器,加快科技應用及數位轉型,提供訂單、人員、物料、財務等優化管理系統,提高管理能力及服務品質。
2.推動行動支付服務: 不再需要帶錢包、帶信用卡、會員卡出門的夢想來臨了,一機在手,妙用無窮!只要簡單的幾個步驟就可以讓手機變錢包,提供遊客更便捷、安全且友善的消費方式。
3.農漁特色遊程行銷推廣:整合本區多元農漁產業、產品、體驗及文化、遊憩等資源,透過完善的遊程規劃及整體行銷推廣,將遊客引導到最佳的服務地點,推廣具地方特色之農漁產業及帶動發展。
4.地方限定農漁體驗: 本區具有相當理想的農漁體驗活動作業場域,產業可結合農漁發展,設計屬於地方限定農漁特色體驗服務,如築石滬、牽罟、牽罟飯、藻礁生態觀察等體驗,多元體驗觸發學習興致,提高遊客參與度及農漁產品附加價值。
1.發酵食品產業事業 :
(1)特色發展: 利用本區稻米及相關農產品為原料設立,並結合健康與長照產業,以了解市場需求,由廠商主力研發趨勢性產品,以增加整體的收益,並且提升相關產品競爭力與提高通路。
(2)執行策略:在新屋米品質優良的基礎上進行米類產業升級,發展較高收益之產品(例如米乖乖、米果、米蛋糕、米麵包等及其他米類點心,與米類的釀製品與發酵製品如米),並且利用地理品牌發展計畫加強米來源的說服力,新屋目前有「中華農特產品生產加工釀造協進會」,理事長同時也是勞動部相關課程講師,可利用相關課程輔導食品加工類的廠商及創業者進行加工方法的調整,本計畫協助設立以在地米源為材料,在地文化做為發想起源的食品加工廠,食品加工廠包括發酵釀製廠與米食品加工廠,其中口味口感研發中心主要是針對所有加工類及釀製類產品(例如製造米麴及調味品)的口味口感研發,以讓產品上市時有比較大的市場接受度,因為雖然初期加工廠以已有產品改良及與食品廠商進行合作,但是若後期釀製廠能夠將產線一條龍的生產就能將發酵食品大量生產(原因:全世界有各式各樣的發酵食品,皆具有下列特徵:一、營養成分高:經發酵而來的納豆,營養價值要比熟豆還要高;同樣的道理,米麴的營養也比白米來得高。二、帶有獨特風味:納豆或鮒壽司(經醃漬發酵的鮒魚,氣味強烈)、乳酪、優格等食品,帶有獨特的風味與氣味。三、保存期限更長:乳酪與鮮乳、味噌、納豆與大豆、漬物與蔬菜等,前者的保存期限都比後者來得長。四、含大量的活體發酵菌,可調整腸道環境。)則可以提高產品價值及價格更可以因為健康生活的潮流趨勢就原有釀製品持續開發創新其他的產品。發酵製品已經在各國掀起風潮,根據餐飲科技管理平台 Upserve 的統計,202_ 年,美國發酵食物的銷售量成長了 149%,其中,韓國泡菜和日本米麴更是大受歡迎。康普茶也是備受討論的發酵食品。擁有千年歷史的康普茶富含維生素 B、葉酸及茶多酚等營養價值,讓亞洲及北美等地的消費者趨之若鶩。可口可樂觀察到人們對健康飲食的需求上升,更在過去兩年間收購、投資澳洲及美國等地的康普茶品牌。日本餐廳指南 Gurunavi 的數據更指出,「發酵」一詞在過去兩年內的搜尋頻率增加 4.5 倍。日本掀起熱潮的是傳統飲品甘糀。甘糀是以白米發酵而成的飲品,不含酒精與砂糖,味道甘甜,營養素更高達 350 種以上。日本市調公司 Intage 指出,甘酒及甘糀的市場規模在過去五年間增加了 4.6 倍。看準消費者對健康飲食的需求,不少日本食品廠商紛紛推出甘糀飲品,台灣也有業者開始引進相關產品。所以針對白米發酵的產品及新屋米的獨特性搭配新屋的其他特產品,甚至進行加工作為其他產業的原料,以提升產業發展的未來性與產值。
(3)產業升級或新設投資:協助有意願投入產業者進行代工或以利於新創品牌減少其投資金額,並且與現有國內品牌商或通路商進行聯合。
(4)資金媒合與合作經營:米食品發酵食品產業中心相關設備讓所有廠商均可使用,依據使用者付費的原則,所有使用加工廠的廠商均須負擔相關之費用但是由地方政府及中央補助的部分,僅需還款及利息相對股份,並不需給付利潤。
(5)財務計畫設定:
表4-4本案財務假設彙整
基本假設與參數
假設
說明
評估基期
民國109年11月
通貨膨脹率
營利事業所得稅
20%
依相關法令規定
自有資金比率
100%
假設無融資之需求
投資報酬率
10%
依目前市場狀況訂定
I評估基期:各項報酬率之評估,均以民國109年11月為基期。
II通貨膨脹率:參酌過去十年行政院主計處公布之「消費者物價指數」平均值及目前經濟趨勢,以每年1.5%計算。
III報酬率:本計畫訪談業界人士,平均股東報酬率以10%計算。
IV折舊方法:假設以直線法20年平均折舊。
V所得稅率:本計畫適用之營利事業所得稅為20%。
本案由資本預算觀點進行評估,以興建及營運期之現金流量為基
礎,配合淨現值法(NPV)、內部報酬率法(IRR)、還本期限法
(Payback Period)等財務指標作為參考依據,各項指標之簡要
說明如下:
I回收年限法(Pay back ,PB)
還本期限或稱為投資回收年限,即投資成本由投資淨收益中全部回收所需之時間。從計畫之整體現金流量分析中,期末現金餘額出現正值時之年度,即為還本期限。
II稅後淨利率法
淨利率是觀察扣除成本、費用、還有業外損益後,淨利占營收的比例。稅後淨利率=稅後淨利當值/各年總收入當值。
III淨現值法(Net Present Value, NPV)
淨現值乃將營運期間內效益折現之總值減去成本折現之總值。計算公式如下:
Rt : 於時間t之收益
Ct : 於時間t之成本
i : 折現率
T : 建造與營運期間
淨現值法是為投資評估使用最廣的一種方法,考慮了貨幣之時間價值及整體投資計畫年限內的收益和成本。其判斷基準為:若淨現值為正,則表示計畫具財務可行性。
IV內部報酬率(Internal Rate of Return,IRR)
內部報酬率之定義為使計畫各期現金總收入等於現金總成本的折現率,亦即使淨現值為零的折現率。其求算方法為解下式之 r值。其中,r 值為內部投資報酬率。
Rt : 於時間t之產出收益
Ct : 於時間t之投入成本
r : 內部報酬率
T : 建造與營運期間
本法優點在於考量了投資計畫整個期間之全部收益,無選擇折現率之困擾,表達出所有替選方案之優劣順序,利於決策進行。其判斷基準為:若內部投資報酬率大於民間機構投資的資金成本,則本計畫具投資報酬率。
預估支出:預估工廠釀製加工量為1000噸,初期投資建廠為新台幣3,000萬元(以大型釀製類工廠縮小規模推估),建議工廠用地採購買辦理,總共初期成本估算如下表。工廠用地預估400坪(第一期興建面積為200坪
項目
數量
單價
小計
項目
小計
設備成本
1式
30,000K
30,000,000
總成本
82,000,000
土地
400坪
100K
40,000,000
攤提
4,100,000
建築成本
200坪
60K
12,000,000
營運成本估算如下表
項目
內容
小計
材料成本
產量*售價*30%
24,000,000
包裝成本
銷量*售價*3%
1,920,000
人力成本
銷量*售價*15%
9,600,000
管銷
銷量*售價*25%
16,000,000
營運成本小計
51,520,000
預估收入:營運收入計算如下
項目
內容
小計
預估產量
預估加工量80%(單位公克)
800,000,000
預計銷量
預估產量量80%(單位公克)
640,000,000
預估售價
10公克1元
預估收入
預計銷量*預估售價
64,000,000
以20年期估算本計畫NPV=NT$52,808,710,IRR=12.93%所以本計畫財務為可行,本計畫利潤足夠,因收入之計算相對保守所以所得利潤仍有提升之空間,本計畫初期投資及第一年的支出就高達新台幣13,352萬元扣除3000萬銀行貸款仍須1億以上所以需要媒合資金。
資金媒合 : 預計每份投資金額300萬元成立股份有限公司,預計投資總投資額3,600萬元,並擬由國發基金提供6,000萬元補助、投資資金或中央相關低利貸款,地方自籌2,400萬元。
2.潮鯛養殖漁場投資事業 :
(1)
特色發展:因埤塘養殖密度較低且多樣性混養,自成生態系水質可維持清潔,離北部消費市場近,在地生產在地消費更符合低碳飲食,對自然環境相對友善更符合生態養殖,又因潮鯛市場售價遠高於淡水吳郭魚,現經海洋大學專家確認可以利用水質環境變化提升淡水吳郭魚的品質,利用海水養殖2~4周後即可達成提升品質之目標,此時可以利用品牌與通路提升潮鯛的市場占有率及養殖場的收入與利潤更能提高埤塘養殖的出貨穩定性。
特色發展:因埤塘養殖密度較低且多樣性混養,自成生態系水質可維持清潔,離北部消費市場近,在地生產在地消費更符合低碳飲食,對自然環境相對友善更符合生態養殖,又因潮鯛市場售價遠高於淡水吳郭魚,現經海洋大學專家確認可以利用水質環境變化提升淡水吳郭魚的品質,利用海水養殖2~4周後即可達成提升品質之目標,此時可以利用品牌與通路提升潮鯛的市場占有率及養殖場的收入與利潤更能提高埤塘養殖的出貨穩定性。
(2)發展方針:新屋之所以被稱為魚米之鄉,除了海港的魚之外埤塘養殖的魚也是支撐地區發展的重要產業,但是因為這幾年來養殖魚的內外銷條件改變,台灣鯛國內的終端價格持續滑落,因應一般潮鯛(純海水吳郭魚)生長時間也比淡水長將近兩倍(海水需1.6年~2年,淡水只需8~12個月),所以依據本區永安觀光魚場與海洋大學專家的研究,將養殖足月達到可銷售大小的淡水吳郭魚經過2~4周的海水養殖就可以達到純海水養殖的潮鯛的肉質與品質,所以可以大量減短潮鯛的整體養殖速度(利用轉換技術可以在同等量體下轉換10倍的潮鯛,可以將現在有養殖潮鯛的養殖廠商及有潛在有意願的養殖廠商的場地設立潮鯛轉換養殖區,將淡水吳郭魚利用海水環境及現有技術轉成大批量潮鯛以利於銷售,所以計畫建議本計畫於沿岸公有地建立海水供應站與連接的海水管線,讓在地埤塘淡水養殖業與海水養殖業進行合作,提高總收入並且共通開發新銷售通路,提高潮鯛的品牌力。
(3)
預估財務計畫:
預估財務計畫:
表4-4本案財務假設彙整
基本假設與參數
假設
說明
評估基期
民國109年11月
通貨膨脹率
營利事業所得稅
20%
依相關法令規定
自有資金比率
100%
假設無融資之需求
投資報酬率
10%
依目前市場狀況訂定
I評估基期:各項報酬率之評估,均以民國109年11月為基期。
II通貨膨脹率:參酌過去十年行政院主計處公布之「消費者物價指數」平均值及目前經濟趨勢,以每年1.5%計算。
III報酬率:本計畫訪談業界人士,平均股東報酬率以10%計算。
IV折舊方法:假設以直線法20年平均折舊。
V所得稅率:本計畫適用之營利事業所得稅為20%。
本案由資本預算觀點進行評估,以興建及營運期之現金流量為基礎,配合淨現值法(NPV)、內部報酬率法(IRR)、還本期限法(Payback Period)等財務指標作為參考依據,各項指標之簡要
說明如下:
I回收年限法(Pay back ,PB)
還本期限或稱為投資回收年限,即投資成本由投資淨收益中全部回收所需之時間。從計畫之整體現金流量分析中,期末現金餘額出現正值時之年度,即為還本期限。
II稅後淨利率法
淨利率是觀察扣除成本、費用、還有業外損益後,淨利占營收的比例。稅後淨利率=稅後淨利當值/各年總收入當值。
III淨現值法(Net Present Value, NPV)
淨現值乃將營運期間內效益折現之總值減去成本折現之總值。計算公式如下:
Rt : 於時間t之收益
Ct : 於時間t之成本
i : 折現率
T : 建造與營運期間
淨現值法是為投資評估使用最廣的一種方法,考慮了貨幣之時間價值及整體投資計畫年限內的收益和成本。其判斷基準為:若淨現值為正,則表示計畫具財務可行性。
IV內部報酬率(Internal Rate of Return,IRR)
內部報酬率之定義為使計畫各期現金總收入等於現金總成本的折現率,亦即使淨現值為零的折現率。其求算方法為解下式之 r值。其中,r 值為內部投資報酬率。
Rt : 於時間t之產出收益
Ct : 於時間t之投入成本
r : 內部報酬率
T : 建造與營運期間
本法優點在於考量了投資計畫整個期間之全部收益,無選擇折現率之困擾,表達出所有替選方案之優劣順序,利於決策進行。其判斷基準為:若內部投資報酬率大於民間機構投資的資金成本,則本計畫具投資報酬率。
預估支出:
初期投資成本:本計畫針對潮鯛轉換養殖的廠商,必須進行設備升級,依據現有養殖設備預估所需增加之設備,依據相關廠商所預估之費用以一甲地為計算包括搭棚與立體養殖槽預計可以比過去的成本每一分地減少約200萬元,並且養殖數量可以增加30%,所以預計一間潮鯛轉換養殖的廠商(以4分地計算)興建廠房與投入設備須投入新台幣2,400萬元。
營運支出
每期養殖成本預估如下表
項目
單價
數量
單位
小計(元)
水費(包括海水)
28,800
度
86,400
電費
10,000
度
50,000
人工
40000
人月
200,000
飼料
78,000
尾
780,000
魚的進價
78,000
尾
3,120,000
總計
4,236,400
預估收入:每期預估收入,每年預估8期
項目
單價
數量
單位
小計(元)
魚的售價
78,000
尾
5,928,000
總計
5,928,000
預估利潤狀況
年期
收入
47,424,000
47,424,000
47,424,000
47,424,000
47,424,000
支出
-38,691,200
-38,691,200
-38,691,200
-38,691,200
-38,691,200
毛利
8,732,800
8,732,800
8,732,800
8,732,800
8,732,800
管銷成本
-4,742,400
-4,742,400
-4,742,400
-4,742,400
-4,742,400
淨利
3,990,400
3,990,400
3,990,400
3,990,400
3,990,400
8.41%
8.41%
8.41%
8.41%
8.41%
本計畫財務指標詳如下述
投資輔導 : 協助促成4家養殖漁場進行潮鯛轉換養殖升級。
資金媒合 : 預計每家投資金額600萬元,總投資額2,400萬元,由國發基金提供4,800萬元補助、投資資金或中央相關低利貸款,地方自籌2,400萬元。
貳、配套公共建設需求
海水供應站:預計於永安漁港南側興建海水供應站,提供周邊所有養殖業者足夠的海水供應並且,可以利用相關除菌設備減低海水中含有的病毒與壞菌比例,並且儲存一定量的海水,讓需要更換水的時候都會有足量的海水供應,以避免供應不及或是臨時換水的問題,建議建設地點為離岸50公尺內的公有地建議設兩座以成立海水養殖區,建議區位詳如下圖藍色填滿之圓點。
米類食品加工研發中心
因為新屋地區的米類食品之原料生產與加工廠商都是中小型企業,基本針對口味的調整有一定之研發能力,但是針對口感與新產品的研發,會因為知識、人才、資金與新創力之不足,就難以自行研發,所以建議由新屋區農會作為辦理機關由市政府與中央進行補助成立一個米類食品加工研發中心(由政府補助之非營利組織),針對全國各種米類食品的新型加工品項(包括釀製與發酵產品)進行研發,並且與食品工業發展研究所進行合作,由中心將食品工業發展研究所進行後續研發並將研發成果申請相關專利,再將技術或是研發成果利用合作模式轉移給民間公司,合作模式包括收益權利金或是利潤分配法。
預計研發中心建設地點為新屋區的商業區土地。
於綠色隧道附近有相關之基地已由地主整合,在能以觀光發展使用可以用於本計畫的開發本計劃是希望公帶私的方式進行新屋區的產業鏈連動。
柒、事業提案總表與配套建設需求
項目
提案
數量
創生事業提案
米食產品加工場
1家
潮鯛養殖場
4家
配套公共建設
海水供應站與接管
2座
米類食品加工研發中心
1座
預期成果與效益
(三)績效指標KPI 預估
績效指標項目
第1年
目標值
第2年
目標值
第3年
目標值
3年
總值
促進產業投資(家)
進行專業經營人才培訓
(人數/年)
增加地方就業(人數/年)
160
吸引青年留農或返農(人數/年)
增加地方移住人口(人數/年)
124
帶動農業旅遊及消費(人次/年)
2萬
3萬
4萬
9萬
增加地方產業經濟產值(元/年)
1000萬
1800萬
2400萬
5200萬
帶動農業旅遊及消費(人次/年):包含到本區及線上消費人數
輔導在地產業發展50家中包括促進產業投資26家
增加地方產業經濟產值(元/年)預估說明:
第1年:每家營業收入500萬*2家=1000萬
第2年:每家營業收入600萬*3家=1800萬
第3年:每家營業收入700萬*4家=2400萬
(四)桃園市新屋區地方創生計畫事業提案及經費需求
發展策略
事業提案
經費需求(萬元)
主管部會
對應計畫
補助經費
地方自籌
民間投資
合計
促進產業投資發展
米食產品加工產業投資事業(2家)
6,000
2,400
3,600
12,000
國發基金
爭取創業投資
養殖漁場投資事業(4家)
4,800
2,400
2,400
9,600
國發基金
爭取創業投資
品牌建立
產業品牌輔導及推廣計畫
2,700
270
0
2,970
農委會
農村再生第三期實施計畫
整合觀光行銷推廣計畫
2,700
城鎮機能/環境整備
人才培育及育成中心計畫
2,400
240
0
2,640
農委會
農村再生第三期實施計畫
分項經費需求
總經費需求
分年經費需求表
項次
計畫名稱
預估經費(萬元)
部會相關計畫
第1年
第2年
第3年
合計
促進產業投資發展
4,000
7,000
8,000
19,000
民間投資(預計爭取創業投資18,250萬)
產業品牌輔導及推廣計畫
990
990
990
2,970
農委會-農村再生第三期實施計畫
人才培育及育成中心計畫
880
880
880
2,640
農委會-農村再生第三期實施計畫
(五)事業提案經營主體或潛在合作對象
事業提案
事業提案經營主體或潛在合作對象
釀酒產業投資事業
今朝、農會,總計2家。
養殖漁場投資事業
永安漁場、大昇養殖場及待輔導潛在埤塘養殖業等,總計3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