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假大空的中国教育
中国教育已经死亡
1、柯领:中国教育已经死亡!实用主义和唯物主义的价值观,令中国的“课程、教材、教法”缺少生命体验与自我的表述,形成了集体主义的没有个性的“假、大、空”的教科书文化,教育领域是最需要个性、最需要情感、最需要精神、最需要多元的领域。唯物主义是一种瘟疫,已经把中华民族的学术体系与教育体系彻底摧毁,使人文与社会科学领域里被落后的教条所主导,基本上没有创新与突破,形成了学术一个模样,学校一个模样,课程一个模样,教材一个模样,教法一个模样,考试一个模样,个性一个模样,是一堆堆无精神、无灵魂的僵化物,成了全世界学术界的笑柄。这部分印证了英国前首相撒切尔夫人的断言:中国不可能成为一个世界强国,因为中国没有足以影响世界的思想体系。
2、南怀瑾:教育的基本是人性的问题,人怎么有思想?这个思想是唯物还是唯心的?人怎么有情绪?怎么有喜怒哀乐?而且全体的人类,中国人有两句老话可以概括了,“人心不同,各如其面”。中国人讲学校、学问,中国的国学这个学字,学者效也,效法,也是学习。
3、蔡元培:“„„教育事业当完全交与教育家,保持独立的资格,毫不受各派政党或各派教会的影响。„„大学的事务,都由大学教授作组织的教育委员会主持。大学校长,也由委员会举出。„„教育部,专办理高等教育会议所议决事务之有关系于中央政府者,及其他全国教育统计与报告等事,不得干涉各大学区事务。教育总长必经高等教育会议承认,不受政党内阁更迭的影响”。
4、大学的统治者理所当然是教授,校长是雇员。1952年,哥伦比亚大学校长艾森豪威尔(二战期间的盟军司令、后任美国总统)邀请该校物理学家拉比教授(1944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上台演讲,并客气地说“在众多雇员里,您能够获得如此重大的奖项,学校深以为荣”。拉比教授当即回敬:“尊敬的校长,我是这个学校的教授,您才是学校的雇员。我们就是哥伦比亚大学”。
5、郑也夫:中国各级教育管理者建立了无数的规章,有些完全无效,有些令教师们只好被动地服从和执行,执行中的损失和代价极其高昂。考试是一场博弈。考试的方式和内容必须在实践中不断微调,不然考试内容就必然被考生们吃透,乃至教师们无法从考试中辨别良莠。我们的考试方式和内容都是僵死的,长期不做改进。甚至有些选拔制度从起始就有问题,没有经过众多教师的讨论,同样长久不变。
6、徐贲:美国有独立的教师工会,中国有吗?在美国,工会的职责不是替政府平息基层会员的怒气,而是向政府表达基层会员的要求和立场。美国教师工会是教师保护自身权利和利益的组织,而教师最大的权利和利益就是稳定的工作和经济安全感。美国教师在工作一定年限后,如果符合标准,都可以得到“终身制”。教师的工资不高,但终身制却保证了他们的工作安全感,这是教师工作具有一定吸引力的一个重要原因。
7、许倬云:政治与教育的关系,在***的情势下,政治权威,挟其支配公众资源的权力,收编了公众资源设立的教育体系,以教育为永续统治的工具。政治对教育的干预,在于经费与人事两方面,以建立其对于教育的控制,秉持这种控制,政治权力亦可以主宰教科书内容,排斥不同的主张与意见。
8、广州副市长:全国科研经费约60%用于开会出差。广州市副市长王东近日表示,全国科研经费大概只有40%是真正用于科技研发的,60%都用于开会、出差等。“大学的经费,有的是通过关系(获得的),还有一些潜规则,为什么会出事?给了多少,还要返还多少,这就是制度不完善造成的”。
9、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8月1日公开通报六类科研诈骗行为。包括,抄袭他人成果、谎报个人信息;伪造篡改实验数据;花钱雇“枪手”;冒名侵占他人科研成果;剽窃、伪造信息;抄袭他人项目申请书。
10、浙江大学水环境研究院院长陈英旭三年贪污科研经费1000万元。202_年8月至202_年12月,陈英旭利用课题总负责人的身份,将其博士生实际控制的关联公司列为课题外协单位,并通过授意关联公司开具虚假发票、编造虚假合同、编制虚假账目等手段,将1022.6646万元专项科研经费套取或者变现非法占为己有。
11、熊丙奇:建立现代大学制度才能遏制高校腐败。高校屡曝腐败丑闻,主要原因在于大学的决策权,集中在行政领导。要治理教育腐败和学术腐败,关键在于建立现代学校制度。具体而言,包括两方面。其一,淡化大学校长的官员身份,实行校长职业化、专业化、去行政化。其二,推进行政权、教育权、学术权分离,实行以教育、学术为本的管理。
12、要解决“择校”问题,关键在党政上层“不递条子”。浙江省教育厅官员透露,“对‘零择校’广大老百姓是赞成的,但压力与阻力主要来自上层”。当市委书记、市长,县委书记、县长思想高度统一、认识到位并承诺不递“条子”后,教育局长与中小学校长们才能如释重负,踏实干事。
13、广东一校长强奸两女生获刑14年,受害人面临辍学。广东雷州英利镇某小学校长因强奸本校两名女生近日获刑14年。两名受害小学女生家长8月1日受访时均忧心忡忡,称该事件曝光至今,孩子情绪一直不稳定,沉默寡言。即将读初中的她们至今还未说是否继续回校读书,可能面临辍学。
14、万春(中国预防青少年犯罪研究会副会长、最高人民检察院侦察监督厅厅长):中国青少年犯罪趋向严重化发展。万春在7月31日广西“新刑事诉讼法实施与未成年人刑事司法一体化全国交流会”上披露,由于经济结构转换、人口大规模流动、外来思想文化冲击等因素,刑事犯罪数量近年来日益增加,中国青少年犯罪也向严重化发展。
15、中科院专家:神童无法通过培训获得。中科院心理所超常儿童研究中心主任施建农指出,遗传学、生物学等学科的研究表明,孩子从出生开始,天赋确实存在差异,天才儿童的非凡表现既有先天的因素,同时也与后天的教育及成长环境分不开,但“真正的‘超常’是无法通过培训获得的”。
16、《中国青年报》的一份调查表明,近六成人表示中学学过的知识多数都忘掉了,其中数理化课程忘得最厉害。有人回忆,中学历史课基本是死记硬背,令人生厌;到大学调剂专业到历史系,才知道历史竟然这么有趣。被调查者普遍认为,过大的应试压力、填鸭式的死记硬背是问题的症结所在。
17、中国学生希望解放军打败美国,称整个民族都支持。军训的目的是让学生们接受“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革命英雄主义”教育。当西方学生在派对中开始大学生活时,中国大学生却要面对为期一周的军训——年轻精英们需要“更好地理解并认识国防和国家安全”。但在中国邻国看来,这是令人担忧的信号:北京正通过爱国主义提高军事能力。学经济的任飞说,“士兵为保护我们的家园时刻准备着”,“整个民族都站在他们身后”。
18、毕业生在北上广就业意愿下降。中华英才网一项调查显示,202_年在校大学生中分别有15%、5.1%和1.7%会在求职时优先考虑北京、上海、广州三个城市。与202_年相比,在校大学生计划在京、沪、穗三城市就业的比例呈现下降趋势。而从三地的对比来说,虽然北京的占比下降明显,但在三个城市中吸引力仍然是最强的。
19、广州七成企业薪酬低招工难,大专生更易找到工作。广州市社科院最新发布的广州经济蓝皮书刊文透露,广州人力市场供应不足,近七成企业招聘困难。该文分析,除经济形势因素外,广州工资薪酬偏低,对求职者缺乏吸引力是重要原因。
20、企业家移民成潮,缺乏安全感或成主因。中国政法大学何兵教授在微博上说,“曾成杰遭遇秘密处死,吹响了企业家移民和转移资本的号角。不信等着瞧,蠢货们”。著名评论人程凌虚也认为:曾成杰人头落地标志着私企撤资潮、移民潮的开端,这或许成为压垮经济的最后一根稻草。
第二篇:SCI论文“假大空”,你中枪了吗?
风格基本与国内学术创作氛相吻合,现在很多人对国内学者得看法就是在写文章的时候洋洋洒洒,恨不得把所涉及的内容全部展示出来以显示自己“砖家”水准,据一位发表SCI论文的硕士经验分享,这种写作类型的文章发表成功率基本为零。
同行专业人从事研究工作多年,大家都知道一篇优秀的往往只是在原有文献研究范围内做很小的变化,会限制和聚焦在很具体的一个研究课题上。还有的人在在写作时苦苦摸索却找不到灵感,不得不挖空心思编造数据,这些都是论文写作的大忌,不过泛泛而谈的文章也只是占少数啦,大部分作者还是能够正确把握写作目地的。对于一些论文初写者写作技巧是有必要了解一下的,给大家推荐两篇文章《审稿人总结的SCI论文写作技巧》,《SCI论文初写者必看》。
只要遵照一个原则,从大的框架构思,小的方向入手,再根据实验结果分析数据以此得出结果,并且用合理的语言丰富文章就是一篇好的论文了,在写作时一定要严格按照正确文章写作方法来,对“假大空”文章say no!
第三篇:5.2 中国教育
中国教育现在出现了一个令人尴尬的矛盾现象。一方面,成千上万的毕业生无法找到工作,更确切的说,他们无法找到比外地打工者待遇高很多的工作;而同时,待遇丰厚的公司却无法找到合适的员工。
麦肯锡一项研究发现,不到10%的中国大学毕业生才有机会在中国境内的跨国公司工作。这些跨国公司很难找到符合他们条件的员工。根据近期由上海美国商会实行的对美国企业的调查报告,37%被调查的公司表示招工难是最大的人事问题。麦肯锡季刊的一个研究发现,44%的中国公司管理部门向国际扩张的最大障碍就是他们没有足够的人力资源。
答案就是:这是一个以考试为中心的教育坏境。
中国曾经发明了以考试来选拨政府官员的科举制度。这是一个伟大的发明,因为它使得社会各阶层不同家庭背景的人,只要有才干,就可进入统治阶级。由此,一个卓越的英才管理体制出现了。但随着这个体制逐渐转变成测量对儒家理论的背诵能力时,它也演变成了中国的噩梦。
科举制度现在已经被废除。但它的精髓仍然存在于中国,只是以高考,即全国大学入学考试的面貌存在而已。高考可以决定学生是否可以上大学,以及上什么大学,这成为了唯一万众瞩目的考试。因为“一考定终身”的,高考已经变成了掌控整个教育体系的指挥棒。为了取得好的分数,学生、家长、老师和学校领导,甚至是地方政府官员同心协力一起工作。孩子们从小便减掉了一切其它负担或被剥夺了做其它事的机会,以便能够一心一意地取得高分。
由此一来,中国的大学毕业生通常是高分低能。会考试的人上了大学,而大学同样是着重于书本知识。但当这些人毕业后,他们发现雇佣者们需要的并不只是一个高分。这也可以解释另一项麦克金希的研究发现,即少于10%的中国毕业生有资格在国外公司工作。
中国的教育学者们也很清楚高考体制的缺陷。他们在尝试减少人们对分数的过分关注。但在一个13亿人口的国家内,找到一个能够有效地展现卓越的学术能力的指标还需要时间。
第四篇:中国教育学刊
中 国 教 育 学 刊
中国教育实践与研究论坛(202_)征稿启事
根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2_~202_)》的最新精神,为进一步提高我国教育管理工作者和广大教师教育教学的实践和理论水平,中国教育学会《中国教育学刊》联合相关单位共同举办“中国教育实践与研究论坛”。论坛秉承“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旨在为广大教育工作者提供交流教育教学经验和发表教育教学研究成果的平台。本论坛在原来成功举办十届的基础上,继续面向教育系统工作者特别是广大教师征稿。具体事项如下:
一、征 稿 对 象
各级教育行政科研部门、学校教育管理工作者、教育教学研究人员、广大教师。
二、征 稿 内 容
征稿分为以下五个部分:一是教育思想与教育理论;二是教育行政管理与教育教学管理;三是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四是教材教法研究与教育教学经验总结;五是教育现代化和信息化。以上范围仅供参考,来稿可自行确定选题和内容。
三、征 稿 说 明
1. 征稿时间:从202_年2月10日起 到202_年9月20日止。
2. 稿件要求:稿件限5000字以内,可以是公开发表过的,也可以是新撰写的;稿件一律打印(网上投稿除外),自留底稿;稿件末尾注明作者详细通讯地址、联系电话、邮编、工作单位等。
四、评 奖 与 发 表
1、活动将评出一、二、三等奖和优秀奖,颁发获奖证书。
2、获奖稿件征得作者同意后入选《 现代 教育 理论 与 实践 指导 全书 》。该书作为国家级出版物,是各类教育部门和广大教育工作者的重要参考文献,也是单位学术科研成果和个人晋级晋职的重要依据。获奖作品也将被推荐发表在教育权威杂志《中国教育学刊》(标准刊号ISSN 1002-4808,CN 11-2606/G4)上。
五、组 稿 编 委本活动欢迎各级教育行政部门、教研机构负责人和学校管理工作者担任组稿编委,优秀者将获得组织奖。
(本论坛具体情况可参见中国教育学会《中国教育学刊》网站和本论坛网站)
来稿请寄:北京100085信箱45分箱组委会收邮编:100085 联 系 人:王老师万老师
电话:(010)8275***3(组委会)
(010)64845199(学刊社)
投稿邮箱:jiaoyuxuekan0123@sina.com编辑部
中国教育学会《中国教育学刊》中国教育实践与研究论坛 杂志社组委会
第五篇:中国教育沉思
中国教育沉思
美国女孩跟我说:“这是我吃过的最好吃的早餐,非常谢谢您!”这个孩子这么会赞美别人,我第一次被惊到了。给我孩子 做了十几年的饭菜,也没听到啥赞誉的话。被赞美的感觉的确非常美妙,一下子就把我们的距离拉近了不少。
晚餐,我做了最拿手的西红柿炒鸡蛋、糖醋排骨等三菜一汤,我们边吃边聊,非常开心。吃晚饭,两个孩子依旧在聊天,我开始收拾碗筷,美国女孩连忙起来对我说:Can I help you?”我第二次一惊,看着这个孩子真诚的样子,我连忙说:“不用了,你们聊。”我的孩子看着我忙碌了十几都习惯了,基本是熟视无睹。而美国女孩能为对方着想,瞬间做出本能的反应,看来是习惯使然。
第二天以后,大家就比较熟悉了,所以一般想问啥就问了,我看到美国女孩子的护照已经很破旧了,就很好奇地问:“你走了过了哪些国家?”美国女孩的回答让我第三次被惊到了:“这是我的第三本护照,大概走过了30多个国家。”看着我惊诧的表情,她解释说:“一般假期,我们学校都组织同学出去游学。这次是第一次到中国,主要去上海、南京、北京和西安。”这四个城市是家长和老师们精心挑选出去的,基本代表了中国的过去和现在,我在暗自佩服的同时不由得发问:“你们这样周游世界,学习怎么办?”要知道我们的孩子寒暑假几乎都奔波在各培训点啊。美国女孩看着我孩子一脸的羡慕说:“我们平时的学习任务很重的,每天回家的作业量是5小时。”就这个“5小时”把我丫头给震住了。
在聊到业余生活时,我了解到美国女孩家庭的基本情况:爸爸在积极的企业工作;妈妈基本是家庭主妇,不上班,但是美国女孩强调她的妈妈很辛苦,主要负责家里的日常生活、草地、游泳池和直升机的日常养护;哥哥负责洗碗和协助妈妈搞卫生;她则是负责家里两条狗和三只猫的衣食起居。一家人各负其责,井井有条。我们家事爸爸、妈妈要上班,妈妈还要负责全家的生活,孩子是两耳不闻窗外事只管学习。在对家庭义务和责任方面明显的我们差距很大。
我第四次被惊到的是听俩孩子聊天,我孩子问美国女孩子遇到最恐惧的事情是啥?美国女孩子说是有一年的暑假,几个家庭的父母把几个10多岁的孩子送到原始森林里,没给带水和实物,没有床和帐篷,跟孩子们相约一周后来接。那一周是这个孩子最恐惧的,也是最刺激我孩子为了不挨饿,他们生吃过抓来的老鼠。这样的活动家长们的出发点是锻炼孩子们的 能力。
第五次被井道的是最后一顿晚饭。快要离开南京了,为了尽地主之谊,给美国女孩常常最美味的中国菜,我们带她到了南京最繁华的地段--狮子桥,点了获国家金奖的“鸡翅煲”,当美国女孩明白是鱼翅做的,她非常坚决的拒绝了这道菜:“这道菜我无法接受,动物需要保护。”没有任何回旋的余地,甚至是不近人情。我汗颜之余,敬佩之情油然而生。
饭后,几个孩子相约到附近的电玩城去玩,除了我孩子和美国女孩外,我们还邀请了女儿的两个好朋友。整个玩的过程我是听孩子跟我复述的:“妈妈,太可怕了,美国人太厉害了!一进电玩城,我的两个好朋友就上去玩了,什么好玩玩什么。看得出平时繁重的学习压力在这一刻被化解了。而美国女孩子赢了很多游戏币,分给我们3个,再去找自己感兴趣的游戏玩。”我这一次不仅仅是惊了,简直是被震撼了:小小年纪就知道如何做到利益最大化,处处深思熟虑,确实是太可怕了。
我孩子说了一句让我思考至今的话:“妈妈,我们这样下去,以后真的只能是给我们打工的啊。。”
短暂的一周时间,给了我六个大大的惊诧。我们的孩子未来将要面对的是这样的对手!而我们是在培养怎样的孩子?过分的溺爱、频繁的干预、过度的保护,导致了我们的孩子无情和无能。