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影视广告创意及策划——世界湿地日(定稿)
湿地的“婴儿脚印”
这幅广告的主题颜色是绿色,主要内容为湿地,树林及小山坡,而在湿地中有一只左脚的脚印,具体来说,更像是婴儿的脚印,很圆润。在广告的左上角及下方有一些文字介绍,从中看出,这是一幅关于世界湿地日的公益广告。
这幅广告没有纷繁复杂的内容,但那只脚印是本作品的核心。此广告是围绕湿地的重要性及脆弱性进行制作的。重要性可以从两个方面进行分析:1.在广告的左上角“健康的湿地,健康的人类”,广告下方有关于湿地的介绍和用大号及不同字体突出的“World Wetlands Day,2月2日”,文字内容强调了人类健康生活与健康的湿地生态是密不可分的,人类想要生活好,那么湿地是不可忽略的一个关键因素。2.这幅广告的主题颜色是绿色,绿色是环境的标志性颜色,当人们在观看这幅广告时,不用多想便知道是与环境有关,就在人们进一步思考时,会被湿地中的婴儿脚印所吸引,而一幅广告的大面积是绿草地,草地中最吸引人的是脚印,由此分析可知湿地的重要性。至于脆弱性,同样也是表现在那脚印当中,脚印被设计者设计为婴儿般小脚的模样,没有生硬的线条,都是些圆润的曲线。婴儿般的脚印是婴儿们在走路时留下的,他们行走时大都摇摇晃晃,似乎马上就要摔倒似的,需要有人在旁边看着他,以免他受伤。人们通过联想将婴儿走路与湿地结合起来,就能从中得知当今湿地的现状,十分脆弱,很容易就会被破坏掉,同时也意识到我们需要采取相应的行动进行保护湿地。这幅广告的文字内容体现了广告创意中的观念性及广泛性,人们可以通过广告了解到什么是湿地,文字的解释能让更多人能不费劲地知道这是一幅宣传世界湿地日的公益广告。
接下来分析这幅广告的策划。如果是我对世界湿地日进行广告设计策划,令我犯难的问题是,如何去表达湿地的重要性及脆弱性。倘若摆上一张湿地的照片,旁边再附加上一段文字进行解释,人们会被美丽的图片所吸引,从而不会去认识了解到这是湿地,说不好可能会认为这是某个风景区在打广告呢。而这广告的设计者十分精妙地解决了这个复杂的难题,便是婴儿般的脚印。首先作者用了一个明亮,优美的背景,有云,有山,有草地,这样的布置不会让读者感到反感,换句话说,人们的注意力被吸引过来了。接着便是那个神来之笔的脚印,这个脚印打消了人们认为这是风景区广告的念头,而为什么选择的是脚印,而且是婴儿的脚印,这蕴含着作者独创的想法。整幅广告,而且是一个公益广告,为的是宣传人们保护湿地的这个观念,里面却偏偏没有一个人的影子。没有人,谁去保护湿地?然而,如果十分直白地将人们保护湿地的情景放在广告上,那么广告不会给人们留下深刻的印象,更别说要树立保护湿地的意识了。此时作者便用了脚印进行展示。假设我们将脚印换成手掌,额,请问这是《功夫2》的宣传广告吗?那么换成人的头像,咦,这是刘德华还是张学友?换成其他人的部位都不能好好表达广告中的意思,甚至会让人们的想法产生偏离,达不到预期的效果,而脚印就成功解决了这个问题。那么婴儿的脚印,就是上一段落所分析的那样,婴儿走路与当今湿地现状结合在一起。作者还十分注重细节,在小脚印的周围布置了一些小花,既能美化广告,又能传达出湿地能使环境更加漂亮的信息。广告策划者选择了婴儿的脚印来表达湿地的重要性及脆弱性,不但表现了人在保护湿地中的积极作用,又表达出现在湿地生态的现状,清晰地体现了广告策划的目标性和创新性。
以上都是国家层面对湿地保护的一些措施,至于在个人方面,就拿我自己来说,我是通过老师布置的这次作业才知道2月2日是世界湿地日的。可见湿地属于普通群众们的陌生话题。若能发挥起舆论的力量,中国在湿地保护这一块将会有明显的绩效。随着网络的不断发展及不及,人们可以对新闻或事件发表自己的看法,可以在微博中、博客中、朋友圈中、贴吧中等等,渠道十分多样,由此可能会对其他人产生影响。当今社会由于信息渠道的多样性与便捷性,所造成的社会舆论的力量是十分强大的。就从我们学校的一起事件来说吧,就在202_年,X饭堂一个卖饮料的小窗口,有同学发现自己在那里买东西时,饭卡被刷了两次,接着便有同学在贴吧上发帖,看看能不能找到有同样经历的同学,问问吧友们有没有什么办法能挽救损失的金额等。该贴发出后,引起了不少同学的关注,有很多同学留言表示有相同的遭遇,有些留言给发帖的同学说,该同学可以到一卡通中心查看自己的消费记录。后来校权益服务部关注了这则消息,并和学校一同展开调查,发现确有此事,该卖饮料的窗口不到一个星期就关门了,同时校权益服务部在各个渠道发布了此则消息,并登放调查的细节与结果,成功地维护了同学们的权益。一个同学在贴吧里发言,最终维护了同学们的权益,而且这仅仅是在一间学校中所产生的效应,可想而知,社会舆论对当代社会的影响有多么的大。
回归到这幅广告中,这幅广告从其创意与策划都能充分表达保护湿地的这一则消息,而人们通过这则广告,能意识到当今保护湿地的重要性,从而会去了解中国湿地保护的现状,关注破坏湿地生态的新闻,接着可能会在各种渠道发布自己对湿地问题的一些看法,然后社会舆论的力量不断积聚起来,推动中国湿地生态的保护。
一则广告能够产生如此大影响,恐怕这就是广告的魅力所在,期待能看见更多优秀的广告,并运用广告思维去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充分发挥广告在当今社会的作用。
第二篇:世界湿地日
世界湿地日的英文是World Wetlands Day
湿地国际1996年3月在澳大利亚布里斯班召开了第6届缔约方大会。大会通过了1997-202_年战略计划。1996年10月常委会通过决议,宣布每年2月2日为世界湿地日。1998年10月常委会决定更换会标。1999年5月在哥斯达黎加召开了第7届缔约方大会。大会决定编纂一套工具书,正式确认国际鸟类组织、世界保护联盟、湿地国际和世界自然基金会为公约的伙伴组织。第8届湿地公约缔约方大会将于202_年在西班牙召开。
湿地是环境保护的重要领域,不同的国家和专家对湿地有不同的定义。我国科学家对湿地定义是:陆地上常年或季节性积水(水深2米以内,积水达4个月以上)和过湿的土地,并与其生长、栖息的生物种群,构成的生态系统。常见的自然湿地有:沼泽地、泥炭地、浅水湖泊、河滩、海岸滩涂和盐沼等。
湿地具有很强的调节地下水的功能,它可以有效地蓄水、抵抗洪峰;它能够净化污水,调节区域小气候;湿地还是水生动物、两栖动物、鸟类和其他野生生物的重要栖息地。湿地与森林、海洋并称为全球三大生态系统,孕育和丰富了全球的生物多样性,被人们比喻为“地球之肾”。
然而,由于人们开垦湿地或改变其用途,使得生态环境遭到了严重的破坏。如造成洪涝灾害加剧、干旱化趋势明显、生物多样性急剧减少等。
为了保护湿地,十多个国家于1971年2月2日在伊朗的拉姆萨尔签署了一个重要的湿地公约──《拉姆萨尔公约》(简称《湿地公约》)。这个公约的主要作用是通过全球各国政府间的共同合作,以保护湿地及其生物多样性,特别是水禽和它赖以生存的环境。
1996年10月国际湿地公约常委会决定将每年2月2日定为世界湿地日。利用这一天,政府机构、组织和公民可以采取大大小小的行动来提高公众对湿地价值和效益的认识。
202_年世界湿地日的主题为:“湿地文化多样性与生物多样性”。它的主要目的是倡导各国政府、非政府组织和有识之士利用一切机会,开展各种保护、宣传活动,提高公众对湿地在保护和丰富文化多样性与生物多样性方面的价值及其重要意义的认识,进而促进湿地资源的更好保护与合理利用。
第三篇:世界湿地日
202_年世界湿地日主题:“湿地与旅游”
今年2月2日是第15个世界湿地日,202_年世界湿地日主题为:“湿地与旅游”(Wetlands and Tourism),以此呼应将于202_年6月在罗马尼亚召开的湿地公约第11次缔约方大会(COP11)的主题:湿地、旅游与休闲。到目前为止,湿地公约还没有对湿地与旅游予以特别关注,有必要关注湿地与旅游这一重要议题。
中国拥有湿地面积6600多万公顷,约占世界湿地面积的10%,居亚洲第一位,世界第四位。到202_年2月2日,青海湖的鸟岛、湖南省洞庭湖、香港米埔、黑龙江兴凯湖等30处湿地已被列入国际重要湿地名录。
中国是世界上湿地类型齐全、数量丰富的国家之一。但由于20世纪中後期的不合理利用和破坏,湿地的面积急剧缩减。到1990年代中期,已有50%的滨海滩涂不复存在,近1000个天然湖泊消亡,黑龙江三江平原78%的天然沼泽湿地丧失,七大水系63.1%的河段水质污
染失去了饮用水的功能。
1992年中国加入湿地公约後,积极开展湿地保护工作。中国国家林业局专门成立了“湿
地公约履约办公室”,负责推动湿地保护的规划和执行工作。
一、湿地的概念
关于湿地的最早论述要追溯到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在1956年,美国联邦政府在开展湿地调查时最早使用了“湿地”一词。1971年2月,由苏联、加拿大、澳大利亚等36个国家在伊朗小镇拉姆萨尔签署了《关于特别是作为水禽栖息地的国际重要湿地公约》(也就是《湿地公约》),《湿地公约》把湿地定义为:“湿地是指天然或人工的/永久性或暂时性的沼泽地、泥炭地和水域,蓄有静止或流动、淡水或闲水水体,包括低潮时水深浅于6米的海水区”。按照这个定义,湿地包括沼泽、泥炭地、湿草甸、湖泊、河流、滞蓄洪区、河口三角洲、滩涂、水库、池塘、水稻田以及低潮时水深浅于6米的海域地带等。
湿地是具有独立特殊功能的生态系统,因此,它同森林和海洋被称为全球三大生态系统,同时又是陆地上干旱半干旱、森林、湿地和山地四大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湿地的生态功能在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同时湿地还是我国可持续发展、国家和区域生态安全的战略资源,是中华民族文化的源头和载体。湿地因为具有巨大的水文和元素的循环功能,是人类和万物生命的水源,是江河
湖泊的水库,因此被人们誉为“地球之肾”。
温带湿地 沼泽类型的湿地
湿地与森林、海洋并称全球三大生态系统,包括沼泽、泥炭地、湿草甸、湖泊、河流、滞蓄洪区、河口三角洲、滩涂、水库、池塘、水稻田以及低潮时水深不超过6米的海域地带等。由于兼具陆地生态系统和水生生态系统的特点,湿地是地球上生产力最高的特殊生态类型,具有保持水源、净化水质、蓄洪防旱、调节气候、美化环境和维护生物多样性等重要生态功能。湿地也因此被誉为“地球之肾”、“天然水库”和“天然物种库”。联合国环境署202_年的权威研究数据显示,1公顷湿地生态系统每年创造的价值高达1.4万美元,是热带雨林的7倍,是农田生态系统的160倍。
2月2日是第16个世界湿地日:保护湿地 共享幸福
然而,随着人类社会经济的发展,全球湿地不断遭到过度开发和破坏。为加强对湿地的保护和利用,1971年2月2日,来自18个国家的代表在伊朗南部海滨小城拉姆萨尔签署了《关于特别是作为水禽栖息地的国际重要湿地公约》(简称《湿地公约》)。这一公约于1975年12月正式生效。为了纪念这一创举,并提高公众的湿地保护意识,1996年《湿地公约》常务委员会第19次会议决定,从1997年起,将每年的2月2日定为世界湿地日。目前,《湿地公约》已成为国际重要的自然保护公约之一,缔约方达158个,全球有1831块在生态学、植物学、动物学、湖沼学或水文学方面具有独特意义的湿地被列入国际重要湿地名录。中国湿地资源丰富,单位面积大于100公顷的湿地总面积为3848万公顷,居世界第四、亚洲第一。中国自1992年加入《湿地公约》后,采取了一系列重要措施保护湿地,目前已有超过40%的自然湿地得到有效保护。
·湿地概述
湿地这一概念在狭义上一般被认为是陆地与水域之间的过渡地带;广义上则被定为地球上除海洋(水深6米以上)外的所有大面积水体。《国际湿地公约》对湿地的定义是广义定义。
按照广义定义湿地覆盖地球表面仅有6%,却为地球上20%的已知物种提供了生存环境,具有不可替代的生态功能,因此享有“地球之肾”的美誉。
中国湿地面积占世界湿地的10%,位居亚洲第一位,世界第四位。在中国境内,从寒温带到热带、从沿海到内陆、从平原到高原山区都有湿地分布,一个地区内常常有多种湿地类型,一种湿地类型又常常分布于多个地区。
中国1992年加入《湿地公约》,截至目前,列入国际重要湿地名录的湿地已达30处。其实中国独特的湿地何止30处,许多湿地因为养在深闺无人识,至今仍无人问津。
地球上有三大生态系统,即:森林、海洋、湿地。“湿地”,泛指暂时或长期覆盖水深不超过2米的低地、土壤充水较多的草甸、以及低潮时水深不过6米的沿海地区,包括各种咸水淡水沼泽地、湿草甸、湖泊、河流以及泛洪平原、河口三角洲、泥炭地、湖海滩涂、河边洼地或漫滩、湿草原等。按《国际湿地公约》定义,湿地系指不问其为天然或人工、常久或暂时之沼泽地、湿原、泥炭地或水域地带,带有静止或流动、或为淡水、半咸水或咸水水体者,包括低潮时水深不超过6米的水域。
湿地是地球上具有多种独特功能的生态系统,它不仅为人类提供大量食物、原料和水资源,而且在维持生态平衡、保持生物多样性和珍稀物种资源以及涵养水源、蓄洪防旱、降解污染调节气候、补充地下水、控制土壤侵蚀等方面均起到重要作用。湿地是位于陆生生态系统和水生生态系统之间的过渡性地带,在土壤浸泡在水中的特定环境下,生长着很多湿地的特征植物。湿地广泛分布于世界各地,拥有众多野生动植物资源,是重要的生态系统。很多珍稀水禽的繁殖和迁徙离不开湿地,因此湿地被称为“鸟类的乐园”。湿地强大的的生态净化作用,因而又有“地球之肾”的美名。在人口爆炸和经济发展的双重压力下,20世纪中后期大量湿地被改造成农田,加上过度的资源开发和污染,湿地面积大幅度缩小,湿地物种受到严重破坏。
湿地是地球上有着多功能的、富有生物多样性的生态系统,是人类最重要的生存环境之一。
湿地的类型多种多样,通常分为自然和人工两大类。自然湿地包括沼泽地、泥炭地、湖泊、河流、海滩和盐沼等,人工湿地主要有水稻田、水库、池塘等。据资料统计,全世界共有自然湿地855.8万平方公里,占陆地面积的6.4%。
·历届世界湿地日主题
为了提高人们保护湿地的意识,1996年3月《湿地公约》常务委员会第19次会议决定,从1997年起,将每年的2月2日定为“世界湿地日”。每年开展纪念活动,每年有一个主题。从1997年以来历年湿地日的主题如下:
1997年世界湿地日的主题:湿地是生命之源(Wetlands : a Source of Life)1998年世界湿地日的主题:湿地之水,水之湿地(Water for Wetlands, WetlandsforWater)1999年世界湿地日的主题:人与湿地,息息相关(People and Wetlands :the Vital Link)202_年世界湿地日的主题:珍惜我们共同的国际重要湿地(Celebrating Our WetlandsofInternational Importance)202_年世界湿地日的主题:湿地世界——有待探索的世界(Wetlands World-A WorldtoDiscover)202_年世界湿地日的主题:湿地:水、生命和文化(Wetlands : Water,Life,and Culture)202_年世界湿地日的主题:没有湿地-就没有水(No WetlandsAn Answer to Climate Change)
202_年世界湿地日的主题:湿地与森林
·中国国家湿地公园名录
1、杭州西溪国家湿地公园
2、江苏溱湖国家湿地公园
3、宁夏银川国家湿地公园
4、湖北省神农架大九湖国家湿地公园
5、湖南东江湖国家湿地公园
6、山东滕州滨湖国家湿地公园
7、广东星湖国家湿地公园
8、辽宁莲花湖国家湿地公园
第四篇:世界湿地日演讲稿
世界湿地日演讲稿
数以千计的红嘴鸥在昆明城内翩翩起舞,色彩斑斓的野鸭、黑颈鹤在拉萨市里悠然自得,优雅高贵的白天鹅成双成对地出现在荣成市郊„„每年冬季,这些美丽的“天外来客”总是不约而至,市民们或驻足远观,或走近喂食,与可爱的鸟儿共享自然。上述城市为何如此幸运?
原因其实很简单:这几个城市至今还保留着原有的湿地。昆明市的翠湖,布达拉宫后面的高原草泽,荣成市边上的浅水湖,提供了鸟儿们所需要的食物,成为它们理想的越冬场所。
湿地的独特价值远远不止于此。然而,直到20世纪中叶,人类才真正认识到保护湿地的重要性。包括沼泽、湿草甸、湖泊、河流以及泛洪平原、河口三角洲、滩涂等在内的湿地,与森林、海洋并称为全球三大生态系统。水生环境和陆生环境的双重特性,使湿地成为全球价值最高的生态系统。它是富饶的物种基因库,陆地上的天然蓄水库。同时,湿地还为人类的生产、生活提供多种资源。因此,人们将湿地称为“地球之肾”,并确定每年2月2日为世界湿地日。
我国是亚洲湿地类型最齐全、数量最多、面积最大的国家,为世界上居加、美、俄之后的第四个湿地大国。由于经济落后、认识滞后等诸多原因,我国的湿地在上个世纪遭受了巨大的破坏,也为此付出了惨重的代价:围湖造田使长江中下游地区的湖泊面积锐减,该地区调洪、蓄洪能力大大降低,导致洪灾危害加剧;肆意排放污水使滇池、巢湖、太湖和海河、辽河等河湖的污染积重难返,这些地区居民的生产、生活受到严重影响„„
值得庆幸的是,我国自1992年加入《湿地公约》后,保护力度后来居上。目前我国约有40%的天然湿地被纳入管护范围,许多濒临干涸的湿地重新焕发生机,退田还湖使洞庭湖、鄱阳湖的面积开始由小变大„„
但是,庞大的人口数量、快速的经济增长和有限的水土资源,使湿地保护还面临着严峻的长期挑战。认识不足,湿地保护机构不健全,法规不完善,资金投入不足,管理力度薄弱,侵占、破坏湿地的事件还时有发生。
沼泽滩涂原无用,而今始知“肾”珍贵。在我们日益关注自己的肾脏、想方设法“补肾”的时候,莫忘了保护“地球之肾”!
第五篇:世界湿地日
2008年世界湿地日主题:健康的湿地,健康的人类。(heathy wetland,heathy people)
每年的2月2日为世界湿地日(World Wetlands Day),湿地是环境保护的重要领域,不同的国家和专家对湿地有不同的定义。我国科学家对湿地定义是:陆地上常年或季节性积水(水深2米以内,积水达4个月以上)和过湿的土地,并与其生长、栖息的生物种群,构成的生态系统。常见的自然湿地有:沼泽地、泥炭地、浅水湖泊、河滩、海岸滩涂和盐沼等。
湿地具有很强的调节地下水的功能,它可以有效地蓄水、抵抗洪峰;它能够净化污水,调节区域小气候;湿地还是水生动物、两栖动物、鸟类和其他野生生物的重要栖息地。湿地与森林、海洋并称为全球三大生态系统,孕育和丰富了全球的生物多样性,被人们比喻为“地球之肾”。
然而,由于人们开垦湿地或改变其用途,使得生态环境遭到了严重的破坏。如造成洪涝灾害加剧、干旱化趋势明显、生物多样性急剧减少等。
为了保护湿地,十多个国家于1971年2月2日在伊朗的拉姆萨尔签署了一个重要的湿地公约——《拉姆萨尔公约》(简称《湿地公约》)。这个公约的主要作用是通过全球各国政府间的共同合作,以保护湿地及其生物多样性,特别是水禽和它赖以生存的环境。
1996年10月国际湿地公约常委会决定将每年2月2日定为世界湿地日。利用这一天,政府机构、组织和公民可以采取大大小小的行动来提高公众对湿地价值和效益的认识。
202_年世界湿地日的主题为:“湿地文化多样性与生物多样性”。它的主要目的是倡导各国政府、非政府组织和有识之士利用一切机会,开展各种保护、宣传活动,提高公众对湿地在保护和丰富文化多样性与生物多样性方面的价值及其重要意义的认识,进而促进湿地资源的更好保护与合理利用。知识链接:
湿地国际总部在荷兰,下属3个联系松散的区域机构,即湿地国际非洲、欧洲和中东组织,湿地国际亚太组织和湿地国际美洲组织。昆明滇池污染严重暴发蓝藻:
202_年6月24日,连日来,因天气闷热,滇池蓝藻大量繁殖,在昆明滇池海埂一线的岸边,湖水如绿油漆一般。绿浪翻滚的湖水涌向岸边,带来一阵阵腥臭味道。滇池是云南九大高原湖泊中污染最严重的一个,现在水质为劣Ⅵ类,每年夏天气温上升,加之富营养化严重,均要引起蓝藻爆发,造成严重污染。
美国20种常见鸟类数量显著下降:
美国奥杜邦学会最新发布的一份全美鸟类数量调查报告称,过去40年间,由于生存环境恶化,许多美国常见鸟类的数量显著下降,有些鸟的数量甚至骤减了80%。
报告列举说,1967年以来,美国有20种常见鸟类的数量严重减少。40年前曾遍布美国北部地区的山齿鹑,其数量迄今减少了约82%;针尾鸭的数量也减少了近78%;在阿拉斯加和大湖地区生活的斑背潜鸭的数量减少了大约75%。普通燕鸥、雪鹀、棕煌蜂鸟、北美夜鹰、小蓝鹭和美国东部的草地鹨等鸟类的数量降幅约为50%到70%。鸟类数量的下降警告人们,必须严肃对待环境问题,从保护动物的栖息地到应对全球变暖,都应该引起足够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