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报告



第一篇:课程报告

《作物栽培学专题讲座》

课程报告

姓名:赵永升 学号:2014610175 学院:农学与生物技术学院 班级:202_农学级专升本班 日期:202_年1月5日

通过安老师向我们介绍《山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课程,让我意识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让我受益良多,开阔了我的见识,丰富了我的思想。根据安老师对课程的讲述,我做了如下几个方面的课程报告: 第一部分:农业可持续发展概述

一、替代型农业系统的类型和特点

1、有机农业 有机农业是一种完全不用或者基本不用人工合成的花化肥、农药、生长调节剂和家畜饲料添加剂的生产体系。主要靠作物轮作、作物秸秆、家畜粪肥、豆科作物、绿肥、农场外的有机废弃物、含有矿物营养的岩石保持土壤肥力,尽可能采用生物防治抑制杂草和病虫危害。有机农业在降低能耗、充分利用光合产物、加强营养物质再循环、保护环境及提高农畜产品质量方面,具明显优势,但单产较低。

2、自然农业 农业应与自然合作,而不是征服自然,所以应采取以下措施进行农业生产:

(1)不翻耕,让植物根系、土壤动物及微生物疏松土壤。(2)不施化肥,靠绿肥、秸秆还田及动物粪肥陪肥地力。

(3)不中耕、不除草,用秸秆和种植三叶草覆盖农田,保护土壤。(4)不施农药,靠自然平衡机理控制病虫害。

3、生物农业 利用生物学原理建立的农业体系。提倡靠各种生物学过程培养土壤肥力;建立完善的、科学的物质循环系统;建立有效的生物防治体系;将腐烂的有机物用做农田的土壤改良剂;充分发挥各种生物的作用,实现农业生态系统的废物再循环利用。

4、生态农业 是按照生态学原理和生态经济规律,因地制宜地设计、组装、调整和管理农业生产和农村经济的体系工程体系。是以生态学的原理为指导,应用农业生态工程的方法及现代科技成就建立起来的具有生态合理性、经济有效性的技术集约型农业。

(1)强调以提高第一性生产力作为活化整个农业生态系统的前提,积极应用新技术和合理投入;

(2)强调发挥农业生态系统的整体功能。不仅仅局限于提高单一作物产量或单一产业;

(3)部分实现稀缺资源的替代和弥补,一方面充分挖掘系统内部资源潜力,另一方面高效利用购买性农业投入;(1)通过改善各种结构,在不增加其他投入的情况下提高农业综合效益;(2)通过物质循环、能量多层次综合利用和系列化深加工实现经济增值,实现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提高农业效益,降低成本;

(3)改善农村生态环境,提高林草覆盖率,减少水土流失和污染,提高农产品的安全。

第二部分:水土流失是影响农业可持续发展的主要障碍因素

一、为什么水土流失是影响农业可持续发展的主要障碍因素之一

1、原因:水土流失又叫土壤侵蚀,是土壤退化的首要问题,已成为中国的头号环境问题。水土流失是人为因素和自然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是人口、资源、环境、社会叠加效应的反映。

(1)地形复杂,山地、高原、丘陵占国土面积69%,如红壤的水土流失,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

(2)大部分地区降雨集中,雨水的冲刷强度大;(3)森林覆盖低,且分布不均匀;

(4)迫于人口压力大肆开垦土地,特别是坡耕地。

自然因素为内因,人为因素是外因,与人口的增加和人类活动则是主要原因。

2、特点:

(1)水土流失不同与其他自然灾害的特点是水土流失的长期性和持续性,可以说是年年不断,随时都可发生。虽然其一般不会形成毁灭性灾害,但是其侵害面积之广、间接引起的损失也是十分惊人的;

(2)水土流失的形式包括水力侵蚀、重力侵蚀和风力侵蚀,其中水力侵蚀分布范围较广,侵蚀程度以山区和丘陵地区最为严重。水力侵蚀是造成中国乃至全世界水土流失的主要形式;

(3)水土流失时空分布不均,主要在雨季严重发生,特别是暴雨集中的时期,往往一两次暴雨的土壤侵蚀量占全年土壤流失量的大部分;

(4)而且,土壤流失后极难恢复。据美国研究,生成30厘米的土壤,约需1万年的岁月,而侵蚀掉15厘米的土壤所需的时间草地为1500年,林地、耕地仅约数十年。

3、危害:

(1)土壤表土中所含养分流失,造成土壤贫瘠;(2)水域下游泥土淤积阻塞航道;(3)造成流失区农民的贫困。

二、水土保持措施是坡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

1、水土保持综合措施研究

(1)考虑的因子:水土保持需要考虑的因子主要是降雨、坡地、土壤质地和植被,其中降雨和坡度因子是正效应,植被和土壤因子是负效应。在指导思想上应通过减少正效应因子值和增加植被覆盖度等多种综合措施才能有效控制土壤侵蚀。

(2)水土流失的治理必须从流域生态系统优化的角度出发,将生物、工程和农业措施相结合,以流域为单位,应用生态工程原理,实行山、水、田、林、路等综合与连续治理。

(3)据国内外研究报道,综合治理有以下几个方面:坡地改梯地;少耕和免耕;土壤覆盖(包括死覆盖和活覆盖);坡地退耕还林还牧;荒山荒地种树植草。(4)所有水土保持措施目的首先都是要改变地表流失状况,确保成土速度高于流失速度。

(5)坡耕地水土保持措施

生物工程措施 多年的实践证明,要在坡度大、土壤贫瘠的坡耕地上提高作物产量和抗蚀性,减少了土壤侵蚀量和肥力流失量,有利于作物增产。同时也是一条值得探索的防治水土流失的新途径。同时,此种制剂如果选择恰当,也可作为一种土壤改良剂,其在保持水土的同时,还能改良土壤结构。

2、水土保持耕作措施

坡地耕作水土保持措施主要通过改变小地形、改变土壤结构、增加地面土壤覆盖,从而起到拦蓄降雨、减少水土流失、保持土壤肥力以及提高农业生产力的作用。

综合前人研究结果,水土保持耕作栽培措施大致可分为三类:

(1)以改变微地形为主,有等高耕作、沟垄种植、垄作区田、坑田、半干旱耕作等。

(2)以增加覆盖为主,有合理轮作、间作、套种、混播、等高带状间作、等高带状间轮作、覆盖耕作(留茬或残茬覆盖、秸秆覆盖、沙田、地膜覆盖等)。(3)以改变物理性状为主,有少耕(少耕深松、少耕覆盖)、免耕等,增大土壤抗侵蚀能力。

(4)水土保持的耕作技术措施 主要改变水土流失坡地的地面微环境,增加地面覆盖,减少水土流失。如等高种植、沟垄种植、间混套作、少耕免耕等。(5)梯田工程

不合理的耕作措施不但起不到水土保持的作用,反而还会加剧坡耕地的

土壤流失等。

三、缓解水土流失的模式与技术体系(1)水土保持模式

不同地区有不同的自然环境特点,有着不同的水土保持模式。黄土高原70%的地面覆盖着深厚的黄土。由于植被破坏和水的切割和搬运作用,黄土高原形成了支离破碎的地貌。该地区控制水土流失的具体做法是控制塬面径流就地拦蓄,防止沟头侵蚀,塬面减少,又可在干旱时灌溉农田;在塬边线到封沟埂中种植乔灌草相结合的防护林;在田边路边挖水窖,作为蓄水工程,以调节塬面旱涝不调状况;改变传统耕作制度,应用覆盖秸秆还田、喷施抑制剂等多种旱作农业技术,提高农田生产力,使粮食产量持续高产稳产;保护林果牧业用地,防止陡坡开垦,促进退耕还林还草,以达到防止水土流失的目的。

(2)小流域模式

小流域治理实际上就是山地丘陵区的水土保持。小流域治理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它集合了自然生态和社会经济等多方面的内容。小流域治理主要是根据地形、水分、养分和交通条件的差异,合理安排不同的农业生产项目,达到既能保护资源,又能增加产量的目的在于用最少的劳动消耗,获得最大的生态经济效益,以实现环境优美、经济繁荣、社会文明的目标。为此,必须创立一个低耗、高效、持久、稳定、协调、优化的小流域生态经济系统。(3)退耕还林还草模式

退耕还林还草是指该地区水土流失严重或粮食产量低而不稳定的坡耕地和沙化耕地,以及生态地位重要的耕地,退出粮食生产,植树或种草。(4)生态恢复模式

生态恢复是在遵循自然规律的基础上,通过人类的作用,根据技术适当、经济可行和社会能够接受的原则,使受害或退化的生态系统重新获得健康 并有益于人类生存与生活的生态重构或再生过程。

通过安老师对课程的介绍,让我更加清楚地认识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我们必须尊重自然,了解自然,要与自然和谐相处,不要刻意地去破坏自然的发展规律,人类与自然走可持续发展道路是至关重要的。

第二篇:课程学习报告格式

课 程 学习报 告

课程名称:监控组态软件班级:学号:姓名:*********************

一.学习目的1.了解组态软件的使用环境及其基本功能

2.掌握组态软件的使用方法

3.掌握监控组态软件的组成及其分类

二.学习使用仪器及软件

1.微机

2.软件

三.学习内容

1.组态软件的概述

2.工程管理器

3.分析曲线

四.学习体会及总结

五.参考文献

第三篇:STEAM课程报告

STEAM课程案例报告

STEAM课程是科学、技术、工程、艺术与数学相互融合的课程,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已有知识,提高他们的创新能力、问题解决能力等综合能力。本文通过对两个案例--“眺望远方”的展示和分析帮助读者体会STEAM课程的特点。

课程目标

《眺望远方》是针对四年级学生开发的STEAM课程。课程的目标是:

(1)通过观察图片,让学生了解不同塔的结构,并思考如何用最少的材料搭建出最高的塔。

(2)通过搭建高塔,了解塔的结构和材料组合的稳定性。

(3)培养学生动手及合作能力,感受建筑的魅力。

由于小学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有初步的空间想象能力和数学能力,对动手类课程有浓厚兴趣,能初步进行一些复杂结构的搭建。因此课程以“建造高塔”为抓手,综合了技术、美术等学科内容,并启发孩子们理解平面结构和立体结构的关系,并辅以对工程成本控制的训练。本课程以动手为核心,让同学们通过团队合作的方法,提升综合工程能力。

教学策略

1.进入情景、提出问题

教师首先营造情境,启发同学们从生活中提取出登高望远的经历,从而激发对制作高塔的兴趣。

任务引导

以有限成本内的高塔搭建为任务,使得整节课的机构高度融合和统一。

3、科学探究、学习运用

动手任务非一人之力可以完成,本节课引导同学们进行合理分工,并鼓励大家通力合作完成任务。

4、工程设计,技术制作

牙签、泡沫球、橡皮泥、加长牙签、胶水、彩色火柴棒。

5、多元评价,学习反馈

该活动的工程主题很强,立足科学课程标准,整合几何、美术、工程等多学科,突出STEAM教育中的“工程”理念。同学们在完成工程的时候,需要综合考虑涉及的美观度、机械稳定度和消耗资源数量,还需要认识设计图与实物之间的关系;这是较为高级的思维调用能力。同时,该活动的趣味性和难度也适应小学四年级同学们的认知水平,即同学们只要掌握初步的工程常识就能完成任务,实验材料也没有太大的安全隐患。

第四篇:电子商务课程报告

《电子商务》课程报告

学期:202_-202_-2

班级:连锁121

姓名:王超

学号:12041910

52014年 5 月 7 日

电子商务的定义

电子商务是指在互联网、企业内部网和增值网上以电子交易方式进行交易活动和相关服务活动,是传统商业活动各环节的电子化、网络化。电子商务包括电子货币交换、供应链管理、电子交易市场、网络营销、在线事务处理、电子数据交换、存货管理和自动数据收集系统。电子商务利用到的信息技术包括:互联网、外联网、电子邮件、数据库、电子目录和移动电话等,买卖双方不谋面地进行各种商贸活动,实现消费者的网上购物、商户之间的网上交易和在线电子支付以及各种商务活动、交易活动、金融活动和相关的综合服务活动的一种新型的商业运营模式。

一.电子商务课程的基本目标

电子商务概论课程对于我们现在是十分必要的,我们虽然经常上网网购,但是我们对电子商务的了解就仅局限在这一个区域内,这使我们对电子商务的理解十分狭窄,而学习电子商务概论这门课程可以使我们更全面和系统的理解、学习电子商务有关的知识。

二.电子商务基本内容

(1)大致内容

首先要介绍了电子商务的概念、功能与分类,电子商务与传统商务的区别,企业为什么要进行电子商务活动以及实施电子商务有什么好处,还包括对电子商务基本流程、参与主体及各种交易模式的介绍。通过导论篇的学习,使学生对电子商务这门课程的基本内容和范畴有所了解,为后面内容的学习打下基础。

其次要涉及电子商务这项活动的网络技术基础,以及电子商务活动中关键的案例问题。网络技术基础主要包括计算机系统的组成、网络和Internet知识、网络协议等电子商务技术知识。电子商务的案例主要讨论有关电子商务案例的各项问题,包括电子商务安全概述、安全威胁防范措施、加密与身价认证、隐私权的等等

之后介绍了企业、消费者使用什么样的支付方式和通过什么方法来进行电子商务交易。介绍了与传统的支付方式相对应的电子现金、电子支票、银行卡网络支付、小额小付、智能卡等电子支付方式,讨论了电子支付存在的诱骗、欺诈现象以及如何进行真伪鉴别及防范,了解了网络银行的起源、现状及存在的问题。了解电子商务环境下企业的经营理念的变化,熟悉企业实施电子商务的策略;了解企业电子商务网站建设的基本流程。

最后,重点介绍了当前最流行的电子商务解决方案,包括客户关系管理、供应链管理、企业资源计划和移动电子商务的内容。在整合篇,又介绍了全球电子商务立法的现状及我国电子商务的相关法律法规。

(2)具体内容

第1章 电子商务概述

1.1 传统商务与电子商务

1.2 电子商务概述

1.3 电子商务的分类

1.4 电子商务的发展和影响

第2章 电子商务流程与交易模式

2.1 电子商务流程

2.2 企业间电子商务模式

2.3 企业与消费者电子商务模式

2.4 消费者与消费者电子商务模式

2.5 电子商务创新模式

第3章 电子商务的网络技术基础

3.1 计算机网络与Internet3.2 Internet地地址与域名3.3 Internet的应用 第4章 电子商务安全4.1 电子商务安全概述4.2 安全威胁和防范措施4.3 加密、数字签名和安全协议4.4 有关电子商务安全管理方面的问题 第3篇 应用篇 第5章 电子支付与网络银行5.1 传统支付方式5.2 电子支付方式5.3 网络银行 第6章 电子商务与企业6.1 电子数据交换6.2 电子商务的物流系统6.3 电子商务对企业经营和组织结构的影响6.4 企业电子商务网站的建设第7章 电子商务与消费者 7.1 电子商务中的消费者7.2 网上零售 第8章 网络营销8.1 网络营销概述8.2 网络调查8.3 网络广告

8.4 常用的网络营销方法

三.学习电子商务的主要收获

通过电子商务的学习,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可以应用网络通讯技术作为工具来加速信息的传递和沟通,通过网上支付等手段来拓展业务的开发和降低交易成本,促进商务的发展。在现代信息社会中,电子商务可以使掌握信息技术和商务规则的企业和个人,系统地利用各种电子工具和网络,高效率、低成本地从事各种以电子方式实现的商业贸易活动。而且学习电子商务对于我国未来的发展有重要作用。

在当今社会,电子商务在推动经济发展、提高贸易效率、增强企业竞争力方面有显著的效用,发展相当迅速,所以对于我们国家和我们自身未来的发展也十分重要。所以我们应该多学习电子商务的知识,并把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去,使它发挥其价值,促进我国经济发展,创造财富

第五篇:模式识别课程报告

模式识别文献综述报告

一,文献综述报告

阅读至少5篇论文(最好包含1篇英文论文;自己去学校电子图书馆下载,考虑中国知网;IEEE,Elsevier等数据库),写一篇文献综述报告。

1.选题不限,可以是任何一种模式识别算法(例如k-means,kNN,bayes,SVM,PCA,LDA等),阅读所选题方面的相关文献(论文都是关于一个主题的,例如都是svm算法方面的)。

2.写一份文献综述报告,包括:每篇论文主要使用什么算法实现什么,论文有没有对算法做出改进(为什么改进,原算法存在什么问题,改进方法是什么),论文中做了什么对比试验,实验结论是什么?注意,尽量用自己的话总结,不要照抄原文。可以加入自己的分析和想法,例如这篇论文还存在什么问题或者缺点,这篇论文所作出的改进策略是否好,你自己对算法有没有什么改进的想法?

3.把阅读的参考文献写在报告后面。(包括:作者;论文名称;期刊名称;出版年,卷号(期号),页码。例如:[1] 赵银娣,张良培,李平湘,一种纹理特征融合分类算法,武汉大学学报,信息科学版,202_,31(3):278-281.)

二、写一下学习这门课的心得体会(占分数)。

学习这门课有什么收获?老师在教学中还应该加入些什么教学内容?或者有哪些教学内容需要删减?需要调整?对于作业(上机实验)内容有什么意见和建议?目前内容过多过难还是适中?你希望出什么样的上机题目(可以得到好的锻炼和能力的提高)?完成作业过程中有什么收获和体会?有没有对模式识别或者某种模式识别的算法比较感兴趣?有什么想法?

相关内容

热门阅读

最新更新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