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库大全 > 精品范文库 > 11号文库

传承传统文化 提高人文修养

传承传统文化 提高人文修养



第一篇:传承传统文化 提高人文修养

传承传统文化 提高人文修养

回想过去的岁月里,包括求学时代和教师生涯,我们接触的传统文化,只是仅限于几十首古诗词,几十篇古文.教师为社会培养未来的人才。作为社会群体中一种特殊的职业,一个特殊的身份,我们的工作直接关系到社会未来的发展,因此要求我们具有更高的人文修养,而优秀的传统文化对于提高教师的人文修养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一、增强文化修养,提炼文化品味

俗语说:“腹有诗书气自华”,作为一名教师,多读点传统的经典诗词文章,可以有效提升教师的文化修养。

如果,每天,我们利用一点时间,感受李白的“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的雄浑大气,“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的豪迈气概,“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的婉转柔情,“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的沧桑世事,“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的士者骨气。

如果每天能用一点时间去品味杜甫的“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感受到诗人晚年孤苦病老之时,站在高处,远望滚滚长江、无边秋日的凄清景色,空有一腔忧国伤怀的愁绪与无奈;聆听他“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的教诲;与他一起体会“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的惊喜;“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的社会理想,让诗人的喜怒哀乐,爱国情怀穿越历史的长河,历经岁月的风雨,沉淀到我们的灵魂深处,滋润着我们的心灵。多读多背点,把一种精神,一种文化积淀在心里,日积月累,慢慢就会变成自身的一种内在的文化素质,一种外在的儒雅气质。

二、增强生活智慧,提升人生境界

大凡经典的古代文化作品,它之所以能够沐风栉雨,经久不衰,就在于它向我们传达了深刻的人生哲理。因此,多读一些传统的思辩性哲理文章,细悟其中的奥妙,就会改变我们的思维方法,为人处事的方式,把自己的人生升华到更高的新境界。《老子》的“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有静,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 最高明的智者,就象水一样具有种种美德。它滋润万物,有利于它们生成而又不和万物相争,保持平衡,总是处于人们所不喜爱的较低位置,所以它的完美接近于天地的精神。“上善若水”,乃人生的最高境界呀!

三、增强职业道德修养,提升自我专业水平

多学点传统文化,还可以增强教师的职业道德意识,从而不断提升自我的专业能力。

作为一名教师,在现今物欲横流的时代,在一切都向钱看的时代,在丧失了理想与追求的时代,如何抵御外在的各种诱惑,坚守自己的道德底线,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是每一位老师都应该思考的问题,也是加强自身职业道德修养的关键一课。因此,多读读那些优秀的传统经典,听听古人对我们的劝戒吧:“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富贵而骄,自遗甚咎。” “知足不辱,知止不殆。” “天网恢恢,疏而不失。” 每个人都少一些贪欲,这个社会就多几份平静。每一句话都是对我们的谆谆教诲,做一位有良知的老师。对于那些在师德道路上越滑越远的人,每一句话则像警钟,在他们心里长鸣,更像一枚枚重磅炸弹,投到他们心里。教师,本身就是优秀文化的传承者。传承优秀的传统文化,本是我们的一大教育任务。学习经典,从我做起,从今天做起!

第二篇:传承传统文化 提升干部修养

传承传统文化 提升干部修养

中华民族在5000多年薪火相传、生生不息的发展中,积累了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诸子百家异彩纷呈,唐诗宋词精美绝伦,修齐治平的理想激励了一代又一代人奋斗不息&&这些优秀的传统文化,建构了华夏民族的灵魂家园,充实了中国人的精神血脉,成为历代士子修身养德的重要滋养。如今,我们要实现两个一百年和民族复兴中国梦的奋斗目标,要圆满完成当前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重大任务,必须传承传统文化这一宝贵的精神遗产,不断提升干部素养。

推动我们事业发展的关键在于干部。毛泽东同志指出,政治路线确定之后,干部就是决定的因素。蓝图再美好,要靠人把它变为现实,制度再完善,要靠人抓落地生效。离开人的主观能动性,离开人的不懈奋斗,一切愿景都是纸上谈兵、流于空谈。我们在开展各项工作的过程中,如果干部的能力跟不上工作的要求,干部的修养达不到事业的需要,就很难达到预期的效果。

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其中关于提升人的修养的内容十分丰富。从但得此生长许国,何必生入玉门关到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体现的是献身国家、视死如归的爱国精神;从坐怀不乱的柳下惠到四知太守杨震,彰显的是严于律己、追求慎独的崇高品格,从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到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闪耀的是正义至上的义利观。这些先贤事迹和铿锵箴言,经受了历史长河的淘洗和长期实践的检验,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三严三实 等的精神内核高度契合,对于今天我们加强领导干部修养,有着极大的借鉴价值。

不忘历史才能开辟未来,善于继承才能善于创新。我们要从传统文化这片深厚的沃土中汲取养分,建设一支修养较高的党员干部队伍。

要加强传统文化的学习。领导干部要带头学习传统文化,自觉把学习传统文化作为涵养政治品格、提升领导素养的一个重要抓手,做到真懂真学真用,并带动普通党员干部开展学习。要通过举行传统文化讲座、开展知识竞赛等丰富多彩的活动,充分调动广大党员干部学习的激情。要通过张贴宣传画、制作公益广告等途径,有效形成宣传学习传统文化的氛围。

要摒弃传统文化的糟粕。传统文化不仅有充满正面价值的积极因素,也有一些落后腐朽的内容。如人不为已天诛地灭'的极端自私观念,三从四德等愚忠愚孝的封建价值观等。对这些与现代文明理念格格不入甚至水火不容的旧风尚、旧道德,必须发扬扬弃精神,坚决予以摈弃。

总书记在纪念孔子诞辰2565周年的讲话中指出,只有坚持从历史走向未来,从延续民族文化血脉中开拓前进,才能做好今天的事业。我们要充分发挥传统文化在提升干部素养方面的积极作用,不断提升干部队伍建设水平,从而把我们的事业不断推向前进。

第三篇:传承经典文化,提高自我修养

传承经典文化,提高自我修养

——开展经典诵读比赛

藕塘中学 闵国清

为了让学生更多地得到中国传统诗文的熏陶,进一步提高学生热爱读书的兴趣,全面打造书香校园,推动学校文化建设工作跃上一个新台阶,12月20日下午,藕塘中学初

一、初二部分学生聚集在录播室,开展了“迎元旦,诵经典——经典诵读比赛”。这次活动是由 “荷风社”(藕塘中学经典诵读兴趣小组)主办。

中国经典诗文是悠久历史文化中的一枝奇葩。青少年学生是人生阅读的黄金时代。为了让学生多积累一些文化知识,全面提高学习经典,感悟经典,欣赏经典,实践经典的能力,语文组的老师们放弃了很多休息时间,组织学生精心准备。

比赛中,参赛选手们以饱满的精神风貌,丰富的肢体语言,高涨的热烈情怀诠释了经典诗文的独特魅力。你瞧!在悠扬乐曲声中,选手们一会儿凝神吟诵,一会儿激扬高呼,一会儿翩翩起舞,一会儿又引吭高歌;有的还富有创意,把不同时代的诗文串联起来,让人完全陶醉在中国经典诗文那“梦游”般的神奇幻觉中;他们把一段段优美的文字化为了一幅幅生动的画,一曲曲悠扬的歌,一幕幕感人的景。同学们出色的表现,赢得了在场师生不断的热烈掌声。

雅言传承文明,经典浸润人生。本次诵读比赛让同学们进一步了解了优秀的中华文化和民族精神,陶冶了学生高雅情趣,提升了人文素养,营造了和谐的、人文的、丰富的校园文化。

第四篇:学习中国传统文化 提高党员干部修养

学习中国传统文化 提高党员干部修养

摘要:马克思主义能在中国生根发芽,开出改革开放的累累硕果并不是凭空想象出来的,而是将马克思主义在经历了中国化的历程之后,产生出来的思想财富和动力源泉推动了中国向现代化的迈进。而中国化的历程就是将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同中国传统文化的批判、继承与发扬结合起来的过程。因此,把继承和发扬中国优良传统文化作为提高党员干部个人修养的组成部分是可行并且有效的。本文主要就儒家学说的重要修身论点来讨论其对提高党员干部个人修养的启发和意义。

关键词:传统文化干部修养

加强领导干部修养是提高广大领导干部素质的重要方面。领导干部修养是实践党的宗旨,形成高尚道德人格的需要,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促使领导干部健康成长,体现个体和社会道德水平的需要,是全社会优良道德风尚的形成,正确处理个人欲望与社会节制的关系,践行科学发展观,促进社会和谐发展的需要。中国作为一个具有五千年文明历史的古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文化。对待中国优良的传统文化,我们应该积极的去继承,并为我所用。把继承和发扬中国优良传统文化作为加强领导干部修养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提高广大领导干部素质将起到非常积极的作用。

一、修己以安百姓

加强领导干部修养,是完成“卷烟上水平”这一重大任务的不可缺少的重要方面。提高领导干部修养,除了学习马列主义以外,加强对领导干部传统文化教育也是不可或缺的手段。

(一)为什么要利用传统文化来提高领导干部修养

中国古代人民创造了灿烂辉煌的文化,汤因比博士曾一针见血地指出,拯救二十一世纪人类的危机,只有依靠东方佛教的大乘精神和中国传统的儒家文化。他甚至认为,未来世界将统一于中国的儒家文化和大乘佛教。

中国很早就有“半部《论语》治天下”的典故,凸显以论语为代表的传统文化的重要性。这典故最早出于南宋人的记载,见林马同《古今源流至论》前集卷八《儒吏》所记:“赵普,一代勋臣也,东征西讨,无不如意,求其所学,自《论语》之外无余业。”在这段话下面,有小注云:“赵普曰《论语》二十篇,吾以一半佐太祖定天下”。

罗大经的《鹤林玉露》记载更详:“赵普再相,人言普山东人,所读者止《论语》„„太宗尝以此语问普,普略不隐,对曰:‘臣平生所知,诚不出此。昔以其丰辅太祖定天下,今欲以其半辅陛下致太平。’”“半部《论语》治天下”之说,即源于此。后来各典籍有关赵普这一记载,都不出“半部”之说。于是赵普以“半部《论语》治天下”的故事便广为流传开来。

今天我们提高领导干部修养也应该借鉴传统文化,从祖先留下的精华那里吸取营养。如果领导干部都具有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都能修炼成为孔子所说的“君子”,那么领导干部的修养一定会得到大幅度的提高。

(二)利用传统文化来提高领导干部修养是否有悖于党性修养

中国共产党是马克思主义指导下的政党,而中国共产党党员的党性修养也是马克思主义指导下的党性修养。那么用传统文化来提高领导干部的道德修养是否与党性修养相违背呢?答案是否定的。马克思主义能够在中国落地生根,指导中国的革命和建设,必然有一个不断中国化的过程,而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的结合,是这一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刘少奇同志所写的《论共产党员的修养》是指导中国共产党员党性修养的重要著作,而在这本书中,刘少奇同志就引用了很多《论语》中话,比如,刘少奇用《论语》里面的“人皆可以为尧舜”这句话,来勉励全党同志们,人人都可以通过学习来提高自己的党性修养。

(三)提高修养的三个层次

人的修养各不相同,修养也是分层次的,不同的人应以不同的层次作为自己提高修养的目标。修养都分哪些层次呢?在《论语》里面我们也能找到答案,《论语》记载:“子路问君子,子曰:‘修己以敬。’曰:‘如斯而已乎?’曰:‘修己以安人。’曰:‘如斯而已乎?’曰:‘修己以安百姓。修己以安百姓,尧、舜其犹病诸!’”这句话的意思是子路问什么是君子。孔子说:“提高自己的修养并保持谨慎。”子路觉得太简单了,于是说道:“这样就行了吗?” 孔子进一步说:“提高自己的修养,并且帮助其他人一起提高。”子路还是觉得简单又问:“像这样就行了吗?”孔子更进一步说:“修养自我,安定百姓。修养自我,安定百姓,尧舜还唯恐做不到。”“修己以敬”,“修己以安人”,“修己以安百姓”正是修养的三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是提高自己的修养,并保持谨慎,这是一般人对自己的要求,普

通老百姓就应该以这个目标来要求自己,如果人人都能做到修己以敬,那么建成和谐社会就指日可待了。第二个层次是提高自己并帮助其他人提高,教师就应该以这个目标来要求自己。第三个层次是提高自己并使老百姓安居乐业,这是最高的目标,所以,连尧舜还唯恐做不到。领导干部就应该以这个目标,严格要求自己,提高自己的修养。

二、思无邪

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思无邪”就是“正”,就是站在应该站的位置,做与所处位置相适合的事情。所以“思无邪”的意思是《诗经》中和雅正,每首诗都有它的位置,并发挥它的作用。正如孔子说:“吾自卫返鲁,然后乐正,《雅》、《颂》各得其所。”“风”里的诗是各国的民歌,普通百姓所哼唱;而“雅”里面的诗,就是一般的诸侯,贵族祭祀和娱乐使用;而“颂”里面的诗则是由周天子和鲁国国君祭祀和娱乐使用的了。所以,每首诗都有它应有的位置,并发挥着它的作用。

给我们的启示是,领导干部要树立终生学习理念,不断加强自我修养。胡锦涛同志深刻地指出:各级领导干部必须明白,现在社会各个方面的发展日新月异,人民群众的实践创造丰富多彩,不学习、不坚持学习、不刻苦学习,势必会落伍,势必难以胜任我们所肩负的重大职责,要做合格的领导者和管理者,必须大力加强学习,努力用人类社会创造的丰富知识来充实自己。作为领导干部要带头加强学习,自觉做终身学习的模范。要牢固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

三、君子不器

《论语》里面还有一句很短但很难解释的话——君子不器。

楚庄王八年(前606),楚庄王讨伐陆浑之戎,一直到达洛阳。周定王派王孙满去慰劳楚庄王,楚庄王乘机问周鼎的大小轻重,王孙满正义凛然地说:“周德虽衰,天命未改,鼎之轻重,未可问也。”“在德不在鼎„„”所以,不器=德。所谓君子不器,就是说君子是道德的化身,而不要在乎地位和职位。

给我们的启示是领导干部要重视道德修养,不要计较身份地位。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指出:“全党同志特别是领导干部都要讲党性、重品行、作表率”,郑重地向全党提出了加强共产党人道德建设问题。加强共产党人道德建设,是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的重要内容,是密切党和人民群众血肉联系的必然要求,是拒腐防变的基础防线。领导干部处在党和国家的各级重要岗位上,他们的思想道德状况具有重要的示范和导向作用。因此,加强共产党人思想道德建设,首先要从各级领导干部的思想道德建设抓起。

四、贫而乐

孔子最喜欢的学生是颜回,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孔子之所以喜欢颜回就是因为颜回安贫乐道。孔子进而提出了贫而乐的观点,子贡曰:“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子曰:“可也,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给我们的启示是领导干部要廉洁从政,保持优良作风。执政党的党风关系党的生死存亡。坚决惩治和有效预防腐败,是党必须始终抓好的重大政治任务。党员领导干部必须具有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坚定信念,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必须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必须在党员和人民群众中发挥表率作用,自重、自省、自警、自励;必须模范遵守党纪国法,清正廉洁,忠于职守,正确行使权力,始终保持职务行为的廉洁性;必须弘扬党的优良作风,求真务实,艰苦奋斗,密切联系群众。

第五篇:传统文化传承

传 承 传 统 文 化

随着经济发展,人们对包括传统节日在内的传统文化更加重视,人们对中秋等节日列为国家法定节日的呼吁一直不断;可尽管有上述呼吁,在西方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的冲击下,中国的传统节日备受青年冷落,却也是一个不争的事实。越来越多的中国人开始在圣诞节、情人节互赠礼物,在麦当劳、肯德基庆祝生日,很多人不知道大阿福,没划过龙舟,没听过唢呐,不识艾草、菖蒲为何物。

为什么传统节日目渐被忽视,而“洋节受宠”,这是需要我们深刻反思的问题。有人从生活方式的角度认为,随着经济全球化,世界青年生活方式趋同;有人从文化的角度认为,西方传统文化已经渗透到各个领域,而我国传统文化缺少适合年轻人的文化内涵;还有的人则把它归结为商家和媒体的炒作的错误方式,认为现在过节只注重形而下,形而上的精神全被抽空了,缺少传统文化产业去丰富、发展传统节日的内涵、外延,这样变味的节日过起来只能是空虚无聊。

上述观点都有一定的道理,但根本问题是目前传统节日中形而上的精神内容被掏空了。传统节日里,月饼、元宵、粽子等都是商家绝不肯放过的利润点,然而,过分地强调饮食使传统节日变成了“饮食节”。春节吃一顿年夜饭、元宵节煮一锅汤圆、中秋节送几盒月饼、端午节吃几个粽子,节便过完了。传统节日给现代人留下的似乎只剩了饮食,节日中大量美好的民族文化和独特的民俗意境,则变得越来越淡了。没有烦琐仪式要求的洋节正好填补了这个空缺。圣诞节的彻夜狂欢、情人节的互赠礼物、万圣节的魔鬼面具,洋节的随意简单让都市人很容易找到情感的发泄渠道,于是它们在中国大地上传播开来。

我国不缺乏文化内涵丰富的传统节日,缺乏的是传统文化与时代交融的过节理念和过节方式。要让我国的传统文化在继承中创新,只有不断地开掘传统文化的新内涵,寻找新载体,让更多的人了解节日的文化渊源,才能把传统节日的文化精髓传承下去。如在传统节庆日给出专门时间,组织大型、健康、寓教于乐的活动,不断倡导、继承、创新节日文化。

从商家的角度,应该把眼光放得再远一些、更宽一些。挖掘传统节日的情感价值,不仅仅是扩展销售规模,更重要的是建立起消费者与企业、品牌间的情感联系,这是企业的最大利益所在。节庆消费要深刻挖掘消费者的情感价值,消费者最深层需求便是情感消费,这决定了消费者的购买行为。对传统节日的情感价值挖掘得不够是厂家和商家的一种短视行为,传统节日其实有很多独特的价值,从目前来看,反倒是一些跨国企业独具慧眼,将中国的传统节目的营销做得非常到位。

我国传统文化深刻而久远,传统节日正是传统文化中最精粹的文化,光大传统节日内容传承传统节日精神,是凝聚爱国意识、民族意识的强大力量。

相关内容

热门阅读

最新更新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